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七章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药用植物学概述1.1 药用植物学的定义1.2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1.3 药用植物学的历史与发展1.4 药用植物学的意义与应用第二章: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2.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2 植物的命名原则与方法2.3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4 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第三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3.1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3.2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3 药用植物的生殖方式3.4 药用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第四章: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4.1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类4.2 常见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作用与用途4.3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鉴定方法4.4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第五章: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5.1 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问题5.2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5.3 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5.4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第六章: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6.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6.2 药用植物的鉴定技巧6.3 常用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实例6.4 药用植物采集与鉴定的注意事项第七章: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7.1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7.2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7.3 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实例7.4 药用植物繁殖与栽培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八章: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8.1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8.2 药用植物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8.3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实例8.4 提高药用植物质量评价准确性的措施第九章: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1 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9.2 常见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3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方法9.4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进展与趋势第十章: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10.1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的意义与价值10.2 药用植物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3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实例10.4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发展策略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药用植物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现代医药的贡献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难点解析: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识别技巧三、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难点解析:了解药用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四、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难点解析:记忆和理解药用植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特性和应用五、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难点解析:平衡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六、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难点解析:掌握正确的药用植物采集和鉴定技术,确保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七、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难点解析:了解和应用不同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八、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难点解析:准确分析和评价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九、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合理应用于临床治疗十、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难点解析:掌握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的策略,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分类识别、生长发育、化学成分、资源保护与利用、采集鉴定、繁殖栽培、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以及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等方面的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

