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试题
经济社会学复习题
经济社会学复习题1、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强调作为行动者的人的重要性,认为个人行为是社会学研究的最高原则。
社会现实是个人行为的结果,社会结构是由个人行为创造和维持的。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形式,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换过程。
行为主义交换论: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尤其是斯金纳(条件反射/“刺激-反应”)的影响。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斯金纳将此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
社会交换的六个命题:①成功命题:行动者的某一行动越是频繁地得到回报,他就越可能再进行这类行动。
②刺激命题:如果人们在过去情境中的某种特定刺激伴随着对行动的回报,那么,现在的情境与过去的情境越相似,行动者也就越可能发生同样的行动。
(情境再现→行动再现)③价值命题:(“回报的程度可以在这里称之为价值”)行动的结果越有价值,行动者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④剥夺-满足命题:行动者在近期越是频繁地得到某种回报,该回报的追加对他来说越没有价值,他就越不愿进行带来这一回报的行动。
(边际效益递减)⑤攻击-赞同命题:a.当行动者的行动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或者得到意外的惩罚时,他就会愤怒并有可能采取攻击性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而言更有价值;b.当行动者的行动得到预期的回报,特别是回报大于其预期,或者没有收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为此高兴并有可能采取赞同/认同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结果对他而言更有价值。
⑥理性命题:行动者会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决定其具体行为,其通常会选择那种对自己获利可能性较大的行为。
社会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分配”。
判断公平的标准为,一是交换参与者以往的经验,二是交换参与者的比较群体。
从根本上讲,社会交换应该是公平的,否则,就会使个体产生不公平的知觉而导致愤怒或罪恶感,社会就会发生混乱。
江苏省委党校2023年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2023年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题1.以社会学的视角对身边的任一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进行分析。
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富二代”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人们对“富二代”现象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从社会学视角对“富二代”现象进行行为评判,可以剖析现象实质,客观评价“富二代”的行为以及成长轨迹。
一、“富二代”现象的分类随着国内学者研究的深入,“富二代”的界定趋向成熟,即是指出生于1978年以后的,父辈在改革大潮中自主创业的,可望继承上亿家产的富家子女。
由此可见,“富二代”亦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引发了各种“富二代”现象。
依据对财富的处理态度区分“富二代”现象,主要分为如下两类:一是炫富现象,部分“富二代”拥有豪车豪宅、奢侈品缠身、追求高消费等,炫耀家庭财富,过于攀比。
二是本分成长的现象,他们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享乐条件,但却因需为自身发展置物置业,在平凡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不露富不炫富。
二、角色理论下“富二代”的成长社会学中的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富二代”正是借助于父辈充裕的经济财富,在受教育、生活、成长等环节中,优于同龄群体;他们是家族产业的继承人,他们的这一角色是先赋角色。
因而,在“富二代”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父辈们极力通过自身的经济财富为他们选择最好的受教育环境,配置各种各样的生活物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三、“富二代”社会化过程中炫富现象的评判社会化是人格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结构延续的必要途径。
“富二代”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里,着重对炫富现象的评判,认为“富二代”炫富行为的产生大致有如下原因:一是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思维方式对子女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富二代”成长的过程,也正是他们父辈创业,家族产业发展、升级的过程,在这其中,多数父母由于财富观念与子女教育理念的矛盾,导致对子女的教育积极性不够。
经济社会学试题
经济社会学试题经济社会学试题⼀、名词解释:1.利益:利益就是对⼈们未来有好处的事物,是指使⾏动者参与到某个场域的动⼒。
2.“嵌⼊”:微观⽅⾯指的是个⼈的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不同程度地嵌⼊于社会关系⽹络中;中观或宏观层⾯指的是固化的社会⽹络。
3.“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的信任,是⼈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4.“社会⽹络”: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络关注的是⼈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们的社会⾏为。
5.资本主义: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过程中,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获取实际的或者潜在资源⼀种社会关系。
6.⼯业区:在城市发展战略层⾯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业⽤地,如机械、义⼯、制造⼯业,将各类⼯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业区。
7.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落的⽣活。
全球化还包括⼈员的跨国界流动。
⼈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程度的综合。
8.场域:就是由⼀系列⾼低不等的社会位置构成,有⾃⾝独特实践逻辑的领域。
⼆、简答题:1.简述卡尔·马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重视利益的作⽤(2)⼀特定的阶段⽣产关系会与⽣产⼒相冲突,结果导致改⾰以及过渡到新的⽣产⽅式。
(3)济学、哲学、法律不能够独⽴地来理解⼈类社会,只是经济学、哲学等都会受到经济⼒量的影响。
(4)了经济利益以外的任何利益在经济⽣活中的作⽤都是微不⾜道的。
2.简述马克斯·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学术语政治的分离,保持价值中⽴(2)历史的发展是没有规律的(3)利益通常是能被主管觉察到的,不存在超越个体⾏为者的客观利益(4)认为经济⾏为不仅仅收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还收到传统的情感的驱使(5)两个相互适应的⾏为者的经济⾏为构成⼀种经济关系,他⾮常重视资本主义公司中的⾓⾊,他视之为⾰命的⼒量( 6)理性的资本主义。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经济社会学名词解释1.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的内在社会机制和外部社会联系及其变动与发展的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其本质是研究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关系。
