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屈氏体组织

合集下载

淬火屈氏体产生的原因及害处

淬火屈氏体产生的原因及害处

淬火屈氏体产生的原因及害处?如何解决?
轴承钢淬火后的屈氏体组织是一种极细的珠光体,其组织形状有块状、针状、网状和带状等。

屈氏体组织一般硬度偏低,但也有硬度合格的。

工件淬火后,如有局部区域的硬度低于要求值,这个区域称为软点。

软点经酸洗后,呈黑斑或黑块,其显微组织为马氏体上存在大量屈氏体和较多残留碳化物。

产生屈氏体及软点的原因较多,主要有加热温度过低或保温时间不足;淬火冷却速度不够;工件表面不清洁,如有油污、铁锈存在;零件表面脱碳;淬火加热不均匀;仪表控制失灵,实际炉温偏低;钢材成分偏析严重;退火组织不合格,有层状珠光体存在以及钢的淬透性不足等。

屈氏体和软点会引起钢的硬度、强度、疲劳极限和耐磨性下降,并降低零件的防锈性能。

因此,轴承零件表面不允许有软点和严重的屈氏体存在。

防止这类缺陷产生的措施就是要在热处理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工艺;检查、校对温度测控系统是否正常;提高材质的退火质量以及采用快速油或添加剂等。

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金相

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金相

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金相在金属材料领域,回火屈氏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其晶粒粗细对于材料的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的金相,揭示其内在的奥秘。

一、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的重要性回火屈氏体,也称为回火马氏体,是一种由马氏体在回火过程中转变形成的组织。

其晶粒粗细对于材料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控制回火屈氏体的晶粒粗细是提高材料性能的关键。

二、影响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的因素1.回火温度:回火温度是影响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的主要因素。

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导致晶粒粗化。

因此,合理选择回火温度是控制晶粒粗细的关键。

2.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对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也有显著影响。

一些合金元素可以细化晶粒,提高材料的性能。

而另一些合金元素则促进晶粒粗化,降低材料性能。

3.原始组织:原始组织对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原始组织越细,回火屈氏体的晶粒也越细。

三、如何控制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1.精确控制回火温度:通过精确控制回火温度,可以实现对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的有效调控。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智能温控系统,确保温度波动范围在±5℃以内,从而获得稳定的晶粒组织。

2.合理选择合金元素: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合金元素,以达到细化或粗化晶粒的效果。

通过调整合金元素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的调控。

3.优化原始组织:通过优化铸造、轧制等工艺参数,改善原始组织的细度,从而减小回火屈氏体晶粒的粗化程度。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如连铸连轧、热机械控制等,以获得更加理想的原始组织。

四、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1.强度与韧性: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对材料的强度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

较细的晶粒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而粗化的晶粒则可能导致材料脆化。

因此,合理控制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是提高材料综合性能的关键。

2.耐磨性:回火屈氏体晶粒粗细对材料的耐磨性也有显著影响。

JBT1255-2014评级标准

JBT1255-2014评级标准

JBT1255-2014评级标准滚动轴承⾼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JB1255——2014第⼀级别图——退⽕显微组织1、评级图说明放⼤倍率:500倍、1000倍腐蚀剂:2%硝酸酒精溶液。

