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四首(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不平。
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答: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习题】简答题: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词四首九下
词四首九下
九下古诗词四首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
1、《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4、《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课《词四首》
文:“韩柳欧苏”并称(韩如潮,柳如泉,
欧如澜,苏如海)。
词:“苏辛”并称;
蔡襄)。
书:“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 坚、米芾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三父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轼)
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柳宗元
白居易 屈 原 柳 永
太忧郁
太伤感 太悲壮 太缠绵
之多,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壮观 情景。
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为我们描绘一下这个场面吗?
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狩猎、 打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作者渴望被 朝廷重用,建功立业,杀敌为国的 豪情壮志。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 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 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辛弃疾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 《稼轩长短句》,《南渡录》二卷,
词作分析
上 片
借出猎 表达报 国决心
出 猎 情 景
借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现作者的 少年狂气。
运用冯唐持节的典故,希望得到 朝廷的重用,能建功立业。
下 片
报 国 之 志
末一句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 向。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 2、上下片各借用什么典故来抒发感情?
赏析“千骑卷平冈”这句话。
“卷”字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数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 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 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
九下词四首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词四首》教材分析:《词四首》所选篇目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及秋瑾《满江红》。
这四首词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背诵的篇目。
所选的四首词中有三首宋词,一首晚清词。
其中《渔家傲·秋思》为范仲淹所作,是宋代词人对豪放词的尝试,开豪放词创作的先声。
《江城子》和《破阵子》两首词的作者苏轼、辛弃疾则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满江红》作者秋瑾为近现代革命先驱,是“一代女侠”“女中豪杰”。
这四首词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感染力很强,都具有刚劲豪放的特点,大体都可归于豪放派之列。
其抒情方式不仅与诗不同,与宋词另一大派别婉约派也大相异趣。
学习本课四首词作,既可以了解“词”这一文体的独特特点,又能接触不同文人的独特风格,还能够品味其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和爱国情怀。
范仲淹为北宋政治家,庆历三年(1643)出任参知政事,是“庆历新政”的领军人物。
后新政受挫,被贬地方。
在出任参知政的前几年间(1040—1043),范仲淹曾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负责镇守西北边疆。
这首《渔家傲·秋思》就是这一时期所作。
范仲淹词作很少,《全宋词》仅存五首,本课所选《渔家傲·秋思》是其代表,尤为人所称道。
本词写塞外秋景、军中苦乐。
风格刚劲峭拔,自然浑朴,词学大家夏承焘认为其“下开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词风”,确为至论。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所处时代稍晚于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出任知州之时。
该词是苏轼创作豪放词的最早尝试,一改多表现婉转细腻、儿女情长的宋词风貌,在题材和意境上对宋词具有开拓意义。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优秀教案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
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
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
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
“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12课《词四首》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浊酒一杯家万里”写边关与家乡相距遥远,思乡之情 如何来解?只好借酒消愁了。“浊酒”可见生活的艰
苦。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是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 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 “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写实。月光皎洁,满地如霜,远 处不时传来悠扬的羌笛之声,使戍边战士思念故乡,无 法入睡。将士们本来是想像东汉大将窦宪那样报国逐敌, 立功而返的,可是宋朝对外却忍辱求和,抗敌战争常常 失利,不断地割地赔款。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结句以生动形象的描绘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 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 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 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 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 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曾短 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 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 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 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 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 “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苏轼在熙宁四 年(1071)因对王 安石变法持不同 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 州通判,三年任 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 年(1074)冬与同 僚出城打猎时所
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九下【词四首】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满江红
四、拓展延伸——爱国名句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代还有很多人抒写 了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句爱国诗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江城子·密州出猎》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并称“苏 辛”;
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 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 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 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 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 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 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这年十月, 他祭常山回来,与同僚出猎,作此词。 这首词,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 型的一首豪放词。
——王昌龄《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渔家傲·秋思》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
3、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4、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
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响 霹雳作响的雕弓。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 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惜现在 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醉里挑灯看剑, 现 实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上阕写了军旅生活。
五十弦翻塞外声,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赏析
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默写语句⑴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⑵①化用王之焕《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⑶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⑷①表现守边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的句子:②揭示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既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③表现守边将士坚持抗敌的英雄气概和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④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⑸①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语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炼字】“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
概括地写出了秋季边塞和中原地区风光的不同,总领下面的写景内容。
