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

合集下载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与融合-最新文档资料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与融合-最新文档资料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与融合1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哲学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妇女理论研究者把“ feminism ” 译为“女性主义”,旨在强调用女性或社会性别视角分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及达到平等的条件和途径。

女性主义具有多元化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女性主义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包括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等。

20世纪90 年代,随着哲学发展走向多元化,哲学越来越贴近社会和人生,女性主义哲学思想开始兴起。

女性主义哲学以异”的角度,强调女性有其特有的对世界存在意义的理解方式,传统的哲学大多数站在男性角度看待世界,而女性主义哲学主张消除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哲学强调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必然存在不同生命主体的不同认识,女性要获得与男性相同的哲学意义。

女性的特有经验,例如怀孕、分娩等,应当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也应当成为人类进行哲学思考的主要方面。

2后现代主义对女性主义的影响后现代”是对理性予以质疑的时代,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近代以来所强调的知识之客观基础根本上是不存在的。

现代人对自启蒙运动以来一直深信不疑的、作为确立知识和真理基础的“理性”所产生了根本性疑问。

后现代主义具有不确定性、破碎性、反正统性、非我性、内在性的特征,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进行了全面批判,破除等级体系的纵向思维,以横向的“块茎状” 的思维模式取而代之,否定元话语和宏达叙事,倡导和肯定小型叙事,反对以主体为中心的人道主义。

后现代主义代表着它对整个西方思想传统的消极的摧毁性的作用,和对未来和现实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和向度。

在这种兼具摧毁和建设两重向度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主要是福柯、利奥塔和德里达等人的思想对女性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实际上正是在摧毁现存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目标是要消解现行的两性观念,解构所有以往有关两性关系的理论。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研究引言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是20世纪末以来逐渐兴起并逐渐发展的一个学科领域,它将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探讨女性在后现代社会的地位、身份和权力关系。

这一研究领域旨在挑战男性主导的文化话语,并探索女性主体性的重构与解放。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起源、主要研究方向和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起源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女性主义者开始对传统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批判,并寻求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女性的经历和问题。

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理论也兴起,提出了对中心主义、稳定性和固定性的质疑,强调权力、身份和主体性的流动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试图重新审视和重构女性主体性的概念和话语。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研究方向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方向包括语言与话语、身份与主体性、权力与社会关系等方面。

以下将对其中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语言与话语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语言是权力运作的工具,并且存在着性别化的话语结构。

她们批判男性主导的文化话语,并试图挑战和改变这种话语结构。

她们在文学、哲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著作中,以女性视角重新解读和重构经典作品,并探索女性话语的可能性。

身份与主体性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女性的身份认同和主体性,认为女性的身份建构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

她们试图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批判以性别作为身份认同的唯一标准,并探索女性的身份认同与其他身份因素的交织关系。

权力与社会关系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研究女性在后现代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等方面。

她们批判女性的结构性暴力和男性主导的权力关系,并寻求解放女性的可能途径。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对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文学史的重新解读和经典文学作品的批评,使女性的声音和观点得以被听见和认可。

妇女后现代主义

妇女后现代主义

妇女后现代主义妇女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在妇女主义思潮中兴起的理论和文化运动。

它对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社会规范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探索了妇女在当代社会中的身份、权力和抵抗。

本文将对妇女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妇女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妇女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妇女主义领域的延伸和拓展。

它主张超越二元性别观念,强调性别的流变性和多元性。

与传统妇女主义关注性别平等和权益不同,妇女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妇女在当代社会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妇女后现代主义拒绝简单地将妇女定义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群体,而是强调每个妇女都是独特的个体,受到多重身份和语境的影响。

它批判了二元性别观念,认为性别是个体和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产物,无法用简单的男性和女性对立来定义。

二、妇女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 反对认同政治:妇女后现代主义强调拒绝被归类为特定的身份类别。

它主张个体的身份和性别是多元的、流动的,不容被简单地定义和约束。

2. 对主流话语的批判:妇女后现代主义质疑主流话语的权威性,并揭示了其中的性别偏见和隐含的权力关系。

它主张用不同的声音和故事来反思和重新塑造社会。

3. 探索身体、欲望和荒诞性:妇女后现代主义关注身体的愉悦和权力,强调性别与性的复杂关系。

它通过对身体形象的拆解和重组,探索了妇女的欲望和荒诞性。

4. 强调差异和包容:妇女后现代主义强调对各种身份和经验的包容和承认。

它认为没有一种特定的女性经验,每个妇女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视野。

三、妇女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妇女后现代主义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术界,妇女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种解构和再审视传统妇女主义的理论框架。

