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结构
文言常见固定结构
![文言常见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8dfba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0.png)
文言常见固定结构文言常见固定结构是文言语言体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或短语。
这些固定结构在文言文的写作中具有常用、简洁、优美和独特的特点,在许多文言篇章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常见固定结构。
一、主谓结构1.主旨句: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
如:“今再言新文学说之德者,许多人未见出其特殊之点也。
”(鲁迅《无声的中国》)2.主谓结构:主语与谓语构成的简洁句。
如:“防微杜渐,乃治理之良图也。
”(《资治通鉴》)二、名形结构1.名词修饰形容词:名词前添加形容词修饰。
如:“吾告子言,亦如仲尼之谓‘大道’者。
”(庄子《养生主》)2.名词修饰名词:名词作为修饰语修饰另一个名词。
如:“今冬,袁玄君当择居嘉山。
”(《琅琊榜》)3.形容词修饰名词:形容词前添加名词修饰。
如:“其气味芬芳,以为冬夏常可益食。
”(魏征《养生论》)三、动补结构1.动词+名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民之有道,如扣轻灵者橐。
”(管仲《管子·仪礼》)2.动词+形容词:表示主语状态或性质。
如:“吾有一言以为贵,自开藩以来,不以特事教人。
”(茅盾《藩篱》)四、动宾结构1.动词+宾语:表示动作对象。
如:“人心固有不足,欲求无止。
”(郑谷《郑家庙案》)2.动词+宾语+补语:表示动作对象的状态或结果。
如:“是它使处于它,以摄精神而倾斗志圣骨。
”(刘向《新序·白虎有书》)五、并列结构1.并列名词:表示同一范畴或同等地位的名词。
如:“宜读书,则楚金秦裘皆谢;宜学礼,则朝庭之佞臣无所容。
”(《孟子·尽心上》)2.并列形容词:表示同等程度或状态的形容词。
如:“忽见其怒强横而轻主上,对朝夕书表一一若无何处哀戻门户之责。
”(《明史·张璁传》)六、状语结构1.状语+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时间、时间等。
如:“常以口十人治天下。
”(列传《吕不韦》)。
2.状语+形容词:表示状态的方式、程度、性质等。
如:“圣人制言,识人则无状,观事则未期。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041318351e79b8968022654.png)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一、表疑问句式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现在出去,连再见都不说一句,这样怎么行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获用物品时斤斤计较,而花费起来却是挥金如土?2.何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用什么办法、为什么、凭借什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世说新语》)——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4.何所:……的(人、物、事)是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谋求的是什么?5.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6.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是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7.何……哉(也):怎么能……呢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哪能说的完啊?二、表示反问8.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9.不亦……乎:不是……吗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
可译为“不是……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船已经行进了,而(落在水中的)剑(却)没有动,像这样去寻找剑,不是糊涂吗?10.何……为//何以……为两者皆可表示询问或反问。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替换。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太有用了!)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太有用了!)](https://img.taocdn.com/s3/m/f0d9175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6a.png)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太有用了!)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
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
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2、何如(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②王以为何如其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3、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
“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①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②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
4、是以(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因此”。
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
①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
文言文五种固定句式结构
![文言文五种固定句式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ddd3343cf84b9d528ea7acb.png)
文言文五种固定句式结构文言固定结构常见的有表疑问的、表反问的、表测度的、表感叹的和表判断的等五种。
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与例如: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③与不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孟子·梁惠王上》)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①句中的“奈何”,意思是“怎么办”,②---④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为“怎么样”,⑤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样”,⑥句中的“孰与”是“与……比较,哪一个……”的意思。
一般地说,“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么办”、“把……怎么样”、“拿……怎么办”、“怎么”,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样”、“怎么样”、“怎么”等,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二。
表反问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何……之有、何以……为、何……为、不亦……乎例如:⑦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⑧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何……之有”可译作“有什么……”,“何功之有”即“有什么用处”,是反问句。
其用法特点是:何+名词+之+有。
“何以……为”、“何……为”可译作“做什么”,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什么”,“为”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何以文为”译为“要华美做什么呢”,“何辞为”译为“要告辞做什么呢”。
“不亦……乎”译作“不是……吗”。
“不亦乐乎”译作“不是很快乐吗”。
三。
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得无……乎(耶)、无乃……乎例如: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1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之战》)“得无……乎(耶)”、“无乃……乎”均可译为“恐怕……吧”,都表示推测、估计。
十种古汉语固定结构
![十种古汉语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5568cd7f12d2af90342e687.png)
十种古汉语固定结构文言文中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已经形成的固定形式,叫固定结构。
研究并掌握古汉语固定结构,对于从事中学文言文教学,大有裨益。
本文就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例举十类。
一、“以为”、“以……为”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
如: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如: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实用文档——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
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
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如: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
(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
)二、“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d192005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3.png)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宾结构:
例句:吾欲食饭。
(我想要吃饭。
)
2. 主谓宾补结构:
例句:汝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3. 主谓状结构:
例句: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实践,这不是很快乐吗?)
