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优质课教案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d93b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3.png)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3. 能够运用胶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教学难点:1. 胶体的本质特征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的原理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电子天平、量筒等2. 实验材料:氢氧化铁、氯化铁、豆浆、紫外线灯等教学过程:第一章: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区别。
1.2 讲解:介绍胶体的定义和性质,如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丁达尔效应、聚沉等。
1.3 实例:分析豆浆、牛奶等日常生活中的胶体实例。
1.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性质的问题,如豆浆是否属于胶体、胶体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等。
第二章:胶体的制备方法2.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过程,引发学生对胶体制备方法的好奇心。
2.2 讲解:介绍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如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
2.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问题,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第三章:胶体的分离方法3.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分离实验,引发学生对胶体分离方法的好奇心。
3.2 讲解:介绍胶体的分离方法,如渗析法、离心法等。
3.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分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分离方法的问题,如渗析法和离心法的原理等。
第四章:胶体的应用4.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胶体应用的思考。
4.2 讲解:介绍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4.3 实例:分析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作用原理。
4.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应用的问题,如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作用等。
第五章:胶体的实验操作技巧5.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分离实验,引发学生对实验技巧的关注。
高中化学《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4fbd920b4e767f5acfce82.png)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学设计引入新课——联想·质疑(提出问题)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当你漫步在茂密的树林里,会看到缕缕霞光穿过林木枝叶铺洒在地面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晚上,当你打开手电筒时,会看到一道“光柱”射向天空或射向远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些现象与一种特殊的混合物有关。
1.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
2.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如食盐溶液中的水。
3.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如食盐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
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几种分散系,并指出分散质和分散剂。
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1)溶液: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分散质的粒度<1nm(10-9m),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
(3)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为溶胶)。
【点评】数轴是初一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数轴将同一类型的不同对象按数量的大小在数轴上进行有序排列,可以使学生建立有序思维。
如物质的溶解性(难溶、微溶、易溶)、同种元素的变价化合物均可用数轴进行排列。
5.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
丁达尔现象的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实验:先取一个具有双通性质的纸筒(事先在纸筒的下端钻一个小孔,以让光线通过),将纸筒套在盛在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上,再取一只40W 的电灯泡,通电后放在纸筒的小孔处,人从纸筒的上端从上往下观察,即可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能同样的办法观察食盐溶液的现象。
《胶体》教案(2课时)
![《胶体》教案(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a9ecce4770bf78a652954dc.png)
第二章胶体的性质及其用途《胶体》教案(2课时)第2课时一、课题胶体的重要性质[目标] 1、知识传授:⑴初步认识胶体的重要性质⑵一般了解胶体凝聚方法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德育渗透: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重点]胶体的重要性质[教具]多媒体[教法]实验探究法二、教学过程Ⅰ、复习课文[提问]1、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怎样鉴别Fe(OH)3胶体与Fe(SCN)3溶液?Ⅱ、引入新课[引言]从外观看,胶体跟溶液并没有明显区别。
那么,怎样来鉴别胶体和溶液呢?下面介绍胶体的几种重要性质,其中某些性质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Ⅲ、讲授新课[揭题]二、胶体的重要性质[实验]让一束光照射盛有Fe(OH)3胶体与Fe(SCN)3溶液的试管[小结]1、丁达尔现象操作:强光照射,侧面观察现象: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原因:胶体微粒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应用:鉴别胶体和溶液[过渡语]丁达尔现象有何应用呢?超倍显微镜就是利用了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这个性质——因为每个微粒都发生了散射现象,就如无数个小发光体,使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小发光体的大小、形状及其“动”的形象。
它是怎样“动”的呢?这就是布朗运动。
[小结]2、布朗运动特点:永恒、不规则原因:胶粒(小而轻)受分散剂的(无规则运动)的撞击。
[过渡语]既然胶粒在“动”,那么它们相互碰撞到一起,不能结合成较大颗粒而沉淀吗?事实上胶体都比较稳定,并不沉淀,这是为什么?[实验]用Fe(OH)3胶体做电泳实验[小结]3、电泳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推测:Fe(OH)3胶体的微粒带正电荷[讨论]Fe(OH)3胶粒为何带上正电荷?[讲解]当物质分散成胶体的微粒时,分散质的总表面积有很大的增加。
例如,若一个西瓜的表面积为4πR2,用刀切成二半,总面积就增加2πR2。
胶粒直径表面积吸附力选择性吸附胶粒带上带电粒子向两极小→大→强→离子→电荷游去电泳[小结]胶粒的带电规律[谈话]电泳原理在工业上有许多应用。
高中化学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胶体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f32d9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b.png)
