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一单元二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基本概念;2. 掌握主要的物质结构模型;3. 理解电子排布的规则和原理;4. 能够运用电子排布规则解决相关问题。

二、知识回顾在开始学习核外电子排布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电子的性质。

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有等量的负电荷。

2. 电子的性质(1) 电子质量很小,约为质子和中子质量的1/1836;(2) 电子带有负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3) 电子以圆周或椭圆形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4)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三、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电子排布符合一定的规则和原理,我们来学习一下。

1. 能级的概念能级是指原子中电子能量的分层状态,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能级的编号用主量子数n来表示,能级的能量随主量子数n的增加而增加。

2. 电子填充原则(1) 能级填充原则:按照从低能级到高能级的顺序,依次填充电子。

(2) 电子对排斥原则:在同一个能级上,电子填充时会尽量遵循同自旋电子相互排斥的原则,即每个能级上的电子尽量处于不同的轨道上,以使自旋相同的电子尽量分开。

(3) 先占先得原则:在填充同一个能级的电子时,具有较高的主量子数的电子先占据可用的轨道。

四、主要的物质结构模型1. 单电子模型单电子模型是最简单的原子结构模型,假设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

这种模型适用于氢原子等具有一个电子的单质。

2. 纳沃模型纳沃模型是描述多电子原子结构的模型。

它采用了电子能级和轨道的概念来描述电子的排布规律。

3. 费米-狄拉克模型费米-狄拉克模型是用来描述多电子体系的统计模型,它考虑了电子自旋和波粒二象性的影响。

五、电子排布的规则下面我们来学习电子排布的具体规则。

1. 保里排斥原理保里排斥原理指出,在填充电子时,不同的电子将会尽可能占据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以避免相互排斥。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概念及其在原子结构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子核外电子的基本概念。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

4.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基本概念、排布规律和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位置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基本概念、排布规律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化学反应、物质性质等方面的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3)学生运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材。

2. 教学辅助材料:原子结构模型、电子排布图、实际案例资料。

3. 信息技术支持: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基本概念。

2. 第2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导学案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导学案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2、理解电子层、能层、能级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

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够书写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排布式。

二、学习重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2、电子层、能层、能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三、学习难点1、电子云的概念。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四、知识回顾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因此原子呈电中性。

2、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五、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六、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1、高速运动电子在原子核外以极高的速度运动,其速度接近光速。

2、没有确定的轨道电子的运动不像行星绕太阳那样有固定的轨道,而是在原子核外的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的概率分布。

3、不能同时准确测定电子的位置和速度由于电子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我们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七、电子层1、概念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被称为电子层。

2、表示方法电子层通常用数字表示,从内到外依次为1、2、3、4、5、6、7 等,分别称为 K、L、M、N、O、P、Q 层。

八、能层1、概念能层是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划分的。

2、能层与电子层的关系能层的序号等于电子层的序号。

九、能级1、概念在同一能层中,电子的能量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能量区域被称为能级。

2、能级的表示方法能级用字母表示,如 s、p、d、f 等。

3、能级与能层的关系能层越高,所含能级越多,能级的能量越高。

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总是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能级,然后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能级。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第5页,背诵构造原理中电子的填充顺序,2.通过阅读课本第6页表1-1,能够准确写出1-3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3.通过阅读课本第7页,能够区分基态,激发态,并能说出原子光谱的概念及其应用。

4.通过阅读课本11页,能利用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概念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重点难点】重点:基态电子排布式,基态电子排布图的书写;基态激发态的辨别;原子光谱的应用难点:1-36号电子排布式的书写;1-36号电子排布图的绘制.【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简化的电子排布式中的内层电子排布用相应的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加方括号来表示,所得到的式子称为简化电子排布式。

例如碳、钠的电子排布式各为1s22s22p2;1s22s22p63s1,其简化的电子排布式可以分别表示为[He]2s22p2;[Ne]3s1。

二.基础感知1.结合课本第6页表1-1中所给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书写电子排布式时总是按照电子的填充顺序来书写吗?。

