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歌》教学设计
高中民歌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音乐——《多彩的民歌》2. 授课年级:高一3. 授课班级:1班4. 授课时间:2课时5.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 认识几种常见的民歌类型及其代表性作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鉴赏民歌的能力。
- 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 常见民歌类型及其代表性作品。
2. 教学难点:- 民歌的鉴赏与欣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民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问:什么是民歌?民歌有什么特点?2. 讲授新课:- 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 常见民歌类型及其代表性作品:- 山歌:如《小放牛》、《茉莉花》等。
- 小调:如《摇篮曲》、《四季歌》等。
- 舞蹈音乐:如《采茶舞曲》、《欢庆舞》等。
3.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歌类型,进行介绍和演唱。
-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歌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民歌有哪些特点?2. 讲授新课:- 民歌的鉴赏与欣赏:- 如何鉴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分析。
- 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3.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鉴赏和分享。
-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鉴赏民歌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演唱、鉴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第一章:民歌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掌握我国民歌的发展历程;3. 培养对民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歌的定义与分类;2. 民歌的特点;3. 我国民歌的发展历程;4. 民歌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举例法:播放典型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歌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民歌的演唱形式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演唱形式;2. 掌握各种民歌演唱形式的特点;3. 培养对不同民歌演唱形式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歌的演唱形式概述;2. 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特点;3. 各地民歌演唱形式的特色;4. 民歌演唱形式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演唱形式的特点;2. 举例法:播放各种民歌演唱形式的典型作品;3. 对比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民歌演唱形式的差异;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唱不同民歌演唱形式。
第三章:民歌的旋律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旋律的特点;2. 掌握民歌旋律的基本构成元素;3. 培养对民歌旋律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歌旋律的特点概述;2. 民歌旋律的构成元素;3. 民歌旋律的演变趋势;4. 各地民歌旋律的特色。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旋律的特点和构成元素;2. 举例法:播放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旋律;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民歌旋律的构成和演变;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民歌旋律。
第四章:民歌的节奏与韵律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节奏与韵律的特点;2. 掌握民歌节奏与韵律的基本形式;3. 培养对民歌节奏与韵律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歌节奏与韵律的特点概述;2. 民歌节奏与韵律的基本形式;3. 各地民歌节奏与韵律的特色;4. 民歌节奏与韵律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节奏与韵律的特点和基本形式;2. 举例法:播放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节奏与韵律;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民歌节奏与韵律的形成和应用;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民歌节奏与韵律。
多彩的民歌初中教案
多彩的民歌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民歌的特点和分布,感受民歌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欣赏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 通过学习民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分布。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民歌。
教学难点:1. 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2. 民歌的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民歌资料,包括音频、视频和文字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茉莉花》,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歌的了解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民歌的定义、特点和分布,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
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课堂讨论,深入了解民歌的内涵和价值。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民族的民歌,如藏族的《康定情歌》、蒙古族的《敖包相会》、苗族的《千里送鹅毛》等,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生通过听、看、讨论,了解各民族民歌的独特魅力。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歌演唱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歌的演唱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引导学生关注民歌的现状和发展。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对民歌保护和传承的意见和建议。
三、欣赏与评价(20分钟)1. 教师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小河淌水》、《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民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评价标准。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
3. 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3. 西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4.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2. 教学难点: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概念、地位、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西北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魅力。
3. 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演唱能力。
4. 欣赏法:聆听、分析、评价西北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歌文化。