高中化学胶体的教案学习目标:1. 理解胶体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常见的胶体的分类和性质3. 了解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胶体的概念和特点、常见的胶体的分类和性质难点:胶体和溶液、悬浊液的区别教学准备:教材、PPT、实验器材、实验物品、视频资料、课堂练习题等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胶体现象,引发学生对胶体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胶体?它有哪些特点?二、概念介绍:1. 讲解胶体的定义和特点:胶体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均匀不稳定体系,其中一种物质为固体颗粒,尺寸在1-1000纳米之间,另一种物质一般为液体或气体。
2. 介绍胶体与溶液、悬浊液的区别:胶体的颗粒比分子稍大,不能通过滤纸;悬浊液的颗粒比胶体颗粒大,能通过滤纸;溶液的颗粒比胶体颗粒小,不能被过滤分离。
三、胶体的分类和性质:1. 分类:根据颗粒的物理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乳胶、溶液、泡沫、气溶胶等。
2. 性质:胶体有着独特的性质,如光学性、电性、沉降性和黏性等。
四、胶体的应用:1. 生活中的应用:胶体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如奶油、润肤霜、抗坏血酸注射液等。
2. 工业中的应用:胶体在制造纸张、颜料、润滑油、胶水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五、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胶体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不同胶体的性质和特点,加深对胶体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布置胶体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胶体的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胶体相关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探索胶体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胶体》教案(2课时)
![《胶体》教案(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eceb3f805087632311212aa.png)
《胶体》教案(2课时)第1课时一、课题胶体[目标] 1、知识传授:⑴初步了解分散系、胶体的概念。
⑵一般了解Fe(OH)3胶体、Agl胶体的制备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德育渗透:适当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胶体概念[教法]实验探究法二、教学过程Ⅰ、引入新课[设问]先让学生写出KI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否任何情况下混和AgNO3和KI溶液反应都有黄色沉淀产生呢?[蒸馏水 0.01mol/L AgNO3 0.1mol/L AgNO3①②③无沉淀无沉淀有沉淀[提问]上述实验中制得的液体,哪些是浊液?[追问]①、②号液体外观相同,都是溶液吗?它们的性质是否完全相同?请看实验。
[实验]让一束光照射盛放①、②号液体的试管。
[小结]实验发现,②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被称为丁达尔现象,①中则无。
由此可见两种液体的性质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把②号中的液体叫胶体。
本节主要介绍什么是胶体和胶体的重要性质。
Ⅱ、讲授新课[板书] 第1节胶体一、胶体[讨论]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的溶液、胶体与浊液是怎样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副板]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 另一种物质混和物分散质+ 分散剂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和物叫分散系。
[说明]溶质、溶剂概念只适用于溶液,而不适用于其他分散系。
[提问]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液体,分散质、分散剂各是什么?[讨论]刚才实验时同样的反应物,②中无沉淀,③中有沉淀,这是什么原因呢?[小结、副板] AgNO3+KI=KNO3+AgI↓AgNO 3+KI=KNO 3+AgI (胶体)浓→快→多→颗粒大→有沉淀——浊液 稀→慢→少→颗粒小→无沉淀——胶体[设问]大家知道,分散质的颗粒溶液小,而浊液大。
这可以通过过滤实验加以证明,前者可透过滤纸,后者则不能。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胶体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胶体](https://img.taocdn.com/s3/m/ef11c08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c.png)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胶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胶体与悬浊液、溶液之间的区别;
3. 了解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胶体与悬浊液、溶液的区别;
3. 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猜测什么是胶体,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10分钟)
1. 定义和特点:通过图示和简单实验展示胶体的特点,介绍胶体的定义。
2. 胶体与悬浊液、溶液的区别: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溶解情况,让学生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区别。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展示胶体的形成过程和性质,让学生能够直观观察和理解胶体。
四、讲解(10分钟)
1. 胶体的分类:介绍胶体的分类方式和示例。
2. 胶体的性质:讲解胶体的性质以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胶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加深对胶体的理解。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胶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澄清可能存在的疑惑。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演示、练习与讨论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胶体的知识。
同时,通过导入和总结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
《专题一 第二节 胶体》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
![《专题一 第二节 胶体》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https://img.taocdn.com/s3/m/c9f6736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1.png)
《胶体》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胶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胶体的分类、胶体的制备方法和胶体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胶体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特性;理解胶体与其他物质形态(如溶液、浊液)的区别。
2. 技能与操作:学会制备简单的胶体,并观察其性质变化;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胶体的电学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对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的认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及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制备胶体及观察其性质变化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及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3. 作业与测验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胶体基本概念及性质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胶体(如肥皂泡、果冻等),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胶体的概念。
