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自我效应感理论总结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概述及评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概述及评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指社会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关于个体学习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学习和行为的影响,并认为学习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
该理论对个体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解释人类行为的一种新的视角。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含四个关键概念:观察学习、模型、反馈和自我效能。
观察学习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包括动作、言语和情感表达,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模型指被观察者希望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媒体中的角色。
反馈指他人对个体行为的评价和后果,可以是正面的、负面的或中性的。
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评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它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对传统的行为主义学派进行了批判。
其次,该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个体学习和行为的新框架,强调了观察和模仿他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通过试错和奖惩来实现的,而且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也可以实现。
最后,该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效能对学习和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会影响其对学习任务的投入和努力程度。
然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存在一些评价和争议。
首先,一些学者认为该理论过于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忽视了内部因素的作用,如个体的情绪、动机和认知能力等。
其次,一些人认为该理论对社会影响的解释过于简化,没有考虑到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该理论的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些方法上的局限性和局限性,如样本选择的偏差、观察方法的主观性等。
总的来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学习和行为模型,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观察学习、模型、反馈和自我效能等关键概念。
虽然该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但它为我们理解个体学习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班杜拉 自我效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
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
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
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愈大愈持久,同时情绪也是积极的。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自我效能感”,即“我知道我说到就能做到”的感觉。
自我效能感越强,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就越强,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越自信、越有主动性。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目录壹、社会学习理论的衍生………….……….……………………………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背景与发展…….……….…………………一、班杜拉的生平….………...…………..…………………………二、受米勒与多拉德(Miller & Dollard)的影响 (4)叁、社会学习理论的内涵……………..…………………………………一、人类行为的分析………..………………………………………(一)人类行为的起源…………………...………………….…(二)行为的决定因素…………………………………………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9)三、观察学习与模仿 (13)四、三元交互决定论 (1)五、自我效能论 (21)(一)何谓「自我效能」 (21)(二)自我效能与行为改变 (21)肆、班杜拉对其他理论的批评 (24)一、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 (24)二、对「特质理论」的批判 (24)三、对「极端行为主义」的批判 (25)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28)一、社会学习理论的教学原理 (28)二、社会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 (30)(一)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 (3)(二)复杂技能的教学设计 (31)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33)(一)学生自律行为的养成 (33)(二)自律行为养成的心理历程 (33)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及应用范畴 (36)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摘要 (36)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贡献 (37)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改变上的应用 (37)四、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37)柒、个人对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学习心得及感想 (39)捌、参考书目 (41)壹、社会学习理论的衍生教育是一种以学习为目的的活动,长久以来,心理学家对学习历程的改变,提出许多不同的解释和主张。
总结班杜拉理论
总结班杜拉理论引言班杜拉理论(Bandura’s theory)是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认知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通过研究个体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发展和学习机制。
班杜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不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认知过程的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班杜拉理论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概念。
班杜拉理论的核心思想1.观察学习:班杜拉理论认为,人类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和技能。
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个体会注意到他人的行为,并将其存储在记忆中以备将来的使用。
2.模仿行为:观察学习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个体会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方式。
班杜拉将这种模仿行为称为“社会性学习”(social learning)。
3.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不仅受到外界的影响,还受到自身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评估。
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模仿和表现出他人的行为有一定的自我评估,这种自我评估被称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4.强化和惩罚:班杜拉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判断特定行为的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这种判断会影响个体对特定行为的选择和模仿。
班杜拉理论的重要概念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它指的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和技能。
观察学习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他人行为或通过媒体等间接观察来实现。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个体会注意到他人的行为,并将其存储在记忆中以备将来的使用。
社会性学习班杜拉理论将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方式称为“社会性学习”。
社会性学习强调了个体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行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个体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模仿和表现出他人行为的评估。
