药物性狼疮略知一二

合集下载

药物性狼疮(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药物性狼疮(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药物性狼疮(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药物性狼疮即药物诱发的狼疮,是指服用某些药物后引起的关节痛、皮疹、发热、浆膜炎,血中出现抗核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近50年来陆续发现可诱发狼疮药物有46种,常见的有肼屈嗪、普鲁卡因、异烟肼、二苯硫脲与细胞因子、氯丙嗪、卡马西平、保泰松、呋喃妥因、米诺环素、青霉胺、左旋多巴、谷胺酸、a-干扰素、苯一肼、可乐定、异博定等。

三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发热,不适,消瘦,多关节痛,肌肉痛,皮疹,胸膜炎,心包炎,肝脾肿大。

中枢神经与肾损害少见。

面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脱发均少见。

四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液异常较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少见,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减少偶见血小板减少。

普鲁卡因胺、甲基多巴和氯丙嗪诱导的狼疮中可有Coombs试验阳性,但明显溶血少见。

均质型ANA阳性是最常见的血清异常。

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较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少见2.辅助检查药物性狼疮中的ANA主要针对组蛋白,但抗组蛋白抗体对药物性狼疮不是特异的;50%~8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有抗组蛋白抗体,类风湿关节炎、Felty综合征、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和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中也可检得抗组蛋白抗体。

五诊断目前无特异的诊断标准,如患者过去无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服某种药物的过程中出现狼疮的临床和血清表现,停药后临床症状很快缓解,血清异常也缓慢好转则可诊断为药物性狼疮。

六治疗原则是早诊断,及时停用诱发狼疮的药物。

但血清ANA从阴性转为阳性不是停药的指征,因为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发展成药物性狼疮。

自身免疫病病人在服用致狼疮药物的过程中若出现ANA或抗组蛋白抗体,这时应立即停止可疑药物。

一旦停用致病药物,大部分药物性狼疮的症状是自限性的,无需特殊治疗。

肌肉骨骼症状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

对难治病例或易出现肾、胃肠不良反应的老年人,可采用短程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治疗。

通常浆膜炎可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狼疮诊断标准

狼疮诊断标准

狼疮诊断标准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年轻女性。

它可以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由于狼疮的症状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因此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狼疮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狼疮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标准,狼疮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11项标准中的至少4项:1. 蝶形红斑,出现在鼻梁和面颊上的蝶形红斑是狼疮的典型表现之一。

2. 盘状红斑,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盘状红斑也是狼疮的常见表现。

3. 光敏感,患者对阳光或紫外线敏感,皮肤容易出现红斑和疱疹。

4.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溃疡是狼疮的常见表现之一。

5. 非侵蚀性关节炎,多个关节出现炎症,但不导致关节破坏。

6. 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小球肾炎等肾脏损害是狼疮的重要表现之一。

7. 神经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8. 血液异常,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异常。

9. 免疫学异常,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抗磷脂抗体等免疫学异常。

10. 免疫球蛋白异常,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

11. 抗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阳性。

通过对上述标准的评估和检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狼疮。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可能性,如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等。

除了ACR的标准外,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也提出了一套狼疮的诊断标准。

EULAR标准将狼疮的诊断分为四个级别,狼疮的确诊、狼疮的可能诊断、狼疮的排除诊断和狼疮的未确定诊断。

这一标准相对灵活,可以更好地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

总的来说,狼疮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诊并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准确的诊断,患者才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减轻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狼疮的诊断标准,早日获得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药物性狼疮疾病

药物性狼疮疾病

药物性狼疮疾病药物性狼疮是指服用某种药物后所致的狼疮样疾病。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讨论表明,T细胞讨论显示T细胞DNA甲基化在调整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中起关键作用。

临床上以侵害皮肤、肌肉、骨骼系统、胸腹、心包、肾脏为主。

大量心包积液可造成心包填塞。

病因药物性狼疮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药物是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因。

