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

合集下载

古今语音的异同

古今语音的异同
►从唐末开始人们用汉字来表示声母,叫做 “字母”。是宋朝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 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一般认为三 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的汉语声母系 统。
三十六字母表
► 唇音 帮滂並明 非敷奉微
► 舌音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 齿音 粗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 牙音 见溪群疑 ► 喉音 影晓匣喻 ► 半舌 来 ► 半齿 日
►上古音的声母举例
►古无轻唇音:伏羲、觱发。 ►古无舌上音: ►《后汉书》有“天督”一词,注“即天竺
国”。《说文》:田,陈也。
►4、古今声调的不同
►古代:平、上、去、入四个调类。 ►现代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今声调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平分阴阳、
上声变去、入派三声。
►平分阴阳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今语音的异同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 1、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
(1)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上海话: 贵姓?免贵姓hú,一般要问什么hú,是“何”(人 可hú),还是“胡”(古月hú)。 蚊子(门子)
(2)从书面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释名·释车》:“古者曰‘车’,声如 ‘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 近‘舍’,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居舍也。”
(3)从特殊读音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国名:龟兹
大宛
►族名:吐蕃
►地名:阿房宫 东阿
►人名:莫邪
►姓氏:仇
尉迟
►王号、官名:单于
可汗
►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上古音 ►中古音 ►近古音 ►现代音
先秦 《诗经》 隋唐 《广韵》 元明以来 《中原音韵》 普通话
二、古今音的具体差别
► 1、汉语音节的构成

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资料课件

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资料课件
将汉语与其他语言的语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 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语音的演变和特点。
探索语音演变的机制
目前对于语音演变的机制仍有许多未知之处,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实 验语音学等方法,深入探索语音变化的内部机制和规律。
谢谢
THANKS
研究问题
在古今语音的演变过程中,哪些因素导致了语音的变化?上 古音与其他时期语音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通过对比 分析古今语音的异同,揭示语音演变的规律和机制?
02 古今语音的异同概述
CHAPTER
语音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汉语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的发展可以 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 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
声调的变化
古代汉语的声调与现代汉 语存在较大差异,声调的 发展对于语音变化具有重 要影响。
语音变化的原因
社会历史因素
地理文化因素
语音变化受到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不同地区的语音受到地理文化因素的 影响,导致不同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 调整、语言发展的规 律等。
研究意义
通过对古今语音的对比研究,可以揭示语音演变的规律和机制,进一步深化对语 言学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对于语言教学、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地梳理古今语音的异同,并探究上古音的特 点及其演变规律。通过对古今语音的对比分析,揭示语音演 变的内在机制,为语言学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持 。
历史文化研究
语音是文化的载体,古今语音的异同对于历史文化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古代语音的研究,可以还原历史文化 面貌,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 方面的信息。

(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

(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
(二十五) 古今语音的异同
主讲教师 孙永选
一、古音不同于今音 1.按照今音读早期诗歌,有的已经不押韵了。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 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 食兮!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誓将去汝,适彼 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以上押韵字:职部)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渚予下:鱼部) 2. 形声字声符与字音古代是一致的, 今音差别很大。 江,工声。渚,者声。海,每声。浴,谷声。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用一个汉字代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声母。
宋人三十六字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关系
唇音:重唇 轻唇 帮b 非f 滂p 敷f 並b p 奉f 明m 微0
舌音:舌头
舌上 齿音:齿头 正齿 牙音: 喉音: 半舌音:
端d
知 zh 精zj 照 zh
透t
彻 ch 清cq 穿 ch
定d t
澄 zh ch 从zcjq 床 zh ch
次清音 送气、声带不振动。如普通话声母:p t k q c ch 全浊音 声带振动强烈。如上海话声母: [b] [d] 次浊音 声带振动不强烈。普通话声母只有四个:m n l r
2.韵母方面
今韵母有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古代把韵母分为两呼:开口呼、合口呼。每呼再分为洪音和 细音。与今四呼的关系是: 开口洪音——今开口呼 开口细音——今齐齿呼 合口洪音——今合口呼 合口细音——今撮口呼 韵与韵母的区别:韵相同指韵腹和韵尾相同,不包括韵头; 韵母相同包括韵头、韵腹、韵尾都相同。 韵部:同韵字的归类。 韵目:韵部的代表字。 音韵学上把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收尾于元音,阳声韵收尾于鼻音,入声韵收尾于塞音。

