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和解剂(研究材料)

方剂学——和解剂(研究材料)

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
具” 。
《伤寒论》 优质教资
小柴胡汤17
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
优质教资
小柴胡汤18
加减变化 随证加减 • 发热甚:加银花、连翘 • 胁 痛:加青皮、枳壳、木香 据病加减
• 热入血室:加当归、川芎、桃仁、丹皮


佐使
臣 温胆汤(含二陈汤)
佐 使碧玉散(含六一散)
优质教资
清化热痰
清热利湿
蒿芩清胆汤33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 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
优质教资
蒿芩清胆汤34
加减变化 呕多 加黄连、苏叶清热止呕; 湿重 加藿香、薏苡仁、白蔻仁以化湿浊; 小便不利 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以利小便。
⑶临床分型(加减变化)
热甚 胆热型
湿热
板兰根、银花、连翘 茵陈、栀子
气滞型
木香、厚朴等或金铃子散
胆阻型 结石 金钱草,鸡内金
若痛甚 重用芍药,加玄胡索、郁金
优质教资
大柴胡汤29
蒿芩清胆汤 Ⅰ类
《重订通俗伤寒论》
优质教资
和解少阳30
病 机 少阳湿热证
特点:偏里热 有痰热湿热
优质教资
蒿芩清胆汤31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
优质教资
和解少阳10
用药特点
柴胡、青蒿、生姜 人参、大枣 黄芩、青黛 柴胡、陈皮、枳壳 半夏、茯苓
透邪外出 益气扶正 清利胆热 疏畅气机 祛除水湿
优质教资
半表半里 正气不支 胆火上炎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

和解剂

和解剂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
妇人伤寒,适月经已来,血海空虚,
寒热发作有时 邪热乘虚而入,热与血结
3、疟疾、黄疸等见少阳证者。
疟疾—主见寒热往来 黄疸—病位在肝胆,见胸胁胀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
君 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 邪从外而出,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
和 臣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当归—养血活血,一助芍药养肝
湿

血,二助川芎活血调肝

急 止
茯苓—渗湿健脾宁心 助白术健脾

泽泻—淡渗利湿消肿 祛湿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误下伤阳,阳虚寒从中生 少阳之邪热乘虚内陷
心下痞满不痛
寒热互结于心下
寒 热
呕吐
胃气上逆

中气既伤
结 之 肠鸣下利 脾阳不升
升降失常


少寒 阳热 误互 下结 伤肠 中胃
柴 少阳;
表半里之邪;半 为主,兼 虚,少阳热轻。
胡 治 邪 在 少 夏 生 姜 和 胃 降 逆 , 益气和胃 默 默 不 欲 饮 食 ,
汤 阳 , 见 寒 参枣草扶正祛邪。
心烦喜呕。苔
热往来,
薄白,脉弦。
苔白,脉
蒿 弦等。
青蒿、黄芩内清 清胆利湿 少阳热重,兼

少阳湿热,透邪 为主,兼 痰浊内阻。吐

泻 证
舌苔薄白
脾 不
脉两关不调
脾虚肝旺之体征
以御木乘; 补 君 白术—苦甘而温,燥湿以止泻 脾 泻 肝 臣 白芍—酸寒,敛阴柔肝;缓急止痛
缓 痛
佐 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泻 佐使 防风 —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升阳,胜湿止泻;

第三章 和 解 剂 - 东阳孙氏本草中医药研究所

第三章 和 解 剂 - 东阳孙氏本草中医药研究所

第三章和解剂凡用和解法解除病邪的一类方剂,统称和解剂。

用于治疗少阳病或表里俱病,肝脾不和,以及寒热互见、虚实夹杂之肠胃不和及疟疾。

和解剂本为足太阳胆经病设。

然肝胆相表里,互可影响,又涉脾胃,故疏理肝脾之剂,也归入本类方剂。

后世又将治表里证及俱寒热阵作特点之治疟诸方,归入和剂范畴。

故本章分类如下。

一、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少阳的半表半里证。

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目眩,脉弦等。

常用柴胡、黄芩、青蒿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

二、表里双解:适用于表里同病之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实里虚,表虚里实,以及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俱实,表里俱虚之证。

