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新教案

合集下载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 通过分析沙漠奇怪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2. 教学难点:沙漠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科学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图片和文字介绍。

2.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沙漠奇怪现象。

3. 准备沙漠生态环境的背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沙漠奇怪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沙漠奇怪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Presentation:教师利用PPT,介绍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雪花等,展示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现象。

3. Analysis: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沙漠绿洲的形成与地下水有关,沙漠湖泊的形成与气候、地质条件有关等。

4. Discussion: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Summary: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沙漠奇怪现象的科学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沙漠奇怪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3.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4. 环保意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对沙漠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体现。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沙漠中的奇怪现象。

2. 开展沙漠生态系统保护的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环保组织成员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沙漠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沙漠中的奇怪现象概述2.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现象3. 沙漠中的沙丘移动现象4. 沙漠中的干谷现象5. 沙漠中的化石现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沙漠中奇怪现象的成因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奇怪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奇怪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体验沙漠中奇怪现象的产生过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3. 参考资料:关于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普文章和书籍。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沙漠中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Step 2:讲授新课1. 讲解沙漠中奇怪现象的成因和特点。

2. 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奇怪现象。

Step 3: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沙漠中奇怪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实践操作实验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体验沙漠中奇怪现象的产生过程,如模拟海市蜃楼现象等。

Step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Step 6: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普文章或研究报告。

Step 7: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文章的逻辑性、创新性和表达能力。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奇怪现象的存在。

(2)了解沙漠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现状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3)掌握如何对待和保护沙漠生态系统。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体验到探索、学习、掌握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和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奇怪现象的存在。

(2)了解沙漠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现状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奇怪现象的存在,掌握一些基本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如模拟沙漠环境,研究不同物种在该环境中的生存方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异构性。

3. 参观法组织学生前往沙漠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亲身感受沙漠生态环境和动植物。

四、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预习请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沙漠生态系统和沙漠中各种奇怪现象的存在。

2. 课堂讲授指导学生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异构性,介绍沙漠中的各种奇怪现象,如沙漠爆气珠、生命胶囊、隐形公路等。

3. 实验活动开展实验活动,如模拟沙漠环境,研究不同物种在该环境中的生存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沙漠生态系统的认识。

4.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前往沙漠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亲身感受沙漠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以及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5. 总结评价回到课堂上,让学生整理所掌握的知识,总结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方法,并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程设计书及视频资料。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使学生掌握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原因;(3)帮助学生了解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原因;(3)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教学难点:(1)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2)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沙漠中的奇怪现象;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奇怪现象;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奇怪现象和资源开发的相关资料;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 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沙漠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的自然环境;(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好奇心。

2. 探究沙漠中的奇怪现象:(1)引导学生观察沙漠中的奇特景观,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2)分析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原因,如沙尘暴、沙漠化等;(3)让学生通过实验或小组讨论,深入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

3. 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介绍沙漠中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2)分析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如水资源利用、生态修复等;(3)让学生探讨沙漠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4. 课堂小结:(2)强调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5. 课后作业:(2)鼓励学生进行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实地调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把握文章示异释疑的巧妙构思。

3、品析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通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知道如光怪陆离、空中楼阁、单枪匹马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从报刊或网络上收集除课文介绍的奇怪现象外,还有哪些沙漠的奇怪现象,并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思路】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引导完成学习。

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唐代诗人王维笔下,我们感受到沙漠的壮观与雄奇;“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在白居易诗里,我们看到的却是沙漠的险恶和无情,然而这一切对于地处中原的我们来说,又是那样的陌生而遥远, 今天,我想请大家随着我国科学家竺可桢一起来次沙漠之旅,好不好?二、预习检测:(展示课件)1、齐读目标。

2、检测字词掌握得情况。

三、走进沙漠,感受沙漠(展示课件)1、欣赏沙漠图片。

(播放音频《丝路驼铃》,展示沙漠图片。

)2、学习课文第一段,从文中圈画出古代到过沙漠的人是怎样描述沙漠的?对沙漠有何感受?四、自主学习,揭秘沙漠(展示课件)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向我们列举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2、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3、作者对这一连串的现象归纳出一个什么结论?(学法指导:1、速读课文捕捉相关信息。

