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合集下载

汉语语音史9近代声母系统PPT课件

汉语语音史9近代声母系统PPT课件
第九讲
近代声母系统
1
一、《中原音韵》声母
虽然所用归纳方法相同,但不同学者对于《中原 音韵》音系究竟有多少声母看法不同,所拟定的 音值也有差异。
主要差别就在于知系和照系字的分合问题上,认 为是一类的,就有二十或二十一声母(多一个的 认为疑母尚独立存在),认为分两类的,就有二 十四或二十五声母。
2
1.全浊声母清化 2.知、照组合流 3.零声母字增多
4
1.全浊声母清化
《中原音韵》时代,中古的全清、次 清、次浊声母基本都保留下来,只有 全浊声母全部变成了清声母。
支思韵去声: 是氏市侍嗜豉筮视,禅母;士事,崇
母;使,生母;示谥,船母;施试, 书母 似,邪母;思,心母。 字,从母;恣,精母。
声母。
20
《中原音韵》已经完成了全浊声母清化的过程,那 么这种现象发生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
最早的萌芽可能出现在晚唐的西北地区。敦煌文献 中,已经能看到“辈帮-倍並”、“泛非-饭奉”、“到 端-道定”、“尽從-进精”、“泄心-谢邪”、“华匣化曉”混用。
21
到宋代,已经扩散到多个方言区。朱熹《诗集传》和 《楚辞集注》的注音中,清浊互用的情况很常见:
32
《中原音韵》中,还 有江阳、鱼模、真文、 萧豪、家麻、尤侯、 庚青、监咸八个韵, 也有卷舌音和舌面音 的对立:
生vs声
保帮,叶音鲍並 尽从,子精忍反 得端,徒定力反 浊澄,竹知六反 局群,居见亦反 活匣,呼晓酷反
22
在不同的方言中,全浊声母清化的规律并不完全一 样。北方方言通常都遵循上述的规律,平声送气, 仄声不送气。而在南方方言里,有全部变为送气的 ,也有全部变为不送气的。
如梅县客家话,浊辅音全读作送气的,“败 ”[p’ai] “道”[t’ɑu];而福州话全读作不送 气的,“棚”[pɑŋ]“求”[kieu]。

近代音——精选推荐

近代音——精选推荐

近代音近代音近代音指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

反映近代音的韵书主要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

此外,元代无名氏的《蒙古字韵》、卓从之的《中州音韵》、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八思巴的《八思巴字》和明代乐韶凤等的《洪武正韵》、毕拱宸的《韵略汇通》以及清人樊腾凤的《五方元音》、李光地、王兰生的《音韵阐微》等也都是研究近代音的重要材料。

第一节《中原音韵》与《韵略易通》一、《中原音韵》《中原音韵》是为指导元曲制作而编写的一部韵书。

成书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著者周德清,字挺斋,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

此书改革了历来韵书撰作的宗旨和体制,不受《广韵》一系韵书的束缚,而以元代北方官话的实际语音为依据[43],直接为当时的词曲制作服务,因此一向不受重视,被排斥在正统韵书之外。

由于该书依据的是元代的实际语音,所以对于考察当时的语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该书的体例如下:韵书部分1.全书共收5866字(一说5869字),分十九韵,十九韵的韵目各用两个代表字表示:一东钟二江阳三支思四齐微五鱼模六皆来七真文八寒山九桓欢十先天十一萧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车遮十五庚青十六尤侯十七侵寻十八监咸十九廉纤2.分部不论声调。

一部之中包括平、上、去声韵字,其中平声分为阴、阳两类。

中古的入声字被分别附于平、上、去声字之后,称作“入派三声”。

例如:东钟平声阴东冬○锺鐘中忠衷终○通蓪○……阳同筒铜桐峒童僮曈瞳朣潼鼕○戎茙……上声董懂○肿踵种冢○孔恐○桶统○……去声洞动栋冻蝀○凤奉讽缝○贡共供○……鱼模平声阴居裾琚鶋车驹拘俱○诸猪……阳庐闾驴胪蒌○如茹……入声作平声独读牍渎犊毒突纛○復复佛伏……上声语雨与圄圉龉敔御愈羽宇禹庾○吕侣旅膂缕偻○……入声作上声谷榖毂骨○蔌缩谡速○……去声御驭遇妪裕谕芋誉预豫○虑滤屡○……入声作去声禄鹿漉麓○木沐穆睦没牧目鹜○……3.各部中的同音字之间用○隔开,例见上。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形成是语音演变的结果。