5、多用性
许多药用植物具有多种用途,既可 直接入药,又能从中提取制药的原料; 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可用 于食品、保健、日用化工、轻工、农林、 园艺等。
6、国际性
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广泛,往往遍及 同一气候带的各个国家;另一方面各不 同的国家对相同或近似的药用植物种类 各自进行着多方面、不同深度的学术和 技术探索。其分布和研究均超出了国界 而带有国际性。
(3)进口药代用品国产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有了突破。
通过对植物、生药、化学、药理及临 床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已成功地在我国 植物区系中找到一批进口的国产资源。
进口药代用品国产资源研究利用种类
进口药 安息香 马钱子 阿拉伯胶 胡黄莲 大风子 蛇根木 沉香 阿魏
国产资源 国产安息香 国产马钱 国产金合欢属植物的树胶 国产胡黄莲 国产大风子 国产萝芙木 国产白木香 国产新疆阿魏
子中提取的地瓜子酸可用于抑制吸虫。 (10)无机成分类药用植物
植物中的无机成分多为K、NaNH4+的药 类。如夏枯草内的钾盐有药理作用,海带、 海藻所含的碘可治甲状腺增生。
菠萝蛋白酶
四、国内外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和利用
东汉《神农本草经》;唐《新修本 草》;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明《本 草纲目》;清《本草纲目拾遗》、《植物 名实图考》;新中国《中国药用植物志》。
(6)增强妇幼保健类药用植物 (7)防治性病与艾滋病类药用植物 (8)抗衰老类药用植物 (9)防治肥胖和促进健美类药用植物 (10)美容和药膳类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资源
一、我国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
富的国家之一,也是药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 性最丰富的国家,仅种子植物就有24 500 种,分属253科、3 184属,仅次于马来西 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学习_生药学第7章

二、生药资源的保护
1、就地保护与野生扶育 2、迁地保护与离体保存 3、引种驯化,栽培养殖 4、资源调查,政策法规
三、生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生药中寻找新药是药物开发 的重要途径
国际上,从生药(动植物)开发新药的基本模 式
Natural Sources
Extraction & Analysis
Quality Contr ol
Development of Nature Medicine/ Functional food
Mechanis m study
Pharmacolo gical Avtivity
多种途径,物尽其用
1、从生药中开发新药(中药或天然药物) 2、积极寻找濒危动植物与国外进口药材的代
第七章 生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1、植物药、动物药与矿物药,植物药与动物药为可
再生一资源、,中矿物国药为生不药可再资生资源源的现状
2、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 11146植物药,1581种动物药,60种矿物药(中国中 药资源志要) 3、《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收录的354种濒 危植物中药用植物160种(约占45%),列入《国家 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的256种动物中,药用动 物163种,超过60% 4、矿物药具有“全部来自天然资源”与“不可再生 性”之特点,但其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比较薄弱
用品 3、积极开发人工代用品与合成品 4、扩大药用部位,提高资源利用率 5、以化学成分为线索,动植物亲缘关系为依
据,发现新的药用资源
药用动植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保护是基础,猬皮)
蝎(全蝎)
蝉(蝉蜕)
乌梢蛇
银环蛇(金钱白花蛇)
1、植物药、动物药与矿物药,植物药与动物药为可再生
药用植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
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标准操作规程(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中药区划的概念:研究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统,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经济和技术角度,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时空变化、区域变异,以及与中药数量、质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生产区域。
第一章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生长:是植物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质变以后,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
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
定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
不定根:是由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其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
直根系:主根发达,垂直向下生长,侧根小而少。
如:桔梗,党参等。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侧根发达,根系簇生。
如:龙胆,麦冬等。
根的变态:药用植物的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其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异常的变化,形成了变态根。
第七章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培养基中由于有添加的盐类、蔗糖等化合 物,因此,而影响到渗透压的变化。通常 1-2个大气压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2个 大气压以上就对植物生长有阻碍作用,而 5-6个大气压植物生长就会完全停止,6个 大气压以上植物细胞就不能生存。
(5)通气状况
氧气是组织培养中必需的因素, 瓶盖封闭时要考虑通气问题,可 用附有滤气膜的封口材料。
以亲缘关系密切与化学成分相近开发新药源
通过生药资源普查及对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发现《中国药 典》收载的一些品种,其同科属中有许多值得开发的新品种。
������ 如厚朴调查中发现有近20种木兰属原植物,皮中均含有厚朴酚、
和厚朴酚以及b-桉油醇。 在麦冬的资源调查与商品鉴定中除药典品种麦冬为主流商品外,湖
★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生长的粗壮,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容易徒长。 一般光照强度为1000~5000 lx
★光周期,最常用的周期是16h的光照,8h的黑暗。 ★光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都有明显的影响。