3. 欣赏西北民歌:播放代表性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4. 教学实践:学生分组演唱西北民歌,教师指导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演唱技巧评价:评估学生在演唱西北民歌时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音乐审美评价:通过学生对西北民歌的欣赏和分析,评价其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民歌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多彩的民歌——醇厚的中原韵》教案(两篇)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3、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
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
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授新课:1、《沂蒙山小调》(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
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
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
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哼唱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
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2)、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
(3)、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第一章:民歌概述1.1 民歌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民歌的定义:民间口头传承的音乐文化,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和集体性等特点。
分析民歌的特点:旋律简洁、节奏自由、歌词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
1.2 民歌的分类与分布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介绍民歌分布的特点: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歌类型,如江南水乡的船歌、西北高原的信天游等。
第二章:民歌的区域特点2.1 北方民歌介绍北方民歌的特点:旋律高亢、节奏自由、歌词豪放。
举例讲解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小放牛》等。
2.2 南方民歌介绍南方民歌的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歌词细腻。
举例讲解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
第三章:民歌的演唱形式3.1 独唱讲解独唱的特点:表现力强、情感丰富。
举例讲解独唱的民歌:如《小河淌水》、《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3.2 对唱讲解对唱的特点:互动性强、和谐度要求高。
举例讲解对唱的民歌:如《两只蝴蝶》、《高山流水》等。
3.3 群唱讲解群唱的特点:气氛热烈、团结协作。
举例讲解群唱的民歌:如《茉莉花》、《赛马》等。
第四章:民歌的文化价值4.1 民歌的历史价值讲解民歌在历史中的作用:传承历史故事、反映时代背景。
举例讲解历史价值较高的民歌:如《孟姜女》、《梁祝》等。
4.2 民歌的社会价值讲解民歌在社会中的作用:表达民众情感、促进社会和谐。
举例讲解社会价值较高的民歌:如《康定情歌》、《凤阳花鼓》等。
4.3 民歌的艺术价值讲解民歌在艺术中的作用:丰富音乐文化、培养音乐人才。
举例讲解艺术价值较高的民歌:如《在那遥远的地方》、《青藏高原》等。
第五章:民歌的传承与保护5.1 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强调民歌传承的重要性:保持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民族精神。
5.2 民歌保护的措施介绍民歌保护的措施:录音、出版、教育等。
5.3 民歌的未来发展探讨民歌的未来发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新与传承的平衡。
高中音乐_《多彩的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去高山望平川》《茉莉花》《打夯号子》教学目标:1.聆听、演唱民歌、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2.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民歌的起源、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特点、民歌的分类等。
3.熟悉一些民歌体裁,大致能分辨出是哪种民歌体裁。
尝试创编与学生互动。
教学重点: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2、了解不同体裁的民歌特点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和实践活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播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歌!一、导入:演唱成武民歌《包楞调》入手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演唱方法属于美声、民族、通俗?同学回答:民族老师提问:知道这首歌名吗?介绍《包楞调》二、感受体验与认识:(一)、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老师:聆听歌曲时,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欣赏它的地域,歌词,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老师:同学们讨论找同学回答,介绍民歌体裁,问同学们《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类体裁。
(二)、聆听《茉莉花》老师:把同学们分组,思考不同问题(地域歌词旋律节奏)老师: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老师:老师总结《茉莉花》,介绍小调的音乐特点(三)、学唱歌曲《茉莉花》老师范唱、分句教唱、跟琴一起唱(四)、播放视频《打夯号子》,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音乐特点,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劳动号子,介绍劳动好的种类,特点。
三、学唱琴歌老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唱不同风格《茉莉花》。
(1)老师范唱:a.手打稳定拍,随琴慢速跟唱,演唱时注意唱歌的姿态。
b.解决调音节奏:顿开演唱。
c.老师弹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曲《茉莉花》d.老师给与评价鼓励四、师生互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表演《打夯号子》,体验一把号子的音乐特点,一领众和声音粗狂有力具有律动性,增加了老师和同学感情。
五、拓展练习:1、学唱《茉莉花》2、播放舞台上的劳动号子3、听辨音乐三段音乐片段回答属于哪一类体裁六、结束语: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想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多彩的民歌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教案标题:多彩的民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的歌词和旋律。
3. 学习和演唱民歌,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4.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和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3. 理解民歌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民歌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3. 民歌歌词和乐谱。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民歌音乐,让学生聆听并观察他们的反应。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民歌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探究:1. 向学生介绍民歌的定义和特点,如:民歌是民间创作的歌曲,通常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歌词内容多涉及民间生活、情感和社会问题等。
