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原文阅读

合集下载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自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自制)
走进沙漠
1
2
3
4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6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白居易 7
8
/tklm/tklm1.htm
9
10
沙 漠 里竺 的可 奇桢 怪
现 象
11
你了解作者竺可桢吗?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 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 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2. 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A: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四杂。 (光怪陆离 )
B: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
实际难以实现。( 可望而不可即)
C: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
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
事物。 (海市蜃楼 ) D: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单枪匹马)13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科普)说明文
明确: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实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 文。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 生动说明文。本文属于生动说明文,即科普说明文。
12
1. 给划线的字注音: zhú Zhēn zàng
竺可桢 玄奘
chuō 戳穿
qǐng 万顷
gē 戈壁
shèn 海市蜃楼
29
活动三:细读课文,品读语言。 再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组员独立找,在文中标出并分析→组内讨论, 组长协调安排展示方式→全班展示,其他小组 点评补充。)
30
1. 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 上看不见一只野兽。
(看不到) (走兽) “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 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 “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说明文阅读 Microsoft Word 文档

说明文阅读 Microsoft Word 文档

郧县胡家营镇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提供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

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光怪陆离的现象在大戈壁夏天日中是常见的事。

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兰的清水。

看来并不很远,但当人们欢天喜地似的向湖面奔去的时候,这蔚兰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

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民族,阿拉伯语文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

这一魔鬼的法宝到了19世纪的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

孟奇随拿破仑所领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在沙漠中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

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这是因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

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上,蔚兰的天空,倒影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

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到八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到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海市蜃楼。

中国向来形容这类现象为“光怪陆离”四个字,是确有道理的。

1.给加点字注音:海市蜃楼()汪洋万顷()2.简要说明“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

3.这一段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空中楼阁我们没见过,现实中的楼阁你一定见过,请你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你见过的楼阁。

(要求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5.“魔鬼的海”与“海市蜃楼”的成因一样吗?6.这一段运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7.8.附:答案1.shèn qǐng2.沙漠中的地面被晒得酷热,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使光线折光和反射,于是蓝天“倒映在地”,成为“汪洋万顷的湖面”。

3.这一段采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对“魔鬼的海”这一现象的成因做具体的解释,使说明的事理更清楚、更明白。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
注:这句用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科学、 具体、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2、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便是鸣沙。
注:解说声音作怪的现象,是“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而 谈,可见还未形成共识,有待进一步探索,体现了作者科学 严谨的态度,也利于进一步激起读者的兴趣,
比较阅读
海市蜃楼是自然发生的光学现象,它将光线偏 折而在遥远的距离或天空中生成虚像。在大气 科学中称为蜃景。 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 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蔚 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 面了。
话说端午节这天,唐僧师徒西行来到了鸣沙山, 四人在漫漫黄沙中行走,骄阳似火,气温超过了 50度,四周渺无人烟。正当他们感到饥渴难耐时,
唐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的清水,八戒欣喜 若狂,向水奔去,可是跑了半天没有看到一滴水 的影子,气得破口大骂。 唐僧只觉得两眼冒金星,一不小心从坡上滚 了下去,顿时听到轰隆隆的声音,以为出现了妖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 容。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 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海 高 市 蜃 楼 低
魔 鬼 低 的 海


沙由被 粒外太 移界阳 动因晒 摩素热 擦造后 。成,
含 有 大 量 石 英 。
且沙 干漠 燥面 。部 是 细 沙
鸣 沙
因造 成 的 原


••Biblioteka 二读课文 理清思路怪魔鬼,把他吓得半死,大叫:“悟空!” “师傅莫怕,待徒儿前去打探。” …… “佛祖赐经书一卷《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简 介 作 者
竺可桢(1890—
—1974),气象 学家,地理学家 和教育家,我国 近代气象事业创 始人之一。著有 《物候学》《竺 可桢文集》等。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导学案及答案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目标导学1.理解沙漠中奇观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的好处。

3.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所带有的一定的文艺色彩。

二、自主预学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戈壁()戳穿()...万顷()海市蜃楼()僧侣()...(2)解释下列词语。

单枪匹马:光怪陆离:可望而不可即:2. 二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填空。

竺可桢(1890-1974),家、家和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

3.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并提出你的疑问。

(1)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可怕的、奇怪的现象有哪些?(2)读完课文后,产生的疑问。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中的内容。

