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语音异同_生产经营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
(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
主讲教师 孙永选
一、古音不同于今音 1.按照今音读早期诗歌,有的已经不押韵了。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 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 食兮!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誓将去汝,适彼 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以上押韵字:职部)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渚予下:鱼部) 2. 形声字声符与字音古代是一致的, 今音差别很大。 江,工声。渚,者声。海,每声。浴,谷声。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用一个汉字代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声母。
宋人三十六字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关系
唇音:重唇 轻唇 帮b 非f 滂p 敷f 並b p 奉f 明m 微0
舌音:舌头
舌上 齿音:齿头 正齿 牙音: 喉音: 半舌音:
端d
知 zh 精zj 照 zh
透t
彻 ch 清cq 穿 ch
定d t
澄 zh ch 从zcjq 床 zh ch
次清音 送气、声带不振动。如普通话声母:p t k q c ch 全浊音 声带振动强烈。如上海话声母: [b] [d] 次浊音 声带振动不强烈。普通话声母只有四个:m n l r
2.韵母方面
今韵母有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古代把韵母分为两呼:开口呼、合口呼。每呼再分为洪音和 细音。与今四呼的关系是: 开口洪音——今开口呼 开口细音——今齐齿呼 合口洪音——今合口呼 合口细音——今撮口呼 韵与韵母的区别:韵相同指韵腹和韵尾相同,不包括韵头; 韵母相同包括韵头、韵腹、韵尾都相同。 韵部:同韵字的归类。 韵目:韵部的代表字。 音韵学上把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收尾于元音,阳声韵收尾于鼻音,入声韵收尾于塞音。
古今语音异同
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反映了唐宋时代 的汉语声母系统,是一个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的一个汉语声母系统。
《归三十字母例》
《守温韵学残卷》
《守温三十字母》
《三十六字母》
唐·守温三十字母
宋·三十六字母
(错处)喉音:心邪
(增加)舌音:娘
舌上音:日 牙 音:来
唇音:非敷奉微 齿 音:床
王力《三十六字母表》拟音
(切上字“得”“多”互用,同类。)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
(切上字“当”“都”互用,同类。) “东”韵:涷,德红切;又都贡切。 “送”韵:涷,多贡切(又音东)。 通过“又音”进行系联——“多”“都”同类
对《广韵》反切上字的归类:
陈澧 40类
黄侃、钱玄同 41类
高本汉、白涤州 47类
曾运乾、陆志伟、唐作藩、
反
切
韵
目
同
音
字
数
即相 邻韵
可以
通押
总结: 1、先以四声为纲,分5卷(上平、下平、上、
去、入)。 2、再把同韵字类聚为206韵(韵目,正文中用
“一”“二”等标识)。 3、每韵下声母、韵母全同的字归为同音字组,
叫小韵/纽(正文用“○”标识)。
4、小韵下先释义、后注音(反切法、直音法、 个别用“纽四声法”),再表明同音字数。
声母
母
声类
等第
见组[k]
见
(1)古 一 二 四
(2)居
三
声母系统(35个)
“声母”系统(35个):
帮滂並明
帮组、非组
端透定泥来
知彻澄(娘)日
精清从心邪晓
庄初崇生(俟) 照二
章昌船书禅
照三
见溪群疑
8古今语音的异同
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而国人知之。桓公谓管仲曰:“寡 人独为仲父言,而国人知之,何也?”管仲曰:“意若国中 有圣人乎!今东郭牙安在?”桓公顾曰:“在此。”管仲曰: “子有言乎?”东郭牙曰:“然。”……管仲曰:“何以知 其莒也?”对曰:“君东南面而指,口张而不掩,舌举而不 下,是以知其莒也。” (《韩诗外传》卷四)
各个方言也有各自的语音系统,彼此呈现出这样那样的差异。 如粤语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53个韵母、9个声调。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方言中会有不同读音,即使是在一些次 方言里语音也会有不同。
