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审美感受

合集下载

美学的美感与审美的方法

美学的美感与审美的方法

美学的美感与审美的方法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我们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情感联系。

而美学则是研究美的学科,它探讨的不仅仅是美的本质,更是人类如何感知和感受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美丽的事物所吸引,如一幅优雅的画作、一首动人的音乐、一部感人的电影等。

那么,美学的美感是如何产生的?又有哪些审美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美呢?首先,美感是通过我们的感知和情感来产生的。

人类的感官是美感产生的第一步,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去感知世界,从而产生对事物的美感。

当我们看到一幅艺术作品时,色彩的组合、线条的流动、形状的变化等都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趣与共鸣。

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美感来源,旋律的起伏、声音的变化、乐器的韵律等都能够激起我们的情感。

感官的刺激引发了我们对美的感知,而人类的情感则是美感产生的关键。

其次,审美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美的识别和鉴赏的能力。

美学中经常涉及的审美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和感受法。

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审美方法,通过将不同作品、不同样式进行对比,来感受和判断它们的美。

例如,在欣赏绘画时,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画作进行比较,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考量它们的优劣。

通过比较,我们能够理解不同风格的画作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分析法是对事物进行彻底剖析的方法,通过细致入微地分析事物的构成要素,来揭示其美学特点。

比如,对于一首古典音乐作品,我们可以分析它的旋律、和声、节奏等,从而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美感。

分析法要求我们具备对事物有深度的思考和洞察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

感受法则是将审美经验转化为情感的方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全身心投入,感受其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味,从而产生共鸣与愉悦。

这种方法强调与作品的互动性,要求我们去真实地感受和体验,从而将审美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美感和审美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感知和欣赏美。

而不同的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角度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文化背景和个人喜好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审美观。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感觉、知觉、想像、情感四方面)一、美感的本质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

理解美感的概念,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1、美感是一种“感动”,在美感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脱离了情感,就不会有美感。

2、美感不是任意的情感或感觉,比如它不是痛感、不是悲伤感、不是愤怒感,也不是冷暖寒热等感觉,而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感觉。

3、这种美感中包含着人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判断,因此,体现了人对事物的认识。

但是,这种认识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认识。

在引起美感的过程中,没有一般科学认识所必需的概念的逻辑推理和判断。

审美的趣味判断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在这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中,认识活动是潜藏在情感活动之中的,知觉、想象、理解等认识因素暗含在对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感受之中。

因此,对美的事物的理性认识常常是不自觉的。

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的直觉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这四个特征在美感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其中美感的情感愉悦是中心,它把美感的直接性、功利性和创造性密切统一在一起,形成了美感中感性与理性、再现与创造的完整统一。

1、美感的形象直接性(1)美感形象直接性的内涵与特点:美感的形象直接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以其具体可感、富于感染性的形象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美感活动始于这些形象特征的直觉并始终不脱离这些生动的直觉。

美感之所以有这种形象的直接性特征,一方面是由美的特征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长期的审美实践决定的。

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的直觉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这四个特征在美感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其中美感的情感愉悦是中心,它把美感的直接性、功利性和创造性密切统一在一起,形成了美感中感性与理性、再现与创造的完整统一。

审美意识及美感

审美意识及美感

三、审美想象
• 1.什么是审美想象 • 审美中,对已感知的事物形象进展加工改造而形
成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即对表象的重新组合。 • 想象与联想的联系和区别:联想是想象的根底,
但联想指向过去,有保守性;想象指向未来,有 创造性。 • 想象的显著特征就是创造性,其意义在于创造审 美意象。美感实际上是在创造了审美意象之后才 真正强化和丰富化的。
• 2.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 〔1〕情景交融: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与主 体当时的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的物我同一的状态。
• 〔2〕触景生情:审美主体由于当前特定景物的刺激引导 而引起自己生活中某种情感体验的重现而产生某种情思的 心理现象。崔护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 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4.审美中的情感错觉
• 指的是由情感作用造成审美对象映入人脑 时的变形现象,也即审美主体对对象的不 切合实际的审美知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 情感错觉在审美中具有某种积极意义。
审美意识与美感
审美意识 美感
• 美感问题,是近代以来美学研究的重心。 • 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感,相当于审
美意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 审美感受等。 • 狭义的美感,指审美感受。本章主要讲狭义的美 感。美的本质研究主要从哲学角度答复美是什么 的问题,所以也称为哲学美学; • 而美感研究主要从心理角度探索人们对美的心理 反响奥秘的问题,所以也称为心理学美学。
美感的根本特征
• 一、愉悦性 • 愉悦性是美感最根本的特征。不能引起人
们的愉快感受〔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的就不能称之为美,而美必然引起人的愉 快感受。美感的这一特征首先是由美表达 着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和具有生动的形象 性、娱乐性特征所决定的。

