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现象教案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结晶现象》(教案)

《结晶现象》(教案)

《物质溶解的量》教学设计(小结)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在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冷却结晶法:在较高温度时,形成的饱和溶液因降温超过其溶解量的限度,析出一定形状的固体。

(小组讨论)除了明矾可以用上述方法结晶,还有什么物质可以呢?氯化钠可以吗?接下来是对溶解能力的讲解:(揭示答案)还有硝酸钾、硫酸铜等都适宜用此类方法结晶。

氯化钠不可以用这种方法,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小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氯化钠溶液结晶呢?(揭示答案)用蒸发水分的办法,这种方法称为蒸发溶剂结晶法。

(小结)制备结晶的方法受实验现象。

通过自由讨论,让同学们通过思考理解知识点。

提出小思考,给同学们自己思考的时间。

于学生的记忆。

在思考中完成对知识点的进一步加深理解。

在思考中完成对知识点的进一步加深理解。

(小思考)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1.事先把游码移至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

2.右放砝码,左放物体。

3.砝码用镊子夹取,使用时要轻放轻拿。

使用天平时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

4.若砝码与要称重物体放反了,则所称物体的质量比实际的大。

(2)溶解(实验现象)粗盐水中混有少量泥沙等难溶性杂质,所得盐水是否澄清?否(解释和结论)(1)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粗盐溶解(2)溶解所得的是含有泥沙的混合物(观察活动)2.过滤亲自做实验感受实验现象。

整个设计由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现象组成,帮助记忆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小思考)过滤时应掌握什么要领?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中部,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液烧杯内壁。

(实验现象)滤纸上有泥沙,滤液是氯化镁、硫酸钠,它是否澄清是。

(解释和结论)把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分离可以用过滤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结晶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结晶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结晶现象为例,如雪花、盐结晶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结晶现象的基本原理、结晶方法,结合实验演示,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结晶实验,观察不同结晶方法下的晶体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结晶现象。
(4)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结晶速率和晶体质量的因素。
1.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结晶现象,如窗玻璃上的冰花、厨房中的糖结晶等,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条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结晶现象的产生原因。
2.知识巩固: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实验题。重点关注影响结晶速率和晶体质量的因素,以及结晶方法的应用。
判断题:判断以下关于结晶现象的说法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结晶现象?结晶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结晶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晶现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来自类。2.介绍不同的结晶方法,如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结晶、升华结晶等。
3.分析影响结晶速率和晶体质量的因素,如温度、搅拌、溶剂等。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结晶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结晶现象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开展化学科普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以生活中的结晶现象为例,如雪花、盐结晶等,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难点。

初中化学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的概念和结晶现象的原因。

2. 掌握结晶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结晶的概念和原因。

2. 结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结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显微镜、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结晶现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结晶现象的原因(15分钟)1. 分组讨论结晶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分子角度思考问题。

2. 教师总结结晶现象的原因:由于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分子会逐渐聚集并形成晶体。

三、实验观察结晶现象(15分钟)1. 教师演示结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结晶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结晶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分析结晶现象(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晶现象的观察结果,分析结晶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五、结晶方法和技巧的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结晶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温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结晶方法和技巧进行结晶实验。

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结晶现象的观察结果和结晶方法的应用。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结晶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溶质的结晶现象和结晶方法。

2. 学生可以进行结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提高实验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使学生了解了结晶的概念和原因,掌握了结晶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结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人教版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人教版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结晶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相关章节。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实验器材:水晶石、硫酸铜溶液、酒精灯、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水晶石装饰品,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水晶石的结晶过程。

2. 学生分享对结晶现象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探究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思考并讨论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 实验演示:教师展示结晶实验,如硫酸铜溶液的结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晶石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结晶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结晶过程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结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让学生了解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结晶现象的理解。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晶技术练习题

结晶技术练习题

结晶技术练习题结晶是一种将可溶性物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方法,常用于矿石开采、制药、化妆品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

通过结晶技术,我们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本文将介绍一些结晶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实践操作。

一、结晶原理结晶是物质从溶液或熔融状态中形成晶体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时,溶质会通过核心生长形成晶体。

结晶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溶质溶解:将溶质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搅拌条件下将其溶解。