2、语音的变异性 、
(1)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看出,因 为语音的地域差别正是语音古今变异的遗迹。 时间词:今天、明天、后天、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身体部位名词:头发、嘴、脖子、肘、膝盖、脚趾 称呼语:父亲、母亲、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母亲的父 亲、母亲的母亲
唐末胡曾(湖南邵阳人)《戏妻族语不正》: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这首诗戏谑妻子的方言里“针”([-m]尾)“真”([-n] 尾)不分,“阴”([-m]尾)“因”([-n]尾)不分,可见早 到唐末,就有[-m]转到收[-n]尾去的现象。中古时期鼻音韵尾 有[-m][-n][-η]三个,现代普通话里鼻音韵尾[-m]没有了,北方 话里收[-m]尾的韵大约在十五六世纪就转到收[-n]尾去了。
3、古今声调不同 、
中古声调是平上去入,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遍话的阴阳 上去四声: ①平分阴阳:清音平声变阴平,浊音平声变阳平; ②浊上变去:全浊上声变去声,其余上声不变; ③去声不变; ④入派三声:中古入声变化比较复杂,变成阴、阳、上、去 的都有。
练习:写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
第十八讲_古今语音的异同
二、雙聲叠韵 仿佛
參差 流離 蒹葭 踟躇 黽勉 踴躍 猶豫 伊威 逶迤 鴛鴦 玄黃 邂逅 棠棣 悽愴 憯凄
窈窕
蒼茫 逍遙 薜荔 蹉跎 須臾 崔嵬 婉孌 輾轉 芄蘭 纏綿 芍藥 嬋娟 朦朧 鶬鶊 愷悌 芣苢
三、音韵學常見術語 (一)韻 1.韻、韻類 張 王(陽韻) 東 董 送 郎(唐) 朗(蕩) 浪(宕)
四.從中古音到今北京音的重大變化 (一)韻
(1)韵尾减少
合甲搭
/-p/ 結質割 /-t/ 木腹六 /-k/ 白百北麥/-k/ 深咸侵談添/-m/ 真文痕仙山/-n/ (2)韵母减少
(二)聲
(1)非敷奉合幷 匪付俯傅分(非) 仿佛俘蜂紡(敷) 伏伐墳乏肥(奉)
第十八講 古今語音的異同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en)。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in)。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in)。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an)。(深韻)
關關雎鳩(iu),在河之州(ou);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iu)。(幽部) 參差荇菜,左右流(iu)之;窈窕淑女,寤寐求 (iu)之。(幽部) 求之不得(e),寤寐思服(u);悠哉悠哉,輾轉 反側(e)。(職部) 參差荇菜,左右采(ai)之;窈窕淑女,琴瑟友 (ou)之(之部)。 參差荇菜,左右芼(ao)之;窈窕淑女,鐘鼓樂 (e)之。(宵藥合韻)
腐輔(奉)挺艇(定)緩皖(匣)
(3)入派三聲 白(并)讀(定)習(邪)轍(澄)絕(從)
辣(來)滅(明)熱(日)孽(疑)越(喻)
出(穿)昔(心)失(審) 伯(幫)得(端)吉(见) 筆(幫)法(非)尺(穿) 括(見)質(照)室(穿)
胡
移 瓜 何 靴 來 懷 芮 廢 外 刀 交 遙 候 鳩
通论十五1简定:古今语音的异同
•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 (者、下在中古同屬鱼韻,但後來發生了分化 :一類的主要母音是a,一類是e。)
1.韵脚不和谐:
• 杜甫《登高》 •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古代詩韻平水韻裡,它們同屬灰韻,即它們的 主要母音和韻尾是相同的,而現代用普通話讀 起來,“哀、來、臺”的韻母是ai,“回”的韻 母是uei,“杯”的韻母是ei。雖然韻尾相同,主 要母音卻不一樣了。
這首古風押上聲韻,韻腳“垢口後畝”在平 水韻裏都屬上聲有韻,但普通話“垢後”已變 讀為去聲。 再如王昌齡《秋興》: 日暮西北堂,涼風洗修竹。 著書在南窗,門館常肅肅。 苔草延古意,視聽轉幽獨。 或間余所營,刈黍就寒穀。 這首古風押入聲韻。韻腳“竹肅獨穀”在平 水韻裏屬屋韻,但普通話“竹獨”念平聲, “穀”念上聲,“肅”念去聲。
• 《廣韻》(142個)與普通話的韻母(36個) 的比較: • 1.《廣韻》有陰、陽、入韻三類,普通話只有 陰、陽兩類韻母。入聲字轉入陰聲韻了。 • 2.韻尾的轉化和消失。《廣韻》收p、t、k塞 音韻尾的,普通話無;《廣韻》收m、n、ŋ的 ,普通話無m韻尾。 • 3.韻頭(介音)不同。《廣韻》雖只有開、合 兩呼,但介音系統非常複雜,現代普通話雖有 四呼,但只有一個“i”介音(齊齒呼)和一 個“u”合口呼。 • 唐作藩《音韻學教程》,156-170頁。
