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药理学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概况
和 口 靠性 。运 用- 药粗提物 直接添 加有许 多缺点, J { 大致 可归 纳 为 3点:①缺 乏复方体 内的代谢物或机体反 应物等 实际有 效成 分 ;②机 体非吸 收物质的体 外作用, 造成假 阳性 ) 对离体反应
1 蒋卫 民, 7 唐蜀华, 陈晓虎 高血 压病辨 证分 型与胰 岛素 抵 抗关 系的初步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 98 4 1) 19 , (1 :
3 7
分型演变规律 与肾素一 血管 紧张一 固酮系统 、心钠素的关 醛
系. 天津 中医, 9 3 () 1 1 9 . 1 :2 1 赵伟康, 文聪, 0 顾 万叔援 高血压病 阴虚 火旺忠青肾素 血 管紧 张素~ 固酮系统 的观 察. 醛 上海 中医药 杂志 , 96 (O l8 . 1)
8 李
泓.卜 秦俐 , 胡宪蕴 原发性高血压 肾素一 血管 紧张索~
发性高血压及 中医辨 证分型的关系. 天津 中医药, 9 4 () 19 , 1
25
醛固酮 系统及血 浆心 钠素水平与辨 证分 型的关 系. 中西医 结台杂志 9 1 () 7 19 , 5 :2 1 9 张玲 瑞, 刘淑云 白智 峰, 原发性 肾性 高血压 中医辨证 等.
维普资讯
8 0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O 年 1 2 D 月第 9 卷第 1 期
中药 血清药理 学研 究概况
曹 俊 审校 : 张红 梅 王 旋
武汉 4 0 6 ) 30 1 ( 北i医学 院 湖 p
中药血清 药理学 研究方法就 是将动物灌服 中药 或复方制 剂 后, 一 在 定的 时间内采集 其血清液, 分离血清 以进 行体外药 理 的实验 方法。 中曲血清药理学 于 2 世纪 8 年代始于 1 0 O 5
中药血清药理学以及实验设计思路
血浆 血清 凝血
无凝血直接离心的为血浆; 有凝血再离心的为血清。
优点
防止中药粗制剂理化性质 反映药物的代谢产物和 对体外试验的干扰 给药后产生的内源性成分
便于从细胞分子水平 体外实验条件可控性强、 阐述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效应易于检测
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设计思路
• 黄连解毒汤抗氧化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连、黄 芩、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氧化应激损伤 保护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并研究黄连、 黄芩、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和小檗碱、黄芩 苷纯品对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 关系。
• 黄芩的含药血清灭活与否抗氧化作用 有很大差异,两者的时-效曲线上也有明
• 由于中药及其复方化学成分复杂,半衰期很难测 定,所以采用7~10d 给药法也是权宜之计。当然, 若是进行药物血清时效关系的研究,给药方法又 另当别论。
采血时间
• 理想的采血时间应落在血药浓度的高峰期。
• 李仪奎通过对96个药物达峰时间统计后提出药后 1~ 2h采血较为合理。
• 最可靠的方法是先通过对少量动物进行预实验, 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将不同时间的采集的含药 血清进行实验比较,再确定采血时间。
药 剂
药 方
血 时
清 的 处 理
清 添 加
选 择
量
案
间
与 保 存
量
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
动物种类:大鼠、家兔、豚鼠
验
动
动物数量
物
的
雌雄是否各半
选
择
正常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
给药剂量
给
临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
2013届研究生考试题一、什么是血清药理学?试述该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应用。
答:(1)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此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技术。
1984年由日本学者首次提出,国内90年代初开始探索,近10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药理的研究。
(2)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点:1.可以排除中药复方粗制剂本身理化性质的干扰。
中药粗制剂中含有的各种电解质、鞣质、不同的pH值、渗透压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药复方研究带来干扰。
2.避免了直接体外实验可能得出的错误结论。
含药血清含有中药制剂真正有效成分,克服了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物或机体反应物等有效成分引起的假阴性及机体非吸收物质的体外作用造成的假阳性,真实体现了复方药物的体内生化转化效应。
3.可以真实的反映体内血药浓度及其变化,是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有力工具。
4.实验结果与在体实验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通过有效成分在血中的动态变化更好地反映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和药物的量效关系;而且还能反映有可能由药物诱导机体内源性成分所产生的作用及中药和其可能的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为复方制剂的药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5.采用含药血清培养细胞,便于应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基因、基因产物、药物受体和酶活性等诸方面阐述药理机制。
6.操作相对简单,费用较低。
7.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医学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结合点,推动中医中药的科技进步。
(3)应用:1.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例如王宁宁等通过对癫痫大鼠给予复方中药提取物,分离血清,将含药血清加到癫痫大鼠离体海马脑片系统进行研究,证明复方中药的抗癫痫作用。
