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囚绿记学案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杨礼赞》。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精神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外部特征来反映其内在精神。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白杨礼赞》。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精神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描绘事物的外部特征来反映其内在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白杨礼赞》的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白杨礼赞》。
(2)搜集有关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搜集到的关于白杨树的知识。
(3)简介课文《白杨礼赞》的背景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白杨树的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白杨树具有哪些精神品质?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白杨树。
(2)分享自己的描绘,感受白杨树的美。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白杨礼赞》。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段关于白杨树的描述。
2. 拓展作业:调查身边的树木,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视频,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年级:高中学科:语文教材:《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白杨礼赞》,使学生了解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并能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白杨礼赞》的主旨和含义,学会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写。
掌握赏析《白杨礼赞》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难点】将自己的情感和对白杨树的理解融入到写作中。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一些白杨树的图片。
准备一些积极向上的赞美词语。
【教学过程】Step 1: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白杨树的图片。
2.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白杨树的认识。
Step 2: 导入课文1.带领学生朗读《白杨礼赞》。
2.解读课文的意义和主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Step 3: 课文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白杨礼赞》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2.学生观察并研究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白杨树的形象。
3.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赏析课文。
Step 4: 学生活动1.分发纸和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白杨树的理解,写一篇与《白杨礼赞》类似的短文。
2.学生相互交换文章,一起欣赏和品读。
Step 5: 总结归纳1.和学生一起总结《白杨礼赞》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享自己写的短文,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
【课堂延伸】学生可以在其他环境中观察、欣赏和赞美白杨树,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白杨礼赞》的主旨和表达方式,并通过写作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对白杨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赞美。
2023最新-《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杨礼赞》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
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
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通用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概念。《白杨礼赞》是一篇描写白杨树精神的散文。它通过赞美白杨树,表达了对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白杨树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物象来抒发情感,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独特的魅力。通过引导学生们探索白杨树的精神内涵,我发现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通过例句分析和对比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把握这些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设计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课本,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此外,课堂总结环节,我尝试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我需要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难点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解决方法:提供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难点四: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深厚情感。
-解决方法: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情感氛围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白杨礼赞 教案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杨礼赞》,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掌握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界生物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敬意,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讲解与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自然环境中生物的尊重和保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对环保意识和尊重生命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白杨礼赞》文本2. 教具:白杨树图片、相关视频资料3.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4. 作业:课后阅读相关环保主题的文章七、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白杨树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白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阅读理解: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联系生活: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环保行动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白杨树”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1.学情分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这件对于中国人来讲意义重大的事,在孩子们的心中似乎慢慢变得轻飘飘,只是一些写在书上的,讲在口中的名字和战役而已。
所以,还原历史,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很重要。
(2)象征手法,以前可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基本还是缺乏具体深入的理解。
(3)作者对抗战军民的感情比较复杂,有敬仰,赞美,感激等,学生可能会很容易感受到其中一种,但不容易理解得全面。
2.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句。
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感受文中饱含的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5.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1)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2)整体感知①预习检测。
②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至4)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5、6)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7、8)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8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8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白杨礼赞》教案设计2[教学目的]1、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教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小白杨》。
2、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
板书:白杨。
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3、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
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
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4、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
(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二、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三初步感知课文。
1、自主学习: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他只是树。
”那么是什么呢?)2、趁机让学生读这几个句子。
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
囚绿记学案
《囚绿记》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和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和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一、预习1、作者简介(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主要著作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他的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质。
2、生字,在下列横线上,写下陌生的字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理清全文的思路。
文中的“绿”指的是作者寓所窗口的常春藤。