二、古今語音的異同
• (一)古韻和今韻的不同 • (二)古今聲母的不同 • (三)古今聲調的不同
(一)古韻和今韻的不同
• 在漢語音節構成的聲、韻、調三個方 面中,古韻和今韻的不同也許是最直接 的,比较容易觉察出来。可從用普通話 讀古詩中感覺到韻腳不諧和看出來,還 可以從聯綿詞的讀音看出來。
古今语音的异同
• 各个方言也有各自的语音系统,彼此呈现出这样那样的差 异。如粤语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53个韵母、9个 声调。
•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方言中会有不同读音,即使是在一些 次方言里语音也会有不同。
• 2、语音的变异性
• (1)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看出,因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南”,南朝梁沈重《诗音义》说 “协句,宜乃林反”。 • 唐明皇读《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认为“ 颇”应改读为“陂”以叶音。 • 朱熹明确提出“叶音”说,把不押韵的某字随意改读为和谐 的语音以相押,上面的“南”,朱熹说“南,叶尼心反”。
• B.“叶音”说的评价 • “叶音说”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
为语音的地域差别正是语音古今变异的遗迹。 时间词:今天、明天、后天、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身体部位名词:头发、嘴、脖子、肘、膝盖、脚趾 称呼语:父亲、母亲、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母亲的父 亲、母亲的母亲
• 唐末胡曾(湖南邵阳人)《戏妻族语不正》: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其根本错误,在于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掩盖了语音 发展的真相。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 字读音的极大混乱。 • 不过古代学者们的这些努力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都是错误的 ,但从另一方面证明古今语音是有差异的。明代陈第认识到 “叶音”的错误,提出“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 ,音有转移,亦势必所至”的正确观点,从而启发了清代顾
• 元祐间,黄、秦诸君子在馆。暇日观画,山谷出李龙眠所作 贤己图。博奕、摴(chū)蒲之徒咸列焉。博者六七人,方据 一局,投迸盆中,五皆六,而一犹旋转不已。一人俯盆疾呼 ,旁观者皆变色起立。纤秾态度,曲尽其妙。相与叹赏,以 为卓绝。适东坡从外来,睨之曰:“李龙眠天下士,顾乃效 闽人语耶?”众咸怪,请其故。东坡曰:“四海语音,言六 皆合口,惟闽音则张口。今盆中皆六,一犹未定,法当呼六 ,而疾呼者乃张口,何也?”龙眠闻之,亦笑而服。
古今语音异同
假借字应如何读法,也要有个原则。如果假借字和 它的本字今音完全相同,就不存在读什么音的问题; 如果假借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有别,或者本来同 音而到后来读音不同了,一般就要按所表示的本字 来读。 《诗经· 幽风· 七月》:“八月剥枣。”(“剥”假 借为“攴”,读pū) 《论语· 雍也》:“(颜回)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 也。”(“亡”假借为“无”,读wú) 也有少数的假借字,已经知道它所表示的本字,但 习惯上仍按假借字读音。例如: 《孟子· 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虽然“直”假借为“特”,但是习惯上仍根据假借 字读音读zhí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韵、韵部、韵目: 韵书把凡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做 一韵,也可以叫做韵部,如《广韵》有206韵,或206个韵部 (上古音里的韵部和中古音的韵部有所不同,它不考虑声调, 上古音的韵部又称部)。 韵、韵母的区别:韵考虑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不考虑韵 头。而韵母考虑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不考虑声调。 韵目:韵书里韵部的标目,是同一个韵部里选出的代表字。 如一东、二冬、三钟、四江,作用是便于排列和称说,为什 么用这些字做代表字,与字母一样,都是随意的,一经使用 就沿用下来。
