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合集下载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一章:认识世界1.1 认识世界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基本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1.2 认识世界的方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实践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

1.3 认识世界的任务: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2 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实践推动认识发展,认识指导实践。

2.3 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章: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3.1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2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是普遍适用的,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

3.3 真理的相对性:真理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一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待于发展完善。

第四章:认识的过程与方法4.1 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4.2 认识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4.3 认识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等。

第五章:科学理论的作用和意义5.1 科学理论的作用: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5.3 学习科学理论的重要性:提高认识能力,指导实践活动。

第六章:辩证法与认识发展6.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和斗争的结果。

6.2 辩证法在认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事物的内部矛盾,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

6.3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辩证法强调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形而上学则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

第七章:认识与价值观7.1 认识与价值观的关系:认识是价值观的基础,价值观影响认识的发展。

7.2 正确的价值观:符合客观实际,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7.3 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塑造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八章:认识与创新8.1 创新的认识基础:对现有知识和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

8.2 创新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推广应用。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教案概述《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教案教学对象:高中哲学课程学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章节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世界的本质和多样性2. 科学理论及其验证3. 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4. 哲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5. 当代哲学探讨的方向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2. 案例分析3. 思维导图4. 口头报告二、第一课时:世界的本质和多样性教学重点:1. 物质世界的本质2. 物质的多样性和联系教学难点:1.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2.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教学准备:1. 相关哲学著作或文章2.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多样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物质形态的例子,如自然界中的生物、人类社会等,引导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与联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多样性在生活中的体现,分享各自的观点。

5. 总结:强调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多样性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三、第二课时:科学理论及其验证教学重点:1. 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2. 科学理论的验证方法教学难点:1. 科学假说的提出和验证2. 科学理论的修正与发展教学准备:1. 科学理论发展案例资料2.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发现案例,引出科学理论及其验证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包括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科学理论的验证过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理论的验证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科学理论的验证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观点。

5. 总结:强调科学理论及其验证在推动科学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高二政治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高二政治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开始真正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它对学好以下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

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从人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目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五课分为两个框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论证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讲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目是从意识反映的对象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人与动物的比较,重点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通过“面对石头与电脑”的问题探究,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实际上是讲了方法论的运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课分为两个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讲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主题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通过复习,激发学生对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一部分:探索世界的本质物质的定义和特性物质与反物质的相对性宇宙的起源和演化2. 复习第二部分:追求真理的历程科学方法的本质和作用科学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科学理论的建立和验证三、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式复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2.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利用图表、图像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 相关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3. 网络资源:科普视频、在线课程等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简要回顾和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看法,互相提问和解答。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原理。

七、教学实践1. 实验操作: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观察任务:学生进行观察任务,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

3. 研究项目:学生分组进行研究项目,深入探究某个知识点或主题,培养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 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讨论和研究项目的表现,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一、【单元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呈现主干知识二、知识点回顾:-----夯实基础,背多分1、8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实践的特点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0、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方法论1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课堂探究案----能力提升】三、解题技巧指导-----明确知识范围1、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类:(1)2016课标3卷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2)2015课标1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3)2013课标1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4)2016年天津文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2、单元标题类(1)2015山东文综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3、知识点类:(1)2015课标2卷: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2)2014课标1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3)2014·课标Ⅱ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4)2013课标1卷: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5)2014山东文综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课堂探究案】1、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并掌握《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科学理论的内涵与特点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4. 认识的过程与方法5.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3. 案例分析法:选取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重点:针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科学理论的内涵与特点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过程与方法等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实例,让学生运用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理论进行分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强化记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个实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其学习收获和困惑。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 对于难点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论文,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研究。