杨胜等应用血清药理学和电生理方法研究六味地黄汤益智作用的机理。
2.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例如刘红等观察家兔灌胃给予生脉散后,其含药血清对豚鼠离体工作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脉散含药血清具有正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
3.对呼吸系统作用的研究例如有学者利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对豚鼠用药后取血清,观察用血清处理后的豚鼠离体气管条受氯化乙酰胆碱(Ach)诱发的收缩情况,结果表明中药循经敷贴法有预防哮喘的作用。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是研究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和代谢过程的重要分支领域。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和临床需求的增加,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在体内的药效和代谢过程十分复杂,因此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难度很大。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结合分析技术,来探究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和代谢过程。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效动力学等方面。
其中,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药效学研究中药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则探究中药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等。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则主要关注中药在体内的代谢和转化过程。
研究人员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结合质谱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等分析工具,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和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以揭示中药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结构特征。
展望未来,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将继续发展,且趋势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和代谢过程,以更好地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开发。
同时,新的技术手段将被引入到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
究中,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中药分析方法将被逐渐发展和应用。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是目前研究中药药效和药物代
谢与排泄的热门领域。
中药血清药理学主要研究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而血清药物化学则研究血清对中药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和作用机制进行探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中药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可以确定中药的最佳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此外,中药血清药理学还可以为中药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在血清药物化学方面,研究人员主要探究血清对中药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代谢途径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中药相互作用和药效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还可以为中药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基础。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的涌现,推动中药研究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 1 -。
血清药理学
血清药理学
血清药理学是研究血清在生物体内的药理作用的学科。
血清是通过采集动物血液并经过处理得到的一种含有活性物质的液体。
血清中包含了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抗体、酶、激素、细胞因子等。
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对机体产生多种药理作用。
血清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免疫调节作用:血清中的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抗原,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血清中的其他免疫因子也可以对免疫系统产生调节作用,如增强或抑制特定免疫反应。
2. 抗炎作用:血清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调节炎症细胞的活性、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等途径发挥作用。
3. 促进组织修复作用:血清中的一些因子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例如,血清中的生长因子可以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组织修复。
4. 抗肿瘤作用:血清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作用。