【衬托】“雁去无留意”衬托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景】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透露出严峻的军事形势;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动静结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化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
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统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
12.《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习题】理解性默写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原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学习目标
1、学习《渔家傲》、《破阵子》、《江城 子》。
2、学习写法技巧、归纳作者感情。 3、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了解作者
范仲淹,( )时期 ( )家、( )家,我们 学过他的代表作《 》, 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 前4(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 他有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抱负。
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 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 具有英雄气概。
《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 愤慨。 相同: 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 愤慨。
三辨
• 词的惯例是上阕写景或叙事, 下阕抒情言志。试分析: • (1)这三首词上阕分别写了什么 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 下阕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 有何异同? (3)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四展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很多人 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 爱国诗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绩《凉州词》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苏轼(1037-1101)字 , 号 。诗、词、文、 书、画均卓然大家。为 “ ”之一,在词 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 主要作家之一。
九下语文词四首
九下语文词四首《渔家傲·秋思》一、题目解说:渔家傲,词牌名。
秋思,题目。
“秋”,点明(边塞)季节;“思”,忧思之情。
“秋思”的意思是戍边将士在边塞肃杀的秋季思乡忧国。
二、作者名片: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本词选自《范仲淹全集》。
三、翻译:四、主题归纳: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思乡忧国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防的愤懑不平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题目解说:江城子,词牌名。
出猎,外出打猎。
题目交代了词作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缘起。
二、作者名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
三、翻译:四、主题归纳: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为朝廷效命的坚定决心,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题目解说:破阵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破阵乐”,后用作词牌名。
在唐代为舞曲,舞用2000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威武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
陈同甫,名亮,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陈亮是辛弃疾的好朋友。
赋,写作。
壮词,雄壮的词。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词。
二、作者名片: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著名词人。
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三、翻译:四、主题归纳:这首词写了军中的生活和战斗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效无门的悲愤。
《满江红》一、题目解说: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二、作者名片:秋瑾,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本词选自《秋瑾集》。
三、翻译:四、主题归纳: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词人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破封建束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之情,表达了词人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赏析
12.词四首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
,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
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
你能概括上阙的内容吗?
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
你可以用一个字为我们描绘一下 这个场面吗?
一狂:太守出猎而须报
知人民跟随去看
二狂:出看而须“倾城”
三狂:猎必射虎 四狂:自比孙郎
本文共用了哪三个典故?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即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 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 这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2.遣冯唐: •冯唐,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年老的郎官。据《史记·张释之冯 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 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 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 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射天狼: •天狼,星名,即天狼星。古代传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的 侵掠。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借此表 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词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 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 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 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 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 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 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 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 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翻译、作者、背景
12.词四首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九下古诗词四首
九年级下册的古诗词四首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这四首诗词都是宋代的经典作品,主题和风格各异。
1. 《渔家傲·秋思》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秋季的景色,表达
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和壮志难酬的痛苦。
2. 《江城子·密州出猎》以打猎为题材,展现了作者的豪迈气
概和壮志雄心。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战争为背景,描绘了
作者的军人形象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以回忆为主线,通过描
述作者夜登小阁,回忆起过去在洛阳的生活,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
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四首诗词都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
价值,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统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翻译、主题思想
12.词四首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 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 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 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 检阅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 雷鸣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 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 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一 个怎样的太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
勾勒出了一位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 保家卫国、征战杀场的英雄形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6、 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 者什么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
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 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江城子--
词牌名
密州出猎--- 词的题目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文学上 造诣非凡,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文艺理论等各个领域都 有极高的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诗文有 《东坡七集》。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政治上不得意。曾 因早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这 首猎词。
借酒浇愁, 用一杯浊酒 来排解对家 乡亲人的思 念,来寄托 他对成就功 业的向往。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边患未平 功业未成
这种爱国、卫国 的精神,正是他 有家未回的根本 原因。