2.潜入性美国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在20世纪中期首创“嵌入性”(embeddedness)这一概念,指出了经济学理论家缺少关注的制度特征和市场的社会体系支持的影响力3.经济行动经济行动就是以尽量低的成本换取尽可能大的效用的行为。
4.交换行动交换行动是各经济社会主体为实现各自的需求而展开的相互交易资源的行动,不同的学科对他有不同的理解,如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5.消费行动是指消费主体(个人和家庭)通过消费支出(货币与信用)取得为自身生活的形成,维持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商品服务等)时的选择方式。
6.经济人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被视为一种原子化的“经济人”,其行动的决策遵循理性选择与最大化原则,行动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获得个人经济利益,增加个人的效应。
7.社会资本微观社会资本是行动者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嵌入其中的情感、信任、规则等;宏观社会资本是一个国家、区域的特征,包括和谐、开放的社会关系网络、有效的制度规范、普遍信任、权威关系以及合作性的社会组织等8.公共产品由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就是“公共产品”。
如“公正”和“安全”以及公共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等9.基尼系数20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落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就是基尼系数,又称洛伦茨系数,如果用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用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那么基尼系数I=A/(A+B)简答题一、经济学研究经济行动有何局限性?经济社会学是如何弥补这些局限,开展对经济行动的研究的?答:(一)局限性: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缺乏现实基础;偏好类型的假设与实际不符;分析方法主要依靠逻辑演绎,而不是来源于经济事实;分析过于简单化,且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
华师19年9月课程考试《经济社会学》作业考核试题.doc
华师19年9月课程考试《经济社会学》作业考核试题下列属于对社会资本的微观层次的分析是是()。
A.嵌入自我的理论观点B.结构的理论观点C.嵌入结构的理论观点D.福山的社会资本理论正确答案:A与社会位置组成的科层制密切相关的劳动力市场是()。
A.官僚制劳动力市场B.专业劳动力市场C.半熟练的体力劳动力市场D.普通劳动力市场正确答案:A父母出于爱心而进行的对子女的关心、照顾和养育,而不考虑自己的奉献需要花费的钱财,也不期待子女以同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回报,属于一种0。
A.普遍性互惠B.平衡性互惠C.消极性互惠D.积极性互惠正确答案:A根据联合行为的形态不同,社会行动理论家将交换行为划分为0。
A.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B.互惠、再分配与市场交换C.生产性、协商性、互惠性和普遍性交换D.利他型、利己型、合作型和冲突型交换正确答案:C劳动力市场中最常见的一种分割是()。
A.性别分割B.年龄分割C.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D.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正确答案:DO超越了以往交换理论关于客观理论和主观理论的争论及局限性,将资本概念引入了交换理论。
A.布辿厄B.布劳C.霍曼斯D.斯密正确答案:A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社会学起源于()。
A.欧洲B.北美C.亚洲D.南美正确答案:A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哥利亚尼通过对消费者一生的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研究,提出了()。
A.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B.生命周期理论C.边际理论D.功能理论正确答案:BO信任建立在个人特质及社会属性之上,包括宗教、信仰、种族等特征。
A.微观B.中观C.宏观D.普遍性正确答案:B如果甲和乙交换彼此研究的文章,并说好共进午餐时讨论两人的文章,这属于()。
A.生产性交换B.协商性交换C.互惠性交换D.普遍性交换正确答案:B作为一个独特的学科概念,新经济社会学在很多方面都与以往的旧经济社会学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0。
A.理论取向上的不同B.研究主题上的变化C.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成果应用的不同正确答案:ABCD以下属于社会学视野中的交换行为的是()。
经济社会学试题
经济社会学[单项选择题]1、集体层面的影响使()足以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A.互惠交换B.再分配交换C.普遍性交换D.协商性交换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中的给予、接受和共享组成了一种社会保障或保险形式A.普遍性互惠B.平衡性互惠C.积极性互惠D.消极性互惠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3、每一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比重会随着储蓄比重的增大而减小。
该假设属于()理论。
A.生命周期理论B.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C.短期收入决定消费行为的D.边际效用理论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4、子女的消费量在全家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的家庭类型是()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特殊家庭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根据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观点,()导致了制度的产生与“路径依赖”。
A.效率B.理性C.进化D.信任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6、根据新经济社会学观点,()因素影响着制度的形成A.权力B.组织C.社会关系D.文化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7、根据新经济社会学观点,现实的经济秩序得以建立和维系的原因在于()。
A.制度安排B.普遍道德C.社会关系D.信任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8、市场交换的亚形式分别是()A.操作性交换B.协商性交换C.决定性交换D.生产性交换E.一体化交换参考答案:A,C,E[单项选择题]9、以学术交流为例,如果甲和乙交换彼此研究的文章,是();任何两名或三名教授之间的合著关系则是生产性交换;乙根据甲的要求评论其文章,后来乙收到了来自于甲的评论作为回馈是互惠性交换;甲评论了乙的文章,乙评论了丙的文章,而丙又评论了甲的文章,这就是普遍性交换。
A.协商性交换B.合作性交换C.生产性交换D.互惠性交换E.普遍性交换参考答案:A[多项选择题]10、在以下家庭生命周期中,情绪型消费行为较多的是()阶段A.单身阶段B.新婚阶段C.育儿阶段D.空巢阶段E.独居阶段参考答案:A,B[多项选择题]11、在以下家庭生命周期中,家庭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程度上较接近的是()阶段。
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学者是(A)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马克思2(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B)A.社会规范B.社会事实C.社会制度D.社会问题3(作为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学者是A.严复B.章太炎C.费孝通D.雷洁琼4(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是(A)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深度访谈D.定量分析5(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法是(D)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定量方法D.定性方法6(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是(C)A.生产关系B.交往关系C.社会关系D.群体关系7(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和吸收的过程是(A)A.文化传播B.文化采借C.文化杂交D.文化冲突8(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
