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共38页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度总结_OK
圆桌会议主报告
顾泠沅: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革新 Ference Marton:瑞典的课堂学习研究 卢敏玲:香港的优化课堂学习计划 Matoba:日本的“授业研究”与“研究授业” Jeanne Wolf:来自美国的授业研究观点 李金英:新加坡的课例研究
面向香港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开放性论坛
4
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研究
• 在新加坡,授业研究通过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一个“合作学习的实践 共同体”项目刚刚起步,他们提出了构建“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 的目标。
10
3、香港的“优化课堂学习”计 划
• 香港教育学院成立了“院校协作与课堂学习研究中心”,受香港教育 统筹局大额资助正在推行一个“优化课堂学习”计划。该计划致力于 通过与学校紧密合作,促进课程改革的推行、提高教师的能力及转换 思维、在各主要学习领域进行课堂学习研究等。
本届大会上主要介绍的三种课堂学习研究的形式,尽管它们的关注点略 有不同,但它们都是以“行动研究”作为方法论基础。 ● 本届大会中,瑞典的Marton教授反复强调教学研究中的“形式与内容”
问题,他指出:当谈到“学习什么”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学科内容; 当谈到“什么最重要”时,我们就关注到了学习内容的实质……这就是 学习研究的秘密。 ● 香港教育学院的Pong & Morris(2002)归纳了上百项有关教学改革的 研究后发现:学习内容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内部因素。授业 研究、课堂学习研究和行动教育都采用了课例研究的方法,它们都非 常关注教学研究的内容载体。 ● 美国的Shulman早在1986年提出:当心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不关注 学科的“缺失范式”。
体验关于对象各方面变易 的维度,开拓具有思想性 的“学习空间”
课堂学习研究中扩展为三种 ●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之变
强化校长专业引领作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基地--谈谈校长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实施专业引领
可以代
这其 中的 问题究 竟何在 ?
1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自主
.
一
标 的迷 失 对 教 师 职 业 存在 巨 大 的惰性
。
意识 不 强
正 常 的 教 学 工 作 都完 成 不 好 更 不 用 说 有
—
用 团 队建设去 引领
一
。
在 每所 学
,
方面
一
,
些 教 师 认 为研 究 是 专 家
,
自我 提 升 的 原 望
一
定数量
、
关系的重建 但是
很 多偏 差
,
—
。
对 自己 所 从 事 的 职 业 不 感 兴
,
的学 习 笔记 教学 反 思 案 例分析 论 文
在 实 际 的 操 作 中往 往 会 出 现
从 而 使得 专业 引领 作 用 的发
趣
。
觉 得教 师社会地 位低下 对教师这 个
。
等等都很 有必 要
。
等 到 大 家有 了 习 惯 能
不 的教 师推荐 了管建 刚先生 的 《 做 教 书
匠 》 书 极 大地 触 动 了 老 师们 使 大家
一
引领 的 重 要 性
的 引领
、
,
,
专业 引领是 指 包 括 教 育 理 论 专家
( 1 ) 为什 么要 加 强 对 教育精神的引
对 教 师 这 个 职 业 有 了 新 的认 识
—
。
课 程 改 革专 家 和 教 研 员 等 专 业 人 员 用 先 进理 念 领
一
领?
