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当今中国社会的_丁克_家庭_刘改凤
人类与社会-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考网考题目答案1
人类与社会一、论述题1.“丁克家庭”与其他家庭结构形式相比主要有哪些特点?你怎么看待这种家庭结构形式?(请结合教材,对问题进行论述,并阐发自己的观点,答案内容不得少于700 字。
)参考答案:“丁克(DINK)家庭”,“DINK”是英文“Double income,No kids”的缩写,即两倍收入,不要孩子,过逍遥自由的二人世界。
它的主要特点是:1.表明在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社会成员实现了实际的平等,个体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得到社会尊重;2.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命过程的质量和内涵,注重享受生活,享受生命;3.人们在爱情婚姻家庭问题上的思想、情操和行为日渐高尚,爱情成为婚姻的本质内容,婚姻质量得到提高;4.传统的婚姻所具有的传宗接代的功能在逐步弱化;5.家庭结构规模越来越小,家庭的组成越来越简单。
选择丁克家庭是对现代人注重自我发展和追求个性自由的反映。
自我发展曾被我们长期忽视,个性自由也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的表现在主体精神的增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特别是知识层次相对高一些的人群,他们强烈的希望摆脱各种外在束缚,以期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不育”是对这种要求的反映,他们不希望第三者(孩子)来拖累自己的自我发展,追求自在的高质量生活,在他们看来,没有孩子可以处处有主动性和自在。
“丁克”家庭重视夫妻间的感情交流与生活享受及欲望满足为主要旨意,它的出现本身就体现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丁克家庭适应了这种需要,具有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它很好的解决了感情与义务这对矛盾。
尤其是大多数妇女婚前有工作的,了解社会上的事情,培养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兴趣,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
生育后因过多被孩子拖累后,使他们忙于孩子的培养教育,失去了自我完善的机会,尤其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使他们有与世隔绝的感觉,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改革开放家庭生活变化和感悟
改革开放家庭生活变化和感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生活和感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家庭生活变化和感悟。
一、物质生活的改善在改革开放之前,许多家庭的收入非常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吃饱穿暖,还可以享受到各种现代化的家居设施和生活用品。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
这种物质生活的改善让每个家庭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在改革开放之前,许多家庭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单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现在的家庭不仅可以享受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看电影、听音乐、旅游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
这种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让每个家庭都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三、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许多家庭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和保守。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家庭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让每个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
总之,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家庭都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和感悟。
但是,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精神文化方面,我们都应该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不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学解读当代中国家庭
社会学解读当代中国家庭在当代中国,家庭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之一。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如单亲家庭、离婚家庭、空巢家庭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家庭制度的变迁和转型。
本文将尝试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当代中国家庭。
一、家庭社会化与现代化的矛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人的天国,是一种深深的感情和责任的纽带,代表着亲情和传承。
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家庭社会化面临着很多挑战,家庭的重要性逐渐被边缘化。
例如,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逐渐放弃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模式,工作与生活成为两个独立的领域,家庭中的亲情与爱已不再仅仅是生活的基础。
这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例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疏离和沟通困难。
此外,随着现代家庭消费观念的崛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关系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社会消费主义的影响,让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让对于有钱的人来说,不必再过着小康生活,而是生活得更好。
随之而来的,也就是对赚钱的更多要求,为了适应全新的社会环境,人们往往会以更高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
这样的现象可能会形成家庭内部的矛盾,繁忙的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在家庭内得到得到弥补,甚至对家庭生活的质量、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沟通产生影响。
二、单亲家庭和家庭的多元化单亲家庭的出现标志着家庭的多元化。
在当代中国,离异家庭数量增加得非常快。
随着经济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女性对于自己和子女权利的关注和自主性不断提高,妇女较以前更容易提出离婚。
此外,随着人们对婚姻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离婚率不断攀升。
单亲家庭虽然让一些人经历着与常规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单亲家庭也可以促进性别平等。