至今已发觉70多种药物可引起狼疮样疾病,或加重业已存在的狼疮,其中相关性较强的药物有氯丙嗪、肼屈嗪、异烟肼、甲基多巴、青霉胺、普鲁卡因胺和奎尼丁。

随着新的药物包括细胞因子及其抑制剂的消失,引起狼疮样疾病的药物数目可能会增加。

(二)发病机制药物性狼疮的发病机制不明。

它的消失与所用药物,遗传素养和免疫特别等多种因素有关。

1.乙酰化表型人对药物反应的差异是由遗传打算的。

依据对肼屈嗪、普鲁卡因胺、异烟肼的代谢快慢不同,人群可分为快乙酰化和慢乙酰化两个表现型。

慢乙酰化的基因型是乙酰转位酶隐性基因的纯合子。

慢乙酰化者在白种人中占50%~60%,在黄种人中占5%~20%。

虽然肼屈嗪、普鲁卡因胺诱导的药物性狼疮在两种表现型中均可见到。

但慢乙酰化者消失ANA及药物性狼疮更快,所需药物累积剂量更低,所以大部分药物性狼疮患者是慢乙酰化者。

2.DNA低甲基化(DNA-hypomethylation) 讨论显示T细胞DNA甲基化在调整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中起关键作用。

通常DNA调整序列的甲基化伴随基因抑制,而低甲基化伴随基因表达。

普鲁卡因胺或肼屈嗪可抑制T细胞DNA的甲基化,在体外活化的人CD4+T细胞用普鲁卡因胺或羟苯达嗪处理后可变成自我反应细胞。

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ytidine)是一个有效的DNA甲基化抑制剂,它对T细胞也有同样作用。

自我反应T细胞可杀伤自身巨噬细胞、分泌IL-4和IL-6,促使B细胞分化成抗体分泌细胞,提示药物修饰的T细胞在诱发药物性狼疮中起重要作用。

3.补体经典补体途径在清除免疫合物中起重要作用。

2019年狼疮诊断标准

2019年狼疮诊断标准

2019年狼疮诊断标准
2019年狼疮诊断标准是指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于2019年联合制定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诊
断标准。

根据这一标准,对于一个患者被怀疑患有狼疮,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 至少具备任意一个种类的红斑性狼疮损害(cutaneous lupus),如皮疹等。

或者也可以根据医生的临床判断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在没有红斑性狼疮损害的情况下,出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体征,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

2. 在至少一个组织或器官内存在狼疮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或抗双链DNA抗体)。

同时,这个标准还指出,对于那些没有红斑性狼疮损害的患者,具备狼疮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和抗体阳性,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征方面没有临床暗示的,需要进一步评估,以确定是否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标准是为了帮助医生诊断狼疮,但仍需要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评估,并特别强调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因此,狼疮的诊断最好是由专业的风湿病学医生进行。

狼疮的名词解释

狼疮的名词解释

狼疮的名词解释狼疮(Lupus),又称全身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是一种慢性的系统性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组织。

狼疮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狼疮进行全面的定义和解释,同时介绍一些常见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

狼疮是由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细胞产生异常反应而引起的。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外来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侵害。

然而,在患有狼疮的人体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导致疾病的发展。

狼疮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能影响到身体的任何器官。

常见的症状包括极度疲劳、关节疼痛和肿胀、皮肤损害(如红斑、狼疮蝶状皮疹)、肾脏损伤、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抑郁等非特异性症状。

然而,并非所有的症状都会同时出现,每个患者的症状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狼疮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这些实验室检查包括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血小板计数和尿液分析等。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病情进行骨密度扫描、心电图和肾活检等检查,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确凿诊断。

治疗狼疮的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治疗狼疮通常需要一个综合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

药物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疟药物、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控制患者的免疫系统反应,减轻炎症和症状。

然而,这些药物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感染风险的增加和骨质疏松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当锻炼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症状的发作。