(2)在电子填充过程中,电子先填充3d能级,还是4s能级?电子排布式书写顺序是否与之相同?(3)解释为什么钾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81而不是289?2.写出N 、Si,O2-、Cl的电子排布式?3.勾画并记忆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的定义,解释原子光谱形成原因;并回答焰色反应为什么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4.通过阅读课本11页,回答下列问题:①s、p、d、f能级上分别有几个轨道,每一个轨道中最多充满几个电子,在已经填充的电子轨道中,电子的自旋方向是否相同?②结合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画出N、O两种元素的电子排布图。

5.完成课本12页学与问以及课后题P12页的4、5、6.。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能级分布。

3. 培养学生运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分析化学性质和反应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级分布及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数学表达式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模型和图示讲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化学反应实例分析原子核外电子的作用。

3. 开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展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示和案例。

2. 准备相关化学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3. 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原子核外电子的概念及其化学作用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定义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如共价键的形成、化学键的类型等。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介绍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和排布顺序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数学表达式讲解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介绍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4.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联讲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元素反应性的影响5. 案例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实例,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反应路径和产物的影响。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结合PPT课件,讲解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并通过图示展示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和排布顺序。

3. 数学表达式的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并分析其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探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专题二二单元二课时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二单元二课时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课时 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编制 方海英 时间 7.20 编号 05 审核 张永罡[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和第一电离能、电负性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了解电离能和电负性的简单应用,能够运用“位置、结构、性质”三者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单:一、电离能1.概念 某元素的□01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02+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03最低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元素第一电离能符号:□04I 1。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可以衡量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05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06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07难失去一个电子。

3.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1)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08增大趋势(有例外)。

(2)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09减小趋势。

(3)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还与其□10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11外围电子排布)有关。

通常情况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12全空(p 0、d 0、f 0)、□13半满(p 3、d 5、f 7)和□14全满(p 6、d 10、f 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15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

例如,Mg 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 2,s 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P 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 23p 3,p 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因而Mg 、P 的第一电离能相对较高。

二、电负性课中探究单:1.M(g)M2+所需的能量是否是其第一电离能的2倍?2.以钠、镁、铝为例说明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与各级电离能的关系。

3.按照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可推测:元素周期表中的电负性最强元素和电负性最弱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哪个位置?一、电离能及其应用1.电离能(1)第一电离能①每个周期的第一种元素(氢和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中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有反常)。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原子的结构(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讷河市老莱中学贾新红2014.11.2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白板照相机、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复习回顾,课前热身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演示]原子核占据原子的体积,说明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大[观察]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情况,【讨论】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情况[分析] 电子不像宏观物体运动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三)讲授新课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归纳]核外电子的运动又称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按照电子层离原子核由近到远的顺序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电子能量:低————高离核距离:近————远[过度]核外电子有多个时,他们又是如何在电子层上分布的呢?[归纳]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⑴先排内层,后排外层。

⑵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⑶ 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 子。

⑷ 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

[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小。

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思考]我们知道了原子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么该如何表示出原子的这种结构呢?二、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1、画法:画圆圈,标核电,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专题:《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专题:《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专题:《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时学案【学习目标】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会画1-20号元素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弄清楚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基础知识】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2.表示方法3.排布规律⑴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①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②②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③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层最多有____个)⑵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求新知】1、电子的特征: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____(9.109×10-31kg); (2)带_____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_____(直径约10-10m) ;(4)运动速度_______。

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___及____、能量由___至____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n代表电子层数);(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____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_____层,当第___层排满后,再排第____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__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

3、电子的能量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电子层 1 2 3 4 n电子层符号 K L M N ……离核距离近远电子的能量()()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自主探究】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4.docx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4.docx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学习重点】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原子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基础知识】一、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______________ 呈现周期性变化。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科学探究1]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找出规律。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三、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 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____________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________________ L2、 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 ________________ 半径 ________ 」 ⑵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 ________________ ,离子半径逐渐 _______________(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同种元素的各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 高价阳离子半径 _________________ 低价离子半径。

