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
《季羡林自传(节选)》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季羡林自传(节选)》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季羡林自传(节选)我于一九四五年秋,在呆了整整十年之后,从哥廷根到了瑞士,等候机会回国;在瑞士Fribourg住了几个月,于一九四六年春夏之交,经法国马赛和越南西贡,又经香港,回到祖国。
先在上海和南京住了一个夏天和半个秋天。
当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津浦铁路中断,我有家难归。
当时我已经由恩师陈寅恪先生介绍,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和文学院院长汤锡予(用彤)先生接受,来北大任教。
在上海和南京住的时候,我一点收入都没有。
我在上海卖了一块从瑞士带回来的自动化的Omega金表。
这在当时国内是十分珍贵、万分难得的宝物。
但因为受了点骗,只卖了十两黄金。
我将此钱的一部分换成了法币,寄回济南家中。
家中经济早已破产,靠摆小摊,卖炒花生、香烟、最便宜的糖果之类的东西,勉强糊口。
对于此事,我内疚于心久矣。
只是阻于战火,被困异域。
家中盼我归来,如大旱之望云霓。
现在终于历尽千辛万苦回来了,我焉能不首先想到家庭! 家中的双亲——叔父和婶母,妻、儿正在嗷嗷待哺哩。
剩下的金子就供我在南京和上海吃饭之用。
我于一九四六年深秋从上海乘船北上,先到秦皇岛,再转火车,到了一别十一年的故都北京。
从山海关到北京的铁路由美军武装守护,尚能通车。
到车站去迎接我们的有阴法鲁教授等老朋友。
我们终于到了北大的红楼。
我暂时被安排在这里住下。
按北大当时的规定,国外归来的留学生,不管拿到什么学位,最高只能定为副教授。
清华大学没有副教授这个职称,与之相当的是专任讲师。
至少要等上几年,看你的教书成绩和学术水平,如够格,即升为正教授。
我能进入北大,已感莫大光荣,焉敢再巴蛇吞象有什么非分之想! 第二天,我以副教授的身份晋谒汤用彤先生。
汤先生是佛学大师,暗想在他领导下工作是一种幸福。
我曾多次提到,在印度学领域内,我的兴趣主要在印度古代及中世佛典梵文上,特别是在“混合梵文”上。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季羡林散文
散文专题训练----季羡林散文一、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幽径悲剧季羡林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小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
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
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
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
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
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这是一条神奇的幽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
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
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
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
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
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
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
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季羡林《清塘荷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清塘荷韵》阅读练习及答案清塘荷韵季羡林①楼前有清塘数亩。
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
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
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
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
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炙人口的。
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
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
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
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
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
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
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
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旎的风光。
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
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
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
季羡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季羡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一、季羡林篇:(一)个人成就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1]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二)散文随笔《幽径悲剧》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清塘荷韵》上海九年义务制教育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八课《成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做人与处世》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永久的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课(三)人物评价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
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温家宝评)[14] 贺剑城称自己“为老搭档的逝世感到悲痛”,贺剑城道:“季先生对待学术、工作非常严谨,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
他精力过人,每天到单位非常早,有时竟然会提前三个小时到。
”贺老称,季先生一生对待学问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国同时学三门语言的情况,笑称“简直是自我折磨”。
(四)美文精读1、忘季羡林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
季羡林《走运与倒霉》初级中学议阅读题及答案-.doc
季羡林《走运与倒霉》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①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
世人无不想走运,而决不想倒霉。
ﻪﻭ②其实,这两件事是有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的,互为因果的。
