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肺炎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得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4、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得变化。
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5、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
有心力衰竭得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与休息。
6、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受凉.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得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与尿量.并注意T,P,R,BP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得患儿做好口腔护理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7、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8、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急性肾炎护理常规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3、饮食按医嘱。
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4、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与色.5、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6、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7、长期使用激素得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与感染得表现.8、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高热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儿科疾病护理_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室温以18-22度为宜,相对湿度55%—65%为宜。
3、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内感染。
4、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5、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并根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度或36度以下着,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其余病儿每天测两次,体温在39度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低于36度者,应给予保暖。
7、三个月以内婴儿,每周测量体重两次,一般病儿每周一次。
8、保持床铺平整、干净、整洁,注意皮肤护理。
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
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危重儿应床上擦浴。
9、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遇有病情恶化者,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处理,做好计划护理或特别护理,并做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注意病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13、帮助病儿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可根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当的游戏及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环境中得到安慰,从而安心修养,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14、病儿出院时,所用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
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家庭特殊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入院一般护理入院护理是指患儿住进医院后,护理人员对患儿所做的一系列医护活的安排。
1、接待患儿及家长后确定床位,填写各种卡片,交待用物,并通知主管医师。
2、责任护士向患儿及家长介绍住院须知、探视和陪护制度、病区环境及自我介绍。
儿科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儿科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实行保护性隔离,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心功能、心电图的变化恢复正常后,适当增加活动量。
患儿易出汗,应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凉。
3、饮食护理:给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心律、心音性质和强弱,血压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病情严重者需持续心电监护。
(2)密切观察有无心闷、气促,必要时给予吸氧。
(3)严密观察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休克、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5、用药护理
(1)遵医嘱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及能量合剂,及极化液。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3)给药控制滴速,缓慢滴注。
6、排便护理
(1)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增加心脏及心肌负荷。
(2)便泌者可使用开塞露或小量不保留灌肠。
7、心理护理:了解患儿思想顾虑,安慰患儿及家长,帮助患儿解除不适。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第四章儿科疾病护理第一节新生儿疾病一、一般护理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应阳关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通风一次,避免对流风。
保持室温度22°C-24°C,夜间狐狸是温度26°C-28°C,相对湿度55%-60%。
2、保暖: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方法因地制宜。
(1)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2)体温低或病情不稳定的冰儿不宜沐浴。
(3)体重低于2500克者,可置于暖箱中。
(4)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护理结束后病儿要及时包裹好,沐浴后30分钟方可打开包被检查病儿。
(5)使用热水袋是应避免烫伤。
3、喂养:首选母乳,在无法母乳喂养情况下可给配方奶,做到按需哺乳,随时观察有无溢奶及吐奶情况。
4、加强基础护理(1)皮肤黏膜护理:病儿每日沐浴一次,危重病儿床上擦洗,每日更换干净衣物,衣服应宽松大、质软。
加强臀部护理,勤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
用2%碳酸氢钠口腔护理每日一次,如有鹅口疮,酌情增加次数,动作轻柔,切勿擦伤黏膜,两次喂奶之间可喂温开水清洁口腔。
(2)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脐部护理每日一次,如有分泌物,每日二次或酌情增加次数。
(3)测体重:足月儿每周侧二次,早产儿每日或隔日测量一次。
(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做好健康指导,出院时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及育儿保健知识。
二、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
