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新部编本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奇怪现象的存在。
(2)了解沙漠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现状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3)掌握如何对待和保护沙漠生态系统。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体验到探索、学习、掌握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和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奇怪现象的存在。
(2)了解沙漠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现状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奇怪现象的存在,掌握一些基本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如模拟沙漠环境,研究不同物种在该环境中的生存方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异构性。
3. 参观法组织学生前往沙漠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亲身感受沙漠生态环境和动植物。
四、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预习请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沙漠生态系统和沙漠中各种奇怪现象的存在。
2. 课堂讲授指导学生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异构性,介绍沙漠中的各种奇怪现象,如沙漠爆气珠、生命胶囊、隐形公路等。
3. 实验活动开展实验活动,如模拟沙漠环境,研究不同物种在该环境中的生存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沙漠生态系统的认识。
4.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前往沙漠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亲身感受沙漠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以及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5. 总结评价回到课堂上,让学生整理所掌握的知识,总结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方法,并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程设计书及视频资料。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使学生掌握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原因;(3)帮助学生了解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原因;(3)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教学难点:(1)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2)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沙漠中的奇怪现象;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奇怪现象;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奇怪现象和资源开发的相关资料;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 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沙漠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的自然环境;(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好奇心。
2. 探究沙漠中的奇怪现象:(1)引导学生观察沙漠中的奇特景观,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2)分析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原因,如沙尘暴、沙漠化等;(3)让学生通过实验或小组讨论,深入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
3. 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介绍沙漠中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2)分析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如水资源利用、生态修复等;(3)让学生探讨沙漠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4. 课堂小结:(2)强调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5. 课后作业:(2)鼓励学生进行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实地调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等。
(2)让学生掌握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如沙漠植物的抗旱能力、沙漠动物的生存策略等。
(3)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沙漠中的生存挑战及应对措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沙漠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沙漠生态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及其成因。
(2)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
(3)人类在沙漠中的生存挑战及应对措施。
2. 教学难点:(1)沙漠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沙漠生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沙漠中的奇特现象。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沙漠中的奇特现象、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沙漠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对沙漠有什么印象?沙漠中是否存在奇特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案例,如沙漠植物的抗旱能力、沙漠动物的生存策略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生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2)调查身边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沙漠体验活动,如沙漠徒步、沙漠露营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沙漠环境,增强对沙漠奇特现象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或环保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沙漠生态保护和人类生存挑战的经验。
七、学习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沙漠气候特点1.1 了解沙漠气候的基本特点,如高温、干燥、日照强烈等。
1.2 探讨沙漠气候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1.3 分析沙漠地区的生态系统及其适应性。
第二章:沙漠动植物适应策略2.1 研究沙漠动植物的适应特点,如沙蜥的伪装、沙漠兔的节约水分等。
2.2 观察图片或视频,分析沙漠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2.3 讨论人类如何从沙漠动植物的适应策略中获得启示。
第三章:沙漠里的奇特现象3.1 介绍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
3.2 分析这些奇特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3.3 探讨这些奇特现象对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沙漠资源开发与利用4.1 了解沙漠资源的种类,如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
4.2 分析沙漠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沙漠生态环境的影响。
4.3 探讨如何在开发沙漠资源的保护沙漠生态环境。
第五章:沙漠旅游与可持续发展5.1 介绍沙漠旅游的特色和吸引力,如沙漠探险、骆驼骑行等。