个体通过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来决定是否尝试模仿他人的行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A.Bandura)不同意华生和斯金纳的外界刺激是行为的决定因素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对行动结果的预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
他把强化视为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信息,即强化物的出现等于告诉个体行为后果将带给他的是惩罚或奖赏,人们正是根据这种信息的预期决定自己的行为反应的。
同时,班杜拉还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中,只有站在社会学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发展。
他将自己的理论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必须主动学习。
但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
当通过观察获得新行为时,学习就带有认知的性质。
在一个经典研究中,班杜拉(1965)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部电影。
在电影中一个成年男子对充气娃娃表现出踢、打等攻击行为,影片有三种结尾。
将孩子分为三组,分别看到的是结尾不同的影片。
奖励攻击组的儿童看到的是在影片结尾时,进来一个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表扬和奖励。
惩罚攻击组的儿童看到另一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责骂。
控制组的儿童看到进来的成人对主人公既没奖励,也没惩罚。
看完电影后,将儿童立即带到一间有与电影中同样的充气娃娃的游戏室里,实验者透过单向镜对儿童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到惩罚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而另外两组则没有差别。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让孩子回到房间,告诉他们如果能将榜样的行为模仿出来,就可得到橘子水和一张精美的图片。
结果,三组孩子(包括惩罚攻击组的孩子)模仿的内容是一样的。
说明替代性惩罚抑制的仅仅是对新反应的表现,而不是获得,即儿童已学习了攻击的行为,只不过看到榜样受罚,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
(1)注意过程。
如果没有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就不可能去模仿他们的行为。
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榜样常常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更有权力、更成功等。
班杜拉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班杜拉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观察学习、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理论以及自我效能理论。
他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因此他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他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二、交互决定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详细论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因素,他将这些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和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包括学习的遗传机制、以环境刺激信息为基础的对行为的预期、社会的预兆性线索等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包括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三、自我调节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人能依照自我确立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自我具备提供参照机制的认知框架和知觉、评价及调节行为等能力。
他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通过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调节。
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经过上述三个过程,个体完成内在因素对行为的调节。
四、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指出:“效能预期不只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程度产生影响。
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是人们遇到应激情况时选择什么活动、花费多大力气、支持多长时间的努力的主要决定者”。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条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五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以及情境条件。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几个重要考点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几个重要考点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由于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也就是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
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部分关于班杜拉有几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就为大家进行一个梳理。
考点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行为。
他认为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在社会情境中,人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会的,技能、语言、道德行为、生活风格、文化习俗等,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
在观察学习中,把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学习可以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
直接的观察学习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通过模仿老师的行为形成自己的行为;抽象性观察学习是指观察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简单概括即为"先观察后模仿",如小学生看完一部动作电影之后,对电影里的一些武打动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喜欢在同学面前演示里面的动作;创造性观察学习是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
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考点2:强化的分类1、直接强化:即观察者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也就是他人通过外在的标准给观察者进行了强化。
如将捡到的东西主动交还而受到老师表扬。
2、替代性强化:即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也就是他人通过外在的标准给榜样进行了强化,自身也表现出了榜样的良好的行为,正所谓"榜样的力量"。
3、自我强化:即自身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对自己进行强化。
班杜拉知识点总结
班杜拉知识点总结【考点讲解】从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来看,班杜拉的理论观点是一个常考点。
考查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一般两种考查形式:其一,会出现在判断题里面,问起说法是否正确,所以需要考生要对其知识点熟记并理解。
其二,会出现在单选题中,常以案例反选的形式来考查。
所以要求考生对其内涵深刻理解,能与实际例子和考题结合。
其三会出现在案例分析的选项中。
本文将帮助各位考生对此块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助益。
【知识点梳理】(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交互决定论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这个地方稍微注意一下和巴普洛夫斯金纳的不同。
前者属于认知行为主义,而后者属于纯粹的行为主义。
2.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
此外,班杜拉还将观察学习分为三类:(1)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就像小朋友看别人跳舞,自己也会跟着舞动。
(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然后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就比如做体操,在这里就是看示范者示范体操动作。
★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就是会将所有的动作都储存到自己的脑海中。
班都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班都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1年提出。