2. 胶体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胶体的定义、分类(如溶胶、高分子胶体等)及其与其他物质形态的区别。
强调胶体的稳定性及动力学特性。
3. 实验演示与操作(15分钟)演示如何制备一种简单的胶体(如淀粉胶体),并指导学生亲手操作,观察胶体的制备过程及性质变化。
4. 胶体性质探究(10分钟)通过实验验证胶体的电学性质(如电泳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胶体稳定性的原因。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胶体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出一份关于胶体基本概念的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胶体在生活中应用的小论文,例如阐述胶体在化妆品、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总结学生的反馈,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实验操作和知识掌握方面的不足,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cbc0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f.png)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3. 能够运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
教学难点:1. 胶体的概念理解;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胶体光源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氯化铁、氢氧化铁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章: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1 教学内容1. 介绍胶体的概念;2. 讲解胶体的性质:均一性、稳定性、分散性、吸附性等。
1.2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胶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胶体的基本定义;2. 讲解胶体的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二章:胶体的制备方法2.1 教学内容1. 介绍胶体的制备方法:机械混合法、溶解法、沉淀法、电化学法等;2. 讲解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2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胶体的制备方法和原理;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制备方法的应用。
2.3 教学步骤1. 讲解胶体的制备方法,介绍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2.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制备方法的过程和效果;3.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三章:胶体的分离方法3.1 教学内容1. 介绍胶体的分离方法:过滤、离心、膜分离、吸附等;2. 讲解不同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胶体的分离方法和原理;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分离方法的应用。
3.3 教学步骤1. 讲解胶体的分离方法,介绍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2.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分离方法的过程和效果;3.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四章: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内容1. 介绍胶体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2. 讲解胶体应用的原理和效果。
胶体教学设计优质课
![胶体教学设计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2fb7dae6f46527d3240ce0ea.png)
本课的名称:元素与物质世界分类-胶体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的胶体,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
系的区别。
2、掌握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
能力目标:
1.对三大分散系有系统的认识
2.利用胶体性质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例
入环节在这堂课中的意义,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起到优化作用。
(300字左右)
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漫步在茂密的树林里,会看到缕缕阳光穿
过树木的枝叶铺洒在地上,舞台上五颜六色的灯光等等情景图片,引起学生探究
此现象的兴趣,从而引入分散质的定义及分类,以及胶体这种特殊的分散质的具
有什么样的性质。
使用多媒体图片引入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加
直观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解决问题。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导入语时间信息技术支持
清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漫
1min电脑图片展示
步在茂密的树林里,会看到
缕缕阳光穿,过树木的枝叶
铺洒在地上,这种现象我们
都曾见过,但,但是同学们
有没有考虑过造成这种现
象像的原因呢?还有舞台
上的灯光,雾天的车灯光等
现象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2.掌握胶体的性质及概念,理解其产生的原因
3.了解胶体的性质进行应用。
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4篇
![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89fd1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5.png)
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4篇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4篇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编写化学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如何编写?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启发、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 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教学重难点】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联想质疑】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高中化学教案胶体
![高中化学教案胶体](https://img.taocdn.com/s3/m/226e209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8.png)
高中化学教案胶体主题:胶体
目标:了解胶体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一、胶体的定义
1. 什么是胶体?
2. 胶体的特点是什么?
二、胶体的性质
1. 胶体与溶液、悬浮液的区别
2. 胶体的颗粒大小
3. 胶体的不可分离性
4. 胶体的渗透性
5. 胶体的光学性质
三、胶体的应用
1. 日常生活中的胶体应用
2. 工业领域中的胶体应用
四、实验
1. 制备一种胶体
2. 观察胶体性质的实验
五、讨论与总结
1. 胶体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胶体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六、作业
1.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思考一个可以利用胶体的创新设计方案
七、评价
1. 总结胶体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你对胶体的理解有没有改变?