02古今语音的异同

02古今语音的异同

• (三)分析形声字: • 上古造字时代,形声字是以它的声符表音的。 • 清代段玉裁有一著名论断:“凡同声必同部” 。 (声符相同则韵部相同) • 逢、蓬;房、旁。
• (四)分析古代的双声叠韵字:原来是双 声或叠韵关系,现在没有双声叠韵关系了。 • 叠韵就是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即主要元 音和韵尾相同,介音不一定相同。如“辗 转”“崔嵬”“婵媛”“薜荔”“蹉 跎”“须臾”等等。 • 但有不少古代的叠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 并不叠韵了。如“鸧鹒”“芣苡”等。
• 以前的音韵学家只给古音的声、韵分类, 不能构拟音值。 • 上世纪20年代起,从瑞典人高本汉开始, 研究古音(包括中古、上古)都既研究 “类”又构拟“值”。如: • 帮滂并明 // [p] [pʰ] [b] [m] • 端透定泥来// [t] [tʰ] [d] [n] [l] • 见溪群疑 // [k] [kʰ] [ɡ] [ŋ]
上古音简说
一、上古音系统 •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用先 秦的《诗经》音为代表。
• 明代陈第明确提出语音的变化理论,在理论 上彻底推翻了“叶音”说,使古韵研究进入 一个崭新阶段。 • 清初顾炎武《音学五书》把古韵分部研究引 上系统化、科学化的道路,并奠定了古韵研 究的坚实基础。
• 顾炎武系联《诗经》及其他先秦韵文韵脚字, 离析《唐韵》,得出上古韵10部。 • 继顾炎武之后,清代古韵研究进入兴盛期, 江永分13部;段玉裁分17部;戴震分9类25 部,舒声16部,入声9部;孔广森分18部, 阴声9部,阳声9部;江有诰分21部;章炳麟 分23部;黄侃分28部。王力晚年分11类30部。 • 古韵分部至此基本定型。
• 双声是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彷 彿”“参差”“踟蹰”“蝃蝀”“蒹 葭”“栗烈”等。零声母的如“伊 威”“逶迤”“犹豫”“鸳鸯”等。 • 但有不少古代的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 并不是双声了。如“缤纷”等。

古今语音异同

古今语音异同

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反映了唐宋时代 的汉语声母系统,是一个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的一个汉语声母系统。
《归三十字母例》
《守温韵学残卷》
《守温三十字母》
《三十六字母》
唐·守温三十字母
宋·三十六字母
(错处)喉音:心邪
(增加)舌音:娘
舌上音:日 牙 音:来
唇音:非敷奉微 齿 音:床
王力《三十六字母表》拟音
(切上字“得”“多”互用,同类。)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
(切上字“当”“都”互用,同类。) “东”韵:涷,德红切;又都贡切。 “送”韵:涷,多贡切(又音东)。 通过“又音”进行系联——“多”“都”同类
对《广韵》反切上字的归类:
陈澧 40类
黄侃、钱玄同 41类
高本汉、白涤州 47类
曾运乾、陆志伟、唐作藩、








即相 邻韵
可以
通押
总结: 1、先以四声为纲,分5卷(上平、下平、上、
去、入)。 2、再把同韵字类聚为206韵(韵目,正文中用
“一”“二”等标识)。 3、每韵下声母、韵母全同的字归为同音字组,
叫小韵/纽(正文用“○”标识)。
4、小韵下先释义、后注音(反切法、直音法、 个别用“纽四声法”),再表明同音字数。
声母

声类
等第
见组[k]