5.2 分析沙漠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5.3 讨论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创新等。
第六章:沙漠人文特色6.1 了解沙漠地区的人文背景,包括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
6.2 探讨沙漠人文特色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6.3 分析如何保护和传承沙漠地区的人文特色。
第七章:沙漠环境保护与治理7.1 研究沙漠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7.2 介绍沙漠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7.3 讨论我国在沙漠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政策和实践。
第八章:沙漠科技创新与应用8.1 了解沙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进展,如沙漠农业、清洁能源等。
8.2 探讨沙漠科技创新对沙漠地区发展的影响和潜力。
8.3 分析如何推动沙漠科技创新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第九章:沙漠地区合作与交流9.1 研究沙漠地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如水资源共享、环境保护等。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是什么,沙漠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探究沙漠里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沙漠的定义和特点2.沙漠的分布情况3.沙漠里常见的奇怪现象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引入课题,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沙漠是什么吗?有没有听说过沙漠里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沙漠的好奇心。
2. 探究沙漠(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沙漠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沙漠的气候、植被以及缺水的原因。
可以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理解沙漠的形成和特点。
3. 分析沙漠的分布(15分钟)教师继续向学生介绍沙漠的分布情况,包括世界各地的著名沙漠,如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等。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分布范围。
4.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30分钟)教师与学生分享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比如沙漠中的“沙丘音”、“沙盘山”、“沙漠中的绿洲”等。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找寻并收集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包括文字描述和相关图片。
5. 学生展示与讨论(2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沙漠奇怪现象,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天气、气候、地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向学生强调沙漠是一个神奇而充满奇怪现象的地方。
同时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问、讨论等。
2.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学生对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展示能力:观察学生的展示和表达能力,包括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并写作一篇关于沙漠的科普文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2)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沙漠的形成与分布(1)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沙漠。
2. 沙漠里的奇特现象(1)让学生了解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奇特现象;(2)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沙漠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2)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1)沙漠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对沙漠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沙漠和沙漠奇特现象;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沙漠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沙漠环境,观察和记录沙漠奇特现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沙漠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 讲解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详细讲解沙漠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3. 展示沙漠奇特现象:展示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奇特现象的图片;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沙漠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环境体验,观察和记录沙漠奇特现象;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总结沙漠奇特现象的特点及其对沙漠环境的影响。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案:沙漠中的奇异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的特点和环境条件;2.了解沙漠中的奇异现象,并能够解释其发生原因;3.培养学生精细观察和科学解释现象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沙漠的特点和环境条件;2.沙漠中的奇异现象:沙漠中的绿洲、沙漠中的冷夜、沙漠中的雨水等;3.奇异现象的发生原因;4.学生的实地观察和分组报告。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5分钟)1.老师以一幅有关沙漠的图片或视频为引子,向学生介绍沙漠的特点和环境条件。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沙漠中可能发生的奇异现象有哪些?第二步:探究奇异现象(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奇异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
2.老师提供相关材料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分析。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出奇异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解释,每个小组进行简短的报告。
第三步:呈现报告(20分钟)1.每个小组轮流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
2.学生们应提供有关奇异现象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并解释发生原因。
3.学生可以用图表、流程图等方式展示研究过程和结果。
第四步:课堂讨论(15分钟)1.学生们观看其他小组的报告后,进行讨论和问题解答。
2.学生们提出对其他小组研究成果的批评、评价和问题。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5分钟)1.老师总结并归纳沙漠中的奇异现象及其发生原因。
2.老师提问学生:你们从这次学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启示,拓展与沙漠有关的其他奇异现象。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沙漠中的奇异现象的作文。
