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沁园春
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句:“独坐池塘如虎踞,”气度不凡,诗意美妙绝伦。
革命尚未开始,任何势力都没有,只有等待、积累吧!所以只能够在“绿杨树下养精神”了。
春天来了,冬眠的虫儿都醒了。
在农历惊蛰之后,纷纷开口鸣叫,在自然界里,都是青蛙先开口叫鸣的,所以就吟出了“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豪气。
)
2、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请简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腾”“走”二字的妙处。
(学生的学案上无,教材的课后题)
过程展示
第一步:解释“腾”“走”二字在诗中的含义——
“腾”,翻腾的意思,“走”,跳跃的意思。
山本静态,化静为动。
第二步:把“腾”“走”二字放入原句中,想像、描述景象——
五岭山连绵起伏,蜿蜒不断,像细浪翻腾,乌蒙山高大巍峨,气垫磅礴,如同泥丸在阪上跳动。
第三步:点明“腾”“走”二字在烘托意境方面的作用——
腾”“走”二字化静为动,向读者展现动态美,恰切地表达了红军将士战胜高山险阻的豪情。
答案展示
“腾”,翻腾的意思,“走”,跳跃的意思。
五岭山连绵起伏,蜿蜒不断,在红军眼里却像微波细浪在翻腾,乌蒙山高大巍峨,气垫磅礴,对于红军将士来说,正如同泥丸在阪上跳动。
“腾”“走”二字化静为动,向读者展现动态美,恰切地表达了红军将士战胜高山险阻的豪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之《沁园春》课件
品 评 上 阕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描绘了雄奇壮美的
境界,借景抒情。 上 阕 小 结
作者写北方雪景,视野开阔,画 面雄丽,气势宏大,气魄豪迈。目的 是借景抒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抒 发为祖国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续上
通过以上静态的描写,使北国壮丽的雪景更加形象具体,显示 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 动景,写群山,写高原。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 “驰”,这样化静态为动态,有多种因素。第一,视觉的。作者站 在高处,看得很远,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第二,精神的。作者精 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第三, 时代的。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 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 雄气概。 第三层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须晴日”,是等到晴天的意思。如果说,前三句写的是眼前的 实景,那么由此转入想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红装素裹”,指 阳光与白雪交相辉映,装点着祖国的河山。“分外妖娆”,是更加 娇艳动人的意思。“看”与“望”字照应,用字富于变化,也似在 引导读者展开想象,欣赏那一幅绚烂多彩的美丽图景。
以引入、评古、论今为序, 以议论为主,结合抒情。
小 结
下阕:评论历史上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也可分三层。 第一层承上启下,由描写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再一次赞美祖国山河。“娇” 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引出下文,指出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 丽河山而倾倒。两句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有机的整体。 第二层具体评论历史人物。 一个“惜”字贯穿这一层意思的始终,委婉地指出历代帝王的 不足,句句饱含惋惜之情。 “惜”字的意味非常丰富。第一, “惜” 中含褒,以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 史上的杰出英雄为前提,他们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 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他们也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 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 “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 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 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 “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 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课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 高一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掌握文中字词。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知识点01 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
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知识点02 文体知识词,又名 曲子词 、长短句 或 诗余 ,是 隋唐 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到了 宋代 ,经过长期不断地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 词牌 ”,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等,它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但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
有的词还在它的下面另立标题,表明作品的 主题 ;有的词还有小序,用来说明作品的 写作缘由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下有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词从字数上分为 小令 、 中调 和 长调 。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 小令 ,59字至90字为 中调 ,90字以上为 长调 。
词可以和乐演唱,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 一阕 或 一片 。
词从片数上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以两片居多,称“ 上片(阕) ”“ 下片(阕) ”。
知识点03 生字注音沁(qìn )园春 橘(jú)子洲 百舸(gě) 怅(chàng )寥廓(liáokuò)峥嵘(zhēng róng ) 岁月稠(chóu ) 遒劲(qiújìng ) 浪遏(è)飞舟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4 解释词语百舸:许多船。
舸,大船。
漫江:满江。
寥廓:高远空旷,词中是指宇宙的广阔。
沉浮: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
文中指兴衰。
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不平常。
人教版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1必修1 沁园春长沙 PPT课件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自主探究
古人填词,不少是写秋的,提到秋,大家能联想到哪些 诗句?今天,我们看一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又是一派 怎样的景象?通过这些景象,又展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心态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一、词 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琴 趣,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原是配乐而歌的歌 词,在发展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文学样式。词牌是 填词用的曲调名称,每个调各只标志固定的文字数,音 韵,结构,与内容无关,分上下阕。根据字数分为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 上)。根据情感意境又可分为婉约豪放两大类。
作者发出“谁 主沉浮”的疑问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下 阕