(二)文本感知。

1.阅读第2、3两段,思考:沙漠到底是不是像法显和玄奘说的那样恐怖吗?为什么在他们看来沙漠是如此的恐怖呢?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了吗?2.阅读第4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思考:这一段中,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来解释这一现象的?3.朗读第5段后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中“鸣沙”现象的原因?4.作者解释了一些沙漠里奇怪现象的原因,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5):(三)合作探究:1.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1)“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2)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3)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话说端午节这天, 新西游记》 话说端午节这天,《新西游记》 中的唐僧师徒一行四人, 中的唐僧师徒一行四人,西行来到了 鸣沙山,四人在漫漫黄沙中行走, 鸣沙山,四人在漫漫黄沙中行走,骄 阳似火,气温超过了50 50度 阳似火,气温超过了50度,四周渺无 人烟。正当他们感到饥渴难耐时, 人烟。正当他们感到饥渴难耐时,唐 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的清水, 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的清水, 八戒欣喜若狂,向水奔去, 八戒欣喜若狂,向水奔去,可是跑了 半天也没有看到一滴水的影子, 半天也没有看到一滴水的影子,气得 破口大骂。 破口大骂。
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 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 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 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 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 的地面物体(如树枝) 的地面物体(如树枝)时, 附着在迎风面上迅速冻结 形成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 的冰层。 的冰层。
1、除了沙漠,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既让人感到 除了沙漠, 神奇又令人神往的现象,请你再举出一例, 神奇又令人神往的现象,请你再举出一例, 并简单陈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并简单陈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我们知道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 晋僧法显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充满疑惑和惊 请结合课文, 恐,请结合课文,以“写给晋僧法显的一封 为题, 信”为题,从科学的角度向他们解释沙漠现 象的真正原因。 象的真正原因。
教师练笔: 教师练笔: 在鸣沙山旁,有一泓清泉,她状似弯月, 在鸣沙山旁,有一泓清泉,她状似弯月, 清澈透明,她就是月牙泉。 世纪 年代末, 世纪40年代末 清澈透明,她就是月牙泉。20世纪 年代末, 敦煌城及其南部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 敦煌城及其南部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 米 左右, 左右,西北部平原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 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 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形成了月 牙泉。而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 牙泉。而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 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 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泉周围山上流 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山的另一侧, 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山的另一侧,这就是泉 水清澈的道理。 水清澈的道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件

④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 明方法? 答:作诠释。
研读赏析
⑤“据些专家的意见”这句能否省略?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删去就会让人认为这是作者自 己的意见了,而不是专家的意见,语言表达就 不严密及说明就不准确了。

