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及摇摆的相关知识; 3.初步了解情节运行的动力“危机爆发”; 4.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摇摆”的这种模式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熟读课文,理清情节。
1.小说第一段中“这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采用了 的叙述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
故事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高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当堂巩固★ 1 热衷( ) 茶( )卤( ) 葫( )芦( )籽( ) 呵( )斥( ) 隐瞒( ) 薪( )水( ) 战战( )兢兢( ) 嘀( )咕( ) 干( )涉( ) 2多音字:没( )收 没( )有 便( )宜( ) 方便( ) 人参( ) 参( )考 参( )差( )不齐 朝( )鲜( ) 朝( )气 3词语:呵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嘀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彩熠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茶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董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乖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怨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 ”的主要代表。
清兵卫与葫芦学案
8.清兵卫与葫芦一:学习目标:1.扎实落实熠熠、呵叱、热衷等词语,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激情投入,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尊重他人个性,关注自己个性发展。
二:学习重点:了解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
三:学习难点:体会“危机爆发”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四:学习时间:一课时。
五:初三语文备课组:李保国崔洁席晓岚六:导学过程:预习案一.走近作者直贺志哉(1883——1971),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二、了解背景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和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体现了“白桦派”的文学主张。
三、整体感受1. 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结局)开端发现葫芦发展教导员没收高潮砸碎葫芦尾声葫芦变价结局改变爱好2.课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
刻画人物,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其中主人公是谁?预习反馈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砸碎(suì)投掷(zhì)绘画(hùi)B.模样(mó)顽固(wán)摩擦(cā)C.乖觉(jiào)塞子(sāi)哆嗦(duō)D.狭小(xiá)呵叱(chì)热衷(zhōng)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乖觉古董薪水珊栏B.锤子嘀咕接洽机械C.约莫玷污热衷埋怨D.包庇畸形寄托喘气3.根据拼音写汉字。
《清兵卫与葫芦导》导学案教师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编号:gswhywxx-005文化高中高二语文选修《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金小云审核人:王主任编制时间: 2014年8月22日学习目标1、能记住重点字词及作者相关知识。
2、能说出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的特征及情节运行的方式。
3、能说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主旨,从而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
重点难点1、能记住重点字词及作者相关知识。
2、能说出以情节为主的小说的特征和分析小说中情节运行的方式。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的“白桦派”的主要代表。
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唯一的一篇长篇小说)等。
2、关于“白桦派”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是日本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他们主张新理想主义为文艺思想的主流,因此也称为新理想派。
该派的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有岛生马、志贺直哉、木下利玄、长与善郎等人。
受白桦派的影响而成长起来的日本知名人士有剧作家仓田百三、诗人千家元等。
主张善比单纯的美更美,他们举起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旗帜,要求充分地发展个性和自由地表现自我。
白桦派的作家们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明朗而又天真的,他们呼唤着光明和希望,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之情。
白桦派无疑受到了当时流行的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对柏格森、尼采等人的思想感兴趣,也推崇托尔斯泰、歌德、惠特曼的作品,还极力介绍贝多芬、塞尚和罗丹。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热衷.(zhōnɡ)茶卤.( lǔ ) 光彩奕奕.(yì)罐.子(ɡuàn)战战兢兢..(jīnɡ jīnɡ)廊檐.(yán)哆嗦..(duō suō)唠.唠叨.叨(láo dāo)薪.水(xīn)槌.子(chuí)乖觉.(jué)嘀咕..(dī ɡū)2、概括小说情节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2
2、你认为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借鉴?
学习内容
教学(学习)笔记
三、拓展延伸
1、阅读附文《画家和他的孙女》,说说清兵卫和婷婷的长辈对他们的个性化的行为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态度。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谈谈你的看法。
2、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哪些以批判扼杀个性为主题的文章?请说出来。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热衷()熠熠()檐()廊喘()气干涉()
战战兢兢()校役 ()乖觉()薪()水隐瞒()
2、修改病句。
(1)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2)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教(学)后反思
使用日期:主备人:彭子颖备课组长审核:彭子颖督评:学生姓名:班级:
一、合作讨论
1、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六百块钱的高价卖出去,这说明了什么?
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2、作者擅长运用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找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3、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照应的手法?
