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2 答案.pptx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高一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人教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 1;F;F。

2.C 3.C 4.A 5.(1)63Li 73Li;(2)146C 147N;(3)2311Na 2412Mg。

6.7.8.略 9. 4Li+O2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 IIIA (2)甲与乙:C+O2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 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全)(含答案)

7.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MgCl 2
(2)Br 2
8.下列分子中,哪些是以极性键结合的,哪些是以非极性键结合的
?
(1)F 2 (2)O 2 (3)NH 3
(4 )CH 4 (5)SO 2
8.已知元素 X 、Y 、 Z、 W 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6、8、 11、 13,请回答: (1) 它们各是什么元素 ?
(2) 不看周期表,你如何来推断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和族 )?
(3) 写出单质 X、 Z 、W 分别与单质 Y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某同学阅读课外资料时,看到了下列有关锗、锡、铅
10.人体必需的一些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布如下: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几种元素, 通过查阅资料或访谈等方式, 获取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主 要生物功能的信息,整理获取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11 .根据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和元素周期律,思考并回答有关
(1) 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可能是多少
?
(2) 它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
4.比较下列各组中两种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
(1)Na、 K (2)B 、 Al (3)P、 Cl (4)S、 Cl (5)O 、 S
5.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H 3PO4 和 HNO 3 (2)KOH 和 Mg(OH) 2 (3)Al(OH) 3 和 Mg(OH) 2

A.磷 B .钙 C .铁 D.碘
3.下列关于 F、 C1、 Br 、 I 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人教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 1 页,共 4页P111.1;1;Cs ;Li ;7; 1;F ;F 。

2.C 3.C 4.A5.(1)6 3Li 7 3Li ; (2)14 6C 14 7N ;(3)23 11Na 24 12Mg 。

6.7.8.略 9. 4Li+O 2 点燃 2Li 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 ;丙 Na 三 IA ; 丁 Al 三 IIIA(2)甲与乙 :C+O 2 点燃CO 2 乙与丙:4Na+O 2=2Na 2O 或者 2Na+O 2 △ Na 2O 2 乙与丁:4Al+3O 2 △ 2Al 2O 3。

11.12.略 P191.减小;减弱;增强;Na ;NaOH ;Al (OH )3;HClO 4。

2.B 3.C 4.(1)金属性K ﹥Na (2)金属性Al ﹥B (3)非金属性Cl ﹥P(4)非金属性Cl ﹥S (5)非金属性O ﹥S5.(1)酸性 HNO 3﹥H 3PO 4(2)碱性 Ca(OH)2 ﹥Mg (OH )2(3)碱性Mg (OH )2 ﹥A l (O H )3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 2 点燃CO 2 4Na+O 2=2Na 2O 或者 2Na+O 2△ Na 2O 2 4Al+3O 2 △ 2Al 2O 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 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习题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习题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2 (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兀素周期表2. C3. C4. A5. ⑴.;;(2).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⑵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性减弱。

■②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9. (1);氧化剂;还原剂(2 )、 (3)、 (4)、略10. ( 1);(3).生成氢化物的稳定(2) 甲与乙:(或); 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 减小;减弱;增强;;;;2. B3. C4. (1)金属性强于(2) 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 非金属性强于(4) 非金属性强于(5) 非金属性强于。

6. 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 ① ②③④⑤ ⑥2. C3. D4. D复习题P281. (1)(2)(3 )B>A>C(4)>(5)黄(6)182. C3. A4. D5. D6. A7. D8. A9. (1) : A B、C、D E、F、G、依次为Na、、、、、、、⑵:A B C D E、F、G、依次为Na>、、、、、、、5 5,0⑶A、B、C、D E、F、G、依次为Na、、、、、、、10. (1)⑵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 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 热量;放出3. ;4. ②③④⑤⑥,①。

8(1)D⑵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 乙同学观点正确。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2-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2-答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 1;F;F。

2.C 3.C 4.A 5.(1)63Li 73Li; (2)146C 147N;(3)23 11Na 24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 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2O2乙与丁:4Al+3O2△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 (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2O24Al+3O2△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全)(含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 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 个电子;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卤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 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 个电子;在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2.查阅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磷B .钙C .铁D .碘3.下列关于F 、C1、Br 、I 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教的增加而增强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4.放射性同位素钬 16667Ho 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32B .67C .99D .1665.在63Li 、7 3Li 、23 11Na 、24 12Mg 、14 6C 、14 7N 中:(1) 和 互为同位素;(2) 和 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3) 和 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6.查阅元素周期表,从每个方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以一种元素为例,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

7.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金、银、铜、铁、锌、钛的位置(周期和族),并指出这些元素的核电荷数。

8.寻找你家中的食品、调味品、药品、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及杀虫剂等,查阅标签或说明书,看一看其中含有哪些元素,查阅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查阅哪些物品中含有卤族元素。