常用解表药与清里药,或温里药组合成方。

代表方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黄连汤、五积散等。

三、疏理肝脾:适用于肝气郁结,影响脾胃所致之肝脾失调证。

如胸胁胀满,或两胁疼痛,泄利腹痛,嗳气吞酸,或往来寒热,或女子月经不调,脉弦而缓等。

常用柴胡、白芍、白术、甘草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等。

四、调和肠胃:适用于邪在肠胃致升降失常,寒热互见,虚实夹杂之肠胃不和证。

如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或腹痛肠鸣,泄泻等。

常用辛开苦降、平调肠胃寒热的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等。

五、截疟:适用于感染疟邪,寒热阵作,胸闷欲呕等。

常用透邪截疟之常山、草果、槟榔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截疟七宝饮、达原饮(见化湿解表剂)、何人饮等。

注意事项:凡邪在表末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不宜使用和解剂。

邪在表误用和解,易引邪入里;若病已入里误用和解,则会延误病情。

凡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两虚而症见寒热者,忌用。

第一节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12-24克(半斤)黄芩9克人参9克甘草(炙)6克半夏9克(洗,半升)生姜(切)9克(各三两)大枣7枚(十二枚,擘)水煎服。

和解剂ppt课件

和解剂ppt课件

效果和降低复发率。
临床应用拓展方向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代谢特征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和解剂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联合用药策略的探索
研究和解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效果,为临床提供更 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研究
关注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开展相关临床试 验和研究,为特殊人群提供安全有效的和解剂治疗方案。
06
总结回顾与思考题
关键知识点总结
01
02
03
04
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 作用机制
常见和解剂药物及其药 理作用
和解剂在临床应用中的 注意事项
和解剂与其他药物的相 互作用及配伍禁忌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02
03
04
对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掌握了常见和解剂药物的药理 作用及临床应用
1 2
了解和解剂的基本信息
包括成分、功效、适应症等,确保对其有全面的 了解。
检查药品包装
确保药品包装完好无损,如有损坏或过期请勿使 用。
3
询问过敏史
对患者进行过敏史询问,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正确使用方法指导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可自行 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掌握用药时机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安排 用药时间,确保药物发挥最大疗
黄芩
味苦性寒,入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 胎的功效。黄芩在治疗上焦湿热、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等症状时发挥重要作用 ,其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等。
辅助成分及协同作用
半夏

和解剂

和解剂
为君药;为臣药源自 为佐药。 为使药。

大柴胡汤
《金匱要略》

【组成】

柴胡12g 黄芩9g 白芍9g 半夏9g 生姜9g 枳实9g 大黄6g 大枣4枚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 郁微烦,心下痞硬,大便不解,舌苔黄,脉弦数。
1、小柴胡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的组 成、功效主治及方解?

【按语】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

半 夏9g 黄芩9g 黄连9g 干姜3g 人参9g 炙甘草3g 大枣4g 寒热并调,散结除痞。

【功用】


【主治】 寒热互结之痞证

寒热互结,胃肠不和。心下痞满,呕恶,不 思饮食,肠鸣便溏。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方解】



半夏,辛开散结,降逆止呕,为君药; 干姜,辛温祛寒,黄芩、黄连苦寒降泄,清 中焦之热,为臣药; 人参、大枣补益中气,为佐药; 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使药。

*图解 往来寒热--邪未离表 (半表) 胸胁苦满 目 眩 不欲饮食 热扰胆腑 心烦喜呕 (半里) 口苦咽干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人参 甘草 大枣 透邪清热 和胃降逆 益气和中 和解少阳 扶正祛邪
正邪 相争 热壅 少阳

【加减运用】


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党参,加瓜蒌除 烦热; 口喝者,去半夏,加天花粉清热生津; 邪在少阳,里有实热,大便不通者,去人参、 甘草,加枳实、大黄、芍药(大柴胡汤)以 和解泄热通腑。 用于治疗疟疾、胸膜炎等。

【按语】

和解剂名词解释

和解剂名词解释

和解剂名词解释
和解剂是一种化学物质,通常用于混凝土表面处理。

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混凝土表面中的游离氢氧化物反应,从而中和其表面酸性,并形成一层胶状物质,用于填补混凝土表面的毛细孔和微裂缝。