评级原则①按碳化物的颗粒⼤⼩。

②按碳化物的分布均匀性。

③按碳化物的形态(球化程度)。

2、组织特征第1级放⼤倍数: 500X第1级放⼤倍数: 1000X 1级:细点状+细粒状珠光体+局部细⽚状珠光体。

组织特征:碳化物粒细⼩呈点状,分布弥散,局部有细⽚状。

为不合格组织。

第2级放⼤倍数: 500X第2级放⼤倍数:1000X 2级:点状珠光体+细粒状珠光体组织。

组织特征:碳化物颗粒细⼩呈点状和细粒状,园度好,分布均匀。

为优良的合格组织。

第3级放⼤倍数: 500X第3级放⼤倍数: 1000X 3级:球状珠光体组织。

组织特征:碳化物颗粒⼤于2级,球化完全,分布均匀,为良好的合格组。

第4级放⼤倍数: 500X第4级放⼤倍数: 1000X 4级:球状珠光体组织。

组织特征:碳化物颗粒较粗,场均性较差,碳化物分布不均,有的区域密集,有的区域稀少,为合格组织。

上述2、3、4级退⽕组织属正常⼯艺情况下形成。

GCr15、ZGCr15钢硬度应在HB179-207范围内,GCr15SiMn、zGCr15SiMn钢硬度应在179-217范围内。

第5级放⼤倍数: 500X第5级放⼤倍数: 1000X 5级:不均匀的粗粒状珠光体+⽚状珠光体。

组织特征:碳化物颗粒⼤⼩不均,部分区域出现明晰⽚状珠光体,约占视场总⾯积的11.8%,为不合格组织。

⼆、 JB1255——2014第⼆级别图——淬回⽕显微组织1、评级图说明放⼤倍数:500倍、1000倍腐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2、评级原则①按马⽒体粗细程度和残留奥⽒体数量。

②按残留碳化物数量多少和颗粒⼤⼩。

③按屈⽒体组织的形状、⼤⼩和数量。

3、组织特征:第1级放⼤倍数: 500X第1级放⼤倍数: 1000X1级:隐晶马⽒体+较多的残留碳化物+残留奥⽒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知识交流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知识交流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0.77%。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 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做热处理的人都要知道的金相组织图

做热处理的人都要知道的金相组织图

做热处理的人都要知道的金相组织图搞热处理和材料这么多年,下面这15个金相组织搞不清楚,等于白混了!!1.奥氏体定义: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特征: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

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保留到室温,这种奥氏体称残留奥氏体。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

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

经过一段时间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

铁碳相图中奥氏体是高温相,存在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上,是珠光体逆共析转变而成。

当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化学元素时,Ni,Mn等,则可使奥氏体稳定在室温,如奥氏体钢。

2.铁素体定义: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特征: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定义: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特征:渗碳体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腐蚀,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但受碱性苦味酸钠的腐蚀,在显微镜下呈黑色。

渗碳体的显微组织形态很多,在钢和铸铁中与其他相共存时呈片状、粒状、网状或板状。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4.珠光体定义: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特征: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0.77%。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球状珠光体的成因:在720°C退火时,由于成分的不均匀,在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晶界处局部萌芽奥氏体晶核,原来的片状渗碳体破断。

碳素钢、低合金钢常见金相组织形态及硬度

碳素钢、低合金钢常见金相组织形态及硬度

碳素钢、低合金钢常见金相组织形态及硬度1.铁素体(F)—原系外来语(Ferr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肥粒铁。

铁素体系碳溶于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α-Fe(C)]。

以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铁素体呈明亮的等轴多边形。

由于各晶粒位向不同,受腐蚀程度略有差别,故稍显明暗不同。

铁素体在不同处理状态亦可呈块状、月牙状、网络状等形态,硬度在100HB左右。

2.渗碳体(θ相)—原系外来语(Cement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雪明碳铁。

渗碳体系铁和碳的化合物,含碳量为 6.69%,分子式为Fe3C,在合金钢中,渗碳体中的Fe原子可以为其他合金元素原子所置换,形成合金渗碳体[(Fe,Me)3C]。

渗碳体是一种具有复杂晶格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渗碳体硬度很高(800~1000 HV),而塑性及冲击韧度几乎为零,脆性很大。

其显微组织形态很多,不受硝酸酒精试剂腐蚀(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白亮色,在碱性苦味酸钠腐蚀下,被染成黑色。

渗碳体是钢中的主要强化相,有片状、粒状、网络状、半网络状等形态,其形态与分布对钢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3.珠光体(P)—原系外来语(Pearl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波莱铁。

珠光体是铁碳合金相图中的共析转变产物(F+Fe3C),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因具有这种组织的样品抛光蚀刻后有珠母贝的光泽而得名。

有片(层)状和球(粒)状等不同形态和分布方式。

珠光体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F和Fe3C交界处腐蚀较深,在直射光照射下变成黑色线条,可清晰看到层状,粒状等形态和分布情况。

4.奥氏体(A)—因这种组织的发现人Austen而得名,台湾文献译为沃斯田铁。

奥氏体系碳溶于面心立方晶格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γ-Fe(c)],常以符号A表示。