作为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刺激—反应”和认知学习理论上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强调人是怎样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学习。
所谓社会学习,就是观察他人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进行学习。
而与一般“刺激—反应”不同的是,“刺激—反应”强调个体对某一特定刺激做出反应并进行强化,从而进行学习,而社会学习只需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学习,不需要亲自做出反应或体验强化。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主要有的过程主要有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和动机过程。
在该理论提出之前,班杜拉进行过充气娃娃的实验。
实验中,实验者分别让小孩观看三种不同的场景,第一场景是一个大人陪充气娃娃玩耍,第二个场景是大人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第三个场景中大人不对充气娃娃进行任何操作。
观看完三种情景后,分别把小孩带到一个周围没有人的充气娃娃面前,结果发现,观看第一种场景的小孩多与充气娃娃和睦相处,观看第二种场景的小孩则模仿大人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观看第三种场景的小孩则没有太多表现。
班杜拉的这个实验说明了观察学习在塑造人行为方面的影响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在影视剧方面把控严格的原因,因为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容易模仿周围人和媒体传播的暴力内容,一些暴力视频容易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强化。
这是一种替代强化,意思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强化自身的行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给孩子塑造榜样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教育必须重视的。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
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②社会学习理论将人类的学习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经验的学习,二是间接经验的学习。
前者可以从自身活动以正反两方面结果及其经验教训中学习。
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籍此谈谈榜样教育的作用和策略一、社会学习理论(又称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而建立的。
1、交互决定观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
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
2、学习与表现班杜拉将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别开,强调知识的获得与基于知识的可观察的表现是不同的过程,人所知道的要比表现出来的多,外在强化或学习者对于即将出现的后果的高度相信会影响表现而不是学习3、参与性学习与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
那些导致成功后果的行为被保留下来,而导致失败后果的行为则被舍弃。
参与性学习的后果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和激励,是在建立预期,影响动机并塑造信念,是学习者的认知而非行为的后果影响了学习。
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人类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速度,还避免人去经历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后果。
二、观察学习1、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①注意过程。
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数量都由注意过程筛选和确定。
什么样的榜样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从而加以模仿呢?应从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榜样的活动特征和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特征三方面考虑。
三方面中,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对注意的影响更重要。
如果榜样与观察者经常在一起,或者二者相似,那么观察者就经常或容易学会榜样行为。
如:子女较多地模仿父母,学生较多地模仿教师,斗殴分子则更易于模仿电视剧中的攻击行为,其原因就在于此。
班杜拉考点梳理
班杜拉考点梳理1.德育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代表人物:班杜拉。
主要主张: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2.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1)核心观点:观察学习(2)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①直接的观察学习;②抽象性观察学习;③创造性观察。
(3)观察学习的过程:①注意;②保持;③复制;动机。
(4)强化的分类①直接强化;②替代性强化;③自我强化3.学习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1)内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①个人的成败经验;②言语劝说;③替代性经验;④情绪唤醒。
(3)自我效能感的影响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小试牛刀1.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这属于( )A.直接的观察学习B.抽象的观察学习C.创造性的观察学习D.想象的观察学习1.【答案】B。
解析: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题干看了枪战片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说明是学习到一定的原理原则了,故选B。
2.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2.【答案】D。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
2.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中也广泛应用了社会学习理论。治疗师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帮助患者 学习和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同时,他们也注重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和面对挑战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
3. 社会政策和公共管理
社会政策和公共管理也受到了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政策制定者们开始更加重视社区和社 会的榜样作用,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来鼓励人们采取健康的行为模式。同时,他们也 注重提高公众的自我效能,帮助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
理论三大支柱
理论三大支柱
3. 情绪和动机
班杜拉认为,情绪和动机在行为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个体对行为的情绪反应会影响他们 对该行为的模仿和学习。同时,动机也调节着学习的过程,影响着学习的方向和结果
PART.3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
1. 教育和教学
在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下,教育者和教师 们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观察学习和自我效 能。他们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新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仅仅通过直接的奖 励或惩罚。同时,他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我效能,帮助他们建立对自己的信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 论
汇报人:x2 理论相关实验 3 理论优缺点 4 结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与价值
PART.1
理论提出者的简介
4 理论提出者的简介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年 12月4-2021年7月28日),男,新行为主义的 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心理 学系约丹讲座教授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 ,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当道的现在 独树一帜,对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 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自我效应感理论分析
一. 班杜拉观察理论
二. 班杜拉的自我效应感理论
导入 假如同学们都拥有一辆汽车。这时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在公路上开车应如何 控制汽车的速度(也就是应该开多快)?
