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窃读记》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语文《窃读记》教案优秀8篇《窃读记》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阅读。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有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有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
但由于他们家中没有较多的藏书,所以几乎没有课外阅读量,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
学生对林海音当时所处生活环境陌生,故对理解人物思想情感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后生字并学习文中的好词好句。
小学语文窃读记教案
小学语文窃读记教案【篇一: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窃读记》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
该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进行编排。
其中,作家林海音的《窃读记》讲述了作者年少时因买不起书只好在书店里只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故事。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以及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描绘心境,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情。
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把握全文故事大意的基础上,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窃读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再认“窃、腋、哟、婪、惧、辘、撑”七个生字,正确书写“窃、炒、锅、踮、哟、饿、惧、充、檐、皱、碗、酸、撑、柜”十四个生字;2.通过本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惧怕、充足、屋檐、支撑、书柜、饥肠辘辘、暂时”等词语;3.通过本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能有感情地朗读;4.通过本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手法,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如何表达自己内心活动的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窃读”含义的基础上,深入体验作者窃读的感受,并通过研读作者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使之具体化。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再认“窃、腋、哟、婪、惧、辘、撑”七个生字,正确书写“窃、炒、锅、踮、哟、饿、惧、充、檐、皱、碗、酸、撑、柜”十四个生字;2.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惧怕、充足、屋檐、支撑、书柜、饥肠辘辘、暂时”等词语;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独立说出“窃读”的含义,以及作者是如何“窃读”的,找出相关的语句;4.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初步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感悟作者爱书、嗜书的情感。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窃读记》,使学生了解并感悟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诚信、勤奋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窃读记》的内容理解和感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通过窃读经历所传达的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2.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窃读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窃读记》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精讲细读: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和体验,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总结出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课文中,作者因为热爱读书,曾经____、____、____过。
(2)作者在窃读过程中,感受到了____、____、____等乐趣。
2.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说“窃读”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窃读记教案
五年级语文窃读记教案【篇一: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
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取知识、学会思考,而且能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所以,读书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一)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本文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
在她少年时期,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窃读”(教师相机板书“窃读”),陪伴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让我们跟随少年林海音一起来感受她读书的乐趣吧。
【以轻松的谈话导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作者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指名练读词语。
出示“窃读、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踮起脚尖”的字卡,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窃、婪、唾”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组词。
《窃读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渴望知识的情感。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做窃读者。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深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以及课文中所涉及到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窃读记》。
(2)学生齐读课文《窃读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含义。
(2)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辅导。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大意,梳理出文章结构。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德观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窃读记教案(精选多篇)
窃读记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窃读记》教案《窃读记》教案教学目的:①积累词汇和相关知识②抓住主要内容, 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③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④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把拼音注上去。
2、积累生词语:汗涔涔、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全神贯注、若无其事饥肠辘辘、尴尬、踉踉跄跄3、作者作品简介:林海音(1918—2014),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
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课题“窃读书”,并齐读课题。
提问:(1)“窃”的原意是什么?“窃读”是什么意思?答:“窃”的意思:①偷,②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③谦辞,古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
文中应该是②。
(2)题目《窃读记》可以连起来理解为??二、整体感知课文:文章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三、具体感知文本:1、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止一次偷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
窃读记教案(最新7篇)
窃读记教案(最新7篇)窃读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朗读视频,生字卡。
2、学生准备:搜集读书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记得第七册时,我们学了一个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我国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生:喜欢)同学们在假期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齐读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生举手回答)看到“窃”字,我们马上想到“偷窃”。
课题《窃读记》的“窃”字是什么意思?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1、(看课文朗读视频)请同学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划记自己不理解或有深刻体会的地方,注意生字新词。
3、学生按要求自学。