本病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当血中为结合胆红素过高时,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预后严重的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中医辨证常见证型】1、湿热郁蒸(证候)面目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似橘子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烦躁不安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关充足,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以利于分泌物排泄。
2.休息高热者要休息至体温恢复正常,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轻者或恢复期病儿适当下床活动。
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如出现呼吸困难时,给氧气吸入,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 饮食高热期间因消化功能低下,食欲减退,年长儿童应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婴幼儿根据病情酌情减少奶量,喂奶间增加喂水次数,以降低体温并保进毒素排泄。
4. 保持口腔清洁根据具体情况,可用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朵贝尔氏液、洗必泰溶液等漱口,每日3-4次,以防止口腔炎。
5. 注意隔离按呼吸道疾病隔离,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如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
6.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液粘稠不易咳出时,除给止咳祛痰药外,必要时给雾化吸入。
7. 呼吸衰竭的患儿慎用镇静剂,如巴比妥和吗啡类药物,以防抑制呼吸加重病情。
8. 收集标本时按正规操作采样,如留取痰液、血液标本时,取样要新鲜,送检要及时,容器应清洁干燥。
9. 随时备好抢救物品,如氧气、吸痰器、简易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及心电监护仪以及各种抢救药品等,做到随时配合抢救。
10. 做好出院指导。
心肺脑复苏及护理常规(一)心肺复苏1. 使患儿仰卧于硬板床上保证按压效果,术者以一手张根按压年长儿胸骨上1/3处,另一手压在手背上,肘关节伸直,依赖身体和肩臂肌肉的力量适度用力,使胸骨下陷3—4cm,按压率60-80次/分;新生儿用双指按压胸骨下1/3处,按压率120次/分;婴儿用双手围绕胸部,用双拇指按压,按压率100次/分;幼儿用单掌按压。
2.迅速接好心电监护仪各导联,在监护下进行复苏,认真填写特护单,记录复苏情况。
(二)建立有效通气1.口对口人工呼吸:将患儿下颌向前上方托起,使气道拉直,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气道通畅,左手捏紧病人鼻腔,术者深吸气,对准病人口部吸气,然后松开鼻孔,右手紧压腹部使膈肌上升建立被动呼吸,并观察胸廓运动情况,儿童、幼儿、婴儿根据年龄吹气:14-16-20次/分。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一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按入院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根据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分别放置患儿,防止院内感染。
2.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以18-22度为宜,湿度以55,,65,为宜。
3.休息急性期危重患儿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除适当休息以外,应鼓励患儿离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4.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正在断奶的患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5.心理护理根据不同年龄和病情,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以增加治疗效果。
6.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红臀的发生。
7.根据病情准确记录出入量。
(三)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处理。
2.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四)健康教育1.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2.指导合理用药,并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二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及护理计划(一) 护理常规1保持安静,取头侧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物和裤带。
2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按高热护理常规,如物理降温、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新生儿解开包裹降温。
3治疗和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4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吸氧,及时清理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
5惊厥时可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门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6用药止惊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以避免因用药过量而抑制呼吸。
7对惊厥持续不止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等,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志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加强营养,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8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9健康教育告知家长要备好体温计,并指导家长熟练的使用体温计,以便及时掌握孩子的体温变化。
指导患儿家长注意观察患儿发热时的表现。
用药知识的教育。
(二) 护理计划常见护理诊断包括:?体温升高;?有外伤的危险;?潜在并发症--窒息;?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分,空气新奇,定时通风,但预防直接对流。
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预防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依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别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
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
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坦、干洁,注意皮肤护理。
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
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
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紧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
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汇报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方案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注意病儿平安,预防发生意外。
13. 援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依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