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分组报告的整理和展示;2.学生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3.学生作文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资源准备:1.沙漠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关于沙漠中奇异现象的资料和参考书籍;3.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2024年《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2024年《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了解科学小品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掌握诠释说明和引用说明的方法。
三、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一、掌握科学小品的特点。
二、掌握诠释说明和引用说明。
教学难点:能科学解释沙漠里的怪异现象,并能解释生活当中和本文原理相同的怪异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做实验。
用玻璃杯装满水,中间放一根筷子。
请学生解释筷子弯曲现象,用物理知识来阐明其中的道理。
二、导入: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同样可以用上面的知识进行解释,请大家仔细阅读全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等现象。
三、讨论回答。
明确:1、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找出阐释的语句,并能辅以图示)2、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
四、思考:1、作者由此现象的解释得出什么结论?2、作者是如何来阐明事理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简单回顾上堂课内容。
二、解答思考题。
(一)、结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点明题旨,收揽全篇。
(二)、第4段:引用法国人孟奇的说法,解释沙漠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
设问——说明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描述现象——说明成因(引用说明、作诠释)第5段:用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解释“鸣沙”现象的成因。
过渡——介绍位置、形状(描述)——记叙亲身经历——说明成因(作诠释、引用说明)三、阅读1-3段,概括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这些段?明确:引述古代旅行家对沙漠鬼怪离奇现象的描述,引出说明对象。
引用见闻——现代人畅行无阻(相比较)——说明原因形成对比,用叙事语言增强形象性。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1 引入话题本节课将通过引入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激发学生对沙漠生态和自然现象的兴趣。
1.1.1 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吗?比如:为什么沙漠里的沙子会唱歌?为什么沙漠里的石头会自己走路?1.1.2 引发思考:让我们一起探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寻找答案。
二、知识点讲解2.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1.1 沙漠的定义:沙漠是一种生态系统,它具有干燥、缺水、高温等特点。
2.1.2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介绍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如沙漠的流沙、沙漠的沙丘、沙漠的蜃景等。
2.1.3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原因:解释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沙漠的流沙是由于沙漠中的沙子细腻,水分容易被沙子吸收,形成了流动的沙层;沙漠的沙丘是由于风力作用,沙子被风吹拂形成堆积。
三、教学内容3.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具体案例3.1.1 沙漠的流沙:介绍沙漠的流沙是什么,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1.2 沙漠的蜃景:解释什么是蜃景,它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3.1.3 沙漠的石头自己走路:探讨沙漠中石头自己走路的现象,它的科学解释和原因。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4.1.2 学生能够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4.1.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研究,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和原因。
5.1.2 学生观察和研究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技巧和方法。
5.1.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5.2.2 学生能够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5.2.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研究,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解释。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生态环境特点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正确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沙漠里的生态环境特点;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3.生态环境保护。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动画和图片介绍沙漠的特点和沙漠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30分钟):简要介绍沙漠环境及其特点,如干燥,温度高,草原稀少,生物种类单一等。
紧接着讲解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如沙漠植物的储水能力,沙漠的夜晚温度变化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答案。
3.讨论环节(20分钟):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探讨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沙漠里的植物只有少数品种?2.为什么沙漠的温度高?3.为什么巴尔米拉古城会在沙漠里建造?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和探究来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提高其环保意识。
4.展示环节(1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看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的状态,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5.总结环节(5分钟):通过短暂的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3.展示式教学法。
五、教学素材1.动画和图片;2.干粮;3.水。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2.提问反应情况;3.交互活动反馈;4.作业表现。
七、教学延伸1.教师可在宿舍楼下摆放环保知识科普宣传展板等相关宣传资料,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师在教学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践,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受沙漠环境及沙漠的守护。
3.可以随机抽选一些学生来进行同步答题互动,增强学生成果检测效果,加强对沙漠生态环境及保护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生态环境保护的课程中,探究式、讨论式和展示式的教学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同时展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的状态,使学生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
学生能够描述沙漠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源,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物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沙漠绿洲的形成:介绍沙漠绿洲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沙漠绿洲形成的原因,如地下水源、地形等。