4、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新词卡片②认清字形:归类记忆、重点记忆③理解词语:组词练习,积累词语。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1、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请用“”划出来。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分享个人观点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介绍《窃读记》的作者、背景及课文主要内容。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的讨论。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生字词。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5.2 生字词掌握评价:进行生字词测试,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5.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话题讨论:6.2 课外阅读推荐: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7.2 生字词练习:布置生字词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
第八章:课堂小结8.1 回顾学习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8.2 强调学习重点:强调课文理解和生字词掌握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加强练习。
五年级《窃读记》教案
五年级《窃读记》教案五年级《窃读记》教案1【教材分析】《窃读记》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着“喜爱阅读”这一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其中,第一课《窃读记》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且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小故事。
故事同蒙古国对一个小女孩如何窃读的描写,表现力她对知识的渴求,对图书的热爱。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侧重培养的是阅读雨写作的能力,重点启发他们对稳重“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认知,以对其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
字词部分相对淡化,以自学为主。
【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会认“窃”、“腋”、“呦”等七个生字、准确书写“窃”、“炒”、“锅”等14个生字。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3、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难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方法】【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平时都在哪里读书?有没有人尝试过“窃读”?(板书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标出文中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知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自学生词新词。
自学检测:正音:目的地dì踮起脚尖diǎn暂时zàn释义:适宜──适合,相宜。
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细节中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增强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把握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从细节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后练习。
(2)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和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八、教学步骤:1.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2. 学习生字词:通过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及作者写作目的。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珍惜书籍的良好习惯。
(2)懂得尊敬作者,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3)通过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心情。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谈谈阅读的感受。
(2)引导学生谈论对窃读的认识,导入课文《窃读记》。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大意,分析课文结构。
(2)讲解生字词,拓展相关知识。
(3)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者为何要写《窃读记》?(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成果,总结作者写作目的。
5. 实践演练:(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阅读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考察学生对课文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窃读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偷读书的小女孩的成长故事。
2. 教材特点•感情真挚,情节生动,引人入胜。
•通过小女孩的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领悟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道德情操。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材:《窃读记》课文•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教学资源:教案、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教学内容呈现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分析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
3. 拓展延伸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拓展学生的思维。
4. 归纳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系统化记忆。
六、教学反馈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习成果。
七、课后作业•课文朗读•阅读感悟写一篇100字的读后感•背诵课文中重点句子八、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发现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是本节课《窃读记》的教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窃读记》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窃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窃读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吗?有没有偷偷阅读的经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窃读的文章,看看作者有什么独特的体验。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窃读记》,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窃读”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关于窃读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窃读体验。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喜欢窃读?二、深入阅读1.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在窃读过程中有哪些心理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关于窃读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窃读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放弃了窃读?二、深入阅读1.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结尾部分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放弃了窃读?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关于窃读的影响。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窃读感悟。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优秀3篇)
窃读记教案窃读记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作者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窃读记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窃读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
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2、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教学难点: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
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窃读记(节选)印发给学生⒈学生准备:搜集读书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一、扣题眼,顺势导入我国有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
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生谈感受)看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新学期的一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描写读书滋味的课文——中国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板书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知道“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二、初感知,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