(3)湿度
湿度的影响包括培养容器保持和环境的湿度条件,容器内湿度要保持在99% 左右,环境的相对湿度一般要求70%-80%的相对湿度。
不同区域的分布。中药资源种类最多的5个省区为云南、广西、四川、 湖北、陕西。
第二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资源的开发”是指人们对资源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而采取的措施。 “资源的利用”是指人们对已开发出来资源进行一定目的的使用,如 进行加工和制成新产品等。 “生药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以药物为主并进行其他诸如保健品、饮料、 化妆品、香料、色素、矫味剂、农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发和综合 利用。
返回
从海洋生物中开发
我国仅植物资源就异常丰富, 经查明的高等植物就有3 万余种, 而实 际上我们目前开发出来作为中药材的仅占其中的1/5 不到, 植物化学成分 和药用价值方面的研究仅仅涉及极少的种类。
第七章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

(二) 叶、全草类药材加工原则
❖一般含挥发油较多,故采后宜阴干,有的 在干燥前须扎成小把,有的用线绳把叶片 串起来阴干。
(三) 花类药材加工原则
❖除保证活性成分不致损失外,还应保持花 色鲜艳、花朵完整。一般在采收后须直接 晒干或烘干,并应尽量缩短烘晒的时间。
(四)果实、种子类药材加工原则
❖ 果实采后须直接晒干。有的须经烘烤或略煮去核 如山茱萸;有的为了加速干燥须用沸水微烫,捞 出晒干如五味子等。种子一般在采收时多带果壳 和茎秆,晒干后应除净,取出种子;有的药材的 种子还应去皮、去瓢、去心,如杏仁等;也有的 要求留外壳,临用时再敲破取用种子。
防止走油办法,是将容易走油的药材干燥后放置阴凉处保 存。如能贮于密闭容器中则效果更好。
(五)其它
有些药材在埋藏过程中所含有效成分会自 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如绵马贯众 等,这类药材不能久贮。
二、贮藏保管的注意事项
(一)仓库的管理 (二)药材处理 (三)贮藏要求 (四)药材应进行分类保管 (五)贮藏容器的选择 (六)虫害的防治
害虫的来源,主要是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干 燥时未能将虫卵消灭而带入贮藏的地方;或者是贮藏 的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附存;或在贮藏 过程中,害虫由外界进入繁殖。
(一)虫蛀
根据药材本身的性质而考虑不同的贮藏条件, 分类保管,可防止或减少虫害。一般含脂肪油(如 苦杏仁、桃仁、柏子仁等)、淀粉(如:白芷、山 药、意苡仁等)或蛋白质(如金钱白花蛇、薪蛇等) 多的药材较易虫蛀。因为这些成分都是金虫生长的 养料。含辛辣成分的药材,一般不易虫蛀,如荜芨、 胡椒、花椒等。
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控制(自学)
一、中药材质量内涵 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中药材质量鉴定与检测方法 四、指纹图谱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践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1.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药用植物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①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②整理和推广民族药、民间草药,丰富新药源。
③利用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新药源,开发一类新药材途径。
④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开发利用,提高药材资源利用率。
全面实施GAP标准,实现中药材和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⑤探索老药的新用途,或从古代本草中挖掘失落品种。
⑥应用生物技术保护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
⑦综合开发药用植物系列绿色保健食品和轻工产品,提高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药用植物资源以后的发展战略1.实现药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大力发展规范化栽培是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人类将来的生存和健康一大部分依赖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
为切实保护好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做好如下工作:加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实行植物的就地或迁地活体保存;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库或新建专用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进行种质的低温保存;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布集中的地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控制对野生药材资源的采挖;开展致危因子、繁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但很多濒危稀缺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蕴藏量已经很少,其资源的自我再生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每一种来源于野生资源,大量开发使用的药用植物,研究它们成熟的栽培技术,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是保证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最有效的手段。
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天然产物开发的热潮,我们不能再走开发→资源破坏→濒危→保护→栽培的老路,对每一种正在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都应未雨绸缪,研究它们的栽培技术,建立起相应的人工生产基地。
2.坚持突出优势、市场导向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调控能力极其巨大。
在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上,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优势的原则。
既考虑眼前市场需求,又兼顾长远的发展。
执行资源保护利用的规划、指导的部门,除在宏观上对资源的“怎样保护”,“怎样利用”,“如何开发”等问题上给予指导外,应做好市场的前瞻性调研,并提供相应的咨询,使资源的开发既有优势、重点,又与市场需求相符,对资源实施有序开发,使资源得到尽可能大的合理利用。
生药学-第七章生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也需要有科技支撑,如野生动植物药材人工栽培与 养殖、濒危动植物药材替代品的寻找等。
生药资源的保护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与执法