奥氏体中的碳也是存在于γ-Fe 晶体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存在于727~1495℃的温度区间,是一种高温相,不易腐蚀,呈白色,若先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再用10%过硫酸铵溶液腐蚀,则奥氏体可染成黑色。

怎样判断钢铁热处理前后的组织

怎样判断钢铁热处理前后的组织

钢铁中常见的金相组织区别简析一.钢铁中常见的金相组织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

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

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0.77%。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球状珠光体的成因:在720°C退火时,由于成分的不均匀,在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晶界处局部萌芽奥氏体晶核,原来的片状渗碳体破断。

钢热处理十种组织缺陷分析及对策

钢热处理十种组织缺陷分析及对策

钢热处理十种组织缺陷分析及对策钢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决定钢的热处理组织。

正常组织赋予钢优异性能;组织缺陷恶化钢的性能,降低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甚至发生事故。

钢热处理主要有十种组织缺陷.分析原因,采取对第,有显著技术经济效益。

一、奥氏体晶粒粗大钢奥氏体晶粒定为13级,一级最粗,13 级最细。

晶粒愈细,强韧性愈佳,淬火得到隐晶马氏体;晶粒禽粗,强韧性愈差、脆性大,淬火得到粗马氏体。

实践证明.奥氏体形成后,随着温度升高和长时间保温,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当加热温度一定时,快速加热奥氏体晶粒细小;慢速加热,奥氏体晶粒粗大奥氏体晶粒随钢中含C、Mn元素增加而增大,随钢中含W、Mo、V元素增加而细化。

钢最终淬火前未经预处理,奥氏体晶粒易粗化,淬火得到粗马氏体,强韧性低,脆性大。

晶粒粗化,降低晶粒之闻结合力,力学性能恶化。

对策——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加热温度过低,起始晶粒大,相转变缓慢;加热温度过高,起始晶粒细,长大倾向大,得到粗大奥氏体晶粒。

加热温度应按钢的临界温度确定,保温时间接加热设备确定。

合理选择加热速度,根据过热度对奥氏体形核率和长大速率影响规律,采用快速加热和瞬时加热方法细化奥氏体晶粒,如铅浴加热、盐浴加热、高频加热、循环加热、激光加热等。

淬火前预处理细化奥氏体晶粒,如正火、退火、调质处理等。

选用细晶粒钢和严格控温等措施。

二、残余奥氏体量过多钢件淬火后过冷奥氏体已转变成淬火马氏体.未完全转变者为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可部分转变成马氏体,但因材料与工艺不同,残余奥氏体可多可少保留在使用状态中。

保留少量残余奥氏体有利增加强韧性、松驰残余应力、延缓裂纹扩展、减少变形等。

但过量残余奥氏体将降低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引起组织不稳定,导致使用时发生尺寸变化等不利因素。

园此,残余奥氏体含量不宜过多。

高合金钢中有大量降低Ms点的台金元素,会增加淬火钢残余奥氏体量,如高速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高达50%以上;过高的淬火加热温度会使钢中C和合金元素大量溶入高温奥氏体中,提高了台金化奥氏体稳定性,不易发生马氏体相变,保留在淬火组织中,增加残余奥氏体量;等温淬火较普通淬火残余奥氏体量多;淬火冷却速度慢,残余奥氏体量多等。

合金钢调质后组织

合金钢调质后组织

合金钢调质后组织
合金钢调质后的组织取决于调质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和冷却速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合金钢调质后的组织包括回火索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等。

回火索氏体是合金钢调质后最常见的组织之一,它是在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形成的。

回火索氏体组织由细小的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成,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回火屈氏体是另一种常见的调质组织,其形成温度略低于回火索氏体。

回火屈氏体组织中的碳化物较少,呈现出板条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韧性。

回火马氏体是调质处理中温度较低的组织,其形成时会出现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

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碳化物分布较为均匀,呈现出针状或片状结构,具有较好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实际应用中,合金钢调质后的组织取决于具体的成分、工艺参数和处理条件。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控制调质工艺参数,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合金钢调质组织。

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

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

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
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回火屈氏体是淬火马氏体经中温回火的产物。

马氏体针状形态将逐步消失,但仍隐约可见。

2. 回火屈氏体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这些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但在电镜下可以清晰分辨两相。

