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笔记-预防医学

合集下载

【医疗知识】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

【医疗知识】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

★预防医学的模式:环境-人群-健康★健康: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宏观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疾病危险性的增加,建立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措施机体措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婚前检查、孕妇和儿童保健、慎用医疗措施和药品环境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传染病应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1、环境: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预防医学所研究的环境是由环绕人类的各种自然因素构成的。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

造成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引起环境的质量下降。

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迁移,自净,转化(由污染源排放后,直接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后,转化形成的称为二次污染物。

)4、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能从环境介质中浓缩某些污染物,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可显著高于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从而形成以食物形式进行物质转移的锁链关系。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

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急性危害: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所引起,通常其损害表现迅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

(LA光化学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慢性危害: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在水中富集水俣病。

镉通过稻米,饮水在体内聚集—痛痛病远期危害:致突变作用(可遗传变异),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胚胎胎儿)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100(CFU/mL)总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游离性余氯:为使饮水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消毒时加入的氯消毒剂,在发挥杀菌作用而消耗之后,应有一定量的剩余,称为游离性余氯。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1.健康促进是指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通过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规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应担负的责任。

2.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4.公害是由人为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而引起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

5.公害病是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

6.介水传染病是指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食用被该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也称为水性传染病。

7.地方性氟病是生活在高氟区的居民通过食物、饮水及空气等介质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8.碘缺乏病是指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碘长期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9.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10.条件氨基酸是指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等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11.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并满足机体需要的其余九种氨基酸。

12.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用被机体利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100倍表示。

生物价越高,表明蛋白质被机体利用效率越高。

13.蛋白质互补作用是指混合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蛋白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14.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必须从食物中摄入,因为自身无法合成的脂肪酸。

目前认为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前者可以在体内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可以在体内转变为20碳五稀酸EPA和22碳六烯酸DHA。

预防医学 章节重点整理

预防医学 章节重点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不要忽视)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内容: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特点:⒈工作对象:个体和群体⒉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⒊研究重点: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⒋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和更大的效益⒌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2、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资源。

健康的组成:身体,心理(又包括智力,情绪,精神),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健康决定因素(四大类)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3、健康生态学模型记住五层及五层内容4、三级预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如果疾病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又称为根本性预防。

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这一级预防主要是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法,对患三级预防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使疾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第二章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包含四层意思: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时人群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3)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阶段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

绪论一、防止医学1、防止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当代科学理论和办法,摸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防止方略和办法,消除和控制危(wei)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的学科。

2、防止医学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涉及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重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防止为主观念,实行三级防止方略和办法;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关系;注重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防止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积极防止作用,具备更大人群健康效益;研究办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解决健康与疾病问题整体思维和办法及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防止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防止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完好状态,而非但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重要>、环境及卫生服务)5、三级防止方略与办法重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6、国内卫生工作面临挑战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1、环境:指在特定期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整体状态,这些因素也许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者远期作用。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荒漠等。

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因素,例如清洁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增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地区水或者土壤浮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者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

预防医学整理重点知识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病因并制定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对策和措施的综合性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得对医学本质的概括和对医学的总的看法。

3.健康health: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4.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为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依据预防医学原理采取的一系列防治疾病社会活动。

5.初级卫生保健PHC primary health care: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6.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是一种协调人类和环境的战略,他规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应担负的责任。

7.环境environment:围绕人类的空间及其包含的各种因素,为人类生存提供空气、水和食物等必须条件,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8.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围绕人类的周围,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一切自然形成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9.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天然形成的未收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

10.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的影响,使天然形成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

11.生态系统ecosystem: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12.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种群和数量以及个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一、预防医学概述预防医学是一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共卫生理念的演变,预防医学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所不同,它更注重对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二、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预防医学研究方法包括流行病学方法、卫生统计学方法、环境与卫生学方法以及健康教育与促进方法等。

流行病学方法主要通过调查、监测和分析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统计学方法则运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对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环境与卫生学方法关注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健康教育与促进方法则是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群的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养成,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三、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预防医学致力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疫苗接种策略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普及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还需加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策略则主要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等干预措施。