2. 过饱和度的达成:通过加热或增加溶质的浓度,使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达到过饱和状态。

3. 成核:在过饱和状态下,产生微小的凝固核心。

核心的生成可以通过添加种晶剂或者通过温度的改变促进。

4. 结晶生长:溶液中的溶质在凝固核心上逐渐沉积成长,最终形成晶体。

晶体的形态和生长速度与温度、浓度和搅拌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结晶操作实践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所需的溶质和溶剂,并确保它们的纯度和质量。

其次,准备结晶容器,可以是玻璃烧瓶、结晶皿或结晶皿等。

同时,准备好热源和搅拌设备,以及必要的安全措施。

2. 溶质溶解:根据实验要求,在适量的溶剂中溶解溶质。

可以调整温度和搅拌速度来提高溶质的溶解度。

3. 过饱和度的达成:通过加热溶液或者增加溶质的浓度,使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

这一步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和操作经验来确定。

4. 成核:在过饱和状态下,通过添加种晶剂或者调节温度来促使凝固核心的形成。

种晶剂能够提供表面供晶体生长所需要的结晶中心。

5. 结晶生长:在凝固核心上,晶体逐渐生长形成。

可以控制温度、搅拌条件和结晶速率来控制结晶体的形状和大小。

6. 结晶收获:当晶体生长到满意的程度时,停止结晶过程。

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法将晶体与溶液分离,然后用清洁的溶剂洗涤晶体,最后将晶体晾干或采用其他适当的方式进行干燥。

三、结晶技术的应用1. 矿石开采:结晶技术在矿石加工中常用于提取有用金属或矿物。

结晶初中教案

结晶初中教案

结晶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晶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结晶的概念和原理。

2. 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

3. 结晶实验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结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结晶现象。

2. 提问:什么是结晶?结晶是如何形成的?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结晶的概念:结晶是指固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形成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 讲解结晶原理:结晶过程中,溶质分子在溶液中逐渐增多,达到一定程度时,溶质分子会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晶体。

3. 讲解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准备溶液、加热蒸发、冷却结晶、收集晶体。

三、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结晶实验的装置。

2.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溶液的制备、加热蒸发、冷却结晶等操作。

3.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结晶现象。

四、应用实例(10分钟)1. 讲解结晶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海水晒盐、药物提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实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学生对结晶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结晶实验应用实例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结晶实验装置。

3. 相关实验药品。

教学建议:1. 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装置和药品,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步骤,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在讲解结晶原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晶过程。

5.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结晶实验的研究,探索结晶现象的更多应用。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主题:结晶现象一、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溶质在水中结晶的现象;2. 了解溶解和结晶的过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在溶液中存在溶质(晶体)、溶剂(溶剂)和水分(溶剂)。

当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变化、溶剂的挥发等,在溶液中会发生溶质和溶剂分离的过程,形成结晶。

三、实验器材1. 试管;2. 硫酸镁(MgSO4);3. 碘酒(KI);4. 砂糖;5. 纯净水;6. 双显微镜;7. 显微镜片。

四、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硫酸镁、碘酒和砂糖;2. 加入适量的水,摇匀使溶质完全溶解;3. 将试管放置在水浴中,使水温逐渐升高(可在烧杯中加热水);4.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记录溶解和结晶的过程。

五、实验要求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溅出试管中的溶液;2. 观察时要注意珍惜实验器材,注意节约用水。

六、实验内容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硫酸镁和碘酒在水中加热后会先溶解,然后在逐渐降温的过程中形成结晶。

而砂糖在水中加热后则会溶解并随水的蒸发逐渐结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七、拓展实验可以尝试在添加不同溶剂和溶质的情况下,观察结晶现象的特点。

八、安全提示1. 实验时应戴实验眼镜,避免溅出试管中的溶液;2. 高温实验时,应小心操作,以免烫伤。

九、实验总结结晶现象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通过本次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和结晶的过程。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实验,对化学实验更加了解。

结晶现象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结晶现象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结晶现象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教学主题:结晶现象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通过探索结晶现象的特征和形成条件,使学生了解结晶现象的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结晶现象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结晶现象的样品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结晶现象?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普及知识弥补。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结晶现象。

