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魏玺郦芳草地双花园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魏玺郦芳草地双花园

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学目标:1.借助图片巩固识记生字,正确书写“底、厚、质”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通过阅读,解决不懂的疑问,练习对话表达形式。

4.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读懂人物的六次对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川川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通过阅读,解决不懂的疑问,练习对话表达。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 读书分享,走进“书”。

同学们,从一年级起,我们班就开展了“阅读成长”活动,现在又到了你们最喜欢的分享时间啦!今天我们来分享《神奇校车——地球内部探秘》这本书,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学生分享)随机评价:听了她们的分享,看来“阅读成长”可以让我们收获知识。

(贴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书》,(指板书,齐读课题),看看通过阅读谁的收获最大!【设计意图】积极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二、 复检字词,回顾课文。

1.复检字词。

上节课学习的字词来和大家打招呼啦,如果你们都能准确地读出岩石背后的词语,就会有一位神秘的老朋友和大家见面。

准备好了吗?出示:煤炭 陆地 刨根问底 铁矿 宝藏 脚印 地质勘探队员(注意地质勘探队员这一词语)2.回顾对话,整体感知。

快看!这神秘的老朋友是谁呀?(岩石)对啦!岩石就是最大的“书”!上读书分享,走进“书” 顺学而导,阅读答疑,读懂“书” 归类识记,写好“书”复检字词 回顾课文 以学定教 学习对话 理解词语 体悟精神 总结学法 扩展延伸。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激趣质疑:4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最大的“书”》。

齐读课题。

2、(出示儿歌生读)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爱问问题、喜欢刨根问底【板书:刨根问底】二.找出问句,读好对话:71.找问句2.同桌两人读读对话,读完之后,同桌还可以交流交流。

二.朗读感悟,刨根问底:1.汇报交流:(1)解决第一、二个问题:哪里有书啊?①你读懂了什么?(指名交流)②是啊!真有意思。

谁再来读一读?③我们看着书分角色朗读1-4小结中的对话,解决了这个问题,川川脑海里又蹦出了这么多问题——(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前面三个问题。

(2)解决第三-第五个问题:(随机调控,随机出示)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找到答案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与同桌交流交流。

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①字(我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原来这本书里还有字呢!真有意思,还有谁愿意读这小节?交流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引读:这是――这是――还有――②(出示课件)③指导朗读②画(我解决第四个问题)①出示句子,谁愿意来读读?你读懂了什么?②我们就来看看岩石上的图画。

③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课后的‘我知道’已经告诉我们了,好好读一读吧!④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变化过程。

(课件)⑤听着叔叔的解释,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⑦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我来问,你们来答,好吗?3、第六个问题:读了岩石书有什么用呢?1、在川川的刨根问底下,叔叔还告诉我们读懂这本岩石书用处可大哩!……(引读第十二小节)2、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会说些什么呢?指导读最后一小节。

你能猜出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三.拓展实践,课文延伸1.是啊!正是由于川川充满了好奇心,爱刨根问底,才能从有学问的叔叔那里获得这么多知识呢!2.继续刨根问底: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快去看看叔叔的话吧!3.这么多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你们也会刨根问底了!这许许多多的奥秘让我们课外再去探索,再去刨根问底,好吗?老师向你们推荐几个网站(出示课件),还可以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哦(出示课件)!下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交流。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语文第4册《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林东小学常伟丽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抓关键笔画把字书写正确、美观。

3.难点是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质、厚、底”,抓住关键笔“竖撇”写好字。

教学准备: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平时我们读的书,书上有字、画,还有丰富的知识呢。

读好了书,我们将来可以更好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书,一起来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二、细读课文,感悟课文。

(一) 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特点。

1.师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至4自然段的人物对话。

谁愿意和常老师一起合作读读课文第1至4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呢?如果我是地质勘探队员,那你就是?(其他同学做评委,评评这位同学和常老师,哪个读得最好!)2.男女生读对话。

3.从刚才我们读的对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4.认识岩石“书”,指导朗读,指导书写“厚”字。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到这本岩石“书”呀?这就是最大的“书”---岩石“书”。

多么神奇呀!谁来读读这句话!全班同学向刚刚这位同学一样来试一试读读这句话吧,要读出反问句的语气,读书岩石书的特点!指导书写“厚字”。

(二)二读对话,感知“书”的内容。

1.了解岩石“书”上的及它们的形状。

⑴同学们,岩石就是“书”啊,让我们翻开这本岩石书,看看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下面老师想请两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5至8自然段。