说极端了,简直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这并不是我的发明创造。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已经发现了,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老子的“福”就是走运,他的“祸”就是倒霉。
ﻪ③走运有大小之别,倒霉也有大小之别,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
走的运越大,则倒的霉也越惨,二者之间成正比。
中国有一句俗话说:“爬得越高,跌得越重。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关系。
ﻪ④吾辈小民,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天天忙着吃、喝、拉、撒、睡;操持着柴、米、油、盐、酱、醋、茶。
有时候难免走点小运,有的是主动争取来的,有的是时来运转,好运从天上掉下来的。
高兴之余,不过喝上二两二锅头,飘飘然一阵了事。
但有时又难免倒点小霉,“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没有人去争取倒霉的。
倒霉以后,也不过心里郁闷几天,对老婆孩子发点小脾气,转瞬就过去了。
ﻭ⑤但是,历史上和眼前的那些大人物和大款们,他们一身系天下安危,或者系一个地区、一个行当的安危。
他们得意时,比如打了一个大胜仗,或者倒卖房地产、炒股票,发了一笔大财,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自以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固一世之雄也”,怎二两二锅头了得!然而一旦失败,不是自刎乌江,就是从摩天高楼跳下,“而今安在哉”!ﻪ古烁今的杰作。
像韩愈、苏轼、李清照、李后主等等一批人,莫不皆然。
从来没有过状元宰相成为大文学家的。
ﻭ⑦了解了这一番道理之后,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意义是重大的。
它能够让我们头脑清醒,理解祸福的辩证关系;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
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ﻪﻭ10.下面对原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ﻭ A.“状元宰相”在文中指:达官贵人、位高权重、生活过于顺利的人ﻪﻭB.“一而二二而一”在文中的意思是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的,互为因果的。
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配套专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项训练五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01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月考)。
1.回忆雨僧先生季羡林①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
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②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
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
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
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
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
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
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③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④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义,而且是充满了敬意。
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⑤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
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
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
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
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
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
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
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
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⑥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
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
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
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⑦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
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夹竹桃——季羡林 阅读练习及答案
夹竹桃——季羡林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⑤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作者:季羡林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填空:⒈季羡林,当代著名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专家。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 ___________”。
他的散文,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
⒉季羡林在《读书治学写作》一书中集中道出了学人的人生三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春归燕园》中季羡林引用了____________国浪漫诗人____________的两句诗____________,表达春天还会来临的思想。
⒋季羡林的散文集《____________》获1998年全国新闻一等奖。
⒌季羡林认为,文学艺术的精髓在于____________,他的散文是他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他的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从描写“____________”出发。
⒍季羡林在《____________》文中提及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年,但在黎明前从未到天安门广场上看过清洁工人劳动的场景。
⒎季羡林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2004年3月,93岁的季美林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⒏因为季羡林是个外面冰冷而内心极热的人,所以友人送他一个绰号:____________ 《三个小女孩》⒐季羡林在《黄昏》一文中引用李商隐的诗____________,____”感叹黄昏不能久留。