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1

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1

(二)联想与想象
2.想象 • 想象是指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 理过程。 • 从形式上看,审美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色彩、线条等符号的描绘在 头脑中重新组合与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的基本 趋向是最大限度地复现过去已有过的知觉印象。 • 创造性想象是无需借助他人描述,而将自己记忆中 储存的表象进行创造性的综合,从而形成新颖、独 特的新形象的过程。
一、审美意识的Biblioteka 构要素(二)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 (aesthetic interest) 是指审美 主体的人从一定审 美需要出发对各种 审美对象所产生的 主观情趣、态度、 风尚和追求,又称 “ 审美情趣 ” 。
一、审美意识的结构要素
(三)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 (aesthetic idea) 是审美观念的高级 层次,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
创造性想象中常用的方法与手段有:
①粘合②夸张③变形④浓缩⑤抽象
(三)情感与移情
1.情感 • 情感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特殊的心理活动形式,是指 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的态度 体验。 • 情感按其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可分为激情、心境 和热情。 •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感,对崇高美的创 造与欣赏有重要作用。 • 心境是一种平静、微弱、持久,主导着人一段时间的整体 精神面貌的情感,心境对优美的创造与欣赏有着重要作用。 •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稳定、深厚的情感,它长期影响着人 的身心活动。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2.审美知觉(aesthetic perception) •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多种感 觉力的综合。 • 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面 貌的整体把握.

艺术欣赏中美感的特点与类型

艺术欣赏中美感的特点与类型

艺术欣赏中美感的特点与类型
美感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审美感受和愉悦感。

在艺术欣赏中,美感的特点和类型涉及到主观感知、审美经验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美感特点和类型:
●美感的特点:
1.主观性:美感是个人主观感受的体现,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美感体验可能不同。

2.情感性:艺术作品能够唤起观者的情感,美感常常与情感体验紧密相连。

3.审美意义:美感常常与艺术作品的审美意义相关,包括形式美、内容美、情感美等。

4.变动性:美感可以随时间、心境和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动。

●美感的类型:
1.形式美感:强调作品的形式元素,如线条、颜色、形状、结构等。

抽象艺术常强调形
式美感。

2.内容美感:强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故事情节、情感等内容方面的美感。

叙事性艺术
常强调内容美感。

3.情感美感:强调作品所引发的情感体验,包括喜悦、忧伤、温馨等。

表达主义艺术通
常强调情感美感。

4.文化美感:强调艺术作品与文化、历史、传统之间的关联。

文化背景不同,美感的体
验也可能不同。

5.精神美感:强调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哲学、人生观等方面的美感。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
通常强调精神美感。

6.社会美感:强调作品对社会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映。

社会艺术通常强调社会美
感。

在实际的艺术欣赏中,这些美感类型常常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而丰富的审美体验。

观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文化背景和审美理念来体验和理解美感。

古诗词的美感体验与审美享受

古诗词的美感体验与审美享受

古诗词的美感体验与审美享受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体验与审美享受。

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还能从中领略到意蕴深远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及文化之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介绍古诗词的美感体验与审美享受。

一、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是指其奇特优美的韵律和节奏,使人产生一种愉悦的听觉感受。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其平仄押韵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带有一种琅琅上口的感觉,读起来格外悦耳动听。

古人通过严格的音韵规则,使诗词在朗诵时能够呈现出和谐的音韵效果,这也是古诗词独特的魅力所在。

二、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是指其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形象描绘,勾勒出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给人以美的感受。

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细雨、鱼儿欢快跳跃、燕子在微风中倾斜的画面,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宜人。