(1)古 一 二 四
(2)居

声母系统(35个)
“声母”系统(35个):
帮滂並明
帮组、非组
端透定泥来
知彻澄(娘)日
精清从心邪晓
庄初崇生(俟) 照二
章昌船书禅
照三
见溪群疑

「语言基础常识」古今语音的异同

「语言基础常识」古今语音的异同

「语言基础常识」古今语音的异同语音是语言的形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也包含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要素。

学习古代汉语,只掌握它的词汇和语法特点而不了解它的语音,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可能深入的。

比如古书里的假借问题,看来是一个文字、词汇的问题,实质上是个语音问题。

例如《愚公移山》中有句“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读“wú”。

为什么和今音读音不同的“亡”可以假借为“无”呢?因为它的古音相同,故叫“古音通假”。

所以不懂古音就难以识破古书中的假借字,难以判断什么地方是假借,什么地方用的是本字。

本来语言是个整体,词汇、语法和语音都有密切关系。

古代的散文有语音的问题,古代的诗赋韵文都有声律押韵的问题,更需要古音知识,需要懂一点儿研究古音的音韵学。

要学习音韵学,掌握一点儿古音知识,首先要树立发展的观点,真正认识到古音不同于今音。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今音的差别。

我们知道,汉语语音是以音节为基本结构。

一个音节写出来就是一个汉字。

每个字音又都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如电视的“电”用拼音字母拼写下来就是dian,其中d是声母,ian是韵母。

现代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8个韵母。

此外汉语音节都有音高的变化,这就是声调。

如“颠”和“电”,声母、韵母都相同,但声调不同,“颠”是阴平,“电”是去声。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各地方言的声调,一般要比普通话复杂一些。

语音最富有系统性。

古代汉语语音和现代语音的差别也表现在字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

先谈古今韵母的不同,因为这方面比较容易察觉出来。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押韵。

韵脚一般在双句的末一字,七言律诗的首句往往入韵。

所以这首《登高》的韵脚是“哀、回、来、台、杯”。

这五个字用现代普通话读起来,“哀、来、台”的韵母是ai,“回” 的韵母是“ui”,“杯”的韵母是“ei”。

8古今语音的异同

8古今语音的异同

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而国人知之。桓公谓管仲曰:“寡 人独为仲父言,而国人知之,何也?”管仲曰:“意若国中 有圣人乎!今东郭牙安在?”桓公顾曰:“在此。”管仲曰: “子有言乎?”东郭牙曰:“然。”……管仲曰:“何以知 其莒也?”对曰:“君东南面而指,口张而不掩,舌举而不 下,是以知其莒也。” (《韩诗外传》卷四)
各个方言也有各自的语音系统,彼此呈现出这样那样的差异。 如粤语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53个韵母、9个声调。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方言中会有不同读音,即使是在一些次 方言里语音也会有不同。
2、语音的变异性 、
(1)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看出,因 为语音的地域差别正是语音古今变异的遗迹。 时间词:今天、明天、后天、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身体部位名词:头发、嘴、脖子、肘、膝盖、脚趾 称呼语:父亲、母亲、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母亲的父 亲、母亲的母亲
唐末胡曾(湖南邵阳人)《戏妻族语不正》: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这首诗戏谑妻子的方言里“针”([-m]尾)“真”([-n] 尾)不分,“阴”([-m]尾)“因”([-n]尾)不分,可见早 到唐末,就有[-m]转到收[-n]尾去的现象。中古时期鼻音韵尾 有[-m][-n][-η]三个,现代普通话里鼻音韵尾[-m]没有了,北方 话里收[-m]尾的韵大约在十五六世纪就转到收[-n]尾去了。
3、古今声调不同 、
中古声调是平上去入,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遍话的阴阳 上去四声: ①平分阴阳:清音平声变阴平,浊音平声变阳平; ②浊上变去:全浊上声变去声,其余上声不变; ③去声不变; ④入派三声:中古入声变化比较复杂,变成阴、阳、上、去 的都有。
练习:写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