健康促进策略旨在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四、公共卫生政策与实践我国公共卫生政策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为预防医学的实践提供了法制保障。

公共卫生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防控能力。

同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发展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参与。

五、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预防医学领域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加精准的策略。

信息化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防控效率,实现疾病监测、预警和干预的智能化。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预防医学是一门致力于通过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从疫苗接种到健康教育,从环境卫生到营养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整理一些预防医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医学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疫苗是通过引入病原体的部分或者死去的病原体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方法。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在接触到真正的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常见的疫苗包括百日咳疫苗、麻疹疫苗等。

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比如,在感冒季节,提醒大家勤洗手、避免拥挤场所,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此外,健康教育还包括饮食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三、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对于预防疾病同样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的机会。

比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保持食物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

另外,环境卫生也涉及到垃圾处理、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

四、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预防医学强调均衡膳食,提倡多样化的健康饮食。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对于身体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钙有助于骨骼健康。

此外,预防医学也呼吁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以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

五、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定期的体检和检查,可以在疾病发展的初期就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常见的早期筛查项目包括乳腺癌筛查、宫颈癌筛查等。

早期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争取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预防医学的目标是实现“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通过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以上是我对预防医学知识点的一些整理,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产环境和⽣活条件的科学。

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1.预防医学:研究⼈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对象:⼈群(个体+群体),⼯作模式:“环境-⼈群-健康”。

2.医学史上第⼀次卫⽣**的标志:个体预防→群体预防。

3.研究⽅法上微观宏观相结合,预防为主。

4.健康决定因素⽣态学模型第⼀层(核⼼层):先天的个体特质。

5.第⼀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

地⽅病、传染病、职业病。

第⼆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五早(+早报告+早隔离,传染病)。

第三级预防:及时有效的治疗。

6.流⾏病学基本原则:群体(最显著),现场,对⽐(核⼼),代表性。

7.发病率:新病例/暴露⼈⼝。

患病率:新旧病例总数/被观察⼈⼝,⽤于慢性病。

罹患率:⼩范围、短时间的新病例频率。

死亡率:死亡数/⼈群。

病死率:死亡数/全部病⼈,⽤于找出威胁最⼤。

8.散发:历年⼀般⽔平。

流⾏:显著超过历年。

⼤流⾏:跨省界国界。

暴发:短时间内突然出现⼤量相同病⼈。

9.单纯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

系统抽样:按顺序机械。

分层抽样:分层再每层随机,抽样误差⼩,不适合⼤型。

整群抽样:分群再以群组为单位,抽样误差⼤。

多级抽样:综合运⽤。

10.观测法→分析流⾏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患有、未患,回顾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平,判断关联程度。

指标:⽐值⽐OR。

队列研究:正常⼈分暴露、不暴露,前瞻追踪结局,判断关联程度。

指标:相对危险度RR=发病率⽐值。

衡量病因归因于暴露某危险因素程度最好指标:归因危险度AR=发病率差值。

11.病⽆病 阳 a b 阴 c d 真阳性率:灵敏度=a/(a+c)。

真阴性率:特异度=d/(b+d)。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绪论概念: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自然与社会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等目标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亚健康人群)。

2、研究内容:描述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健康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研究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法3、研究方法:主要是医学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4、研究重点: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疾病连续带:即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各种健康决定因素影响,有一系列渐进相连的集体状态或健康标志呈现。

A型行为:这种模式表现为主动不断地给自己工作加压,力求工作最佳;不知道休息,除必需的睡眠、吃饭时间外,都在工作或想着工作,没有休息日;竞争性强,不允许自己比别人差,总想在各方面超过别人;时间紧迫感强,如自己休息,就感到浪费生命和时光,分秒必争。

→冠心病、高血压C型行为:过分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

行为退缩。

易出现无助、无望的心理状态。

→恶性肿瘤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高度哲学概括,是人们对生命过程、健康及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和历史总结,并据此指导卫生工作实践和医学教育,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是医学工作者重要的理论武器。

生物医学模式:是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及行为方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在认同人的生物属性同时,兼顾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及行为方式。