特别是一些单身的家长,在经济上变得更加自立和强大。
然而,铺平平等道路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一些单亲家庭中,父母不会扮演任何不同角色,所以就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孤独、无依赖感、焦虑和自卑等问题。
三、未来,中国家庭的新挑战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血缘关系是家庭的基础。
从社会学角度看丁克家庭
东方企业文化·远见 2011年11月104从社会学角度看“丁克”家庭刘占良(河北大学,保定,071002)摘 要:随着社会的改革以及现代化浪潮趋势的不断推动,“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新兴家庭模式,已在我国悄然而至。
本文通过对“丁克”家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的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它对我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提出以核心家庭为主,以“丁克”家庭为辅助和补充的家庭模式,使核心家庭与“丁克”家庭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循环关系,缓解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更有效的稳定低生育水平。
关键词:“丁克”家庭 家庭模式 社会背景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1—0104—02 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生育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我国的婚姻观念从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到“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以至裂变为享受人生的“丁克”一族,传统的家庭组织结构已收到严重的挑战,而家庭模式也因此由单一的模式走向了多元化和复杂化。
“丁克”(DINK )一词为英文缩写译音,意即双收入、无子女的家庭结构。
一、“丁克”的概念界定双职业,能生育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
成为“丁克”的第一标准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
成为“丁克”的第二标准是: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自己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丁克”家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社会学理论认为,“丁克”家庭只是家庭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促使人们在观念上的变迁,这是“丁克”家庭产生的社会背景,也就是说,“丁克”家庭能成为社会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家庭功能观念上的转变,使选择“丁克”家庭生活方式呈增多趋势。
现代中国丁克家庭人口效应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中国丁克家庭人口效应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选择成为丁克家庭,即没有生育子女的家庭。
这一选择不仅对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经济面貌。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中国丁克家庭的人口效应以及其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本文将系统梳理丁克家庭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揭示丁克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
文章将分析丁克家庭对中国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消费模式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丁克家庭如何推动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还将关注丁克家庭对社会养老保障、家庭伦理观念以及性别平等问题的挑战和影响。
本文将在全面分析丁克家庭人口效应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社会发展策略,以促进丁克家庭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丁克家庭的人口效应和社会经济影响,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公众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和更深入的理解,以应对丁克家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现代中国丁克家庭人口效应分析在现代中国,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新型的家庭形态,其人口效应日益显著。
丁克家庭,即双方都有收入,且主动选择不要生育子女的家庭,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丁克家庭对人口结构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选择不生育,丁克家庭在人口自然增长中呈现出“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趋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然而,长期来看,过度的丁克化也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丁克家庭对消费模式和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由于没有子女,丁克家庭在消费上更加注重自我满足和生活品质,倾向于在旅游、娱乐、教育等方面投入更多。
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同时,丁克家庭对于住房的需求也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在当代中国,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转型。
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家庭关系。
本文将探讨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传统家庭通常以父母与子女为核心,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子女的教育成长。
然而,在社会转型中,现代家庭的特点开始显现。
现代家庭更加重视个体的需求和发展,婚姻观念的变化使得离婚率上升,并带来了许多单身家庭和同居家庭的出现。
除此之外,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改变了传统家庭的定义。
二、家庭责任的转变在传统家庭中,夫妻之间的角色分工相对固定,男性负责家庭经济支持,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然而,社会转型中,家庭责任的变化引起了家庭关系的改变。
随着女性在职场的崛起和家庭地位的提升,夫妻间的责任分工开始变得更加平等。
现代家庭中的男性也逐渐承担起了更多的家务和子女照顾责任。
三、子女独立性的提升在传统家庭中,子女通常被视为父母的延续,具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然而,社会转型使得子女独立性不断提升。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机会的增加,子女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制定自己的生活规划,而不再完全依赖父母。