古诗词还能通过一些意象的运用,引发人们更加深入的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创造了鹳雀楼处于山水之间的景象,向人们传递出山水相依的深情厚意。

通过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古诗词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人们在欣赏中得到对现实的思考。

三、古诗词的文化之美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它不仅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之情:“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两句诗通过对军人与边疆生活的隐喻,抒发了对兄弟的深情厚谊和对家国的忧虑之情。

同时,古诗词还融入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诗经、楚辞、琵琶等。

这些文化符号在古诗词中以隐喻、象征的方式出现,丰富了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使人们在赏析中感受到深深的文化底蕴。

审美感受的三个特征

审美感受的三个特征

审美感受的三个特征审美感受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体验。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下,每个人对于美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共性中找到审美感受的几个特征。

一、审美感受是情感化的首先,审美感受是情感化的。

这意味着我们对于美的反应往往是由情绪和情感引起的。

当我们看到一个优美动人的画面或听到一段悦耳动听的音乐时,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比如喜悦、愉悦、震撼等等。

这些情绪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快乐和满足感,并且使我们更加愿意去接触和欣赏那些具有类似特点或者能够引起相似情绪体验的事物。

二、审美感受具有普遍性其次,虽然每个人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喜好,但是审美感受具有普遍性。

这意味着在不同文化和背景下,人们对于某些元素或者形式所产生的美感是有相似之处的。

比如,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对称、和谐、平衡是美的表现形式;而颜色、形状、线条等元素在不同文化中也有着普遍的美学意义。

这种普遍性反映出了人类对于美的本质需求和共性。

三、审美感受具有认知性最后,审美感受具有认知性。

这意味着我们对于美的感受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体验,还包含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和认知。

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或者一段音乐时,我们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和内涵,并且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思考。

这种认知过程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结语:综上所述,审美感受具有情感化、普遍性和认知性三个特征。

这些特征反映出了人类对于美的本质需求和共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够产生相似的效果。

因此,欣赏艺术品或者享受其他形式的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体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审美经验(美感)

2.审美经验(美感)

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 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 的态度不带意志
在实际上性欲本能是一种最强烈的本能, 在实际上性欲本能是一种最强烈的本能,看见血色 鲜丽的姑娘而能“心如古井”地不动, 鲜丽的姑娘而能“心如古井”地不动,只一味欣赏曲 美,是一般人所难能的。所以 线 是一般人所难能的。 就美感说, 就美感说,罗斯金所称赞的血 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对于实际人 生距离太近, 生距离太近,不一定比希腊女 神雕像的价值高。 神雕像的价值高。 但远的话呢?距离太近, 但远的话呢?距离太近,会让 你想象中的女神落实为凡人。 你想象中的女神落实为凡人。 但如果仅仅是一瞥惊鸿呢? 但如果仅仅是一瞥惊鸿呢?
视觉/ 视觉/听觉就生理基础而言更容易被社会化。因与 对象拉开来一定距离,减弱了其利己和占有道性质 审美感知是美感( 审美感知是美感(the 美感 sense of beaty)的第一 beaty) 受限于人的生理结构。 环,受限于人的生理结构。 视觉:最适宜于波长760 视觉:最适宜于波长760 —400微毫米的电磁振荡, 400微毫米的电磁振荡 微毫米的电磁振荡, 可增强到950—313微毫米 微毫米; 可增强到950—313微毫米; 光谱为七色, 光谱为七色,紫、红外线不 可见。 可见。 听觉: 听觉:
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区别“美感”“快感” 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区别“美感”“快感” ”“快感 的另一说: 的另一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 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 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 个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 个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 这个观点不足为凭。口腹有同嗜 这个观点不足为凭。 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 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陈 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 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 。(后 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 期印象派的图画)。 )。我曾经听过 期印象派的图画)。我曾经听过 一位很时髦的英国老太婆说道: 一位很时髦的英国老太婆说道: “我从来没有见过比金字塔再拙 劣的东西。 劣的东西。”

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

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

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一、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我们知道,审美体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了研究、了解的方便,我们在教材中把这一过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心理准备阶段的“虚静”、感知阶段的“感物”、心意层面的“会心”和神志层面的“畅神”等等。