其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C)A.马克思B.雷克斯C.布劳D.帕森斯9(“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是(A)A.基本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10(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D)A.基本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重新社会化11(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是(C)A.互动论B.交换论C.拟剧论D.理性选择论12(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B)A.个人选择B.印象管理C.自我坦白D.扮演角色13(相距122厘米至365厘米以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14(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D)A.合作B.学习C.共享D.交换15(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属于(A)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同辈群体16(基金会、俱乐部、工会、商会、艺术团体、科研机构、宣传鼓动团体一般被称为(C)A.第一部门B.第二部门C.第三部门D.第四部门17(属于教育制度的潜功能的是(A)A.社会控制功能B.传播知识功能C.文凭功能D.社会选择功能18(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的社会学家是(B)A.涂尔干B.滕尼斯C.齐美尔D.韦伯19(韦伯提出的进行社会分层的三项标准是(C)A.经济、政治和文化B.财富、权力和声望C.财富、权力和文化D.权力、社会和地位20(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它之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C.《实证哲学教程》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B)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1902年)。
B章太炎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C孔德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C斯宾塞5、严复将斯宾塞的(C)译作〈〈群学肄言〉〉。
C社会学研究6、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D),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美国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B。
19世纪末20世纪初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年(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9、1913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上海浸洗学院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A享乐主义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B)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D继续社会化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D)D 气候的角度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B再社会化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C )最早提出来到。
C、滕尼斯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B)B、两人以上18、(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B、血缘家庭19(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21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B)。
B、社会分工。
22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B)。
B、韦伯。
23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A)A、索罗金。
24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社会学》练习题题库答案
《经济社会学》练习题题库答案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经济社会学》练习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1.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的内在社会机制和外部社会联系及其变动与发展的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其本质是研究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关系。
2.嵌入性:美国经济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在20世纪中期首创“嵌入性”(embeddedness)这一概念,指出了经济学理论家缺少关注的制度特征和市场的社会体系支持的影响力,非常关注经济行动的社会和文化嵌入性,以及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
即经济行动与经济制度是嵌入到社会关系之中的。
3.经济行动:经济行动就是以尽量低的成本换取尽可能大的效用的行动。
4.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既是一种世俗制欲的精神,又是以劳动为义务,以履行个人的职业责任为天职、合理而系统地追求利润的态度。
5.生产:是指在资源的约束条件下通过组合生产要素把各种投入品转化为生产品的过程或活动。
6.分配:是指居民提供生产要素后所得到的收入及其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7.公共产品:由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就是“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如“公正”和“安全”以及公共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等。
8.财政:是指国家利用自身的权力,为维护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参与公共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9.基尼系数:20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 Gini)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就是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或称洛伦茨系数(Lorenz coefficient)。
如果用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用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那么基尼系数I=A/(A+B)。
10.交换行动:交换行动是各经济社会主体为实现各自的需求而开展的相互交易资源的行动。
不同的学科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如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
经济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
1.何谓“新经济社会学”?