2. 结晶现象的特征:(1)产生晶体;(2)结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3)结晶过程可逆。

3. 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1)饱和溶液;(2)温度变化;(3)结晶物质的种类。

4. 结晶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结晶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结晶过程,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提出问题: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结晶现象?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讨论结晶现象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 讲解(10分钟)通过简单的讲解,解释结晶现象的定义、特征和形成条件。

并与学生一起回顾相关的化学知识。

3. 实验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结晶实验探究。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结晶现象的样品。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结晶现象的形成过程,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结晶现象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四、教学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进行评估。

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结晶现象的理解,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或安排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结晶实验,加深他们对结晶现象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

六、教学反思:结晶现象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理论实践联系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深入理解结晶现象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专题7.4 结晶现象(练习)(解析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科粤版)

专题7.4  结晶现象(练习)(解析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科粤版)

专题7.4 结晶现象(练习)【基础篇】1.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A.铁架台、蒸发皿B.酒精灯、漏斗C.细口瓶、试管D.量筒、烧杯【答案】C【解答】解: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溶解前,可用量筒量取水,溶解操作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故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细口瓶、试管。

故选:C。

2.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蒸发溶剂,一定析出晶体D.水是溶剂【答案】B【解答】解:A、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溶液蒸发溶剂,不一定析出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是常见的溶剂,水不一定就是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B.溶解C.过滤D.蒸发【答案】C【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操作应用蒸发皿进行完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图象错误的是()A.B.C.D.【答案】D【解答】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A、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B、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应该从零开始,故B正确;C、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D、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D。

7.4结晶现象教案及练习题

7.4结晶现象教案及练习题

新课程有效教学案例之教 学 案 例学校名称:乌丹五中 课程名称: 化学 内容主题:结晶现象教材版本:科学粤教版 教师姓名:456教 龄: 26年《晶体的生长》问题训练-评价单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者:审核人1、把4℃时饱和的硫酸铜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溶液变为无色溶液B、有白色沉淀析出C、有蓝色沉淀析出D、无变化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从剩余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溶解、蒸发、过滤B、溶解、过滤、烘干C、结晶、溶解、过滤D、溶解、烘干、过滤3、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这是因为()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 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溶剂质量减小D、溶液变成部饱和溶液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B、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C、硝酸钾饱和溶液可以溶解硝酸钾D、将析出硝酸钾后晶体后的溶液在冷却,仍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5、适宜使用结晶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A、碳和硫B、氯化钠和硝酸钾C、硝酸钾和碳酸钾D、铁合铜6、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D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7、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里,让水分蒸发,溶液首先达到继续蒸发就会有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采用的方法得到固体。

8、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欲获得晶体一般采用的方法。

1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帖”指的是“二低”指的是“三靠”指的是课后思考题1、写出下列实验所需要的主要仪器的名称(1)装配过滤器需要;(2)量取液体需用(3)收集气体需用;(4)蒸发浓缩溶液用(5)称量少量固体要品用(6)溶解多量固体药品用(7)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用(8)取少量粉末状药品需用(9)实验室加热是通常使用(10)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是需用。

神奇的结晶大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结晶大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结晶大班科学教案教案名称:神奇的结晶教学目标:1.了解结晶的定义及其原理;2.能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结晶现象;3.学会利用结晶方法制备结晶体。

教学资源:1.手电筒;2.粗盐、细盐、滤纸、玻璃杯、烧杯、塑料勺等;3.温度计;4.盐水。

教学步骤:引入(20分钟)1.激发学生对结晶的兴趣:用手电筒照射到墙上,观察墙上的细微结晶。

探究结晶的原理(30分钟)2.学生小组讨论:你们观察到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晶?3.回顾和解答学生的问题:结晶是物质从溶液或熔融状态变为固体时分子或离子排列有序而成的晶体,它们通过吸附变成结晶核,再通过吸附分子或离子成为晶体的组成部分。

4.教师示范:用手电筒照射烧杯内的盐水,观察并描述结果。

观察结晶现象(30分钟)5.学生小组观察真实场景中的结晶现象,例如在玻璃杯中加入盐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随着温度变化结晶的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制备结晶体(30分钟)6.学生小组合作制备结晶体:取一定量的细盐和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搅拌均匀后加热,直到水完全蒸发。