其中,“会心”和“畅神”比较难以理解,在这里着重谈谈审美体验的这两种精神状态。

我们用了“会心”这个平易的词语,就暗示了审美是发生在一切人生活中的现实体验,一点也不神秘。

我们常说,心领神会,会心一笑,心有灵犀一点通,说的就是对于所感觉到的东西心有所感,意有所动。

这种心意层面上的审美体验就是“会心”。

“会心”,是审美体验的第二层次或第二种境界。

不过,我们应明确指出,对自然现象的审美体验中的“会心”,是在一种比喻的意义上说的。

意思是说,主体精神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互相作用而引起的愉悦,像两个人在倾心对话一样。

心意层面的“会心”,标志着审美体验进入精神活动。

这可以更具体地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从对象方面说,它的形式和结构所体现的存在,传达了一种活跃的生命。

人们常说,山含笑,水含情,风在呜咽,云在流连……无非是说山水富有活力,显得生机勃勃。

在这些景象之中,人读懂了天地的“心”。

第二,从主体方面说,他的情感和想象运动把一切对象都变成了心灵跃动的符号。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外在事物的形式结构和主体情感的运动模式形成了一种异质的同构,白鹤飞翔在晴空,诗人的情感也升华到碧霄之上。

主体与对象、我与物之间的界限完全消失了,精神在这种主体与对象的交融中获得了愉快。

“会心”,就是对事物生命的把握,又是主体情感的投射。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单方面对心灵的感动,也不是主体向事物的单向度移情,而是主体和对象的互相对答、同情与共鸣。

所以,我们不妨这样说,“会心”是主体心灵对事物生命的深刻把握。

这里的心,不是逻辑的心,而是妙悟的心。

妙悟是通过直觉一下子就切中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就是被体验着的对象的“心灵”。

谈谈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500字

谈谈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500字

美感是一种审美经验,是对美的感受和认知,是一种情感表现。

美感可以存在于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中,体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发现美感,让美感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

1. 视觉美生活中的美感可以体现在各种事物和场景中。

我们可以通过观赏自然风景、建筑艺术、绘画雕塑等形式来发现视觉美。

可以去公园、湖畔、海滨等地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也可以去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地方感受艺术作品带来的视觉享受。

2. 听觉美音乐是一种很好的表达美感的形式,通过欣赏音乐可以让人感受到不同的美感。

可以去音乐会、音乐剧、演唱会等活动中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也可以去自然中聆听鸟鸣、风声、雨声等自然声音,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妙声音。

3. 触觉美触觉是人们通过接触事物而产生的感知方式,而触觉美则是通过触摸事物来感受美感。

可以去感受不同材质的物品、艺术品,比如木质家具、丝绸布料、陶瓷器皿等,体会它们带来的触觉美。

4. 宗教信仰美宗教信仰美是通过信仰来感受美的一种方式。

不同宗教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都通过宗教仪式、建筑风格、艺术品等形式来表达宗教信仰美。

可以去不同的宗教场所,感受宗教信仰美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5. 文学艺术美文学艺术是人们通过文字、语言来表达美的一种方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舞台剧、电影等方式来感受文学艺术美。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其优美的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

以上是一些从生活中发现美感的方式,美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可以在生活中随处发现美感。

发现美感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身边的美,让美感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6.挑战美美不仅仅存在于自然景观和艺术作品中,有时候,发现美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挑战和乐趣。

可以通过参加摄影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来挑战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更加专注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感。

美学原理生活中体会与感悟

美学原理生活中体会与感悟

美学原理生活中体会与感悟美学原理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现象的学科,它探讨了美感、审美价值和艺术创作的本质。

美学原理是指在审美领域中所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也可以指导我们进行艺术创作。

1. 美感美感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感官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在审美领域中,美感通常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愉悦感受。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美感体验,这与个人的文化背景、经验、情感和认知有关。

2. 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所赋予的价值,包括其表现力、情感表达、技巧水平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审美价值标准,例如音乐作品需要具备旋律优美、节奏协调等特点;绘画作品需要具备色彩搭配合理、构图完整等特点。