⑵具有最低负化合价的是【探求新知】 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变化情况,能得岀什么结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以下量的关系:I 最高正价I + I 负价I = _________________ 三、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 _________________ O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1) 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 (2)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⑶只有还原性的是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自主探究】⑴半径最小的是 __________【结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 _____________ o【阅读、思考、交流】阅读教材,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基础达标】1.在下列所表示的微粒屮,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A B C D2.A、B为两短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则A和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A2B3B. BA2 C・ AB4 D. B3A23.有A、B、C、I)、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C、E 是金属元素;A和E 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只有一个电子;B和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B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doc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doc

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一单元教学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课时)班级姓名一、教学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2.能画出:T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如何分层排布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间相互制约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我们已学习了原子结构,现在回顾一下什么是原子?原子由什么微粒构成的?【知识回顾】原子是____________ —中最小的微粒原子结构1.原子() Y2.原子不显电性E3.核电荷数(Z)〃()带1单位___ 电荷r () <〔()不带电< ()带1单位_____ 电荷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数= ________ 数= _______ 数。

质量数(A) =________ +_4.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 上,其大小是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之和决定的。

【知识点1J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1)电子的质量很小,带负电荷。

(2)电子运动的空间范围小。

(3)电子做高速运动,接近光速。

由于上述原因,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宏观物体不同:它没有确定的轨道,我们不能测定或计算它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道。

【设疑】是否核外电子运动就无规律呢?【自主学习】请结合课本第2、3页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知识【知识点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设疑】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知识点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⑴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电子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列。

电子总是从能量______________ 离核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往依次排布;即先排布层,当层排满后排L层……⑵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⑶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_ (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导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重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课前预习】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课本P13-14)一、导:讲明学习目标、重难点,完成预习内容。

二、思: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_____________ 的区域内运动。

我们把不同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________,也称为电子层。

通常依次用n=1、2、3、4、5、6、7或_____________ 来表示___________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______,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______。

从K层到Q层,电子层的能量由_____到_____。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层序数 1 2 3 4 5 6 7电子层符号离核远近能量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时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1)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排布在_____________ 的电子层上,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_____________ 的电子层上。

即:先排K层,排满后再排出L层,L层排满了还有电子时才排M层;(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___________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_____(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_____),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_____。

【注意】(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18个电子,而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8个电子。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已知s、p、d、f,分别含有1,3,5,7个轨道,则s、p、d、f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
3.已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以下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先排低能层,低能层排满后再排高能层)
(2)每层依次最多是2n2个,如K层最多为2*1^2=2;L层最多2*2^2=8。
(3)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4)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难点:能层数与每层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写出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Cl原子核外电子能量是否相同?阅读课本P45,完成下列表格。
能层

二三Βιβλιοθήκη 四五…符号
能级
轨道数
最多容纳电子数
2.能级与能层
每个能层中能级个数与能层序数之间的关系?
每个能层中最多填充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之间的关系?
注意:上述几条规律相互制约,必须同时满足才能成立。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能准确说出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2.学生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上,能够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准确判断正误。
3.通过阅读P4-5页,能够说出能层、能级的划分依据。
4.通过阅读课本,能够说出每个能层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
【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能层数与能级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第二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内容也是原子结构的一部分,它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本课时是从量的角度,继续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继续形成微粒观。

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水分子的引领下进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原子质量到底有多小”、“怎么表示这么小的质量”、“用常见的方法行不行”等潜在疑问,这是本课时的生发点。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想1.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从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入手,引领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分析、猜测原子质量的大小,再根据原子的实际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最后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

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比较,让学生建立起原子、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联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重视科学观念的形成。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把原子与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从而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应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3、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方法2.会用查阅资料、观察分析、整理与归纳数据、推断与假设的科学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科学精神。