选择适当的游戏与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抚慰,从而静心休养,配合医治,早日康复。
14. 病儿出院时,全部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
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别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手足口病的护理1.消毒隔离: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保持病房清洁。
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病房门把手、床头柜等患儿可接触到的物品,外表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摖拭消毒2次,病房每日用臭氧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每次30min。
儿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儿科疾病的一般护理1.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以18℃~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定时开窗通风。
2.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防止交叉感染。
3.新病人入院时测T、P、R、体重,7岁以上测量血压,并记录。
4.护士向患者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饮食按遗嘱执行,注意饮食卫生,做好婴幼儿喂养指导。
5.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保证患儿充足睡眠与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坠床、走失。
6.根据病情,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晨晚间护理,每周剪指甲1次,更换床单1次,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
7.认真执行医嘱,按时给药及治疗。
严格查对制度意识留取各种标本。
8.病儿入院4小时内,护士应对患儿全面评估并填写评估表,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
9.值班人员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遇有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输液、输血时,应注意滴液速度,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及输液、输血反应的发生,以便及时处理。
10.出院前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出院指导。
第二节高热护理高热即体温在39℃以上,发热是小儿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护理措施]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高热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
3.饮食:供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少量多次喂水,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液。
4.降温:高热者先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头置冰袋(小婴儿用冷水袋)、温水浴等。
效果不佳时,遵医嘱给退热药,同时多喂开水,防止因大量出汗而虚脱。
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药物降温1小时测体温。
5.密切观察病情,没4小时测体温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记录。
同时观察热型及发热时伴随症状,如有无寒战、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
病情骤变时,及时通知医生。
6.加强口腔护理,口唇干裂涂以润滑油。
7.注意皮肤护理,有汗时用毛巾擦干。
保持衣被、床单、尿布干燥清洁。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科目。
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和免疫系统都不同于成人,所以儿科护理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护理方法。
以下是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常规包括:-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帮助儿童保持舒适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使用湿化器或蒸汽浴帮助缓解咳嗽和堵塞的鼻子。
-观察儿童的呼吸和食欲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腹泻腹泻在儿童中也很常见,护理常规包括:-确保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口服含电解质的液体。
-提供轻食,如清汤、面条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维持室温舒适,减少儿童的不适感。
-做好手卫生,防止传染。
3.发热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发热在儿童中很常见。
护理常规包括:-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儿童的体温,记录变化。
-帮助儿童保持室温适宜的环境。
-给予温水擦浴或温水敷布帮助退烧。
-避免儿童暴露在直射阳光下。
-给予充足的水分摄取。
4.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中常见的疾病,护理常规包括:-鼓励儿童大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如软熟食物。
-给予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如医生所嘱。
-观察儿童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或疼痛,及时报告医生。
5.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常规包括:-观察儿童是否表现出哭闹、耳痛或睡眠障碍等症状。
-提供室温适宜、湿度适宜的环境。
-鼓励儿童保持体位上抬,有助于耳道引流。
-给予按时服药,如抗生素或止痛药。
儿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根据不同的疾病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给予儿童温柔的关怀和悉心的护理。
在帮助儿童缓解症状的同时,还要定期复查和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汇报。
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儿童可以更快地康复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儿科护理常规(全)
儿科护理常规(全)护理儿童患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是常规的护理措施:1.热情接待病儿及家长,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病房环境,安排床位并通知医生,配合治疗及抢救。
2.评估病儿生命体征及一般状况,并制定护理计划。
3.加强饮食管理,根据医嘱、病情及年龄选择适宜的饮食,并核对正确后再执行。
4.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做好晨晚间护理,室内通风2次/天,20分钟/次。
5.保持病儿皮肤、衣服、床单位清洁、整齐。
6.测量病儿体温,发热病儿测量体温4次/天;特级护理、危重病儿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4小时,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生命体征。
7.每天记录大便次数,3天无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病重者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每周测体重1次,严重水肿病儿每天测体重。
尿检查阳性者,每周2次尿常规检查。