2、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相关信息)五、合作学习,品味沙漠(展示课件)请同学们以“魔鬼的海”为例,分析科学小品文融文学性与科学性于一炉,生动准确的特点。

讨论:1、作者在描述“魔鬼的海”时,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词语?2、解释“魔鬼的海”成因时,哪些词语体现了它的准确平实和严谨?3、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本段?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六、沙漠之旅,我当导游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跋涉途中眼前出现了“魔鬼的海”或“鸣沙”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等。

(2)让学生掌握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如沙漠植物的抗旱能力、沙漠动物的生存策略等。

(3)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沙漠中的生存挑战及应对措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沙漠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沙漠生态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及其成因。

(2)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

(3)人类在沙漠中的生存挑战及应对措施。

2. 教学难点:(1)沙漠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沙漠生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沙漠中的奇特现象。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沙漠中的奇特现象、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沙漠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对沙漠有什么印象?沙漠中是否存在奇特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案例,如沙漠植物的抗旱能力、沙漠动物的生存策略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生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2)调查身边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沙漠体验活动,如沙漠徒步、沙漠露营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沙漠环境,增强对沙漠奇特现象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或环保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沙漠生态保护和人类生存挑战的经验。

七、学习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是什么,沙漠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探究沙漠里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沙漠的定义和特点2.沙漠的分布情况3.沙漠里常见的奇怪现象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引入课题,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沙漠是什么吗?有没有听说过沙漠里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沙漠的好奇心。

2. 探究沙漠(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沙漠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沙漠的气候、植被以及缺水的原因。

可以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理解沙漠的形成和特点。

3. 分析沙漠的分布(15分钟)教师继续向学生介绍沙漠的分布情况,包括世界各地的著名沙漠,如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等。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分布范围。

4.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30分钟)教师与学生分享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比如沙漠中的“沙丘音”、“沙盘山”、“沙漠中的绿洲”等。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找寻并收集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包括文字描述和相关图片。

5. 学生展示与讨论(2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沙漠奇怪现象,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天气、气候、地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向学生强调沙漠是一个神奇而充满奇怪现象的地方。

同时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问、讨论等。

2.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学生对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展示能力:观察学生的展示和表达能力,包括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并写作一篇关于沙漠的科普文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2)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沙漠的形成与分布(1)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沙漠。

2. 沙漠里的奇特现象(1)让学生了解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奇特现象;(2)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沙漠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2)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1)沙漠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对沙漠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沙漠和沙漠奇特现象;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沙漠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沙漠环境,观察和记录沙漠奇特现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沙漠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 讲解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详细讲解沙漠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3. 展示沙漠奇特现象:展示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奇特现象的图片;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沙漠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环境体验,观察和记录沙漠奇特现象;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总结沙漠奇特现象的特点及其对沙漠环境的影响。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雨伞等;(2)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沙漠奇怪现象的成因;(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2)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教学难点:(1)沙漠奇怪现象的成因分析;(2)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沙漠奇怪现象的相关资料;(2)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分组,准备团队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沙漠奇怪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沙漠奇怪现象产生兴趣。

2. 探究活动一:沙漠绿洲的成因(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沙漠绿洲的图片,并提出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沙漠绿洲形成的可能原因;3. 探究活动二:沙漠雨伞的成因(1)教师展示沙漠雨伞的图片,并提出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沙漠雨伞形成的可能原因;4. 实践活动:我来设计一个沙漠奇怪现象(1)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如:奇特、科学、合理;(2)学生分组设计,并进行展示;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沙漠奇怪现象的成因,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积极探究,提升了团队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沙漠绿洲和沙漠雨伞,还有哪些沙漠奇特现象值得探究?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感兴趣的沙漠奇特现象;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研究方向。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1 引入话题本节课将通过引入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激发学生对沙漠生态和自然现象的兴趣。