2.经济学与社会学关于经济行动的理解有何差异?
3.布迪厄所进行的经济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内容?
4.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5.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
6.韦伯:“身份群体”?
7.布迪厄:“区隔”?
8.让·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
9.瑞泽尔:“社会的麦当劳化”?
10.韦伯关于市场的研究?
11.卡尔·波兰尼的市场社会学理论?
12.哈里森·怀特的市场理论?
13.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
14.麦克·布洛维:“同意的生产”?
15.格兰诺维特:“弱关系”?
16.马克·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理论?
17.罗纳德·伯特:“结构洞”?
18.涂尔干:“职业群体”?
19.韦伯的财政社会学思想?
20.举例阐述泽利泽尔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经济社会学试题
经济社会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利益:利益就是对人们未来有好处的事物,是指使行动者参与到某个场域的动力。
2.“嵌入”:微观方面指的是个人的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不同程度地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中;中观或宏观层面指的是固化的社会网络。
3.“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4.“社会网络”: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5.资本主义: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过程中,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自身获取实际的或者潜在资源一种社会关系。
6.工业区: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义工、制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
7.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
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
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8.场域:就是由一系列高低不等的社会位置构成,有自身独特实践逻辑的领域。
二、简答题:1.简述卡尔·马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重视利益的作用(2)一特定的阶段生产关系会与生产力相冲突,结果导致改革以及过渡到新的生产方式。
(3)济学、哲学、法律不能够独立地来理解人类社会,只是经济学、哲学等都会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
(4)了经济利益以外的任何利益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都是微不足道的。
2.简述马克斯·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学术语政治的分离,保持价值中立(2)历史的发展是没有规律的(3)利益通常是能被主管觉察到的,不存在超越个体行为者的客观利益(4)认为经济行为不仅仅收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还收到传统的情感的驱使(5)两个相互适应的行为者的经济行为构成一种经济关系,他非常重视资本主义公司中的角色,他视之为革命的力量( 6)理性的资本主义。
经济社会学思考题与答案
1、结合你的工作,论述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状我关注到近一两年来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越来越多,比如重庆市“出租车罢运事件”、贵州省“瓮安事件”、云南省“孟连事件”、广东省“三江镇事件”、甘肃省“陇南事件”、直至近日的海南省“东方事件”,这一系列事件我都及时地看到了相关报道,有意思的是,事件发生后官方不再随意地提到“不法分子、刁民”等侮辱性的字眼,对事件的性质也不再急于定性,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说明政府也在从更深的层面上考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自身应付的责任,这是一种进步,可以说有了这种意识是向着根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方向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
面对群体性事件,堵不如疏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承认群体性事件是利益纷争,就必须认可那些群众都是有血有肉的公民,他们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其诉求不过是为了生存。
另一方面,现在有那么“群众意见很大”就不再是个别地域性的问题,而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2、结合你的工作,论述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分类:从利益的角度:1、非直接利益相关事件:在一个群体中,个别人遭受不公正待遇,群体中人因此集中起来,为受害者讨公道(即通常说的“出头”)。
此类事件中,民众集中起来,一部分应受害人亲友等直接厉害人的请求,也有另一部分与受害人无直接利益关系者,出于对受害人的同情、对施害者的愤怒,而聚集。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测量值可用下式表示( )。
A.测量值=真实值十误差 B.测量值一真实值一误差
C.测量值=误差一真实值 D.测量值一真实值/误差
2.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景汉先生的定县调查和费孝通教授对江南小城镇进行的社会经济调查都属于( )。
A.案例调查 B.抽样调查
C.全面调查 D.访问调查
3.设计一组具有两个不同选项的问题,要求受访者从每个问题的一对选项中选择一项作为答案,这种回答方法称为( )。
A.顺序选择法 B.双向列联法
C.评定尺度法 D.配对比较法
4.将普通正态分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公式为( )。
5.大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
A.分布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等于总体标准差
B.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样本标准差等于总体标准差除以样本容量的平方根
C.分布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等于总体标准差除以样本容量
D.分布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等于总体标准差除以样本容量的平方根 6.调查者在提问过程中,使用“追问”技巧是在( )。
A.受访者不能回答问题时
B.受访者的回答不能满足需要时
C.受访者对问题的回答不够清楚时‘