2. 沙漠湖泊的奥秘:介绍沙漠湖泊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沙漠湖泊形成的原因,如地下水涌出、降雨等。
3. 沙漠风暴的成因:介绍沙漠风暴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沙漠风暴形成的原因,如高温、干旱等。
4. 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介绍沙漠生物的特点,如耐旱、伪装等。
分析沙漠生物适应沙漠环境的具体策略。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
2. 视频素材:沙漠风暴、沙漠生物的生活等。
3. 参考书籍:关于沙漠生态环境的科普书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教学新课:分别讲解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的形成原因。
分析沙漠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沙漠奇特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沙漠奇特现象及其原因。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对沙漠环境保护的思考。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调查其他沙漠奇特现象,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沙漠中奇特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2. 学生对沙漠生物适应策略的分析能力。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篇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相信科学这一伟大真理。
[教学重点、难点]1.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2.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
全文5段,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描述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
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
三、学习第一部分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现有那些?明确:文章从“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大量人物中,突出“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两个人物,写他们对沙漠“可怕”和“恐惧”的观感。
在概括两个人物对沙漠的感受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叙说了他们各自著作中的有关内容: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
这些叙说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的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地引出了下文。
四、学习第二部分阅读课文第2、3、4段,思考:第4段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
第三段,从古代法显、玄奘“深入大戈壁”时的困苦条件,解释他们觉得沙漠“可怕”的原因。
“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这一句中包含了两个比较,一是当时一人独行与驼队上路的比较,二是旧时装备与现在“汽车飞机来支援”的比较,无论是哪种比较,法显、玄奘都处于弱势,这样“当然”就会有“十分困苦”之感了。
这一段从一般事理的角度加以解说,实事求是,令人信服。
第四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沙漠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及奇怪现象。
2. 学会分析沙漠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和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沙漠地区奇怪现象的认知。
2. 学会分析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
难点:1. 沙漠奇怪现象原因的深入理解。
2. 运用科学方法解释奇怪现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收集沙漠奇怪现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图片展示:展示沙漠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环境。
b.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沙漠有什么印象?沙漠中是否有一些奇怪的现象?2. 教学新课:a. 介绍沙漠地区的奇怪现象,如沙漠蜃景、沙漠干雨等。
b. 分析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如大气折射、气候特点等。
3. 案例分析:a. 出示案例:沙漠中的“干雨”。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干雨”现象的原因。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沙漠奇怪现象的原因。
b.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沙漠奇怪现象及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沙漠奇怪现象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沙漠奇怪现象原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 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生态环境的调查,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环保人士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基本概念,知道沙漠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
(3)让学生了解我国沙漠的分布和治理情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原因。
(3)我国沙漠的分布和治理情况。
2. 教学难点:(1)沙漠形成的原因。
(2)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沙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沙漠的奥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件。
2. 教具:图片、视频、PPT等媒体资源。
3.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沙漠的特点。
(2)提问: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沙漠中是否有一些奇怪的现象?2. 学习沙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介绍沙漠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情况。
(2)引导学生了解沙漠的环境特点,如高温、干旱、风大等。
3. 学习沙漠中的奇怪现象(1)展示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奇怪现象的原因。
4. 学习我国沙漠的分布和治理情况(1)介绍我国沙漠的分布特点和危害。
(2)讲解我国沙漠治理的方法和成效。
5. 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沙漠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了解沙漠化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2)让学生掌握沙漠形成的原因及沙漠气候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沙漠现象产生的原因;(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尊重事实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沙漠雨的奇特现象:让学生了解沙漠中降雨的奇特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2. 沙漠绿洲的形成:让学生探讨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原因,了解绿洲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沙漠湖泊的奥秘:让学生了解沙漠中湖泊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形成原因。