试着向你的家人说明其中卤素的有关性质。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锂在空气中燃烧(2)钾与水反应(3)溴与碘化钾反应(4)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10.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如表中所示,从周期表中找出这四种元素。

(1)填写下表(2)写出这几种元素的单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与乙:乙与丙:乙与丁:11.截止到199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元素,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原子? 为什么?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2 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2 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 1;F;F。

2.C 3.C 4.A 5.(1)6 3Li 7 3Li; (2)14 6C14 7N;(3)23 11Na 24 12Mg。

6.7.8.略9. 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IA;丁 Al 三 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Mg (OH)2(3)碱性Mg(OH)2﹥A l(O H)36.略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高一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全)

高一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全)

人教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1;F;F。

2.C 3.C 4.A 5.(1)63Li 73Li;(2)146C 147N;(3)2311Na 24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 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 (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 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2Na+O2△Na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高中化学必修2(人版)课本习题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2(人版)课本习题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7;l;;2.C3.C4.A5.(1).;;(2).;;(3).;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9.(1);氧化剂;还原剂(2 )、(3)、(4)、略10.(1)(2)甲与乙:(或);(3)乙与丙:;(4)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2.B3.C4.(1)金属性强于(2)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非金属性强于(4)非金属性强于(5)非金属性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7.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①②2. ③④3.⑤⑥4.C3.D4.D复习题P281.(1)(2)(3)B>A>C(4) >(5)黄(6)182.C3.A4.D5.D6.A7.D8.A9.(1):A、B、C、D、E、F、G、、依次为Na、、、、、、、、(2):A、B、C、D、E、F、G、、依次为Na、、、、、、、、(3),,(4),。

(5)A、B、C、D、E、F、G、、依次为Na、、、、、、、、B、10.(1)(2)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热量;放出3.;4. ②③④⑤⑥,①。

8(1)D(2)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乙同学观点正确。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2)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2)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1 物质的构成1.1.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1.原子的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负电荷存在于原子核外部。

2.质子具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67x10-27千克;中子不带电荷,质量约为1.67x10-27千克。

电子具有负电荷,质量非常轻微。

3.原子的质数为质子数,原子的电荷数为质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1.1.2 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是指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使得相似性质的元素出现在同一垂直列上。

2.元素周期表一共有7个水平排、18个垂直列。

水平排称为周期,垂直列称为族。

3.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

沿着垂直方向,元素的性质逐渐变化。

1.2 物质的相互转化1.2.1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略表达式。

2.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反应物在反应前,生成物在反应后。

3.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表示转化的方向。

1.2.2 反应物和生成物或物质的量关系1.反应物和生成物或物质的量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称为化学计量关系。

2.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可以通过已知的物质的量计算其他物质的量。

1.3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1.3.1 化学反应的类型1.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2.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的物质。

3.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物质。

4.置换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被另一种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取代。

5.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的转移。

1.3.2 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移是不可避免的。

2.化学反应中放出能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吸收能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3.放热反应会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吸热反应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1.4 化学式和化合价1.4.1 化学式1.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一种符号表示方法。

2022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答案

2022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答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1;F;F。

2.C 3.C 4.A 5.(1)6 3Li 73Li;(2)146C 147N;(3)2311Na 2412Mg。

6.7.8.略9.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IVA ;乙O 二VIA;丙Na 三IA;丁Al 三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HNO3﹥H3PO4(2)碱性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6.略7.(1)钡比铍剧烈;(2)钡应当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留。

8.(1)X:碳元素Y:氧元素Z:钠元素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构造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2Na+O2△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旳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旳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似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金属旳活泼性依次增强,因此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 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旳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旳得失,只也许有电子对旳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旳静电力旳作用,形成时也许有电子旳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旳和歪点子排布都到达了稳定构造。

7.略8.以极性键结合旳有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旳有F2和O2。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学习资料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学习资料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1;1;;;7;l;;2.C3.C4.A5.(1).;;(2).;;(3).;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9.(1);氧化剂;还原剂(2 )、(3)、(4)、略10.(1)(2)甲与乙:(或);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2.B3.C4.(1)金属性强于(2)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非金属性强于(4)非金属性强于(5)非金属性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①②③④⑤⑥2.C3.D4.D复习题P281.(1)(2)(3)B>A>C(4)>(5)黄(6)182.C3.A4.D5.D6.A7.D8.A9.(1):A、B、C、D、E、F、G、、依次为Na、、、、、、、、(2):A、B、C、D、E、F、G、、依次为Na、、、、、、、、,,,。

(3)A、B、C、D、E、F、G、、依次为Na、、、、、、、、10.(1)(2)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热量;放出3.;4. ②③④⑤⑥,①。

5.D6.C7.AD8(1)D(2)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乙同学观点正确。

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2 答案之欧阳总创编

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2 答案之欧阳总创编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1;F;F。