⑥“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 怪。”这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
《新西游记》
话说端午节这天,唐僧师徒西行 来到了鸣沙山,四人在漫漫黄沙中行 走,骄阳似火,气温超过了50度,四 周渺无人烟。正当他们感到饥渴难耐 时,唐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的 清水,八戒欣喜若狂,向水奔去,可 是跑了半天没有看到一滴水的影子, 气得破口大骂。 唐僧只觉得两眼冒金星,一不小 心从坡上滚了下去,顿时听到轰隆隆 的声音,以为出现了妖怪魔鬼,把他 吓得半死,大叫“悟空!”
自学指导 问题3、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
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能说出它们的 名称吗?
魔鬼的海 海市蜃楼 鸣沙
合作讨论
要求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以下思考题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感受?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 是怎样形成的?
请结合课文想一想:唐僧真的碰到了妖怪吗?
他看到的应该是什么现象? 魔鬼的海和鸣沙
竺可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学习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 其形成的原因。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掌 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晋僧法显《佛国记》 一、描述 唐僧玄奘《大唐西域记》 沙漠可 怕恐怖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9世纪,一支法国军队在非洲遇到了一件奇 怪的事情。队伍在沙漠带行进中,前面的地 平线上突然出现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看上 去像阿拉伯骑士那样,引起部队的紧张不安, 以为是敌军正在准备迎击呢。法国指挥官只 得下令停止行军,立即派出侦察兵前去侦察。 这个士兵走了几千米路后,发现那里有一群 红鹤在沙地上鱼贯而行。当这个士兵走近鸟 群,惊走红鹤时,法国士兵却好像看到另一 番奇景:一个硕大的武士正乘坐在一只几米 高的怪兽背上,在一个大湖上行进着。
四、物品清单 请从以下十五项物品中,挑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 五项: 1、一支闪光信号灯(内臵四个电池) 2、一把军 刀 3、一张该沙漠区的飞行地图 4、七件大号 塑料雨衣 5、一个指南针 6、一个小型量器箱 (内有温度计、气压计、雨量计等) 7、一把 45口径手枪(已有子弹) 8、三个降落伞(有红 白相间图案) 9、一瓶维他命丸(100粒装) 10、 十加仑饮用水 11、化妆镜(内有口红、防晒霜等 物) 12、七副太阳眼镜 13、两加仑伏特加酒 14、 七件厚衣服 15、一本《沙漠动物》百科全书
中国三大鸣沙山: (1)甘肃敦煌“鸣沙山” (2) 内蒙古达拉特奇 “响沙湾” (3) 宁夏中卫“沙坡 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题归纳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千百年以 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并 从科学地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 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作出科 学说明的真理
写作特色
(1)示异释疑,吸引力强 (2)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二、沙漠情况 1、飞机的位臵不能确定,只 知道最近的城镇是附近七十公 里的煤矿小城。 2、沙漠日间温度是40℃,夜 间温度随时骤降至15℃。
三、假设 1、飞机上生还人数与你的小组人 数相同。装束轻便,只穿着短袖T 恤、牛仔裤、运动裤和运动鞋, 每人都有一条手帕。 2、全组人 都希望一起共同进退。 3、机上 所有物品性能良好。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上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上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世界最大的沙漠
撒 哈 拉 沙 漠
中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
骆 驼
仙 人 掌
沙拐枣
罗布麻
胡 杨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竺可桢
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
1974),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 始人之一。著有《物 候学》《竺可桢文集》 等。
学习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 其形成的原因。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掌 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的意识。
海市蜃楼2
鸣沙山
请链接光盘素材
奇怪现象
形成的原因
“魔鬼的海”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 和海市蜃楼 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 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 蜃楼。” “鸣沙”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 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 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描述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 写 作 思 路
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 以实现。 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 空中楼阁: 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 划等。
合作讨论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如下思考题 (6分钟)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 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检查自习 1、读准字音
竺可桢 戳穿 玄奘 万顷 戈壁 海市蜃楼
检查自习 1、读准字音
zhú zhēn zà ng gē
竺可桢
chuō
玄奘
qǐng
戈壁
shè n
戳穿
万顷
海市蜃楼
检查自习 2、解释词语
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单枪匹马: 光怪陆离: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可望而不可即: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磺沟煤田火区项目技术负责人苗圃工程师这样解 释道。 火焰山的炎热干燥,皆归因于此地独特的自然地 理条件。现实中的火焰山为天山支脉之一,形成于五、六 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千万年间,地壳横向 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 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山区气温夏季可达47℃, 太阳直射处,可达80℃,沙面可烤熟鸡蛋。
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怪异现象, 要试着用科学道理来明,要坚信世 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 鬼怪,科学道理终将揭开一切奥秘。 希望大家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 学。


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我们知 道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对沙漠里的奇怪现 象充满疑惑和惊恐,请结合课文,以“写 给二僧的一封信”为题从科学的角度向他 们解释沙漠现象的真正原因。
2、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光怪 陆离的现象,你能找出哪些说明方法? 请分别标注在课文中。

在夏季,白昼海温较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响,较上 层空气为冷,出现上冷下暖的逆温现象,下层空气的密度 就显得特别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则显得特别小。当远方的 景物发出的光线由密的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得气层时,并 在上层发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层密度大的空气中来。经 过这种弯曲的路线,投入到观察者的眼中,就会出现海 市蜃楼的现象,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象来自直线方 向,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映象比实物抬高了许多。这种现象 又称为上现蜃景。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 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 温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气密度远比上层密度小的现象。这 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 从而形成下现蜃景。远远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 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下现蜃景,常会误认 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 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原来只是一场幻景。

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原文阅读

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原文阅读

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人,如晋僧法显、唐僧玄奘,都把沙漠说得十分可怕,人们对它也就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

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举目远看净是沙,弄得人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也说,东行入大流沙,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过去人马走踏过的脚印,不久就为沙所盖,所以人多迷路。

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解放以来,我们的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并没有什么鬼怪离奇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的行进,这是什么缘故呢?试想法显出发时,只有七个和尚结队同行,而走了不久,就有人不胜其苦开了小差,有人病死途中,最后只留下他一人。

玄奘也是单枪匹马深人大戈壁,所谓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等随从人员,那是小说《西游记》中的神话人物,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

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

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这种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

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

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

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民族,阿拉伯语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