探索世界 与追求真理 教案

探索世界 与追求真理 教案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之辩证唯物论一、教学目标1.识记物质、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2.通过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复习,让学生明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通过辩证唯物论的复习,培育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来解决生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意识的能动性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教学过程一)、检测早自习读背情况二)、自主学习1、内容:辩证唯物论部分P68(5~10)2、时间:5分钟3、要求:根据P67的目标定位,朗读辩证唯物论部分P68(5~10),找出重点,标出关键词三)、重点突破1、世界本原物质方式运动规律1)世界的物质性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唯一特性)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它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对点练习1】1、(13年学考)哲学上的物质是指:A.万事万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 B.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C.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现象D.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2、(2011江苏)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对点练习2】(2012年学考)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揭示了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认识世界的本质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4.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5. 求真理的过程及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对真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点。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课堂讲解:结合案例和讨论,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知识点。

4.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上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科学探究方法、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课堂讲解:针对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知识点。

5.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学案编制:**** 编制日期:2008年9月8日★单元知识网络结构★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探究世界的本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求索真理的历程真理是客观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高考考点解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没有的活动。

〖例1〗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它们都是要求,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和的统一。

生产力是客观的力量,生产关系是关系,具有物质性。

人们既不能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选择生产关系。

〖例2〗(1)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这说明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2)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学案例(新人教必修4).doc

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学案例(新人教必修4).doc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知识准备: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的含义、3、运动和静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例题示范:渔夫的誓言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

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个次出海只捕捞墨鱼。

但是,此次鱼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

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

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全身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

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

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

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

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点评:(看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故事中的渔夫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死守着誓言,而不会变通,结果只能与希望擦肩而过,身败名裂。

模拟练习:长身药从前,有一个国王,生了一个女儿。

国王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儿立刻张大,便对一个医生说:“替我给女儿一种药吧,让她吃了之后会立刻长大。

”医生回答说:“尊敬的国王,我可以给她一种良药,能使她吃了后立刻长大。

但是现在没有这种药,必须去寻找。

在我找药的短时间内,请国王不要去看她。

等我给她吃了药,就带她来见国王。

”国王答应了医生的要求。

于是,医生便到远方采药去了。

转眼过了12年。

医生回来了,把药拿给国王的女儿,叫她吃了,便带她去见国王。

国王看到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十分欢喜,说:“真是一位良医,拿药给我女儿一吃,就能使她突然长大。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求真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求真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2.理解目标: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3.能力目标: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五.知识点整合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和______;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_______的,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运动是_______的运动,_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____________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_________观点;3、运动与静止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__________,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特点: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第一,静止是一种___________的运动,是运动的____________;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反对夸大绝对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4.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_______的,是不以________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__________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六.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1.2002全国文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2、“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和永恒的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D、静止是不存在的3、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5、2004年江苏,17“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6、一种社会制度从它产生到灭亡,社会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都在不断地变化;材料中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A、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B、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7、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将来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①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有力打击③随着科学的发展,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④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9、02年全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0、“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1、“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①③④⑥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1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77圈,行程约325万公里;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这体现了A、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B、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1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此处的“物质”是指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14、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1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16、“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17、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1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19、从哲学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的农夫的错误在于①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③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④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荀子这些话说明A、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二不定项选择题21、关于物质和运动的联系,正确的表述是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主体C、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D、物质是关于世界本质的范畴,运动是关于世界存在方式的范畴22、“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三辨析题:“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四论述题材料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材料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哲理2结合教材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问题1的结论的认识答: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因此,认为万物都在运动的观点是正确的;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离不开自己的物质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认为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的观点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答:1材料一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材料二说明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2①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然而,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考点展示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理解: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二、考点梳理(一)基础知识填空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它们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

所以,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3、运动的概念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4、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和。

(2)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

(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5、静止的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

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二是说。

6、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7、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的联系8、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规律是客观的,是,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规律不能与“发明”、“创造”、“改变”、“改造”和“消灭”等词搭配,但可以和“认识”、“利用”搭配。

)(2)规律是普遍的。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违背规律,(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根据利用规律,。

(二)重要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Unit 2 Explore the world and pursue truth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开始真正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它对学好以下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