情景一:用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来解释。假如你开着车,这时车上的速度计显 示为每小时70公里。几秒钟之后,你听到了警车的警报声。下一次你一看到 速度计显示为时速70公里是,你就产生了条件反应:紧张。
在稍后的另一项实验中,他们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 步的延伸,目的是要了解两个问题:(1)榜样攻击行 为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2)儿 童是否能不管榜样攻击行为的奖惩后果而习得攻击 行为。 在实验中,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 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 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成人榜 样受批评,第三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 奖也不受罚。然后,把三组儿童都带到一间游戏室, 里面有成人榜样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现,榜样受 奖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多,榜样受罚组儿童的攻击 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这说明,榜样攻击行为所 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 素。
他突破了旧的理论框架,把行为主义、认知 心理学和人 本主义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强化相结合的观点阐述了 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并把社会因素引人到研究中。他所建 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着重强调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尤其是替代强化。 观察学习法在现实学习应用中作用很大,如武术,游泳的 学习过程等
班杜拉的经典实验
•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 他及其合作者所进行的大量实验 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 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他们首先 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 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 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 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 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 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 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 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 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班杜拉(Bandura)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是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全面反映其发展心理学的观点。
着重介绍两方面: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它与前面所说的刺激反应学习有所不同;刺激反应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感受由于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完成的学习;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可以不直接作出行为反应,也不需要直接体验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下的行为及该行为所带来的正面或反面的后果而完成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但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强化还可以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凡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自我肯定,凡是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自我批评。
儿童就是在这种观察学习和自我学习中发展起那些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
2.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班杜拉非常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是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
班杜拉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1)攻击性班杜拉认为,攻击性行为的习得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
在El常生活中,儿童会表现出不同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他所表现的攻击性行为符合社会的标准时,如在球赛或打猎等活动中的攻击行为,父母或其他社会成员就会奖励儿童这种行为;当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不符合社会标准时,如打骂幼小儿童等,他们就会因此而受到惩罚。
儿童就是在这种社会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有关攻击性行为的模式。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内容: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换言之,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得的行为过程。
步骤: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程积极意义:他突破了旧的理论框架,把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强化相结合的观点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并把社会因素引人到研究中。
他所建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着重强调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尤其是替代强化。
观察学习法在现实学习应用中作用很大,如无武术,游泳的学习过程等理论的局限与不足当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的各个部分较分散,如何将彼此关联起来,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的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建立起来的,但他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阶段会对观察学习产生影响。
第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虽然可以解释间接经验的获得,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和理性思维的形成缺乏说服力。
第四,班杜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对人的内在动机、内心冲突、建构方式等因素没做研究,这表明其理论本身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德育价值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的作用2,重视榜样作用3,强调做自我调节的作用4,主张奖励较高的自信心。
结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与传统的行为主义观点不同。
他不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不否认认知功能是人的行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观察学习论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极其普遍的学习方法。
他可以很好地运用到语言知识的教学方面还有更重要的是行为习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重要考点归纳——班杜拉学习理论总结
重要考点归纳——班杜拉学习理论总结阿尔伯特·班杜拉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他的理论也是我们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的重要考点。
现在中公教师网老师就班杜拉理论中重要考点内容进行总结。
在解释说明人类行为理论中,班杜拉对其中的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提出了批判,反对简单的S-R联结,提出了自己的交互决定论。
认为在人类的行为学习过程中都是在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行为和环境是可以通过特定的组织而加以改变的,三者对于儿童行为塑造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1)概念: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