这个过程包括上古、中古、近代、现代。

对汉语声母系统演变过程进行梳理,理清其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及其规律,对声母系统的细化和个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声母系统上古中古近代现代音韵学把一个字的字音分成三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如“声(shēng)”,“sh”是声母,“eng”是韵母,“-”是声调。

声母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上古到现代,它不断发展,形成今天所用的普通话声母系统。

(一)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上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主要根据谐声偏旁。

王力说过,凡同声符者必同声类,但不一定同属一个声母,例如“广”,黄声,“广”属见母,而“黄”属匣母。

[1](P65)此外,异文、读若、现代方言及古代外语借词等都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

学者们对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进行了归类。

但由于所依原则不同,归纳的类别和数量也不同,这里我们采用向熹的归类方法:唇音帮[p] 滂[ph] 並[b] 明[m]舌头音端[t] 透[th] 定[d] 余[dj] 泥[n] 来[l]舌面音章[?] 昌[?h] 船[?] 书[? ] 禅[?] 日[?]齿音精[ts] 清[tsh] 从[dz] 心[s] 邪[z]牙音见[k] 溪[kh] 群[g] 疑[?]喉音晓[x] 匣[?] 影[?](二)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中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依据《广韵》等韵书的反切,及前代反切材料和日韩越等外语的借词。

其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广韵》声母系统—唐末守温三十字母—宋人三十六字母。

《广韵》声母共35个:唇音帮[p]滂[ph]並[b]明[m]舌音端[t]透[th]定[d]泥[n]来[l] 知[?]徹[?h]澄[?]齿音精[ts]清[tsh]从[dz]心[s]邪[z]庄[?]初[?h]崇[?]生[?]章[?]昌[?h]船[?]书[?]禅[?] 日[n?]牙音见[k]溪[kh]群[g] 疑[?]喉音影[?]余[j] 晓[x] 匣[?]守温和尚创制的三十字母:唇音不芳並明舌音端透定泥知徹澄日牙音见溪群来疑齿音精清从审穿禅照喉音心邪晓匣喻影守温三十字母有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他把心母和邪母归入喉音,显然缺乏一定根据。

近代汉语(四)

近代汉语(四)

【广韵】《广韵》是宋代的官韵著述,即皇帝命令陈 彭年、丘雍等人集体整理编修。《广韵》一名是增广 《切韵》的意思,全名称为《大宋重修广韵》。《广 韵》计5卷,全书收字26194个,注文191692字,按照 平上去入的顺序排列,平声57,上声55,去声60,入 声34,共206个韵部。
【中原音韵】北曲韵书。《中原音韵》系元人周德清根据 当时戏剧家,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人的戏 曲作品用韵字编辑而成的。全书分19韵,四声不分立,这 和元曲四声通押有关,韵目都用两个字标出。平声分阴、 阳,把入声分别派入平、上、去。 【洪武正韵】南曲韵书。到了明代,乐韶风、宋濂等人奉 敕于洪武8年(公元1375年)编成一部官韵——《洪武正 韵》。《洪武正韵》的平声、上声、去声各22部,入声 10部,共分韵76部。这部韵书因为保存全浊声母和入声, 比较接近当时的南方方言,所以明代士人作南曲时往往参 用它的韵部。
与近代汉语有关的重要韵书主要有: 与近代汉语有关的重要韵书主要有: 概念补充:韵书即古代以韵目或四声为纲,以声母 韵书即古代以韵目或四声为纲, 韵书即古代以韵目或四声为纲 为小类用以查检汉字读音的字典(或叫韵典) 为小类用以查检汉字读音的字典(或叫韵典) 。
【切韵】现存最早的韵书: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据 《切韵·序》介绍,《切韵》成书于公元601年(仁寿元 年刊),共193韵,分五卷。《切韵》是在研究分析了 193 六朝韵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所以说它是前代韵书的继 承和总结,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也可以说是韵 书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宋元之后,汉语韵母明显简化,两呼八等演 变为四呼,大致是原来的开口一、二等相当于后 来的开口呼,原来的开口三、四等相当于齐齿呼, 原来的合口一、二等相当于后来的合口呼,原合 口三、四等相当于撮口呼。