D.受访者对问题的回答错误时
7.访问语言方面( )。
A.应当尽量使用普通话或与受访者相同的方言。
经济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经济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经济社会学定义经济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的一门学科,对应于研究对象在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上的分别,可分别划分为微观经济社会学、中观经济社会学和宏观经济社会学二、经济社会学学科发展历程经济社会学在近百年来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20 初,以韦伯、涂尔干和齐美尔为代表;第二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帕森斯、斯梅尔瑟和波兰尼为代表;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这一阶段被称为新经济社会时期,代表人物有怀特、格兰诺维特等人。
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学思想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
三、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微观经济行为、中观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体系三个层次,其研究则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经济的社会学研究;二是经济与非经济领域的关系研究.四、新经济社会学的特征①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取向上,研究者强调的是中观经济结构层面,尤其是强调中观层面在联结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时的作用;②在研究主题上,新经济社会学关注经济行为者何以是社会行为者的一分子,经济行为者的行为又是如何嵌入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中,以及这些社会结构是如何被社会性的建构起来的;③在研究方法上解释性方法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方法,抽样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④在研究成果应用上,新经济社会学更强调理论性,它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目标往往不直接相关,大多被用于解释新兴的经济现象;⑤在对待相关学科-—特别是正统经济学——的态度上,新经济社会学更为不恭敬.五、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社会学的反击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贝克尔出版了《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来解释一些非经济问题,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贝克尔的这本著作被视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最强音,是经济学家“入侵”其他社会学科领域的号角。
《经济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
为的“经济分析”。( )
A.人格第一
B.集体道德
C.金钱至上
D.理性选择
答案:D(P55)
4、西蒙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定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
”的观
点。( )
A.有限感性
B.有限理性
C.价值约束
D.道德约束
答案:B(P56)
5、在整个经济行动的过程中,除了事先确定的目标之外,行动所涉及到的手段、
A.理性选择
B.利益约束
C.社会关系
D.社会结构
答案:D(P62)
9、以
为代表的经济人类学中的实质主义学派认为,经济行为是受到社会
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影响的。( )
A.斯密
B.波兰尼
C.熊彼特
D.诺思
答案:B(P67)
10、经济行动者在具体的人际关系与结构中的
产生了行动者彼此之间的信
任感,并有效地防止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
A.《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神圣家族》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共有 2 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正确,不选、错选或多
选均得 0 分,漏选则按选对率计分,每题分值为 3 分)。
1、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
A.微观
B.中观
C.宏观
D.主观
选均得 0 分,漏选则按选对率计分,每题分值为 3 分)。
1、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
A.社会网络
B.组织
C.文化因素
D.社会结构
E.政府
答案:ABC(P32)
三、判断题(共有 3 题,根据题意判断正误,认为正确则在括号里划√,认为错
自考经济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经济社会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经济发展模式B. 社会结构变迁C.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D. 社会福利政策2. 在经济社会学中,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 自由竞争B. 价格机制C. 计划调节D. 私有制3.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阶层划分的主要依据?()A. 职业B. 收入C. 教育水平D. 个人兴趣4. 经济社会学认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是()A. 教育不公B. 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分配C.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D. 文化传统的影响5. 社会资本是指()A. 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B. 社会公共设施C. 社会组织的总和D. 社会道德规范6.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影响是()A. 技术进步B. 环境污染C. 文化冲击D. 经济依赖加剧7.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A. 有限责任B. 股份制C. 家族经营D. 科学管理8. 社会福利的主要功能是()A. 促进经济增长B. 减少社会不平等C. 提高就业率D. 维护社会稳定9. 在经济社会学中,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 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B. 工业革命C. 