八、扩展阅读
1. 胶体化学的更深入研究
2. 胶体在不同领域的新进展
可能所需时间:1-2课时
备注: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高中化学辅导胶体教案
![高中化学辅导胶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56f49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3.png)
高中化学辅导胶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胶体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常见胶体的分类和特点3. 了解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胶体的定义和特点2. 不同种类的胶体以及其特点3. 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胶体和其他物质的区别2. 不同种类的胶体的分类和特点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室用品和材料,如试管、胶体溶液等2.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视频资料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书本教学过程:一、胶体的定义和特点1. 介绍胶体的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固体颗粒,另一种是液体或气体。
2. 介绍胶体的特点:① 胶体是一种非均匀的混合物,颗粒很小,不易沉淀;② 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表现出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展示实验:将胶体溶液与溶液、悬浮液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其性质差异。
二、常见胶体的分类和特点1. 介绍溶胶、胶体和凝胶的概念:溶胶是液体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胶体是液体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颗粒大小在1-1000nm之间;凝胶是液体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颗粒大小在1000nm以上。
2. 分类:按照颗粒和溶剂的不同组合可以将胶体分为胶体溶液、胶体悬浊液和胶体凝胶。
3. 举例说明:血浆、牛奶和胶水均为常见胶体。
三、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 日常生活中:牛奶中的脂肪乳球、面霜中的胶体乳液、墨水中的胶体悬浊液等。
2. 工业生产中:涂料、颜料、化妆品等行业均广泛使用胶体。
教学反馈:1.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写作业等形式进行复习。
2.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详细解答和辅导。
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胶体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自行制备一些简单的胶体溶液。
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胶体的定义和特点,了解常见胶体的分类和特点,以及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应该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c71e4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e.png)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案)第一篇: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案)第二节分散系与胶体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理解其产生的原因;3、了解利用胶体的性质进行应用。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教学方法:讲述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探讨、实验演示学法指导:给出现象——分析原因——归纳性质——应用举例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淀粉胶体、激光光束教学过程:[引入]复习初中学习的关于“溶液”、“浊液”的知识引入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分散系的组成2、胶体的定义: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米至10-7米之间的分散系。
[讲解]比较溶液、浊液与胶体三种分散系。
[动画]演示: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与“过滤”、“渗析”的关系。
[板书]二、胶体的性质1、渗析: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
[转折]由于胶体粒子的大小很独特,胶体还具有一些其它的独特性质。
[讲述]例如,太阳光通过大气形成的“气溶胶”时出现光亮的“通路”。
这是胶体的一种有趣而独特的性质。
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此现象。
照射用泥水形成的浊液时,也无此现象。
[讲述]利用胶体的这种性质,可以将溶液、浊液和胶体鉴别开来。
[板书][讲解]2、丁达尔现象光通过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多媒体]演示“丁达尔现象”的动画及微观动画解释。
[讲解]当光线通过溶液时,遇到的分散质微粒大小远小于光波的波长,光传播时发生“衍射”,宏观上表现为光的透射。
当光线通过浊液时,遇到的分散质微粒大小很远大与光波的波长,光传播时发生光的反射,宏观上表现为光线不能通过浊液。
(故俗话说:浑水摸鱼)当光线通过胶体时,遇到的分散质微粒大小与光波的波长差不多,光传播时发生光的散射,宏观上表现为从任何一方都可以看到胶体中形成一道光亮的“通路”。
[讲述]应用举例[转折]物质都是在运动的。
胶体微粒也不例外。
[讲述]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悬浮在水里,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的小颗粒在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省级高中化学优质课:胶体(教学设计)
![省级高中化学优质课:胶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3315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a.png)
省级高中化学优质课:胶体(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优质课-胶体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初步了解胶体的电泳和聚沉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探究中现象的观察,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描述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阅读讨论、合作学习四、教具准备FeCl3饱和溶液、Na2CO3溶液、CaCl2溶液、淀粉溶液、开水;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小烧杯、滴瓶、激光笔等。
五、教学过程【设疑导课】我们已经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请问Na2CO3溶液、CaCl2溶液属于什么?(边讲边实验)将两者混合,可以得到CaCO3浊液。
两者有哪些异同点呢?【师生交流】复习回顾溶液和浊液的知识,归纳两者的异同点。
【归纳整理】相同点: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得到的混合体系。
(引出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的概念)不同点:溶液澄清、透明,且无论放置多久都均一、稳定;浊液浑浊不透明,静置后分层/沉淀。
【板书】(一).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设疑过渡】请大家思考一下,溶液和浊液的不同外观特征是由何原因造成的呢?(学生思考回答)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引起的,过滤时溶液能通过滤纸,而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
【讲解过渡】正是如此,据科学测定,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通常小于1nm,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板书板画】。
大学化学胶体教案