第五章 近代到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发展

第五章  近代到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发展

舌尖前音[ts][tsh][s]与齐撮呼韵母相拼,受[i][y]韵头 或韵母的影响发生腭化,腭化后舌位后移,也变 成了[tɕ] [tɕh] [ɕ]。如: 例字 中古音 近代音 普通话 将 精陽[tsǐaŋ] 精江陽[tsǐaŋ] 自 趣 清遇[tshǐu] 清鱼模[tshiu] 己 前
小 夕
从先[dzien]
通话中读为[an][uan] [iɛn][yɛn]。汉语拼音 方案写作:ɑn uɑn iɑn üɑn
3、儿化韵产生 《中原音韵》中支思韵的“兒(儿)、而、爾 (尔)、耳、二、贰”等读[ʐʅ]。 到明代,变为卷舌元音[ər]。 儿化韵的产生与发展如下: 卷舌元音[ər]不合别的声母相结合,它常常写作 “兒”放在别的词后面,构成儿化词。
2、[v]母的消失 [v]在《早梅诗》中代表字为“无”,它消失于清初 樊腾凤的《五方元音》。 “文”“晚”二字在《中原音韵》中属于“无[v]”母, 《五方元音》将此类字归入“蛙”[w]母,读为半 元音的[w]。到普通话,[v]母字如 “巫”“武”“舞”“微”“尾”“味”“晚” “萬”“文”“问”“忘”等,都读为带半元音 [w]的合口呼,属于零声母。
第五章 从近代到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演变
第一节 从《中原音韵》到普通话声母的变化 《中原音韵》有25个声母,普通话22个声母,从 《中原音韵》到普通话,声母系统发生了以下几方 面的变化: 1、[tɕ] [tɕh] [ɕ]的产生 普通话的这三个声母大致产生于清初稍后的时期。 产生的具体原因是:舌根音[k][kh][x]与齐、撮呼韵母 相拼,受韵头[i][y]或韵母的影响而发生腭化,腭化
14世纪以前这类儿化词已经大量出现。如元代王实 甫的《西厢记》中有“车儿”“马儿”“花 儿”“被儿”“枕儿”“衫儿”等。 在诗歌中,“儿”最初只是黏附在别的韵字后作为 附属音节出现的,韵脚不是句尾的“儿”,而是 “儿”前一字。因为“儿”不是韵脚,发音可能 逐渐变轻变短,并跟它前面的音节融合,于是产 生了儿化韵。这一转化过程,至迟在17世纪已经 完成。 到普通话,儿化词范围更广泛,从语音上说,几乎 所有的韵母都可以变成儿化韵。

汉语语音史

汉语语音史

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
1.反切 2.《广韵》 3.三十六字母
反切法-1
反切
返回本章目录
反切法-2
练: 郎 甸 切
被 切 字 反 切 上 字 反 切 下 字
反切也叫反语,是用 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 传统的注音方法。 方法:取反切上字的 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 声调,两者拼合而得出被 切字的读音。
-职部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
乐国乐国,
爰得我直。
《魏风· 硕鼠》
返回本章目录
不素食兮。《魏风· 伐檀》
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
《关雎》四章:采、友 《芣苡》一章:苡、采、苡、有 《葛藟》二章:涘、母、母、有 《將仲子》一章:子、里、杞、母 《氓》一章:蚩、丝、丝、谋、淇、丘、期、媒、 期 《风雨》三章:晦、已、子、喜 《载驰》四章:子、尤、思、之 《泉水》一章:淇、思、姬、谋
八齐
八荠
八霁
返回本章目录
平水韵韵目-2 平 声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上 声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去 声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入 声
四质 五物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三阮
十四旱
十四愿
十五翰
六月
七曷
十五删
十五潸
十六谏
八黠
返回本章目录
平水韵韵目-3 平 声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上 声
十六铣
反切产生于汉魏,最初 叫“反”或“翻” ,宋代 《广韵》才确定用“切”字。
返回本章目录

lá ng

dià n
lià n

古代汉语语音系统..

古代汉语语音系统..

阳声韵 蒸[əŋ] 冬[uŋ]
东[ɔŋ] 阳[aŋ] 耕[eŋ] 真[en] 文[ən] 元[an] 侵[əm] 谈[am]
(三)上古音的声调



清人基本上都认为上古有声调,但对上古声调特色及多少 的看法则各有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派。一派以顾炎武、 江永为代表,他们都是用中古的四声去看待上古的四声。 一派以段玉裁为代表,他认为上古没有去声。一派以王念 孙、江有诰为代表,他们主张上古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 今人关于上古声调的观点主要可分为两派,一派以王力先 生为代表,认为上古没有去声,一派以周祖谟先生为代表, 主张平上去入四声在上古既已存在。 多数西方学者认为上古没有声调,大约东汉末才有了声调。