高中化学 专题2 第1单元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案高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专题2 第1单元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案高二化学教案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之小船创作目标与素养: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知道原子轨道能量顺序。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微观探析)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表示方法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原理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铝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或[Ne]3s23p1。

②溴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或[Ar]3d104s24p5。

(2)轨道表示式①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②磷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3)外围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氯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4)二、电子跃迁、光谱与光谱分析1.基态原子是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从能量较低原子轨道上跃迁到能量较高轨道上成为激发态原子。

3.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中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或放出(激发态→基态)能量,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

光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

4.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的分析方法。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1s22s22p2x2p1y违背了洪特规则。

()(2)Ca:1s22s22p63s23p63d2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3)Ar:1s22s22p63s23p44s2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4)Si:1s22s22p63s33p1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答案](1)√(2)√(3)×(4)√2.下列各组多电子原子的能级能量比较不正确的是( )A.2s<3p B.4s>2sC.4p>4f D.3d>4sC3.写出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题2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自主学习一: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

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在原子核外如何运动呢?请同学们阅读54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核外电子是__________排布的:(1)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电子的能量__________,离核远的电子能量__________(2)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______,次之为______,依次类推。

已知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有______,最多有______。

离核最______的电子层也叫最外层。

最外层电子不超过______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______个)。

(3)观察图3-11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明确各部分含义【牛刀小试】2.画出下列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2、3、8、11、12、17、18(这些数字表示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自主学习二:相对稳定结构】观察图3-12,阅读55页第一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3.(1)氖、氩等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个_____电子(氦为_____个电子)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钠、镁、铝等_________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3)氯、氧、硫、磷等_______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多于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合作探究】4. 钠在氯气中燃烧,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达到稳定结构的?请画出钠原子(核内质子数11)和氯原子(核内质子数17)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画出它们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新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小组合作】5.观察和比较上述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新粒子,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哪些部分没有发生改变哪些部分发生改变(在下列空格中填“改变、可能改变或不变”)(1)最外层电子数一定___________(2)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一定___________(3)电子层__________(4)化学性质___________(5)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新的粒子是否带电呢分别带正电还是负电【自主学习三:离子的形成】阅读课本55页二、三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6.离子的定义:________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导学案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导学案

【复习与回顾】一、原子的构成质子(一个质子带1个单位电荷)原子核中子(中子)1、原子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1个单位电荷)2、从下面的表格,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原子中含有中子;(2)数 = 数 = 数;原子整体电性;(3)不同种类的原子,数和数都不相同。

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 H 1 0 1 碳 C 6 66氧 O 8 8 8钠 Na 11 12 11氯Cl17 18 17【新课探究】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阅读课本P54,回答下列问题)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外是排布的。

科学研究表明: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

离核最的电子层为第一层,其次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

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能层: 1 2 3 4 5 6 7符号: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下图所示:a.钠原子结构b.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下面图形(或者数字)所表示的意思:科目化学课题§3.2.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授课时间设计人学案序号8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2、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养成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激发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

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寄语生无所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练一练】画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找找规律】仔细观察下图中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特点2 :(1)第一层最多容纳 ___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___ 个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

(3)电子先排满能量的电子层,然后再排能量稍的电子层。

【练一练】1、以下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2、指出下面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错误的地方,并明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编制方海英时间 7.18编号03 审核张永罡[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知道原子轨道能量顺序。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课前预习单: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表示方法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原理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071s 22s 22p 2。

②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081s 22s 22p 63s 1或□09[Ne]3s 1。

(2)轨道表示式
①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10。

②钠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11。

(3)外围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氯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123s 23p 5,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二、电子跃迁、光谱与光谱分析
1.基态与激发态
基态原子:处于□
01能量最低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02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原子轨道,变为激发态原子。

从□
03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
04较低能量的基态时,将□05释放能量。

基态原子激发态原子。

2.光谱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原子的□
06发射光谱或□07吸收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3.光谱分析
在现代化学中,人们可通过□08原子发射光谱或吸收光谱来检测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课中探究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