疾病谱:通常是指对发生较多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前十位疾病顺序的排列。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学科,它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在现代社会,由于环境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疾病的多样化,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首先,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是预防医学的基础。

传染病的预防首要任务是控制病原体的传播,这就要求我们了解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其对人体的感染能力。

例如,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等,我们需要加强对空气传播途径的预防控制措施,如携带口罩、勤洗手等。

此外,了解疾病的风险因素也是预防的前提,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往往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密切相关,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可以降低发生这些疾病的风险。

其次,预防医学还强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疾病预防的认识和意识,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科普宣传、培训和个人指导等方式。

例如,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政府组织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介绍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醒大家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

通过健康教育,大家不仅能够获取有关疾病预防的必要知识,还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积极参与到自身健康的维护中来。

另外,预防医学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能够帮助人体形成免疫力,对抗病原体的感染。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例如,小儿麻痹症、流感等疾病的疫苗接种率越高,就意味着疾病的流行越少。

因此,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按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此外,预防医学也关注环境卫生的改善。

环境的改变往往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都会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保持环境的清洁与良好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概括总结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概括总结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概括总结1、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与早逝。

特点是(1)工作对象是个体和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3)采取的对策既又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2、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医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政策与管理(营养学,食品卫生学)。

3、健康决定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

4、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5、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6、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7、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8、三级预防的落实,根据干预对象是群体或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

社区预防服务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预防工作。

临床预防服务以个体为对象实施对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

社区预防服务实施的主体是公共卫生人员。

临床预防服务则是临床医务人员。

9、临床预防服务概念:在临床场所由专业人员指导的预防服务。

内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筛检(定期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胆固醇测定、视敏度筛检、听力测试)和化学预防(孕妇补充叶酸、预防卒中服阿司匹林)。

10、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11、健康维护计划的内容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预防医学的概念,特点及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

预防和消灭病害,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生产环境与生活条件。

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个体和群体,侧重于群体;工作重点——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研究重点——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将环境与人体作为一体研究;研究策略——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具有先行性,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和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发展,侧重于宏观领域3.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1)各类疾病和健康在不同空间、时间和人群的分布规律及影响2)环境对健康的影响3)制定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4.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原因分析评价的基础: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维护个体和人群健康的方法:临床预防服务(个体),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群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环境因素和健康的方法:环境卫生与环境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决策、实施与控制费用:卫生管理学第二节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个人收入,社会地位,教育,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网络,就业,工作条件♦物质环境♦个人因素,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健康的婴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因素,个人的能力和技能♦社会服务2.医学模式即医学观♦是指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看法,以及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医学模式既体现医学观,也体现方法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又称“生态医学模式”健康或疾病是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系统到人,以及由人、家庭、社区、人类构成概念化相联系的开放系统,在这系统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互为因果、协调制约,共同影响人的健康。

3.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指导作用社会预防观建立;三维健康观建立;促进卫生服务模式向预防、医疗和保健综合转变;有利于公共卫生建立和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升;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合格人才♦健康观的观念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第五节1.三级预防策略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病因预防,指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三大模块之一,是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2、健康的定义:WHO提出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5条标准:①健康必须具有完整的体魄②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③有良好的心态④有较高的工作效率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3、健康的资源:①和平②适当的经济资源③食物和住所④稳定的生态系统⑤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

★4、健康决定因素:①社会经济因素②个体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卫生服务★5、医学模式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

核心是医学观。

发展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社会生态学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①医学研究②临床治疗③临床康复④疾病预防★6、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临床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个病人,但一个病人是个体,个体多了达到一定数量就是群体,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所有病人(或某些健康问题的健康人)构成的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称为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或称为健康问题的分布。

7、健康问题: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8、疾病:是指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9、疾病的特点:①临床性②个体性★10、健康疾病连续带:①对个体:就是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的过程。

②对群体:就是发病的低水平——发病的高水平——发病的低水平的过程。

WHO:从健康—疾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HDC)。

预防医学_重点归纳

预防医学_重点归纳

预防医学_重点归纳绪论第一节预防医学概念与健康生态学模型一、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和特点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科学,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

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预防医学的特点: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健康与健康权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三、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一)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4)就业和工作条件。