四、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传统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通常是严厉教育、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然而,社会转型中,家庭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家庭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强调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父母更加重视培养子女的个性特长,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传统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相对固定。
然而,社会转型带来了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同居家庭、单亲家庭、多代同堂等多种家庭形式的存在使得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这种变化带来了更广阔的亲情空间和个体的自由空间。
总之,社会转型对家庭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变、家庭责任的转变、子女独立性的提升、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和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关系经历着深刻的变迁。
当代中国的家庭变革
当代中国的家庭变革作者:周智娟康祥生来源:《决策与信息》2015年第03期马克思曾说:除了家庭之外,没有一种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如此敏感,能够如此明显地反映社会历史进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与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我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生存模式及道德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婚姻生活趋向自由自主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家庭关系包含着婚姻关系。
传统的婚姻主导者是家长,婚姻中很少考虑个人的意愿和情感,婚姻的目的和功能主要在于满足生儿育女和维持经济生活的需求。
现代婚姻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传宗接代,延续家族传统,而主要是满足男女双方生理、心理多方面的需求,求得个人的全面发展。
婚姻自由,追求婚姻质量已成为时尚。
缔结婚姻的感情含量在上升,情爱、性爱、责任的统一,是当事人对婚姻的理性选择,也是人们对婚姻的道德评价。
青年人追求婚姻的方式大有改变,中介人或中介机构仅仅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父母亲友的意见只有参考价值。
据广东省妇联的一项调查,由男女双方自己决定或与父母共同商量决定的婚姻高达87.4%。
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地电视媒体相继出台了男女谈婚论嫁的专栏,青年的报名率很高。
这些现象表明,人们的婚姻观念极具时代气息,体现了青年男女寻求高质量婚姻的内在需求。
与婚姻自由互为形影的是人们对离婚自由的认同。
过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规范强有力的控制,中国人对离婚持保守态度,婚姻关系一直处于稳定持久的状态,离婚率非常低。
现在,人们不再视离婚为丑恶、羞耻,甚至支持死亡婚姻的解体,尤其是知识阶层,离婚率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离婚的原因,除经济因素外,更多的是感情纠葛,如性格不合、无共同语言、性生活不和谐、第三者插足等。
妇女在离婚问题上的主体意识增强,由女方提出离婚的比例升高。
离婚的方式趋向文明,一方宁死不离,企图拖垮对方的现象逐渐减少,好聚好散,和平分手,文明解决的观念逐渐成为离婚者的共识。
当代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与影响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与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家庭结构中,爷爷奶奶、父母、子女同住一起,三代同堂是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
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开始向城市迁移,小家庭的形态开始逐渐出现,单亲家庭和空巢家庭也开始增多。
本文将分析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1.小家庭的增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小家庭这种形态越来越普遍。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是这种趋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传统家庭中,家族观念非常强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但在小家庭中,由于家庭成员少,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往往比较少,理解关系也比较单纯。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家庭结构也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2.单亲家庭的出现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也开始在社会中出现。
单亲家庭一般由一方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责任的负担更加重。
在这种家庭中,由于只有一方父母,可以想象家庭独立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困难。
3.空巢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一般是指老年人子女离开家庭后的家庭结构。
因为人们对于生活水平和人生观等各种因素选择离家去城市等原因,老年人常常是孤独的。
因此,这种家庭结构一般在老年人中较为普遍出现。
同时,空巢家庭也往往缺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心理上的困扰和孤独感。
二、家庭结构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1.人口结构的改变随着家庭结构变化的发生,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单身、单亲、小家庭等家庭结构的出现,使得人口的年龄结构不断变化。
同时,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推进,也加速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这也导致了人口的发展漏洞和问题。
2.社会关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变化,也直接给社会关系带来了影响。
像以前那种大家庭式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协助和互助关系比较紧密,而现在的小家庭和单亲家庭等形态,则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另外,由于城市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交网络也发生了变化,个人价值的提升,也导致了人们更加独立和对社会的依赖性更小。
丁克家庭
• 以上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经济发达的 国家或地区的家庭选择丁克家庭的比例比 较高。却不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农村地区的 人均收入已有所提高,却依然选择多生多 育。 • 主要因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缺乏,养老主 要还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养儿防老” 还是许多农村父母生育的主要动机。