1.1.1 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吗?比如:为什么沙漠里的沙子会唱歌?为什么沙漠里的石头会自己走路?1.1.2 引发思考:让我们一起探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寻找答案。

二、知识点讲解2.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1.1 沙漠的定义:沙漠是一种生态系统,它具有干燥、缺水、高温等特点。

2.1.2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介绍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如沙漠的流沙、沙漠的沙丘、沙漠的蜃景等。

2.1.3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原因:解释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沙漠的流沙是由于沙漠中的沙子细腻,水分容易被沙子吸收,形成了流动的沙层;沙漠的沙丘是由于风力作用,沙子被风吹拂形成堆积。

三、教学内容3.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具体案例3.1.1 沙漠的流沙:介绍沙漠的流沙是什么,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1.2 沙漠的蜃景:解释什么是蜃景,它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3.1.3 沙漠的石头自己走路:探讨沙漠中石头自己走路的现象,它的科学解释和原因。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4.1.2 学生能够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4.1.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研究,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和原因。

5.1.2 学生观察和研究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技巧和方法。

5.1.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5.2.2 学生能够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5.2.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研究,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解释。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沙漠气候的特点1.1 引言:介绍沙漠气候的独特性和神秘性,激发学生对沙漠气候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讲解沙漠气候的特点,包括高温、干燥、日照强烈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沙漠气候的特点。

1.4 教学活动:1.4.1 观看沙漠气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沙漠的特点。

1.4.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沙漠气候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1.5 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沙漠气候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第二章: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2.1 引言:介绍沙漠生物的特殊适应能力,引发学生对沙漠生物的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讲解沙漠生物如何适应干旱和高温的环境,例如沙漠动物的储水能力和植物的抗旱特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观察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

2.4 教学活动:2.4.1 观看沙漠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它们的适应特点。

2.4.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沙漠生物适应策略的理解和想法。

2.5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沙漠生物,进行研究并制作PPT进行分享。

第三章:沙漠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3.1 引言:介绍沙漠地区水资源的稀缺性和珍贵性,引发学生对沙漠水资源的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讲解沙漠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方法,例如地下水、雨水收集和海水淡化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沙漠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3.4 教学活动:3.4.1 观看沙漠水资源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沙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利用方法。

3.4.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沙漠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的理解和想法。

3.5 作业:让学生调查和分析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并制作PPT进行分享。

第四章:沙漠风沙的成因与防治4.1 引言:介绍沙漠风沙的成因和危害,引发学生对沙漠风沙问题的关注。

4.2 教学内容:讲解沙漠风沙的成因,包括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以及风沙的防治方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生态环境特点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正确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沙漠里的生态环境特点;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3.生态环境保护。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动画和图片介绍沙漠的特点和沙漠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30分钟):简要介绍沙漠环境及其特点,如干燥,温度高,草原稀少,生物种类单一等。

紧接着讲解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如沙漠植物的储水能力,沙漠的夜晚温度变化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答案。

3.讨论环节(20分钟):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探讨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沙漠里的植物只有少数品种?2.为什么沙漠的温度高?3.为什么巴尔米拉古城会在沙漠里建造?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和探究来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提高其环保意识。

4.展示环节(1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看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的状态,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5.总结环节(5分钟):通过短暂的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3.展示式教学法。

五、教学素材1.动画和图片;2.干粮;3.水。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2.提问反应情况;3.交互活动反馈;4.作业表现。

七、教学延伸1.教师可在宿舍楼下摆放环保知识科普宣传展板等相关宣传资料,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师在教学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践,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受沙漠环境及沙漠的守护。

3.可以随机抽选一些学生来进行同步答题互动,增强学生成果检测效果,加强对沙漠生态环境及保护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生态环境保护的课程中,探究式、讨论式和展示式的教学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同时展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的状态,使学生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

学生能够描述沙漠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源,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物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沙漠绿洲的形成:介绍沙漠绿洲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沙漠绿洲形成的原因,如地下水源、地形等。

2. 沙漠湖泊的奥秘:介绍沙漠湖泊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沙漠湖泊形成的原因,如地下水涌出、降雨等。