它推动了妇女研究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促使学者们关注妇女的个体差异和多重身份。

在艺术领域,妇女后现代主义激发了妇女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她们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妇女的经验和视角,挑战主流审美标准,并探索与性别相关的议题。

在社会领域,妇女后现代主义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普遍主义、差异主义与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国三代女性主义思想之观照

普遍主义、差异主义与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国三代女性主义思想之观照

普遍主义、差异主义与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国三代女性主义思想之观照栾荷莎摘要:自19世纪末发生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以来,女性主义经历了三种思潮:普遍主义、差异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其中,持对立立场的普遍主义和差异主义对妇女解放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

在法国,以波伏娃为代表的普遍主义把女人从“生来是低等的女人”的屈辱中解放出来,但她主张的妇女解放道路抹杀了女性的特殊性并导致女性“雄性化”;以西苏为代表的差异主义则试图还女人“生来是女人并成为女人”的尊严,但她主张的女性气质价值的重新发掘容易再次落入本质主义的陷阱,并把女性重新禁锢在私人空间。

因此超越男性/女性二元对立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成为解决两性问题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法国女性主义;普遍主义;差异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DOI:10.13277/ki.jcwu.2019.03.013收稿日期:2019-04-06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98(2019)03-0098-06作者简介:栾荷莎,女,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讲师,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

150080法国女性主义是世界女性主义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普遍主义(U-niversalisme)、差异主义(Différentialisme)和后现代女性主义(Féminisme Postmoderne)。

本文将着重探讨以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为代表的法国第一代女性主义的普遍主义理论主张,以及以埃莱娜·西苏(Hél侉ne Cixous)为代表的法国第二代女性主义的差异主义理论主张,厘清两代之间的差异与局限,进而讨论以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为代表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试图超越前两代女性主义的努力。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思潮的结合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思潮的结合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思潮的结合在当代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也在这个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为中国女性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使得女性作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思想。

首先,女性主义思潮为女性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传统的文学中,男性视角占据主导地位,女性的形象往往被边缘化或者被刻板地描绘。

然而,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女性作家们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探索女性的价值和存在。

她们用自己的笔触塑造了更加真实、立体和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使得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女性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新的视角使得女性文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其次,女性主义思潮为女性文学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女性主义思潮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解放,呼吁女性摆脱传统的束缚和压抑。

在这个背景下,女性作家们开始关注女性的身体、性别、婚姻、职业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思和探索。

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来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以及她们对于自我解放的渴望和努力。

这种深层次的探索使得女性文学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而是能够引发读者们对于女性地位和女性权益的思考和关注。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带来了更多的创作题材和风格。

女性作家们开始涉足各个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生活和情感表达。

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关注社会的不公和性别的歧视,探索女性在政治、职场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同时,女性作家们也开始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使得女性文学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面貌。

她们通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不同的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得女性文学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和表现力。

然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反对声音。

有人认为女性主义过于偏激,过于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忽视了男性的权益和需求。

中西方女权主义比较

中西方女权主义比较

一:始发于欧美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中国的女性主义思潮之间有许多明显的相似的地方。

第一,理论基石具有一厢性。

中西方女性主义有着很深的理论渊源,西方女性主义者对社会性别理论的论述蕴涵深厚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蕴,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式论对西方价值观的普遍影响。

二战后成立起来的2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妇女地位的提高, 对西方女性主义产生丁较大的吸引力,马克思主义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重要的思想源泉,正如英国的朱丽叶•米切尔所宣称的那样:“提出女性主义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如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黒漫长的革命》一文中,将马克忍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相结台,解释妇女受压迫的原因;玛格瑞特•本斯顿的《妇女解放的政治经济意涵》,运用丁马克思主义政油经济学的劳动二重论,引导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的研究;美国的海迪•哈特号在《资本主义、家长制与性别分工》一书中,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析方式,揭露妇女地位的本源,等等。

在社会主义国家迸展起来的中国女性主义,则一直坚持和进展至克忌主义。

第二,奋斗巨标具言一站性。

中西方女性主义都以女性权益服从男性权益机构为政泊前提,关注女性解放的可能和途径。

社会主义提倡要消灭一切剥削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成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理想社会,也使西方女性主义对马克患主义产生共鸣。