此外,心理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加入支持团体,和其他患者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以减轻情绪上的负担。

总的来说,狼疮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带来许多困扰。

然而,在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下,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和支持措施得以提供给患者。

红斑狼疮有四种特殊类型

红斑狼疮有四种特殊类型

红斑狼疮有四种特殊类型
*导读:在日常生活中,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最
为常见,但是其实除了这两种类型,红斑狼疮还有四种特殊的类型,接下来为大家做出详细的介绍。

……
在日常生活中,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常见,但是其实除了这两种类型,红斑狼疮还有四种特殊的类型,接下来为大家做出详细的介绍。

*红斑狼疮的四种特殊类型
1、新生儿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抗SSA/Ro、抗SSB/La抗体可通过胎盘攻击胎儿,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疾病,属于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病,可表现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还可出现皮肤受累,如红斑和环形红斑,光过敏等。

2、妊娠期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正常人群的生育与不孕率没有显着
差异。

但自发性流产、胎死宫内和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健康妇女。

建议病情完全缓解6-12个月后妊娠。

3、药物相关性狼疮
药物也可诱发狼疮,如氯丙嗪、肼苯哒嗪、异烟肼、普鲁卡因胺和奎尼丁等药物,诊断时需确认用药和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停用相关药物,临床症状可以迅速改善,但自身抗体可以持续6
个月到一年。

4、抗磷脂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继发抗磷脂综合征,表现为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以及胎盘功能不全导致反复流产,抗磷脂抗体可阳性。

专家提醒
治疗红斑狼疮要对症下药,所以当有红斑狼疮的症状表现时就要做相关的检查、治疗,千万不要乱就医、乱吃药、乱涂药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最终治疗难度越来越大。

狼疮样综合征疾病详解

狼疮样综合征疾病详解

疾病名:狼疮样综合征英文名:lupoid syndrome缩写:别名:lupus-like syndrome疾病代码:ICD:M32.8概述:该综合征是长期用某些药物治疗非风湿病性原发病而引起的类似红斑狼疮表现的综合征,属于医源性疾病。

临床上以发热、关节症状、心脏损害及皮损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为特征,而又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所不同,即停用致病药物后,多数病人的自觉症状及客观体征能很快缓解。

流行病学:本综合征最早由Walsh(1953)报道,当时报道了3 例因青霉素严重过敏。

在骨髓中发现LE 细胞,并在血清中证实有LE 因子。

后来,在用肼屈嗪治疗的病例中也发现了狼疮样风湿症状的病例。

当时因发现许多类似病例,故曾一度将本综合征称为肼屈嗪综合征。

嗣后又发现许多药物与抗核抗体、LE 细胞出现以及发生红斑狼疮样临床表现有关。

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临床多应用苯妥英钠作为解痉剂,以异烟肼作为主要抗结核药物,从而发现由这两种药物所致的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也相应日益增多。

60 年代后期,普鲁卡因胺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抗心律失常,发现该药也能诱发狼疮样综合征。

现已发现许多药物与本综合征有关,因此把多种药物诱发的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医源性疾病统称为狼疮样综合征。

本综合征女性发病率较特发性 SLE 为低,男女之比2∶1,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

另外,根据药物种类不同,其发病年龄和性别有所差别。

病因:狼疮样综合征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多原因的。

药物引起本病的报道较多。

能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见表1。

在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楚的今天,欲阐明药物诱发的狼疮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相当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

最早发现本综合征家族成员中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并有很多家族成员有血清学异常。