⒑季羡林在《佛教圣迹巡礼》中提到中国唐代商僧玄奘九死一生到印度,回国后完成的名著《____________》,给当时的印度留下极其着实的记载。
二、选择题:⒈季羡林是哪省人?()(1)山东(2)山西(3)南京(4)北京⒉季羡林散文中提到的“Wala”是什么?《Wala》()(1)一条狗(2)一个人(3)一只猫(4)一只鹦鹉⒊季羡林作品《春满香园》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1)上海(2)南京(3)北京(4)山东⒋季羡林作品《难忘的一家人》中普拉萨德是哪里人?()(1)东京(2)哥廷根(3)巴基斯坦(4)印度⒌季羡林作品《枸杞树》一文中写提的是哪儿的枸杞树?()(1)山东(2)上海(3)南京(4)北平⒍下面哪篇文章不是季羡林的作品:()(1)《春满香园》(2)《春归燕园》(3)《故乡》(4)《火车上观日出》⒎季羡林作品《春城忆广田》中的春城指的是:()(1)云南(2)昆明(3)广州(4)桂林⒏季羡林在《西谛先生》中提及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谁的诗句?()(1)杜甫(2)陆游(3)李白(4)王安石⒐季羡林在《那提心吊胆的一年》中提及教员休息常互问“你拿到了没有?”指的是什么?()(1)聘书(2)工资(3)课表(4)大字报⒑季羡林在《梦萦水木清华》中用八个字概括了当时清华的校风,“清新,活泼,民主,向上”,新生入学要过的第一关正是清华校风“清新活泼”的体现,这一关是什么?()(1)“拖尸”(2)“入水”(3)“撞墙”(4)“军训”三、判断题:⒈《忆章用》一文中,章用是季羡林的好朋友,也叫俊之。
《听雨》(季羡林)阅读题及答案
《听雨》(季羡林)阅读题及答案《听雨》是季羡林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听雨》(季羡林)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听雨季羡林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
”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
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
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
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
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
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
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
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
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
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
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
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
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
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季羡林《二月兰》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理解
季羡林《二月兰》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理解篇一:阅读附答案孔林二月兰李木生⑴兰花,多有贵族。
二月兰,却是世界上海两万多种兰花里的平民平民,当然易被忽视,常遭践踏,只是愈抑愈扬,再大的强力也按捺不住,蓬勃的生命就在七八千年里生生不息着。
⑵如北大燕园中曾经伴着季羡林度过风雨的二月兰,南京理工大学冷杉园里常与市民耳鬓厮磨的二月兰,都是那样的气象独具,名传于世。
可是,最能动我心魄又让我惊诧不已继而深爱不止的,还是中国曲阜孔林的二月兰。
⑶清明前后,当你在夹道而列的千年桧柏里,走过一千多米长的林前神道,再穿过高大的红墙与森严的古侧柏相夹的长长的甬道,当你终于停在孔林门下,仰面注视着林门上古韵滞重的“至圣林”三个篆体大字,正让胸间充溢着肃穆与沧桑之感的时候——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迈过这个短促而又高大的门洞,竟是一个如初生婴儿般清新娇嫩、又如新娘样羞怯热烈的紫蓝色的世界!二百多万平方米的二月兰,正怒放着扑怀而来,让你一下子投入在梦幻般的世界里,庄严的孔林陡然亲切生动。
⑷人们也许会先入为主地直奔孔林的孔子墓园,而对这花的海洋视若无睹。
但是二月兰自在地开放着,不求闻达,不谋地位,无欲则静地在天地之间释放着也享受着自己生命的美丽与快乐。
⑸紫里泛着蔚蓝,蓝里透出着雪白,白里又浸染着淡红,全沐在春日嫩黄的阳光里,人就仿佛远离了尘世,神游于这彩色雾岚般的梦幻之中。
这时,隐约着却是早已沁入在空气里与心脾间的爽冽和畅的清香,让人忍不住一次次深长地呼吸吐纳。
这可是天上地下难以寻找的气息啊,草香,泥土香,树木香,去秋落入在草丛中的黄叶的香,全被二月兰的清雅之气酿成了一种非凡而又家常的圣洁之香。
就连鸟的啼叫与太阳金色的光羽,都熏染着二月兰的味道。
⑹二月兰每一株单一的茎上,都诞生着长幼有序的十七八个花的兄弟姊妹——最幼的米粒大小地绿着,有白苍的绒毛隐约在初绿间;稍大一点的花蕾,刚咧开星点的唇,闪烁着粉白的笑意;将开未开的,则将四片花瓣两两相叠卷成马蹄型的筒状,露着几分调皮与待放的急切。
季羡林《二月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二月兰季羡林⑴一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竟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⑵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但是它却以多胜,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
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
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
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⑶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
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
它们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
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⑷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
⑸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春天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
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
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
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她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⑹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
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至于虎子和咪咪也各自遵循猫的规律,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
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
回忆这些往事,如云如烟,原来是近在眼前,如今却如蓬莱灵山,可望而不可即了。
⑺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
季羡林散文 时间 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