如各流派的西方女性主义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构建两性平等社会问题启由女性主义从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理论动身,希望通过法律的武器实现男女平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父权制作为产生两性不平等的本源,第一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消除阶级压迫的重要性;激进女性主义则把矛头指向男性,把妇女解放的希望寄托于生物革命;生态女性主义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审视女性学和生态学, 把反对压迫、妇女解放和解决生态危机一并看成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抵制霸权和歧视,提倡和専重多元和不同,以达到两性和谐和各民族的和平相处。

浅谈后现代语境中的女性主义问题与矛盾

浅谈后现代语境中的女性主义问题与矛盾

知识文库 第19期27浅谈后现代语境中的女性主义问题与矛盾覃丽娟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女性主义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和矛盾,其在后现代语境中有不同特点,并间接影响社会发展状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女性主义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

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定义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后女性主义问题及矛盾。

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语境这一背景中,将问题关注重点集中于基本定义、身体态度等方面,同时,正是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女性主义不断进步,丰富女性主义理论,从中能够看出,本文针对这一论题具体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探究意义显著。

希望本文分析能够使人们加深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认识和了解。

1相关定义和特点介绍 1.1定义所谓女性主义,指的是女性在较长时间内为自由、平等而不懈坚持,并且女性主义组成流派众多,并且不同流派所持观点各异,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世纪七十年后后现代语境到来,女性主义又形成了新的理论,并且新理论极具批判色彩。

女性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划分为三大阵营,分别为激进派、自由派和社会派。

妇女运动为女性主义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运动主题多为就业、选举、教育等,妇女为获得权力和平等多次参与斗争,即使斗争以成功结束,但这并未颠覆女性社会地位低下这一理念和认知。

后女性主义是在上述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后现代语境的巧妙渗透,女性主义渐渐被男性认知,以往固定的、封建的思维模式渐渐被改变,女性主义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后女性主义发展获得了良好机遇。

1.2特点后女性主义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特点一,复数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差异性、多元性特点渐渐凸显,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即地域文化、阶级、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

特点二,学科融合性。

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直接联系与其他学科,它作为学科间沟通的有效桥梁,不仅能够丰富学科内容,而且还能补充后女性主义理论,这也是女性主义作品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

2后女性主义问题及矛盾 2.1定义方面相关研究学者以及理论家定义女人或者女性时,应首先掌握性别方面的差异,进而最终会进入到二元对立状态中来,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女性主义的主张。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简述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简述

1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回顾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经历了两大高潮。

第一个高潮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主要目标是从法律上为女性争取财产权、选举权及受教育权。

1848年,美国废奴运动积极分子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和卢克丽霞·莫特倡议、主持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权利大会,并起草了女性主义第一个历史文件《观点宣言》。

这是美国女性运动的第一次爆发,它其实是个体主义思想和女性在社会中从属地位之间深刻矛盾的反映。

1895年斯坦顿编著的《妇女圣经》一书出版,掀开了女性对《圣经》中男性权威质疑与诘问的序幕。

到20世纪初,第一次浪潮进入尾声时,妇女在选举权、教育权和就业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20世纪70年代,女性运动的第二个高潮出现,运动的主要目标转向更深的层面。

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女性主义从生物学、经验感受、话语、无意识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五个方面对男子中心主义进行清算。

如以自由主义女性为主体的女性主义理论关注从性别平等、性别中立转向性别差异和女性的独特性;激进女性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分析父权制。

7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重视对女性经典作家文本的解读,其中“女性视角”的提出构成了女性主义批评解读文本的基点。

所谓“女性视角”,即用女性意识、女性经验关照作品,包括一套与男性迥异的阅读和写作标准。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尔夫,美国的贝蒂·弗里、凯特·米利特、肖沃尔特,法国的西蒙娜·德·波伏娃等。

其中,肖沃尔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试图为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传统勾勒出一条线索,也即:(1)女权阶段(1840-1880);(2)女权主义阶段(1880-1920);(3)女性阶段(1920-)。