这些病人在停药以后,其症状还能持续存在,这一事实也说明他们有潜在性狼疮的自然发病倾向,但这种学说未得到广泛的承认。

通过对普鲁卡因胺引起本综合征的研究发现,这些病人在用药以前,不论是 LE 细胞还是其他血清学反应均为阴性,而在用药过程中转为阳性。

药物性狼疮病人的护理PPT

药物性狼疮病人的护理PPT

患者教育
患者教育 药物知识
教育患者了解所用药物的用途和可能的副作用。
患者应主动报告任何不适,以便及时处理。
患者教育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和 适度锻炼。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
患者教育 定期随访
鼓励患者定期复诊,随时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需仔细鉴别。
药物性狼疮的症状 严重症状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肾脏损害或心脏问题 。
及时识别严重症状有助于防止并发症。
药物性狼疮的症状 评估方法
护理人员应通过观察、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来评 估症状。
使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如何进行护理干预?
如何进行护理干预?
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展望
总结
药物性狼疮的护理需要多方面的关注,包括症状 、药物管理和心理支持。
综合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与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药物性狼疮的发病机制及护理干预效 果。
科学研究将为改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结论与展望
多学科协作
强调护理人员与医生、药剂师等多学科团队的合 作。
团队合作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谢谢观看
药物性狼疮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药物性狼疮? 2. 药物性狼疮的症状 3. 如何进行护理干预? 4. 患者教育 5. 结论与展望
什么是药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狼疮?
什么是药物性狼疮? 定义
药物性狼疮是一种由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常见诱因包括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

红斑狼疮的药物治疗剂量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红斑狼疮的药物治疗剂量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红斑狼疮的药物治疗剂量如何正确使用药物药物治疗对于红斑狼疮的控制和缓解症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使用药物剂量是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减少副作用的关键。

本文将就红斑狼疮的常见药物治疗剂量作出详细说明。

一、皮质类固醇剂量调控皮质类固醇在红斑狼疮的治疗中起到了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

然而,长期高剂量的使用易导致副作用,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因此,在使用皮质类固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初始剂量:在红斑狼疮发作时,通常会使用高剂量的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以快速缓解症状。

一般推荐使用泼尼松(强的松)每日30-60mg的剂量。

2. 逐渐减量:在症状缓解后,剂量应逐渐减少,以维持较低的维持剂量。

减量速度一般为每2-4周减少5-10mg,直至达到最低有效剂量。

3. 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最低有效剂量是指能够有效控制红斑狼疮症状的最低皮质类固醇剂量。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最低有效剂量一般不超过每日5-10mg。

4. 局部应用:对于皮损较明显的部位,可以考虑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药膏进行治疗,以减少全身用药剂量。

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剂量除皮质类固醇外,免疫抑制剂也是红斑狼疮治疗的关键药物之一。

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下面将分别介绍其使用剂量:1. 环磷酰胺:环磷酰胺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重症红斑狼疮的治疗。

治疗剂量一般为每日1-3mg/kg,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治疗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1年。

2. 硫唑嘌呤:硫唑嘌呤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轻度至中度红斑狼疮的治疗。

剂量一般为每日2-3mg/kg,分2次口服给药,治疗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1年。

3. 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一种抗代谢剂,常与皮质类固醇联合使用,用于控制红斑狼疮的活动度。

其剂量为每周15-25mg,以静脉注射的形式给药,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三、生物制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某些免疫因子的活性,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药源性红斑狼疮及其防治