政府政策D. 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10. 下列哪项不是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内容?()A. 社会结构B. 经济发展C. 个人心理D. 社会政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社会分层B. 经济发展C. 国际贸易D. 社会政策E. 文化差异12.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主要目标包括()A. 利润最大化B. 社会责任C. 市场份额D. 技术创新E. 员工福利13. 社会不平等的表现包括()A. 收入差距B. 教育机会C. 职业地位D. 性别歧视E. 种族隔离14.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积极效应包括()A. 资本流动自由化B. 文化同质化C. 国际贸易扩大D. 技术传播加速E. 环境污染加剧15. 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A. 有限责任制B. 股份制C. 家族制D. 公司治理结构E. 政府监管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经济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社 会经济学考试试题
社会经济学考试试题社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旨在探讨社会因素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经济活动如何反过来塑造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
以下是一组社会经济学的考试试题,希望能帮助您检验和巩固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社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A 社会制度B 经济增长C 社会与经济的相互关系D 资源配置2、以下哪种因素不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A 文化传统B 技术创新C 政治制度D 人口结构3、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 促进信息交流与合作B 增加物质资本投入C 直接提高生产效率D 以上都是4、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是()A 相互冲突B 相互促进C 没有关系D 视情况而定5、在社会经济中,导致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教育机会不均等B 个人努力程度C 税收政策D 运气6、以下哪种社会保障制度更能促进经济发展?()A 高福利型B 基本保障型C 商业保险主导型D 取决于具体国情7、社会网络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提供就业机会B 影响消费决策C 促进创业D 以上都是8、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源于()A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B 政府监管不力C 公众环保意识淡薄D 以上都是9、社会信任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A 降低交易成本B 提高市场竞争C 促进技术创新D 以上都不是10、以下哪种政策措施最有利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A 加大城市投资B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C 限制农村人口流动D 实行城乡统一的税收政策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请简要阐述社会经济学中“社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同群体、阶层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形式。
它对经济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社会结构决定了资源的分配方式。
在一个阶层分化明显的社会中,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上层群体手中,这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影响经济效率和公平。
最新经济社会学详细考试复习资料
经济社会学第一讲经济社会学总论学习经济社会学的意义(1)经济行为是社会行为的核心部分;(2)社会学、经济学都不是孤岛,学科发展有交叉也需要交流。
(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最早的名称:1898年涂尔干《社会学年鉴》中对社会学的分类关于经济的社会学研究(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economy)。
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1、[日]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是把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体系中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从这种观点出发,使用社会学的概念工具及理论体系,说明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的经济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外延的独立分支”。
2、[美]尼尔·斯梅尔瑟:1963年《经济生活社会学》:“研究社会生活中经济方面和非经济方面之间的关系,即两者是怎样交叉重叠,怎样互相影响的”。
“经济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探讨经济行为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并且科学地分析经济结构和社会其他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3、中国学者孙本文《社会学原理》:“研究经济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费孝通《略论经济学》:“传统的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市场上的商品流通、供求关系、物价起落等等,而社会上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变动,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很多活动并不在市场上进行的,于是又产生了‘经济社会学’”。
1985年中国社会学首届经济社会学研讨会:“经济社会学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经济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研究。
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二)经济社会学的先驱经济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Swedberg:“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学领域中充满生命力和颇有前景的一门学科。