以下是一些和解剂名词的解释:
-游离氢氧化物:指混凝土表面中未与水泥反应的氢氧化物,它们会形成混凝土表面的酸性环境。

-中和:是指将酸性环境中的氢离子与碱性物质结合,从而形成中性环境的化学反应。

-胶状物质:是指和解剂与混凝土表面中的游离氢氧化物反应后形成的黏稠物质。

-毛细孔:是指混凝土中的微小孔隙,它们通常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密切相关。

-微裂缝:是指混凝土表面的细小裂缝,它们通常是由于干缩、温度变化或其他影响力引起的。

和解剂在混凝土表面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渗透性和碳化程度。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

方剂学-和解剂

方剂学-和解剂

干姜(臣药)
温中散寒


炙甘草
脾 胃
(佐使药)
调和诸药
补脾和中
寒热平调 辛开苦降
黄芩(臣药)
苦寒清热



降 浊

黄连(佐药)
泄热开痞
大枣(佐药)
甘温补脾
助补气
补中益气 助运化
人参(佐药)
补脾益气
谢谢
柴胡(君药)
透泄少阳 疏利气机
黄芩(臣药)
清泄少阳邪热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扶正 助
生姜 半夏(佐药)
和胃降逆止呕
利中州气机 升降
人参 大枣(佐药)
益气补脾
☆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基本结构) ☆ 半夏与人参相配,一者降胃气, 一者升脾气,达脾升胃降呕止之功
小柴胡汤
主治
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
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舌苔
透邪升阳 疏肝解郁
一调 升畅 一气 降机
枳实(佐药)
行气破结解郁
调肝常用组合 制约柴胡耗伤阴血
白芍(臣药)
收敛和营 养血柔肝
(肝体)
助 缓 急 止 痛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益气补脾
气滞明显,疼痛剧烈:加香附、陈皮、川芎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逍遥散
方解(疏肝养血健脾)
疏肝柔肝——肝郁
寒热错杂的常见原因: 过食生冷,损伤中阳,水湿内停,郁而化热
心下痞满 呕吐 下利
黄连、黄芩 干姜
难点
寒热错杂≠寒热互结
1
寒热病性不能 同时结于同一

和解剂

和解剂

臣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 养肝体。
芍药苷 (Paeoniflorin,C23H28 O11)≥ 1.8%解痉、镇静、 镇痛、解热、抗炎、抑 制血小板凝聚、预防消 化道溃疡作用,保肝。
佐药—— 枳实:苦辛凉,行气散结 而畅脾滞。 A. 配柴胡:一升一降,舒 畅气机,肝脾并用。 B. 配白芍:一气一血,理 气和血,使气血调和达 四肢。
(5)湿性粘滞, 湿热病程变化慢
→舌红苔白或黄
腻,间现杂色, 脉弦数或滑数
(茯苓、滑石、
青黛)。
3. 治法:
透半表之邪 + 清半里之
热 + 清热利湿 + 理气 + 降逆和胃
君药—— (1)★青蒿脑(嫩芽):
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
热,化湿辟秽。
青蒿素(Artemisinin)、
青蒿酸抗疟原虫,抗菌, 抗病毒,解热,降压,
下重,脉弦等。
【制方原理】 1.病机:肝脾不调,气机不畅;
肝失疏泄,脾滞不运,清阳
不达四末。
2. 症状分析:
(1)《素问· 阳明脉解篇》: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 ①本→根本→四逆汤→四肢冷 过肘膝。 ②本者奔也→四逆散→四肢冷 不过肘膝。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实四肢”
(3)肝郁脾滞,清阳不能充实
健脾燥湿+泻肝缓急
君药—— 白术:苦甘温,补 脾燥湿,实土以 抑木乘。
臣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缓 急止痛
芍药苷 (Paeoniflorin,C23H28 O11) ≥ 1.8%解痉、镇静、 镇痛、解热、抗炎、抑制 血小板凝聚、预防消化道 溃疡作用,保肝。
2.症状分析 (1)邪徘徊于少阳半表
半表
半里,枢机不利: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三两,炙(9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

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

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

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

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

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

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原方“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汤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小柴胡汤为和剂,一般服药后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却,胃气调和所致。

和解剂的名词解释

和解剂的名词解释

和解剂的名词解释和解剂,又称为调解剂,是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中解决争议和纠纷的一种工具或方法。

在法律、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中,和解剂被定义为一种介入者或专业人士,旨在促进双方冲突双方之间交流、沟通和妥协,以达成和解和协议。