药源性红斑狼疮及其防治

(堂塑』《生垦匿王!』滏兰堂生筮塑鲞箜!塑
s删一Puttini [2]
P,Atzeni F,Capsoni F,et a1.Drug-induced lupus ery·
thematosus[J].Autoimmunity,2005,38(7):507—518.
[3] Vedove CD,Del Giog·induced lupus ery—
另外,现在生物制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像 TNF.旺拮抗剂,目前上市的有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 和阿达木单抗,在国外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 治疗,目前不断有TNF一仅拮抗剂诱发DILE的报道,早 期还有干扰素d及白细胞介素-2诱发DILE的报道, 因此对于生物制品,临床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发生机制 2.1 T细胞DNA甲基化异常可诱发DILE的5一氮 杂胞苷、普鲁卡因胺及肼屈嗪等药物具有脱甲基作用, 研究表明,T细胞的DNA甲基化程度降低可引起一些 基因不适当的活化及分子的过度表达,并可改变细胞 的功能。因此有研究者M1推测T细胞的DNA甲基化 异常可能是原发性狼疮及DILE的发生机制。 2.2 B细胞对自身耐受性降低受体编辑是B细胞 对自身抗原产生耐受的主要机制,Mazari等"1用表达 人Igs的转基因小鼠考察易引发狼疮的抗高血压药物 肼屈嗪对受体编辑的作用,发现肼屈嗪可影响B细胞 的受体编辑,进而降低B细胞对自身的耐受性,产生 致病性的自身免疫反应。研究者还提出对细胞外信号 调节激酶信号通路的阻断可能是肼屈嗪影响受体编辑
以上发生机制可以归结为免疫系统不适当的活 化,然而,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哪种机制可以解释 药源性风湿病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种机制引发的结 果,且对于不同药物,可能机制也不尽相同。 3诊断
目前尚无公认的DILE的诊断标准,但可参考以 下几项进行判断:①持续应用某种药物;②至少符合 SLE的一项诊断标准;③在开始应用某种药物前没有 任何出现SLE的迹象;④在停用疑似诱发药物数周/ 月后,症状消失。川。 4治疗

狼疮诊断标准

狼疮诊断标准

狼疮诊断标准
狼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带有粗体增殖及表面糜烂的脓性皮肤病,
常发于胸、腹部、臀、腰、背等部位,表现为黑蓝色瘀点、色素沉着、皮疹、大结节或圆
柱形膨胀状皮肤,重者时表现为厚皮糜烂。

狼疮的主要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
1.临床表现:狼疮常伴有皮疹,典型的表现是橙皮样(似桔皮)、紫红色的豆状斑或
紫红色的小结节状皮肤,以及其他皮肤炎症改变,如慢性瘙痒、湿疹、水肿、瘙痒、红斑、痒疹、渗液和快速镶边的脓疱。

2.病理检查:狼疮的病理检查往往有增生性组织及溃疡性病变。

3.血液检查:狼疮患者常常有游离碱性磷酸酶升高、轻度白细胞计数升高及增加细胞
介素17(IL-17)样T细胞及CD8 + T细胞等表现,该结果支持T细胞细胞介素在狼疮病
理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4.免疫学检查: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有活性剂素加体测定和耐受剂量检查等,活性
剂素加体测定是对特定剂量剂量的抑制作用,耐受剂量检查是在血液中测定抗原的病原体
酶抗体,可以确定狼疮患者免疫系统活性。

5.其他检查:有时还要用磁共振检查(MRI)、放射性全身扫描(SPECT)或X光检查
等技术确定狼疮的部位和程度。

本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着眼于判断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因子,多把病
因判断结合一起,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狼疮样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狼疮样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狼疮样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狼疮样综合征是指对于未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且无既往病史的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尤其是药物因素引起的抗核抗体阳性和至少一种SLE的临床表现,停药后症状消失。

药物所致报道较多,又称为药物诱导狼疮(DIL)。

DIL代表了由环境因素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引发狼疮的一个范例。

DIL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肌痛、皮疹、关节炎、浆膜炎和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罕见血液学异常、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低补体血症和抗DNA抗体阳性少见。

二病因狼疮样综合征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因素的,药物引起本病的报道较多。

超过100种药物已被报道可以导致DIL。

最为常见的是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丙吡胺、普罗帕酮;抗高血压药物肼屈嗪、多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阻滞剂;抗甲状腺药物丙硫氧嘧啶;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和锂制剂;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抗生素异烟肼、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利尿剂氢氯噻嗪;降脂药洛伐他丁和辛伐他丁;生物制剂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三临床表现DIL女性发病率较SLE为低,男女之比2:1,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

另外,根据药物种类不同,其发病年龄和性别有所差别。

临床症状基本上与SLE相似,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疲乏无力,厌食和失眠等全身症状。