⑵同学们,听了刚刚这两位同学读的课文,你们知道了岩石“书”中有什么?⑶岩石“书”中的字是指什么呢?孩子们,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⑷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这里有三幅图,你们能认出哪幅是雨痕,哪幅是波痕,哪幅是矿物么?你们看,他们多有意思呀!谁来介绍一下它们给我们大家认识认识?⑸谁能把这三种连起来介绍一下吗?当你也认识了岩石“书”上的这些字,心情会怎样?那就请你读出开心的语气吧!2.了解岩石“书”上的图画。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案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案

05 作业布置与课后延伸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涵盖本课所 学知识点。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对“最大的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反馈学生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最大的书”的信息
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 搜集与“最大的书”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思考课堂互动是否充 分,是否能够促进学 生的思考和交流。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得 当,是否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法和技巧,包 括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等。
提醒学生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和工具,以便更好 地参与下节课的学习和实践。
鼓励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下节课的 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按照“叔叔”的介绍,将文章 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每部 分的主要内容。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明 白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叙 述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力。
赏析精彩语句,品味语言魅力
带领学生细读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如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的句子。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这些精彩语句,进 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
阅读心得交流
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向全 班分享本组的阅读心得和 讨论成果。
互动提问
在分享过程中,鼓励其他 小组提问或发表不同见解, 促进全班互动交流。
提问环节,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教师提问
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 实际,设计一系列问题, 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 掌握情况。
学生互问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 发现彼此在理解上的差异,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THANKS FOR WATCHING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大的“书”(2)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大的“书”(2)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 激发探求自然知识的兴味。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

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工夫: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师:老师知道咱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读书,你都读过哪些书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读一本从来都没读过的最大的书。

举起小手,跟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甚么疑问吗?指生说。

同学们很会提成绩。

让我们带着这些成绩,读读课文。

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词朋友排着队出来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本人读一读。

自在读。

指名读,谁情愿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有两个字读得特别准。

“册、质”。

地质勘探队员:是干甚么的?同学们一同来读读。

2、去掉了拼音这些生字你还能读准吗。

本人读一读。

有甚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老师有一个字谜请同学们猜一猜。

同学们用加一加,换偏旁,猜谜语方法记住这么多的生字,真了不起,让我们一同来读读吧。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风趣的字,出示图,猜猜它是今天学的哪一个字?对了,古时分没有纸,人们把字写在竹片上。

再用绳子把它穿起来。

慢慢的就演化成这样,。

出示课件。

演示册的变换。

瞧,咱中国的汉字多风趣呀。

4、指点写字:出示课件,田字格中的“册”字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个“册”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你想提示大家甚么。

指生说第一笔起笔是竖,然后过渡撇,过渡要自然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稍胖一些。

摆布要紧凑。

横要从横中线起笔,要写长一些师范写,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同写。

生练写,留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地写一个。

实物投影仪展现先生书写的生字。

这位同学把撇写的很舒展。

这位同学字的结构很匀称。

三、细读感悟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最大的书指的是甚么?指生说?从哪句话。

知道的?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说他哪儿像书呀?课件出示岩石影像。

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第二课时

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第二课时
印:右边为“双耳”。
3、学生写、评。
4、学自己写“埋”、“宝”、“趴”、“刨”,教师点评。
四、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化石,岩石等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
字 雨痕 波痕 矿石
岩石画找宝 画 树叶 贝壳 小鱼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读课文。
2、说说最大的“带”中有哪些内容。
二、分角色读、评课文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推选代表漆课文"其他学生评。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训是好问。
三、书写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所写生字。
2、教师范写“陆”、“印”。注意,
陆:“双耳”在左边,右边“竖”一笔写成。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小学语文《最大的书》教案

小学语文《最大的书》教案

小学语文《最大的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和描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知识,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和描述。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最大的书》2.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4. 生字词卡片5. 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幻灯片上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最大的书”的理解和想法。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等。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和记忆。

(2)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知识。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探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如:“最大的书”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大的书?5. 运用课文:(1)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回答。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和表达。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画。

3. 思考:你认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被称为“最大的书”?为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运用课文句子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伟大。