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从人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目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五课分为两个框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论证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讲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目是从意识反映的对象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人与动物的比较,重点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通过“面对石头与电脑”的问题探究,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实际上是讲了方法论的运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教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教案
(2)方法论要求: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2)方法论要求: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人们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改变了植物生长的规律 ②植物生长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③只要认识植物生长与周围事物的规律,就能为人类造福 ④人们只有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①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也有意识
6.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D.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4.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仿“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营养液,不需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研究人员计划在数年后将其发射到月球上,远程操控这个温室让其自动工作。这样,当宇航员到达月球时,食物或许就已经准备妥当了。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1.1.2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1.1.3 引导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1.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1.2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1.3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方面。

2.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2.1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2.2 规律具有普遍性,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中。

2.2.3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3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2.3.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3.2 认识的过程包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

2.3.3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三、教学内容3.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3.1.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1.2 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3.1.3 实例分析:物质与意识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2.1 规律的定义及其特点。

3.2.2 规律普遍性的具体表现。

3.2.3 实例分析:规律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具体应用。

3.3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3.3.1 认识的定义及其特点。

3.3.2 认识过程的四个阶段。

3.3.3 实例分析:认识过程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掌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1.2 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1.3 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4.2 能力目标4.2.1 能够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4.2.2 能够运用规律的普遍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2.3 能够运用认识过程的原理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一、@§本单兀的地位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人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从能力目标来说,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牢固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总之,本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因此,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同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围绕上述问题,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

第四课和第五课主要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六课主要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综合探究主要讲党的思想路线。

基本结构是:物质——意识——实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76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本课设计意图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物质定义。

○运动的含义。

○相对静止的含义。

○规律的含义。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

○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

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茫茫宇宙到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77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提示和建议: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提纲框题一: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物质的定义。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框题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概念。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基本含义。

自觉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结构分析及探究活动设计意图.@§本课的逻辑结构78@§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意识,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如何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这一单元的目标。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学生首先要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人手。

根据课程标准,第四课的内容设计为两个框。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个方面,因此,本框分为两个目。

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这一框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理解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后,本课将进一步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目,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的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规律的定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利用规律,为自身造福。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和改造世界。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析论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

2.@§本课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

此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

第一问要求告诉学生,天地万物是本来就有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第二问要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讲述自己知道的地球起源的故事,批驳上帝创世说。

第二个探究活动也有两问。

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想,认识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其进步性就在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客观世界追根究底,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因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这在本质上是正确79的。

但是,这些观点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也没有被科学所证实,充其量只是一些可贵的猜测,同时,把万物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表明了当时人们的抽象思维水平的局限性,也把问题简单化了。

第二问是关于如何从具体、生动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应当让学生明白,形形色色的具体事物中都有其共同的属性,这种共同的属性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从中引出物质的概念。

理解了物质的概念,学生才会进一步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此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

第一问,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告诉学生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第二问,通过追溯从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的转变和从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社会的群体结构的转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领悟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劳动起了关键的作用。

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自主讨论这个问题,从中认识到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目,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此目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

第一问引用了《易传》中的一段话,旨在让学生从中体悟岁岁年年、寒暑相推的大自然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思想。

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易传》这一先秦哲学中辩证法思想最为丰富的著作。

第二问直接导入主题,让学生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告诉学生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不能分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第二个探究活动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问列举了几种思想观点,要求学生分析这些话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从中领会到运动不是“心”的运动,也不是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向学生说明,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载体,而人脑才是“心”、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因此,要谈运动一定是物质的运动,而不是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理解了上述第一个问题,第二问学生就会直接作出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的回答。

第三个探究活动提出两个问题。

设计这一探究活动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第四个探究活动提出一个问题。

这个探究活动通过诡辩家欧布里德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学生,只承认运动而反对静止,最终将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自己谈谈割裂运动和静止关系所造成的荒唐后果。

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一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

第一问要求学生得出人类能够制造和发现新元素,是因为元素的排列和出现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紧接着第二问,就让学生得出结论:遵循这一规律人类就可以继续发现新的元素,也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推算出其他的新的元素。

第二个探究活动有两问,比较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