2.物质环境:包括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都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3.个人因素:(1)甲亢的婴幼儿发育状态;(2)个人的卫生习惯;(3)个人的能力和技能;(4)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卫生服务(二)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呈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第二节三级预防策略二、三级预防策略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它是从全球性预防战略和各国政府及政策角度考虑,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第一级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针对个体的措施:①个人的健康教育;②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③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④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⑤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各章重点总结

预防医学各章重点总结

预防医学第一章环境与健康一、人类环境是指地球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开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依据环境因素的性质可将人类环境分为物质黄精和非物质环境两大类,前者为自然环境,后者为社会环境。

二、自然环境又称为物质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开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含各种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前者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后者有大气、阳光、水体、土壤等,这些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

自然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三、社会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根底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与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精神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总和。

四、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息息相通,紧密相连,人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人类社会开展的漫长过程中,人与环境形成了一种既相互对立与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2.人对环境的适应性、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五、生态系统指在肯定的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所组成的生物环境体系。

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完整体系,是生物圈内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功能单位。

六、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得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七、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八、环境污染的X:1.生产性污染、2.生活性污染、3.交通运输性污染、4.其他污染X九、污染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1.污染物的汲取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2.污染物的分布与存储3.污染物的生物转化4.污染物的排泄:肾脏排泄、肝胆排泄、经肺排泄、其他途径排泄十、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1.急性毒作用2.慢性毒作用3.致癌作用4.致畸作用5.免疫度作用十一、污染物的理化特性1.污染物化学结构2.污染物物理性质3.污染物生物半衰期十二、污染物暴露的强度与方法1.作用剂量或强度2.暴露途径或方法3.暴露期限与频率十三、化学物的联合作用1.相加作用2.协同作用3.强化作用4.拮抗作用5.独立作用十四、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1.生理状况2.健康状况3.遗传因素4.营养条件十五、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类型1.公害病2.职业病3.传染病4.食源性疾病十六、环境污染的操纵策略1.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标准2.强化环境卫生调查监测与监督治理3.操纵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4.强化环境爱护宣传教育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一、太阳辐射式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X,也是地表上光和热的源泉。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
1.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

3.三级预防理论:
第一级预防是病因的预防,是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二级预防是慢性非传染病的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或传染病的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三级预防是合理治疗疾病并防止伤残,延长生命。

4.流行病学的n个原则:
(1)群体原则:在人群中宏观的考查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

(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
(4)代表性原则
第二章
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特定人群中某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某期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
2.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

3.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

(1)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病例的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
(2)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4.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一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死亡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5.病死率(致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某时期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该病人数。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绪论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定义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工作模式,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目的的学科群。

2、预防医学的特点⑴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

3、、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四个扩大: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④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其核心是突出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从研究疾病到研究健康5、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好状态”。

6、健康意识(health conscious)是一个人对健康价值的态度,获得健康的信心及保持健康的信念,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7、有益的健康意识表现为:①舍弃不良嗜好,优化生活方式;②认识健康价值,关注自身健康;③掌握健康知识,正确理解运用;④努力拥有健康,注意保持健康。

8、“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9、“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早隔离、出现疫情早报告三级预防的对象——人群;目标——健康;主要内容——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目的——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健康1、食物链(food chain)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吞食,这种生物间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也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食物链(网)和营养级来实现的。

4、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5、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④社会心理因素6、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有害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7、一次污染物如:汞、SO2、NOx、CO、CO2等。

预防医学重点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重点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重点笔记整理预防医学,这可真是个超有趣又超级重要的学科啊!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健康的大门,让我们远离好多疾病呢。

先来说说预防医学的概念吧。

我觉得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卫士,站在疾病的前面,把那些病菌啊、危险因素啊,统统挡在外面。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就经常说,预防医学可不是等生病了才去管的事儿,那是从源头上就开始搞健康保卫战啦。