![大学化学胶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e1945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c.png)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授课对象:大学化学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胶体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理解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学会分析胶体体系中的电荷平衡。
- 掌握制备和鉴别胶体的方法,如丁达尔效应、电泳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胶体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胶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 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3. 制备和鉴别胶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 胶体实验操作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教学内容:一、胶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1. 胶体的定义、分类(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分类)。
2.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渗透压、胶凝等。
二、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 电荷平衡:胶体颗粒表面电荷、电荷密度、电荷种类等。
2. 聚沉:聚沉原因、聚沉类型、聚沉条件等。
3. 稳定剂:稳定剂种类、稳定机理等。
三、制备和鉴别胶体的方法1. 制备方法:化学法、物理法、电化学法等。
2. 鉴别方法:丁达尔效应、电泳、渗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胶体?胶体有哪些性质?2. 引导学生回顾胶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二、胶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1. 讲解胶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通过实例说明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 讲解电荷平衡、聚沉、稳定剂等概念。
2. 分析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
四、制备和鉴别胶体的方法1. 讲解制备方法:化学法、物理法、电化学法等。
2. 讲解鉴别方法:丁达尔效应、电泳、渗析等。
五、实验演示1. 演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过程。
2. 演示丁达尔效应、电泳等鉴别方法。
六、课堂小结1. 总结胶体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稳定性及制备和鉴别方法。
胶体教案教学文档
![胶体教案教学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1f76b8ab8f67c1cfad6b87a.png)
《胶体》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建立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知识结构;(2)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分类;(3)学会鉴别及净化胶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对比不同分散系的外观,学会分类的思想;(2)通过设计用光照射不同分散系的实验,由不同的现象推断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对应的尺寸范畴,学会设计宏观实验以验证其微观本质的方法。
(3)通过设计实验分离胶体与离子,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设计实验提纯胶体,培养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化学史的熏陶,体会科技进步带来的伟大变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散系及胶体的概念,渗析。
2、教学难点丁达尔效应的原理理解、设计实验提纯胶体。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引导实验设计法、、分类对比法、总结归纳法。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设备、课件、实验相关的flash动画;学生实验器材(一套):蒸馏水、NaCl溶液、NaCl的无水乙醇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新制Fe(OH)3胶体溶液、CuSO4溶液、稀硝酸溶液、AgNO3溶液、(最好标浓度)酒精灯、铁架台、烧杯(3个)、小试管(2支)、滤纸1张,半透膜袋1个、小木棍一根,胶头滴管1个,激光教鞭(或者小型手电筒)。
五、教学流程主板书:设计亮点:1、导课新颖独特,充分挖掘地理资源,在巴渝幽美的夜景中走进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乡土归属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注意力,也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留下悬念。
2、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并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及时采取转化思维,灵活应用。
比如由分散质颗粒直径联想到可利用其光学特征检验其尺寸差异,由溶液与胶体的不同光学特性,自然导出丁达尔效应,从而明确胶体的本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溶液浊液 胶体1、定义2、分类3、鉴定—丁达尔效应4、提纯—渗析质。
胶体的提纯实验由滤纸到半透膜的选择,分离原理是类似的,只是选择的解决问题的载体不同。
《专题一 第二节 胶体》教学设计
![《专题一 第二节 胶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5875d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c.png)
《胶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胶体的观点、性质及分类;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操作技能钻研胶体的性质;3.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分类;2. 教学难点:胶体与其它分离系的区别及检验。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激光笔、白屏等;2. 实验试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食盐水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3. 课件、教案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几种常见的胶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状态、光泽等物理性质。
2. 引导学生回顾初高中所学液体分离系的分类,提出问题:什么是胶体?它有何特点?(二)讲授新课1. 介绍胶体的观点及本质。
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胶体的形成过程,并讲解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2. 介绍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等。
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介绍胶体的应用,如净水、食品加工、医疗诊断等。
(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胶体?它们的应用是什么?2. 胶体有哪些特性,在生产生活中有何应用?3. 如何制备胶体?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四)教室小结1. 总结胶体的观点、本质和性质。
2. 强调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五)安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更多胶体的应用实例,并在教室上与同砚分享。
(六)实验教学1. 准备实验器械和试剂,进行胶体制备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实验结果。
3.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胶体的性质,理解并能够利用丁达尔效应诠释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学生能够分析并总结胶体的性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教案