2. 分享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的歌词和乐谱,让学生跟随歌词和乐谱一起学唱。
3. 演示该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模仿并加入表演。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并准备在课堂上演唱。
2. 指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要素,如节奏、音高和音色等。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可以加入简单的舞蹈或乐器伴奏等元素。
总结: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总结民歌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3. 提醒学生继续欣赏和学唱更多的民歌,培养对民歌的兴趣和爱好。
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和学唱更多的民歌,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民歌演唱比赛或音乐会等活动。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歌文化,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和文化认知。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演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2. 可以设计简单的民歌听辨题目,测试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学延伸:1. 在音乐课或音乐活动中继续学唱和演唱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创作自己的民歌歌词和旋律,并进行演唱和表演。
《多彩民歌》教学设计
《多彩民歌》教学设计《多彩民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彩民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有代表性的民歌的,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②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③过程与方法: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的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
教学重点:从旋律、节奏等方面对三首民歌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民族服装走秀视频,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
2、学生分三组讨论交流对这三个民族地理、风土人情方面的了解。
(二)新课教学1、初步感知:①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引导学生发现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方面的特点。
②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学生探讨交流对藏族歌曲的'了解并列举自己所知道的藏族歌曲。
③欣赏维吾尔族歌曲《牡丹汗》后,老师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引导学生发现维吾尔族音乐的旋律特点和切分节奏特点。
2、探究学习:对比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
三、巩固提高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蒙古族小组的同学进行蒙古族民歌接力赛,藏族小组的同学一起边唱《宗巴朗松》边做献哈达的舞蹈动作,维吾尔族小组的同学跟随维吾尔族民歌一起打切分节奏。
四、课堂小结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总结这三首民歌在艺术特征方面的特点,并谈一谈学习这些民歌之后的体会。
多彩的民歌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
教案一:探究多彩的民歌
目标:通过学习多样的民歌,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欣赏能力,并了解各地民歌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播放一段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并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民歌进行研究。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可以选择较少人熟悉的地区。
3. 调查研究:每个小组针对选择的地区民歌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的文化背景、历史传承以及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方式等。
4. 分享发现: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该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并介绍背后的文化内涵。
5. 听歌学唱: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多彩民歌进行欣赏,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培养对民歌的审美能力。
并邀请学生尝试模仿,学唱其中的一段。
6. 制作展板:让学生将自己小组研究的民歌制作成展板,包括歌曲简介、歌词和相关图片等,以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7. 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对多彩民歌的理解和对民歌的兴趣程度。
8.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民歌,拓宽视野,丰富音乐素材。
教学资源:
1. 音乐播放器和相关多彩民歌音乐资源。
2. 课堂展板和制作工具。
3. 学生小组调查研究的材料和资料。
多彩的民歌:教案1
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多彩的民歌教案的目的和意义 民歌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目的:通过示范演唱,帮助学生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和风格特点 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进行示范演唱,展示民歌的韵味和特点 方法:教师现场演唱或播放录音,学生跟唱或模仿 注意事项:示范演唱要准确、生动,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注意事项:教师在实施互动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时,需要注意控制课堂节奏和氛围,避免出 现混乱或无序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执或冲突。
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和体验的方式,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歌的魅 力
体验感受: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地域、 不同风格的民歌,让他们从听觉、 视觉等方面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
特点:形式自由,节奏鲜明,语言生动,感情饱 满
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Hale Waihona Puke 民歌的起源和特点 教案中选取的民歌种类和数量 教案中民歌的歌词和旋律特点 教案中民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等理论知识 示范:通过现场演唱、乐器演奏等形式展示民歌的韵味和技巧 结合:将讲解与示范相互穿插,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民歌的魅力 互动:鼓励学生参与示范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和积极性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方 法 05 教 学 反 思
02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过 程
教学目标
掌握多彩的民歌的基本特 点
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特色 和风格
学会分析民歌的旋律、节 奏和歌词
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方 法