1.发热约半数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有时发热可为其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可为其早期表现,继之可出现其他症状。

2.关节症状有关节疼痛,关节炎,四肢关节均可受累,以对称性,多发性为特征,有时可发生关节腔积液。

3.肌痛或与关节症状同时出现,或单独出现,可见于全身任何部位的肌肉,但以四肢及躯干肌痛为明显。

4.浆膜炎为多发性,可累及心包和胸膜,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和腹腔积液,浆膜炎通常是继关节疼痛之后发生,可出现双侧胸痛、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发现单侧或双侧呼吸音减弱,有时可出现胸膜摩擦音,有心包炎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治疗一线药物、二线药物、辅助药物等治疗药物介绍及药物使用掌握重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治疗一线药物、二线药物、辅助药物等治疗药物介绍及药物使用掌握重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治疗一线药物、二线药物、辅助药物等治疗药物介绍及药物使用掌握重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患者因存在自身抗体等原因,长期处于免疫紊乱状态,目前的治疗手段无法在短时间内根除这种异常的免疫活动,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调节免疫,达到疾病缓解、并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帮助SLE患者过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SLE药物按照药物的主要作用,我们可以简单将所服用的药物分为三大类:一线药物:糖皮质激素(也就是我们经常口头简称的“激素"),它是急性期、活动期SLE治疗的首选药物。

二线药物:免疫调节剂/传统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主要能协助激素共同起到调节免疫的作用,帮助稳定病情和激素减量。

辅助药物:如钙片、护胃药、止痛剂、抗凝剂等,不同患者辅助用药的选择可能差异会比较大,主要取决于患者激素/免疫制剂应用可能存在的药物副作用,以及SLE可能造成的脏器损伤两个方面。

同样是SLE患者、甚至脏器累及相同的SLE患者,服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如说同样是初发SLE,年轻女性和老年女性的激素/免疫制剂的药物选择就差异很大;同样是狼疮性肾炎,活动期和稳定期的药物选择也不相同;同样是稳定期SLE,有无妊娠需求的患者,药物选择也会有所差异。

药物使用掌握重点1关于一线药物——激素药物作用:用药的必要性:在SLE发病/活动期,激素是治疗SLE 的首选治疗药物,可解决疾病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缓解诸多症状,减少疾病活动对脏器的损伤。

患者存在顾忌: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也比较多,但是很多副作用是可以通过辅助用药来控制的,还有部分副作用在激素减量后也会逐渐减少,因此不用太多担心,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还是相对安全的。

剂量的区别:大剂量:重症或重要器官受累的急性期使用剂量。

中等剂量:针对于急性活动期诱导疾病缓解的使用剂量。

小剂量: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期的使用剂量。

什么叫狼疮疾病

什么叫狼疮疾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叫狼疮疾病
导语:对狼疮问题不管是谁都应该注意科学的了解,对症治疗,因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不,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其中包括遗传因素,或者是其
对狼疮问题不管是谁都应该注意科学的了解,对症治疗,因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不,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其中包括遗传因素,或者是其他环境因素,都可能会导致这些疾病。

1.遗传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0.4%~0.5%的SLE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患LE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卵双生子通患SLE的比率可高达70%(24%~69%),而异卵双生子该比率为2%~9%;目前发现与SLE有关的基因位点有50余个,多为HLAⅡ、Ⅲ类基因,如HLAⅡ类D区的DR2、DR3、DQA1、DQB1和HLAⅢ类基因中C4AQ。

2.性激素
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妊娠可诱发或加重SLE。

但证据尚显不足。

3.环境因素及其他
紫外线照射可激发或加重LE,可能与其损害角质形成细胞,是DNA 发生改变或“隐蔽抗原”释放或新抗原表达致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相关。