季羡林散文时间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季羡林散文时间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季羡林散文《老猫》附答案2(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季羡林散文《老猫》附答案(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季羡林散文《老猫》附答案(2)文章来自:老猫季羡林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浑身一片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
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
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
感到异常地别扭。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
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
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
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
到了此时此刻,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
它们总是逃了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里,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
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死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憬然若有所悟。
现在看来,倒是猫们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们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
中国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
到头来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抔,“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决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
再退一步想,现在有些思想开明的人士,不想长生不老,不想在大地上再留黄土一抔;甚至开明到不要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
季羡林《二月兰》的阅读题的答案
季羡林《二月兰》的阅读题的答案在《二月兰》中,描述季老也要像二月兰那样纵浪大化,"笑对春风",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该文章相关的阅读训练试题及其答案,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二月兰季羡林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我在燕园里住了四十多年。
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
直到去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认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刻涌上心头。
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
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
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那么几片。
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
二月兰仿佛发了狂。
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奇妙。
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但是花儿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
一到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
一切顺其自然。
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
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
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话不语”,花当然不“语”了。
如果真“语”起来,岂不吓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在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花开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的青草丛里挖荠菜。
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
黄昏季羡林阅读答案
黄昏季羡林阅读答案《黄昏》季羡林原文阅读①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使有个黄昏。
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我要问:有几个人感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②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开始去走一天的路。
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
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
他们知道:夜来了。
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
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
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
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③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屋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消失了。
只剩下朦胧的夜。
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④黄昏走了。
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
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吗?⑤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
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漫过了大森林、小溪,漫过了山顶、小村,又漫过了寂寞的沙漠,来到我们的国土里。
倘若我迎着黄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着黄昏从辽远的天边上跑了来,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了。
⑥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心不关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
牛乳色的空气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结起来,但似乎又在软软地黏黏地浓浓地流动。