我的朋友小明还说呢:“这预防医学啊,就像是给健康提前买了份保险,而且是那种最靠谱的。

”哈哈,他这个比喻真的很贴切。

那预防医学都有哪些重点内容呢?环境卫生可是个大头。

咱就想啊,咱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就像一个大鱼缸,咱们就是里面的鱼。

要是鱼缸里的水脏了,鱼能健康吗?肯定不能啊!环境里的空气、水、土壤,任何一个出了问题,就像是往鱼缸里倒脏东西一样,会让咱们生病的。

比如说空气污染,那些有害的颗粒物就像一个个小恶魔,钻进咱们的呼吸道,搞破坏。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另一个朋友小红在雾霾天出门,她就皱着眉头说:“哎呀,这空气里感觉全是脏东西,预防医学里肯定有治理这个的办法吧?”我就告诉她,当然有啦,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多种树净化空气之类的。

食品卫生也是重中之重。

食物啊,那可是咱们身体的燃料。

你要是加了劣质的燃料,汽车都跑不动,更别说咱们的身体了。

那些变质的食物、被污染的食物,就像是包着糖衣的毒药。

我曾经听一个营养师讲过,他说:“你们可别小看了食物卫生,这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每天在咱们的餐桌上打响。

”比如说那些三无小食品,虽然吃起来可能味道不错,但是里面的细菌啊、添加剂超标啊,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出问题。

再来聊聊职业卫生。

不同的职业就像不同的战场,每个战场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危险。

像那些在工厂里接触粉尘的工人,粉尘就像一群小怪兽,慢慢地侵蚀着他们的肺部。

我有个亲戚在工地干活,我就特别担心他的健康。

我就跟他说:“叔啊,你在工地一定要注意防护啊,那些灰尘可不好惹,预防医学里专门研究了怎么对付它们呢。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第一节绪论一、预防医学的概述1.以环境一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对象;2.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疾病的因子---病因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已患病者,促康复第二节医学统计学方法一、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同质,变异2.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如发病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常用P表示;P值0--1, P≤0.05或P≤0.01---小概率事件二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最关键,决定成败;搜集、整理、分析资料二、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一集中趋势指标1.算术均数:μ---总体均数;样本均数---χ,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2.几何均数:G表示3.中位数:n:奇数---中间;偶数---中间两个平均值二离散趋势指标1.全距: R2.四分位数间距:Q3.方差:σ2—总体方差,S2----样本方差σ2=Σχi-χ2/N, 4.标准差:σ,S5.变异系数:CV三正态分布的特点、面积分布规律1、标准正太分布:N0,1;2008;2、正态分布的面积分布规律:+,95%;+,99%三、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1.抽样误差:不可避免2.标准误:衡量抽样误差大小,置信区间3、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和设定检验水准:H1备择假设双侧μ≠μ0或μ1≠μ2单倾μ>μ0或μ1>μ2或μ<μ或μ1<μ2α检验水准=0.05或α=0.Ol2.计算统计量:t值3.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4、u检验和t检验:u检验---大样本,t检验---小样本,正太分布四、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率: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2.构成比:某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3.相对比五、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1、总体率π95%可信区间:P±总体率π99%可信区间:P±2、u检验和X2检验:X2检验:两个及两个以上率;六、统计表和统计图1、直条图:1资料性质: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2分析目的:直条图是用等宽直条的高度和长短来表示各统计量的大小,进行比较2、圆形图:1资料性质:构成比2分析目的:用圆的扇形面积表达内部构成图第三节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一、流行病学概述1、研究对象:人群二、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1.罹患率: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2.患病率:包括新和旧病例3、死亡率:因该病死亡所占比例4、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维持历年一般水平2.流行: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3.大流行:跨越省界、国界、州界4.暴发:短时间5、疾病的三间分布的特征:自然疫源性---鼠疫三、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2、抽样方法:①单纯随机抽样:最基本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3、样本含量估计:所需最小样本含量4、病例对照研究:病和未病对照,采用比值比---OR5、队列研究:是否暴露,追踪各组1相对危险度:RR---大于1,正相关2归因危险度:AR----差值暴露-未暴露6、单盲—研究对象不知双盲---研究者不知三忙---都不知四、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1.偏倚控制:选择性偏倚---①入院率偏倚,②检出症候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2.因果关系判断标准:①关联的强度;②关联的重复性;③关联的特异性;④关联的时间性;⑤剂量反应关系;⑥关联的合理性;⑦实验证据;⑧相似性;五、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1、灵敏度:真阳性;---两个都有病2、特异度:真阴性;---没病,检测也没病3、约登指数:灵敏度和4、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1并联:多个实验,一个过就过 -----提高灵敏度2串联:多个实验,都过才过-----提高特异度第四节临床预防服务一、临床预防服务概述1.健康维护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康维护流程表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安排随访2.影响健康因素与行为改变理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3.健康咨询原则:1建立友好关系;2鉴定要求,3移情,4调节参与5保密原则,6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二、合理营养1、三餐热能分配比:早---25%-35%;午---30%-40%;晚---30%-40%;2、谷类+豆类3、脂类:20%-30%,动物肝脏,全血----铁锌---海产品4、维生素A---夜盲症;红色,橙色维生素D---鱼类,肝、蛋、奶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B2---口角炎,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角膜炎,阴囊炎维生素C-----还原性,严重缺乏---坏血病5、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第五节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一、人群健康与社区预防服务1.社区卫生实施原则:①以健康为中心,②以人群为对象,③以需求为导向,④多部门合作,⑤人人参与2、评价:①形成评价,②过程评价,③总结评价二、环境卫生1.人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2.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1光化学烟雾:NOX,烃类,--紫外线---强刺激性2我国饮用水: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3日本水俣病---慢性汞中毒三、食品安全1.食品中毒:不食者不发病2、分类:细菌性、有毒动植物、化学性、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3、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①沙门菌----禽肉,蛋类,乳类②副溶血弧菌------海产品③葡萄球菌肠毒素----剩饭4、河豚中毒---神经毒素,卵巢,肝脏肉毒素---运动神经麻痹四、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1.噪声:1临时性听阈位移2永久性听阈位移PTS;2、亚急性铅中毒----腹绞痛,金属味,铅线3.慢性苯中毒----血液病急性苯中毒----中枢神经麻痹4.粉尘:小于15μm----进入呼吸道,5μm---呼吸性粉尘,---矽肺5、医学监护:定期体检6、职业病:因果关系7、工作有关疾病:无因果关系8、职业病预防管理: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健康教育----一级预防重要环节2.脑卒中:一级预防: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亚硝胺---肝癌4、患者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医疗质量保障体系第6节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1、口号:人人享有卫生保健2、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求3、目标:增加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公平和服务4、初级: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合理诊疗,康复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26分)绪论1.预防医学研究人群的健康与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2.预防医学研究的重点是群体,而不是个体;3.个体预防变为群体预防是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