药物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甲基多巴、异烟肼、青霉素等均可诱发药物性红斑狼疮。

某些感染(如链球菌、EB 病毒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狼疮的治疗方法

狼疮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狼疮的治疗方法
导语:皮肤是身体中比较敏感的部位,一旦出现疾病也极易被我们发现,其中狼疮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它的种类也非常繁多,但是出现狼
皮肤是身体中比较敏感的部位,一旦出现疾病也极易被我们发现,其中狼疮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它的种类也非常繁多,但是出现狼疮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给我们带来剧烈的疼痛感,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自身形象受到很严重的影响,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狼疮的治疗方法。

狼疮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应该树立和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心。

(2)避免日晒,对日光敏感者尤应注意。

外出应注意防晒,忌用光敏作用药物,如吩噻嗪、氢氯噻嗪、磺胺类药和灰黄霉素等。

(3)避免过劳,急性或活动期SLE应卧床休息。

避免妊娠,也不宜服用避孕药,有肾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者避孕失败宜早做治疗性流产。

(4)避免受凉感冒或其他感染。

(5)增强抵抗力,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

2.皮肤红斑狼疮的治疗
(1)系统治疗①抗疟药如羟氯喹,待病情好转后减为半量。

一般总疗程为2~3年。

②沙利度胺可试用,出现疗效后药物减量维持,并继续治疗3~5个月,在大多数患者有效,但停药易复发。

③泛发病例可口服小剂量激素。

(2)局部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每天2次,或封包。

或皮损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治“狼疮”“标”“本”要分清

治“狼疮”“标”“本”要分清

龙源期刊网 治“狼疮”“标”“本”要分清作者:杨锋来源:《大众健康》2007年第09期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有“治标”和“治本”两类:前者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后者为免疫抑制剂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镇痛效果好对无明显脏器损害的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合理选用消炎痛、阿斯匹林、萘普生、芬必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利于缓解发热、乏力、关节疼痛、肌痛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力军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等,具有抗炎、抗增殖和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急性或暴发性狼疮或有肾、心、脑、肺等主要脏器损害患者的主要药物。

一般用量。

每日每公斤体重1毫克,服用3周左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应考虑减量,开始时每隔三天减5毫克,减少至每日30毫克左右时,更应缓慢递减,大多数患者服用6~12个月后可减至15毫克以下,然后每天维持在5~7.5小剂量。

对急性暴发性SLE,如果口服激素无效者,可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疗法,每日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1克,30~60分钟滴完,连续2~3天或隔日一次连续2~3次为一疗程。

特别提醒:虽说糖皮质激素治疗SLE效果显著,但若应用不当,也会带来兴奋失眠、柯兴氏征、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骨质疏松、骨折、无菌性骨坏死、肌病、消化性溃疡、诱发或加重感染等不良反应。

面对糖皮质激素这把利弊都有的“双刃剑”,长期应用时应及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尽量减少危害。

患有结核病、急性细菌性、病毒性或真菌感染者,应在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的同时谨慎使用。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肝硬化、肾功能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过敏史患者禁用。

抗疟药: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的主药。

药物性狼疮

药物性狼疮

药物性狼疮
廖洁月;陆前进
【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3(010)001
【摘要】药物性狼疮(drug-induced lupus erythemotosus,DILE)是一种药物引起的狼疮样综合征.自1945年首例报道磺胺嘧啶诱发DILE后,有关DILE的报道日益增多,目前有80多种药物与DILE相关.DIL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仍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但是,早期诊断、及时停用诱发DILE的药物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因此,全面深入地了解DILE在临床工作中极其重要.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廖洁月;陆前进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1;R758.25
【相关文献】
1.英夫利昔致药物性狼疮31例文献分析 [J], 吴恒;马晓磊
2.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致疱疹伴药物性狼疮一例 [J], 贾新梅
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药物性肝损伤及带状疱疹1例临床药学监护 [J], 吕亚新;范攀越;罗蔓菲
4.甲巯咪唑诱发药物性狼疮1例 [J], 郭彩玲;魏剑芬;焦丽静;高红丹;靳玉倩
5.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所致药物性狼疮1例并文献复习 [J], 徐强;杨织杼;吴豫云;林昌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性狼疮(drug induced Iupus DIL)是因服用了某种药物而引起的红斑狼疮。