这一魔鬼的幻术到了]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

孟奇随拿破仑的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

盂击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

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鸣沙山
语言特点: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艺 色彩。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的特点, 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的特点。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来说,兼有说明、记叙、议论,从 修辞角度来说,运用了设问、引用、比喻 等多种修辞手法,多姿多彩,富有趣味。
运用拓展:——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气得破口大骂。 唐僧只觉得两眼冒金星,一不小心从坡上滚了下去,顿时听 到轰隆隆的声音,以为出现了妖怪魔鬼,把他吓得半死,大叫:“ 悟空!” 问题1:说说故事中的他们遇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 问题2:假如你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请你任选一个现象,对大家 进行解释。(注意你的身份和语气)
沙漠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 世界,那么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怎样认 识沙漠?改造沙漠?利用沙漠?五里桥初中
翁雪丹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
1974) 家, 家 和 家,我国近代 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著有《 》《 》 等。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
ng) 竺(zhú )可桢(zhēn) 玄奘( zà
小差(chāi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 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3.组长做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
展示点评分工表 展示内容 1 2 3 4
展示要求:
展示小组
第 六 组
全体 全体
方式 口头 口头
第 七组
1、展示要板书工整、规范、快速;口头展示要
清晰,流畅。 2、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点评,迅
速记录,认真纠错,及时提问和补充。
展示点评分工表 题号 1 2 3 4

十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十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5.光怪陆离: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6.见怪不怪: 遇到怪异的现象而不感到怪异。 例句:对于这家人时不时的争吵,邻居 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看待沙漠
导思1.古人 是怎样看待 沙漠的?为 什么会这样?
关键词:
奇怪现象
道理
导思2.作者解释 沙漠里 奇怪现 象的原因,想告 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部分(①):
2. 引用“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在著 作中对沙漠的描述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答案】作者引用了法显和玄奘各自的著 作中的相关内容,具体说明他们对沙漠感 受的共同点是“可怕”。这些叙述让读者 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探求真相的欲望 ,很好地引出下文。
阅读方法解密
说明文中引用作用分析法。说明文中经常引 用名言、谚语、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 事趣闻等。其作用有:1.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2.增加说明内容的文学性,使说明具有趣味性; 3.使说明更有说服力;4.引用的内容放在文章开 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引出下文,引起读者 阅读兴趣的作用。
【难点探究】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试 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本文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 里的逻辑顺序来写的。在写作中首先质疑, 然后再解释,叙述情况与阐释道理相互呼应 ,条理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而且这 样写也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沙漠并不可 怕;沙漠里的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 说明。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鸣沙
魔鬼的海
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沙粒摩擦而发出声响
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 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并从科学的角 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说明了一切怪异 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道理。
【答案】运用设问,指出要回答沙漠里是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
沙 漠 里 的 奇 怪 现 象 (说明文)
竺可桢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 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 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 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 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 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 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 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请按要求改动文章并朗读出来: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很 多,常见的有……和……。魔鬼的海是……(现象), 产生原因是……。鸣沙是…… (现象) ,产生的原 因……。
请将改动过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与原文作比较, 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作者除了举出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外还说了什 么?那些内容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你能说说作者 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吗?文中是否有答案?
明了沙漠里哪几种奇怪现象?请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奇怪的现象各是什么样的、它们 的成因各是什么?
文中说明的奇怪现象是:“魔鬼的海”和“鸣沙”。 “魔鬼的海”成因是光的折光和反射。 “鸣沙”的成因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认为是表面含有石英 的沙粒受热摩擦发出响声。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 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 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 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 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玄奘(602年-664年),僧人,翻译家,旅行家,汉 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 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 县(今河南偃师);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至天竺学 习佛教。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 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 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明·吴承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xinwen/2013-02/21/cms224923article.shtml
要求: 1、从现象到本质; 语言准确、生动。 2、选取资料中的关键信息。 字数150字左右。
请根据提供的资 料,仿照课文介绍沙 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 成因的方法,写一个 事理说明文片断来介 绍幻日。
2013年2月18日下午4点左右,大 连市上空出现了“两个太阳”交 相辉映的幻日奇观。下午4点半左 右,已经西斜的太阳右侧,出现 了一个明亮的光点,光点周围围 绕着一道七彩的光晕,光点逐渐 增大变亮,到4点45分,光点与太 阳形成了同样的形状和亮度,仿 若两个太阳交相辉映,形成一幅 美轮美奂的画面。大连大学物理 学教授刘金寿介绍,古代流传的 神话“后羿射九日”,就是基于 幻日现象。刘教授说,这次幻日 现象可能是由于天空中大量漂浮 六角形冰晶,折射太阳光线,从 而在太阳一侧产生了虚像。
问题1、大声朗读课文,请说说他们 遇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能直接 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魔鬼的海 海市蜃楼 鸣沙
问题2、请选择其中一个现象, 向大家解释成因。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选取课文 有效信息,加工处理,用自己的语言准 确表述。
魔鬼的海 海市蜃楼 鸣沙
请以4、5节为依据,说说作者 用了哪些方法在说明文中把这些光 怪陆离的现象说得既准确,又生动。 请圈点勾画,赏析。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 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生活里的怪异现象,其实也 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 《现代汉语词典》: 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 现象。简称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 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事理说明文的一般写作特点:1、由Biblioteka 象到本质。2、语言准确、生动。
请结合课外阅读及实际,为唐 僧师徒讲述你还了解到哪些生活中 的奇怪现象,能不能尝试用科学道 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简单说明?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蓄 xù (蓄养) 畜 chù(牲畜) xù (畜牧) 搐 chù (抽搐)
{
{
zēng(憎恨) cēng(噌的一声) céng(崚嶒)
词语释义
汪洋万顷:形容浩瀚宽广的海洋。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缥缈的事物。 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见怪不怪:见多了稀奇古怪的事,也就不 感到奇怪了。 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 理论、计划等 单枪匹马:比喻没有人帮助,单独行动。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 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
生理需要 (保护作用) 进化观点 (发展过程)
设疑
外 部 原 因
自然选择(昆虫作用)
:牡丹、大丽花、虞美人 人工选择(增添新种)
果大 自 然 的 杰 作 和 人 工 培 育 的 成 总结
解释
主题概述
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有 关花朵为什么呈现这么多 种颜色的科学知识,重点 说明花朵的红色是它自身 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 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作 用的总结,赞颂了人类创 造性的劳动。
词语释义
柔嫩:软而嫩 萎谢:(花草)干枯凋谢 烂漫:颜色鲜艳、美丽 浓艳:(色彩)浓重而艳丽 交辉:交相辉映 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灼伤:烧伤、烫伤
文章脉络
物质基础 (有无色素)
物理原理 (光波反射)
红花 儿 为 什 么 这 样
内 部 原 因
酸性—— 花青素 红 中性—— 紫 胡萝卜素——橙、黄 碱性—— 无色素——白 蓝 酸性花青素—红 中性花青素—紫 碱性花青素—蓝 胡萝卜素—橙、黄 无色素—白 红、橙、黄—热效应大 蓝、紫——热效应小 黄—橙—红 蓝——紫 风媒花——花色素淡 虫媒花——花色明显
小故事:人工筛选、缔造财富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十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十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 ?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
(描述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写逻作 Nhomakorabea辑