(1)(2)(3)(4)(5)2、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枝常春藤这么爱呢?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第二课时一、赏析课文,深入品悟下列句子。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2)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3)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二、技巧鉴赏1、象征手法: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您带来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一)、概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上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一共有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对普通人的爱、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
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具体内容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课文有:《阿长与。
山海经》、《背景》、《台阶》、《老王》、《信客》、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杨礼赞》。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课文中的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白杨礼赞》。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白杨礼赞》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白杨树的了解和印象。
(3)教师简介课文《白杨礼赞》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课文的描述,尝试描绘白杨树的画面。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味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5.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学生集体背诵课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白杨树的精神品质。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白杨树为题材,写一篇练笔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赞美树木的诗文,如《咏柳》、《古树》。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讨论、交流等过程,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文章层次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赞美)。
(三)深入研读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
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白杨礼赞教案8则
《白杨礼赞教案》白杨礼赞教案(一):《白杨礼赞》教案知识与技能1、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领会感悟课文赞美的北方抗日军民用心向上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好处,体会作者热爱北方抗日军民的思想感情。
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本文的学习,学生理解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对北方抗日军民的歌颂。
教学难点:1、对白杨树的优秀品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军民用心向上精神的理解。
2、学习文章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使用。
教学重点白杨树的象征好处。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学生看图,用一个词形容你看到的白杨树。
二、学习课文五八自然段。
出示阅读要求:1.、找出一个最能体现白杨树外形特征的词。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描绘白杨树外形的?学生活动快速默读找出答案。
师点拨: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作者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来刻画白杨树的外形的,相机板书。
学生活动齐读第五自然段,一齐感受白杨的形美。
过渡: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学习第七自然段。
出示问题:1、树中的好女子的标准是什么?2、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抽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答案。
点拨:好女子的标准是要有婆娑的姿态和屈曲盘旋的虬枝。
称它为伟丈夫是因为它伟岸,正直,朴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问题:先写白杨树不是树中是好女子,再写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种写法叫什么?(欲扬先抑)学生活动:找出文中的一组排比句,试着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分男女生读一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小组讨论:四个反问句的位置是否能够调换,为什么?点拨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完成了由树到人的转化,点出了白杨树的象征好处。
学生活动:读第八自然段找出我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三、师小结:这天我们一齐分析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内在气质和它的象征好处,留下的资料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白杨树的美。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生长环境和习性。
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照片或实物,发现其美。
分享白杨树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
1.3 教学活动展示白杨树的照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邀请学生分享对白杨树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讲解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第二章:白杨树的生长与环境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生长过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白杨树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成长、树干和树叶的形成。
讲解白杨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耐旱、耐寒、抗风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白杨树的生长过程。
学生观察并记录白杨树的生长变化。
讨论白杨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重要性。
第三章:白杨树的文化与艺术象征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白杨树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
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白杨树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勇气、坚韧、希望等。
展示白杨树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如绘画、雕塑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分享白杨树在文学作品中的例子。
学生讨论白杨树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
学生创作以白杨树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第四章:观察白杨树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习惯。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白杨树来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外观特征,如树干、树叶、花朵等。
鼓励学生观察白杨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观察白杨树的不同部分和特征。
学生记录并分享观察到的白杨树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
第五章:白杨树的保护与利用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保护意义和利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2 教学内容介绍白杨树的保护意义,如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
1白杨礼赞学案
《白杨礼赞》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茅盾及文章写作背景,积累生字、生词,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准确、凝练、变化多姿的语言。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赏析准确、凝练、富有感情的语句。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课前背诵《爱莲说》二、快乐自学:1.文学常识:我了解的茅盾(名、时、地、评、作)2.了解写作背景3.想一想题目的含义。
4.字词积累,抄写并给加点字注音。
主宰.虬.枝秀颀.婆娑.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旁逸.斜出妙手偶.得潜滋..暗长纵.横决荡4、反复朗读课文,熟读书下注解。
三、课堂探索(一)预习成果展示。
(二)重点问题研讨: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中紧紧围绕一条抒情线索展开,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并把有关的语句一一找出来。
2、这篇课文热烈的赞美白杨树,从全篇来看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的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结合文本,请你从不同方面思考。
)(1)(2)(3)(4)熟读并背诵5段。
3、白杨树生长在雄浑、辽阔的黄土高原上,不仅有笔直、挺拔的“外形美”,更是因为具有不平凡的“内在美”,重点研读第7段。
(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2)这一部分连用四个反问句,作者的用意何在?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3)有感情的朗读第7段,体会排比和反问的表达作用。
4、默读第8段体会本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5、为什么篇末又写楠木?四、课堂练习1、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原名(),字(),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茅盾是他开始写小说时用的笔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优秀短篇小说《》、《》。