和解剂的作用是通过运用各种调解技巧和沟通方法,协助各方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并帮助双方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对于诉讼或仲裁等更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和解剂注重于双方的自主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并试图在双方权益和需要之间达成平衡。

和解剂的目标是通过积极的、互动的方式解决矛盾,并促进和谐的关系和持久的解决方案。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和解剂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争议,包括家庭纠纷、工作场所冲突、商业合作矛盾以及民事纠纷等。

它可以被称为一种相对温和的解决方法,因为它强调双方的对话和合作,而非对抗和争论。

和解剂会秉持中立的立场,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一个公正、安全且放心的环境,使各方充分发表观点并促进相互理解。

和解剂通常具备专业的认证和培训,掌握相关法律、心理学和沟通技巧等知识。

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沟通能力,以便有效地引导双方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他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倾听和汇总信息等技巧来推动各方达成一致。

和解剂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双方将与和解剂安排会面,并在此过程中,和解剂将解释此次会议的目的和相关规则。

接下来,各方会被鼓励表达他们对争议的看法、利益和需求。

在这一阶段,和解剂会帮助各方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并根据他们的利益和需求寻找共同点。

在双方对话和探索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和解剂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最后,双方将努力达成一份最终协议,并以此为基础解决争议。

和解剂的效果通常会因个人情况和争端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它可以帮助双方减少争议的成本和时间,避免长期的法律程序,并为他们提供一种更加灵活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此外,和解剂还可以促进和修复损害的人际关系并重建信任。

和解剂

和解剂
• 《温疫论》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 从口鼻而人,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 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 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 ‘横连膜原'者也。"
方解 病机:温疫秽浊毒邪伏于膜 原 憎寒壮热 温疫邪入膜 原半表半里, 邪正相争 呕恶、头痛、 温疫热毒 烦躁、苔白 (湿)内侵 厚如积粉等 入里 一派秽浊之 候
柴胡(3-4.5g) 枳壳(4.5g) 姜半夏(4.5g) 鲜生姜(3g) 青子芩 (3-4.5g) 桔梗(3g) 新会皮(4.5g) 雨前茶(3g)
【组成】
·和解剂 ·
大 柴 胡 汤 (《金匮要略》)
【组成】
柴胡半斤 半夏洗,半升 枳实炙,四枚 黄芩三两 生姜切,五两 大黄二两 芍药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功用】 【特点】 本方原治里有浊气实热并夹有表邪者。 方中重用厚朴下气散满,配枳实、大黄荡涤实热,又有桂枝、 生姜解表散寒,甘草、大枣调和诸药合而成方,表里双解,则腹满 愈而表邪除。 对里邪甚而表邪微者,颇为适宜。 【组成】厚朴(24g) 甘草(9g)
大黄(9g) 大枣十枚 枳实(12g) 桂枝(6g) 生姜(15g)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 温服八合,日三服。
兼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胁痛剧烈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 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3.现代运用: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 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附方】
【主治】
· 大柴胡汤 ·
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
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 腹满,大便不通,发热, 脉浮而数。 解肌发表,行气通便。
兼热伤阴血者 + 生地、丹皮。

和解剂

和解剂
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 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 边深红,舌苔垢腻或白厚如积粉,脉 弦滑。
方剂学
【方解】
湿邪 热伏 痰膜 浊原
邪正相争 半表半里
憎寒壮热 发无定时 其形如疟 舌苔白腻 厚如积粉
胆热内扰 —头痛烦躁
胃气失和 —胸闷呕恶
温邪 疫伏 或 疟膜 疾原
行气破结 君 槟 榔 化痰截疟
方剂学
处方:柴胡9g,杭芍15g,枳实9g,川芎9g, 制香附9g ,川楝子6g(炒),元胡9g(捣),台 乌9g,青皮9g,制乳香6g,制没药6g,甘 草3g。 一九七三年十月因妊娠反应来诊,谓:上 方连服十余剂后,“胆囊炎”一直未发。 (李继昌医案.第1版.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78:39)
第 章 和解剂
方剂学
一、含义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
和寒热、截疟等作用,用来治疗伤 寒邪在少阳、肝脾不调、寒热错杂 以及疟疾等病证的方剂,统称和解 剂。本类方主剂的立法依据 为“和”法。
方剂学
二、适应证 凡邪在少阳,往来寒热;或肝气
郁结,横犯脾土;或寒热互结,肠 胃不调等,均可用和解剂治疗。 三、分类 1.和解少阳 2.调和肝脾 3.调和肠胃