《中原音韵》的声调系统

《中原音韵》有四个声调。它们是: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
第三节 古代汉语 语音系统
一、上古音
上古音是指先秦到两汉时期的语音系统。 先秦两汉时期没有系统的反切标音和韵书, 因此对上古音的研究得从该时期的典籍中 去探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上古音的声母



研究上古音的材料主要是形声字的谐声偏旁和先 秦两汉古籍中的异文、声训、注音、重文、通假 字、联绵字等材料。 方法是逆向上推法,即从三十六字母上推上古声 母。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这些材料反映的事实证 明中古的某些声母在上古是否存在,然后从中古 声母中去掉那些被证明在上古不存在的声母,剩 下的便是上古的声母。 上古音到底有多少个声母,是哪些声母,目前学 术界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意见,但有几个结论 是可靠的,学术界公认的,必须掌握。


三、近代汉语语音系统


近代汉语语音系统是指元明清时代(主要是14世 纪)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这个共同语是以北 方中原话(大都或洛阳)为基础的。 反映近代音的材料主要是韵书,比较著名的有元 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代兰茂的《韵略易 通》。元曲用韵和其它韵书也都是研究近代音的 重要材料。

汉语史纲要 第一编 汉语语音史 第三章 汉语语音从中古到近代的发展

汉语史纲要 第一编 汉语语音史 第三章 汉语语音从中古到近代的发展
(一)东钟(二)江阳(三)支思(四)齐微(五)鱼模 (六)皆来(七)真文(八)寒山(九)桓欢(十)先天 (十一)萧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车遮(十五)庚青 (十六)尤侯(十七)侵寻(十八)监咸(十九)廉纤
第四节 汉语声调从中古到近代的发展
唐代汉语四声已经开始依声母的清浊分化为阴阳调类,不过由于当 时浊声母还没有清化,这种阴阳调类的差别还不是音位性的。到了元代, 浊声母已经清化,阴阳调类的差别就演变成音位性的区别了。由于全浊 声母上声字并入去声,去声不分阴阳,在《中原音韵》音系中,只有平 声和入声有阴阳之别。《中原音韵》平声明确分为阴、阳两类,入声分 别“派入”阳平、上声、去声,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的入声调,所以入声 虽然没有阴阳之名,但是有阴阳之实。
➢ 一、平分阴阳 中古的清声母平声字演变为阴平,浊声母平声字演变为阳 平。平声分化较早,在影母、喻母合流之前,所以影母平 声字变为阴平,喻母平声字变为阳平。
第四节 汉语声调从中古到近代的发展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字别阴阳者,阴阳字 平声有之,上去俱无。上去各止一声,平声独有二声,有 上平声,有下平声。上平声非指一东至二十八山而言,下 平声非指一先至二十七咸而言。前辈为《广韵》,平声多, 分为上下卷,非分其音也。殊不知平声字字俱有上平、下 平之分,但有有音无字之别。”
第一节 《中原音韵》音系
➢ 二、《中原音韵》的韵母
《中原音韵》的十九部并不是19个韵母,因为韵部不区分 介音,所以一部之中可以包含不止一个韵母。
➢ 三、《中原音韵》的声调
《中原音韵》将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类,首次明确地提 出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
《中原音韵》没有独立的入声,中古入声字分别派入阳平、上声和去声 ,但是仍然相对独立,列在“本声”字之后,并标明“入声作某声”。

汉语语音史9近代声母系统

汉语语音史9近代声母系统
擦音的变化比较简单,即变为相同发音部位的清 声母。
《中原音韵》已经完成了全浊声母清化的过程,那 么这种现象发生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
最早的萌芽可能出现在晚唐的西北地区。敦煌文献 中,已经能看到“辈帮-倍並”、“泛非-饭奉”、“到 端-道定”、“尽從-进精”、“泄心-谢邪”、“华匣-化曉 ”混用。
由于浊音清化,精组只剩下“精清心”三个声母 ,读[ts][ts‘][s]。见组剩下“见溪”两个声母,读 [k][k‘] ,“匣”合并入“晓”, 读[x]。
精组声母,在开口呼、合口呼前就保持[ts][ts‘][s] 不变;在齐齿呼、撮口呼前变成了[tɕ][tɕ‘][ɕ] 。
见组声母和晓母,在开口呼、合口呼前就保持 [k][k‘][x]不变,在齐齿呼、撮口呼前变成了 [tɕ][tɕ‘ ][ɕ ]。
[tȿ]
[tȿ]
章[tɕ] 章[tɕ] [tʃ]
这三组声母在北方方言中全部变为卷舌音,已是十 五世纪的事。[明]兰茂《韵略易通》(1442)用一 首《早梅诗》记录了当时北方话的声母:
东[t]风[f]破[p’]早[ts]梅[m]
向[x]暖[n]一[Ø ]枝[tȿ]开[k’]
冰[p]雪[s]无[v]人[ʐ]见[k]
梆[p]匏[p’]木[m]风[f] 斗[t]土[t’]鸟[n]雷[l] 竹[tȿ]虫[tȿ’]石[ȿ]日[ʐ] 剪[ts]鹊[ts’]系[s]云[Ø ] 金[k]桥[k’]火[x]蛙[Ø ]
“蛙”母下收例字“文 晚恩安”,“文晚”中 古微母字,“恩安”影 母字,表明微母已与影 母合并。