4. 沙漠风向的变化:让学生观察沙漠中风向的变化,分析其对沙漠景观的影响。
5. 沙漠动植物的适应策略:让学生了解沙漠动植物如何适应恶劣环境,探讨其生存之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沙漠中各种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沙漠生态环境的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沙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沙漠中各种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沙漠生态环境的特点。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沙漠奇特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3. 观察实验法:引导学生观察沙漠景观,进行实验验证,分析沙漠现象产生的原因。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沙漠奇特现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产生原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沙漠奇特现象的兴趣。
2. 讲解演示:讲解沙漠中各种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沙漠奇特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沙漠中的奇怪现象概述2.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现象3. 沙漠中的沙丘移动现象4. 沙漠中的干谷现象5. 沙漠中的化石现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沙漠中奇怪现象的成因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奇怪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奇怪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体验沙漠中奇怪现象的产生过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3. 参考资料:关于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普文章和书籍。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沙漠中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Step 2:讲授新课1. 讲解沙漠中奇怪现象的成因和特点。
2. 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奇怪现象。
Step 3: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沙漠中奇怪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实践操作实验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体验沙漠中奇怪现象的产生过程,如模拟海市蜃楼现象等。
Step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Step 6: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普文章或研究报告。
Step 7: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文章的逻辑性、创新性和表达能力。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成因。
2、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增强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认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成因,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教学过程】一、督预示标1、由《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视频导入新课。
2、作者介绍。
3、出示目标。
二、自学梳理速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解决如下思考题。
1.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三、小组答疑1、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2、第5段是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3、作者对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欣赏“海市蜃楼”和“鸣沙”的图片与视频,进一步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
四、展示评价1、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2、分小组讨论展示小组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觉得沙漠很恐怖,而现在的工作人员没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因为古代人去一般是单枪匹马去,也没有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上汽车飞机来支援。
小组2、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按照先描述再解释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逻辑顺序来写。
小组3、本文是事理说明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以第5自然段为例,你能找出哪些说明方法?作诠释----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引用小组4、说说“见怪不怪”中的第1个“怪”具体指什么内容,为何说“不怪”?第一个“怪”是名词,指奇怪的景物或现象,文中指“魔鬼的海”和“鸣沙”。
“不怪”是因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小组5、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那开头为什么叙述法显和玄奘的故事?他们的故事让读者了解了沙漠的一些奇怪的现象,也激起了读者探求真相的欲望,引出下文,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竺可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相信科学这一伟大真理。
[教学重点、难点]1.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2.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
全文5段,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描述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
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
三、学习第一部分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现有那些?明确:文章从“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大量人物中,突出“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两个人物,写他们对沙漠“可怕”和“恐惧”的观感。
在概括两个人物对沙漠的感受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叙说了他们各自著作中的有关内容: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
这些叙说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的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地引出了下文。
四、学习第二部分阅读课文第2、3、4段,思考:第4段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二段以反问开头“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么?”表明了对法显和玄奘所说情况的否定态度。
紧接着,又用设问启发深思,引人入胜,而“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亲身体验的交代,寓含在科学工作者面前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的意思。
第三段,从古代法显、玄奘“深入大戈壁”时的困苦条件,解释他们觉得沙漠“可怕”的原因。
“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这一句中包含了两个比较,一是当时一人独行与驼队上路的比较,二是旧时装备与现在“汽车飞机来支援”的比较,无论是哪种比较,法显、玄奘都处于弱势,这样“当然”就会有“十分困苦”之感了。