4.预防医学的工作模式:人群-健康-环境模式。

5.三级预防策略:①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避免致病因素)。

是一种根本性预防。

主要预防职业病、地方病、传染病;②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主要预防肿瘤;③三级预防:积极治疗并发症,防止伤残,促进康复。

主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5分)一、基本原则:群体原则、现场原则、对比原则、代表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

三、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1.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2.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①发病率:新发生(老病人不算)的病例;②患病率:目前所有(新病人+老病人)的得病人数。

一般用于统计慢性病;③罹患率:局部范围、短时间、传染病的发病率;④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总人数;⑤病死率:得病而死的人数。

3.疾病的流行强度:①散发:发病率与历年水平相似;②流行:发病率超过散发水平3~10倍(至少3倍);③大流行:疾病迅速发展,短时间跨省、跨国;④暴发:短时间、小范围、突发、大量病例。

四、流行病研究方法:包括:现况研究(不分组)、病例对照研究(患病组、未患病组)、队列研究(有暴露组、未暴露组)、临床试验(给药试验)1.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用于不明原因得病后的研究。

包括:①普查:查的是患病率;②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最基本)、系统抽样调查(先编号再抽样)、分层抽样(先分类再抽样)。

2.病例对照研究:①分组:患病组、未患病组;②由果到因研究,研究得病与何种因素有关。

③病例对照研究最有价值的指标:OR比值比;OR是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的指标。

OR = 暴露比/未暴露比= 病例组中(暴露人数/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对照组中(暴露人数/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举例1:现在要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找了90个病人,其中抽烟的有60人,又OR比值。

