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审美变化中的自我第七课社会思.ppt
合集下载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PPT幻灯片

88
89
90
91
课堂总结
通过对中西方审美变化的了解,可以清楚地 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 段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 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 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 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 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42
43
44
徐渭一生怀才不遇,
墨葡萄轴,用大块
的水墨点积而成,
酣畅淋漓。此图构
图奇特,信笔挥洒,
似不经意;豪放泼
辣的水墨技巧造成
动人的气势和葡萄
晶莹欲滴的效果。
用笔墨发出自己的
感慨和愤怒。正是
比喻自己像野葡萄
一样被抛在野藤里。
人们说,这张画的
墨点就如同徐渭辛
酸的泪珠。
45
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
请同学们对比下面两张图片
10
11
• 动画本质上还是属于艺术的一种, 而艺术的特定决定了它应该有不同 的风格和不同流派,风格和类型的 差异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艺术的 美拒绝的是千篇一律的没有个性的 风格上的重复,无论是外在的形式 还内在的内容上面。艺术的外在形 式的表现只有类型的不同而没有先 进落后之分,话剧不会比电影落后, 绘画也不会比摄影落后。
达达派由于对人类原有
的一切感到厌恶,所以
要否定一切,破坏一切。
在艺术上,企图摆脱一 切古代传统文化艺术, 否定一切传统艺术的造
杜 尚
型观念和造型规律,一
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令
人难以理解的事物。
71
超现实主义 西班牙 达利
72
89
90
91
课堂总结
通过对中西方审美变化的了解,可以清楚地 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 段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 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 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 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 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42
43
44
徐渭一生怀才不遇,
墨葡萄轴,用大块
的水墨点积而成,
酣畅淋漓。此图构
图奇特,信笔挥洒,
似不经意;豪放泼
辣的水墨技巧造成
动人的气势和葡萄
晶莹欲滴的效果。
用笔墨发出自己的
感慨和愤怒。正是
比喻自己像野葡萄
一样被抛在野藤里。
人们说,这张画的
墨点就如同徐渭辛
酸的泪珠。
45
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
请同学们对比下面两张图片
10
11
• 动画本质上还是属于艺术的一种, 而艺术的特定决定了它应该有不同 的风格和不同流派,风格和类型的 差异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艺术的 美拒绝的是千篇一律的没有个性的 风格上的重复,无论是外在的形式 还内在的内容上面。艺术的外在形 式的表现只有类型的不同而没有先 进落后之分,话剧不会比电影落后, 绘画也不会比摄影落后。
达达派由于对人类原有
的一切感到厌恶,所以
要否定一切,破坏一切。
在艺术上,企图摆脱一 切古代传统文化艺术, 否定一切传统艺术的造
杜 尚
型观念和造型规律,一
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令
人难以理解的事物。
71
超现实主义 西班牙 达利
72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

唐宋两个相邻的朝代, 无论是在经济、文化、 政治方面,还是在穿衣 打扮、日常生活方面都
有极大的不同,
唐宋仕女形象对比
(一)妆容对比
唐代的发式丰富多样,不同场合、不同年龄都有不同的发式,在陶俑和绘画中的仕女多是 双高髻,将头发高高梳起,一部分盘于头顶,一部分盘于脑后,展现出女性的成熟美、温 婉美。坠马髻是骑马时梳的发型,借鉴胡人特色而形成。还有常听到的飞仙髻,是借鉴敦 煌飞天人物像发展出的发式,在当时极为流行,在影视剧中也常出现。在面容上,我从仕 女名画的角度分析,陶俑在面部的修饰上没有仕女图清晰可观。唐代化妆一般有七个步骤: 脂粉→额黄→画眉花钿→面靥→斜红→点唇。先薄施铅粉,涂抹胭脂,在额头发际施以黄 粉,然后按以上步骤依次实施,所画妆容浓艳华丽,样式丰富。
美情趣的影响。
阳 台 上 的 少 女 ( 西 班 牙 戈 雅 )
阳台上的少女 (法国 马奈)
艺术家对审美变化趋势的捕捉会更敏锐,相对于公众的审美 习惯,有时会显得有些超前。马奈对戈雅的《阳台上的 少女》 进行了重新组织,与戈雅极具空间感的背景处理相比,马奈 的作品显得极为平板,甚至如库尔贝所说的“像扑克牌一样 平板”,以色彩平涂处理的人物形象很难融入绘画的深 度空 间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马奈忽视作品的内容,人物洞彻 的眼神和专注的神情证明他很注重内容。19 世纪中叶,这种 “平板”与传统的强调明暗透视、制三维立体错觉的原则大 相径庭,,这正是马奈思绘画的本 质所致, 可以 说,这种