3. 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通过自身的创造力和技巧,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的过程。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遵循美学原理,从而使其作品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4. 美学原理4.1 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指在审美领域中所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包括对称、平衡、比例、节奏等。

对称是指事物左右两侧相似或相等;平衡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保持平衡关系;比例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大小关系的协调;节奏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时间关系的协调。

4.2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指在绘画、设计等领域中所采用的不同颜色之间的组合方式。

不同颜色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例如红色通常被认为具有热情、活力等特点;蓝色则被认为具有安静、冷静等特点。

4.3 构图构图是指在绘画、摄影等领域中所采用的事物排列方式。

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

生活中体会与感悟美学原理不仅仅应用于艺术领域,也可以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在家居装修中,我们可以根据对称、平衡等原则来布置家具和摆放装饰品;在服装搭配中,我们可以根据色彩搭配原理来选择服装颜色和款式;在拍照时,我们可以采用构图原理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照片。

审美知觉名词解释

审美知觉名词解释

审美知觉名词解释引言审美知觉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评价和理解能力。

它是一种个体因素和文化背景的综合体现,影响着人们对艺术、自然景观和各种美学对象的认知和喜好。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审美知觉名词,包括美感、审美经验、审美判断和审美情趣等。

一、美感美感是指人们对于美的直观感受和共鸣。

它是审美知觉的起点,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感知能力。

美感包括视觉美感、听觉美感、触觉美感等多种形式。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幅精美的绘画作品时,会产生一种美的感觉,这就是视觉美感的体验。

美感是审美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经过认知和情感的加工后转化为具体的美的意象。

二、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指个体在艺术与美学对象中获得的感知、体验和认知过程。

它是在个体通过接触和研究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美学对象后积累起来的。

审美经验既包括主观经验,也包括客观知识。

通过积累审美经验,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升对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1. 主观审美经验主观审美经验是个体对于艺术作品和美的感受和个人评价的经验。

它与个体的审美偏好、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主观审美经验,这也是造成审美评价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主观审美经验使个体能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情感共鸣,获得自我满足感。

2. 客观审美经验客观审美经验是通过研究和了解艺术与美学对象的知识所积累起来的经验。

它包括对艺术史、文化背景、艺术理论等方面的学习和理解。

客观审美经验使个体能够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来观察和理解艺术作品,从艺术的历史发展、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三、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指个体对于艺术作品和美的取舍、评价和决策过程。

它是审美知觉的高级形式,需要借助个体的审美经验和理性思维。

审美判断与主观偏好、客观评价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个体通过自身的审美判断能力,能够对艺术作品的优劣、美的价值进行辨别和评估,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点和品味。

1. 主观审美判断主观审美判断是个体基于自身经验、偏好和情感对艺术作品进行的个人评价和决策。

对美感的理解

对美感的理解

对美感的理解美感:主体在对美的主观感受、体验、理解、评价中所获得的精神愉悦。

又称“审美感受”。

与“丑感”相对。

美感是人在审美实践中将对象人化,从自己改造的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后所激起的肯定性评价和情感愉悦。

无论是对自然美、社会美还是对艺术美的美感,其实质都是对人自身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它是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经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中实现的。

其物质基础是人所发现、创造的具有物质性、形象性的美的存在。

有了这种美的存在,才有人的审美感知和美感。

审美对象的丰富性、变易性制约着美感的丰富性、发展性;审美对象的不同性质引起优美感、壮美感、崇高感、悲感、喜感、幽默感等不同类型的美感。

其生理基础是人的审美感官的感受力和大脑的效应机能,是对象审美特性同人的生理功能、需要相适应。

其心理条件是人的精神需求,人已有的审美意识、经验、能力和特定心境、审美态度。

其产生、发展和方面、方向、性质、程度受对象特性和主体审美实践经验、审美意识的制约。

其形成过程为:对对象具体形象形态的感性直觉,产生快适感、愉悦感;在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经验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判断和情感、情绪等形象思维活动,把握对象特性及其相互联系,激起审美的自我意识,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使审美感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具有丰富的主体内容,并反作用于美,增进美。

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契合的结果,是客观制约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德国莱布尼茨认为它是一种混乱的、感性的、不能充分说明的感觉,是无数微小感觉的集合体。