这一段从一般事理的角度加以解说,实事求是,令人信服。
第四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文章描写了被称为“魔鬼的海”的沙漠现象: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际,“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可望而不可即”。
对于这一“魔鬼的幻术”,作者并未马上加以解释,而是叙说了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的故事,让他在随军出征经过沙漠的途中回答好奇的士兵的发问,运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原理,科学地说明了“魔鬼的海”以及“海市蜃楼”的成因,深入浅出,富于趣味。
原来,由于贴近地面的气温与上面一两米的温度有高低之差,使光线折光和反射,于是蓝天“倒影在地上”,成为“汪洋万顷的湖面”,如果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景象便“倒影在天空中”,成为海市蜃楼。
这样,就从科学的角度解说了在古人那里被视为“魔鬼在作怪”的现象。
五、迁移训练学生搜集有关海市蜃楼的材料,介绍被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发生和海市蜃楼现象。
六、小结关于“魔鬼的海”,引用了孟奇对士兵的解说,作者并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科学道理进一步说清楚了海市蜃楼这一奇怪的现象。
七、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学生交流从报纸杂志或网上了解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用科学道理加以说明。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朗读课文第5段,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中“鸣沙”现象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从文中筛选有关信息。
明确:本段开头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现象。
文章并未紧接着对这种现象作科学解释,而是叙说了具有“鸣沙”现象的宁夏中卫县鸣沙山的地形和位置,指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以“据说”的内容和自己的亲耳所闻,突出“像打雷一样”的“轰隆隆的巨响”和“好象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隆隆之声”,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好奇之心。
在此基础上,文章才“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解释,指出这是由于细沙“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而发声。
文章叙说情况与释疑解惑内在照应,增强了说服力。
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这样使读者不仅懂得沙漠中的怪异现象,而且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鬼怪,科学道理终将揭开一切奥秘。
三、品味语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兼有说明、记叙、议论,内容涉及到光学、声学原理,法显、玄奘、孟奇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不少词语绘声绘色。
从修辞角度来说,文章运用了设问、反问、引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富有趣味。
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
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找出其它的词语加以辨析。
明确:1、“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
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2、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恰当些。
“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的疑问。
句中用“当然”,既准确自然,又口语化。
3、“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味。
“戳穿”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显得更准确、更有力。
四、比较阅读推荐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一文,同一个作者,写的是同一个题材,但所写的内容和写法却迥然不同。
对比,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班上口头表述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一下。
可以谈两篇文章内容和写法迥然不同的原因;可以谈两文各自的优点和局限;可以谈自己从中悟出的新的想法;可以谈课内和课外结合阅读的好处,等等。
让学生小组合作,写一份有关“沙漠与人类”的小论文。
五、小结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说明的真理。
六、布置作业1、探究、练习一。
2、《拓展》二、三、四3、熟读课文[词语汇总]不胜其苦:(bù shèng qí kǔ)承受不了痛苦。
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ǐ mǎ)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也说匹马单枪。
戈壁:(gē bì)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光怪陆离:(guāng guài lù lí)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渴不可耐:(kě bù kě nài)因口渴而忍受不了。
可望而不可即:(kě wàng ěr bù kě 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近。
初叶:(chū yè)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
戳穿:(chuō chuān)①刺穿。
②说破;揭穿。
文中取义②。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①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
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
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②比喻虚幻的事物。
文中取义①。
饶有兴味:(ráo yǒu xìng wèi)指兴趣很浓。
饶,丰富。
啁啾:(zhōu jiū)拟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
随心所欲:(suí xín suǒ yù)随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随心,随着自己的意思。
臆断:(yì duàn)凭臆测来断定。
宛然:(wǎn rán) 仿佛,逼真地。
喈喈:(jiē jiē) 鸟鸣声。
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一点儿也不相同。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惊诧:(jīng chà)惊讶诧异。
牛犊:(niú dú)小牛,也叫牛犊子。
翌日:(yì rì)次日。
信步:(xìn bù)随意走动;散步。
惊愕:(jīng è) 吃惊而发愣。
兴致勃勃:(xìng zhì bó bó)浓厚兴趣。
兴致:兴趣。
毋宁:(wú nìng)不如。
也作“无宁”。
阅历:(yuè lì)①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经历。
②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文中取义②。
茫昧:(máng mèi) 模糊不清。
无所不晓:(wú suǒ bù xiǎo)没有什么不明白。
前所未有:(qián suǒ wèi yǒu)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尖锐:(jiān ruì) ①物体有锋芒,容易刺破其他物体的;锋利。
②认识客观事物灵敏而深刻;敏锐。
③(声音)高而刺耳。
④(言论、斗争)激烈。
文中取义③。
徒然:(tú rán)①白白地;不起作用。
②仅仅:只是。
文中取义①。
窒息:(zhì xí)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笃信:(dǔ xìn)忠实地信仰。
弥补:(mí bǔ)把不够的部分填足。
彗星:(huì xīng)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的长尾巴,体积很大,密度很小。
通称扫帚星。
宽宥:(kuān yòu)宽恕,饶恕。
臆度:(yì duó)臆测。
本周所学说明文都是典范的说明文,都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