它带来了阒静,你听:一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
幽荚的轻适的阒静软软地黏黏地浓浓地压在人们的心头,灰的天空像一张薄幕;树木,房屋,烟纹,云缕,都像一张张的剪影,静静地贴在这幕上。
最新季羡林二月兰阅读答案
最新季羡林二月兰阅读答案季羡林二月兰阅读答案阅读理解是大家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这也是大家经常考试的一个题型,大家在复习备考中要多加重视,对其进行强化的练习。
下面阅读答案栏目为您提供:季羡林二月兰阅读答案。
二月兰季羡林二月兰是一种常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我在燕园里住了四十多年。
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
直到去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认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刻涌上心头。
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
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
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那么几片。
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
二月兰仿佛发了狂。
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奇妙。
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但是花儿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
一到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
一切顺其自然。
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
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
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话不语”,花当然不“语”了。
如果真“语”起来,岂不吓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在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花开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的青草丛里挖荠菜。
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
但婉如还活着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
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⒈季羡林,当代著名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专家。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 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
⒉季羡林在《读书治学写作》一书中集中道出了学人的人生三维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春归燕园》中季羡林引用了_______国浪漫诗人_________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春天还会来临的思想。
⒋季羡林的散文集《___________》获1998年全国新闻一等奖。
⒌季羡林认为,文学艺术的精髓在于________,他的散文是他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他的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从描写“____________”出发。
⒍季羡林在《__________》文中提及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年,但在黎明前从未到天安门广场上看过清洁工人劳动的场景。
⒎季羡林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2004年3月,93岁的季美林通过《人民ri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⒏因为季羡林是个外面冰冷而内心极热的人,所以友人送他一个绰号:___________《三个小女孩》⒐季羡林在《黄昏》一文中引用李商隐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黄昏不能久留。
⒑季羡林在《佛教圣迹巡礼》中提到中国唐代商僧玄奘九死一生到印度,回国后完成的名著《___________》,给当时的印度留下极其着实的记载。
二、选择题:⒈季羡林是哪省人?()(1)山东(2)山西(3)南京(4)北京⒉季羡林散文中提到的“Wala”是什么?《Wala》()(1)一条狗(2)一个人(3)一只猫(4)一只鹦鹉⒊季羡林作品《春满香园》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1)上海(2)南京(3)北京(4)山东⒋季羡林作品《难忘的一家人》中普拉sa德是哪里人?()(1)东京(2)哥廷根(3)巴基斯坦(4)印度⒌季羡林作品《枸杞树》一文中写提的是哪儿的枸杞树?()(1)山东(2)上海(3)南京(4)北平⒍下面哪篇文章不是季羡林的作品:()(1)《春满香园》(2)《春归燕园》(3)《故乡》(4)《火车上观日出》⒎季羡林作品《春城忆广田》中的春城指的是:()(1)云南(2)昆明(3)广州(4)桂林⒏季羡林在《西谛先生》中提及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谁的诗句?()(1)杜甫(2)陆游(3)李白(4)王安石⒐季羡林在《那提心吊胆的一年》中提及教员休息常互问“你拿到了没有?”指的是什么?()(1)聘书(2)工资(3)课表(4)大字报⒑季羡林在《梦萦水木清华》中用八个字概括了当时清华的校风,“清新,活泼,民主,向上”,新生入学要过的第一关正是清华校风“清新活泼”的体现,这一关是什么?()(1)“拖尸”(2)“入水”(3)“撞墙”(4)“军训”。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季羡林专练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季羡林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3题。
雾季羡林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
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
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
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模糊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
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
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
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簌簌抖动、模模糊糊的东西,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
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
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
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
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
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
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