新县高中李晓慧
●教学目标
1.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进一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物质聚集状态相关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4.通过了解胶体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胶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胶体粒子大小与其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实验探索等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树林,会出现万道霞光;
大雾天驾车,雾灯发出的黄光会在雾中形成光亮的通路。
思考:清晨树林间的空气与雾有何共同点?光亮的通路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胶体的定义: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就叫做胶体。
这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
2、胶体的分类:
[投影]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讲述]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淀粉溶液、
Fe(OH)3胶体等分散剂为水,这样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投影]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讲述]如: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板书]3、常见的胶体:
[投影图片]气溶胶:烟、云、雾
液溶胶:牛奶、豆浆、墨水、血液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板书]4、胶体的制备:
实验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
步骤:取一烧杯,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1~2 mL。
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注意:①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②不能用自来水,也不能搅拌
③不写“↓”,写胶体
[板书]方程式:FeCl3+3H23(胶体)+3HCl
5、胶体的性质: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本27~29页,查阅相关资料,总结:
(1)胶体具有哪些性质及成因分析
(2)胶体的应用实例及原理分析
[板书](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投影比较]
[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
当光线照射到胶体粒子上时,有一部分光发生了散射作用,另一部分光透过了胶体,无数个胶粒发生光散射,如同有无数个光源存在,我们便可发现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过渡]由于胶体分散质粒子比溶质粒子大得多,以致使光波传播改变了原来的方向。
尽管如此,我们的肉眼仍看不到它的存在。
超显微镜可帮助我们了解胶粒的情况。
胶粒的运动情况如同花粉颗粒在水里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的布朗运动
[板书](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设问]为什么胶粒的运动是不停的、无秩序的呢?
胶粒作布朗运动,是因胶粒受水分子来自各方面的撞击、推动,而每一瞬间在不同方向上所受合力的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布朗运动使胶粒难于静止沉降,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因素。
相比之下,浊液却无此性质,为什么呢?
[投影比较]
[设疑]若给Fe (OH )3胶体通直流电,胶体粒子的运动会怎样呢?
[播放视频]Fe (OH )3胶体的电泳实验,请观察:
现象:通电后,U 型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
[讲述]从现象可看出,阴极附近Fe (OH )3胶粒增多了,说明在电场作用下,胶粒作了定向移动。
[设问]通电后,Fe (OH )3胶粒移向阴极,说明Fe (OH )3胶粒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回答]Fe (OH )3胶粒带正电。
[小结]像Fe (OH )3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板书](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设疑]为何胶体粒子会带电呢?胶体是否带电?Fe (OH )3胶粒为何带正电?
[分析]胶体粒子小−→−
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Fe (OH )3胶粒只吸附阳离子,带正电−−→−通电向阴极移动−→−阴极区液体颜色变
深。
[投影归纳]
胶体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离子带电−−−−→−通直流电向电极作定向移动。
[多媒体动画模拟]电泳现象
一般来说,在同一胶体中,由于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因而带同种电荷,如Fe (OH )3胶粒带正电荷。
但胶体本身不带电,我们不能说Fe (OH )3胶体带正电。
那么,哪些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哪些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呢?
[投影归纳]一般来说:
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但并非所有胶粒都带电荷。
[讨论]同一胶体中胶粒带同种电荷,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胶体的性质有何影响?
[讲述]由于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沉降,这就是胶体一般稳定的主要原因。
[小结]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过渡]我们分析了胶体稳定的原因,其中胶体粒子带电是重要的因素。
那么,能否想出针对性的办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长大而沉降呢?
思路:“胶粒−−−−→−中和电荷聚集变大−−−−→−重力作用沉淀”
[学生讨论]提出中和胶粒所带电荷的方法。
归纳为:1.加电解质;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板书](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热;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多媒体动画模拟]加电解质引起胶体聚沉
[过渡]以上我们紧紧围绕胶体粒子大小的特征,研究了胶体所具备的重要性质。
借此,可以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板书]6、胶体的应用
[投影](1)静电除尘
(2)土壤的保肥
(3)石膏制豆腐
(4)明矾净水原理
(5)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6)使用蓝色墨水的钢笔抽黑色墨水容易堵塞
(7)喝豆浆放糖不放盐
(8) 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随堂练习]1、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
2、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荷,又有很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
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A、(NH4)2SO4
B、NH4HCO3
C、NH4NO3
D、NH4Cl
3、把稀H2SO4溶液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铁胶体中,
现象是。
原因是。
板书设计:
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就叫做胶体。
这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
2、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3、常见的胶体:
4、胶体的制备:FeCl3+3H23(胶体)+3HCl
5、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热;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6、胶体的应用
作业布置:完成学习指导对应活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