五 丁克家庭的影响
积极影响: • 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 缓解人口压力
一 概念,起源和现状
• 80年代开始 丁克家庭传入中国。 • 1979年~1989年 上海共有113.34万对男女登记结 婚,其中16.48万夫妻没有选择生育。 • 1989年~1994年 上海丁克家庭占家庭总数约为 3%~4%。 • 2002年的调查中发现 上海丁克家庭占家庭总数上 升到12.4%。 • 根据2003年2月的社会调查中发现,中国的大中城 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
六 争议
• 他的依据是孩子一生下来,对于国家的教育,医 疗,就业等一系列压力随之而来。生的越多,国 家投入的就越多。因此相对而言“丁克家庭”对 社会的贡献大,到60岁后享受高保是有充分理由 的。 • 反驳他的观点的人认为:1 一个国家的就业率或 失业率与这个国家人口数量无必然联系 • 2 在把孩子抚养成人的过程中,家庭的投入时最 主要的,国家的投入只占很少一部分;并且国家 对孩子的投入不是无偿的,孩子长大并参加工作 后国家是通过税收来收回的。
五 丁克家庭的影响
消极影响 • 人口逆淘汰 ,人口素质的下降 • 家庭稳定系数下降 • 少子化 人口老龄化
六 争议
• 绝大部分的学者认为丁克家庭的比例虽然 有所上升,但是它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的 家庭结构,并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原本选择 丁克的家庭到最后都放弃了,因此不必特 意去抑制或是鼓励。 • 程恩富在2009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 访时,提出“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 三胎,奖励无胎”的建议,并说准备将这 个提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化视角下的丁克现象
社会化视角下的丁克现象社会化视角下的丁克现象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观念的变迁,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生育观念——丁克(DINK,即双收入无子女)现象。
丁克族群由于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实力,他们选择不生育子女,追求自由、独立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社会化视角出发,探讨丁克现象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和原因。
一、丁克现象的现状与特点现代中国社会中,丁克族群逐渐增加。
一方面,经济发展和女性就业机会的增加使丁克夫妇有能力维持两个人的家庭经济,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发生转变,对于婚姻、家庭的认知与之前的传统观念存在差异。
丁克族群更加注重个人的需求和发展,相对不太愿意为了家庭的责任而牺牲个人的追求。
二、丁克现象的社会影响1. 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丁克现象挑战了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中,子女是养老的依靠和延续家族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丁克族群的出现使得部分家庭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从而引发对于传统家族价值的重新思考。
2. 性别角色的转变:丁克现象中,男女双方更加注重平等和合作,相互承担家庭和事业的责任。
这种转变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反映了社会进步和男女权利平等的价值观。
3. 社会资源和压力的重新分配:随着丁克族群的增加,社会资源的分配也将更趋均衡。
不需要为子女教育、养育等支出,丁克夫妇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自己的发展和享受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丁克族群无法通过子女分担养老责任,社会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
三、社会化因素对丁克现象的影响1. 教育背景与价值观:丁克族群往往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他们对于个人追求和自由观念有着更为强烈的主张。
高教育程度使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与机会,相对不太愿意经受传统家庭责任的束缚。
2. 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丁克夫妇通常拥有双重收入,可以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和个人自由。
相比于需要承担子女教育、养育等费用的夫妇,丁克夫妇的经济压力较小。
对丁克家族的看法
对丁克家族的看法
丁克的意思是双收入、无孩子,丁克家族也就是指那些夫妻双方都有很好的职业,具有生育能力但是选择不生育的家庭。
社会上对丁克家族的看法各有不同,有支持,也有反对。
有人支持丁克家族,是因为考虑到如今社会抚养孩子的压力,以及孩子的到来会彻底改变夫妻二人世界的格局,如果没有孩子,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享受生活,何况如今的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健全,养老不一定要靠孩子。
反对丁克家族的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生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孩子是上天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享受天伦之乐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
选择成为丁克家族的理由有很多,有人是因为不愿意让孩子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有人是觉得难以承担孩子所带来的责任和义务,也有人是天生就不喜欢孩子,因此,不管你对丁克家族的看法是怎样的,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丁克一族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丁克一族今年,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一项针对12000名20岁至45岁的户籍人口及在沪居住半年以上来沪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抽样调查显示,本市“丁克家庭”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户籍人口中表示不愿生育的比重占8.27%,近年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养育费用高、竞争压力大成主因。
中国新闻网的一份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虽然大多不接受裸婚,但能够接受做丁克一族的受访者占到了5.13%,远高于调查者的预估。
近日,腾讯网在陕西进行的一份调查竟显示,53%的受访者能够接受成为一名丁克。
相关评论@山西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谭克俭教授: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下一代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的财富总量要远多于他们的父辈。
因此,从社会发展来说,生孩子是有利的。
我们生孩子不是一笔交易,单纯地去算投入与支出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我们是无法计算的。
当然,丁克一族对外界的要求是不求理解但求尊重,最起码,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段涛:从医学角度考虑,丁克一族等到成为高龄产妇又改变主意想要孩子时,将给孕妇带来巨大风险,做“丁克”是极不科学的。