帮[p] 滂[p’] 明[m] 非[f] 微[v]

端[d] 透[t’] 泥[n]
来[l]
精[ts] 清[ts’]

汉语史讲稿VI(中古到近代、近代到现代)

汉语史讲稿VI(中古到近代、近代到现代)

2.韵母[ua]主要来自《广韵》麻韵合口二等舌齿音和牙喉音
3.韵母[ia]来自《广韵》,麻韵开口二等牙喉以及佳韵中的个别字:
《广韵》佳韵“涯、话、佳、娃、崖”等字从唐代开始转入麻韵,直 到《中原音韵》,这种语音变化的事实方在韵书里得到全面肯定。
《中原音韵》
• 《中原音韵》是为总结元曲押韵规律、指 导元曲创作而编写的一部曲韵韵书。成书 于元泰定元年(1324),著者周德清,字挺斋, 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 • 《中原音韵》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彻底抛弃 了传统正音观念的束缚,如实地记载了当 时上升为新的正音标准的活生生的现实语 言。
关于《中原音韵》所根据的基础方言 具体属于何地,目前学术界还有争议。主 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依据的是当时的 大都(今北京)音;一种认为大都作为首 都只有几十年,当时还没有真正成为全国 的文化中心,所以依据的依然是宋代以来 占主导地位的汴洛音。
《中原音韵》中的齐微韵包括[ei]、[i]、[uei]三个韵母。分别由《广韵》支、 脂、之、微、齐、祭、废、灰、泰九韵变来。
1.韵母[ei]来自《广韵》灰、泰、支、脂、祭五韵的开口重唇音及微、废两 韵的合口轻唇音。 灰(合一)[uɒi] → [ei]: 泰(开一)[ɑi] → [ei]:
支(开三)[ĭe] → [ei]:
脂(开三)[i] → [ei]:
微(合三)[ĭwəi] → [ei]
祭(开三)[ĭZi] → [ei
废(合三)[ĭwɐi] → [ei]
2.韵母[i],来自《广韵》支、脂、之、微、齐、祭、废 七韵的开口字
3.韵母[uei],来自《广韵》灰、泰、支、脂、微、 祭、废、齐八韵的合源自字三、鱼模[u]、[iu]
阴平——帮当庄希香央非堆偷之斯 阳平——朋堂藏奇红王肥颓头白夺 上声——捧董总好享养尾馁斗法帖 去声——谤冻葬笑向映未内透觅力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研究上古语音的主要材料▪(一)古音学家研究上古声部,主要依靠五个方面的材料▪1.中古韵书、韵图中所归纳出来的声类2.谐声字(形声字)。

▪3.异文。

▪4.读若或读如。

▪5.声训。

王力三十二声母表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1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1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2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3古无舌上音-谐声偏旁的例证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的材料▪1.《切韵》系统。

▪2.先秦韵文,主要是《诗经》、《楚辞》的用韵。

▪3.形声偏旁。

叶音法-1叶音法-2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关雎》四章:采、友▪《芣苡》一章:苡、采、苡、有▪《葛藟》二章:涘、母、母、有▪《將仲子》一章:子、里、杞、母▪《氓》一章:蚩、丝、丝、谋、淇、丘、期、媒、期▪《风雨》三章:晦、已、子、喜▪《载驰》四章:子、尤、思、之▪《泉水》一章:淇、思、姬、谋王力三十韵部表-1王力三十韵部表-2关于上古韵部需要讨论的三个问题▪1.韵部的含义。