引起药物性狼疮的药物大约有50多种。

常见的有肼哒嗪、普鲁卡因酰氨、异烟肼、氯肼嗪、甲基多巴、苯妥英钠、青霉胺、奎尼丁、心得安、心得平、心得宁、硫氧嘧啶、乙琥胺三甲双酮、硫酸锂、利血平、D青霉胺、硫甲丙脯酸、他巴唑、呋喃妥因、酒石酸盐等。

可疑诱发DIL的药物有磺胺、灰黄霉素、保太松、口服避孕药,金制剂、青霉素、链霉素、别嘌呤醇、扑痫酮、四环素、L-刀豆素等。

药物性狼疮有什么特点?
人们在服用了一些药物后,亦可导致狼疮样症状,因服用某种药物后所致的狼疮样症候群称为药物性狼疮。

早在20世纪40年代即发现磺胺嘧啶能诱发药物狼疮,50年代发现青霉素,肼苯哒嗪可引起红斑狼疮现象,以后发现抗惊厥药、普鲁卡因酰胺、甲基多巴、异烟肼、氯丙嗪等也可诱发狼疮症状,至今发现有关诱发药物性狼疮的药物约50余种。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怎样鉴别点为:
(1)临床表现:药物性狼疮无性别差异,但与所服的药物相关,临床表现发病较轻缓,常在药物使用数日后发病,表现为发热,肌肉关节肿痛,面颊皮疹,口腔溃疡及脱发等,有些药物如异烟肼、肼苯达嗪和普鲁卡因酰胺引起者,可发生胸膜炎或心包炎,发热、关节痛、肌痛、口腔溃疡、脱发、雷诺氏现象等,但一般较轻微。

临床症状可在数月或数周消失.
(2)系统损害:药物性狼疮极少引起肾脏、血液、神经等系统的损害。

其它少见的表现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及雷诺氏现象等.
(3)实验室检查:常有明显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沉提高,抗核抗体95%阳性,不出现低补体血症,抗ds-DNA及抗Sm抗体可以阴性,血抗核蛋白抗体和抗ss-DNA 抗体多为阳性。

(4)预后:药物性狼疮预后好,停药后症状可逐渐消失。

但血清学的异常恢复较慢,抗核抗体可在停药后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仍阳性,能引起药物性狼疮的药物可使隐性或缓解期的红斑狼疮复发或恶化。

如何处理药物性狼疮?
药物性狼疮多由于药物引起,其不同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仅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疼痛,严重者可有心包炎或胸膜炎。

停药后,多可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此间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心包炎可应用少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强的松每日20—40mg,治预后一般不复发。

如何治疗药物性狼疮?
治疗药物性狼疮的中心原则是及早诊断、及时停用诱发药物性狼疮的药品,一般不经特殊治疗,在停药数日或数周后狼疮症状即消失。

某些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所致的药物性狼疮病人,停药后临床症状好转,但血清学异常可持续数年,如抗核抗体阳性等,对有严重症状的药物性狼疮病人,如胸膜炎等,可采用小剂量的激素治疗。

红斑狼疮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易诱发药物性狼疮的药,如女性病人尽可能不用避孕药,采用工具避孕,不用含芳香环或肼类的化妆晶,某些食物如烟叶、苜蓿等也尽量少用或不用。

服用普鲁卡因胺的病人,多数在用药很长时间后才能出现抗核抗体,其中仅1/4的病人有临床症状。

服用肼屈嗪(肼苯哒嗪)的病人,虽然有14%出现抗核抗体,但只有4%一12%的病人出现狼疮样症状。

所以对于无症状的病人,血清中抗核抗体阳性仅供临床上治疗、预防的参考,而不是治疗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