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针对性” 追求“实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针对性”追求“实效性”

复习备考的实践表明:科学设计体现学科目标、内容精要、突出能力的备考训练题,有效组织和落实训练过程,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备考练习成功对接,达成整合知识系统、优化能力网络、提升应试能力的高效备考的重要前提。

一、确定训练任务,明确训练目标

备考训练承载着引领学生在自主体验、历练、反思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完善知识系统,探究解题规律,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应试能力等任务。其任务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训练。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及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需求,按照复习进度组织与基础复习同步的基础训练,引领学生系统梳理、整合、内化学科基础知识。二是针对性专题训练。针对学科重点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弱点、盲点、漏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点等,精心组织与专题复习同步,体现诊断性和纠错性的专项训练,引领学生深化理解知识,体悟和感知学科思想,提升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综合能力训练。针对考前冲刺的实际需要,从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应试技能等方面考虑,精心组织适应性强、促进反思与发展的模拟训练,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知识系统与能力网络,调整应试心理,历练应试技能,总结应试策略,生成应试智慧和提升应试能力。这些目标和任务的落实,要依据各阶段的备考计划,可依次安排训练,也可拫据复习教学实际需要综合考虑。

二、有效整合资源,科学设计习题

高考复习学科多、内容广、时间紧、要求高等特点,决定了各学科各阶段的备考训练必需精心规划、科学设计、确保高效。因此,备考训练题的组织要立足于“三要”,注重科学性,追求实效性。

一要构建优质训练题资源库。广泛收集信息,整合近年高考试题及各地优质的诊断性、针对性检测题和考前模拟训练题、校本备考训练题等练习题资源,构建符合本校各阶段复习教学需要,内容丰富、题型齐全、覆盖面广、分层次、有梯度的发展性校本题库,为备考训练提供题源保障。

二要注重“针对性”,提升“实效性”。有效练习的关键在于“针对性”要强,即:针对学科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点及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理清学科知识系统与能力网络,明白高考的目标要求;通过学情调研、教学反思、信息反馈等途径,掌握模块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系统和能力网络的整合情况,摸清学生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状况;注重从课堂教学过程、检测训练过程、作业批阅过程、学生质疑过程中筛选有效信息,提炼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疑点、难点、漏点以及盲点问题;广泛吸纳学科备课组其他成员经验与感悟,倾听他们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这些都是备考训练题研制的重要资源和依据。在逐条逐层梳理各种信息,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思考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制定训练方案,组织目标准、内容实、素材新、描述和表达精炼、难度适宜、符合学情与考情实际的针对性训练题。用有梯度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情境,逐层渐进的从不同

层面,不同角度体验和感悟知识内涵,形成正确、清晰和有深度的认知结构,从而达成强化重点、纠错、纠混、扫除盲点和提升能力的目标。

三要注重“发展性”,体现“现实性”。复习备考既不是过去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也不是机械的、“题海式”的应试训练,更不能脱离《课程标准》要求和大多数学生学习实际及发展需求而盲目拓展、拔高;而应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的能力生成与发展为重点,依托发展能力的主体目标引领学生深化理解学科核心内容。这既有助于满足高考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备考练习要消除“题海战”的备考理念,克服“多年多地高考试题堆砌式训练”的惰性训练思维,纠正那种大量订购成题和不加选择的套用各地“名校”考卷以及过分“拔高”难度的组题方式;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校情和学情现实为基点,以核心知识的深层理解、学科思想的整体感知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着力点,科学整合教材与有效资源,精心设计体现“基础性和现实性”、注重“发展性”的高效练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延展课堂教学目标,激活其探究的兴趣,开发其拓展知识和生成能力的潜能。使练习题的载体功能、训练过程的驱动作用达到最优化和最大化发挥。

三、精心组织训练,注重落实过程

精心组织训练过程,落实纠错与跟进措施,是备考训练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在训练量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备考时

间、训练时间的相对均衡,以及教师指导复习、学生自主梳理和有效练习时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既要确保训练的“量”,更要追求训练的“质”。在训练过程的组织上,既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也应有合理的时间限定,既注重强化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落实,又注重解题速度的提升。在训练效果的反馈与跟进措施的落实上,要做到有练必评,有错必纠,重点是要落实纠错过程。及时检索、梳理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讲评和后继教学行动中采取针对性、纠错性和补救性措施,引领学生在纠错和反思过程中突破障碍、强化认识、整合能力网络,进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提升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达成高效练习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