▪2.关于上古音的构拟。

▪3.通韵和合韵。

关于复辅音问题▪Star,plan,blood,flee,sky▪Zhi,chi ,shi (不是复辅音)1、杠:g 江:j;2、招:zh貂:d3、辅:f 铺:p4、盆:p 份:f獭、癞;體、禮;监、蓝;禀、凛关于上古声调的各种学说中古汉语语音史▪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二、中古汉语声调系统▪三、声调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四、简介从上古到中古声母和韵部的发展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1.反切▪2.《广韵》▪3.三十六字母反切法-1反切法-2广韵-1广韵-2广韵韵目-1广韵韵目-2广韵韵目-3广韵韵目-4广韵韵目-5广韵韵目-6平水韵韵目-1平水韵韵目-2平水韵韵目-3平水韵韵目-4三十六字母-1三十六字母-2中古汉语声调系统▪《南齐书¡¤陆厥传》载:汝南周颙,善识声韵。

第四章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语音

第四章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语音

③ [iaŋ] 来自《广韵》陽韵开口、江韵牙喉音字。
陽(开三)[ǐaŋ]→[iaŋ]:酿(泥母陽开) 章(章母陽开) 江(开二)[ɔŋ]→[iaŋ]:江(见母江韵) 虹(见母江韵) 腔(溪母江韵) 项(匣母江韵)
9、東鐘[uŋ] [iuŋ] ①[uŋ]来自《广韵》東冬一等字,鐘唇牙喉,東 三等、庚耕登唇牙音字。 東(合一)(有的认为开一:拟音oŋ)→ [uŋ] 蓬(並母東韵一等) 蒙(明母東韵一等) 東(端母東韵一等) 红(匣母東韵一等)
第二节
中古到近代汉语韵母系统的发展
一、阴声韵的发展
1、支思[ ( )] 《中原音韵》的支思韵的韵母 ,包括两个变体,精组声 母后面是 ,支组声母后面是 。它们分别由《广韵》 “支脂之”三韵中的精组、章组以及日母的部分开口三 等 字演变而来。 2、齐微[ei][i][uei] 来自《广韵》之脂支微齐祭泰废灰九个韵。 [ei]来自《广韵》“灰泰支脂祭”的开口重唇பைடு நூலகம்和“微废” 合口 轻唇音。
帮帮母唐韵滂滂母唐韵傍竝母唐韵忙明母唐韵当端母唐韵汤透母唐韵唐定母唐韵郎来母唐韵臧精母唐韵仓清母唐韵藏从母唐韵桑心母唐韵刚见母唐韵抗溪母唐韵杭匣母唐韵昂疑母唐韵盎影母唐韵ua来自陽唐牙喉音合口
第四章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从中古到近代声母系统的发展 从唐末宋初36字母到近代《中原音韵》的25声母,有三 个大的变化: 1. 全浊声母清化 2. 知、照组合流和卷舌声母产生 3. 影、喻、疑(绝大部分)归并和零声母范围扩大。 具体内容如下:
禅母,变为审、穿、诗三母。 6、清擦音[f]的产生 [f]的前身是《切韵》时代的帮滂并三母,到了北宋初的三 十六字母时期,逢合口三等韵和流摄开口三等“尤”“有” 二韵 的“帮滂并”变成了“非敷奉”三母。此后,帮旁并只与 开口一 二三四等韵和合口一二四等韵相拼;非敷奉三母只与合口 三等及流摄开口三等“尤”“有”相拼。元明时期,随着 全浊声母的消失,“非敷奉”三母合流并变成了清擦音 [f]。反映这一重要变化的材料是元周德清的《中原音 韵》和明兰茂《韵略易通》中的《早梅诗》。

汉语语音史11近代声调系统

汉语语音史11近代声调系统
次浊:拉(来)抹(明)
但清声母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中则派入四声都有,因 此到现代也有称为“入派四声”的。
总体趋势是,从元代到现代,入声字派入阴平的从无 到有,而且越来越多,而派入上声的越来越少。如:
“卓桌啄琢”,在《中原音韵》中皆派入上声,现在 则前二个读阴平,后二个读阳平。
常用的古入声字,大约有五百多个,现代普通话中, 有将近50%读为去声,30%读为阳平,15%读为阴平, 最少的5%读为上声。
5.[ie]韵母与古帮组、端组相拼的字,来自古代入声,如 : 憋别撇蔑跌蝶贴铁捏聂列烈劣
6.[a]韵母和[f][ts][ts’][s]相拼的字,来自古代入声,如: 发法伐罚扎擦撒萨飒
7.有文白两读,又没有意义区别的,一般是入声字,如: 色没角落血脉簿剥削
还可以从反面排除一些不可能是入声字的: 1.阳声韵的字,肯定不是入声字。 2.普通话中念[tsɿ][ts’ɿ][sɿ]的字,都不是入声字。 3.普通话中念[uei][uai]的字,基本不是入声字。
从现代普通话推断古代入声字的办法: 1.声母是不送气的塞音[p][t][k]和塞擦音[ts][tɕ][tȿ]而读 阳平声的字,绝大多数来自古代入声,如:
[p]白帛拔跋薄雹别蹩博勃伯驳泊舶 [t]达答狄笛迪得德夺敌迭读毒独 [k]革国格阁隔 [ts]卒责族杂凿足则泽 [tɕ]截捷节疾即集绝及籍杰局菊桔急吉觉决掘 [tȿ]哲辙直值轴浊茁逐烛竹铡
《中原音韵》中733个入声字的分化情况:
阳平 上声 去声 总计
全浊声母 次浊声母
171
0
12
1
1
188
184
189
清声母 9
332 1
342
影母 0 2 16 18
总计 180 347 206 733