汉语语音的演变与古今语音的异同

汉语语音的演变与古今语音的异同
•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礼记·檀弓下》)
• 扶伏而救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伍子胥)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战国 策·秦策三》)
“匍匐”、“扶服”、“扶伏”、“蒲伏”古 代的声母应该相同(都属于重唇并母字)。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论语·季氏》) 《经典释文》记作“郑本作封内”。《释 名》:“邦,封也。”
• 古书中“伏羲氏”又作“庖牺氏”。
• 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 中,齐国大将“陈忌”有时写作“田忌”。 陈,澄母字;田,定母字。
• 《左传》中的人名“陈完”,在《史记》 中写作“田完”(“陈”属澄母而“田” 属定母)。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也,岂直五百里哉! (《战国策·魏策》)
“直”应读为“独”(或“特”)。上古 “直” “特”属定母、职部字。
• 《诗经·鄘风·柏舟》:“实维我特。” 《韩诗》“特”作“直”。
• 中古“见”母字在现代北京话(北部)、 苏州话(中部)、广州话(南部)的读音




(开口呼) (合口呼) (齐齿呼) (撮口呼)
北京话 kan kuan ʨian ʨy
苏州话 kø kuE ʨiɪ
ʨy
广州话 州话: • 蚕[ts’a:m] 餐[ts’a:n] 撑[ts’a:ŋ] • 杂[ts’a:p] 擦[ts’a:t] 拆[ts’a:k]
乎:鱼部) 南宋·朱熹《诗集传》:第一个“家”:叶音谷(以入
“屋”韵);第二个“家”:叶各空反(以入“东”部); 第三个“家”,叶古胡反(以入“鱼部”)。 按朱熹的说法,“家”除了正字音(鱼部)外,又有两种 读音。

古今语音异同

古今语音异同

★声类与声母(现代汉语)
声类是与声母有关的概念,和 声母有密切联系。但二者并不完全 相同:
第一,声类有时代表的就是声母,如 “都”,代表[ t ]。
第二,不同的声类有时代表同一个声 母,如,“滂普匹譬”和“敷孚妃 抚芳披峰丕拂” 是两个声类,其代 表声母是[ p‘ ]。
★清人陈澧作《切韵考》,将《广韵》 中452个反切上字归纳为40类。
是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名称。
五音:指唇、舌、牙、齿、喉五音。 最早见于南朝顾野王《玉篇》。 唇音,包括今天的双唇音和唇 齿音; 舌音,包括今天舌尖中音和舌 面前塞音; 牙音,相当于舌根音; 齿音,包括今天的舌尖前音和 舌面前塞擦音。 喉音,包括今天的零声母、舌 根擦音和半元音 。
七音:指唇、舌、齿、牙、喉、 半舌、半齿。

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反切
和声母有关的概念
1.声纽: 传统音韵学称声母为“纽”、
“声纽”。
2.声类: 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
在反切中,同一个声母使用了多 个反切上字,后人根据反切上字研究 当时有多少声母,用一定的方法将那 些代表同一声母的反切上字归纳在一 起,统计出类别及数量,其中每一类 就叫做一个声类。例如:“多德得丁 都当冬”,同属“都”类,“都”代 表的声母是 [ t ] 。
学 概
四、我国语言学家及其成果

音韵学:
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
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

的一门科学。韵Fra bibliotek传统音韵学分三方面内容:

古音学、今音学、等韵

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产
生“北音学”。
1.古音学:
研究汉语上古时期(先秦)的 声、韵、调系统。