9.病儿每周更衣2次,必要时随时更换。
每周给病儿剪指甲一次,酌情理发。
10.提供健康宣教,向家长和病儿介绍喂养及饮食知识、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1.提供心理护理,缓解家长和病儿紧张及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提供出院指导,如休息、饮食、活动、药物用法、疾病观察及护理等。
13.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对于危重病儿,以下是护理常规: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还要观察皮肤色泽、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尿量等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平卧时头偏向一侧,卧床时头肩抬高25度-30度。
协助患儿排痰,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痰,对咳痰无力的患儿每2小时翻身1次,并经常轻拍胸背部,边拍背边鼓励患儿咳嗽,使痰易于排出。
护理措施】1、吸痰:对于咳嗽无力、昏迷、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应及时进行吸痰。
在吸痰前,应充分给予氧气,并采取仰卧位的姿势进行吸痰。
2、湿化和雾化吸入:根据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地塞米松等药物,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粘膜水肿。
必要时,应进行湿化和雾化吸入治疗。
3、合理用氧:应采取低流量持续吸氧的方式,以维持PaO2在65-85mmHg(8.67-11.33kpa)之间。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1.新入院患儿根据病情及病种安置床位。
做好入院指导。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3.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和体重。
以后每周测一次,并记录。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测3日,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
T37℃~38.4℃每日测3次,T38.5℃~38.9℃及病重患儿每日测4次,T39℃以上者及病危患儿每日测6次,并遵医嘱给予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温。
<3岁测肛表,<7岁免测脉搏、呼吸。
5.遵医嘱执行等级护理及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6.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每日记录大便,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7.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及床单位整洁,修剪指甲。
8.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9.健全儿科病房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护理。
10.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一切检查、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给予患儿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静脉营养。
5.遵医嘱给予吸氧,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痰。
6.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7.密切观察患儿T、P、R、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高热者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以防诱发惊厥。
9.严密观察惊厥类型、发作时间和次数,防止舌咬伤和坠床。
如有异常改变,及时报告医师。
10.降低颅内高压。
对有意识障碍和反复呕吐、持续惊厥、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患儿,遵医嘱给予脱水疗法。
在使用脱水剂时,要按要求和速度输入,防止外渗。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隔离,严防医院感染。
3.患儿卧床休息,咳喘患儿取半卧位。
4.给予患儿富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饮水。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第一节急诊患儿护理常规一、儿科急诊患儿护理常规1.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2. 热情迎接病人,询问患儿发病情况进行分诊。
3. 根据病情为患儿测量体温,记录在病历上,对危重患儿安排优先就诊。
4. 协助医生做好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
并做好护理记录。
5. 监测危重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共同抢救患儿。
6. 定期检查急救器材是否处于功能状态,急救药物是否充足及是否在有效期内,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7. 适时做健康教育,给予家长心里支持。
8. 联系住院,协助患儿办理住院手续,危重患儿护送到病房。
二、儿科输液观察患儿护理常规1.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2. 经常巡视患儿的输液情况,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如发现穿刺部位肿胀,应立即拔针,重新穿刺,肿胀部位涂药消肿。
3. 输液途中发现患儿不适(如:恶心、呕吐、瘙痒、出现皮疹或风团等),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通知医生,协助治疗处理。
4. 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三、常见急症患儿护理常规(一)发热患儿护理常规1. 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 卧床休息。
给予舒适的卧位。
4. 给予适量脂肪、高蛋白、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 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和退热效果。
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体温1次,根据体温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方式,降温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
鼓励多饮水。
6. 对出汗较多的患儿,及时更换湿内衣,避免受凉。
7. 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二)惊厥患儿护理常规1. 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刺激。
3. 发作时立即取平卧位,头偏一侧,按压人中止惊,同时松解患儿的衣领及裤袋,用牙垫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防止误吸。
儿科护理常规(细分疾病版)
儿科护理常规**年**月修订目录1、儿科一般护理常规··32、肺炎护理常规··53、高热惊厥护理常规··7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95、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116、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127、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148、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169、手足口护理常规··1810、麻疹护理常规··2111、腹泻护理常规··2312、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26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患儿在门诊或急诊室,经医师初步诊断后,确定需住院时由医师签发住院证,由家属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