汉语语音史10近代韵母系统

汉语语音史10近代韵母系统
在中原音韵中这几个字被归入支思韵读???韵母产生引水枢纽萨兰河倒虹吸古河倒虹吸恰里卡尔水电站和扬水站五座建筑物主体结构基本完好但由于自然老化各战争毁坏结构表面有磨损剥蚀弹坑及麻面有些上部结构破坏严重
第十讲
近代韵母系统
一、《中原音韵》韵母
要确定《中原音韵》十九韵部中包含多少韵母, 主要方法也是对每一韵中的同音字组进行研究。 不同的小韵必不同音,在声母相同的情况下,韵 母必不相同。
冈/姜/光:见母 康/腔/匡:溪母 可见江阳韵包含三个韵 母。参照中古音和现代 语音可知,三个韵母分 别为ang、iang、uang。 用同样方法,就能考察 出《中原音韵》韵母系 统。p117
二、韵母系统从中古到近代的变化
從中古206韵到近代十九韵部,汉语的韵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总体趋势是“合流归并,从复杂到 简化”。变化最突出的有三点: 1. 主要元音合并简化 2. [ɿ][ʅ]韵母出现 3. 塞音韵尾消失
在上古、中古时期,无论南方、北方,三种塞音韵 尾的对立是十分明显的。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押緝韻,收[-p]韻尾。
杜甫《喜雨》: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 農事都已休,兵戎況騷屑。 巴人困軍須,慟哭厚土熱。 滄江夜來雨,真宰罪一雪。 榖根少蘇息,沴氣終不滅。 何由見寧歲,解我憂思結。 崢嶸群山雲,交會未斷絕。 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吳越。
只有麻韵、歌韵、戈韵的主要元音发生了分化。 中古麻韵有三个韵母,分别是[a][ia][ua]:
李白《蜀道難》: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 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 身西望長咨嗟。 白仁甫《墙头马上》第三折: 小业种把栊门掩上些,道的跳天撅地十分劣。被老 相公亲向园中撞见者,唬的我死临侵地难分说。氲 氲的脸上羞,扑扑的心头怯;喘似雷轰,烈似风车 。

近代汉语声母韵母8

近代汉语声母韵母8

个韵部和十三辙的比较: 《中原音韵》的19个韵部和十三辙的比较: 中原音韵》 个韵部和十三辙的比较 东钟u 东钟u 中东 i u y 庚青 i ue 中东 江阳a 江阳a 江阳a ia ua 江阳a ia ua 支思 1, 衣期 1, 衣期i 齐微 i,ui 衣期i 灰堆 i u i 衣期y 姑苏u 鱼模 u,y 衣期y 姑苏u 皆来ai,uai 怀来ai,uai 皆来ai,uai 怀来ai,uai n,in,un,yn 真文 n,in,un,yn 人辰 n,in,un,yn 侵寻in 人辰 侵寻in 人辰 寒山an 言前an,ian,uan,yan an,ian,uan,yan 寒山an 言前an,ian,uan,yan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东风破早梅 向暖一枝开. 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母对照如下 这20字母和守温 字母对照如下: 字母和守温 字母对照如下:
冰 p -- 帮,并(仄) 仄 破 p'-- 滂,并(平) -- 平 风 f -- 非,敷,奉 --明 梅 m--明 -- 无 v-- 微 -- 东 t-- 端,定(仄) -- 仄 天 t' -- 透,定(平) 平 暖 n-- 泥,娘 暖 -- 来 l-- 来 来 -- 见 k-- 见,群(仄) 见 -- 仄 开 k'-- 溪,群(平) 开 -- 平 向 x-- 晓 ,匣 向 -- 一 o -- 影,喻,疑 一
D.零声母字不断扩大 零声母字不断扩大 唐代以前,只有影母字.宋代 唐代以前,只有影母字. 开始,喻,疑,微母和日母的一部 开始, 分也变为零声母字. 分也变为零声母字. E. v母消失(清初), 母产生(非 母消失( ),f母产生 母消失 清初), 母产生( 敷奉合流). 敷奉合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讲授内容