第六单元我爱阅读-《最大的“书”》教案

第六单元我爱阅读-《最大的“书”》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修辞手法表达自然现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发现更多的自然现象,并思考如何用修辞手法来描述。
在小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将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中。这让我看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活动,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深入阅读《最大的“书”》,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培养其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强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综合性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阅读理解的深化:学生可能只停留在文章表面的理解,难以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举例解释:
-在解读课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自然的情感态度,例如通过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自然是一本‘最大的书’?”
-在写作练习时,教师应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在运用修辞手法时的困难,如提供一些自然现象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创作。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 . 自学 。岩 石 书 上 有 哪 些 字 ? 哪 节 。 些 画? 小 声 读 5到 8小 节 , 用 横 线 画
出岩 石上 的 “ 字 ” 和“ 画” 。
整话 。 )
2 . 理解“ 足迹 、 波痕 、 雨痕 、 刨根 “ 画 ” 。 【 教学难 点 】
初 步 了解化 石 , 地 壳运 动 。
样 呢?
3 . 理解“ 足迹 、 波痕 、 雨痕 、 刨 根
问底 ” 。
3 .师 生 分 角 色 朗 读 前 两 组 对 书 上 的 画 怎 么 和 我 们 平 时 见 到 的 不

4 . 激 发 学 生 对 科 学 的 热 爱 和 探

二、 品读课 文 。 入境 感悟 前 面 两 个 问 题 ,这 节 课 还 要 和 川 川
2 . 图文结 合理 解课 文 内容 , 解 决 来 的六个 问句 。
4个 问 题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川 川 与 叔
叔 的对话 。
2 . 个 别 读 。( 指导读 出追 问的语 气 , 适 时 理解 “ 刨根 问底 ” 的意 思 。 )
话。
( 1 ) 欣赏 图画 , 引导 发现 这岩 石
_ _ t l l I I 蚕 珑

《 最大的“ 书’ ’ 》 教学设计( 第 二 课 时 )
@林 芝
【 教学 目标 】
个别 读 ( 指 导 叠词读 好 ) 。 再说 几个 类似 的叠 词 。 ( 三 ) 复 习问旬 。
解: “ 矿 物 ”就 是 地 壳 中存 在 的 自然 元素。 这 黑 色 的是 电气 石 , 闪着 黄色
( 3 ) 同学们 , “ 雨痕” 就是 雨在 岩
石 上 留下 的脚 印 , “ 波 痕 ”就是 波 浪 “ 升” 的动 作 ) 引 导 圈 出 一 对 反 义 词

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认读上一节课学过的生字。

二、答疑解惑1、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川川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看看他问了哪些问题。

2、默读课文,用“————”划出川川提出的问题。

3、交流“”谁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可以看看提示语,想象川川的表情、神态来读好川川的问题。

自己先练练。

生逐句读,师逐句评价:1、看,你奇怪地问了。

2、你把问号都问出来了。

3、你还皱着眉头呢?4、接着问。

5、你问得真认真。

像这样一个接一个地问就叫做——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问清楚。

近义词:最高温度、刨根问底、寻根问底)5、指名读对话。

出示课件读(28页开始)。

(1)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读出高兴、自豪)(2)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层厚厚的书吗?换一种说法。

(3)设计练习: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迹叫(波痕)泪水流过的痕迹叫(泪痕);受伤了,皮肤上留下了(伤痕);伤口愈合了,但留下了伤疤,叫(疤痕);车子在泥地上走,留下的叫(车痕);“痕”就是事物留下的印迹。

6、印在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说明了什么?自读10自然段。

7、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自读12自然段。

三、总结1、你觉得川川是一个怎样的人?2、我问你答:地质勘察队员是干什么?刨根问底什么意思?最大的“书”是什么?最大的“书”上写了什么?川川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大自然中还有那些书?(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的高高,明天准时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大树如果被砍刀,你会把年龄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若果调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这是妙不可言。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足迹、雨痕、波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

1、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

2、谈谈:听了刚才的对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3、重点指导朗读: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二、二读对话,感知“书”的内容。

1、生生分角色读课文5—10节,交流:读了这本“书”,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预设①书上有字:结合想象,读懂雨痕、波痕、矿物。

预设②书上有画:结合句式训练,解读“化石”。

预设③书中内容:借助媒体,反复品读,探究“地壳运动”。

三、三读对话,了解“书”的作用。

1、同伴合作分角色读课文11—13节,交流:读了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2、指导朗读。

四、四读对话,深化理解。

师生或生生合作朗读全文,读好人物对话。

五、创设情境,进行角色对话。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认识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领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育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究自然的意识。

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激趣怀疑:1.这节课,让我们持续来学习《最大的“书”》。

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出现一本书,书出现四个词语,让学生认读。

3.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感觉川川是个如何的孩子?二.找出问句,读好对话。

1.为何感觉川川是个爱追根问底的孩子呢?2.沟通,迅速读读课文,把川川提的问题找出来,看谁速度最快?(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3.川川这样追根问底究竟有什么利处呢?让我们来读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吧!4.小朋友们,学着方才的样子,同桌两人读读对话,边读边想,从叔叔的话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知道了什么?读完以后,同桌还能够沟通一下。