在语言研究史上,学者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古代 的语音不同于后来的语音的。汉代以后的人读《诗经》 《楚辞》,首先遇到的就是押韵不和谐的问题。针对 这一现象,从南北朝到宋代有过三种错误的做法。 1、叶韵(叶句、协句)说:如《经典释文》所载 梁末沈重的《毛诗音》,在《诗经· 邶风· 燕燕》三章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 弗及,实劳我民”中,“南”字下注云“协句,宜乃 林反”。协句,是用临时改变韵脚字的读音以求押韵 和谐的做法。到宋代朱熹发展到极至,称为叶音说。 2、古人韵缓,不烦改字:这是唐代陆德明在《经 典释文》中提出的。缓,是宽的意思,指古人用韵不 像中古时那么严格,读音相近的字就可以押韵。 3、改经:唐玄宗读《尚书》“无偏无颇,尊王之 义”,感到“颇”和“义”不押韵,遂改“颇”字为 “陂”。
古今语音异同
古今声母的不同,在双声联绵词方面也有所体现。 古今声母的不同,在双声联绵词方面也有所体现。 有些古代的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声母并不相同, 有些古代的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声母并不相同, 如玄黄、缤纷、容与等。 如玄黄、缤纷、容与等。 声调古今也不相同。从调类看,中古有平、 声调古今也不相同。从调类看,中古有平、上、去、 入四声,现代是阴平、阳平、 去四声, 入四声,现代是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古今调 类不同, 类不同,而且同一个字在古代和现代所属的调类也 可能不同。 可能不同。如: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韵脚字是间、 山今读阴平, 韵脚字是间、还、山,间、山今读阴平,还今读阳 而在中古平声字是不分阴阳的。 平,而在中古平声字是不分阴阳的。 至于《诗经》时代的音调又有不同。 至于《诗经》时代的音调又有不同。
王力的古韵三十韵部分为十一类, 王力的古韵三十韵部分为十一类,每一类根据韵 尾的不同分为阴阳入三种韵部, 尾的不同分为阴阳入三种韵部,同一类的阴阳入 声韵部主要元音相同,韵尾的发音部位相同。 声韵部主要元音相同,韵尾的发音部位相同。
上古声调
上古时期有无声调,至今尚无定论。有各种说法: 上古时期有无声调,至今尚无定论。有各种说法: 古无四声(陈第),四声一贯(顾炎武), ),四声一贯 ),古有 古无四声(陈第),四声一贯(顾炎武),古有 四声(江有诰、王念孙),古无入声(孔广森), ),古无入声 四声(江有诰、王念孙),古无入声(孔广森), 古无去声(段玉裁),古无上去声( ),古无上去声 古无去声(段玉裁),古无上去声(只有平入二 黄侃),五声说(王国维, ),五声说 声,黄侃),五声说(王国维,阳、阴之平上去 ),长去短去说 陆志韦),长入短入说( 长去短去说( ),长入短入说 入),长去短去说(陆志韦),长入短入说(王 长入、短入)。 力:平、上、长入、短入)。
通论:古今语音的异同
(2)、叶音说 )、叶音说
邶风·燕燕 《诗经·邶风 燕燕》第三章 诗经 邶风 燕燕》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梁末·沈重 诗音义》 沈重《 协句,宜乃林反。 梁末·沈重《诗音义》:“协句,宜乃林反。” 协句” 即为“叶音” “协句”,即为“叶音”,是把用后代的语音 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了的韵脚, 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了的韵脚,临时改读为 一个押韵的音。 一个押韵的音。 错误:随意改变韵文的韵脚字的读音 造成字无 错误 随意改变韵文的韵脚字的读音,造成字无 随意改变韵文的韵脚字的读音 定音,导致汉字读音的混乱 没有发展的观点,掩 导致汉字读音的混乱;没有发展的观点 定音 导致汉字读音的混乱 没有发展的观点 掩 盖语音发展的真相. 盖语音发展的真相
发音部 位旧名 唇 音 舌 音 齿 音 重 唇 轻 唇 舌 头 舌 上 齿 头 正 齿 音 喉 音 半 舌 音 半 齿 音
发音部位新 名 双 唇 唇 齿 舌尖中 舌面前 舌尖前 舌面前 舌叶音 舌面后 喉 音 舌 根 半元音 舌尖边 鼻齿音
发 全 清 帮[ p ]b 非[ f ] 端[ t ]d 知[ ]
通论: 通论: 古今语音的异同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相同: 相同:古今语音每个音
节都可分成声、韵、调三 节都可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声、 部分
不同:古代的声、 不同:古代的声、韵、
调,与今天的普通话读音 都有了明显的不同
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烟台方言: 烟台方言:
白菜和菠菜、肉和油、 白菜和菠菜、肉和油、黑和白等 白傍陌切 黑[hək]
其二, 指韵书中把主元音、 其二 , 指韵书中把主元音 、 收尾音和声调相同 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 韵书中的韵, 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 , 即 韵书中的韵 , 如 《 广 206韵 就是把26194 字按主元音、 26194字按主元音 韵 》 有 206 韵 , 就是把 26194 字按主元音 、 尾音 和声调是否相同分成的206个单位。 206个单位 和声调是否相同分成的206个单位。 其三, 押韵。 诗句中某字与某字押韵, 其三 , 押韵 。 诗句中某字与某字押韵 , 古人常 说 : “ × 与 × 韵 ” , 或说“ × 与 × 为韵” 。 押 或说 “ 为韵 ” 韵条件是韵尾相同、 主元音相同或相近。 韵条件是韵尾相同 、 主元音相同或相近 。 实际 上作诗押韵比韵书规定的韵要宽, 上作诗押韵比韵书规定的韵要宽 , 允许某些相 邻近的韵通押。 邻近的韵通押。
「语言基础常识」古今语音的异同
「语言基础常识」古今语音的异同语音是语言的形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也包含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要素。
学习古代汉语,只掌握它的词汇和语法特点而不了解它的语音,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可能深入的。
比如古书里的假借问题,看来是一个文字、词汇的问题,实质上是个语音问题。
例如《愚公移山》中有句“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读“wú”。
为什么和今音读音不同的“亡”可以假借为“无”呢?因为它的古音相同,故叫“古音通假”。
所以不懂古音就难以识破古书中的假借字,难以判断什么地方是假借,什么地方用的是本字。
本来语言是个整体,词汇、语法和语音都有密切关系。
古代的散文有语音的问题,古代的诗赋韵文都有声律押韵的问题,更需要古音知识,需要懂一点儿研究古音的音韵学。
要学习音韵学,掌握一点儿古音知识,首先要树立发展的观点,真正认识到古音不同于今音。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今音的差别。
我们知道,汉语语音是以音节为基本结构。
一个音节写出来就是一个汉字。
每个字音又都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如电视的“电”用拼音字母拼写下来就是dian,其中d是声母,ian是韵母。
现代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8个韵母。
此外汉语音节都有音高的变化,这就是声调。
如“颠”和“电”,声母、韵母都相同,但声调不同,“颠”是阴平,“电”是去声。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各地方言的声调,一般要比普通话复杂一些。
语音最富有系统性。
古代汉语语音和现代语音的差别也表现在字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
先谈古今韵母的不同,因为这方面比较容易察觉出来。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押韵。
韵脚一般在双句的末一字,七言律诗的首句往往入韵。
所以这首《登高》的韵脚是“哀、回、来、台、杯”。
这五个字用现代普通话读起来,“哀、来、台”的韵母是ai,“回” 的韵母是“ui”,“杯”的韵母是“ei”。
第十八章 古今语音的异同
• b、谐声字不谐声。 如: 从“禺”得声的有“遇、寓、隅”和“偶、耦、藕” 两种读音, 从“句”得声的有“拘、驹”和“苟、够”两组读音, 从“京”得声的有“景、鲸”和“谅、凉”“掠”等 三组读音。 c、反切注音拼不出该字读音,反切是“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及调”的注音方法。如:水-式轨切、怒 -乃故切、祖-则古切、都-当孤切等;但有些反切 如:东-德红切、山-所间切、朝-直遥切等,声韵 调都与原字不相符。 d、韵书的韵部与今不同,如《广韵》有入声韵部, “觉、月、角、竹、璞、浞”等字都是入声字,又如 “谈、侵”等字收“-m”尾,也是现代普通话中没 有的。
• e、通假字 《出师表》:“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通“伸”; 《战国策》:“女朝出而晚来,吾倚门而 望”,“女”通“汝”; 《汉书 .刘向传》:“民萌何以戒勉”, “萌”通“氓”; 《诗经.葛蕈》:“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
•
•