”社会学的奠基人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等都涉猎经济社会学,并对其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利益:利益就是对人们未来有好处的事物,是指使行动者参与到某个场域的动力。
2.“嵌入”:微观方面指的是个人的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不同程度地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中;中观或宏观层面指的是固化的社会网络。
3.“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4.“社会网络”: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5.资本主义: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过程中,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自身获取实际的或者潜在资源一种社会关系。
6.工业区: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义工、制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
7.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
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
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8.场域:就是由一系列高低不等的社会位置构成,有自身独特实践逻辑的领域。
二、简答题:1.简述卡尔·马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重视利益的作用(2)一特定的阶段生产关系会与生产力相冲突,结果导致改革以及过渡到新的生产方式。
(3)济学、哲学、法律不能够独立地来理解人类社会,只是经济学、哲学等都会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
(4)了经济利益以外的任何利益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都是微不足道的。
2.简述马克斯·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学术语政治的分离,保持价值中立(2)历史的发展是没有规律的(3)利益通常是能被主管觉察到的,不存在超越个体行为者的客观利益(4)认为经济行为不仅仅收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还收到传统的情感的驱使(5)两个相互适应的行为者的经济行为构成一种经济关系,他非常重视资本主义公司中的角色,他视之为革命的力量( 6)理性的资本主义。
在政治上表现为科层制,在法律上表现为实质法3.简述卡尔·波兰尼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提出条件的经济学概念,是以现实而不是以逻辑为基础的。
(2)提出“实体经济学“的概念,这一概念是以现实而不是以逻辑为基础的(3)对“嵌入”概念的理解,认为是社会关系嵌入于经济系统中而不是经济系统嵌入社会关系中(4)整合具有三种形式:互惠、分配、交换4.简述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经济学与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划分: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行为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关注的是社会行为的价值层面。
(2)反对功利主义社会思想,以利益作为分析社会的几点(3)重新定义经济学与社会学而这都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经济本身可以理解为一个系统5.简述组织理论的基本视角;(1)资源依附论是一种类似社会学的利益理论,主张组织是依附其环境而心存下来的观点(2)人类生态学,所考虑的主要利益是生存的动机,其经典的分析在于说明一种组织形式的扩散经过一系列不同阶段(3)新制度主义,主要关注组织的文化方面和组织的认知方面6.凯恩斯对主流市场观点进行了那些批判?(1)批判现代市场的运作方式,存在市场差距和不平衡,指出其是造成社会失业现象持续发生的原因(2)针对劳动力市场失业存在的问题,批判传统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是错误的,其理论所说的和现实中存在的不一样(3)批判臆测股票未来价格的工作,指出其是不合理的投资,应由国家干预和调节解决三、判断题:(陈述你对下述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1“.经济社会学领域中的“哈佛革命”所确立的新经济社会学思想是经济社会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答:哈佛革命所确立的思想即使用结构化社会学和网络在经济社会学发展史上是一次飞跃,针对帕森斯的文化绝对主义即社会规范对社会行动的影响,重视社会规范的内容对社会行动的影响,而哈佛革命所确立的使用结构社会学和网络的新思想分析个人的社会关系和结构位置对社会行动和社会过程是有影响的,进而把分析对象从行动者转向行动间的关系和位置。
哈佛的 H.怀特是把社会学应用于市场研究的先驱,他关于网络空白链和市场的研究对经济社会学十分重要。
到80年代中期,怀特的许多学生开始发表经济社会学著作,尤其是借助于在他指导下所使用的网络研究方法,波特、贝克和M.格兰诺维特等人的成果尤为引人注目。
其中M.格兰诺维特发表了一篇关于经济社会学的纲领性文章《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人性问题》,开创了利用社会结构或社会网络分析经济行为和经济秩序的经济社会学新纪元。
格兰诺维特同时对新制度经济学展开了正面攻击,认为采用非社会学方法分析经济制度的威廉姆森等人是“学术森林中的社会学的婴儿”。
格兰诺维特认为经济制度是通过网络丽产生的,然后被凝结到更坚固的社会结构当中,他的理论假设体现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关键特征,即认为所有的经济制度都是“社会建构”。
2.“社会网络就是社会资本。
”答:社会资本是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它可以使企业在内外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竞争优势。
社会资本植根于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之中。
社会网络分析强调了人际关系、关系内涵及社会网络结构对社会现象的解释。
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与经济资本相区别的非实物形态的资源,是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它可以使企业在内外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在当今时代,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竞争成功的最后决定者。
社会网络理论则是以个体间的关系为核心,并从结构的观点来分析其对个人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社会网络是沟通个人和制度的桥梁,个人行为能否实现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和谐,以及制度能否解决集体行为的困境,不仅取决于个人和制度本身,还取决于双方联系的桥梁——社会关系网络。