(2)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表征;动作再现过程:以内部表征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信念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3)强化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
行为结果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①直接强化,即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予以正或负的刺激反馈;②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即对榜样的强化也间接的强化了观察者对榜样行为的观察与学习。
③自我强化,指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断标准,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正或付的强化。
自我强化参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班杜拉还比较了直接的外部强化和间接的替代强化的不同行为效果。
就学习效果而言,替代性强化的作用优于直接强化。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成功与否,观察者比行为者本人学习的更快,特别是在概念技能方面。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今天本店铺就来带领大家一起详细学习班杜拉学习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让我们走进班杜拉,走进神秘的行为主义。
与行为主义的其他人物不同,班杜拉不认为学习是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的。
他认为,直接经验的学习对动物学习来说也许成立,但对人类的学习则未必成立。
因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是来自间接经验。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一、班杜拉的经典实验行为主义的其他人物均是用小动物来进行的实验,而班杜拉则是用小孩子来进行的实验。
在实验中,班杜拉首先将儿童分为三组,然后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
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受批评,第三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奖励也不受惩罚。
然后班杜拉把三组儿童都放到一间房间内,里面有成人榜样攻击过的对象。
结果发现,看到榜样被表扬组的儿童攻击行为最多,榜样受批评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少,榜样的行为既不受奖励也不受惩罚组的儿童攻击行为居中。
这说明榜样攻击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
二、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班杜拉认为,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动作再现过程是第三个阶段,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化为外显的行为。
动机过程是最后一个阶段,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
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顺序不能错,在考试中出题人经常改变顺序来考察大家。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述评
正文:
艾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班杜拉于1952年获得爱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974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77年,他荣获J·M·卡特尔奖以后又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名誉奖,1980年又被选为美国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学会的成员。自四十年代后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儿童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社会学习理论在世界产全了重大影响。他是以人可观察的外部行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大量的儿童社会性行为,吸收认知心理学所强调的内在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吸收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的自我观念在人类学习中的积极意义,进一步阐述了观察学习理论,强调认知、自我调节、自我效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决定人格的形成。下面将对班杜拉的主要理论做大体的介绍。
(2)学习不仅是亲自经验的过程,更主要的是通过观察进行的替代学习,个体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得到学习,而且可以通过言语的描述来重新别人的行为,模仿别人的举止,体验别人的情感和态度,他认为这是人类最大量的学习,这种学习的水平越高,个体的认知水平就发展越高。
(3)学习是自我调节的过程,学习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通过学习也能改变人的认知结果,整合人的认知体系。所以,人的学习不应受强化控制,强化只是一种因素,在没有强化物条件下,学习也能发生,在个体认知平衡的条件下,学习的效率最高。因此,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中,自我强化的作用最大,这是一种自觉的高水平的强化。还是认识到学习的自我调节性,班杜拉提出了通过学习可以矫正失去的心理,达到心理的治疗的任务,他在应用社会学习论原理指导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取得较大进展,总之,在社会学习论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背记或内心的动作,也不单单是情感的激发而是日趋于科学化。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教学启示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教学启示
(1)观察学习也就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它包括四个子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①注意过程。
学习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与自身相似或被认为优秀的榜样;有依赖性、自身概念水平低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的什么行为。
②维持过程。
学习者忘记从榜样情景介绍的犯罪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展开表观、编码及储存。
③动作再现过程。
学习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行为选择和组织榜样情景中的要素,进行模仿和练习并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行为。
④动机过程。
学习者因整体表现所观测至的犯罪行为而受鞭策,恶搞动机存有三种来源轻易加强、替代强化和自我加强。
轻易加强就是指学习者因整体表现所观测至的犯罪行为而受鞭策,替代强化就是指观察者因看见榜样而受的加强,自我加强依赖社会传达的结果,就是指因个体的行为表现合乎甚至少于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展开自我奖励。
(2)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在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和机会;给学生提供再现学习的机会,并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及时表扬良好行为,促进自我强化。
《发展心理学》班杜拉的自我调节自我效能原理知识点整理
一、自我调节理论1、解释自我调节的概念: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2、自我调节的过程就是投石问路的过程3、能坚持并富有激情地干一件事情的成因分析4、班杜拉和华生斯金纳所持的理论的区别5、讲解边际递减理论在奖励和惩罚中的弊端6、详解自我是源于环境,但不用环境完全决定的特点7、详细讲解自我调节三个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8、拓展: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1)什么是强迫性重复(2)有的人总是让自己过得很惨的两大原因(3)介绍处理亲密关系中强迫性重复的方法:交还父母法(4)有的人学东西很快,有的人学得很慢的成因(5)解决强迫性重复最有效的两个方法介绍9、详解自我奖惩的三个标准:模仿他人、标准内化、榜样作用10、超我形成的过程介绍11、心理规律:监护人在一个点上强迫,孩子就会在多个点上强迫12、皮亚杰道德判断阶段的复习13、正确理解什么叫移情14、教育启示:孩子无法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源于父母的素质不过关15、人生启示:你的人生每一步都是你的关键点16、克服畏难情绪的三种实用方法讲解二、自我效能原理1、班杜拉从来不把自己限定在某一种理论或流派框架之中2、自我效能概念发展过程讲解:最早期概念1977年提出3、讲解效能、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信念的概念4、自我效能的分类5、讲解自我生成能力的概念6、讲解自我生成能力的过程7、详细讲解自我效能形成的五大因素8、须知:(1)人的自我效能感,直接来自于自己过往的经验(2)一个人的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别把自己的消极经验当回事儿(3)自我效能感和自信之间的关系梳理9、任务难度、努力程度、外界援助多寡、成败经验、自我效能之间的规律10、制定计划需要注意的三个事项11、培养自我效能感的3个实用方法介绍12、提升自我效能感的4个实用方法介绍13、增强见多识广能力的2个最实用的方法介绍14、学习能力如何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与传统的行为 主义观点不同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社会学习 论区别获得和表现,因为个体并不模仿他们所学 的每一件事,强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因为它增 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对强化的期望 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激励观察者编码和记 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 • 替代性强化 • 自我强化