2.C 3.C 4.A 5.(1)6 3Li 7 3Li; (2)14 6C14 7N;(3)23 11Na 24 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 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2Na+O2△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HNO3﹥H3PO4(2)碱性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6.略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P11 1.1;1;Cs;Li;7; 1;F;F。
7 3
Li;
(2)146 C
10.(1)甲 C IIIA
14 7
N;(3)2131
Na
24 Mg。
12
二 IVA ;乙 O 二
2.C 3.C 4.A 5.(1)63 Li
6.7.8.略 9. 4Li+O 点 燃 2Li O
12.(1)Q=890×1000/22.4= KJ
(2)39732×80 /(75×4.18)=126.76Kg
P44
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负极;氧化;正极;还原;导电。 2.(1)Pb+PbO2+2H2SO4(浓)=2PbSO4+2H2O (2)浓硫酸;逐渐变小;充
电 (3)PbSO4+2e-=Pb+SO42-;PbSO4+2H2O-2e-=PbO2+4H++SO42-。 3.B 4.C 5.D 6.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就不能再使
Al(OH)3
6. 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
2 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
3 C+O 点 燃 CO
2
2

4Na+O2=2Na2O 或者 2Na+O2 Na2O2

4Al+3O2 2Al2O3。
,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 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 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 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 F2 和 O2。
9.(1)HCl、CO2、H2O、CH4 中存在极性共价键,NaF、MgCl2、CaO 中存在离子 键,NaOH 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H2、Cl2 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NaF、MgCl2、CaO、NaOH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HCl、CO2、H2O、CH4。
10.(1)原子结构示意图:
+8化2学6式:H2S +H126Se28 6He2T +34 2 8 18 6 稳定性变化规律:从上到下越来越不稳定
氧化物化学式:SeO3 TeO3
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H2SO3 H2SO4 H2S3O4 H2TeO4 2 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3 从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的角度来分析。
9. 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 外 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 活泼 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 略。11.7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6;第七周期,第 VIA 族;金属元 素。
P24 1.略 2.C 3.D 4.D 5.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
P36
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2.热量;放出。
3.C;CO2。 4.②③④⑤;①。
5.AD 6.C 7.AD 8.(1)D (2)C
9. 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则要放出能
量,当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最终放出能量,
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就是热能。吸热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被用于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
10. 同意乙同学的说法。因为放热反应是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
能量,但化学反应首先需要能量来断键。
11. 结论 1:破坏 1mol 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和形成 1mol 化学键时放出
的能量相等;
结论 2:一个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
比;
结论 3:气态水变成液态水时是放热的变化。
Cl2;D:H2;E:N2;F:Na2O2;G:Na2CO3;I:HCl;J:NH3。
(2)A 和 B

4Na+O2=2Na2O 或者 2Na+O2 Na2O2
F 和 CO2 2Na2O2+2CO2=2NaCO3+O2
D和E
3H2+N2
催化剂 △
2NH3
I 和 J HCl+NH3=NH4Cl
(3)CO32-+2H +=H 2O+CO 2↑
2
2
VIA;丙 Na 三 IA; 丁 Al 三
(2)甲与乙 :C+O2 点燃 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 Na2O2

乙与丁:4Al+3O2 2Al2O3。11.12.略
P19 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 K﹥Na (2)金属性 Al﹥B (3)非金属性 Cl﹥P (4)非金属性 Cl﹥S (5)非金属性O﹥S 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 ﹥Mg(OH)2 (3)碱性 Mg(OH)2 ﹥
P28
1
1.(1)A:Na;B:K;C:Mg;D:Al;E:C;F:O;G:Cl;(2)Al(OH)3 +OH-=AlO2-+2H2O
(3)Na Mg Al (4)H2O 2K+2H2O=2KOH+H2↑ ﹥ (5)NaBr 黄
2.C 3.A 4.D 5.D 6.A 7.D 8.A
9.(1)A:Na;B:O2;C:
用。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
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
7. 从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
2
从发生的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是正极。 8. 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量随之剧增。废电池 混在垃圾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据报道,全国的电池年 消耗量为 30 亿只,因疏于回收而丢失铜 740 吨,锌 1.6 万吨,锰粉 9.7 万吨。另外,普通干电池里含有镉和汞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若污染 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就会发生“水俣病”(汞中毒) 和“痛痛病”(镉中毒),这两种工业公害病,都在日本发生过,造成 很多人死亡。为防止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把废旧电池与其他垃圾分开, 集中回收。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废旧电池的回收,如德国的很多商店要 求顾客在购买电池时,同时要把废旧电池交回商店;日本的分类垃圾 箱里有一种专门放废旧电池的黄色垃圾箱,垃圾箱的投入口有三个, 分别标有普通电池、纽扣电池和其他电池。 9.略 P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