3.“国家再分配、互惠分配和市场分配是人类历史上的3种主要分配制度。
当前中国社会中,国家分配依然是主流分配制度。
”答: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苏联、东欧和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社会变革,其根本就是从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波兰尼将人类的经济生产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即“再分配经济”、“市场经济”和“互惠经济”。
在波兰尼看来,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价格和货币建立了横向的联系;互惠经济则以信任和礼物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而再分配经济以政治的和行政的权力为基础,在这种制度下社会物品的生产和分配都处在集中和再分配的过程中,直接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产品和生产盈余都要上交中央,中央将这些集中起来的财富和物资以及劳务,按法律、习惯、意识形态及掌握再分配权力的社会群体的决策进行再分配。
在波兰尼的概念基础上指出,在再分配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制度条件下,社会分层机制是有所不同的。
在他看来社会平等或不平等并不是哪一种社会制度所固有的属性,在国家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平等主要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再分配制度造成的,在这种制度条件下,不平等可以通过对市场机制给予更大的机会而降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平等主要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市场制度产生的,在这种制度条件下,国家的再分配却有利于不平等的降低。
4.“市场的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交易市场实现的,因此,研究生产市场是没有意义的。
”答:生产市场是当代工业经济的主要特征,在纯粹的交换市场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匿名的、暂时的、功利的、非重复性的,所有参与者个体之间竞争性的投机与博弈行为汇聚到宏观层面形成了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价格的确定,凭借这种价格机制便可以实现市场的清空, 即达到市场的供求平衡,市场是可以不断再生的社会结构,该结构是由一组特定的生产商,及其他参与者通过观察彼此的行为而演化出各自不同的角色来形成的。
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市场并不是一个单纯地进行买和卖的场所,而是一个完整的场域,在这个场域理,人们通过各种自由的商业贸易关系联合起来价格能够自由而迅速地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同的水平上。
生产不仅是社会存在的前提,而且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条件,生产市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因为生产市场的错误造成的产品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交易市场的“失范”现象。
我们要懂得生产市场的运作规则,才能从源头上避免错误的发生,所以研究生产市场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四、论述题:3.根据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例举一种经济现象,并用我们所学过的相关经济社会学理论分析这一经济现象。
(步骤:描述一种熟悉的经济现象,指出你拟采用的相关经济社会学理论,并用这一理论分析这一现象。
)答: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告诉我们,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交替关系,为了得到一样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样东西,而这放弃的东西就成为机会成本,人们在购买或选择某样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先比较成本与收益的比例即考虑为得到这种东西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然后才作出决策,因此,当成本或收益发生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也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但由于物品弹性的存在,人们对激励的反应也就不同,而在市场的作用下,这些现象又呈现出有趣的局面。
下面就以生活中的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第一个例子就是校园里的占座现象,一般而言,在自修室占座方面,女生勤快于男生,由事实可知,几乎每堂课坐在前几排的都是女生,而男生都在后面几排,据说因此男生颇不服气,于是一连几天早早起来占座,座是占到了,但带来的负效应也不少:晚上睡的晚,早上起的早,上课精神自然不好,一连几天的恶性循环,男生起早占座的现象就没了,前几排仍是女生占有绝大部分的座位,其实这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男生占座的显形机会成本是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而隐性机会成本则是一天的精神状态不佳,相较起来,女生的机会成本就要小得多。
因此,占座风波的必然结果就是机会成本比较小的方取胜。
第二个例子是校园里的电话卡现象。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长年在外必然就要和亲友联系,就算是本地同学,也会因各种交际而需要电话,而宿舍里安的电话现在又大都是201的(当然,也有人用手机打电话,但这毕竟是少数),因此,不管是打长途也好,市话也好,都得用201,故201卡需求量极大,却又缺乏相近的替代品,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201卡需求弹性小,即无论价格是高是低,需求量变动是微小的。
与此同时,另一有趣现象是,打长途的IP卡尤其是联通IP价格急转直下,刚开学时一张IP几乎就其实际价格销售,即50的卖50,100的卖100。
但由于市场竞争大加上联通本身的技术原因,近段时间内联通IP价格呈下降趋势,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原本201卡长途在晚上9点以后打是按50%即0.5元/分计算的,12点以后打则是按30%即0.3元/分计算的,IP+201是0.4元/分(不限时段),原先IP贵的时候,留到9点或12点以后再打的较多,而现在IP便宜了,IP销售量就急剧上升,经常可以见到白天也有不少同学抱着电话“煲粥”,但尽管如此,201卡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还是市场竞争在起作用,IP市场竞争大,中国电信,北京电信,吉通,联通都有IP销售,但201就只有中国电信在销售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形成了中国电信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