3. 回火屈氏体的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韧性。

4. 如果回火温度偏上限或保留时间稍长,则使针叶呈白色;此时碳化物偏聚于针叶边缘,这时钢的硬度稍低,且强度下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金属学和热处理的相关书籍或咨询金属材料学专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

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

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回火屈氏体是一种金属组织结构,在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冷却而形成。

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在金属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影响到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还对金属的加工和应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

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主要包括组织形貌、显微组织结构和晶粒大小等方面。

在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其中的晶粒开始长大,形成粗大的晶粒,随后,这些晶粒再通过冷却和回火过程逐渐变为回火屈氏体。

回火屈氏体通常呈现出细小的珠光体颗粒和非拉伸性的铁素体组织。

在显微组织结构上,回火屈氏体具有明显的晶粒边界,这些晶粒边界由于的形成过程而较为稳定。

而晶粒大小则取决于回火过程的温度和时间,通过调控回火条件可以实现对回火屈氏体组织的控制。

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对金属性能有着关键影响。

回火屈氏体表现出一定的塑性和强度,因此在金属加工和应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回火过程中恢复和再结晶现象并不显著,因此回火屈氏体的强度和硬度通常较高。

回火屈氏体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持久疲劳性能,这些特性使得回火屈氏体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汽车制造等领域。

回火屈氏体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方法也是研究焦点之一。

回火屈氏体的形成是金属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复杂过程,在不同金属和合金中具有各自的特点。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不同的回火工艺,如回火温度、时间和速率等,来控制和调整回火屈氏体的组织特征,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还可通过合金元素的添加和固溶处理等方式对回火屈氏体的组织和性能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第二篇示例:回火屈氏体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组织结构,在材料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

回火屈氏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征,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回火屈氏体的形成过程、组织特征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回火屈氏体是一种在马氏体转变完成后再进行回火处理形成的组织结构。

金相组织名词解释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魏氏组织(借鉴幻灯)

金相组织名词解释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魏氏组织(借鉴幻灯)

15
行业特选
16
行业特选
17
贝氏体
• 贝氏体转变是介于马氏体和珠光体之间的 转变,又称为中温转变。
• 转变产物是碳过饱和的Fe和碳化物组成的机 械混合物。
• 根据形成温度的不同,分上贝氏体和下贝 氏体。下贝氏体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工业应用广泛。
行业特选
18
行业特选
19
行业特选
20
行业特选
11
魏氏组织
• 在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中,奥氏体晶粒较粗大,由高温以较快的速度 冷却时,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从奥氏体晶界上沿着奥氏体的一定 界面向晶内生长,呈针状析出。
•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奥氏体晶界上生长出来的铁素体或渗 碳体近似平行,呈羽毛状或三角形,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的组织。这种 组织称为魏氏组织。
金相组织名词解释
行业特选
0
铁碳平衡图
行业特选
1
铁碳平衡图
行业特选
2
奥氏体
• 碳溶解在γ铁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 无磁性。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 的温度和成分范围。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保留到室 温,这种奥氏体称残留奥氏体。
• 古代铁匠打铁时烧红的铁块即处于奥氏体状态。Βιβλιοθήκη 行业特选6行业特选
7
珠光体
• 珠光体是奥氏体 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 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 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 • 按珠光体中渗碳体的形态,可把珠光体分
成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两类。
行业特选
8
珠光体
• 片状珠光体由片层相间的铁素体和渗碳体 片组成,若干大致平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 片组成一个珠光体领域或珠光体团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0.77%。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球状珠光体的成因:在720°C退火时,由于成分的不均匀,在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晶界处局部萌芽奥氏体晶核,原来的片状渗碳体破断。

编号材料状态组织说明11T8钢快冷正火屈氏体屈氏体为极细珠光体

编号材料状态组织说明11T8钢快冷正火屈氏体屈氏体为极细珠光体

编号材 料状态组 织说 明11T8钢快冷正火屈氏体屈氏体为极细珠光体,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其层状结构,灰白色块状、针状为淬火马氏1265Mn 等温淬火上贝氏体羽毛球为上贝氏体,基体为索氏体或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1365Mn 等温淬火下贝氏体黑色针状为下贝氏体,白色基体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1420钢淬火低碳马氏体成束的板条状为低碳马氏体15T12淬火高碳马氏体深色针片状组织为马氏体,白色为残余奥氏体1645钢淬火中碳马氏体黑色针叶状互成120度夹角的针状马氏体,其余为板条状马氏17T10钢球化退火球化体基体为铁素体,白色颗粒状为渗碳体。