看
↘
怅
↙
谁主沉浮
↗ ↖
忆
记
下阕通过回忆往事,表明自己志向, 含蓄回答了上阕疑问。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四、局部赏析 1.上阕写作哪些景物?画出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 下,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山 —— 树茂色红 水 —— 碧绿清澈 船 —— 争先恐后 鹰 —— 展翅高飞 总:万类霸天竟自由 生机勃勃 情感:热爱、忧虑(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课后诗词赏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课后诗词赏析一、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重阳: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全诗如下: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铜仙金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劲:强劲。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分外:格外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采桑子”是词牌,“重阳”是题目,这个题目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译文】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又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高中语文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与评析 之《沁园春.长沙》
高中语文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与评析1 、沁园春·长沙(国标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1课、苏教版必修1、山东人民版必修第二册第1课、广东教育版必修2第4课)【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阅读优秀作品,品位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要“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沁园春·长沙》上阕实写眼前之景,描绘了色彩绚丽、生机蓬勃的湘江秋景图,由此引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阕追忆往事,抒发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凌云壮志和革命情怀。
全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革命豪情慷慨激昂。
因此,本词的教学设计着力于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思考、分析与联想等方法,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诗词独特的阅读感悟与体验,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和方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2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所抒发的情感及其节奏。
3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秋是一个丰富的季节,秋是一个多愁的季节,秋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伤秋、感秋或赞秋的诗文,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感悟与理解,你了解的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诗句,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老而弥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ppt课件【89页】1.1 第一课时
累
前
自
两者都是形容词。
主
导
教
学
“寥廓”指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 学
资
自 主
廓、寥廓的天空。
文
源 链 接
本 初
“辽阔”指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
研
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幅员辽阔。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晨
读
素
开
材
卷
日
有
积
益
月
累
课 前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
研
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
课
课
堂 互
立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
时 作
动 探
时仍觉年轻。
业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晨
读
素
开
材
卷
日
有
积
益
月
累
课
1.字音辨识
前
自 主
(1)单音字
导
教
学
自作 业
菜单
晨
读
开 卷
2.字形辨认
有
益
qìn沁园春
课 前 自
分mì泌
主
导 学
自
chóu稠密 chóu惆怅
主
文 本 初 研
cānɡ苍茫 cānɡ沧海
课 堂 互 动
封hóu侯 hòu候鸟
探
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第1课沁园春·长沙认识作者独领一代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姓名:毛泽东,字_______ 生卒:1893—1976 籍贯:湖南湘潭地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
主要经历1914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
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代表作品政论文《实践论》《矛盾论》《__________》《新民主主义论》等,诗歌《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评价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代领袖,他的诗词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直到他去世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历程,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
答案润之诗人书法家论持久战了解背景长沙,是毛泽东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驿站。
从1911年到1923年,他在此度过了长达13年之久的青春岁月。
他先后在此读书、任教,创办新民学会,主编《湘江评论》,成立了湖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工作。
1925年春,他回到老家韶山指导农民运动。
同年秋,他自韶山赴广州,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当年的“峥嵘岁月”,写下此词。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万类霜天竞自由。
浪遏飞舟?
划节奏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 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 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 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
2、开头三句有何作用?
(1)交代了时间——寒秋 (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 (3)交代了人物—作者
3.“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
1925年的毛泽东
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 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
礴的诗篇。
❖ 毛泽东少年时故事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桑梓,指家乡)
❖ 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 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 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 泽东的大气!