—
用 制度建设 去 引领
。
、
思 想 方法 和先进经 验 引导 和带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
3.保证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从新课程理念的建构,
到新教材的编写,到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再到对教学的评价等等,这其中有许多问题是没 有现成答案的。要找到答案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创造。要创 造就要研究,因为研究的本质属性就是创造。要使研究活 动能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改进他们的教学行为,研 究活动就必须“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即我 们进行的教学研究必须是“校本教学研究”。 实践证明,课程改革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校本教学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6.7
35.7
21.6
3.2
2.8
A
B
C
D
E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295份 有效问卷) ●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 师相互听课讨论 ●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 己的课并点评 0.7 5.9 24.6 ● 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 11.1 专家点评 ● 专家、优秀教师和自 己合作备课,听课、评 课,研究改进 ● 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 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 57.7 讨论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
de
理论与实践
樊兴华
一、校本教研概述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校本教研),作为一个制度创新,是 对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所 谓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教 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的教 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
(二)校本教研制度的基本特征
研究者为特指,包括教科研人员、高校专业理论工作者。而 土专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则具有双重身份。
4.创设良好氛围,营造校本教研文化 正式教研与非正式教研相结合
教学观摩
浅议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浅议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宣威市落水镇二中赵光明如何营造务实求真,行之有效的教研氛围,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思考。
一、酞教研组为话动基地,整合资源,建立有效的研究制度1.理论学习制度化。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角色转变,必须要求从过去的教学模式转化成为新理念下的教学研究活动。
教师的理论充实显得迫切。
而制度化的机制保证教师需参与学习,开展讨论。
2闸题学习随机化。
通过听课、评课反馈,发现教师在备课、上课时产生的实际问题,通过资料收集,组织学习,从各方面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行充电。
3.经验学习分享化。
在听课、评课中,对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在执教中的优点、亮点,讨论研究,加以总结供其他教师借鉴。
外出教师听课回校,在理论学习时须汇报先进学校的经验,然后共同讨论课改信息动向,让校内教师分享到教研信息。
4.交流学习提高化。
用对教师的教学体会进行定期交流,形式上可通过教学论坛、教学沙龙的研讨方法组织学习。
5.信息学习帮助化。
要求每位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尝试,教师进行辅导培训,帮助大多数教师掌握和使用多媒体,会制作简单的课件。
二、酞教师为主体,从教师的需求和实际出发,建立融教学与研究为一体酌教研话动横武课堂分析、课堂评述反思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
如何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活动?我们的基本做法:1.备课研究。
主要分个体备课、合作备课两种方法。
个体备课,是普遍采用的日常教学过程的备课方式。
我们采用检查的方式,由教导处安排,教研组进行检查备课情况,作为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态度的书面依据。
合作备课,我们又分为集体备课、结对备课、问题备课。
2.作课研究。
课堂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上课是教研活动的重点。
我们在活动研究中,把上课分为调研课、反馈课、合作课。
调研课:每位教师至少有一节多媒体操作的教研课,并要求把资料保存起来,积累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反馈课:主要是针对外出听课教师,学校、教研组要求教师外出听课回校后试教一堂反馈课。
《农村中学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验研究》结题实验报告
《农村中学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验研究》结题实验报告天津市宝坻区大钟高中市级课题组尹庆鸿、李文恒《农村中学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验研究》结题实验报告【摘要】课题组从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农村中学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周期和方法、研究组织分工、保障机制、课题研究的实施、研究措施、研究成果、问题与思考方面进行结题报告。
【关键词】农村中学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我校申报的课题《农村中学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验研究》经过课题组两年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立起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队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努力提高了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作结题报告如下:一.研究背景1.政策依据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同时,教育部决定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项目中设立“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全力打造以学校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制度。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新课程实验》的报告中也指出:“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大势所趋,教育所向。
2 .国内外研究状况以校为本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个教育新理念,走向以校为本正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之一,也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变革潮流。
早在20世纪70年代,类似的理念就被引用到了教育领域,用来改善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的众多问题。
如美国纽约州1971年就成立了“以校为本管理委员会”,旨在实施分权化管理。
从此,美国学校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建学校运动”强调以校为本,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校本教研要以校为本
校本教研要以校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整合为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校对教研活动越来越重视,都希望借此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又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校本教研的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校本教研,应该以校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整合为目标。
现分述如下:一、以校为本以校为本,就是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规划本校的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都符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使这一活动既具备时效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要实现这两个“性”,有一项工作必须首先做好。
那就是对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肯定很多,但我们觉得有几点是必须做好的。
其二,对本校教师中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这一分析可以从一个比较高的视角认清本校教师群体总的优势和总的劣势,有利于确定本校总的教研方向,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抓不到要领的现象发生。
就我们学校来说,经过分析,发现教师中除了学历均达标外,年轻人还比较多。
这些年轻教师都很有活力,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还比较能服从组织和领导。
但由于年轻,教学经验相对就少,知识和观念的更新都显得稍慢半拍。
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教育教学行为上相对保守,不能敏锐地发现并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有用的、稍纵即逝的信息,而有的发现并捕捉到了信息,却对这些信息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处理等等现象的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进行教研活动规划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想方设法拓宽信息来源,提高广大教师知识和观念更新的速度,二是注重加强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处理信息方面的研究。
其三,对本校各学科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分析了教师中总体存在的问题之后,为什么还要分析学科教师存在的问题呢?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性质特点,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每个学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尽相同。
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对于甲学科可能很好,很有效,但对于乙学科却不一定适用。
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高素质的教研队伍是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以往的教研活动大多数是教研员唱主角,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人员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全县学校的需要,受益学校和教师为数有限。基层教师普遍对教科研存有畏难情绪,缺乏参与热情,相当一部分学校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断加强县、乡、校三级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校业务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组织多层次培训,分别对县教研员、乡校业务负责人、学区中心教研组骨干教师进行“校本教研”专题培训,再通过教研员、乡校业务负责人对基层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他们提高认识,明确“校本教研”的目的、内容、方法、要求,为全面开展“校本教研”奠定基础。
16个学区,确立了32所示范学校。