英国博克认为它是对于客观事物美的感性直觉所引起的爱的情感,与理智、意志无关,只能通过感官机械地反映事物外在形态的美。

德国康德认为它是纯主观的自由的愉快,不夹杂任何利害感,在纯粹的具有普遍性的不借助概念的鉴赏判断中得到。

以上诸说都肯定了美感的愉悦性。

美学概论(美感的本质)

美学概论(美感的本质)

举例1:“人面桃花相映红”
2:“两岸猿声啼不住”“风急天高猿啸 哀(”2)类比联想:是一件事物的感受引起和该 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
举例1:暴风雨比喻革命,雄鹰比喻战士
2:唐人“云想衣裳花想容” ——结论:审美感受中的这种联想特征,是感 情由此及彼的推移,具有更浓厚的情感色彩, 比接近联想有着更为广阔的领域。
2、本质:有时也被称为审美快感,但不同于 生理快感。是精神的愉悦,要求的是“赏心悦 目”。
3、分类:分为低层次的情感和高层次的情感。 (1)低层次的情感:同人的生理机能或生 物本性相联系。 (2)高层次的情感:是精神的愉悦追求。
4、审美情感的情感因素: 有着重要作用。 举例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2、个体的心理特点、观察和思维方式不同
(1)概括性和整体性不同;
(2)分析能力和细节感知能力不同;
(3)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同。 举例:(1)中国戏曲的欣赏——虚拟的原则
用细碎的台步和飘舞的水袖表现织女 的凌空驾云;用连续的筋斗表现孙悟空来去自 如;喂鸡没有鸡,做鞋没有针线等。
(2)《红楼梦》中:宝钗扑蝶
十、社会美的欣赏:
(一)社会美欣赏的界定:
是对于社会生活中诸事物的美的感受、鉴赏 和评价。是一种精神活动。
(二)特点:随着审美主体主观因素的变化 而发生变化,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举例1:对于艺术品中的人和事的不同感受 和判断。
举例2:对于社会生活中事件、现象的不同 判断。(汶川地震中高三学生对女朋友的爱)
(1)对社会生活中诸事物的美的欣赏,最 先为美的外在表现形态所折服。
(2)必须是把审美对象当做一个整体。

简述什么是审美感知

简述什么是审美感知

1、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⑴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既包含着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又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艺术家的知、情、意。

在具体艺术作品中,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⑵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

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才能充分体现艺术魅力。

2、简述艺术形象及其特性。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意象和意境。

3、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简述什么是审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经由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印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较为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

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简述什么是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

审美想象是艺术家获得丰厚审美经验以及从事创作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简述什么是审美情感。

⑴情感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⑵审美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它是推动艺术创作思维进展的内驱力;⑶与人的日常情感相比,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更加丰富、深沉和细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第五章_美感-审美心理与审美体验

第五章_美感-审美心理与审美体验



第五章 美感
----审美心理与审美体验



五 章
真正的美只属于人类。只有通过审美 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体验、关照、欣 赏和评价,以及由此在内心引起或
愉快兴奋、或悲伤激昂的情感上的

激动,美才得以显现。因此,“美
感”是美学理论的关键


五 对美的研究最终将回归到人对美的

对象的情感体验,也就是美感问题
甚至也包括了审美的感觉 。
美 但这些感觉是不纯粹的,是尚未专门化 感的
美感的特性
第 认识的感觉和道德的感觉 五
章 认识感的感觉相关物是事物本身所是的样

美 道德的感觉。好的感觉和坏的感觉以及感

觉应该和不应该都是感觉的种种道德的样 式。
道德感的感觉相关物是事物应该所是的样


五 不管是认识的感觉,还是道德的感
的感觉。

因此这种种利害的感觉都不是自由的感 觉。
感 美感作为自由的感觉在于它是对于自由
存在的感觉,
在这样一种感觉中,感觉的相关物就会无限度地 敞开自身的本性,金子不只是财富,而也是金 光灿烂的矿物;
第 五 章