二、总结归纳
1、根据课文情节的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大观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第Fra bibliotek课《清兵卫与葫芦》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在小说里表现的关注青少年个性,反对封建家长粗暴干涉孩子兴趣的思想。(重点)
2、理解清兵卫的形象和性格。
3、品析本文运用心理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语言(重点)
4、培养朗读小说的能力。
学习程序(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教学(学习)笔记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8、清兵卫与葫芦
8、《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倒叙的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小说善用简练传神的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能辨证地看待小说主题中的“个性”。
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简介: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清兵卫与葫芦》写了一个痴迷于个人爱好的日本少年的遭遇。
显示了作者关注青少年个性的自由发展,批判了成人粗暴干涉孩子爱好的做法。
学习本文要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的方法。
2.初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给下列字词注音。
茶卤.呵斥.热衷.檐.廊喘.气名伶.炽.热挚.热校役.光彩熠熠..【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情节课文主要写了与的故事。
采用了的手法,以为线索,首尾呼应,故事情节主要有:(清兵卫)葫芦→葫芦→(教员)葫芦→(父亲)葫芦【探究活动三】跳读课文,学习手法本文对人物的神态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写,如写清兵卫遭到怒斥“什么话,你懂得什么,也来多嘴!”“清兵卫沉默..了”。
这个“沉默”用得特别好,凝练、精妙,把清兵卫在有理无处辨的情况下对父亲的斥责不予理会的心理刻画出来了。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表现清兵卫复杂心理的神态描写语句,打上记号,并简单加以评点,写上旁注。
然后将其中的一个例句写在下面,并加以点评。
例句1: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8《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语文版
《清兵卫与葫芦》【学习目标和知识链接】【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积累“茶卤、葫芦籽、光彩熠熠、呵斥、战战兢兢、薪水”等词语。
2.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
3.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
情意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思考怎样保护、培养孩子自尊自主的人格。
【学习重点】学习如何善待他人。
【学习难点】体味传神的心理描写。
【知识链接】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主张尊重个性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对青省年的扼杀。
作者链接: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开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首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为“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场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
志贺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
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
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年班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体会本篇小说情节设置的巧妙之处。
3、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的运用。
4、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字词茶卤()呵斥()战战兢兢( ) 光彩熠熠()乖觉()duō嗦()名伶()热zhōng()2、根据解释写出词语(1)十分爱好某种活动()(2)大声斥责()(3)形容闪光发亮()(4)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3、本文以为线索,首尾呼应,中间部分依次写、、、、等情节。
4、文章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有何作用?二、品读课文1、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一个地方写得最传神?2、清兵卫如此喜爱葫芦,为什么后来会和葫芦断了关系?3、作者对清兵卫和大人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揭示了什么主题?三、比较阅读《清兵卫与葫芦》与《风筝》的比较阅读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四、体验感悟:同学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受到了怎样的对待?你们想让家长老师怎么做呢?五、补充资料【知识链接】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九年级语文《清兵卫与葫芦》学案
九年级语文《清兵卫与葫芦》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寓意;2.学习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情节内容;3.增强阅读文章的分析及评价能力。
学习内容基础知识1.了解明清时期士人和市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其中的差别与联系;2.理解葫芦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学习熟悉辞藻、修辞手法等,以及它们在故事中的运用。
学习手册在阅读故事《清兵卫与葫芦》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一开始讲了什么,这些人的生活有什么矛盾?2.熟悉这些人的状况后,故事加入了什么新的人物?他的出现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意义?3.故事中的清兵卫在寻找葫芦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请详细描述其中一两个场景,并阐述情节的含义和考察的语言技巧。
4.故事结局如何,你是如何评价的?你对“葫芦”这个象征物的理解又有所进步吗?学习方法1.完整阅读《清兵卫与葫芦》故事,理解故事的表意、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2.在故事中找出情节转折、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重要点,学习分析、总结;3.注重故事寓意的引导和帮助,理解文化背景和文学意义;4.输出阅读笔记,进行个人评价。
学习评价评估标准学生成绩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理解:学生能否在故事中找到答案,表述清楚;2.语言分析:学生能否分析情节转折、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重要点,表述清晰;3.学习态度:学生是否认真阅读、思考、记录,有无发言与讨论;4.总结:学生输出阅读笔记,包括情节简述、语言分析和个人评价。
学习分级优(90分及以上)1.阅读故事理解准确,能回答问题;2.语言分析细致、全面,分析独到、言简意赅;3.学习态度积极,勤奋钻研,能认真发言、参与讨论;4.阅读笔记完善,论述清晰、详细。
良(70-89分)1.阅读故事了解,大部分问题能回答;2.语言分析有一定深度,有相应论据;3.学习态度尚可,能参与讨论,态度较为认真;4.阅读笔记尚可,内容较全,有一定的思考和评价。