近年来,在省、市教科所的具体指导下,我县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坚持“科研兴教”,搞好三教统筹,推进依法治教,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创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齐头并进,高考成绩全市领先,综合教育水平位居省市前列。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积极引进教改成果,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逐步探索了一套符合我县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全面提高了师资水平、办学效益、教学质量,促进了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2003年,我县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2004年,我县承担了“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的实验研究。同年9月被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组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实验基地。现就我县校本教研工作向大家做一汇报:
5、注重督查抓落实。
为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落实,成立了指导组和督查组,指导组从教研室到中心校普教校长到学校教导主任,督查组从教育局到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到中小学校长,分两条线分别进行业务指导和行政推动。指导组负责全县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组织、问题的收集汇总研讨解决。定期深入到各乡校进行业务指导,发现和解决在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每个阶段结束后,对乡校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合理计划和安排。督查组对各乡校校本教研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情况及时汇总,在《教育工作信息》开辟专栏,对教研工作开展扎实、效果显著的学校进行表彰,对教研工作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进行刊发,供大家参考借鉴。对消极懈怠,走形式、走过场的学校进行通报,全县曝光,激活校长教师队伍参与教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业务指导解决了基层学校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行政推动解决了基层学校重视不重视、干不干的问题。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总结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总结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这是适应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作为河北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地校,自课改之初,我校就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并努力做到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紧迫问题,有针对*地开展教研工作。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能力和研修热情,以便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校本教研的研修氛围,从而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及在职培训融为一体,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来促进教师*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为此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我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保驾护航为了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基地校的建设,我校构建了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研网络体系。
1、加强领导,发挥校长室在校本教研中的领导作用。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并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规定校长必须亲自主持和参与各项校本教研工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校本教研的领头雁。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和项目规划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进行统筹规划。
并以此为圆心向各教研组、课题组辐*,形成有效的督导与管理机制。
2、健全制度,发挥教务处在校本教研中的中枢作用教务处负责全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并对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和研究总结。
为保*把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先后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校长室、教务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积极加以落实,做到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
我校的各项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均是从实际出发,关注教师的发展。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完整版)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完整版)朱集乡星光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
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l、自我反思。
校本教研的方案
校本教研的方案校本教研的方案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学研究理念围成“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遵循原则1、针对性原则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
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四、分组形式按学科分组五、教研活动时间每周二下午最后一节课1、统筹时间单周语文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双周数学组进行教研活动2、分散时间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教学闲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探讨。
六、教研活动任务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七、教研形式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的方案2一、指导思想:期中考试过后,我们发现,每个班总有少数语文学习困难生,他们不太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我们想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激发这些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所帮助。
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观念基础和组织策略
• 引言 • 观念基础 • 组织策略 • 实施步骤 • 保障措施 • 案例分享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 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 教研模式难以满足当前需求,需 要创新教研制度。
意义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能够更好地 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促 进教育均衡发展。
05
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
制定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利。
政策宣传与解读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政策,并对政策进行详细解读,确保各校准确 理解并执行。
政策执行监督
建立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对各校教研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 查与评估。
资源保障
经费投入
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的开展。
以校为本的理念
强调学校作为教研主体,自主开 展教研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尊重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 性,鼓励学校和教师发挥自身优
势,形成特色。
强调学校与社区、家长等多元主 体的合作,共同参与学校教研活
动。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 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 能力和专业素养。
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 和反思,提炼经验,发现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评估与反馈
制定评估标准
根据实施计划和教研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包括 活动的组织、参与情况、交流质量等。
进行评估
对每次教研活动进行评估,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
反馈结果
将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进行改进和完善。
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观念基础和组织策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成立区域教研共同体
由区域内学校共同组成教研共同体,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促进学 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设立教研管理小组
由区域内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组成,负责制定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 动、评估教研成果等管理工作。
建立教研网络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教研网络平台,提供在线交流、资源共享、 成果展示等功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意义
通过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 ,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实 现教育公平。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在区域内 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并为 其提供实践策略和理论支持。
研究问题
在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过 程中,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评价其效果?如何进一步完善这 一制度?
03
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 建设的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概述
组织策略是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旨在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教师 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组织策略包括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制定教研制度与规范、创新教研机制与方法等方面,以确保教研 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
3
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积 极参与教研活动,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对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总结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体 系。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案例,为更多地区和学校提供借鉴和参 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38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