3. 沙漠风暴的成因:介绍沙漠风暴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沙漠风暴形成的原因,如高温、干旱等。

4. 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介绍沙漠生物的特点,如耐旱、伪装等。

分析沙漠生物适应沙漠环境的具体策略。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

2. 视频素材:沙漠风暴、沙漠生物的生活等。

3. 参考书籍:关于沙漠生态环境的科普书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教学新课:分别讲解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的形成原因。

分析沙漠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沙漠奇特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沙漠奇特现象及其原因。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对沙漠环境保护的思考。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调查其他沙漠奇特现象,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沙漠中奇特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2. 学生对沙漠生物适应策略的分析能力。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2)让学生掌握沙漠形成的原因及沙漠气候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沙漠现象产生的原因;(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尊重事实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沙漠雨的奇特现象:让学生了解沙漠中降雨的奇特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2. 沙漠绿洲的形成:让学生探讨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原因,了解绿洲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沙漠湖泊的奥秘:让学生了解沙漠中湖泊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形成原因。

4. 沙漠风向的变化:让学生观察沙漠中风向的变化,分析其对沙漠景观的影响。

5. 沙漠动植物的适应策略:让学生了解沙漠动植物如何适应恶劣环境,探讨其生存之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沙漠中各种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沙漠生态环境的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沙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沙漠中各种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沙漠生态环境的特点。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沙漠奇特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3. 观察实验法:引导学生观察沙漠景观,进行实验验证,分析沙漠现象产生的原因。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沙漠奇特现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产生原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沙漠奇特现象的兴趣。

2. 讲解演示:讲解沙漠中各种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沙漠奇特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风沙、沙漠雨等。

学生能够描述沙漠中动植物的适应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对沙漠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探究沙漠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兴趣和保护意识。

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及其成因。

沙漠中动植物的适应特点。

2. 教学难点:沙漠中奇特现象的科学解释和探究方法。

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沙漠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等资料。

实验器材和材料。

2. 教学环境:教室或科学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沙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沙漠的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中的奇特现象。

2. 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师介绍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风沙、沙漠雨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沙漠现象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探究沙漠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完成观察或实验报告,记录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结论。

2. 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或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师根据学生的短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拓展1. 探索沙漠的其他奇特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沙漠中其他奇特现象,如沙漠海市蜃楼、沙漠雪等。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这些现象的成因和特点。

2. 沙漠环境保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沙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沙漠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思考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

2. 使学生掌握沙漠中奇特现象的成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沙漠雨:介绍沙漠中降雨的奇特现象,分析其成因。

2. 沙漠绿洲:讲述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原因,探讨绿洲对人类的意义。

3. 沙漠湖泊:介绍沙漠中湖泊的奇特现象,探讨其形成原因。

4. 沙漠风沙:分析沙漠风沙的成因,讲解如何防治风沙灾害。

5. 沙漠动植物:探讨沙漠中动植物的适应策略,了解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沙漠奇特现象的成因。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沙漠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相关沙漠奇特现象的课件,便于学生直观了解。

2. 实地考察基地:联系沙漠地区,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3. 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籍、文章等参考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沙漠奇特现象的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沙漠奇特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沙漠奇特现象的成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沙漠实地考察,观察沙漠奇特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沙漠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及奇怪现象。

2. 学会分析沙漠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和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沙漠地区奇怪现象的认知。

2. 学会分析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

难点:1. 沙漠奇怪现象原因的深入理解。

2. 运用科学方法解释奇怪现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收集沙漠奇怪现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图片展示:展示沙漠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环境。

b.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沙漠有什么印象?沙漠中是否有一些奇怪的现象?2. 教学新课:a. 介绍沙漠地区的奇怪现象,如沙漠蜃景、沙漠干雨等。

b. 分析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如大气折射、气候特点等。

3. 案例分析:a. 出示案例:沙漠中的“干雨”。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干雨”现象的原因。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沙漠奇怪现象的原因。

b.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沙漠奇怪现象及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沙漠奇怪现象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沙漠奇怪现象原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 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生态环境的调查,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环保人士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基本概念,知道沙漠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