及格(60-69分)1.阅读故事了解不深,问题回答有漏洞;2.语言分析有误或不足,缺乏细致的分析;3.学习态度不如上述两级,较为松散;4.阅读笔记缺失或内容简略,无评价或评价不足。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明清小说》第二节《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包括: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文本阅读与解析,通过对该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面对困境?”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讽刺、夸张手法;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学习心得;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人物形象:清兵卫、葫芦艺术手法:讽刺、夸张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2)谈谈你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2. 答案:(1)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2)清兵卫与葫芦:勇敢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中的小说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讽刺手法及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该章节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其主要情节,感受其中的幽默与讽刺。
2. 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传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幽默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3. 课堂讲解:(1)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
(3)讲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幽默例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个幽默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以“清兵卫与葫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的幽默故事,与同学分享。
(2)举办一次以“幽默与讽刺”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幽默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补充说明: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高中语文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其人;把握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摇摆”;领会作品内容与主旨。
2、理解作品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坚持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鉴赏外国小说的能力。
4、通过学习,引发对个性的解读,正确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尊重别人兴趣和个性。
【学习重点】把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学习难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情节运行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志贺直哉简介: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甚至被誉为“小说之神”。
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的作品就由鲁迅、周作人、张资平等陆续翻译到中国,对中国文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志贺直哉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少数有良知、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日本文艺家,郁达夫曾在20世纪30年代对志贺直哉的作品和人格作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认为他“大可以比得中国的鲁迅”。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白桦派: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以文艺刊物《白桦》(创刊于1910年)为中心的作家与美术家团体。
创作主题是反对战争、反对压迫、追求和平,反对旧道德对自我的束缚,同情弱小者,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
他们主张新理想主义为文艺思想的主流,因此也称为新理想派。
他们的理想无一定的方向,仅以个人与个性的成长作为运动的口号。
除了这一根本主张,流派中主要的成员,绝大多数在道德与伦理上保持高度的洁癖,富有人道主义的色彩,因而他们容易被看作一种人道主义者的团体。
他们反对文学艺术上的自然主义流派,也自称为精神的自然主义者。
在这一派的作家中,有的站在严正的现实主义的立场,有的则具有空想的非现实主义的倾向。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
2、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分析小说的情节。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高二语文 YW-10-02-084《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编写人:邹娟 审核人:徐建华 编写时间:2018-12-16 组别: 组名: 姓名: 导学案完成等级【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及摇摆的相关知识;3、初步了解情节运行的动力“危机爆发”;4、理解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结合文章理解“摇摆”这种模式及作用;3、理解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知识链接】 志贺直哉,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以其惊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写作风格而被誉为“小说之神”。
其作品大部分取材于自身 的生活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和个人感受。
对于志贺来说,实际生活和文学创作,互为手段与目的,息息相关。
而观其作品可以发现,与父亲的冲突与对立是志贺文学触及最多的主题。
与父亲长达16年的不和,成为志贺文学创作的极大动力,也是其文学的创作源泉。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学习过程】一、基础过关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
热衷 战战兢兢 茶卤 薪水 哆嗦 呵斥 熠熠 乖觉二、预习导读1、阅读本单元话题知识:情节(P68-70)2、关注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语句三、预习发现学生质疑,问题收集归纳。
(我的疑惑之处)四、情节运行模式(1) 初步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2)这个叫清兵卫的孩子对葫芦怀着怎样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体现的?(请同学们找出细节描写,初步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五、情节之摇摆与危机爆发(1)什么是“摇摆”呢?请同学们看书本第69页。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主备人:卢红林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3、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4、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学习重点1、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2、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学习难点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学习方法:合作讨论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第四周第课时总第课时学习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