第十八章 古今语音的异同

第十八章 古今语音的异同

• b、谐声字不谐声。 如: 从“禺”得声的有“遇、寓、隅”和“偶、耦、藕” 两种读音, 从“句”得声的有“拘、驹”和“苟、够”两组读音, 从“京”得声的有“景、鲸”和“谅、凉”“掠”等 三组读音。 c、反切注音拼不出该字读音,反切是“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及调”的注音方法。如:水-式轨切、怒 -乃故切、祖-则古切、都-当孤切等;但有些反切 如:东-德红切、山-所间切、朝-直遥切等,声韵 调都与原字不相符。 d、韵书的韵部与今不同,如《广韵》有入声韵部, “觉、月、角、竹、璞、浞”等字都是入声字,又如 “谈、侵”等字收“-m”尾,也是现代普通话中没 有的。
• e、通假字 《出师表》:“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通“伸”; 《战国策》:“女朝出而晚来,吾倚门而 望”,“女”通“汝”; 《汉书 .刘向传》:“民萌何以戒勉”, “萌”通“氓”; 《诗经.葛蕈》:“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


f、异文 重文 如“溯”又写作“泝”,以“斥”为声 符;“梅”又写作“楳”,以“某” 为声符。“伏羲”又 写作“庖牺”,诸如此类,都属于古今音变的现象。 宋代以前对这种变化认识并不很清楚,采用 “叶韵” 使之和谐;更有甚者,临时改变经典原文。一是擅自改经, 唐明皇把《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的“颇”改 为“陂”;二是用“叶音”的办法,朱熹的《诗集传》)例 如:《关雎》“左右采之”,“琴瑟友之”,《诗集传》注: “采,叶此礼反”,“友,叶羽已反”。 宋代的吴才老著《韵补》、《诗补音》《字学补韵》、《楚 辞释音》,认为古人韵宽,创通转之说, 明代的陈弟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亦势所必然。”(《毛诗古音考》)他还著有《读诗 拙言》、《屈宋古音义》,正式宣告古音学成立。

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重点

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重点

古人所说的“韵”一般是指今天所说韵母的韵腹和韵尾部分。
同韵字的集合叫做“韵部”;一部韵的代表字叫做“韵
目家”ji。ā 花huā
麻韵 坚jiān 枪qiāng
不是
坚jiān 渊yuān 先韵 妈mā 猫māo
不是
②阴 阳 入 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轻塞音 b d g 结尾的韵
二十五 古今语音的异同
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
一、学习古音的作用
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史记·淳于髡传》)
心广体胖
薛宝钗
厦门
1、解决文字问题


滑乱万民。(《淮南子·齐俗》) 汩
填抚百姓。(《荀子·君道》)
镇Leabharlann 2、解决词义问题班 帮母元部
分 帮母文部
班瑞于群后。(《尚书·舜典》)
3、使用工具书
敷[ f‘ ]f 奉[ v ] 微[ ] 透[ t‘ ]t 定[ d ] 泥[ n ]n
彻[ ‘] 澄[ ] 娘[ ]

[ ts‘ ]c
穿
[ ‘]q
溪[ k‘ ]k
从[ dz ] 邪[ z ] 床[ ] 禅[ ] 群[ g ]
疑[ŋ]ng
匣[ γ ]
喻[ I ]y 来[ l ]l 日[ ]r
发音部 位新名
双唇 唇齿 舌尖中 舌面前 舌尖前
舌面前 舌叶音 舌面后
喉音 舌根 半元音 舌尖边 鼻齿音

全清
帮[ p ]b 非[ f ] 端[ t ]d 知[ ] 精[ ts ]z 心[ s ]s 照[ ]j 审[ ]x 见[ k ]g
影[ o ] 晓[ x ]h
音方法

【K12学习】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音异同

【K12学习】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音异同

古代汉语教案古今音异同古今音异词上古音简说上古音中古音近古名古今语音的异词。

古代汉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的有很大音异,语音古今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不读古书,在现代汉语的应用方面也可以体验到古今音的发展变化,例如,形声字,形声字的声符是标明的读音的,可用现在的读音读许多形声字,声符与读音不同,而且有时从同一个声符的许多形声字读音也不同,如,从曷符声的形声字,读音就不同。