国际性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 IPPC)》 、《生物 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三级:为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野生药材物种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名录》(第 一批)共收载药材76种 :
动物18种:
一级4种:虎、豹、赛加羚羊、梅花鹿
二级14种:黑熊、棕熊、马鹿、林麝、原麝、马麝 (由于资源锐减,2002年麝类动物由二级保护升至 一级保护)、乌梢蛇、银环蛇、五步蛇、穿山甲、 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中国林蛙、蛤蚧等14种
第一次普查,出版了一些地方性中药志、中药材手册,并发 现了一大批地方习用药材品种。
第二次普查,发掘出民间使用的、确有疗效的中草药3000余 种,出版了《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等专著。
第三次普查,摸清了全国中药资源种类和中药资源分布规律, 提出了指导中药材生产合理布局的中药区划和分区系统,建 立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档案和数据库,出版了《中国中 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 《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资源地图集》、《中国民 间单验方》等6部中国中药资源丛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再生
▪ 一、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 ▪ (六)药用植物野生抚育发展前景: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突
破了传统的中药材生产经营模式,将药用植物大田栽培和野生 采集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当前药用植物 生产面临的三大难题:药材质量差、资源濒危和生态环境恶化, 而且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及药用植物生 产的三重并举,具有广泛的前景。
或将栽培植物从一个地方引入另一个地方种植的活动。 ▪ 驯化有两层含义,其一为家化或栽培化,即按照人们的
需要,将野生植物转变为栽培类型的过程;其二是指使 植物习惯于新的气候条件和其他环境因素,也称风土驯 化,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渐缓而持久,但却是可以逆转 的生理适应过程。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再生
▪ 据此,野生资源抚育较适合如下种类的药材: ➢ ① 目前人们对其生长发育特性和生态条件认识尚不深入、 生长条件较苛刻、种植成本相对较高的野生药用植物,如冬 虫夏草、黄精、川贝母等;
➢ ② 野生资源分布较集中,通过抚育能迅速收到成效的药材, 如连翘、淫羊藿、南五味子、龙血树等;
➢ ③ 人工栽培后药材质量和性状会发生明显改变的药材,如 防风、黄芩、人参等。
药用植物资源学 Science of medicinal resources
李景照 ljzqbasic@
南阳师范学院 生科院
第七章 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
▪ 第一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自然再生 ▪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再生 ▪ 第三节 药用植物的器官更新
➢ 概念: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是指药用植 物资源在人为采挖、砍伐和利用之后, 其种群数量和资源总量在自然条件和人 工条件下通过繁殖、生长获得恢复与重 建的过程。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再生
▪ 二、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
▪ (二)引种驯化的步骤和方法
▪ 1.引种的步骤:首先准确的鉴定所引药用植物品种的种类,进 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再根据所引种药用植物生物学与生态学特 性,注意原产地和拟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尽量创造条件,使 之适应于新的环境。不同气候带之间相互引种时,需通过逐步 驯化的方法,使之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 3.人工补种(additional seeding):指在封禁的基础上, 根据药材的繁殖方法和方式,在野生目标药用植物原生地人 工播种或栽种种苗,人为增加野生目标药用植物种群数量。
➢ 4. 仿野生栽培(wildmimic cultivation):指在基本没有 野生目标药用植物分布的原生环境或相似的天然环境中,完 全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培育和繁殖野生目标药用植物种群。
▪ 二、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
▪ (一)引种驯化的主要对象
➢ 1.野生药用植物不能满足需要或采挖困难,迫切需要人工驯化培育,进行 栽培生产。如金莲花、巴戟天、川贝母、秦艽、七叶一枝花和金荞麦等, 尤其是一些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类,如冬虫夏草、肉苁蓉、龙胆、细辛等。
➢ 2.药用植物生长年限较长,需要量大。 ➢ 3.野生资源虽有一定分布,但需要量大,不能满足供应的药用植物。 ➢ 4.野生资源尚多,但较分散,采集困难,费时费工,或野生药用部位产量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再生
▪ 一、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 ▪ (二)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的基本方式
➢ 1.封禁(enclosing):指把抚育区域进行封闭、禁止采挖, 促进目标药材种群的扩繁。
➢ 2.人工管理(purposive management):指在封禁基础上, 对野生目标药用植物种群及其所在的生物群落或生境施加人 为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药用植物种群的生长和繁殖。
propagation)和孢子生殖(spore reproduction)两种方式。 ➢ (二)有性生殖:同配生殖(isogamy)、异配生殖
(heterogamy)和卵式生殖(oogamy)。
第一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自然再生
▪ 二、自然环境对药用植物自然再生的影响 ▪ 药用植物的分布、繁殖、生长和发育等与气候、土壤等环境
➢ 2.抚育方法学研究:是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抚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① 种群增加的方法;② 栽培的方法和手段;③ 生物群落动态平衡保持 方法;④ 最佳药材采挖时期与方法;⑤ 生态环境保护方法;⑥ 种群生长过程 的管理方法;⑦ 种群可持续更新方法;⑧ 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等。
➢ 3.抚育基地管理学研究:加强基地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再生
▪ 一、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 ▪ (一)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具有的特征
➢ 1.药用植物的原生环境是其野生资源抚育的最佳场所。 ➢ 2.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具有明显的经济学特征,抚育的