朱耷:自号“八大 山人”开创大写意 花鸟画。清中期, 扬州画派深受市 民的影响,以生 活中的寻常之物 入画,削弱了作 品中的书卷气, 增添了几分俗气
吴昌硕:将现代因素 融入作品之中,强调 视觉冲击力和抒情特 质,把以书入画的传
有极大的不同,
唐宋仕女形象对比
(一)妆容对比
唐代的发式丰富多样,不同场合、不同年龄都有不同的发式,在陶俑和绘画中的仕女多是 双高髻,将头发高高梳起,一部分盘于头顶,一部分盘于脑后,展现出女性的成熟美、温 婉美。坠马髻是骑马时梳的发型,借鉴胡人特色而形成。还有常听到的飞仙髻,是借鉴敦 煌飞天人物像发展出的发式,在当时极为流行,在影视剧中也常出现。在面容上,我从仕 女名画的角度分析,陶俑在面部的修饰上没有仕女图清晰可观。唐代化妆一般有七个步骤: 脂粉→额黄→画眉花钿→面靥→斜红→点唇。先薄施铅粉,涂抹胭脂,在额头发际施以黄 粉,然后按以上步骤依次实施,所画妆容浓艳华丽,样式丰富。
美情趣的影响。
阳 台 上 的 少 女 ( 西 班 牙 戈 雅 )
阳台上的少女 (法国 马奈)
艺术家对审美变化趋势的捕捉会更敏锐,相对于公众的审美 习惯,有时会显得有些超前。马奈对戈雅的《阳台上的 少女》 进行了重新组织,与戈雅极具空间感的背景处理相比,马奈 的作品显得极为平板,甚至如库尔贝所说的“像扑克牌一样 平板”,以色彩平涂处理的人物形象很难融入绘画的深 度空 间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马奈忽视作品的内容,人物洞彻 的眼神和专注的神情证明他很注重内容。19 世纪中叶,这种 “平板”与传统的强调明暗透视、制三维立体错觉的原则大 相径庭,,这正是马奈思绘画的本 质所致, 可以 说,这种
朱耷:自号“八大 山人”开创大写意 花鸟画。清中期, 扬州画派深受市 民的影响,以生 活中的寻常之物 入画,削弱了作 品中的书卷气, 增添了几分俗气
吴昌硕:将现代因素 融入作品之中,强调 视觉冲击力和抒情特 质,把以书入画的传
美学原理第三章审美形态论教学课件

◆崇高”正式作为美学范畴是博克;康德 把崇高分为力学的崇高和数学的崇高,看到 崇高与人的不可分离性。
单 纯 , 确 定 性
匀
称 , 和 谐 , 秩
复 杂 , 混 沌
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秀雅 合适
蛇形线与人体
博克:小;光滑;各处方位有变化;无棱角;娇柔纤 细的结构而非强壮有力;颜色洁净明快;若有耀眼色, 需有其他色
(2)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主客两 分的自然观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不同
(二)崇高 1、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特征: 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恢宏的尊严之美。
2、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古希腊时期,郎吉努斯的《论崇高》第 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与优美并列讨论。
如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 怒,温柔敦厚。”(情与理的统一)
3.艺术领域。此中的优美体现在内容与形式 的完美统一。
如:古希腊的雕塑,尤其是女性的雕像女神 维纳斯,黑格尔说 它具有“优雅、温柔和 爱的魔力”,罗丹说它身体具有一种“委婉 的运动”、“安静、平衡、全身具有稳健的
(二)崇高
对立冲突。
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 / “和”
从喜怒哀乐的对立中求统一; 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 天人合一。
感情的发作必须有节 制,从而达到和谐、 顺遂的境界。
中和的审美特征
一、适度 1.情感的适中
2.人格精神的和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比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一)“崧”与“崇”: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崧”和“嵩”
都是“崇”的异体字,指体积的巨大, 并且包含美的含义,用以形容自然美、 艺术美和人格美。
单 纯 , 确 定 性
匀
称 , 和 谐 , 秩
复 杂 , 混 沌
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秀雅 合适
蛇形线与人体
博克:小;光滑;各处方位有变化;无棱角;娇柔纤 细的结构而非强壮有力;颜色洁净明快;若有耀眼色, 需有其他色
(2)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主客两 分的自然观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不同
(二)崇高 1、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特征: 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恢宏的尊严之美。
2、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古希腊时期,郎吉努斯的《论崇高》第 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与优美并列讨论。
如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 怒,温柔敦厚。”(情与理的统一)
3.艺术领域。此中的优美体现在内容与形式 的完美统一。
如:古希腊的雕塑,尤其是女性的雕像女神 维纳斯,黑格尔说 它具有“优雅、温柔和 爱的魔力”,罗丹说它身体具有一种“委婉 的运动”、“安静、平衡、全身具有稳健的
(二)崇高
对立冲突。