观察并记录制备结晶体的过程和结果。

总结(20分钟)7.学生小组展示所观察到的结晶现象和制备的结晶体,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8.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结晶的定义、原理和方法。

9.发放相应的课后作业。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物质的结晶特点和制备方法;2.学生可以尝试通过调整盐水中的溶质浓度和温度等条件来观察不同条件下结晶的效果变化。

评估方式:1.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并检查学生提交的观察记录和讨论总结,评估学生对结晶的理解和实验技巧掌握程度。

2.利用课后布置的作业题目,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书面评估。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结晶现象的常见原因;3. 学会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结晶现象的常见原因。

教学难点:1. 结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2.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样品、试剂等;2. 教学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介绍结晶现象的概念和重要性;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结晶现象吗?你们对结晶现象有什么了解?二、探究结晶现象的特点(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根据已有知识,分析结晶现象的特点;2. 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3. 总结:结晶现象是指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饱和度时,溶质分子在溶液中逐渐聚集形成晶体的现象。

结晶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晶体有固定的形状和结构;(2)晶体在溶液中逐渐形成,过程可观察到;(3)晶体形成时,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

三、学习结晶现象的原因(15分钟)1. 讲解:介绍结晶现象的常见原因,如温度变化、溶质浓度变化、蒸发等;2. 示例: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如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溶剂等;3. 讨论:请同学们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结晶现象的发生。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5分钟)1. 实验步骤: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结晶实验操作;2. 观察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结晶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结果;3. 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与实验条件的关系。

五、分析与总结(10分钟)1. 分析: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结晶现象的发生原因;2.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结晶现象的定义、特点和常见原因,学会了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结晶现象的小论文;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结晶现象》参考教案

《结晶现象》参考教案

结晶现象教学目标1.认识晶体及其形成过程。

2.了解结晶现象。

3.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晶体与结晶、混合物的分离。

教学难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对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0mL,下列操作后的溶液是否饱和①取出10mL后②加热至80℃③冷却至10℃④恒温下加水⑤恒温下蒸发水⑥恒温下加入KNO3固体2.已知KNO3的溶解度20℃为32g,40℃为64g。

现有100g水与32gKNO3组成的20℃的饱和溶液,当加热至40℃是,需加入多少克KNO3才能达到饱和[引入新课]将上述第2题得到的40℃的饱和溶液,又冷却回20℃,大家猜想一下可能出现什么现象[板书]一.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阅读]图7-14 美丽奇特的晶体[设问]晶体是怎样形成的[板书]二.晶体的形成[观察活动]【实验7-9】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完成课本空白)[板书]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讲解]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是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如从蔗汁中提取砂糖,从海水中提取精盐。

[讲解]晶体析出后剩下的溶液叫母液,母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设问]1.氯化钠与沙子混合在一起,有什么方法使它们分离而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讨论、交流,归纳出“溶解→过滤→蒸发)2.氯化钠与硝酸钾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还能用上述方法吗[板书]三.怎样分离混合物[探究活动]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混合物[板书]1.过滤法: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2.结晶法: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或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讲解]图7-10 用结晶法提纯固体物质操作指引——过滤操作[补充]结晶法的应用——两种方法四种情况两种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法四种情况与两种方法的关系:1.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得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KNO3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NaCl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法。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优秀教案
主题:结晶现象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 能够描述结晶现象的实验过程;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征;
2. 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
3. 结晶现象的实验过程。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搅拌棒、热板、试管、硝酸钠和硫酸铜溶液;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结晶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结晶现象的特征和意义。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征:结晶是溶液中溶质在溶剂中结晶成固体晶体的物理现象;
2. 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要大于溶质的溶解度,且溶液冷却过程中无杂质干扰;
3. 实验示范:将硝酸钠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过程中可观察到结晶现象。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操作,观察记录结晶现象;
2.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结晶现象实验的讨论和总结。

四、总结与检测(10分钟)
1.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结晶现象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 老师进行知识检测,确认学生对结晶现象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查找3种常见的结晶现象,并写出其形成条件和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了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结晶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未来可以增加更多的结晶实验,让学生对结晶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结晶的方法和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结晶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结晶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结晶的方法和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1. 结晶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海水晒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晒盐的原理。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海水晒盐是利用结晶的原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结晶的定义:结晶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在一定条件下,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固体的过程。