目的是增加目标药材的种群数量,为社会提供可采集的中 药材资源。 ➢ 3.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种群数量可以在种群遭到破坏或 尚未破坏的基础上进行增加,其增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人工补植一定的种苗数量;二是创造条件使原有野生 种群自然繁殖速度加快。 ➢ 4.野生资源抚育不仅增加了目标种群的数量,也在一定程 度上改变了群落中各物种的数量组成,但群落的基本特性 未发生改变。
▪ 药用植物资源野生抚育这一药材生产方式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 受,随着更多抚育基地的建立与试运行,相关基础研究的陆续 展开与深入,将开辟一个药用植物生态产业新模式。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再生
▪ 二、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 ▪ 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是人工栽培的前提。 ▪ 植物的引种是指人类将植物从野生环境引入栽培环境,
➢ 2.无性繁殖方式的特征:稳定性高,但适应性较差。 ▪ (二)药用植物对自然环境抗逆性的再生方式的特征
➢ 药用植物的防御机制不仅涉及复杂的物理结构和体内 化学物质的合成转移,常常还涉及特异性生理反应和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是其生活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再生
▪ 一、药用植物野物生长特性及对
第一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自然再生
▪ 一、药用植物资源的自然再生方式 ▪ 自然再生指无需人工干预,仅依靠药用植物本身的自然繁殖与生
长来恢复种群数量和药材产量的过程。药用植物通常通过个体繁 殖,增加植株数量,进而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再通 过药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获得一定的药材量,实现药用植物资 源的再生,其中繁殖与生长是药用植物资源再生的主要方式。 ▪ 繁殖通常可分为无性繁殖(asexual propagation)和有性生殖 (sexual reproduction)。 ➢ (一)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主要包括营养繁殖(vegetative
第一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自然再生
▪ 四、药用植物资源自然再生的特征 ▪ 药用植物资源自然再生不受人工因素的干扰,因此它具
有在纯自然条件下再生方式所独有的特征。 ▪ (一)药用植物资源自然繁殖方式的特征
➢ 1.有性生殖方式的特征:变异较大,稳定性没无性生 殖稳定,但有性生殖的药用植物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低,易受环境影响的药用植物,如连翘、金钱草、半夏、薯蓣、沙棘、淫 羊藿等。 ➢ 5.对各地引种成功的药用植物,如西洋参、水飞蓟、颠茄、甜叶菊、番红 花等。 ➢ 6.历来依靠进口的药材,亟待引种、栽培。如乳香、没药、麒麟竭、胖大 海等。 ➢ 7.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有效的我国特有药用植物。
因子密切相关。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 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形成各种不利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 环境条件,导致药用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 药用植物对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都有一定适应范围(耐受范 围),任何因子都会成为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子。
▪ 对药用植物生长与发育影响最大的还是不利的环境条件,如 干旱、低温、高温、土壤贫瘠和病虫害等,药用植物在不良 的生长环境中往往会形成抗性。抗性是药用植物在对环境的 逐步适应过程中形成的。抗性主要有两种:逆境逃避和逆境 忍耐。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再生
▪ 一、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 ▪ (四)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的意义与优势:药用植物野生资
源抚育有效地解决了药用植物采集与资源更新、野生药用植物 供不应求、药用植物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当前利益与长远利 益等矛盾,具有如下优势: ➢ 1.提供优质的地道野生药材 ➢ 2.保护珍惜濒危药用植物 ➢ 3.有效保护药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 野生资源抚育的药用植物采挖和生长是在生物种群数量动态平 衡的基础上进行的,野生资源抚育基地所有权专有化克服了野 生药用植物滥采滥挖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实现了药材生产 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 2.引种的方法:药用植物引种的主要方法可分为简单引种法和 复杂引种法。
➢ 简单引种法指在相同的气候带(如温带、亚热带、热带),或环 境条件差异不大的地区之间进行相互引种。一般不需要驯化过程, 但需要给植物创造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引种成功。
➢ 复杂引种法指在气候差异较大的两个地区之间,或在不同气候带 之间进行相互引种。复杂引种法需通过逐步驯化的方法,使之逐 渐适应新的环境,需要时间较长,一般较少采用。
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相类似的环境中,人为增 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保持 群落结构稳定从而达到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生产方式。 ▪ 野生资源抚育的基本方式有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 野生栽培等。 ▪ 中药品种的80%来源于野生资源,野生资源抚育是药用植物 保护和再生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濒危和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实现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和提高药用 植物的质量,实现中药材GAP和中药现代化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再生
▪ 一、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 ▪ (五) 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的应用范围:考虑是否采用野生资源
抚育生产药用植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野生抚育技术研 究是否有一定基础;② 抚育措施是否能明显增加药用植物产 量或提高药材质量;③ 采用自然繁殖或人工补种,是否可以 较快增加种群数量;④ 是否能有效控制抚育基地药材的采挖; ⑤ 抚育措施是否现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