读课文后,“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你结合课文内容上说说(“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观点的能力。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2. 课件:课文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互问互答,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作者的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和运用。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五、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窃读”现象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否普遍?为什么?2. 讨论:如何看待“窃读”这一行为?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3. 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窃读”的现象?如何对待?七、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窃读记》教案3篇
《窃读记》教案3篇《窃读记》教案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窃读记》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窃读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练习默读,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抓关键字、词、句,做好圈点批注,体悟的情感,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进一步练习默读,感知文章内容。
2.抓住关键字词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力气。
教学难点:理解成长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接受默读法、批注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同学的爱好,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
1.同学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默读来完成的。
2.自主阅读,将初次阅读、圈批与老师引导后的再圈批作对比,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总结出圈批的方法,老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同学多向思维。
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力气。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乐趣,海伦凯勒用手和心灵感受读书带来的震撼与惊喜,今日让我们走近另一个小姑娘,看看她是怎样读书的?读书又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感受?呈现课件并呈现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同学明确学习方向。
任务一: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默读课文1.默读全文,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后小组争辩沟通。
要求:限时8分钟。
2.友情提示: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不默朗读。
圈点批注:可借助《再塑生命的人》中的旁批方法。
(三)圈点批注结合自己的圈画批注,在组内沟通: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圈画?从哪些方面进行批注?预设:1.题目。
为什么说是窃读?2.动作描写。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留意。
我踮起脚……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3.修辞。
我如饥饿的瘦狼,贪欲地吞读下去。
4.人物。
《窃读记》课文教案
《窃读记》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成语和俗语的理解。
2.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窃读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圈出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解释课文中的成语和俗语。
(2)教师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表现出的诚实守信、热爱阅读等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阅读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感悟文章评价:阅读学生写的感悟文章,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窃读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窃读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窃读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窃读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窃读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解读】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设计理念】在处理教材前,我感受到本文故事感人,文笔纤致,环境渲染很出彩。
但是对现在的孩子进行教学困难很大。
其一,作者的生长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差距。
这种背景的差距是孩子理解文本的关键。
如何让学生接触文本后,尽快地融入到文章的情景中,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
其二,本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线索分明,叙事有理。
五年级语文课文窃读记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语文课文窃读记教案优秀8篇窃读记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学生时期由于贫穷而买不起自己喜欢的书,只能偷偷地到书店中看书遭到书店老板的斥责,而后又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店员帮助,至今还心存感激的一件事。
文章主题非常明确,那便是因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而心存感激。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会有不同的人在帮助我们,以后也会如此,让学生懂得了这一点,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就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影响,传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文章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极为纯净、生动。
要让学生感受到并非易事,除了找出生动的用词之外,更需要老师的范读功力和指导学生反复品味的过程。
教学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抓住课题“窃读”一词,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人教版五年级上《窃读记》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窃读记》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窃读的滋味。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窃读的滋味。
难点: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准备1.课文《窃读记》2.多媒体课件3.生字词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板书课题《窃读记》,提问:什么是“窃读”?你们有没有过窃读的经历?(二)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讲读课文1.教师讲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窃读的滋味。
2.学生交流感受,分享窃读时的心理活动。
(四)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积累。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五)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2.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经历的文章。
2.强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时,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特别想读,但又不能光明正大地读的情况?2.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窃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窃读的文章——《窃读记》。
二、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窃读的滋味。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讲读课文1.教师讲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窃读的滋味。
2.学生交流感受,分享窃读时的心理活动。
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积累。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二、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2.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经历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
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取知识、学会思考,而且能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所以,读书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一)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本文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
在她少年时期,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窃读”(教师相机板书“窃读”),陪伴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让我们跟随少年林海音一起来感受她读书的乐趣吧。
【以轻松的谈话导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作者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指名练读词语。