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 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感慨
情怀
将 人 军 不 白 寐 发 征 夫 泪
文脉结构
作者自称
密州出猎 席卷 作者自比 全城的人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为孙权
都出来了 还开阔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还张扬 (豪壮)
聊且 城 子 江 暂且
一人一马 称一骑
牵着黄犬
托着苍鹰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借指入侵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定将 定会 的西夏军 队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 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感慨。
古人说: “三分诗, 七分读。” 读是学习诗 歌的最好途 径,读也能反 映读者是否 真正理解了 诗歌。
读词思考:
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词作热情洋溢,慷慨 悲壮,笔力雄厚。 所提出的抗金建议, 均未被采纳,并遭到 主和派的打击,曾长 期落职闲居。
辛弃疾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 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内心悲愤,揭露南宋的屈 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来 激励友人的壮词。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 又同遭打击。
用 典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五十弦:本指瑟, 八百里:本指牛;语 这里泛指各种乐 出《世说新语》。这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器。 里熟牛肉。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的卢:古代烈性 的名马,三国时代 刘备所乘马就叫 的卢
说说这首词的风格。(婉约、豪放)
•豪放雄壮
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赏析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1、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为何要“挑 灯”?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 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 不是抚琴,不是唱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 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 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
末一句表达了自己杀敌报 国的志向。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 2、上下片各借用什么典故来抒发感情?
赏析“千骑卷平冈”这句话。
“卷”字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 数之多,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 壮观情景。
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为我们描绘一下这个场面吗?
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 (狩猎、打猎)的壮观场面,抒发 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 杀敌为国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 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 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 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 朝廷重用的愿望。
词作分析
上 片
出 猎
借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现 作者的少年狂气。
借出猎 表达报 国决心
下 片
情 景
报 国 之 志
运用冯唐持节的典故,希 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能建 功立业。
◇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狂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1、上阙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 么? “左牵黄, 威风 右擎苍, 凛凛 锦帽貂裘”
2、找出描写出猎 队伍的句子,出猎 队伍有什么特点? “千骑卷平冈” ;
威武雄壮, 场面浩大
用典,以魏尚自 比,希望朝廷派 遣使者起用自己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牵黄 狗,右手举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骑 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 的人跟随太守观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 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 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符节 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 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 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犯 界的天狼.
渔 家 傲
上阕写景 借 异 景 抒 情 下阕抒情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千嶂孤城 (苍凉悲壮) 长烟落日 家万里-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秋 思
抒发思乡 忧国之情
(沉郁雄浑)
主题思想
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 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抒发了边关将士 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表现 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 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 西北望,射天狼。 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 决心。
7、上下阕中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 是什么? “左牵黄, 威风凛凛 右擎苍, 锦帽貂裘” “鬓微霜, 不服老年愈长志弥坚 又何妨!”
本词作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 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征战沙 场的英雄形象。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壮志难酬的悲 愤。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 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 的英雄形象。多么美好的理想,大功告成 的喜悦,词的感情升至最高点。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只要收复失地,不辱使命,完成统一大 业,就可以了却君王的心愿,自己也可以声 名大震,名传史册。 词人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梦想,只好在想 象中横刀跃马,实现自我。 但梦最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嘲弄。
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沙场/秋/点兵
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马肥,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士 气高昂,整装待发,何等威风! 此句将战Leabharlann 的准备与悲壮、恢弘气势渲染得极为热烈。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上阕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醉里” 点明酒醉之中,“挑灯看剑”写动作神态, 显示词人杀敌报国的愿望是多么迫切。这是 现实的写照。“梦回” “吹角连营”显示士 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这场面何等壮观、 热烈。
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 些诗句中读出来?
梦回、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
研读理解:
1、 “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醉”表达了词人此时内心的愁闷,以酒 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他仔细端详心 爱的宝剑,可见他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 愿望是多么强烈。
2、 这种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 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 气势豪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 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 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 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 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 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 为国效力。这年十月,他祭常山回来,与 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这首词, 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 放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长短句
集》。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标题
题 解
写
豪壮的言语
wù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
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
陈亮
力主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 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曾多次上书,痛斥秦 桧奸邪,倡言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曾两次 被诬入狱。
•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 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 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 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 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畅 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 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 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 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