4. 主谓双宾结构:
例句:吾赠汝书。
(我送给你一本书。
)
5. 主谓宾宾补结构:
例句:吾赐汝金币。
(我给你金币。
)
6. 主谓宾定结构:
例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没有好种子吗?)
7. 主谓宾宾状结构:
例句:夫子示之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孔子示之说:在贫穷时,要专心做好自己;在达到成功时,要兼顾天下。
)
8. 主谓宾宾补状结构:
例句:晏子使楚恶衣粝食者知吾之贵也。
(晏子通过使楚国的穷人了解到我的贵重。
)
9. 主系表结构:
例句:吾乃曲江大将军也。
(我乃是曲江大将军。
)
10. 主谓表结构:
例句:吾皇帝是明天子也。
(我皇帝是明朝的天子。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15例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15例](https://img.taocdn.com/s3/m/426344b0360cba1aa811da7d.png)
•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 驴》)
• ——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 作神怪。
•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 太后》)
• ——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 第二,相当于“认为(觉得)…… 怎么样”或“认为(觉得)…… 是……”。如:
•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 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前出师表》)
•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 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 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 “凭借”讲,“所以”相当于“…… 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 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
“之”是动词“谓”的宾语前置
的标志,这种形式可以翻译为“说的
就是……啊”或“这就叫……啊”。
如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 —— (《揠苗助长》)
• ——宋国有个担心庄稼长得太慢就去拔苗 助长的人。
• 十、“孰”、“……孰与……”
• “孰”字,作疑问代词为常见的 现象,它可以就人就事提出疑问。指 代人时,可译作“谁”,指代事物时, 用“哪”或“哪个”对译。如:
• 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15例
• 一、“以为”、“以……为”
• “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 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如:
•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 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 ——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 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 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文言文固定结构
![文言文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fa35440852458fb770b5683.png)
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即指古汉语中一些相对固定的词语组合。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它们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译法。
一、表示疑问的句式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2、此类结构中间可插入宾语“之”或各种短语,具体说出所疑。
如太行、王屋何?(1)奈……何。
译成“把……怎么办”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史记·滑稽列传》)虞姬,虞姬,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2)若……何。
可译为“对……怎么办?”。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译:(已)诱敌深入了,对他们怎么办?若楚惠何?(《城濮之战》)译: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3、何……焉为。
译为“有什么……呢?”。
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 "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二、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1、何以……为、何……为。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崤之战》)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何以贷为?(高考题)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注意:上述句式中的“何”换成“奚”,意思是一样的。
常见文言文固定结构
![常见文言文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32a8da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b.png)
常见文言文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例: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例: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例: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例: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例: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只不过……罢了例: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仅仅……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 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b90f99a4cfc789eb172dc898.png)
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在高考中经常考到的固定结构。
1、“以为”、“以……为”“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更多的场合,“以为”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1)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如: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魏征传》)(2)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
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如:(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注意:“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2、“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1)“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2)“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37b9c2ce2bd960590c6779c.png)
一:陈述句中的固定结构。