@凤凰网资深签约作家张敏:没有孩子的家庭,容易迷失婚姻中的家庭责任,随性随意的生活方式比较突出。
只要有一方在观念上,稍微不坚定,就比较容易出现诸多的负面东西。
如:婚外恋,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财和家庭中长期规划乏力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银河:丁克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一些都市化、工业化地区,个人的选择空间多了,出现了一批与中国传统观念相距甚远的自愿不育者人群。
他们以个人现世生活的幸福快乐为重,珍视夫妻关系,轻视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现代意识。
模拟题近年来,不愿生育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丁克一族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对于“丁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随着欧美不育观念的传入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丁克”家庭开始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出现并逐渐演化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从社会学视角浅谈当代中国“丁克”家庭
从社会学视角浅谈当代中国的“丁克”家庭101080021 黄奕航社会学系摘要: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类型涌现了出来,逐渐取代了传统单一的家族模式,而其中一个特殊而常见的家庭类型就是“丁克”家庭,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是非常值得人们去思考的,本文试图通过社会学视角,对“丁克”家庭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提供一种新的社会学认知。
关键词:丁克家庭社会学视角当代中国文化古人曾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但在现代青年的精神世界里似乎早已抹去记忆的烙印。
就有这么一族人:他们把传宗接代抛到脑后,拥有婚姻,但不要孩子。
他们拥有较好的学历背景;他们有着较高的收入水平,经常外出度假;他们几乎不用厨房,不和柴米油盐打交道;他们消费能力强,不用存钱给儿女……这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悄悄叩开中国的大门的一种非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今天他们的数量仍在增长,他们被称为“丁克”一族。
一、什么是“丁克”丁克家庭最初在欧美国家出现,英语成为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简称“DINK”。
这一概念被传入我国之后,被译为“丁克”。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夫妻双方都有工作收入,自愿不生育的家庭类型。
需要强调的是,有生育能力而不愿意生育和由于生理原因无法生育的家庭是有区别的。
在西方世界区别二者的有专门的英文对应,前者为”childfree”后者为”childless”。
由此可见,丁克家庭的基本要素包括:夫妻双方都有收入、有生育能力、自愿不生育。
“丁克”家庭在西方较为普遍。
1978年英国就设立了“全英无后组织”,维护那些选择不生育这一方式的夫妇的权利。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中心的一篇名为《美国的家庭:1960——1990》的报告中,把“一对没有孩子的双职工”作为家庭的一种组织形式。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994年5月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1993年美国有6180万个家庭,其中3480万个家庭无子女,“丁克”家庭已经超过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二孩政策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二孩政策李欣妮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15汉语言文学3班江西南昌 330022 摘要:今日中共出台了二孩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政策背后的问题、原因与未来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一一解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二孩政策问题措施引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及要以什么方式手段才可以达到由一孩政策到二孩政策的平稳过渡?这是很多人提出的问题。
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读二孩政策,进行综合解答,让群众对二孩政策有着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目前放开二孩政策虽然仍存在争议,但这一政策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符合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变革生育政策,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二孩政策的提出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口增长过快转变为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
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尽快调整。
让我们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计划生育的演变有个短暂的回顾。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
”毛泽东认为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不仅不是问题,而是宝贵的财富,解决中国人口贫困落后的方法就是变革制度和发展经济。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多力量大”是主流的人口观。
马寅初先生提出的“新人口论”遭到批判。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人口压力,我国开始全面展开计划生育工作,并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晚、稀、少”的生育政策。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把计划生育列入宪法,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家庭生活的变迁
中国家庭生活的变迁摘要:近代中国有传统向现代转型,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社会在家庭婚姻生活方面的变化是可以说是各类变化的一个集中体现。
家庭婚姻生活是社会生活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婚姻的变化可以深刻的折射出社会在经济,文化,价值观和政治方面的变化。
在近代,中国的家庭的生活由集体化走向私人化,由大家族走向小家庭。
因为独生子女问题而造成的核心家庭的合并与减少已经社会养老问题。
因为城市化和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家庭搬迁和人口移动问题。
因为夫妻离婚率的升高而形成的家庭重组问题。
家庭收入变化带来的家庭物资生活的改变,已及未婚同居,同性婚姻,丁克一族,未婚生育等现象的产生。
关键词:家庭合并与重组家庭多次元化丁克一族择偶标准两性权力的变化亲缘单一化家庭复杂化正文:什么是家庭(family),学者有多种解释。
日本社会学者森冈清美认为:“家庭是以夫妇,亲子,兄弟姐妹等少数近亲的主要成员,因成员互相的深厚感情而结合的谋求福利的首属群体。
这样解释较为具有代表性,丛亲缘方面解释了何为家庭。