举例2:现在要研究进食超量钠盐与高血压的关系,找了100个高血压病人,其中进食钠盐超量的有40人,又找了100个未患高血压的,其中进食钠盐超量的有3.队列研究:①分组:暴露组、未暴露组;②由因到果研究;③相对危险度(RR——比值):RR是衡量疾病与暴露因素强度的最佳指标;RR = 发病率之比= 暴露组的发病率/未暴露组发病率。

④归因危险度(PAR——差值):又称特异危险度。

PAR是衡量疾病的原因与暴露因素的关系。

PAR = 发病率之差= 暴露组发病率- 未暴露组发病率。

评价暴露因素强度的最好指标:RR;评价暴露因素危险度的最好指标:PAR。

例1:100个抽烟的、100个不抽烟的,跟踪15年后,抽烟组中80人患肺癌,未抽烟组中10人患肺癌。

相对危险度RR = (80/100)/(10/100)= 80%/10% = 8归因危险度PAR = (80/100)-(10/100)= 80% - 10% = 70% = 0.7例2:100个长期进食钠盐的、100个不长期进食钠盐的,跟踪15年后,长期进食钠盐组中30人患高血压,未长期进食钠盐组中5人患高血压。

相对危险度RR = (30/100)/(5/100)= 30%/5% = 6归因危险度AR = (30/100)-(5/100)= 30% - 5% = 25% = 0.254.临床试验:单盲:患者不知道;双盲:医生、患者都不知道;三盲:医生、患者、试验者全不知。

五、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偏倚的分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回忆偏倚)、混杂偏倚。

六、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1.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

2.筛检试验的指标:①灵敏度(真阳性):实际有病,被筛选为有病的比例;(两个都有病)②特异度(真阴性):实际没病,被筛选为没病的比例;(两个都没病)③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1(灵敏度+ 特异度- 1)例题:1000个乳腺癌患者、1000个没有乳腺癌的人,现在做乳腺癌筛查试验,1000个乳腺癌患者中筛查发现900个阳性结果;1000个没病的人中发现100个阳性结果。

求约登指数?灵敏度= 900/1000=90%、特异度=(1000-100)/1000=90%、约登指数= 0.9 + 0.9 - 1=0.8。

七、用于测定试验可靠性的指标:符合率(粗一致性)。

符合率=(灵敏度的人数+ 特异度的人数)/总人数。

八、循证医学1.循证医学指任何临床的诊疗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

2.目前寻找研究证据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Meta分析(荟萃分析)。

临床预防服务(3~5分)一、临床预防服务概述1.临床预防服务是以一、二级预防为主。

2.临床预防的内容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

(注意不包括疾病监测、慢性病管理)。

3.临床预防的对象:个体的健康者、无症状患者。

4.临床预防的方法: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儿童计划免疫等等。

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1.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①倾向因素:是一种价值观念;②促成因素:干预发展,提供条件;③强化因素:行为实施以后的加强或减弱因素。

2.评价健康因素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三、吸烟的控制1.烟草中的成瘾物质:尼古丁。

释放儿茶酚胺,也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2.烟草中的致癌物质:焦油(多环芳烃);3.烟草的污染源:pm2.5。

4.戒烟方法:“5A原则”:评估、劝告、达成共识、帮助、安排随访。

(注意:没有批评)5.戒烟时一定要先让吸烟者认识吸烟与相关疾病的易感性;然后告知吸烟的严重性。

四、合理营养1.营养素①营养素需要量:每日必须满足机体的需要量;②平均需要量:对某种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③推荐摄入量:能够满足97~98%人群的需要量;④适宜摄入量:最为健康的需要量;⑤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每日摄取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2.蛋白质①分类:*完全蛋白质:作用是保命、促发育;量足、比例适合;*半完全蛋白质:作用是只能保命、不能促发育;*不完全蛋白质:作用是只补蛋白质。

②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最高:鸡蛋、鱼;③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最低:面粉、蚕豆、玉米。