沁 园 春 长 沙
词的常识
请你谈谈“词与诗的区别”
比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 于 词 的 知 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 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叫“长短 句”“曲子词”“诗余”等。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
对语文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要选择对的学习方法等。
一起来看看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作于1925年。
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1.字词百舸(gě)橘(jú)子洲廖(liáo)廓峥嵘(zhēng róng)挥斥方遒(qiú)遏(è)2.背景与主题《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
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伟人与词作《沁园春·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词的上阙写景。
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
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
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万人皆悲的秋景,在革命家毛泽东的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 长沙》课件
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幅图画写得这样出色?
一方面选择的景物富有典型性,如山林、江水、雄鹰、游鱼都是湘江地 区最有特色的景物。一方面贴切地写出这些景物的主要特征,如写山林,突出 “红”字;写江水,突出“碧”字;写鹰,用“击”字;写鱼,用“翔”字
这七句全是写景,为下阕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从写景到抒情,中间安插了下面三句作了巧妙的过渡
第2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 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挥斥:奔放。遒:本意为强劲有 力,引申为奋发有为,百折不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 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第3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三句描写同学 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 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
语言表现力
(1)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万”字,写出当地山峰之多。“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 “层”字,表现树林之多。“染”字,化静为动,增强词的生 动性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漫”字,画出湘江水势之盛,似有满溢之感。“透”字,画 出江水碧绿清澈之状。“百”字,形容船只之多。“争”字, 画出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 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学案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
自学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跟据知识链接、书下注释。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志士胸怀报国之志,渴望建立一番丰功伟业。
可是,当理想破灭时,他们大多会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就连“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在仕途失意后也无奈地发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慨叹。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苦难,但苦难并没有压垮他,更没有磨灭他的斗志,相反,苦难使他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他,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不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著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二)背景资料。
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材料二: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路纵论世界大事、社会和人生题目,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本人,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挚友。
材料三: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常常与同伴去湘江游泳,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
“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活动,主编《湘江评论》,在全国反响极大。
材料四: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沉浮:盛衰。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挥斥:指挥呵斥。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水:游泳。
项,“挥斥”,在句中的意思是“纵放、奔放”。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跨过鸭绿江》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③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躏的悲惨历史,所有中华儿女对此刻骨..铭心..。
④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眺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⑤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⑥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轩昂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
使用正确。
③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使用正确。
④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⑤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使用正确。
⑥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此处用来形容骏马,适用对象错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
B.《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篇目全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总目录: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1、《诗经•氓》*2、《离骚》(节选)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高中部分(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唐 卢延让《苦吟》 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鹰击长空, “争”字描写出了江面上千帆 前峰月照一江水, 僧在翠微开(闲?)竹房。 鱼翔浅底, 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唐 任藩 万类霜天 “击”写出了雄鹰矫健有力搏击 . 竞自由 。 长空的雄姿 “翔”表现了鱼儿在水中自 如
注重炼字
从时代背景出发,充分发挥联 想与想象,以记叙与描写为主,用 自己的话描述出上阕的意境来。 提示:什么时间、地点、作者 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 猛士兮守四方?
赵匡胤《咏月》: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朱元璋 :天如罗帐地如毡,日月星辰陪我眠。一夜不敢伸足 睡,惟恐蹬倒太行山。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贯长安,满城 尽带黄金甲.
洪秀全狂气十足:一张天榜蔑古贤,文王武王皆是犬。屈指盘 古迄明世,风流数我洪秀全。
下阕:
追忆
携来百侣同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忆 当 年 革 命 盛 景 志感 豪往 情昔 壮
感怀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列举分析所学课文中 的“秋”包含的情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冥》 将自无怒,秋以为期 ——《氓》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历史上凡是成为开国创业帝王的,应该 说都是胸有大志(也可以说是有野心)的 人物。这些志向高远的的人物题笔赋诗之 际,他们的抱负、理想、宏愿就很自然地 流露笔端。因为他们心怀大志,所以其诗 作也不同于一般的诗词创作。他们的诗作 都有自己强烈的独特的特点。有些诗虽然 技巧欠佳,有粗率之嫌,但却境界开阔, 质朴可爱;有些诗虽然写得婉转悲凉,但 却自有一股慷慨壮建之气潜伏于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
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
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
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1: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附2:板书设计:
万山峥嵘岁月
意象湘江作者:“立”于“寒秋”忆同学少年战斗
万类中流击水精神
附3:参考资料
周汝昌《词的欣赏》曹雄飞《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