较强调女性的性别特征。

波伏娃《第二性》(1949)被誉为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经典。

“女人并非生来就是,而是后天变成的。

”这表明女性主义者开始不从生理上,而是从社会、文化上来考察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并认为法国和西方社会都是由男性控制的家族式的社会,女性在社会中是第二性的,是“他者”;还首次比较系统地清算了男性作家文学作品所虚构的“女性神话”,批评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从思想和观念上给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多方面的启迪。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摘要】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是当代文化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通过回顾女性主义文论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女性主义文论的新发展,分析女性主义文论和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与分歧点,以及女性主义文论对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结合互动关系和未来发展方向,从理论层面探讨女性主义文论在后现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为当代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望未来,女性主义文论有望在后现代文化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性别平等和文化多元的进程。

通过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的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文化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论,后现代文化,契合,分歧,影响,互动关系,发展方向1. 引言1.1 导言在这个背景下,女性主义文论和后现代文化交汇在一起,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文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女性主义文论的表现形式和理论内涵。

我们也将分析女性主义文论和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和分歧点,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女性主义文论对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女性主义文论和后现代文化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中的性别议题和文化现象,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也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方向。

2. 正文2.1 女性主义文论的起源和发展女性主义文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

在这一时期,女性开始反抗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社会限制,呼吁获得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

这种女性主义运动推动了女性主义文论的兴起,女性作家开始探讨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女性主义文论在20世纪继续发展壮大,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关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和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后殖民批评则关注女性在后殖民社会的地位和身份认同问题。

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强调女性的个体经验和身份建构,对传统的女性主义观念进行了批判和重新解读。

后现代主义:中国大陆女性主义面临挑战与颠覆

后现代主义:中国大陆女性主义面临挑战与颠覆

后现代主义:中国大陆女性主义面临挑战与颠覆【内容提要】今天,中国大陆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携手是一种存在的需要,也是发展的一大充要条件。

但是,后现代主义毕竟不是女性主义的直接思想成果。

因此,女性主义在利用它作为解构的武器的同时,必然会遭到它的解构;在利用它作为改造的工具的同时,必然会受到它的改造。

而这一解构和改造又难免与妇女解放目标背道而驰,女性主义群体的被离间,女性主义力量的被化解,女性主义理论的被销蚀,女性主义思想的被破坏也就在劫难逃了。

所以,后现代主义是中国大陆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陷阱;并且,事实上,中国大陆女性主义也正面对着它的挑战与颠覆。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挑战/颠覆/女性主义一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携手也许是很顺乎自然的事,因为两者都以对传统的、现行的社会——文化的解构与重构为己任,两者都是在六十年代后期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但实际上,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是在八十年代才开始渗入女性主义的,直到九十年代,“后现代”终于成为女性主义的一种话语,并形成一种被称之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流派。

相比之下,后现代话语被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引入与使用可谓是异乎寻常迅速的了。

在中国大陆,女性主义作为一种观念的出现是在八十年代初期。

作为一种典型现象,其时,出现了如《我在哪儿错过了你》、《方舟》之类的背离传统界说、严肃探讨妇女问题的小说。

吴黛英较早地重新提出了与“女性自觉意识”相联系的“女性文学”或“妇女文学”这个概念。

而在八十年代后期,在诸多民间妇女组织和不同类型的妇女研究机构出现;代表妇女学框架初建的、以李小江为主编的“妇女研究丛书”出版;妇女问题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妇女自我教育深入人心;妇女运动进入高峰期中,女性主义才成为一种对社会具有一定影响的意识与方法。

但没过多久,与九十年代大量西方学术思想的被介绍进中国相伴随,与95北京世妇会前后多种女性主义思想和方法,尤其是西方女性主义的观点与立场的大量、密集、广泛地进入中国相伴随,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中国大陆女性主义的一种视角与方法,并大有力争成为中国大陆女性主义主流话语之势。

性别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

性别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

性别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自从20世纪初期以来,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性别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使得很多人对于性别平等的认识有了深度上的转变,开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式及新的理论框架来揭示和分析性别和性别关系现象。

那么,什么是女性主义理论呢?女性主义理论最初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文学理论和社会运动中,她是为了揭示女性们所受到的压迫而诞生的。

女性主义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流派: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核心是关注反对性别歧视,追求与男性在法律以及权利方面的平等,此类理论注重揭示和解决传统社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倡女性的社会解放并强调社会类别对于性别的影响。

后现代女性主义则倾向于挑战传统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理论,试图理解性别、种族、民族以及各种文化条件对于女性所产生的影响。

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性别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

通过女性主义理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在以往的研究中所忽略的、歧视的、压制的女性权利及社会定位问题。

除此之外,女性主义理论也为揭示和反思家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性别歧视奠定了基础。