胃失和降 胆热上泛 痰浊上逆
口苦 吐酸苦水 干呕呃逆
清和 胆胃 利化 湿痰
升散透邪 青 蒿 疏达经气 君 黄 芩 清泄胆热
苦寒燥湿 竹 茹 清热燥湿 半 夏 和胃降逆 臣 赤茯苓 滑 石 清热利湿 青黛
佐 陈 皮 宽胸理气 枳壳
使 甘 草—调和诸药
方剂学
【配伍特点】一是胆胃同治,清胆和胃; 二是三焦同调,清热利湿。全方透邪于 外,清热于内,化浊于中,利湿于下, 体现“分消走泄”法 。

和解剂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和 解 剂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 疟疾、黄疸与内科疾病见少阳证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和 解 剂
主证病机分析:
伤 寒 少 阳 证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循经上炎—心烦、口苦咽干、目眩 犯胃失和—喜呕、不欲食 苔薄白,脉弦
腹痛,泄利下重
调和肝脾· 四逆散
和 解 剂
2、肝脾气郁证
肝气郁滞
胁肋胀闷, 脉弦 脘腹疼痛
脾气郁滞
调和肝脾· 四逆散
和 解 剂
方解:
透 君:柴胡——透邪升阳,疏肝解郁(肝用) 邪 臣:芍药——柔肝养血 (肝体) 解 柴胡、芍药合而调肝 郁 佐:枳实——理气解郁,化积破结 疏 配柴胡升降气机,配芍药调和气血 肝 理 佐使:甘草——益气补脾,调和诸药 脾 甘草、枳实合而理脾
二者相伍,一散一清,和解少阳
8:3 核心药对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甘草 ——扶正祛邪,实里以防邪入 使:甘草——调和诸药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和 解 剂
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和 解 剂
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苔薄白,脉弦
利湿退黄。
和解少阳· 蒿芩清胆汤
和 解 剂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黄
疸型肝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耳源性眩晕、
肾盂肾炎、疟疾、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
等属少阳热重、湿热痰浊内阻者。
和解少阳· 蒿芩清胆汤
和 解 剂
使用注意:
邪犯少阳,寒重热轻者禁用

03.和解剂

03.和解剂

运 用
所以《伤寒论》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 证便是,不必悉具。”说明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加减变化
1、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 人参,加瓜蒌以清热理气宽胸; 2、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以 生津止渴; 3、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 以柔肝缓急止痛; 4、胁下痞鞭,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 以软坚散结; 5、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 芩,加茯苓以淡渗利水;
6、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 加桂枝以解表 7、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 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止咳; 8、热入血室证兼气滞者,加香附、苏梗、枳 壳; 9、兼血瘀者,加归尾、桃仁、元胡; 10、兼热伤阴血者,加生地、丹皮; 11、黄疸者 加茵陈、山栀子。

3.现代运用: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 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耳炎、 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 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对于感冒 寒热不解或低烧不退、功能性低热等效果 较好。
少阳湿热痰浊证 (胆热偏重,兼 有湿热痰浊) 清胆和胃,利湿 化痰
主治证候
邪距少阳 胆胃不和证 和解少阳 调和胆胃
功用

【运用】 1.辨证要点:寒热往来,寒轻热重,胸胁胀痛, 吐酸苦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2.临证加减: ·若呕甚者 + 左金丸、代赭石; ·湿重者 + 白豆蔻、草果、藿香; ·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 痰热眩晕,加石决明、白芍、泽泻、川贝; 合并耳鸣耳聋,加菖蒲、菊花、泽泻以清胆利 窍。
药理研究
本方对细菌、病毒及钩端螺旋体均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缓解机体对入侵病 原体产生的反应,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 并能调整肝胆和胃肠功能。因而对上述疾病 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医学知识之和解剂

医学知识之和解剂

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
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和解剂

和解剂
第三章 和解剂

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脾胃 等作用,主治少阳病证,肝脾不和,脾胃不和 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适应症:少阳病证,肝脾不和,脾胃不和 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脾胃三类。

和解剂的组方特点
戴天章: 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 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和解剂组方配伍独特,往往既祛邪又扶正, 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 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但仍以 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第一节 和解少阳