同时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包含相应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
家庭的职能也包括:生育,生产,抚养等职能。
可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变化和扩展。
这张扩展和变化是横向和纵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
中国的历史悠久,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深远。
在家庭伦理上面也是遵循着:“百善孝为先”的准则;恪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同时也是“孝父母,重生产”这些也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职能。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宗法制”来约束血缘姻亲家庭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维系这大家族的权威。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过分强调宗族、宗法观念,人为划分远近亲疏,又束缚了人的自主发展。
浅析中国丁克家庭的现状
浅析中国当下丁克家庭的现状[摘要] 丁克家庭的出现是一个社会现象,它的发展体现了一种新兴的文化,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深远。
我们用传统的眼光来审视它,用新兴的观点去接受它。
我们应该探索这种以核心家庭为主,以丁克家庭为辅助和补充的家庭模式,使核心家庭与丁克家庭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循环关系。
[关键词] 丁克家庭;婚姻;家庭结构生育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程度,一种价值观念。
生儿育女是一个纯属个人隐私。
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简单到只要凭着生理本能即可解决,但又复杂到需要追询生命意义,探究自我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问题。
中国历来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义正词严的训诫,我们的祖祖辈辈也是在“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中,带着婚姻、家庭、儿女的重负走过漫长的人类文明史的。
“传宗接代”一直是婚姻的主体,生儿育女已成为人生无法省略的责任和内容,更是女性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最重要的体现。
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我国青年的生育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摒弃了传统观念。
取而代之“少育”甚至是“不育”的现代生育观。
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那些走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前列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视生育为负担,宁愿选择不育。
于是,丁克家庭——一种新的家庭模式诞生了。
一、当今中国丁克家庭的现状丁克(DINK)家庭,俗称“无孩家庭”,是英文Double Incomeand No Kids的缩写,是“双收入,无子女”的意思。
丁克家庭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994年5月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表明:1993年美国有6180万个家庭,其中3480万家庭无子女,即占51%,丁克家庭已超过美国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
根据零点调查公司2003年2月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目前中国的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调查的人认为丁克家庭将会增多。
中国家庭的变化
中国家庭的变化篇一:中国当代家庭功能的变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任何家庭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受社会的制度规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环境和制度发生改变,20 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功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家庭生育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家庭的经济功能减弱,家庭的抚育功能也越来越弱。
今天我们就家庭的功能中的生育功能,性与情感功能的改变进行简略的分析和总结。
家庭是人类生育和繁衍的基本场所,生育仍然是中国现有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生育功能正在逐渐的减弱。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政府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所以中国家庭的生育子女数量普遍减少,生育率降低!我们来一组数据,1995年全国出生人口为2065万人,与1900相比减少了328万人,到1999年,出生人口为1909万人,与1995年相比减少了154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们人口的总出生率从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1.8左右,降低了4个百分点,接近4亿人。
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对家庭生育功能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2.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家庭单纯的性行为与生育活动产生了分离,也使的性与情感功能增强。
据统计,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以婚龄人口的避孕使用率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了89%的水平,而且除了1994年以外为93%以外,一直维持在90%左右的水平,基本上达到了避孕使用率的最高水平。
可以说,避孕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生育功能。
3.人们观念的变化。
与西方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流行趋势相似,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自愿不育的夫妻组成丁克家庭意为“双收入,无子女”家庭。
据上海人口情报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9-1989年上海市区的丁克家庭约占全市家庭夫妇总数的2%--3%,人数估计超过5万人。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结构变化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结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家庭结构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固定和单一了。
在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家庭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首先,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逐渐被打破。
过去,核心家庭通常是由父母和子女构成,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拘泥于这一固定模式。