f、异文 重文 如“溯”又写作“泝”,以“斥”为声 符;“梅”又写作“楳”,以“某” 为声符。“伏羲”又 写作“庖牺”,诸如此类,都属于古今音变的现象。 宋代以前对这种变化认识并不很清楚,采用 “叶韵” 使之和谐;更有甚者,临时改变经典原文。一是擅自改经, 唐明皇把《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的“颇”改 为“陂”;二是用“叶音”的办法,朱熹的《诗集传》)例 如:《关雎》“左右采之”,“琴瑟友之”,《诗集传》注: “采,叶此礼反”,“友,叶羽已反”。 宋代的吴才老著《韵补》、《诗补音》《字学补韵》、《楚 辞释音》,认为古人韵宽,创通转之说, 明代的陈弟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亦势所必然。”(《毛诗古音考》)他还著有《读诗 拙言》、《屈宋古音义》,正式宣告古音学成立。
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重点
古人所说的“韵”一般是指今天所说韵母的韵腹和韵尾部分。
同韵字的集合叫做“韵部”;一部韵的代表字叫做“韵
目家”ji。ā 花huā
麻韵 坚jiān 枪qiāng
不是
坚jiān 渊yuān 先韵 妈mā 猫māo
不是
②阴 阳 入 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轻塞音 b d g 结尾的韵
二十五 古今语音的异同
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
一、学习古音的作用
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史记·淳于髡传》)
心广体胖
薛宝钗
厦门
1、解决文字问题
悲
雕
滑乱万民。(《淮南子·齐俗》) 汩
填抚百姓。(《荀子·君道》)
镇Leabharlann 2、解决词义问题班 帮母元部
分 帮母文部
班瑞于群后。(《尚书·舜典》)
3、使用工具书
敷[ f‘ ]f 奉[ v ] 微[ ] 透[ t‘ ]t 定[ d ] 泥[ n ]n
彻[ ‘] 澄[ ] 娘[ ]
清
[ ts‘ ]c
穿
[ ‘]q
溪[ k‘ ]k
从[ dz ] 邪[ z ] 床[ ] 禅[ ] 群[ g ]
疑[ŋ]ng
匣[ γ ]
喻[ I ]y 来[ l ]l 日[ ]r
发音部 位新名
双唇 唇齿 舌尖中 舌面前 舌尖前
舌面前 舌叶音 舌面后
喉音 舌根 半元音 舌尖边 鼻齿音
发
全清
帮[ p ]b 非[ f ] 端[ t ]d 知[ ] 精[ ts ]z 心[ s ]s 照[ ]j 审[ ]x 见[ k ]g
影[ o ] 晓[ x ]h
音方法
古今语音的异同17页PPT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汉语中古今读音的不同
词中“早生华发”的“华”,意思就是今天的“花白的头发”,自然也应当按古音读作“华(hua,第一声)”,而不应该读做第二声。
那么,在特定的时候怎样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来确定其古诗文中的一些异读字呢?比较简单的处理办法是,在不影响文词的表达和文意的时候,就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念。
该诗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按古音,应该读作“xia(霞)”,而不读作“xie(鞋)”。
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里的“斜”字,也读“霞”而不读“鞋”。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的“看”字,应该读“第一声”,与“看家”的“看”音同。这也与平仄有关,此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因为这里的实际意思是“看”“望”,所以,大家就读第四声“现代”的“看”了。“按理说”,还是应该读“堪”的。
此外,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高处不胜寒”的“胜”字读音,也应念作平声“sheng(生)”,而不是念去声“sheng(圣)”。
(3)以上几首诗中的“柴”、“斜”、“衰”,它们都应保留古音的读法,如此,念起来才顺口、押韵、合乎平仄,而如果按照今天的读音去念,是既不合辙也不押韵的
此诗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应该读作“cui(催)”而不该读为“shuai(摔)”。
不过,在不少时候,我们却常常听见有人把《鹿柴》中的“柴”念为“chai”;“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念作“xie”、“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字念作“shuai”,严格地说,这样的读法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