血清药理学的研究可以为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血清中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药物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此外,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还可以为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重
要线索。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概况
时珍国医国药 20 0 2年第 1 卷第 2期 3
LS I NME II EA T RA ME IA R S A C 02V L 1 O 2 1HZ HE DCN NDMA E I DC E E R H 20 O .3 . N
释 放 NO 无影 响 , 而含 淫羊藿 醇提 物血清 能促进 内皮 细胞 释放 的内在规 律 , 病又是 辨证论 治的依据 + 疾 如何 将二者 结台 起来是 NO。 现代研 究证明 NO是体 内重要 的信使分 子和效应分 子+ 亦是 中药 血 清 药理 学 需 要 探讨 的 间 题 因 此 ,中 药 血 清 药 理 学 ” 在 “ 存
两个未知体 系简 首次提出的。该方法就是将动物灌服给予中药或复方制剂后 一 在 完 全清楚 中药及复方组分也 是一个未知体 系, 单叠加 , 使原 本 已经 根复杂 的 体 系更 加 复杂 t 实验 的稳定性 、 其 定 时 间 内采 集 血 液 , 离 血 清 以血 清 进 行 体 外 药 理 实 验 。近 年 分
1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 法的优势和特色
案 的 确 定 、 佳 采 血 时 间 和 药 物 浓 度 、 清 是 否 灭 活 、 及 体 外 最 血 以
中 药 药 理 学 方 法 是 在 前 体 外 实 验 的 基 础 上 加 以 改 进 形成 实 验 条 件 等 都 有 待 于 进 一 步 规 范 化 。 . 不 0 而 的 。 以 含药 血 清 代 替 中 药粗 提 物 进 行 体 外 实 验 , 不 仅 具 有 体 2 3 在 体 外 培 养 体 系 。 可 能 添 加 i 0 浓 度 的 血 清 一 且 不 即 它 有 外实验 的优点0 . 条件可控性强 , 如 可在 细胞、 亚细 胞水平进行 是 所 有 的 中药 都 通 过 血 液 起 作 用 . 的 药 物 是 对 消 化 道 的直 接 超 徽 、 化 、 体 、 因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 示 药 物 作 用 机 理 较 为深 作 用 , 的 是 四 气 五 味 所 起 的 作 用 , 以在 血 液 中 体 现 一 也 是 生 受 基 揭 有 难 这
(完整版)中药的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Pharmacological method of the drug-contained serum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vitro概述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是指动物灌胃给予中药及制剂,经吸收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在一定时间内采取血液,分离所得血清,必定含有一定量的该药物成分,此时的血药浓度反映了机体的真实血药浓度,以此血清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的体外实验方法。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1、采取的含药物血清与机体内环境相一致且排除了中药制剂的各种影响因素(如pH,渗透压等),将其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时,使中药的研究易于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于创建中药细胞分子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于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采取的血清,其体外药理实验的效应及其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真实的血药浓度及其变化,无疑开创了对于许多成分不明或复方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3、如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药效学研究时,同时分析测定血清中药物成分的含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避免盲目地筛选药物有效成分的繁重工作,使中药药效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能协调一致。
从1988年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新概念,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
其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可行性探索研究2、方法学研究3、应用研究阶段。
可行性探索研究以含药血清进行体外的药效学试验,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即有所探索,自田代真一提出“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以后,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可行性探索研究。
一.抗菌、抗病毒的实验研究杨奎等应用中药血清药理方法进行了中药体外抗菌实验,发现黄芩、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的血清分别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抑制率高达70%以上。
该研究发现一些含中药血清相对于正常血清表现为促进细菌繁殖作用,表明一些中药可以降低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
中药血清药理学在药效研究中的应用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思考
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研究中常设计给药 2 次, 这是基于 中医 临床用药习惯和药物 代谢动力学 的 “ 平均稳态浓度 ”概念考
是血清供体较 为合适 的剂 量。中药复方血清药理 实验 中体外