2. 讲解结晶的原理:结晶是由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饱和度,导致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

3. 讲解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

4. 讲解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溶质的浓度、溶剂的种类、温度、搅拌等。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演示蒸发结晶实验:将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加热,观察晶体的析出过程。

2. 演示冷却结晶实验:将饱和的硫酸铜溶液冷却,观察晶体的析出过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结晶的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溶液中获取固体晶体。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案。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结晶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海水晒盐、糖的结晶等。

3. 学生分享结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结晶的定义、原理和方法,以及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演示环节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根据结晶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说课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说课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说课结晶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结晶现象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结晶现象
2. 掌握结晶过程的基本特点
3. 能够描述结晶过程中的原子、分子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1. 结晶现象的定义
2. 结晶过程的基本特点
3. 结晶过程中的原子、分子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1. 能够应用结晶现象解释晶体的形成和性质
2. 掌握结晶现象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PPT或教材
2.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硫酸钠和硝酸银溶液
3. 示范材料:冰糖或其他结晶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介绍结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讲解(15分钟)
1. 介绍结晶现象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解释结晶过程中原子、分子排列规律。

3. 利用PPT或教材进行讲解。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展示结晶实验:在烧杯中加入硫酸钠和硝酸银溶液,观察结晶的生成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结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总结结晶现象的特点,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写一篇结晶现象的应用文或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结晶现象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结晶现象解释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对结晶过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结晶现象的教案

结晶现象的教案

结晶现象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究结晶现象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结晶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3. 能够描述结晶现象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饱和盐水溶液、玻璃容器、吊针、显微镜等。

2.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显微镜片等。

3. 教学资源:PPT、实验视频、相关图书资料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结晶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结晶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探究:1. 通过PPT或板书介绍结晶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溶质在溶剂中逐渐聚集形成晶体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a. 准备饱和盐水溶液,将其放置在玻璃容器中。

b. 用吊针将一滴饱和盐水溶液滴在显微镜片上,放置几天。

c. 学生观察显微镜片上结晶的形成和生长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小组讨论观察结果,总结结晶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如溶质、溶剂、饱和溶液、晶核、晶体等。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如制盐、制药、制糖等。

2. 学生小组展示自己搜索到的相关实际应用案例,并进行讨论。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结晶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巩固:1. 综合前面的学习内容,设计小组实验,要求学生自行选择溶质和溶剂,并观察结晶的过程和结果。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评价:1. 针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实验展示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结晶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批评性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讨论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来校园进行讲座,介绍结晶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技术。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或实验室,亲身感受结晶现象的实际应用和研究工作。

初中化学教资面试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教资面试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教资面试结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的概念和常见类型;2. 掌握结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 能够运用结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结晶的概念和类型;2. 结晶的方法和步骤;3. 结晶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晶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晶体的兴趣;2. 提问:你们听说过结晶吗?结晶是什么?二、探究结晶的概念和类型(15分钟)1. 介绍结晶的概念:结晶是指固体溶质在溶液中逐渐凝固形成晶体结构的过程;2. 讲解结晶的类型: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3. 展示不同类型的晶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区分。

三、学习结晶的方法和步骤(15分钟)1. 讲解结晶的方法:缓慢蒸发法和冷却结晶法;2. 演示结晶的步骤:溶解、过滤、结晶;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结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应用实例(15分钟)1. 讲解结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制作糖、提取盐等;2.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原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结晶的概念、方法和应用;2. 提问:你们认为结晶在化学领域有什么重要性?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结晶概念、方法和应用的掌握情况;3. 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结晶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资源:1. 晶体图片;2. 结晶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漏斗等;3. 结晶实验试剂:食盐、硫酸铜等。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2. 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结晶过程;3.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人教化学 中考专题结晶复习教案及习题

人教化学 中考专题结晶复习教案及习题

结晶【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晶体的生长1. 了解晶体的形成及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 学会过滤的基本操作3. 了解乳化作用二. 教学重点难点:形成晶体的方法和过滤方法三. 教学程序:晶体的生长(一)结晶现象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问题:(1)有晶体析出的溶液是饱和还是不饱和溶液呢?为什么?回答:是饱和溶液。