感 雪松不再是可制作的木材,而是风姿优美的树木。
与感觉中物的本性显露的同时,是人的本性的 发现。人不只是万物的生产者和占有者,而也 是一个欣赏者、看护者等

就是感觉的不断解放的过程,亦即让感 觉的自然性和文化性互不伤害,保持各
自的本性。这样一种具有自由特性的感
觉便是审美的感觉,亦即美感。
美感的特性

日常感觉


混乱
无聊

美感与快感:我的审美之旅

美感与快感:我的审美之旅

《美感与快感:我的审美之旅》在我探索美学世界的旅程中,美感与快感这两个概念时常交织在一起,它们如同两条蜿蜒的小径,引领我走进艺术的森林,体验那些令人陶醉的瞬间。

美感,那是一种超越感官的精神愉悦,它源自于对美的深层理解和感悟;而快感,则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愉悦,它迅速、直接,但往往稍纵即逝。

一、美感的深邃与持久美感,对我而言,是一种更为深邃和持久的体验。

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而是深入到作品的内涵,与创作者的灵魂对话。

我记得有一次,我站在一幅古老的山水画前,那画中的山川、流水、云雾,仿佛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和哲理。

我沉浸其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和深远。

这种美感,它不是一瞬间的刺激,而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它让我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领悟,带给我长久的满足和回味。

二、快感的瞬间与直接与美感相比,快感则更加直接和瞬间。

它不需要深层的思考,只需要感官的直接反应。

当我品尝到一杯美味的咖啡,或者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那种愉悦感是即刻的,它直接作用于我的味蕾或听觉,带给我即时的快乐。

然而,这种快感往往是短暂的,一旦刺激消失,愉悦也随之消散。

三、美感与快感的交织在我的审美体验中,美感与快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时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我丰富的审美感受。

有时候,我在欣赏一幅画作时,首先是被其绚丽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所吸引,这是一种快感的体验;但随着我深入观察,我开始理解画家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这时美感便悄然升起,带给我更深层次的满足。

同样,我在品尝美食时,初尝的美味带来快感,但随着我对食材、烹饪技巧的了解,对厨师创意的欣赏,美感也逐渐融入其中,让这顿美食变得更加回味无穷。

四、追求美感与快感的平衡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越来越追求即时的快感,而忽略了美感的培养。

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快餐式的娱乐,都在不断地刺激我们的感官,带给我们短暂的快感。

然而,这种快感往往是空洞的,它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的精神滋养。

因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美感与快感的平衡。

美学中审美理解的名词解释

美学中审美理解的名词解释

美学中审美理解的名词解释美学,作为一门探讨艺术和美的科学,是人类对美的思考和审视的产物。

在美学中,审美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对艺术作品和美的主观理解和评价。

本文将对美学中审美理解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以期加深对审美的理解和认识。

一、感知感知是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指的是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进行觉察、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感知的主要任务是收集相关信息并形成感知形象。

在审美过程中,感知帮助我们直接接触到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的感受,启动我们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二、情感情感是审美经验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核心。

它指的是人们对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悲伤、震撼等。

情感在审美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使得观者能够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深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

三、美感美感是审美活动的核心概念之一。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是通过审美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态度。

美感是审美主体对美的直接感知和内在感受,是对美的积极回应和欣赏。

四、审美观审美观是指人们对美的价值、标准和判断的总体观点和态度。

它是对美好、优美和卓越的认识和追求。

审美观体现了个体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也代表着不同文化、时代和群体的审美偏好和风格。

五、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指人们通过感知艺术作品、接受美的冲击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的一种愉悦、满足和开放的体验过程。

审美体验是一种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活动,通过它人们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和价值。

六、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是指人们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关注和评价的艺术作品、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

不同的审美对象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触动。

审美对象有时可以是一种艺术形式,有时可以是一件具体的物品,也可以是一种情境和氛围。

七、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指美对于人们思维、情感和生命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它关注的是美的意义和美的价值对于人类的个体和社会的启迪和改变。