白色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深色线为晶界。

白色晶粒为铁素体,深色块状为珠光体,高倍可见珠光体中的层状结构。

同上,但珠光体增多。

占大部分的深色组织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

组织全部为层状珠光体,它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组织。

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为二次渗碳体。

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黑色树枝状为初晶奥氏体转变成的珠光体。

白色为渗碳体(包括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黑色圆粒及条状为珠光体。

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板条状为一渗碳体索氏体是细珠光体,片层间距小铁素体低碳钢平衡组织中碳钢平衡组织高碳钢平衡组织共析钢平衡组织过共析钢平衡组织变态莱氏体+珠光体变态莱氏体变态莱氏体+渗碳体索氏体退火退火退火退火退火退火铸态铸态铸态正火工业纯铁20钢45钢65钢T8钢T12钢亚共晶 白口铁共 晶 白口铁过共晶 白口铁T8钢1012345678918GCr15淬火及回火回火屈氏体黑色点状,颗粒状为碳化物,其余为有一定饱和碳的铁素体19GCr15淬火及回火回火屈氏体颗粒状为碳化物,其余这铁素体20T12正火正火组织白色呈针状、细网络状分布的为渗碳体,其余为片层状珠光2115钢渗碳后退火渗碳组织表层为过共析组织(网状渗碳体+珠光体),由表向内含碳量逐渐减少,铁素体增多。

回火屈氏体评级

回火屈氏体评级

回火屈氏体是一种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其评级主要根据其硬度、韧性、强度等性能指标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回火屈氏体评级标准:
1.硬度:回火屈氏体的硬度一般在150-250 HBW之间,其中HBW表示布氏硬度。

2.韧性:回火屈氏体的韧性可以通过夏比试验进行评估,其值通常在15%-30%之间。

3.强度:回火屈氏体的强度可以通过拉伸试验进行评估,其值通常在600-800 MPa 之间。

4.塑性:回火屈氏体的塑性可以通过冷弯试验进行评估,其值通常在50%-80%之间。

5.金相结构:回火屈氏体的金相结构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评估,例如回火马氏体、屈氏体、残余奥氏体等。

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可以得出回火屈氏体的评级结果,通常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最高,D级最低。

组胚名词解释(33)

组胚名词解释(33)

名词解释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

2.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人体组织可归纳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它们在胚胎发育时期的来源、形态结构、细胞构成和功能等方面,各具明显特点。

3.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这是一种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液,能将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细胞基质内的核糖体染成蓝紫色,伊红为酸性染液,能将细胞基质和细胞外基质染成红色。

4.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染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5.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6.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

7.内皮:指衬与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等循环系统内表面的一层单层扁平上皮,它的存在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及物质的通透。

It is 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lining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such as in the cavity of heart, blood vessels, and lymphatic nodules. It is so thin that it is good for blood and lymph flow and substance exchange.8.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主要功能是保持器官表面光滑。

It is the 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lining of the body cavity. It is smooth and moist. So it is good for organs move in the cavities.9.杯状细胞:位于单层柱状上皮之间的一种细胞。

其形状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分泌颗粒。

因其颗粒中含黏蛋白,故称黏原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氏体?
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 械混合物。 索氏体组织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 光体组织细。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将淬火钢在450-600℃进行回火,所得到的索氏体 称为回火索氏体(tempered sorbite)。 回火索氏体中的碳化物分散度很大,呈球状。故回 火索氏体比索氏体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这就是为什么 多数结构零件要进行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的下放大600倍以上才 能分辨片层的细珠光体(GB/T7232标准)。其实质是一 种珠光体,是钢的高温转变产物,是片层的铁素体与 渗碳体的双相混合组织,其层片间距较小(30~80nm), 碳在铁素体中已无过饱和度,是一种平衡组织。
屈氏体?
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 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 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 组织还细。 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 称为回火屈氏体。
回火索氏体?
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 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是一种最 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组织 还细。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
氏体称为回火屈氏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