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 / “和”
从喜怒哀乐的对立中求统一; 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 天人合一。
感情的发作必须有节 制,从而达到和谐、 顺遂的境界。
中和的审美特征
一、适度 1.情感的适中
2.人格精神的和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比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一)“崧”与“崇”: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崧”和“嵩”
都是“崇”的异体字,指体积的巨大, 并且包含美的含义,用以形容自然美、 艺术美和人格美。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三单元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ppt课件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
布雷达的投降 (油画 布面詹建俊 布面油画、1984年 177x196cm ) 布面油画、 《潮》 1834—1635) (西班牙 ) 委拉斯贵支 年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
《装修》 忻东旺 油画 210x200cm 装修》
一辈子第一回 (中国画 纸本 1954) ) (现代)杨之光 现代)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
宣传画) 现代) 瑶寨代表 (宣传画) (现代)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
油画) 现代) 赤脚医生 (油画) (现代)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
2005年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与西方美术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
)(意大利 雅典学院 (湿壁画 1510--1511 )(意大利 )拉斐尔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
赫拉克利特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以年轻时的米克朗基罗为范本) (以年轻时的米克朗基罗为范本 毕达哥拉斯(以达。芬奇威范本) 毕达哥拉斯(以达。芬奇威范本 ) 以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为范本) (以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为范本) 拉斐尔
大批判( 现代) 大批判(版画 1990) (现代) 王广义 )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理 解
霍去病石雕) 秦汉 (兵马俑 霍去病石雕) 武功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
汉末动乱 新思想观念处于构造与嬗变中 文人士大夫远离政治,谈论抽象玄理, 魏晋 文人士大夫远离政治,谈论抽象玄理,追求自我放纵 北朝 唐朝 秀骨清像 褒衣搏带 是北朝学习南朝所带来的审美观点的形象概括 丰肌秀骨
湘美版高中美术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课件

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约前15000) (法国) 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约前1400)(古埃及)
图像 识读
自画像 (油画 木板 1500)(德国)丢勒
图像
识读
丢
勒
自
画
像
像 基 督
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图像 识读
自画像 (油画 布面 1650)(法国 )普桑 卢浮宫
图像 识读
作为绘画之喻的自画像 (意大利)真蒂莱斯基 英皇室收藏
独自一人 小溪林间 悠游竹林 宁静生活
文化 理解
大观念: 中外艺术家在运用自画像表达自我认识时存在差异。
文化 理解
总结
自画像是艺术家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自 画像的出现,可以说是艺术家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在历 史上,有很多艺术家都创作过自画像,这些作品虽然看起来只 是一种瞬间形象的记录,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的浓缩。从艺术 家创造林林总总的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自己的身份、 社会地位、人生的一些看法,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态度和艺 术风格。艺术家的自画像如同一面镜子,展现了艺术家眼中的 自己。
美术家眼中的
自己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导入 教学
月
自
华
画
图
像
(
(
中
中
国
国
画
画
纸
纸
本
本
)
)
清
清
金
金
农
农
图像
识读
? 特征
奇形异貌 简练
光圆的头上斜 垂一绺小辫
手持一根超过 身高的长杖
着红履,似 正向前轻挪
自画像轴 (中国画 纸本)(清) 金农
文化 理解
第三章-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PPT课件

.