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
今天我们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简介(参考校本教材P39)1、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1910年与有岛武郎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他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甚至被誉为“小说元神”。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
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2、了解背景及流派三、出示学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词语积累茶卤(chálǔ)葫芦籽(húluzǐ)呵斥(hēchì)战战(zhàn)兢兢(jīng)薪水(xīn shu ǐ)隐瞒(yǐn mán)嘀咕(dígu)干涉(gānshè)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情不自禁光彩熠熠狭隘B、不知疲倦气喘吁吁干涉C、忍气吞声横瞧竖看出息D、偷偷模模呆头呆脑热衷3、写出下列句子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送给你们的话
·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
·发展自己个性;
·要学会尊重别人的个性。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认识情节发生的途径及其效果
3、体会小说情节与细节的关系,增强在阅读和写作中对细节的敏感
二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分析和体会情节因素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
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
日本与中国同属于东方国家,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人们的头脑里是根深蒂固的,缺少个性和自由的空气,因而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
清兵卫的命运令人同情;家长的武断、专制、扼杀个性的做法令人气愤。
更令人深思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将永远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天才般独特的审美能力,而这一切与他擦肩而逝,难道不令人感叹吗?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3岁开始接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
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学创作。
1904年发表处女作《___________》。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_____》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派”。
志贺直哉为“________”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中篇小说《和解》《好人物夫妇》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
志贺直哉是二次大战中少数有良知、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日本文艺家,郁达夫曾在20世纪30年代对他的作品和人格作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认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_______________》是志贺直哉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小说于1912年12月完成,1913年1月1日发表在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上。
作者青少年时代一直与父亲不和,父亲对他选择走文学创作的道路持反对态度。
在早
期的文学创作中,志贺直哉以此为主题写下了不少作品。
《清兵卫与葫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2)相关知识
白桦派:日本__________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因一批作家与美术家自己创办的文艺刊物《白桦》而得名。
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_________、武者小路实笃等。
反映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年轻一代的文艺思想,否定自然主义,提出新理想主义,宣扬_________。
作品感情纯真,格调昂扬,充满了理想主义激情。
在艺术方面,文体新颖,清淡含蓄,表现了东方人独特的深沉而典雅的心境。
二、基础自主学习
(1)单音字
古董.(d ǒn ɡ) 茶卤.(l ǔ) 葫.
芦(h ú) 檐.廊(y án) 呵叱.(ch ì) 沉默.
(m ò) 干涉.(sh è) 橘.子(j ú) 砸.
碎(z á) 槌.子(chu í) 寄.托(j ì) 薪.
水(x īn) 隐瞒.
(m án) (2)多音字
朝⎩⎨⎧ 朝.阳zh āo 朝.拜ch áo 觉⎩⎨⎧ 睡觉.ji ào 觉.醒ju é 塞⎩⎨⎧
塞
.子s āi 塞.外s ài 塞.责s è 参⎩⎨⎧ 参.考c ān 人参.sh ēn 参.差c ēn 藏⎩⎨⎧ 收藏.c án ɡ宝藏.z àn ɡ
(3)、字形辨认
⎩⎨⎧ t ān 摊子t ān 滩头
⎩⎨⎧ l áo 唠叨旱l ào 涝 ⎩⎨⎧ z ān ɡ脏话z ān ɡ赃
款 ⎩⎨⎧ chu ǎn 喘气chu ǎi 揣测 ⎩⎨⎧ xi é挟持xi á狭小 ⎩⎨⎧ l ín ɡ伶人l īn 拎东西
三、整体预知
清兵卫与葫芦⎩⎪⎨⎪⎧⎭
⎪⎬⎪⎫弃葫芦结局痴迷葫芦开端喜爱葫芦发展买、玩、收、砸、卖葫芦高潮新寄托结局尊重个性发展倡导自主自尊 四、课堂互动探究
1.这篇小说的开端部分中哪几段有承接关系?
2.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后却以六百元的高价卖出,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3.清兵卫为什么放弃自己收藏葫芦的爱好?
4.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也曾几次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他后来又改变了自己的爱好呢?这个爱好真的不好吗?
5.小说的情节主线是什么?小说结尾对表现主题起了什么作用?
6.有人说,小说中的清兵卫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作者不过是借清兵卫抒胸中块垒。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体验感悟:
1、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2、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受到了怎样的对待?你们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呢?
3、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倒叙的写作手法
对比、细节描写的成功。
情节的跌宕艺术
六、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设置悬念——情节构思技巧
情节对讲故事的小说意义重大,是成就小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
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这篇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清兵卫本来与葫芦有不解之缘,却为什么断了关系,又热衷绘画?以此引人入胜,推动情节发展。
同时做到了首尾呼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高潮需要组织,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采用倒叙的表达方式,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同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反封建主题,同时也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