2.迎接新患儿与家属,及时通知医师,并向家属交代病室有关规章制度,介绍床位医生护士,为患儿提供舒适安全清洁的环境。
3.及时执行医嘱,按分级护理标准进行护理,书写护理记录单。
4.新病人入院后三天内测体温、脉搏(满7岁),每日2次并记录,体温不升者予以保暖。
高热者见高热护理常规。
5.勤巡回,细观察。
发现病情变化,汇报医师处理。
6.患儿用具中应注意不能携带剪刀、刀等锋利的、可能导致伤害性的用具,注意安全。
7.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8.根据不同年龄和病情,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以增强治疗效果。
9.做好出院康复指导。
肺炎护理常规概念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药物所致。
㈠观察要点1.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呼吸、体温等变化,注意缺氧情况。
2.观察有无凝视、拒奶、呛奶、口吐白沫等。
3.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呼吸暂停、三凹征、鼻扇甚至窒息等情况。
4.注意观察呼吸道分泌物颜色、量及粘稠度,是否混有羊水或胎粪、呕吐物、血液等。
儿科专科护理常规
儿科第一节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室内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湿度55""65%,温度22"C"-'25"C为宜。
定时开窗通风,每天8:00、16:00各1次。
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病室分别收治患儿,防止交叉感染。
2.为入院患儿系好手标或脚标(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首次测心率、呼吸、体温、血压,并做好记录,小于5岁者只需在体温单上记录体温和血压,≥5岁者在体温单上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后每天测体温4次,连续3天。
体温不升或发热患几每4小时测体温1次至正常3天后改每天测体温2次。
‘3.入院患儿应测体重、修剪指甲,以后每周测体重、剪指甲、更换被褥1次:营养不良、肾炎患儿每周测体重2次。
4.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了解患儿心理状况,安慰患儿,解除恐惧心理。
5.遵医嘱执行饮食,做好饮食、喂养指导。
6.注意患儿安全,加强巡视,防止坠床等。
7.有针对性地进行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
第二节d',JL危重症护理常规一、危重病症(PICU)护理常规(儿科重症护理常规)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及时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3.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喂养,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4.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征,注意神志、面色、瞳孔、尿量及周围循环的变化。
每2小时监测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1次,必要时测量血压。
遵医嘱行心电监护、观察氧疗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相应的处理。
5.观察大小便性状、次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6.使用呼吸机者按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每日进行眼部、鼻腔及口腔护理2次。
保持各管路和呼吸道通畅。
8.做好床头交接班:患儿信息、病情、治疗护理、各种管道、给氧方式、出入量及皮肤受压情况等。
9.备好各种急救药品、抢救器械,确保处于功能状态。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及适当的活动。
3、饮食护理
(1)严重呕吐患儿,暂时禁食,待症状减轻后尽早恢复喂养。
(2)对轻型腹泻患儿可继续进食其日常饮食,避免酸、辣、硬、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母乳喂养者继续哺喂母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停喂牛奶和辅食,4-6小时后逐渐恢复进食,但要遵循由少到多,少量多餐的原则。
4、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神志、精神及面色。
(2)观无脱水、皮肤粘膜的弹性,有无休克先兆等症状。
(3)观察腹痛程度、腹泻和小便的次数、量、性质,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5、用药护理
(1)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补液,补液原则: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
(2)遵医嘱给予止泻合剂注射。
6、对症护理
(1)高热护理。
(2)腹胀:腹部热敷或行肛管排气。
(3)呕吐护理。
(4)加强皮肤护理,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发生红臀时涂鞋酸软膏或鱼肝油保护皮肤。
7、健康指导:提倡母乳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儿科护理常规ppt课件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体温恢复正常前应注意休息,经常更换体位, 防止受凉。 3.按医嘱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多喝水。 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口 腔炎及张口呼吸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5.合并喉炎者,应保持安静,集中护理操作,避 免惊扰。遵医嘱给予吸氧及雾化吸人。 6.观察有无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和体 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婴幼儿腹泻护理常规
❖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对肠道感染性腹泻者,要做好床边隔离,注意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对衣物, 用具、尿布及便盆应分类消毒,污物放人污桶内。 3.合理调整喂养。呕吐,腹泻严重者可禁食4~6小时。但不禁水。所需营养和 液体可经胃肠道外补充。禁食结束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 由淡到浓,由稀至稠,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 4.补充液体,补液原则是:(1)腹泻轻无呕吐者可采用口服补液,应少量多 次服用。(2)呕吐不能口服者,给静脉补液。掌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浓 后淡.见尿补钾的原则.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5.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臀红及尿布疹的发生。 6.详细记录出入量及大便次数、性状,以供医生了解病情制定补液计划。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面色、意识状态,皮肤弹性,眼眶及前囱凹陷 程度,四肢末梢循环及尿量等。观察有无低钾、低钠、低钙、代谢性酸中毒等电 解质紊乱的表现。发现病情危重时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处理。
八、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 l.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 动量。 3.小量肠道出血时应限制饮食,给少渣或流质饮 食。肠道出血量多时应禁食。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避免食用过多致敏的食物。 4.密切观察患儿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腹痛、 便血、血尿等情况的发生。若有不安、头痛、呕吐 等应警惕颅内出血。 5.对于反复发作的儿童,应加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康复的信念,协助家长寻找病因,避免复发。
儿科普通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小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病室按病种合理分配。