(五)意志与灵感 意志是指人脑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
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海,放安神思,心 偶照境,率然而生”
——王昌龄在《诗格》
(六)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是指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现实生活保持
一定的间隔距离,对客观对象采取非实用、超功 利的态度。
.
第二节 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一)感知与表象 1.审美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
.
2.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 性的反映,是多种感觉 力的综合。
(1)整体性: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面貌的
整体把握。
蒙娜丽莎
.
(2)选择性: 审美知觉具有敏 锐的选择性
《少女与巫婆》
.
(3)理解性: 审美知觉不是对事物属 性的被动机械的反映, 而是融入了审美主体 的情感、趣味、知识、 个性因素的心理活动, 包含着对事物所具有 的某种情意的把握 。
审美意识 是周围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脑 中的能动反映 。
一、审美意识的结构要素
(一)审美观念 :泛指人在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美 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等问题所持有的一些基本看法和观点, 简称审美观。
(二)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 是指审美主体的人从一定 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 风尚和追求,又称 “ 审美情趣 ” 。
民国时代:旗袍曲线的妖娆 代表人物: 宋氏三姐妹
.
文革时代:素面飒爽的英姿
代表人物: 江水英
开放时代:……
.
3.多维性
审美标准的多维性是由于审美对象的丰富 多彩和审美者的千差万别决定的。
4.实践性
(五)意志与灵感 意志是指人脑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
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海,放安神思,心 偶照境,率然而生”
——王昌龄在《诗格》
(六)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是指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现实生活保持
一定的间隔距离,对客观对象采取非实用、超功 利的态度。
.
第二节 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一)感知与表象 1.审美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
.
2.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 性的反映,是多种感觉 力的综合。
(1)整体性: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面貌的
整体把握。
蒙娜丽莎
.
(2)选择性: 审美知觉具有敏 锐的选择性
《少女与巫婆》
.
(3)理解性: 审美知觉不是对事物属 性的被动机械的反映, 而是融入了审美主体 的情感、趣味、知识、 个性因素的心理活动, 包含着对事物所具有 的某种情意的把握 。
审美意识 是周围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脑 中的能动反映 。
一、审美意识的结构要素
(一)审美观念 :泛指人在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美 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等问题所持有的一些基本看法和观点, 简称审美观。
(二)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 是指审美主体的人从一定 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 风尚和追求,又称 “ 审美情趣 ” 。
民国时代:旗袍曲线的妖娆 代表人物: 宋氏三姐妹
.
文革时代:素面飒爽的英姿
代表人物: 江水英
开放时代:……
.