三.朗诵感悟,追根问底:1.爱追根问底的川川们,从叔叔回答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沟通:( 1)解决第一个:哪里有啊?① 依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小② 指朗( 2)解决第二个:里有字?( 2 和 3 随机控)①出示第六小。

② 什么是里的字呢?③ 件出示片,指朗。

( 3)解决第三个:上边有画?① 岩石上的画是怎么的?想看一看?② 合后料袋学③ 指朗(4)想象朗,解决第四个:能明什么呢?①急,叔叔来告我了,听⋯⋯ 范② 你想些什么?③ 指朗( 5)第五个:了岩石有什么用呢?1.叔叔告我懂本岩石用可大哩!⋯⋯(引第十二小)2.川川听了叔叔的,会想些什么呢?指最后一小。

你能猜出他大后想干什么?四.拓展践,文延长1.今日,我们随着川川去登山,去追根问底,从叔叔那边知道了相关岩石这本最大的书里的好多知识,此刻,你想对川川说些什么吗?2.持续追根问底: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3.这么多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你们也会追根问底了!这许很多多的奥秘让我们课外再去探究,再去追根问底,好吗?老师向你们介绍几个网站,还能够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哦!4.小朋友们,不只是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好多藏着神秘的书呢!你感觉还有什么也是书呢?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啊!在这些书里,藏着无量的神秘,让我们专心去察看,用眼睛去发现,多问一个为何,学好眼前的这些书,长大了才能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五.写字指导1.今日,我们还要来写写这几个字呢!出示:质厚底2.指导书写。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对话平台回顾1、听写(指读)词语: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创根问底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研读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

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

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

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

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演读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

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

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

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拓展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伴教锦囊:词语解释: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4.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读好人物的对话
2、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先回忆上节课所提出的问题:(○1题目中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2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呢?○3这本书记载了什么?……)过度:想知道这此问题的答案吗?(想)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认识图中的人物吗?怎么称呼他们(结合图:川川、爸爸、叔叔)
过度:这位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呀,看呀,这位叔叔就是地质勘探队员。

2、学习2—4自然段
(1)最大的“书”指什么?
(2)“书”为什么加引号呢?
(3)结合图理解句子:“你看,这岩石一层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4)请齐读第1—4自然段,并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读出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过度:结合图,这岩石书一层一层的,就像我们日常用的书,一页一页的,我们的书上有字,这岩石书上有字吗?
3、学习5-6自然段
(1)岩石上有字。

○1看谁又对又快地在文中找出描写岩石上有字的自然段。

(5、6自然段)
○2指名读5、6自然段。

○3岩石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用“~”
(雨点——雨痕波浪——波痕闪光的、透明的——物质)(2)这本岩石“书”真神奇,请带着神奇的语气来读5、6自然段。

过度:岩石“书”上有字,多么神奇啊!岩石“书”上还有别的吗?(有)
4、学习7、8自然段
(1)岩石“书”上还有什么?(结合图)“图画”,从图中能找到岩石“书”上的图画吗?有哪些?(树叶、贝壳、鱼)(2)齐读第7、8自然段(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5、岩石上的字和图画能说明什么?齐读课文第十自然段。

过度:原来这本“书”是蕴含着这么多的知识,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6、学习第11、12段
(1)哪一段告诉读这本“书”的作用?(11、12段)
(2)指名读。

(3)本段“……”(省略号),省略了许多宝藏,你能说出其他的宝藏的名字吗?
(4)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宝藏,等待同学们去发现,研究,只要大家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有信心读懂这本“书”吗?
(5)川川和大家一样,你能猜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6)勤学好问的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吗?你从文中哪段看出来?(13自然段)
○1读一读川川说的话,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
7、喜欢文中的川川吗?为什么?
8、你喜欢文中的地质勘探叔叔吗?为什么?
过度:同学们都喜欢文中的叔叔和川川,让我们分角色读他们的
对话吧。

9、分角色朗读课文(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1)通过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就知道最大的“书”指什么?
三、总结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需要我们仔细去思考,认真去研究。

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大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感受大自然那无穷的魅力。

四、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岩石)
教学反思
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

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辅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容易”。

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汉语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汉语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又比较准确地解决了常识性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当然在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时,我则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课件,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三个难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

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
一层一层 有字:雨痕、波痕、矿物 有画:树叶、贝壳、小鱼
无穷宝藏
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固在本教室,使汉语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