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寄养家庭、跨国家庭等多种类型的家庭结构开始变得普遍起来。
例如,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中,父或母独自承担起照顾子女的责任;同性恋家庭中,同性伴侣共同抚养孩子;跨国家庭中,家庭成员来自不同国家,使用多国语言和文化相互融合。
这种多样化的家庭结构反映了社会对家庭模式的开放和包容。
其次,女性地位提升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劳动力市场的不断扩大,女性不再只是居于传统的家庭角色中。
她们追求学业和事业的机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对家庭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女性的经济独立和事业追求使得家庭结构更加灵活,夫妻共同承担起经济和家庭责任的模式变得较为普遍。
另外,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结婚和生育,或者选择独身一生。
这些选择使得家庭结构更加多元化,使得家庭的概念不再仅仅包括血缘关系,也包括了情感和支持的网络。
第三,社会转型对家庭结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迁徙和流动的频率增加了。
这导致了一些家庭的地理位置不稳定,父母常常需要长时间分隔居住或者独自迁徙。
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工作成为可能,父母可以在家中开展工作。
这种家庭结构变化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比如亲子关系的疏远和沟通的困难等。
然而,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更加注重家庭生活质量等。
最后,社会文化的推动也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结构的形成。
随着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潮的兴起,人们更加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感,而非仅仅是传统家庭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2期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5月Vol.24No.2Journal of Suihua Teachers C ollege May.2004¹º解析当今中国社会的/丁克0家庭刘改凤(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2)摘要:当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转型,使/丁克0家庭这种新兴的家庭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对当今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关键词:/丁克0家庭;社会;生育;不生育中图分类号:C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99(2004)02-0055-03一、当今中国/丁克0家庭的现状/丁克0(DINK)家庭,俗称/无孩家庭0,是英文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的缩写,是/双收入,无子女0的意思。
/丁克0家庭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994年5月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表明:1993年美国有6180万个家庭,其中3480万家庭无子女,即占51%, /丁克0家庭已超过美国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
根据零点调查公司2003年2月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目前中国的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0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调查的人认为/丁克家庭0将会增多。
最近的一项针对深圳户籍人口婚姻家庭状况的调查显示,深圳/丁克0家庭的比例高达10%左右,且有继续上升的势头。
上海市妇联最近一项针对全市家庭状况所作的调查显示,结了婚但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0已经占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4%。
此次调查选取了1200多个不同年龄阶层的上海家庭作为样本,如果只选取20岁-40岁年龄段的样本,/丁克家庭0的比例会更高。
而在上海白领阶层中,比例更高。
一项受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咨询中心执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白领中14.3%明确表示不打算要孩子,还有25.3%的白领认为婚后要不要孩子无所谓;明确打算要孩子的白领中,近九成也表示/现在不急于要0。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丁克家庭的比例并不大,但中国知识阶层女性生育年龄普遍较大,正说明不想生育成倾向,不想生育的人越来越多,丁克家庭比例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知识层次较高或工作流动较快的年轻夫妇,选择不生育生活方式的比例更大。
从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四世同堂0的大家族到/三口之家0的家庭结构,以至裂变为享受人生的/丁克0一族,传统的家庭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的挑战,由单一的家庭模式走向多元化复杂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当今中国人们选择/丁克0家庭的因素/丁克0家庭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代表了轻松、自由、叛逆、胆识以及勇气等,总之,是一种前卫的家庭形式。
选择丁克家庭,即选择了一种更为自主的生活方式。
但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受传统生育观念浸染的文化中,选择/丁克0家庭的生活方式,多数情况下会受到来自父辈乃至社会的压力。
那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丁克0家庭作出了不生育这一选择呢?(一)工作竞争的压力。
当今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加速了生活节奏和人才的竞争,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过多的把时间花费在抚育孩子身上。
生育和抚育孩子会牵扯人们的精力,影响工作。
人们为了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不得不集中精力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而拼搏,这样也就无暇顾及子孙后代了。
这种状况在高学历阶层中尤为明显,一项最新调查针对学历为硕士以上的中国高学历阶层,发现他们对生育的意义仍然持肯定态度。
对生育目的的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组成完整家庭0、/带来快乐与爱0,之后才是/取悦父母0、/维系夫妻关系0和/传宗接代0等等。
这项调查显示,人们认为生育和抚育孩子/牵扯精力0的比例高达25.4%,认为/影响工作0的比例为16.7%。
由此可见,工作竞争的压力使人们不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育和抚育孩子方面。
(二)经济因素。
高品质的生活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55¹º[作者简介]刘改凤,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4-02-22撑,现代的人们,尤其是高学历阶层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学会了理智的分析,有取有舍。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是大约需要22年的时间,22年里吃穿消费以每个月平均500元计算,22年花费132000元。