1有…..者表示判断语气,可译为“有个……(人或物)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2….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表示判断语气,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3所以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方式等)的名词性结构。
1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2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方式等,可译为“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等)”“凭它来……”例: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兰亭集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4所以….者表示推求某种行为原因的名词性词组,可译为“…..的原因”。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传》5有以…..无以…..常用在动词谓语前的助动词结构,可译为“又可以拿来的…..的(方法,东西等)”“没有可以拿来的….的(方法,东西等)”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军中无以为乐。
—《鸿门宴》6是故,是以,以故表示引出下文结果的连词,可译为“因此“所以”。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以故汉追及于。
—《项羽本纪》7有所……无所….“有”“无”均为动词谓语,“所”是名词性结构,可译为“有…..(人,物,事)”“没有…..(人,物,事)”。
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鸿门宴》8自非表示否定性假设的连词,可译为“如果不是”。
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9而或表示意思逼近一步的连词,可译为“何况”。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岁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10非独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可译为“不仅”。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及例句分析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及例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c18b1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4.png)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及例句分析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173d8002b160b4e767fcf7f.png)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疑问或反问:1.如何、奈何、若何表示询问或反问,译为“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为什么”。
如: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罗贯中《失街亭》)..不误事?(孔明用这样的人,怎么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呢?)(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拿了我们的璧,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如列传》)奈何...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如同泥沙呢?)..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为什么(杜牧《阿房宫赋》)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如今袁绍刚来,你(指曹操)却放弃这里而去东征,(如果)袁绍乘我后方(空虚而进攻),怎么办...?)(陈寿《三国志·魏书》)2.如……何,奈……何,若……何用来询问方法,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如: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王屋山怎么办...呢?)(《愚公移山》)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样...呢?)(司马迁《项羽本纪》)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左传·晋楚城濮之战》)3.何……为,何以……为,奚以……为,恶……为,安……为表示反问,译为“为什么要……呢”“哪里用得着……呢”,其中“为”是语气词。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司马迁《鸿门宴》)是社稷之臣也,何以....攻伐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伐为.?(这是国家的臣子,为什么要奚以....高飞到九万里向南去呢.?)(《庄子·逍遥游》)..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4.庸……乎表示反问,译为“难道……吗”。
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难道还用得着知道他出生在我先还是后吗?)(韩愈《师说》)5.非……与(欤)表示反问,译为“不是……吗”。
如:子非.三闾大夫与.?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楚辞·渔父》)6. 顾……哉表示反问,翻译为“难道……吗”。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0f591dc19e8b8f67c1cb9af.png)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一、表疑问句式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例: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例: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耳:只不过……罢了???例: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 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7ed3c0abb68a98271fefa17.png)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看看背吧,但其实不一定要背,多看看自然记住了。
1、虽然:“虽然这样”或“即使这样”。
2、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然而:“(虽然)这样,可是(却)”。
例: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4、1)于是:“于……此”,“在这件事上”、“在这时”、“从此”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2)于是:连词(一个词),表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同。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5、1)可以:可以凭借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可以:能够、应该。
与现代汉语同。
学不可以已。
6、无以:“没有用来……的”、“无法”,根据句意灵活翻译。
有以:“有用来……的”。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是故(是以、以是、以故四个固定结构意义相同):“因此”。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8、所以:“用来……的”或“……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1)以为:把……作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2)以为:认为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10、若夫:“至于”、“像那”、“要说那”,用在一段话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1、且夫:“再说”,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进一步的议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12、无所:“没有……的(人或物)”有所:“有……的(人或物)”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13、所谓:“所说的”。