(3)让学生了解我国沙漠的分布和治理情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原因。

(3)我国沙漠的分布和治理情况。

2. 教学难点:(1)沙漠形成的原因。

(2)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沙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沙漠的奥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件。

2. 教具:图片、视频、PPT等媒体资源。

3.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沙漠的特点。

(2)提问: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沙漠中是否有一些奇怪的现象?2. 学习沙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介绍沙漠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情况。

(2)引导学生了解沙漠的环境特点,如高温、干旱、风大等。

3. 学习沙漠中的奇怪现象(1)展示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奇怪现象的原因。

4. 学习我国沙漠的分布和治理情况(1)介绍我国沙漠的分布特点和危害。

(2)讲解我国沙漠治理的方法和成效。

5. 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沙漠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了解沙漠化现象。

苏教《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苏教《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3.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1.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2.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

2.2文章结构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沙漠的了解。

1.2提问:你们听说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吗?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2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3.合作讨论3.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5.课堂小结5.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6.作业布置6.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沙漠里奇怪现象的短文。

6.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一、课文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沙漠的特点,如气候、植被等。

2.引导学生谈谈对沙漠的了解,如沙漠的成因、分布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三、合作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2.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

四、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1.沙漠中的海市蜃楼1.1现象描述:在沙漠中,有时会看到远处的景物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虚幻而美丽。

1.2原因分析:沙漠中空气干燥,地表温度高,导致空气密度不均匀,光线发生折射,形成了海市蜃楼。

2.沙漠中的“唱歌沙”2.1现象描述:沙漠中的沙子在风吹拂下,会发出悦耳的歌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词语,灵活应用重点词,达到会用词语造句的程度。

2、能以较快的速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流利地回答问题并学会用句型。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用重点词造句,组成词组。

2、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件叙述的前因后果,能够进行与课文有关的对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学词语时应该学的灵活,不要死记硬背。

2、阅读课文,学会重视写作方式,应用在自己的学习上。

3、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4、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2)学生能流利准确地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流利地回答问题。

(3)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1)词语要求会读,会写,完全理解,并会运用。

(2)能够概括段落,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教学方法:1、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2、自读,分段讲解,转述段落,总结全文。

教学准备:课本、小黑板、PPT课件课时安排:六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授课时间:20XX年3月日课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自学并掌握好本课词语,灵活应用重点词,达到会用重点词组词组,造句的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

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

课时难点:能完全理解词语大意,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词典、教学用书教学过程:一、引课一提起沙漠,人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不同的画面来,同学们的脑中会出现哪些与沙漠有关的画面:在一望无际的沙海里,一队骆驼迎着太阳由远方而来;狂风不息,飞沙走石,烈日炎炎,寸草不生的沙尘暴天气……你想了解这些沙漠奇观吗?你想探觅它们的缘由吗?让我们一起跟随竺可桢去体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吧。

板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生齐读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读的练习)1、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词。

2、老师先把词语范读,并板书重要词语。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

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学生自由读词语并识记词语。

三、学生写的练习1、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识记认为较难的词语。

2、同桌互相交流学习。

四、学习课文词语内容(1)老师板书重点词语(2)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解释词语(3)老师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不胜其苦:(bù shèng qí kǔ)承受不了痛苦。

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ǐ mǎ)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戈壁:(gē bì)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光怪陆离:(guāng guài lù lí)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渴不可耐:(kě bù kě nài)因口渴而忍受不了。

可望而不可即:(kě wàng ěr bù kě 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接近。

五、课后小结本节课词语虽不多但灵活应用方面学生对“咨询,祈祷,登记,报道,按捺,匹配,眼睁睁,释放,健谈,吉祥,素不相识,意味着,挽救”等词的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尽快掌握重点词。