3.矿物质:①铁最好的来源:动物肝脏、全血、鱼肉;②锌最好的来源:海产品,有益于性功能和智力;③钙最好的来源:牛奶;④蛋白质最好的来源:豆类。

4.维生素:(2分)①来源:ADEK脂溶性、鱼肝蛋奶很丰富、维素B1在粮谷、维素B2绿叶蔬:*维生素A、D、E、K为脂溶性维生素;*鱼、肝、蛋、奶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E、K;*维生素B1主要在粮食、谷物里;*维生素B2主要在绿叶蔬菜里。

②缺乏维生素所致的疾病:熬夜学习不娇气、炖点排骨二克盐:*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A夜)*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血C)*缺乏维生素B1:脚气病;(B脚气)*缺乏维生素D:骨质疏松;(D点排骨)*缺乏维生素B2:口角炎、唇炎、角膜炎。

(2口炎)5.营养失衡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6.合理营养膳食指导①合理膳食指导的目的:为了了解膳食组成及营养素摄取情况。

②合理膳食指导的基本原则:*合理配餐、*满足营养素的供给及比例、*合理烹调、*食物感官性状好、多样化、*合理膳食制度。

③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提供了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底层:谷类食物。

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g;*第二层:蔬菜和水果。

每天应吃300~500g 和200g~400g;*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

每天应该吃125~225g(鱼虾类50~100g , 畜、禽肉50~75g,蛋类25~50g。

脂肪不超过25g);*第四层:奶类和豆类食物。

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 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烹调油和食盐。

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

④特殊人群的膳食营养:*孕妇:早期要补叶酸、中期补铁、晚期补钙。

*老年人:老年人对蛋白的代谢强、利用弱;所以老年人的膳食应该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粗粮淡饭、少量多餐。

7.身体活动促进:最大心率= 220 - 年龄。

社区公共卫生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包括:医疗行为管理、角色管理、情绪管理。

2.防治原则: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并重。

二、环境卫生1.公害病: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常见的公害病有:水俣病(汞中毒导致脑中毒)、痛痛病(镉中毒导致骨折)。

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以化学性污染最常见。

包括:①一次污染物:污染物直接进入环境,理化性质未改变;②二次污染物: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发生化学反应。

(如:SO2、光化学烟雾)3.光化学烟雾:①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烃类,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紫蓝色烟雾;②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体由于水溶性小、刺激性强,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就会出现流泪、咳嗽、胸痛,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肺水肿。

4.水体污染:磷、氮的污染,产生蓝藻,容易导致肝癌。

5.气体污染:①窒息性气体:氢化物气体。

氰化物气体能强烈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②刺激性气体:氯气。

6.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质环境、地球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疾病。

(注意:与污染无关)如克汀病(碘缺乏)。

7.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①危害鉴定;(注意:危害鉴定与危险度检测不是一回事)②暴露评价;③剂量反应关系的判定;④危险度特征分析;⑤危险度管理。

三、食物中毒1.我国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2.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①肉类:沙门杆菌;②海产品:副溶血弧菌;③剩奶、剩饭:葡萄球菌肠毒素;④发酵食品:肉毒毒素;⑤亚硝酸盐中毒:皮肤青紫,用美兰解毒;⑥河豚中毒:神经毒素,河豚的卵巢对肝脏的毒性最强。

四、职业中毒1.铅中毒:一般见于蓄电池厂工人;①腹绞痛、齿龈有蓝色铅线、②神经系统表现:垂腕、肌萎缩、③血液系统表现:贫血。

(注意:铅中毒引起的血液系统表现不是再障、白血病)2.汞中毒:一般见于体温计厂工人;表现:易兴奋、肌肉震颤。

3.苯中毒:多见于油漆、装修。

①急性:早期影响神经系统;②慢性:中晚期影响血液系统:白细胞急剧下降、再障、白血病。

4.矽肺:吸入二氧化硅导致。

X线可见高密度圆形、类圆形阴影。

5.有机磷中毒:通过皮肤吸收中毒。

五、职业人群健康监护1.“医学监护”是由医生负责的;2.医学监护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检查检查、离岗转岗健康检查、职业病健康筛检。

注意:医学监护不包括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食物中毒、森林着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