出示“窃读、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踮起脚尖”的字卡,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窃、婪、唾”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组词。
二、紧扣题眼,揭示课题。
(一)巧用查字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教师在“窃”字下加上红色标记,请学生查字义。
这个“窃”字有多种含义,请同学们快速在字典中找出答案。
(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2、教师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
【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词语的答案,而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再次读书,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三、再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指名交流,感知概括。
1、指名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教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学生齐读课题。
3、小结:所以,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在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讲述的事件的基础上,“窃读”在课文中的正确含义到底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联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朗读训练,熟悉课文。
(一)同桌合作,分段读课文。
提出要求:1、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听的要求:认真倾听组员读书,为组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多种形式练读。
1、可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
(评价时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读书兴趣。
)2、也可出示课文中有较多生字的段落和写作者矛盾心理的段落让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教师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多种形式的练读,目的在于把课文读流利,为后面的体会作者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围绕问题,思考探究。
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相信作者这种独特的读书方式——“窃读”一定让大家印象深刻。
(一)谈一谈“窃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多元感受。
】(二)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概括出了作者自己对“窃读”的感受的句子。
(引导学生画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六、置留问题,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那么,这种窃读的滋味到底如何呢?下节课,我们将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好好品味一下她所说的“滋味”。
作业:(一)搜集作者林海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
(二)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一)复习词语。
1、出示带有课文中生字的组合词语,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听写词语:“窃读、贪婪、唾沫、担忧、知趣、适宜、倾盆大雨、白日梦”(二)以“白日梦”引读第7自然段。
1、理解“白日梦”的含义,提问:作者做着怎样的“白日梦”呢?2、引读第7自然段。
【以“白日梦”和“窃读”的对比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心情,更容易让学生走进作者“窃读”的情感世界。
】3、师:在“白日梦”里读书的滋味那真是“甜滋滋、美滋滋”的,但白日梦毕竟是白日梦,现实中作者却只能用“窃读”来成全自己喜爱读书的心愿,她发出了“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的感慨。
这种“窃读”的滋味是十分复杂的,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什么滋味呢?二、品味“窃读”,体验情感。
(一)默读精思,体验“窃读”滋味。
1、请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画一画,特别是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作上批注。
然后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2、生自由读,画,批。
(二)交流研讨,朗读感悟“窃读”滋味。
(注意顺学而导,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相机教学。
)1、体验品味“甜中有酸”的滋味:⑴“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好吗?【引导学生感受用贬义的词语和反面的形象来反衬表现作者嗜书如命,如饥似渴地读书。
】③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句子。
⑵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①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此时的滋味。
③创境对比读,感受“滋味”。
当“作者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齐读“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以求暂时的休息。
”)【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对比读,目的是让学生进入情景,感受作者当时的处境,进一步感受作者“窃读”的滋味。
】④多元感受“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亮了起来……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这句话传递出来的个中滋味——“有酸有甜”⑤指导读出“甜中有酸”的滋味。
⑶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2、体验品味“苦中带甜”滋味:⑴“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默读句子,边读边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思考: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活动。
③读句子,感受作者“窃读”的苦滋味。
④思考:从作者的动作和心理角度出发,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研读关键的词句,感悟词语的精妙,品味这些描写的好处,学习细腻的写作方法。
】⑵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师:同学们,从“一”和“几”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感悟作者读书的辛苦)⑶多种形式引读第3、4自然段,感悟作者读书的“苦中带甜滋味”。
①师引读:放学后,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②师引读:我又急匆匆地赶到另一家书店——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③师引读:可这时候,我该回家了。
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一家书店——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④师引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于是,从头来,再找一遍——生读:“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贪婪地读着。
”⑤师引读:可是,就是终于找到了书,贪婪地读着,我的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因为——生读:“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再走进另一家。
”⑥师引读:到了另一家书店——生读:“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⑦师生共读:“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⑷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师引读:这就是“窃读”的滋味,苦中有甜,甜中带酸。
作者说——生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创设反复多次地读的情境,学生会想象当时的画面,能够更进一步地走进当时的情景之中,去切身体会作者“窃读”中的多种滋味。
】3、体验品味“酸中有甜”的滋味:⑴“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体会“辛酸”)①体会“酸滋味”,指导感情朗读。
师:这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每天120多分钟,每天7200多秒!师导读: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贪婪地读着,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导读:我躲藏在书柜的角落头贪婪地读着,一个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小结:作者这读书的辛酸滋味,不知道同学们体会了多少。
但这辛酸的滋味中,又透着些甜味,同学们能找出来吗?②通过与“白日梦”对比读,感悟“酸中有甜的滋味”。
a、引读“当饭店飘来一阵菜香时……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师导读:当作者美滋滋地做着甜丝丝的“白日梦”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况如何呢?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⑵“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把握作者的心理。
a、找一找,句子中那个词用得好,写出了作者此时复杂的心理?(装)b、“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指名读句子。
c、感受作者“窃读”的“酸中带甜的滋味”。
师: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d、感受作者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师: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真是用尽了心思,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当时酸中带甜的滋味吧!e、学生读第6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