(解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至5)
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 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合作研讨:
•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你能找出哪些说明方法? 各有什么作用?
作诠释 说 举例子 明 方 列数字 法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 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 的?
鸣沙山
奇怪现象
形成的原因
“魔鬼的海” 和海市蜃楼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 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 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 蜃楼。”
“鸣沙”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 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 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合作研讨:
打比方
作引用
沙尘暴、雾霾天气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 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 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 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 识到,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定会更快的 成为现实。我们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沙 漠变成耕地和牧场,为人民服务。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掌握 本文的说明方法。
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的意识。
检查自习 1、读准字音
竺可桢 玄奘 戈壁
戳穿
万顷 海市蜃楼
检查自习 1、读准字音
zhú zhēn zàng
竺可桢 玄奘
chuō
戳穿
qǐng
万顷

戈壁
shè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人,如晋僧法显、唐僧玄奘,都把沙漠说得十分可怕,人们对它也就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

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举目远看净是沙,弄得人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也说,东行入大流沙,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过去人马走踏过的脚印,不久就为沙所盖,所以人多迷路。

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解放以来,我们的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并没有什么鬼怪离奇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的行进,这是什么缘故呢?
试想法显出发时,只有七个和尚结队同行,而走了不久,就有人不胜其苦开了小差,有人病死途中,最后只留下他一人。

玄奘也是单枪匹马深人大戈壁,所谓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等随从人员,那是小说《西游记》中的神话人物,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

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

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这种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

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

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

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民族,阿拉伯语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

这一魔鬼的幻术到了 ]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

孟奇随拿破仑的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

盂击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

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

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

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

现在宁夏
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

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

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

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
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