教育费用分不同阶段:3岁以前较少,买婴儿书籍、玩具等大约花费1000元;3至6岁上幼儿园,每月入托费300元,3年大约10800元(学习些绘画、乐器将会花费更多,这些暂不计算在内);7岁到15岁上小学和初中,每年教育费用约1000元(包括书本费、杂费),9年约9000元; 16岁至18岁上高中,每年教育费用约1000元(包括书本费、杂费),19岁至22岁上大学,每年教育费用(分专业,以普通专业为例)约10000元(包括住宿费),4年约40000元;光教育经费22年约66800元。
吃穿、教育费用共计约20万元,这是可以用钱算出来的。
孩子从小长大有时要生病,除医药费外,还要承受着担心、着急等精神压力。
孩子入托、上学、教育、接送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那份操心是用金钱计算不出来的;考大学考上了还好,考不上自己也跟着着急,子女在外上学,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那份牵挂是用金钱衡量不出来的;当子女长大了,自己的青春也逝去了,青春的价值可是用金钱衡量不出来的。
这仅仅是子女22岁以前的成本计算,孩子大学毕业找工作要花钱、要操心;子女结婚需要花钱;当子女有了后代要担负起养育孙子的重任,这些又是金钱计算不出来的。
由此看来生育成本是很高的,但是收益率很低。
也就是说,生孩子的投入,将是高风险、高成本,一部分人尽管很喜欢小孩,但面对复杂的现实,他们只好选择推延,甚至放弃生育。
上面的那项针对学历为硕士以上的中国高学历阶层的调查显示,认为不养育孩子主要是因为/经济能力有限0的比例为18.6%,在各类不生育因素中位居第三。
可见,经济因素也是/丁克0家庭作出不生育孩子决策的主要因素。
(三)婚姻因素。
1、养育孩子对夫妻感情的影响。
现代的人们更注重婚姻的质量,/丁克0家庭是建立在姻缘基础上的,只包含一种社会关系,即夫妻关系,只是单纯的横向家庭关系。
在这种家庭关系中,更多的是注重情感而不是义务。
/丁克0家庭以重视夫妻间感情交流与生活享受及欲望满足为主要旨意,它的出现本身就体现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以前经济水平不高,家庭经济基础薄弱,中国人为了生存而艰难地喘息,根本谈不上情感的满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的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地区实现了小康,人们自然有了感情方面的追求,而且层次越来越高。
/丁克0家庭正适应了人们这一感情需要,在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下,它很好地解决了家庭中感情与义务这一矛盾,把夫妻关系放在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位置上,注重二人世界的营造。
二人世界中,他们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有各自的自由空间。
生育观念逐渐被淡化,更多的小夫妻喜欢尽情享受两人世界。
但如果有了孩子,他们就没条件过高品位、高格调的闲暇生活,电视、因特网、报纸杂志、音乐和读书这些最受他们欢迎的休闲方式将会远离他们。
以上那项针对学历为硕士以上的中国高学历阶层的调查显示,认为养育孩子将会/影响二人世界0的比例为13.6%,养育孩子成了影响夫妻情感生活的障碍之一。
2、现代社会婚姻的不确定性。
现代社会一切都处于变动中,婚姻也是如此。
最近20年,中国的离婚率直线上扬,已由1978年的3.7%上升到1996年的12.1%。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开放城市,离婚率已超过20%。
而且,离婚率的增长速度还在逐年加快,社会学专家预测,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的离婚率将以每年200万对的速度递增。
于是,/离婚餐厅0、/离婚学校0(相对于/婚前教育0的/离前教育0),也成为一些城市的时髦景观。
面对现实,一部分夫妻对婚姻的稳定性没有把握,惧怕将来会发生变故,会增加离婚成本,怕离婚后孩子抚育等经济负担和麻烦,而且家庭的破裂给孩子身心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本着一种对自己和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干脆不要孩子。
3、婚龄推迟的影响。
知识层次较高或工作流动较快的年轻夫妇,因为种种原因晚婚,一般先立业后成家,30多岁结婚的人大有人在,错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
他们为了不损害自己的身体和分散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也考虑到他们这个年纪再为一个新生的婴儿操劳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因而他们往往选择不生育的生活方式。
(四)不生育文化的影响。
在我国/丁克0家庭中,知识分子占73.7%,其中大专程度以上的家庭,男性占65.9%,女性占68.4%。
组成/丁克0夫妇,主要是白领阶层,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看问题比较理性,更容易接受西方国家的一些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丁克0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近年来,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有大批人群自愿不育,并且呈现愈来愈多的趋势,由此孕育产生了不生育文化的观念。
这种观念与传统观念的根本差异在于对/属于自己的东西0所持的态度。
传统观念轻视自我,以某种责任(如繁衍后代)为生活的基本目的;而这种观念却重视自我,时时关注自我的实现。
这种文化深深影响了他们,把个人生活质量看得较重,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被轻松快乐地享受生活的追求所取代。
他们在享受轻松舒适的家庭生活的同时,也希望把精力集中在事业上,不生育孩子,以便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五)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能力的增强。
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社会保障能力逐渐增强。
富裕起来的人们不再用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来左右生育,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的保障可以快乐地度过晚年生活。
中国社会养老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一部分人选择了不生育,成为轻松自由的/丁克0一族。
三、/丁克0家庭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一)/丁克0家庭使当今中国社会家庭结构日渐多样化。
与全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的家庭结构正在朝核心家庭的方向发展,同时家庭结构日渐多样化。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在婚姻契约中不仅包含一种关系,而是包括两种相关联56的社会关系)))夫妇关系和亲子关系。
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
这是三角形的三边,是不能短缺的,而/丁克0家庭是建立在姻缘基础上的,只包含一种社会关系,即夫妻关系,只是单纯的横向家庭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
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的出现,冲击了中国社会以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流的社会家庭结构,使中国社会家庭结构日渐多样化。
人们在婚姻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使传统社会中维系中国家庭关系的纽带变得相对脆弱。
/丁克0家庭意味着部分现代家庭已从传统的繁衍后代为中心的/亲子轴0逐渐转化成以二人世界为轴心的/夫妻轴0。
(二)/丁克0家庭加快了中国女性角色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