能够掌握民歌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能够运用音乐元素和技巧来表现 民歌的韵味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多彩的民歌”,主要围绕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民歌的概述”,第二节“民歌的体裁与分类”,以及第三节“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歌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民歌的基本概念、体裁与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辨识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辨识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等。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各地民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民歌的概述,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地位。
(2)介绍民歌的体裁与分类,如山歌、小调、号子等。
3. 实践环节:(1)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让学生分组讨论,辨识其风格特点。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演唱各地民歌,提高对民歌的辨识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多彩的民歌2. 内容:(1)民歌概述(2)民歌体裁与分类(3)各地民歌风格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示例:歌曲:《茉莉花》分析: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以优美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少女采摘茉莉花的情景。
歌曲采用了五声调式,旋律优美、抒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其他地区的民歌,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掌握程度。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2. 了解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和特色。
3. 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民歌的分类,如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
2. 介绍西北地区民歌的特点,如高亢、激昂、旋律丰富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几首经典的西北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听赏经典西北民歌,感受其风格和特色。
3. 学生讨论对民歌的认知和感受。
第二章:西北民歌的特色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西北民歌的音调和节奏特点。
2. 学会分辨不同类型的西北民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西北民歌的音调特点,如高亢、激昂、悠扬等。
2. 介绍西北民歌的节奏特点,如自由、多变、富有弹性等。
3. 分析几首不同类型的西北民歌,如信天游、山歌、小调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西北民歌的音调和节奏特点。
2. 学生听赏不同类型的西北民歌,分析其音调和节奏特点。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类型民歌的见解。
第三章:民歌传承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
2. 学会尊重和保护民间文化。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如传递地域文化、历史记忆等。
2. 分析当前民歌传承的现状,如面临失传、现代化冲击等。
3. 探讨保护和传承民歌的方法和途径,如教育普及、文化活动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
2. 学生讨论保护和传承民歌的方法和途径。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歌传承的认识和体会。
第四章:民歌演唱技巧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运用气息和共鸣。
2. 掌握基本的民歌演唱技巧,如高亢、激昂、悠扬等。
3. 提升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气息和共鸣在民歌演唱中的重要性。
2. 教授基本的民歌演唱技巧,如高亢、激昂、悠扬等。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古代民歌)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古代民歌)一、教学设计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针对高中学生,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和人生的密切关系。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欣赏模块中的第二单元,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材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共分四节内容。
由于本单元内容比较多我把教材进行了整合,把民歌的概况、特点等基本知识作为第一节的内容,之后再欣赏不同区域的民歌,今天我们要上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民歌的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但是他们思想活跃动脑动手的能力都很强,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民歌概况,特点,分类,形成民歌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与创作歌曲的区别联系等基本知识。
2、通过实践对歌曲进行创编。
过程与方法:1、以中国民歌《关关雎鸠》为主线,通过小组竞赛、探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2、通过引导让学生对歌曲的创编,增强自主创编的能力。
3、通过探讨,让学生对祖国的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
4、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文化。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由于学生对中国民歌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难点:1、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及与创作歌曲的联系与区别。
多彩的民歌 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教案标题:多彩的民歌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民歌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案内容:1. 引入:- 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 向学生介绍民歌的概念和特点,例如:反映民间生活、情感真挚、旋律简单易学等。
2. 欣赏:- 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民歌,如中国的山歌、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美国的蓝调等,并播放相关音乐片段。
-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不同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3. 合作创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自创的。
- 引导学生合作进行歌曲编排,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设计。
- 鼓励学生在歌曲中融入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4. 表演与分享:- 每个小组准备好自己的歌曲后,进行内部表演和互相欣赏。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和分享,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 安排一个校内的音乐会,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加,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学生是否能够积极聆听、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等。