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
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
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
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
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
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
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
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
季羡林《枸杞树》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枸杞树季羡林在不经意的时候,一转眼便会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
这使我困惑。
最先是去追忆:什么地方我曾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么?是在另一个地方的一个花园里么?但是,都不像。
最后,我想到才到北平求学时住的那个公寓;于是我想到这棵苍老的枸杞树。
我现在还能很清晰地温习一些事情:我记得初次到北平时,在前门下了火车以后,①这古老都市的影子,更像一个秤锤,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我住进西城的某一个公寓里去了。
我仍然非常迷惘而有点近于慌张,眼前的一切都仿佛给一层轻烟笼罩起来似的,我看不清院子里的什么东西,我甚至也没有看清我住的小屋,黑夜跟着来了,我便糊里糊涂地睡下去,做了许许多多离奇古怪的梦。
虽然做了梦;但是却没有能睡得很熟,(刚看到墙上有点儿发白,我就起来了。
因为心比较安定了一点,我才开始看得清楚:我住的是北屋,屋前的小院里,有不算小的一缸荷花:四周错落地摆了几盆杂花。
我记得很清楚:这些花里面有一棵仙人头,几天后,还开了很大的一朵白花,但是最惹我注意的,却是靠墙长着的一棵枸杞树,已经长得高过了屋檐,枝干苍老勾曲像千年的古松,树皮皱着,色是黝黑的,有几处已经开了裂。
幼年在故乡的时候,常听人说,枸杞是长得非常慢的,很难成为一棵树,现在居然有这样一棵虬干的老枸杞站在我面前,真像梦;梦又掣开了轻渺的网,我这是站在公寓里么?于是,我问公寓的主人,这枸杞有多大年龄了,他也渺茫:他初次来这里开公寓时,这树就是现在这样,三十年来,没有多少变动。
这更使我惊奇,我用惊奇的太息的眼光注视着这苍老的枝干在沉默着,又注视着接连着树顶的蓝蓝的长天。
就这样,我每天看书乏了,就总到这棵树底下徘徊。
在细弱的枝条上,蜘蛛结了网,间或有一片树叶儿或苍蝇蚊子之流的尸体粘在上面。
在有太阳和灯火照上去的时候,这小小的网也会反射出细弱的清光来。
倘若再走近一点,你又可以看到有许多叶上都爬着长长的绿色的虫子,在爬过的叶上留了半圆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
⒈季羡林,当代著名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专家。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 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
⒉季羡林在《读书治学写作》一书中集中道出了学人的人生三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春归燕园》中季羡林引用了_______国浪漫诗人_________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春天还会来临的思想。
⒋季羡林的散文集《___________》获1998年全国新闻一等奖。
⒌季羡林认为,文学艺术的精髓在于________,他的散文是他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他的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从描写“____________”出发。
⒍季羡林在《__________》文中提及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年,但在黎明前从未到天安门广场上看过清洁工人劳动的场景。
⒎季羡林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2004年3月,93岁的季美林通过《人民ri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⒏因为季羡林是个外面冰冷而内心极热的人,所以友人送他一个
绰号:___________《三个小女孩》
⒐季羡林在《黄昏》一文中引用李商隐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黄昏不能久留。
⒑季羡林在《佛教圣迹巡礼》中提到中国唐代商僧玄奘九死一生到印度,回国后完成的名著《___________》,给当时的印度留下极其着实的记载。
二、选择题:
⒈季羡林是哪省人?()
(1)山东(2)山西(3)南京(4)北京
⒉季羡林散文中提到的“Wala”是什么?《Wala》()
(1)一条狗(2)一个人(3)一只猫(4)一只鹦鹉
⒊季羡林作品《春满香园》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1)上海(2)南京(3)北京(4)山东
⒋季羡林作品《难忘的一家人》中普拉sa德是哪里人?()
(1)东京(2)哥廷根(3)巴基斯坦(4)印度
⒌季羡林作品《枸杞树》一文中写提的是哪儿的枸杞树?()
(1)山东(2)上海(3)南京(4)北平
⒍下面哪篇文章不是季羡林的作品:()
(1)《春满香园》(2)《春归燕园》(3)《故乡》(4)《火车上观日出》
⒎季羡林作品《春城忆广田》中的春城指的是:()
(1)云南(2)昆明(3)广州(4)桂林
⒏季羡林在《西谛先生》中提及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谁的诗句?()
(1)杜甫(2)陆游(3)李白(4)王安石
⒐季羡林在《那提心吊胆的一年》中提及教员休息常互问“你拿到了没有?”指的是什么?()
(1)聘书(2)工资(3)课表(4)大字报
⒑季羡林在《梦萦水木清华》中用八个字概括了当时清华的校风,“清新,活泼,民主,向上”,新生入学要过的第一关正是清华校风“清新活泼”的体现,这一关是什么?()
(1)“拖尸”(2)“入水”(3)“撞墙”(4)“军训”
三、判断题:
⒈《忆章用》一文中,章用是季羡林的好朋友,也叫俊之。
《忆章用》()
⒉季羡林在哥廷根生活了十年,所以认为那里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重返哥廷根》()
⒊在火车上观日出,季羡林的感受是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有变。
《火车上观日出》()
⒋季羡林在《年》一文中没有写过年时的情景。
《年》()
⒌季羡林特别爱黎明前的北京,主要原因是在黎明前没有哪里会找他开会,自己可以静下心拿起笔“文思”。
《黎明前北京》()
⒍贫困、单调、死板、固执是季羡林童年生活的写照,他小时连电影也没看过。
《我的童年》()
⒎季羡林觉得绿是庐山的精神,是庐山的灵魂,没有绿就没有庐山。
《登庐山》()
⒏季羡林认为代沟标志着变化,标志着进步,标志着人类前进,因此他赞美代沟。
《赞代沟》()
⒐季羡林散文结构追求的是起头与结尾是文章的关键部位,文章起头就必须立刻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捉住,让他非读下去不可。
()⒑季羡林是佛学家,研究佛教,但从来不相信什么生死轮回,再世转生。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⒈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学界泰斗;质朴;典雅;率真;睿智
⒉读书,治学,写作。
⒊英国、雪莱、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⒋《清塘荷韵》
⒌真实、身边琐事
⒍《黎明前北京》
⒎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⒏铁皮暖瓶。
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⒑《大唐西域记》
二、选择题:
⒈(1)⒉(2)⒊(3)⒋(4)⒌(4)⒍(3)⒎(2)⒏(1)⒐(1)⒑(1)
三、判断题:
⒈√ ⒉√ ⒊√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