培 养液 中的含 药血清浓度 , 以临床等效剂量 为基准. 1% 应 以 0 较 为合适. 一般不 超过培养液 的 2 % 过高或过低都 不宜. 0, 这 与周氏 报道有所不 同
给药 次数 主要依 据血药浓 度的稳 定所需时间。平均稳态
虑的 。目的是为 了使 药理 ( 试验的含药血清有较高且在一 效) 段时 间内相 对稳定 的中药 活性成 分, 以近似达到稳 态血药 故 浓度时采血制各含药血清为妥 。 以采用每天 2次, 所 连续 7 ~ ld给药法 是 比较合理 的。在制 各含药血清 的过程 中. O 目前 存在着多种给药方案, 7 0 如 ~ld给药法 ( 每天灌胃 1 连续 攻, 给药 7 D ) 3 ~1d , 次给药法 ( 连续灌 胃 3 第 12次 间隔 2 h 次, 、 0, 第2 、3次间 隔 4 ) 2次给药法 ( 1次给药后 2 , h, 第 h 再以相 同 剂量重复给药 1次) l 。各种给 药方式都是为 了使药物 等 5 】
中药血 清药理学技 术方法 的规 范化研 究主要包括 中药血 清的制各方 案与药理 ( ) 效 作用 的评 价方法两个主 要方面 含药血清 制各技 术的规范 化是研 究的基 础, 其中包括供 体( 实验动物 ) 的选择 、供体给 药方案 ( 给药 剂量 、给药次数 、 培药天数) 、含 药血清 的采取时 间, 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及 灭活 处理的影响. 药血 清的去蛋 白处理 等 含
血清药理学不是中药药理体外实验的适宜方法
血清药理学不是中药药理体外实验的适宜方法张红敏1谢春光1陈世伟2*(1成都中医药大学02级博士研究生,成都610075;2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卫教研室在读博士,成都610041)摘要:通过对血清药理学理论和应用的具体方法分析,认为该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1、无确定的最佳给药方案;2、无法做到既保持培养体系内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等又不影响组织、细胞生长;3、药效最佳的采血时间难以确定;4、含药血清灭不灭活,方法不统一;5、血清成分复杂,不可控的影响因素太多,实验结果重复性差;6、血清本身固有的活性成分影响试验结果,无去除血清影响的理想措施;7、血清药理学方法增加了分析药物成分的难度。
血清药理学不是中药药理体外实验的适宜方法,需客观对待。
关键词:血清药理学,方法学,中药代谢Serum pharmacology not suiting for pharmacology research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vitro Zhang hongmin1),Xie chunguang1),Chen shiwei2)1)Chengt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tu6100752)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ic,West China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Sichuan university,Chengtu610041,ChinaAbstract:Realized some defects in serum pharmacology by analyzing its theory and specific methods.There are seven main problems that existed in the serum pharmacology.As follows:1No best definitive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2No way to maintain the drug concentration in the medium equaled to it in blood and not to affect the growth of the tissues or cells cultured.3Hard to determine the best time getting the drug serum had the highest effects.4Serum,contained drugs,inactivated or not was not coincidence.5Complicated serum component and too many affecting facts resulted that the same experiment had different results.6Active substance in serum itself affects experiment results.7Serum pharmacology increased the difficulties analyzing herb chemistry component.Therefore serum pharmacology was not suitable for pharmacology research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vitro.Keywords:serum pharmacology,methodology,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abolism 1988年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概念[1]。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是研究中药药效的科学方法,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7年首次提出。
研究中药复方是一种新的体外实验方法。
它是在以往体外实验的基础上改进的,即给动物口服药物后,将含药血清加入到体外反应体系中,代替中药粗提物作为药物来源,研究其药理作用。
它不仅具有体外实验的优点,如条件可控性强,而且可用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超越性、生物化学、受体、基因等研究。
揭示药物作用机制更深入,重复性好,用料少,独特之处在于更适合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
由于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在体外和口服给药后,经过煎煮或其他制备过程,在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有些是药物本身的物质,有些是肝脏代谢的产物,有些是通过第二信使间接产生的。
因此,以中药粗提物的体外实验结果来评价药物的体内作用既不客观也不准确。
含药血清能更好地反映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作用的真实过程,在理论上更科学、更真实。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中药血清药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化学成分和药代动力学奠定了基础。