3.多维性
审美标准的多维性是由于审美对象的丰富 多彩和审美者的千差万别决定的。
4.实践性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ppt课件

“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间 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 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听琴图》,立轴,绢本设色
147.2cmx5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赵佶作。
--
美术现象---宋徽宗时代的画院体制 画院入学考试非常有意思。 常以唐人诗句命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 如“嫩绿枝头红一点”,------------------------------------- ? 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 如” “竹锁桥边卖酒家”,----------------------------------- ?
形象,号召穿花衣,体现社
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一
时间,布拉吉成为时尚。
“布拉吉”是俄语音译,即
连衣裙。这种款式健康活泼,
不做作,流行了很久,以至
于现在许多中年妇女夏季的
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的布
--
拉吉。
统一的60年代 绿军装青年的最爱
--
1950 年 代 末 提 出的“全民皆 兵”口号被彻 底贯彻到大众 着装领域,色 彩单调,不分 男女,不分职 业的军装盛行 于中华大地。 “十亿人民十 亿兵”的十年 “文革”时期, 洗得发白的绿 军装就是时尚。
--
走出灰暗的70年代
--
--
追求洋气的80年代
--
--
--
--
--
秋裤外穿:今秋Legging
审美趣味定义:
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 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 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 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 和民族性。
3.4灿烂的美术世界《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有桃子的静物》
这件作品是古罗马时 期壁画中出现的一幅静物画,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古罗马时 期绘画的发展水平与绘画方 法。这件作品已经开始试图
在平面上造一种立体的幻觉, 但主要是通过对每一个物体 明暗和阴影的表现来达到这 一要求,画面上还没有统一 的光线效果。此外,后来西 方发展起来的焦点透视法还 没有出现在画面上,因此整 体的空间感觉不强,显得有 些平面化。
法国 马奈
《阳台》
西班牙画家对马奈作品有很大
影响,甚至有些人怀疑他在某些画
中抄袭他们。马奈从这些艺术家那
里找到了一种与当时学院派风格不
同的形象处理方法,特别是色彩。
《阳台》创作灵感显然是来自西班
牙画家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
不过这幅画并没有戈雅作品的那种
(壁画)佚名 (古罗马)
《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
这是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作品,塞尚一直比较偏爱通过静物 画的写生来分析物体的结构和体量感,这一点我们从这件作品中也可 以明显地发现。作品遵循他的名言“要用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去理 解自然”绘制而成,其中的静物、衬布呈现出一种统一而坚实的感觉, 水果的圆球形造型与背景的幕布、桌子以及衬布硬的边角与长的直线 条产生出了一种对比,色彩则表现为单纯的冷暖色关系,整个作品感 觉单纯而又厚重,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阳台上的人》
西班牙 戈雅