•
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强化就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的 强化。当一个公司、一个企业的商业行为、甚至是冒险行为 (投资行为)成功了,其他公司就会分析成功其他企 业就会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而不是事事都去经历。 • 然而我们并不是去模仿所有成功人士的行为,我们做一件 事情通会设定一定的目标,然后进行自我监控,因此还需 要倚赖于第二种强化。 • 所谓自我强化就是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 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 行为进行奖励;反之,当个体的行为不符合这一标准时, 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惩罚。例如自我言语就是一种自我 强化,它是一种偏向认知的自我控制技术。
在稍后的另一项实验中,他们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 步的延伸,目的是要了解两个问题:(1)榜样攻击行 为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2)儿 童是否能不管榜样攻击行为的奖惩后果而习得攻击 行为。 在实验中,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 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 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成人榜 样受批评,第三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 奖也不受罚。然后,把三组儿童都带到一间游戏室, 里面有成人榜样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现,榜样受 奖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多,榜样受罚组儿童的攻击 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这说明,榜样攻击行为所 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 素。
班杜拉的经典实验
•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 他及其合作者所进行的大量实验 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 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他们首先 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 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 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 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 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 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 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 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 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观察(社会)学习理论
一. 班杜拉观察理论
二. 班杜拉的自我效应感理论
导入 假如同学们都拥有一辆汽车。这时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在公路上开车应如何 控制汽车的速度(也就是应该开多快)?
情景一:用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来解释。假如你开着车,这时车上的速度计显 示为每小时70公里。几秒钟之后,你听到了警车的警报声。下一次你一看到 速度计显示为时速70公里是,你就产生了条件反应:紧张。
★
(二). 步骤
• 1. 注意过程
• 2. 保持过程 • 3. 复制过程 • 4. 动机过程
1.注意过程
•
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榜样和观 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 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 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 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 为。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 察谁、观察什么。
2. 保持过程
•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 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 征系统——表象和言语。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 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3. 复制过程
•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个体将 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 和组织反应要素。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 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自我效能感 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 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 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 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一).内容
按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在个体的行为表现基 础上,经由奖励或惩罚等外在控制而产生的,即学习 是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的。班杜拉(A.Bandura) 则认为,这种观点对动物学习来说也许成立,但对人 类学习而言则未必成立。因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 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 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 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但这是否意味着榜样受奖组的儿童比榜样受罚组的 儿童习得了更多的攻击行为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在上述三组儿童看完电影 回到游戏室时,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儿童尽 可能地回忆榜样行为并付诸行动。结果发现,三组 儿童的攻击行为水平几乎一致。这说明,榜样行为 所导致的后果只是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而对 攻击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情景二:用操作条件反射作用(也就是强化作用)来解释。假如你平时开车 来学校,时速为45公里。有一次起来迟了,你以55公里的时速开车,结果到 学校时比平时还来的早。为了节省时间,以后可能越开越快。如果你的时速 达到了每小时70公里,有什么样的后果?将受到惩罚。
情景三:那到底应该开多快的车呢?如何控制自己的速度? 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做到。假如双 休日你开车去郊外旅游,你保持平时的速度开车。但是开 着开着你周围的车一个一个超过了你,所以你也开始加速。 加速一段时间后,你发现你已经超过了好几辆车了,这时 你有开始放慢速度。注意:你加速或减速这个行为并没有 受到强化或惩罚。那到底是什么使我们会产生这样的行为? 你之所以加速或减速是因为你观察别人的结果。当你看到 别人超过了你而没有被处罚,所以你也会加速。当超过别 人后,你又会减速。 由此得出结论:一个人行为的改变或者行为的学习不一定 由行为前的刺激或行为后的强化而引起的。大多数行为是 通过观察别人而习得的。 (例如)红灯过马路。有些人并不是有意违反交通规则, 而是模仿别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