14、相与:“一起”、“彼此”。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5、而已:“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6、庶几:“大概”、“差不多”、“近乎”。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17、有间(少间、无何、既而、未几、顷之):“不久”、“过了一会儿”。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18、向使:“假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3505705227916888486d7a3.png)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疑问或反问:1.如何、奈何、若何表示询问或反问,译为“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为什么”。
如: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罗贯中《失街亭》)..不误事?(孔明用这样的人,怎么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呢?)(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拿了我们的璧,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如列传》)奈何...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如同泥沙呢?)..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为什么(杜牧《阿房宫赋》)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如今袁绍刚来,你(指曹操)却放弃这里而去东征,(如果)袁绍乘我后方(空虚而进攻),怎么办...?)(陈寿《三国志·魏书》)2.如……何,奈……何,若……何用来询问方法,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如: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王屋山怎么办...呢?)(《愚公移山》)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样...呢?)(司马迁《项羽本纪》)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左传·晋楚城濮之战》)3.何……为,何以……为,奚以……为,恶……为,安……为表示反问,译为“为什么要……呢”“哪里用得着……呢”,其中“为”是语气词。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司马迁《鸿门宴》)是社稷之臣也,何以....攻伐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伐为.?(这是国家的臣子,为什么要奚以....高飞到九万里向南去呢.?)(《庄子·逍遥游》)..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4.庸……乎表示反问,译为“难道……吗”。
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难道还用得着知道他出生在我先还是后吗?)(韩愈《师说》)5.非……与(欤)表示反问,译为“不是……吗”。
如:子非.三闾大夫与.?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楚辞·渔父》)6. 顾……哉表示反问,翻译为“难道……吗”。
文言文中常见的15种固定结构
![文言文中常见的15种固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fa0f85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3.png)
文言文中常见的15种固定结构一、“以为”、“以……为”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
如: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如: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
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
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如: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
(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
)二、“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言固定结构归纳
无以:1、不要因为无以怒而滥刑
2、没有什么用来、没有……的方法、
不能无以致千里;军中无以为乐
是故:因此是故无贵无贱;
是以:因此余是以记之
犹且:尚且犹且从师而问焉
之所以(所以):1、……的原因圣人之所以为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的凭借、……的方法、……的根据
此孝子之所以养亲;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
奈何:1、用作状语,怎么、为什么奈何取之尽锱铢
2、用作谓语,怎么办为之奈何
3、常与“无”、“无可”连用,没有
办法无可奈何;无奈何
奈……何:对……怎么办虞兮虞兮奈若何向使:连词,表假设,假使当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无日:1、不久,很快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2、没有一天萧鼓楼船,无日无之无为:用不着,无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所:没有什么女亦无所思
无虑:又作“勿虑”“亡虑”,大约,大略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吾子:您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吾侪、吾属、吾辈:我们这些人
若属、尔曹:你们这些人
无论:更不用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故事:旧事,前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至于:到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至于幽暗昏惑;至于誓天断发
所谓:所说的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可谓:可说是,算是治平至今百余年,可谓久矣
于是:1、时间或处所,在这时,在这里
2、表示前后两事的承接关系于
是余有叹焉
足以:足够用来能够余之力尚足以入
足下:对人的敬称
左右:1、指身边的人
2、辅助
3、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左迁:贬官予左迁九江司马
可怜:1、值得怜悯可怜身上衣正单;
可怜无定河边骨
2、可惜可怜焦土;可怜夜半虚
前席;可怜辜负好韶光
3、可爱可怜体无比
4、可羡,令人羡慕可怜光彩生
门户
旷代:一代少有
可以:1、可以,能够忧劳可以兴国
2、可以凭借,可以用来沧浪之
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喟然:长叹的样子夫子喟然叹曰
来日:1、未来的日子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2、将近的几天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来由:来历,原由没来由犯王法
来年:明年何待来年
来者:1、未来的事知来者之可追
2、后来的人使来者读之
3、来的人这来者系谁
岂非:难道不是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岂非
..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
人和:人民和乐,内部团结政通人和;
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时辰名,亥时,夜里9—11点寂寂人定初
何其:多么何其衰也
何必:1、反问,不必相逢何必曾相识
2、为什么一定(要)何必劳神
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何以:1、怎么,为什么不然,藉何以至此;何以伐为?