本文综述了其研究方法和应用研究现状。
1、国内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现状1.1、在动物的选择一般用大鼠、家兔、豚鼠等动物制备含药血清,但不同物种的动物血清成分不同,在选择动物时应尽量选择与人类具有相似生物活性的物种。
刘成海等人建议在体外培养实验中使用同一种单一血清,既给细胞提供了营养,又给药物提供了载体,还避免了各种血清的干扰。
一般应该首选兔子和老鼠。
1.2、灌胃次数与时间间隔有7~10d法(1次/d,连用7~10d),3次给药法(连续给药3次,笫1、2次间隔20h,第2、3次间隔4h),2次给药法(第1次给药后2h,再以相同剂量重复1次)等。
各种给药方式都是为了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从而便于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不过严格地说应该按药物半衰期给药,连续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但由于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半衰期很难测定,所以7~10d给药为权宜之计。
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
方 案和 采 血时 间 的确 定进 行 了初 步 物动 力 学 有关 … 。 以真 正 意义 雏 形 ;如 果 进 一步 能 够 阐 明这种 小 引 所 的探 索 。包 金 凤 等认 为血 清 药 理学 上 的关 于 中药 或 者是 天 然 药物 的血 分 子 的产 生 过程 和机 制 ,那 么就 有 研究 应 从 四方 面 注意 :1 整体 动物 清药 物 化 学是 没 有 或极 少 报道 的 。 () 的选 择 及 给药 剂量 ;2 给药 方 案及 () 可能 通 过研 究 类似 的转 化过 程 而设
0年 在 ls 虑血 清本 身 所 含物 质及 血 清 体积 等 考察 近 1 的 国外 文 献 , pama 能够 发现 某 种 方剂 中并 不存 在 的化 h mi r t 因 素对 体外 实 验 的影 响 ,且 含药 血 c e s y词 条 下 大 多 是 有 关 血 清 学 小 分 子物 质 在 给药 后 出现 在 血清 清不 宜 冷藏 储 存 ,应 当尽 量 使用 新 生 物 化 学 物 质 及 相 关 活性 的 研 究 , 当 中 ,鉴 定 出的这 种 小 分子 物质 的 鲜 的含 药 血清 进行 制 备 ;还 对给 药 即使 是 化学 物 质 的研 究 ,也 多 与药 结 构 就有 望 成 为未 来 先 导化 合物 的
成分 的血 清来 检 验其 生 物学 活 性 。 直 接 作用 ,且 能反 映 药物 成 分在 机 丰 富且 易 获得 的实验 动 物模 型 等 因
血 清药 理 学 实验 方 法具 有 体外 实 验 体 作 用下 形 成 的代 谢 产物 和 药 物诱 素 , 以家兔 和 大 鼠首 选 为佳 ; 药剂 给
【 ol Si c n e nl y Mo e i t no rdt nl hns dc e 5 W r c nead Tc o g / dr z i Taioa iee Mein) 3 d. e h o na o f i C i
中药制剂的疗效与血清药理学关系综述
中药制剂的疗效与血清药理学关系综述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能以最接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来进行药理作用,非常接近真实的药理过程,尤其适用于中药制剂的实验。
对于一些复方制剂的药理实验用以评价其药效和了解其复杂的作用机制,还能同步研究其相应的药动力学及血清药化学作用机制。
目前,而中药制剂的疗效是药学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更好的了解如何进行中药的制剂过程才能达更好的疗效是达到目标的前提,而血清药理学就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标签:血清药理学;中药制剂;疗效中药的复方制剂是由很多味中药组成,这些不同味的中药有的需经过炮制处理,在制剂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煎煮、提取、提纯等制备过程再给予患者进行服用,所以会产生十分复杂的化学变化,并且其有效成分有的是直接由药物本身的化学成分直接发挥出治疗作用,更多的有效成分则需要通过在体内经肝脏代谢的作用才能发挥出其药效作用,还有一些时候是需经第二信使起间接的药效作用[1-2]。
通过事先建立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给予动物服药,然后采集其的血清作为实验源,进行体外相关的药理学实验及观察。
本文就血清药理学如何通过其实验方法在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方面进行讨论:1 中药制剂的疗效与血清药理学关系1.1血清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的区别血清药理学不同于普通的药理学,普通的药理学主要是研究根据药物本身的化学成分与机体间互相产生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有学者提出应用血清药理学研究中药制剂的疗效很准确,更客观[3]。
因为血清药理学能够客观的探究药物进入人体内产生的化学变化,还原药物进入体内的一系列反应(柯玮、朱建华在检测乌骨藤时比对总结其优势[1])。
血清药理学的试验方法是给实验动物服用研究的药物,选取不同的时间进行采血,通过血清检测得以更为细致的研究结果。
血清药理学的发展扩展了中药药理研究新方法,实现了从细胞角度研究中药疗效的新途径。
例如侯小萍,康永等人在研究中药的复方制剂时先利用药理学将每味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在探究实际起作用成分时就选择了血清药理学,从而将中药的有效作用成分分离出来[3]。
血清药理学
.
对于血清药理学研究,我是这样做的:
实验分成3个阶段,1、2阶段是预实验,3阶段是正式实验。
1阶段(预实验一):观察空白血清对培养细胞的毒性。
事先设定培养瓶中的液体总体积是10ml(包括完全培养液、细胞造模液、血清、PBS,比例因实际需要而定);
加样血清分别为2ml、1ml、0.5ml、0.25ml。
而后传2~3代,用MTT法测细胞活力。
在细胞活力大致相等的情况下,选择较大的血清添加量。
(我研究的是中药复方,血清添加量越大,灌胃中药的浓缩程度就越小,较易实现。
)
2阶段(预实验二):观察中药全方及西药对培养细胞的毒性。
1,按预实验一结果计算含药血清在培养瓶内的稀释度;
2,进一步计算动物给药量;
3,分别以1/4、1/2、1、2倍给药剂量动物灌胃;
4,分别取各剂量组血清,加样与培养细胞,传2~3代,用MTT法测细胞活力。
在细胞活力大致相等的情况下,选择较小的动物给药量。
3阶段(正式实验):
通过上面两步,大致搞清楚了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的用量,下面的工作就好做了!