作业布置:1.用重点词语造句(笔记本)。

2.抄写词语 3.预习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第五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不胜其苦:单枪匹马:戈壁:光怪陆离:渴不可耐:可望而不可即:戳穿:海市蜃楼: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一内容授课时间:20XX年3月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三、情感与价值: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能够正确地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词典、教学用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对有关沙漠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对沙漠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来再次探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吧。

二、学习新课内容1、老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2、老师范读、领读一遍,学生注意听。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

4、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

三、一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3、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四、再读课文,精讲细探。

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是(4、5),1、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现有那些?2、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3、沙漠里的“鬼怪”为何到了解放后穿越沙漠的人员就没有再碰到类似的事情?(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五、重点分析分析课文第二部分(4、5)(—)有了第一部分做引子,下面我们走进沙漠,去寻找沙漠中的奇怪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并仔细思考提问:1、在这段中描写了什么样的奇怪现象?明确:(光怪陆离的现象——魔鬼的海,海市蜃楼)2、“魔鬼的海”这一光怪陆离的沙漠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明确:表现: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时,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实际上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3、在课文中找出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并用自己的话回答。

明确:课文第四段最后。

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贴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比上面高,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4、接下来我们细读第四段后半部分,这里还提到了一个现象——海市蜃楼,请大家根据课文思考:“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明确:不完全相同。

海市蜃楼: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的景象倒映在空中。

魔鬼的海: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蓝天倒映在地上。

共同点:空气温度景物来源5、小结:作者运用诠释说明的说明的方法,将形成这些现象的特点、条件注意解说清楚,让读者有了一个清晰认识。

(板书诠释说明四个字)本段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了“人们掌握自然规律以后,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观点,接着介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明现象的成因,结构严谨,说理清晰。

(二)下面我们来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边看边思考这几个问题:1、简要概括“鸣沙”现象的表现?2、用一句话概括课本对“鸣沙”现象产生的原因。

明确: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

(板书重点字词)3、下面我们在回到这段的第一句“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一句又起什么样的作用?布置作业:1、学会复述课文,并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预习课文,并找出课文分段大意。

3、完成练习册的积累运用。

板书设计:第五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奇怪现象形成的原因魔鬼的海海市蜃楼“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 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 又叫做海市蜃楼。

”鸣沙“据一些专家的意见…… 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第三课时授课时间:20XX年3月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自读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

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故事叙述的前因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三、情感与价值: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

教学难点:1、总结课文中心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教学方法:导读法,练习法,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词典、教学用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沙漠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现象来解释的。

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

下面让我们来为孙悟空和唐玄奘解说吧。

二、串讲课文。

1、让学生说课文的分段大意,老师纠正总结2、让学生板书课文分段大意,老师纠正学生写错的、不足的地方。

3、老师总结本文分段大意:第1段:描写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

第2~6段: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

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三、先让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后老师纠正总结对学生未说到的地方补充,而对学生说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四、在网络上搜索,沙漠里还有哪些奇怪现象,并作出科学解释。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自主查找的有关沙漠奇怪现象的资料。

可到【百度】对话框中键入“沙漠里还有哪些奇怪现象”进行查找。

能“报时”的澳大利亚怪石新疆罗布沙漠出现罕见天气令科考队专家瞪目五、在课堂总结后完成课文练习。

书后练习一:下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由于下雨的缘故,阿丽亚昨天上学迟到了。

B.库尔班为了联系工程,开小差去上海了。

C.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就把作业统统做完了。

D.小李单枪匹马地闯进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二:选择“胜”字在下列句中的正确解释。

A.在斗争中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的目的。

B.优美的(景物)C.能承担;能承受D.尽;完1.在这次比赛中,我们运动员大获全胜。

2.我们不胜感激你的无私帮助。

3.走不了多久,就有人不胜其苦而逃跑了。

4.新疆有许多名胜古迹。

三: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你是如何达到那个美丽的地方的?2.地震造成的损失这么大你们是怎样恢复生产的?3.小张怎么会做这种事呢?4.我们应该怎样重视青少年教育呢?四:用句中的带点词语模仿造句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野兽“是这样……”据说,每逢农历重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顺着山坡翻滚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