2、以何,凭什么,用什么何以战;
长安君何以
..自托于赵?
何如(若何):如何,怎么样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何许:什么地方不知何许人也
何曾:反问,未曾他何曾来过
何尝:未曾或并不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为:1、做什么,当什么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2、为什么主人何为言少钱
3、同“何谓”,为什么说张袂成
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何意:1、岂料,那里料到何意致不厚
2、什么用意不知何意
何谓:什么叫做且何谓阁子也
何得:怎能
何能:怎能徐公何能及君也
岂独:难道只是岂独伶人也哉
1
独:1、难道,究竟,可不译相如虽驽,
独畏廉将军哉
2、偏偏朕独不能与此人同时哉
以为:1、以之为柔以为轮
2、认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心动:心惊余方心动欲还
往往:1、每每,常常往往取酒还独倾
2、处处,到处墙往往而是;往
往而死者相藉也
往昔:从前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往来:1、来来去去行李之往来
2、交往往来无白丁
竟日:终日
安得:怎么能够安得使予多暇日
伏惟:俯伏思量,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非独:不只是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微独:
...不仅是,不只是微独
..赵,诸侯有在者乎?
而今、乃今:现在而今安在哉?而彭祖
乃今
..以久特闻
相与:一起相与枕藉乎舟中
而后乃今:然后才开始而后乃今培风
不亦……乎:不也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抑:还是抑本其成败之迹
庶几:差不多则齐国其庶几乎?
曩者、曩昔、曩时、曩日:从前曩者辱赐书
幸勿:千万不要幸勿为过
然后:这样之后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
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
..后乎.?或.……或.……:有的……有的……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孰与:和……相比,谁更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无乃:恐怕
.....无乃
..尔是过与.?
甚:厉害王之蔽甚矣
..;君美甚;甚于
.....妇人;妇人异甚
..
何异于:有什么不同.........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其……其……:是……还是……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其极邪.?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微:假如没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奚以:
...凭借什么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
..知其然也.?
执事:敬称,您敢以
..(之)烦执事。
焉用
..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来使邻国的土地翻倍呢?)
夫晋,何.厌之有
..?(那晋国,哪里会有满足的呢?)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损害秦国来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一下。
)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现在他们已经臣服了,还求什么呢))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不是自己种的就不吃。
)
其有
..敢不尽力者乎.?(哪里有胆敢不尽力的呢?)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老臣我的脚有病,竟然连走都走不快了。
)
日饮食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愿未及
..填沟壑而托之。
(愿趁我还没死把他托付给您。
)
至于
..赵之为赵。
(追溯到赵家成为赵国的诸侯。
)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难道君主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
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
则将焉用
..彼相矣?(那还要用那些扶助的人干什么呢?)
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寡人之于
..国也。
(我对于国家。
)
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
(没有像我那么用心的。
)
邻国之民不加.少。
(邻国的老百姓并没有更少些。
)
直.不百步耳,是亦
..走也。
(只是没有一百步而已,这也是逃跑啊。
)
斧斤以时
..入山林(砍柴的按照季节进入山林
砍伐)
未之有也
....。
(没有过这种事情。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
(青色,从蓝草提取出来,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深。
)
輮使之然也
....。
(使它变成这样的。
)
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者,用心躁也。
(不是蛇和鳝的巢穴就没有寄居的地方,这是因为它的心态浮躁啊。
)
亦若是则已矣
...。
(也像这样罢了。
)
且夫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莫之
..夭阏。
(没有任何阻拦。
)
彼且奚适
..也。
(他又将到哪里去呢?)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也。
(他对于世道,从来没有过急切追求的。
)
彼且恶.乎待
..哉?(他还等什么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