防止交叉感染。
2新病人入院后立即测体温、磅体重,一周一次。
特殊情况按医嘱执行。
危重患儿住抢救室便于及时抢救处理.按医嘱收集各种标本及早送检.3、急性期卧床休息。
4、病儿入院后立即向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及各种制度。
5、新入院患儿三日内及发热患儿Q4H测体温正常后三天。
然后改为一日二次。
6、做好晨、晚间护理。
保持床单元整洁,以湿式扫床法。
注意皮肤护理,定期沐浴和修剪指甲,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消灭臀红。
预防受凉及褥疮发生。
7、按医嘱给予饮食。
注意饮食护理及食具卫生,饮前、便后需洗手。
教育病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8、随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9、注意患儿安全。
具体措施如下:(1)、离开病儿时拉上床栏,以防发生意外。
(2)、测量体温时防止折断。
(3)、喂哺婴儿时应抱起或坐起,以防食物进入气管。
(4)、一切针类用品,如别针等,不可放在床上或易拿到的地方。
10、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向家属宣传卫生常识,保护患儿,防止感染。
心脏疾病护理常规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有气喘时半卧位。
3、限制水盐的摄入。
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少食多餐,防止胃部膨胀,压迫心脏。
4、保持室内安静、清洁,各种操作集中,以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加重心脏负担。
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5、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6、保持大便通畅。
7、严格掌握洋地黄类药物作用及毒性反应,用药时间及剂量。
用药期间观察脉搏、呼吸的改变,测脉搏需测一分钟。
8、有水肿患者应注意皮肤护理。
隔日测体重一次,详细记出入量。
按医嘱应用利尿剂。
9、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突变,除立即通知医师外,准备药品器械进行抢救。
10、患儿出院后,告诉家长各种注意事项,避免剧烈活动、受凉,定期来院复查。
肾脏疾病护理常规1.按小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卫生指导和出院指导,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病室环境宜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温度以55%~65%为宜;按感染和非感染病种分配床位,避免院内感染。
3、作好入院指导,及时通知医师查看患者;留熟悉病情的家属,供医师询问病史。
4、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家属所送食物,由责任护士检查后根据病情食用。
5、新患者入院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测2次;小于3岁测肛温,免测脉搏及呼吸;高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按高温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暖。
6、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
7、入院测血压(<3岁免测),以后每周测1次,并记录。
8、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服用磺胺药者多喂水。
9、注意患儿安全,随时固定好床栏,以免坠床。
10、入院后三日内收集大水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11、保持大便通畅,三日无大小便者,按医嘱给予泻药,并记录。
12、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处置,更衣。
保持患儿皮肤、口腔、被褥、衣服整洁,定期淋浴,修剪指甲。
唇鼻干裂者涂以油剂,危重抢救患儿翻身卡,防止压疮及并发症。
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臀红。
13、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按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
2、评估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观察有无败血病、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如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神志模糊、烦燥、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X线检查、细菌学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病室环境清洁、通风,室温22~24℃,湿度5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给予高营养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进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颜色、四肢温度、尿量等,观察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是否为痰中带血或呈铁锈色。
4、高热者头部放置冰袋,或给予30%~50%酒精擦浴,或冰盐水灌肠;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测体温、脉搏、呼吸。
5、痰液黏稠者,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雾化用具一人一消毒或一人一套专用。
指导患儿雾化时保持平静,轻轻张口,用口均匀呼吸。
每次持续雾化10~15分钟。
雾化吸入后给予患儿洗脸、漱口及拍背,鼓励患儿多饮水,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多的小儿患者禁用镇咳药。
6、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
7、药物治疗的护理,用药前必须做皮试,注意用药剂量、时间准确且配伍禁忌,滴速适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8、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疾病,减少患儿对疾病的恐惧、紧张。
【健康指导】 1、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与温度适宜,避免吸烟。
2、小儿衣着适中,小儿穿着盖被是否适中以成人感觉到小儿手足温暖为宜。
3、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凉等诱发因素。
母亲感冒后宜戴口罩,其他感冒人员不宜接触小儿,避免抱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定期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与耐寒锻炼。
营养不良护理常规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发病诱因。
2、评估患儿面色、神志、皮下脂粉厚度,观察有无皮肤感染及全身感染征象,有无腹泻。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2、给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水肿者暂给低盐或无盐饮食)。
3、加强巡视,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患儿,应随时注意面色、呼吸、脉搏、神志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以免因营养不良而猝死。
4、做好皮肤护理及口、眼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双眼缺乏维生素A者。
滴鱼肝油,以免角膜溃烂;每周测体重2次。
5、补液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按4~8滴/分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准确记录饮食量,有水肿者记录出入水量。
6、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指导合理的喂养方法,添加各种辅食,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注意饱暖,避免受凉,做好保护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使患儿保证充足的睡眠,病室气氛温馨、活跃、多彩,病室环境应使患儿感觉在家里一样,以减少患儿的畏惧心理。