审美价值体现了美对于人类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感(审美感受)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非功利的快感 • 直觉性的经验 • 自由的经验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 西塞山前白鹭飞, • 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去年的树
•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 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 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 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 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 “再见了,小鸟! 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 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 了。
• 艺术教育为主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语言艺
术 综合艺术)
媒介
• 学校教育为主
• 理想的教育模式、理想的生命塑型
• 和德育 • 和智育
• 知识和情感 • 直接和间接
审美教育
• 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 手段,通过展示对象的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 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的 塑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 向教育方式 内核:创设特定情景,展示对象审美特性, 影响和熏陶受教者
审美教育特点
• 情感性<打开情感世界的大门, 唤起新的力量,留下深刻的印象 >
• 以受教者为中心 • 过程性 • 全面性
要点汇总
• 美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活的艺术家。 • 美育不仅关心人是否有知识,而且关心人
是否有体验,体验到什么。 • 审美体验的生命价值。 • 美育中的形象和情感。
语文—作为审美领域1(可能)
• 字词—生活和情感的浓缩:休,男,草民,勇敢, 软弱可欺,民以食为天
• 文本—形象、情感、思想、意蕴的交集: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背景 触目皆萧瑟,溢胸自感伤 引
• 亮相 雕刻挥鬼斧,白描为传神 发
• 底蕴 此情成追忆,当时已惘然 神
• 焦点 渐行亦渐远,泪流缘心悲 型

任何一点都是投向我们茫茫心海的
石子,激起圈圈的涟漪,
语文—作为审美领域2(可行)
• 手段的采取 • 过程的渗透 • 目标的达成
语文—作为审美领域3(必然)
• 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人文性何以 体现?归根结底首先在于促进个体的和谐 健康的发展: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 始终与一种更为理想更有情趣的生命状态 相联系(在异化加剧的今天更加迫切)。
审美化教学
• 有底气: (1)对受教者充分了解和尊重 (2)对 教学媒介的充分把握 (3)对教法的充分设计
• 有魅力:(1)形象诱惑(2)语言激发(3)思想传达 (4)生活提醒 引进来
• 有情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有感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有震荡:回首向来情历处,又有风雨又有晴 • 有升华:虽是寸草心,尚报三春晖
海德格尔阐释凡高绘画《农鞋》,
•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 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 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 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 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 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 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 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 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 眠。
审美教育
• 审美 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被遮蔽 • 美育:美学的一般理念和宏观的普遍原则;教
育学的微观具体实践 • 日常教学:知识和技能,目标明晰直接,认知规
律 • 隔岸观火与设身处地:形象触发,内在情感体
验,心理激荡,心有所悟. • 春风化情感 以情动人 陶 冶情趣
• 我就在路灯下把凤霞放下来,把她看了又 看,凤霞是个好孩子,到了那时候也没哭, 只是睁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脸, 她也伸过手来摸我的脸。她的手在我脸上 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 了。背起凤霞就往回走,凤霞的小胳膊勾 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了 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家了。
• 只有经过物我交融、心灵体验的情感和认 知、思考才会在内心世界留下深深地划痕。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临江仙 杨慎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 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 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 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 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
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 根说。 树根回答: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 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 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 音,“沙——沙——”地响着。
•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说: “门先生,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
“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 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儿。鸟儿问女 孩儿: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那儿 吗?” 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 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 鸟儿 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 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 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5
• 外在的引导和铺垫(创设情境) • 对象的注目和挖掘(洞悉文本) • 体验的伴随和深入(深入文本) • 内在的感染和征服(情感文本) • 长久的影响和熏陶(感动自我)
于人影响
• 直接效果:在个体身上产生的陶情悦性、 心灵激荡等效应
• 间接效果:通过直接效果的不断积累,导 致个体心理结构的重大变化以致形成完美 人性的效应
• 我是吃过晚饭送凤霞回去的,凤霞没有哭, 她可怜巴巴地看看她娘,看看她弟弟,拉 着我的袖管跟我走了。有庆在后面又哭又 闹,反正凤霞听不到,我没理睬他。
• 那一路走得真是叫我心里难受,我不让自 己去看凤霞,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天黑 了,风飕飕地吹在我脸上,又灌到脖子里 去。凤霞双手捏住我的袖管,一点声音也 没有。天黑后,路上的石子绊着凤霞,走 上一段凤霞的身体就摇一下,我蹲下去把 她两只脚揉一揉,凤霞两只小手搁在我脖 子上,她的手很冷,一动不动。后面的路 是我背着凤霞走去,到了城里,看看离那 户人家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