喝、餲、鞨、褐、渴、葛、偈、碣、羯、揭、从者、锗、赭、渚翥都、堵、赌、睹、屠等,除此从现存的不同方言来者,也能说明语音是发展变化,方音表现在同一个时代横断面上是不同地域的差异,而实际上是历史发展变化形成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经济发达、交通发达、文化政治的中心,人们的交往多,各地语言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容合,互相吸收,发展就快一些,偏远地区,人们互相交流少,因而语音变化也就慢,现在南北方言的形成,正说明这一点,汉语语音是以音节为单位,一个音节写作一个汉字,每一个音节声、韵、调组成,古今音的差异体现声、韵、调各个方面。

一、音音的变化现看韵,杜牧有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绝句,《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家、花、麻韵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哀、迴、来、台、杯《平水韵》灰韵。

如果用现代读音读《诗经》,那么不押韵的现象就多了,对这种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意识到是语音发生了变化,而是以为诗人作诗时,临时改变了这个字的读音,说书享汶时用,读音去改古音,这种现象从六朝就开始,《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音、南、心三字押韵,在六朝时“南”读起来就不与“音”“心”押韵。

梁...未沈重《诗音义》在“南”字下注“协句,宜乃林及。

古今语音异同

古今语音异同

古今声母的不同,在双声联绵词方面也有所体现。 古今声母的不同,在双声联绵词方面也有所体现。 有些古代的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声母并不相同, 有些古代的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声母并不相同, 如玄黄、缤纷、容与等。 如玄黄、缤纷、容与等。 声调古今也不相同。从调类看,中古有平、 声调古今也不相同。从调类看,中古有平、上、去、 入四声,现代是阴平、阳平、 去四声, 入四声,现代是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古今调 类不同, 类不同,而且同一个字在古代和现代所属的调类也 可能不同。 可能不同。如: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韵脚字是间、 山今读阴平, 韵脚字是间、还、山,间、山今读阴平,还今读阳 而在中古平声字是不分阴阳的。 平,而在中古平声字是不分阴阳的。 至于《诗经》时代的音调又有不同。 至于《诗经》时代的音调又有不同。
王力的古韵三十韵部分为十一类, 王力的古韵三十韵部分为十一类,每一类根据韵 尾的不同分为阴阳入三种韵部, 尾的不同分为阴阳入三种韵部,同一类的阴阳入 声韵部主要元音相同,韵尾的发音部位相同。 声韵部主要元音相同,韵尾的发音部位相同。
上古声调
上古时期有无声调,至今尚无定论。有各种说法: 上古时期有无声调,至今尚无定论。有各种说法: 古无四声(陈第),四声一贯(顾炎武), ),四声一贯 ),古有 古无四声(陈第),四声一贯(顾炎武),古有 四声(江有诰、王念孙),古无入声(孔广森), ),古无入声 四声(江有诰、王念孙),古无入声(孔广森), 古无去声(段玉裁),古无上去声( ),古无上去声 古无去声(段玉裁),古无上去声(只有平入二 黄侃),五声说(王国维, ),五声说 声,黄侃),五声说(王国维,阳、阴之平上去 ),长去短去说 陆志韦),长入短入说( 长去短去说( ),长入短入说 入),长去短去说(陆志韦),长入短入说(王 长入、短入)。 力:平、上、长入、短入)。