如为不饱和溶液,就不可能析出晶体。

(2)除蒸发溶剂外,还有什么方法可能引起物质结晶呢?回答: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引起物质结晶。

(二)晶体的形成(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态溶质,如NaCl。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态溶质,如KNO3。

(三)怎样分离混合物结晶法: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混合物。

1. 高温下溶解混合物(硝酸钾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2. 趁热过滤3. 冷却滤液,晶体出现.4. 再过滤,干燥晶体(硝酸钾)过滤法: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四)乳化作用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不稳定,油水不久会分层,加入洗涤剂并振荡后,就不再分层了。

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溶有洗涤剂的水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油脂难溶于水,但加入洗涤剂后,能够使油脂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洗涤剂起到了乳化剂的作用。

食品的制作、药品的合成、日用化妆品的配制都用到乳化剂。

【典型例题】晶体的析出结晶:溶质从溶液里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结晶的方法:①若将固体溶质从水溶液中析出,可以采取将水份蒸发的方法,此种方法也称为蒸发溶剂法。

②像硝酸钾、蔗糖、硝酸钠、硫酸铜等物质,由于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β也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乳化剂的广泛应用:在食品制作、药品的合成、日用化妆品的配制、污水的处理等都要用到乳化剂。

结晶教案初中

结晶教案初中

结晶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晶的概念和结晶现象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结晶的方法和结晶过程的观察。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结晶的概念和原因。

2. 结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1. 结晶过程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晶体图片,引发学生对结晶现象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结晶吗?结晶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结晶的概念: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减少溶剂分子的作用,逐渐聚集形成固态晶体的过程。

2. 讲解结晶的原因:结晶是由于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饱和度,导致溶质分子无法继续溶解而形成的晶体。

3. 讲解结晶的方法:常用的结晶方法有冷却结晶、蒸发结晶和离子交换结晶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硫酸铜溶液的冷却结晶实验:将硫酸铜溶液缓慢冷却,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

2. 演示硝酸银溶液的蒸发结晶实验:将硝酸银溶液加热蒸发,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实验试剂,进行结晶实验。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结晶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结晶过程的观察和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结晶的概念、原因和方法。

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实验和课堂学习,总结结晶现象的特点和结晶过程的观察方法。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结晶的概念、原因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结晶过程,并对结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有效教学案例之
教学案例
教龄:26年
《 晶体的生长》问题训练-评价单
姓名: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 学号: _指导者: ____________ 审
核人
1、 把4C 时饱和的硫酸铜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溶液变为无色溶液
B 、有白色沉淀析出
C 、有蓝色沉淀析出
D 、无变化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从剩余残渣
中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溶解、蒸发、过滤
B 溶解、过滤、烘干
C 、结晶、溶解、过滤
D 、溶解、烘干、过滤
3、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A 、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
B 、 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 、 硝酸钾饱和溶液可以溶解硝酸钾
D 、将析出硝酸钾后晶体后的溶液在冷却,仍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5、适宜使用结晶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 、碳和硫
B 、氯化钠和硝酸钾
C 、硝酸钾和碳酸钾
D 、铁合铜
6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B 、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C 、 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 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7、 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里,让水分蒸发,溶液首先达到 _________________
继续蒸发就会有 ______________ 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 质,一般就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方法得到固体。

8、 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 _____________ 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
( )
A 、氯化钠溶解度变小 C 、溶剂质量减小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 、溶液变成部饱和溶液

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欲获得晶体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方法。

1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
“一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思考题
1、写出下列实验所需要的主要仪器的名称
(1)装配过滤器需要__________ ;(2)量取液体需用____________
(3)收集气体需用____________ ;(4)蒸发浓缩溶液用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量少量固体要品用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多量固体药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粉末状药品需用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加热是通常使用
(10)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是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简要回答在实验室做下列实验时,是由于什么操作引起题中指出的不良后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酒精灯
时,灯内有酒精但不着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熄灭酒精灯
时,灯内外一起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蒸发皿加热食盐水时,食盐水飞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蒸发皿蒸发食盐水时,食盐晶体从蒸发皿内迸发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除去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写出主要的分离过程反思与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