这件作品又名《阳台上的玛 哈姐妹》,是戈雅晚年创作的 一幅风俗画。画家选择了在阳 台栏杆后的两男两女作为表现 的对象,注重通过色彩和造型 的变化使画面产生层次感。对 于女性,他着重突出了她们的 克制而又诱人的微笑、蕾丝花 边衣服和披肩的轻盈优雅等特 征,在色彩上选择对比较大的 白色、黑色以及黄色和金饰, 使得她们的形象光彩夺目;而 男性市民则看起来显得含蓄, 戈雅用棕色和褐红色表现他们 的脸部,用黑褐色表现服饰。 而背景并不追求空间深度的表 现,色彩上介于表现女性的亮 色调与表现男性的暗色调之间 ,使得四个人物的形象都能够 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浓缩的人生
我们通过美术家的自画像,可 以看到他们浓缩的一生,仿佛 电影的画面一帧帧的浮现在我 们眼前,展现了他们艺术生涯 不同阶段,最真实的境况。
3
场景中的自我
【宫娥】委拉斯贵支 西班牙
《宫娥》这部作品是委拉斯凯兹1656年作的, 是一幅有着风俗性特色的宫廷生活画,它展 示了宫中的日常生活,在宁静的宫廷中,委 拉斯凯兹正在为国王夫妇画像,这一对夫妇 的形象在对面的一块镜子中反映出来,就在 这个时候,小公主玛格利特突然到来,引起 了人们的一阵忙乱,她的出现,好象是平静 的水面投下了一块石子,打破了原由的平静, 激起了阵阵涟漪,宫娥正在为公主下跪贡献 食物,另外一个在为公主提裙礼,周围还站 着一些随从和侏儒,在背景上有一扇门打开 着,光线从门口射入,在门口站着一个宫中 的侍从,正在注视着室内的情景。只有委拉 斯凯兹是冷静的,但他好象并没有发现身边 所发生的事情,仍然在专心的画画,这恐怕 也是委拉斯凯兹比较可靠的一个自画像,面 部表情严肃,显示出郁郁寡欢的样子。
【自画像】普桑 法国 1650
• 这幅画中更表现出尼古拉斯·普桑身为画家的 职业身份。普桑仍身穿一袭黑衣衫,从板着的 脸上丝毫捕捉不到他内心的活动,整个画像在 画面上占的面积更小,相对地,空出更多的地 方表现背景和其他的陪衬物。在背景的布局上, 我们看不到任何画室的用具,如颜料罐、调色 板、托腕棒等。
1628年 | 朝气蓬勃 满怀希望
1635年
1669年
1642年,那一年他创作了那时遭人排挤而现在举世闻名的《夜巡》,祸不单行,画家最爱的妻子也在这 一年去世,从此伦勃朗的生活一落千丈。
1642年
1650年
1652年
伦勃朗《夜巡》原名:《弗兰斯·班尼克·科克上尉指挥的第二区民兵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指导
分析与探 讨
团队合作
1、简单评述文 艺复兴艺术特色 ? 2、古希腊人出 现在罗马教堂反 映了当时怎样的 时代特征?
分析与探 讨
安迪·沃霍尔() 美国“鬼才”艺术家
分析与探 讨
1、作品应用了那些 元素,采取了什么手 法? 2、作者想表现什 么? 3、你能列举2-3个当 代元素进行类似创作 吗?
团队合作: 1、分析作品体现了怎 样的社会思潮?
创意大 比拼
创意大比 拼
“大批判”系列
试着把这些批判形象
课外拓 展
2009 大家庭 张晓刚
人在笑的时候是不思 考的,我认为越不思考就 越快乐。
艺术家往往是一个时代最敏感的温 度计,他们敏感的发现与极具个性的表 达,使我们能更真实的、更诗意的存在。
中国古代美术欣 赏
中国美术欣 赏
小组合作:
探讨不同时 期人物创作的 ▲造型特征: ▲社会思潮: ▲概括不同时期 的审美意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簪花仕女图 唐朝 周昉
小组交流
东晋 南朝
唐朝
秀骨清像 浓丽丰肥
清谈、玄学盛行 超然飘逸
国力强盛 自由开放
丰满华丽
社会思潮与西方美术
中世纪(公元6世纪)壁画
仔细观察两幅教堂壁画,
雅典学派 1511 意大利 拉斐尔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边向观众方向走来。 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 手掌向下,好像在说 明:现实世界才是他 的研究课题;柏拉图 则右手手指向上,表 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 启示。这两个对立的
苏格拉底
阿基米德
拉斐尔本人 建筑家布拉曼特
第三高单中元美术鉴灿赏烂第的三美单术元世界审美变美化术中与的自自我我、社会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 展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 展
议一 议:
1、作品在内容上体现了怎样的社会 新思潮? 新的时代精神 人民当家作主 2、与传统中国人物画相比作品在形
分析与探 讨
游击队女孩改造成的大宫女 (海报 1989 )(美国)
分析与探 讨
女人必须脱光才能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吗?
现代艺术领域中只有不到5%的艺术 家是女性,却有85%的裸体是女性。
1803年 法国 安格尔 大宫女 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院
分析与探 讨
游击队女孩改造成的大宫女 (海报 1989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