2、选出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婆娑.(suō)潜.滋暗长(qián)主宰.(zǎi)倔.强挺立(juè)B、开垦.(kěn)无边无垠.(yíng)倦怠.(dài)虬.枝(qiú)C、锤.炼(chuí)秀颀.(qí)外壳.(qiào)恹.恹欲睡(yàn)D、毡.子(zhān)旁逸.斜出(yì)泛.出(fàn)坦荡如砥.(dǐ)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白杨礼赞课教案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白杨礼赞》,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白杨礼赞》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白杨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爱护植物。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 学会观察自然,保护环境。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白杨树的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爱护植物。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培养观察自然的能力。
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白杨礼赞》。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讨论:作者为什么赞美白杨树?三、分析白杨树的特点(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图片,总结白杨树的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笔直的干”、“绿色的屏障”等。
四、讨论保护环境、爱护植物(15分钟)1.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爱护植物?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给予指导。
五、户外观察实践活动(课后)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
2. 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心得写成作文,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树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态特点和作用。
2. 邀请林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树木的重要性。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白杨树的特点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要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白杨礼赞》教案4篇
《白杨礼赞》教案4篇《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风韵,领略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树雄姿。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走近挺拔的白杨树,感受在文中抒发的情怀。
板书:白杨礼赞二、明确目标(生齐读)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近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四、走近课题师:文章的题目会透露给我们很多信息,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何不直接叫“白杨赞”,你怎么理解“礼赞”呢?“礼赞”:崇敬地赞美。
“白杨礼赞”:“礼赞白杨”,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尊敬。
五、整体感知——赞白杨1、师:从题目中,我们很明显知道了要赞美白杨,而且在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文中这样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好几处,你能找到吗?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师: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生自由发言,师明确:一线串珠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白杨礼赞》《囚绿记》教案及练习
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 解文本内涵和作者情感。通过比较、 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鉴赏水平。
04
拓展阅读与训练
相关题材文章推荐阅读
《白杨礼赞》相关题材文章
《松树的风格》、《白桦林》、《胡杨赞》等,这些文章都 以树木为题材,通过对树木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 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囚绿记》相关题材文章
《绿囚》、《绿色的囚禁》、《被囚禁的绿色》等,这些文 章都以“绿”的囚禁和解放为题材,探讨了人类对自然的破 坏和保护问题。
类似风格作品欣赏与比较
欣赏《白杨礼赞》和《囚绿记》的语 言风格和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抒 情方式、描写技巧等。
选择其他具有相似风格的作家作品进 行比较阅读,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十七》等 ,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让他们围绕《白杨礼赞》和《 囚绿记》两篇文章展开讨论,分 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 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包括组员们对 文章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方面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点评与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肯定 其正确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同时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囚绿记》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故事,表达 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文章以“绿”为线索,通过对“绿”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作 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应掌握两篇课文的背景知识、主 题思想、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理解 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和语 法知识。
《白杨礼赞》《囚绿记》教案及练习
《白杨礼赞》《囚绿记》教案及练习《白杨礼赞》《囚绿记》二.重点难点分析1.理解象征手法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2.感受《白杨礼赞》中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理解《囚绿记》中“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即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新课讲解1.识记生字词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嵌着(qiàn)瞥见(piē)涸辙(hézhé)暇择(xiá)蕈菌(xùn)移徙(xǐ)猗郁(yī)揠苗助长(yà)淅沥(xīlì)2.背景介绍《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这期间,作者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语文教案-白杨礼赞
语文教案-白杨礼赞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白杨树图片3.环保宣传册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展示白杨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白杨树的印象和感受。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写作方法学习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拟人、排比等。
2.学生尝试运用这些写作方法,进行片段写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片段。
二、课文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白杨树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绿化工程等。
2.学生讨论如何将白杨树的精神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白杨树的环保宣传册。
2.各组展示宣传册,全班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作文。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改进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还学会了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本节课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如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对话示例:“同学们,你们在文中找到了哪些描述白杨树生长环境的词句?它们给你什么感受?”2.感悟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通过分析文中的情感色彩,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敬仰和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学案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收集相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字,省县人,茅盾是笔名,著名家、家。
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
2、解题:
“礼”是,“赞”是。
题目的意思是
3:象征手法与比喻的区别:
(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
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标志。
(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二、整体感知,初步研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3、白杨树的“景美”表现在哪里?文中从哪里表现“不平凡”?
4、白杨树的外部形态为什么不平凡?
5、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
三、研读课文
1、研读赏析第7段,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2、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3、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
四、概括本文的主题
《囚绿记》学案
学习目标:1、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的内容。
2、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的感情。
【资料链接】作者介绍: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重点字词:
了截揠苗助长
猗郁急不暇择
【分析课文】
1、既然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
2、“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学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答案并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作者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后来为什么又放绿?
4、“绿”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5、“绿”象征什么?你认为“绿”在文中具体可以指什么?
6、概况本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