通论:古今语音的异同

通论:古今语音的异同

(2)、叶音说 )、叶音说
邶风·燕燕 《诗经·邶风 燕燕》第三章 诗经 邶风 燕燕》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梁末·沈重 诗音义》 沈重《 协句,宜乃林反。 梁末·沈重《诗音义》:“协句,宜乃林反。” 协句” 即为“叶音” “协句”,即为“叶音”,是把用后代的语音 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了的韵脚, 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了的韵脚,临时改读为 一个押韵的音。 一个押韵的音。 错误:随意改变韵文的韵脚字的读音 造成字无 错误 随意改变韵文的韵脚字的读音,造成字无 随意改变韵文的韵脚字的读音 定音,导致汉字读音的混乱 没有发展的观点,掩 导致汉字读音的混乱;没有发展的观点 定音 导致汉字读音的混乱 没有发展的观点 掩 盖语音发展的真相. 盖语音发展的真相
发音部 位旧名 唇 音 舌 音 齿 音 重 唇 轻 唇 舌 头 舌 上 齿 头 正 齿 音 喉 音 半 舌 音 半 齿 音
发音部位新 名 双 唇 唇 齿 舌尖中 舌面前 舌尖前 舌面前 舌叶音 舌面后 喉 音 舌 根 半元音 舌尖边 鼻齿音
发 全 清 帮[ p ]b 非[ f ] 端[ t ]d 知[ ]
通论: 通论: 古今语音的异同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相同: 相同:古今语音每个音
节都可分成声、韵、调三 节都可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声、 部分
不同:古代的声、 不同:古代的声、韵、
调,与今天的普通话读音 都有了明显的不同
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烟台方言: 烟台方言:
白菜和菠菜、肉和油、 白菜和菠菜、肉和油、黑和白等 白傍陌切 黑[hək]
其二, 指韵书中把主元音、 其二 , 指韵书中把主元音 、 收尾音和声调相同 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 韵书中的韵, 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 , 即 韵书中的韵 , 如 《 广 206韵 就是把26194 字按主元音、 26194字按主元音 韵 》 有 206 韵 , 就是把 26194 字按主元音 、 尾音 和声调是否相同分成的206个单位。 206个单位 和声调是否相同分成的206个单位。 其三, 押韵。 诗句中某字与某字押韵, 其三 , 押韵 。 诗句中某字与某字押韵 , 古人常 说 : “ × 与 × 韵 ” , 或说“ × 与 × 为韵” 。 押 或说 “ 为韵 ” 韵条件是韵尾相同、 主元音相同或相近。 韵条件是韵尾相同 、 主元音相同或相近 。 实际 上作诗押韵比韵书规定的韵要宽, 上作诗押韵比韵书规定的韵要宽 , 允许某些相 邻近的韵通押。 邻近的韵通押。

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资料

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资料
北风卷地百草折,jiaid 胡天八月即飞雪。siuaid 忽如一夜春风来,lai 千树万树梨花开。kai
(注:用汉语拼音符号大致拟中古音)
二、古今语音的异同
1、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
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鞋:普通话xié 山东xiài 湖北hái 中古音[γai] 街:普通话jiē 东北gāi 广东gāi 中古音[kai]
中古声母到现代声母的演变规律
1、浊声母清化。《广韵》 “并定澄从邪崇神 禅群匣”,普通话都变成了清声母。
2、 “知、庄、章”合流为卷舌音“zh、ch、 sh”。
3、精、见二组分化出 “j、q、x”。 4、零声母的字大量增加。如:“喻”母—余
移盐羊盈” ,“匣”母— 于为袁云王, “明”母— 无微晚文亡,“疑”母—鱼吾 宜我颜,都成了零声母字。
《春秋·成五年》:‘同盟于虫牢。’杜注: ‘陈留封邱县北有桐牢。’是虫桐同音之 证。”
“古無輕唇音”、“古無舌上音”這兩 項發現論據充分,已得到學術界的公認。
(3)娘日二纽归泥说,上古时期无“娘、日” 二纽。(章太炎)
娘归泥例:娘 (良):读如囊(泥n)
日归泥例:涅从日声,《广雅·释诂》:‘涅, 泥也。’
工:江虹红缸杠肛荭鸿
儀:歌部,声符“義”。如:義 蟻 議
存在问题:谐声字造字并没有严格规 定,只遵从“约定俗成”的原则,造字的 人难免受方言的影响,再者,形声字的产 生,很难确定具体时间和区域,更不要说 具体的人,语音是流动的,随时都在变化, 不能确定具体时间,有没有汉语词汇史的 坐标,所以,作为主证材料就打了折扣。 但是,根据现有的资料,制定上古韵部还 是可信的。
(2)通假异字 如伏羲即庖羲。
《诗经·谷风》四章:“凡民有丧,葡匐救之。” 《礼记.檀弓下》引作“扶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