4、病情观察: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每周留尿常规2次。
每日测血压2次或进行血压监测,若出现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均提示高血压脑病,应加床栏以防意外发生。
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的变化,注意有无严重的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表现。
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
5、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受凉感冒;经常更换体位,阴囊水肿严重者,可用四头带托起。
6、水肿期隔日测体重1次,消肿后每周测体重1次。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多发病,常规病。
对于链球菌感染者,应于2~3周内密切观察尿常规变化,以早期发现肾炎。
2、夏季防蚊虫叮咬及皮肤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及皮肤感染应及早给予抗生素治疗。
3、强调限制患儿活动是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尤以前2周为关键。
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有无出血诱因。
2、评估患儿贫血的程度,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及毛发、指甲的情况。
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及出血倾向,有无牙龈肿痛、咽痛、咽红、皮肤破损及红肿,肛门周围、外阴有无异常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有无头痛、嗜睡烦燥不安、惊厥等,有无腹痛、便血、血尿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轻症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病情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碰伤。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食欲不振者,给清淡可口饮食。
3、严密观察出血倾向,按医嘱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观察面色、神志,如发现剧烈头痛、呕吐便血、皮肤黏膜、鼻腔等处出血行先兆,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4、严密观察药物反应,胃肠道出血患者需禁食。
长给予静脉补液,注意保护血管,按医嘱给予成分输血。
5、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坚持定期消毒制度。
6、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指导患儿进行自我保护,预防出血,如不玩尖利的玩具的使用锐利工具,不做剧烈的、有对抗性的运动,常剪指甲,选用软毛牙刷等;忌服阿司匹林类药物,避免感冒,衣着合适。
2、鼓励家长坚持治疗,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学会压迫止血的方法。
出院后定期复查。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感染史。
2、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囟门有无隆起或紧张、患儿有无头痛、呕吐、惊厥、脑膜刺激征象等。
3、了解实验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4、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家长及患儿有无焦虑或恐惧。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
腰穿后去枕平卧4~6小时,昏迷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内造成窒息。
2、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应鼻饲,注意食物的温度,注入速度宜缓慢,以防呕吐。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备好氧气、吸痰器、开口器、压舌板和急救药品。
4、密切观察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神志、瞳孔等。
注意观察是否有脑水肿、脑疝的发生,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5、对昏迷及鼻饲的小儿,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肺炎及压疮的发生;协助医师做好腰椎穿刺或硬膜下穿刺手术。
硬膜外穿刺放液须按压局部。
6、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静脉输液的患儿,应观察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顺畅。
7、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儿,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
【健康指导】 1、大力宣传卫生知识,预防化脓性脑膜炎。
按时预防接种。
2、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解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3、恢复期协助肢体功能锻炼和语音能力训练,促进患儿康复。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喂养方式及营养状况,了解人工喂养患儿用何种乳品、冲调方法、喂养次数及数量,了解添加辅食及断奶的情况。
2、注意腹泻开始的时间,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气味等。
评估有无发热、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4、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
【护理措施】 1、床旁隔离、卧床休息。
2、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尿量等,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周围循环等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禁止进不易消化的脂肪类食物。
腹泻严重者禁食6~8小时,腹泻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
4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及呕吐物,以免交叉感染。
【健康宣教】1、禁食是有害的会使孩子的病程延长,应继续喂养。
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的米汤等;病毒性肠炎多继发乳糖吸收不良,可食用豆制品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
饮食调整原则由少到多、由软到硬、由稀到稠。
尽量鼓励多吃并逐渐恢复到平时的饮食。
调整速度与时间取决于患儿对饮食的耐受情况。
2、从腹泻一开始就应该让患儿多饮白开水、糖盐水、米汤等液体;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溶液;如果发现孩子尿量少、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哭时无泪时说明有脱水可能,应及时就医。
3、经常更换尿布,保持患儿臀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再用毛巾擦干并涂以保护皮肤的油膏、氧化锌粉等以预防红臀。
4、呕吐时将患儿头侧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呕吐后要漱口或清洁口腔。
5、要勤洗手、更换尿布前后要洗手。
患儿奶具、碗具要保持清洁,每天煮沸消毒5-10分钟。
6、服药时应注意:(1)肠道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最好在两餐之间或空腹服用,如有其他药物合用时,应在服用思密达之前1小时服用。
(2)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妈咪爱,应用温水冲服水温小于37℃,以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