概述 近代汉语的声母系统 近代汉语的韵母系统 近代汉语的声调系统 思考与练习
2
一、 概述
近代汉语的语音主要是指元、明、清时
期的汉语语音。由于汉语的方言分歧很大,
因此我们这里所指的近代汉语的语音主要
是当时中原一带的语音属于北方方言。我
们以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作为近代 汉语语音系统 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 这些: 一是收双唇鼻音[-m]的韵尾变成了收
舌尖鼻音的韵尾[-n] 。
二是“寒山、桓欢、先天”三韵合并。
三是儿化韵的产生。
返回
9
四、 近代汉语的声调系统
《中原音韵》中的声调是“平声阴、平声阳、上声、 去声” 。其主要演变为: 一、平分阴阳。即平声字按照其声母的清浊,分化为
近代汉语声母的特点
一、全浊音声母的清化。 二、舌上音和正齿音合并,并且变为卷舌声母。 三、“三十六字母”中的“疑”母消失,一部 分变成零声母,另一部分变成舌尖鼻音[n]。 四、在后期的近代汉语中,尖音和团音逐渐相
混,都变成了舌面音。
6
到了17世纪,至迟不晚于18世纪初年, 现代北京音(普通话)的声母系统就 已经完成。为了方便记忆掌握,王力 先生曾经写过一首22字的《太平歌》: 子夜久难明, 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 众口齐欢唱。
4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早梅诗》的声母系统: 冰[p] 风[f] 东[t] 枝[tʂ] 早[ ʦ ] 见[k] 破[p‘ ] 无[v] 天[t‘ ] 春[tʂ‘ ] 从[ ʦ ‘ ] 开[k‘ ] 暖[n] 上[ ʂ ] 雪[s] 向[ х ] 一[O]
5
梅[m] 来[l] 人[ ʐ ]
返回
7
三、 近代汉语的韵母系统
《中原音韵》的韵部一共有19类,共有46个韵母。 1、东钟[uŋ]、[iuŋ];2、江阳[aŋ]、[uaŋ]、[iaŋ]; 3、支思[ɿ]、[ʅ];4、齐微[ei]、[uei]、[i];5、鱼模 [u]、[iu];6、皆来[ai]、[uai]、[iai];7、真文[ən]、 [uən]、[iən]、[iuən];8、寒山[an]、[uan]、[ian];9、 桓欢[uɔn];10、先天[ɛn]、[iuɛn];11、萧豪[au]、 [iau]、 [iɛu];12、歌戈[o]、[uo]、[io] ;13、家麻 [a]、[ua]、[ia] ;14、车遮[iɛ]、[iuɛ];15、庚青 [əŋ]、[uəŋ]、[iəŋ]、[iuəŋ];16、尤侯[ou]、[iou]; 17、侵寻[əm]、[iəm];18、监咸[am]、[iam];19、廉纤 [iɛm] 。
两类:阴平和阳平。
二、浊上变去。即声母为全浊的上声字变成了去声字, 这一变化实际上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三、入派三声。所谓“入派三声”是指在《中原音韵》 中原来属于入声的字分别派入到“平声阳”、“上 声”、“去声”中。
返回
10
思考与练习
1.周德清《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云;“切 不可开合同押。《阳春白雪集·水仙子》‘寿阳宫 额得魁名,南浦西湖分外清,横斜疏影窗间印, 惹诗人说到今。万花中先绽琼英。自古诗入爱, 骑驴踏雪寻,冻在前村’,开合同押,用了三韵, 大可笑焉!”周氏所谓的“开合”是什么意 思?“三韵”是指哪三个韵? 2.在中古音向近代音的发展演变中,有所谓 “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和“入派三声”的 说法,请问这三个说法是什么意思?

返回
11
12
返回
3
二、 近代汉语的声母系统
《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语言学家有不同的 看法。这主要是由于《中原音韵》只是把同音 字罗列在一起,而不使用反切注音。向熹先生 在《简明汉语史》中认为应该是25个声母,不 过他又认为在大约一百年以后,由于某些声母 的合并,变成了20个声母 。这就是明代兰茂 《韵略易通》中的《早梅诗》所反映的声母系 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