适应证──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少 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方药配伍──解表药+清里药 祛邪药+扶正药
邪郁少阳,枢机不利——苔黄脉弦
治法:和解少阳 方解:
君 柴胡——辛凉透达,清透少阳之邪,疏利气机之郁 臣 黄芩——苦寒清降,清泻少阳胆热 一升散一清降,共解少阳之邪 佐 半夏、生姜——苦温/辛温,和胃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 使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柴胡与黄芩(一透一清,清透并用) 半夏与生姜(辛开苦降,调理气机) 祛邪与补益(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诸药合用,和解少阳,清胆热,调气机,益正 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 症自除。
配伍要点
◆柴胡与白芍、当归补肝体而助肝用,疏肝、柔肝、
补肝同用。 ◆柴胡、白芍与白术、茯苓,既疏肝有健脾,肝脾同 调。 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 血兼顾,肝脾同调,是调肝养血的名方。
加减: 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以疏肝解郁; 肝郁化火者,仿薛己《内科摘要》加丹皮、栀子 以清肝泻火; 血虚甚者,仿徐灵胎《医略六书· 女科指要》加 生熟地以养血。 使用注意:柴胡、薄荷用量要轻,一般要少于当 归、芍药量,否则升散太过,易耗伤阴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表里。

要点二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用,以防其伤正。

细目二和解少阳
要点一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去滓再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证候分析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妇人经水适断,邪热乘虚传入血室,热与血结,少阳经气不利。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组方原理】
使: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
要点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
【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
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 +小承气汤去厚朴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枳实)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
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
【鉴别】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之证;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为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之方剂。

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要点三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三钱(包)
【用法】水煎服。

方歌: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组方原理】
细目三调和肝脾
要点一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各十分
【用法】水煎服。

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外邪入里,气机郁滞,阳气内郁,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2.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组方原理】
君——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臣——白芍:敛阴养血柔肝
白芍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不伤阴血。

佐——枳实:理气解郁,泻热破结。

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升清降浊;
与白芍相配,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使——甘草:调和药性,和中健脾
与白芍相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要点二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炙)半两当归白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各一两
【用法】加薄荷少许、烧生姜一块,水煎冲服。

方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组方原理】
【附方】
加味逍遥散,本方加丹皮、栀子,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

用治肝郁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以及经期吐衄等。

黑逍遥散,本方加熟地黄以滋补精血,治逍遥散证而血虚较甚者。

要点三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组成】白术三两白芍药二两陈皮一两五钱防风一两
【用法】水煎服。

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组方原理】
君——白术健脾、燥湿
臣——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
佐使——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
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三方比较鉴别:
方名组成功效异同
主治病机运用要点同异
四逆

柴胡、枳实、芍药、炙草
调和
肝脾透邪解郁,疏
肝理脾
肝郁气滞,阳气抑
遏,肝脾失和
胸胁脘腹胀痛,苔薄
脉弦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
苓、甘草、薄荷、煨生姜
疏肝解郁,养
血健脾
肝郁血虚,脾失健

胁痛,神疲食少,舌
淡苔白,脉弦虚
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补脾泻肝
肝旺脾弱,肝木乘
脾,脾运失常
大便泄泻,泻必兼痛,
苔白脉弦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三两
【用法】水煎服。

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外邪乘虚入内,中虚失运,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心下所致。

但满而不痛者——痞
中气即伤,以致浊阴不得下降——呕吐
清阳不能上升——肠鸣下利
【组方原理】
【附方】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意在和胃而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适于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证。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重在调中补虚,适于胃气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

小结
第一节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
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
第三节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A型题
小柴胡汤的组成是()
A.柴胡、黄芩、黄芪、半夏、生姜、大枣、甘草
B.柴胡、黄连、甘草、党参、大枣、半夏、生姜
C.柴胡、党参、半夏、甘草、干姜、枳实、黄芩
D.柴胡、黄芩、生姜、甘草、半夏、人参、大枣
E.柴胡、黄芩、干姜、大枣、茯苓、甘草、人参
【正确答案】D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应选用的方剂是()
A.四逆散
B.葛根黄芩黄连汤
C.痛泻要方
D.半夏泻心汤
E.半夏厚朴汤
【正确答案】D
B型题
A.和解少阳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C.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D.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E.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1)痛泻要方的功用是()
【正确答案】E
(2)逍遥散的功用是()
【正确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