2. 评估学生在合作创作中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包括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理分工等。
3. 评估学生在表演与分享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舞台表现等。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歌文化,并进行比较研究。
2. 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或音乐节,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将民歌与历史、地理、文化等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欣赏、合作创作和表演分享的过程中,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通过对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民歌的学习,学生也能够增加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多彩的民歌小调教案
多彩的民歌小调教案多彩的民歌小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孟姜女》《孟姜女哭长城》《刨洋芋》,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
2、认识民族五声调式以及民歌的几种基本创作方法——鱼咬尾,合头换尾,换头合尾,起承转合、起兴等,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3、通过对旋律、节奏、装饰音、衬词、调式等因素的分析、初探,了解民歌变异性的特征。
教学重点:1、认识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合头换尾,换头合尾,起承转合等,并且能够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2、通过聆听、感受《孟姜女》与《孟姜女哭长城》,了解到旋律、节奏、装饰音、衬词、调式等因素是民歌变异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旋律、节奏、装饰音、衬词、调式等因素的分析、初探,了解民歌变异性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民歌。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们汉族的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教师:民歌按题材来分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
我们今天要上的是小调。
二、聆听江苏小调《孟姜女》教师:相传秦始皇时期,劳役繁重,青年男子范喜良新婚第三天就被迫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他的妻子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去的噩耗。
于是她在长城脚下痛哭三日三夜不止,哭到长城为之崩裂。
大家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学生回答)教师:接下来我们要听的江苏的民歌小调《孟姜女》。
叙述的正是这个故事。
教师:这首歌从内容上看,是一个什么题材的歌曲?教师:但在旧社会,受到了种种封建思想的限制约束,言论不自由婚姻不自主,所以常常用小调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及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教师:既然是它是一种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演唱并且被流传得较为广泛的曲子,它的形成和发展会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在山野里还是在城镇中?教师:既然小调多是描写内心细腻情感的,那么从旋律来看上具有什么特点?高亢不羁的还是委婉含蓄的?(学生回答)教师:从节奏上看,这首小调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打着拍子一句一句读一下歌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民歌》教学设计
在本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了西北地区两种不同形式民歌体裁“花儿”和“信天游”,通过四首作品《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的欣赏,让同学们基本了解了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特征,基本完成了课堂目标。
但是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经过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整理分析有如下几点反思:
第一,在导入的环节缺乏艺术性,直接的语言导入比较生硬,如果能够用教师的范唱甚至是师生互动演唱民歌的形式进行导入,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导入多彩的民歌,将更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第二、导入课堂后,结合课后拓展习题分析两种民歌的地域性特征,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信天游”和“花儿”分布的省份,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的高中学生来说,并非难事,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课后的地图省份填写。
我觉得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成为综合型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对于一个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使自己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第三、“信天游”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节奏规整,旋律平稳,感情细腻的。
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悠长的。
书本主要是通过歌曲《脚夫调》来介绍第二种类型的信天游。
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欣赏电视剧《血色浪漫》中的插曲《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这首信天游感情非常细腻,一段旋律多段歌词进行重复,体现了“信天游”的一些特征。
而且由学生所喜欢的影视明星进行演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也充实了课堂内容,通过视频赏析也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信天游”所根植的地理环境。
通过对比欣赏,学生对于“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的了解更加深刻。
第四、在介绍青海“花儿”的特点时,我着重讲了“花儿”的两个特点第一: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展。
衬腔较多,这个特点通过歌唱家吕继宏的演唱,同学们对于旋律的特点马上能够自主总结出来。
但是“花儿”的第二特点:以真假声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演唱。
这个特点的介绍我没有作具体的分析,导致学生对于真假声的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应该对于“花儿”的这个特点略作分析,也可以通过欣赏原生态唱法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真假声演唱是怎样进行结合的。
第五、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唱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内容教唱了《脚夫调》和《刨洋芋》两首歌曲。
在教唱的过程中对于歌曲的情绪,旋律的特点的分析
比较透彻,但是却没有抓住民歌的语言特色,而各地民歌产生特色的分析过程中,方言是非常重要的特色之一。
作为音乐教师如果能在民歌歌词的方言特色上深入挖掘,学生对于当地民歌的特点的体会将会更加的深刻。
第六、本节教学内容容量大,可是每一首民歌都没有做深入细致的挖掘,导致内容繁冗,没有主次。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准确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在授课的过程中,本人已经尝试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的参与教学活动。
但是对于新课标的一些要求还做得不够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的气氛不佳。
而且课堂在最后没有很好的进行拓展和升华,因此不能使课堂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深入学习新课标的课程标准,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