关于预实验一,取2ml、1ml、0.5ml、0.25ml的数量级,我是这样考虑的:有文献支持2ml 的用量,如果2ml用量对细胞的毒性与其他剂量差别不大就采用2ml,如果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再考虑较小的用量。
关于预实验二,取1/4、1/2、1、2陪的剂量给药,考虑到:1倍剂量是按照动物等效剂量而计算得,本可以放心采用,但本药的细胞毒性无文献可查,为了更好的实验效果,设立其他高、低倍剂量作对比。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血清药理学的名词解释
血清药理学的名词解释血清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本文将对一些与血清药理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吸收(Absorption)吸收是指药物经过给药途径(口服、注射等)进入体内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程度和速度会影响其疗效的发挥。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导致吸收速度和效果的差异。
二、分布(Distribution)分布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分散的过程。
药物的分布会受到体内的生理和解剖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较多。
药物的分布也会影响其药效和药物的副作用。
三、代谢(Metabolism)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机体酶系统加工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代谢的速度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持续时间。
一些药物经过代谢后会产生具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而有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变为无活性的物质。
四、排泄(Excretion)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粪便、呼吸气体等途径从机体中排出的过程。
药物排泄的速度会影响药物的半衰期和体内的药物浓度。
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多种,如肾脏、肝脏和肠道等。
五、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或连续使用多个药物时,其中一个药物对另一个药物的药效、代谢、分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或减弱药物的疗效,也可能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六、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以及与药物剂量和时间相关的变化的科学学科。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行为,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七、药物动力学参数(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药物动力学参数是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过程的定量指标。
常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血药浓度(Cmax)、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血药浓度峰值时间(Tmax)、清除率(Clearance)等。
血清药理学的优势
血清药理学的优势
血清药理学是研究生物制剂在生物体内作用的一门学科,其优势如下:
1. 高度特异性:血清药理学研究的生物制剂一般都是高度特异的,只对目标分子产生作用,不对其他分子产生影响,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2. 高效性:血清药理学研究的生物制剂一般具有高效性,因为它们是专门设计用于治疗某种特定疾病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治疗效果。
3. 生物合成:血清药理学研究的生物制剂一般都是通过生物合成获得的,不含有化学合成的成分,因此对人体更加安全。
4. 无免疫抗性:由于生物制剂是通过生物合成获得的,和人体免疫系统是相似的,因此不容易引起免疫反应,降低了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5. 多种途径给药:血清药理学研究的生物制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给药,比如注射、口服、喷雾等,方便患者使用。
总之,血清药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优势在于高度特异性、高效性、生物合成、无免疫抗性和多种途径给药。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血清药理学研究,我是这样做的:
实验分成3个阶段,1、2阶段是预实验,3阶段是正式实验。
1阶段(预实验一):观察空白血清对培养细胞的毒性。
事先设定培养瓶中的液体总体积是10ml(包括完全培养液、细胞造模液、血清、PBS,比例因实际需要而定);
加样血清分别为2ml、1ml、0.5ml、0.25ml。
而后传2~3代,用MTT法测细胞活力。
在细胞活力大致相等的情况下,选择较大的血清添加量。
(我研究的是中药复方,血清添加量越大,灌胃中药的浓缩程度就越小,较易实现。
)
2阶段(预实验二):观察中药全方及西药对培养细胞的毒性。
1,按预实验一结果计算含药血清在培养瓶内的稀释度;
2,进一步计算动物给药量;
3,分别以1/4、1/2、1、2倍给药剂量动物灌胃;
4,分别取各剂量组血清,加样与培养细胞,传2~3代,用MTT法测细胞活力。
在细胞活力大致相等的情况下,选择较小的动物给药量。
3阶段(正式实验):
通过上面两步,大致搞清楚了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的用量,下面的工作就好做了!
关于预实验一,取2ml、1ml、0.5ml、0.25ml的数量级,我是这样考虑的:有文献支持2ml 的用量,如果2ml用量对细胞的毒性与其他剂量差别不大就采用2ml,如果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再考虑较小的用量。
关于预实验二,取1/4、1/2、1、2陪的剂量给药,考虑到:1倍剂量是按照动物等效剂量而计算得,本可以放心采用,但本药的细胞毒性无文献可查,为了更好的实验效果,设立其他高、低倍剂量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