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女性主义理论为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公正的社会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然而,女性主义理论依然有着其弱点之处,下面来简单阐述一下。

首先,女性主义的理论分化较大。

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三个流派虽然都是为女性发声,但其理论建构却大相径庭,各自都有不同的着眼点和阐述方式。

例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主张的是在法律、经济、政治等方面追求女性权利的平等,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则更强调性别问题在社会和阶级问题中的存在,即女性受到的压迫不仅仅是性别问题,更多的是阶级问题和剥削问题,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则强调的是文化和虚构性的问题。

由于理论意义方向和建构不同,也就难以给性别研究带来一个统一的、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案,这是女性主义理论面临的一个挑战。

其次,在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有点过度强调了某些问题,在利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性别问题的时候容易忽视其他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出现片面性。

简爱女权主义毕业论文

简爱女权主义毕业论文

简爱女权主义毕业论文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女权主义形象——简爱,她虽然出身不幸却勇于同命运抗争。

本文是对简爱的现代女权意识的探讨,欢迎大家来参考!内容摘要:作为英国文学伟大传统之一的女性文学,其漫长的发展过程是女性意识萌动、承袭与勃发的艰辛过程,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以其强烈的经济独立和人格平等意识,崭新的爱情价值理念,自然朴素、纯实的审美观,超越了二元对立的传统视角,丰富了当时的主流时代精神,宣告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简爱身上折射出的许多超前的现代女性意识形成了英国女性文学传统中最具风采的一部分,有着永不凋谢的美。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the female litera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great traditons of Britain literature, is with a far-flung development and a process in which the feminie consciousness is bourgeoning, inherited and thriving with hardships. In the noevel of "Jane Eyre" Written by C. Bronte, its heroine whose name is "Jane Eyre", with consciousness of intencse economic independence and personality equality, with the brand-new value idea of love, with the natural, simple and pure aesthetic standard, had preponderated over the traditional angle of view of the dual opposition, and enriched the mainstream time spirit, and announced the self-awareness of feminie cousciousness. Many modern females consciousnesses in advance refracted from Jane Eyre which has formed a part of the most elegant demeanor in the British feminine literature tradition, so her beauty is unfading.关键词:简爱女权意识独立平等自尊自重Key words: Jane Eyre Feminie consciousness Independence Equality Self-respect引言:《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问世后的一百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转向以及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

我们将首先回顾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如何从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视角逐渐转变为后现代的女性主义,这一转变对于理解和塑造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后现代女性主义如何为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对传统的、线性的、历史进步观念的质疑和超越。

它强调文化、社会和个人身份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而突破了传统的性别二元对立框架。

在这种背景下,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不再仅仅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平等,而是进一步探索女性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实现自我认同和主体性的建构。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理论上,我们将梳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它们如何为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

实践上,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探索女性如何在具体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语境中实现自我认同和主体性的建构,以及这种建构如何影响她们的生活和社会。

本文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为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推动性别平等和文化多元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融合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女性主义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变,二者之间的融合为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工具。

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性、相对性、非线性和碎片化,这些特性为女性主义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武器,使得女性主义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和机制。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尤其是对理性主义、普遍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批判,为女性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女性主义开始质疑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挑战男性中心的权力结构,强调女性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在后现代主义的框架下,女性主义不再追求单一的、普遍的解放路径,而是尊重女性的多样性,倡导女性根据自身经验和需求来寻求解放。

女性主义立场论对后现代主义挑战的回应

女性主义立场论对后现代主义挑战的回应

立场论?女性主义立场论者又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厘清这些 问 具体视域的并受情境制约” ; 二是女性认知优势论, 即“ 一种
是 享 有 特权 的, 因为 它 提 供 了一 个揭 题对于深入理 解女性主义立场论 的实质内涵及其与后现代主 视 域 即女 性 立 场 的 视 域 ,
义的离合关系、 正确处理女性解放运动中女性间认识与政治差 示社会 现实真相的有利基点” 。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 为, 这 两
认知优越论, 维护的只能是占据优势 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认知 特权 , 这种女性沙文主义并不利于女性间的平等与共 同解放, 因而要对 统一女性身份进行解构。
再 次, 若从有差异的女性群 体出发, 女性认知优 势的有 效性 就可能陷于混乱。 立场 论认为, 女性认知优势不可能由女 性个体承担 , 而只能由某个或某些女性群体承担。 那么谁来承
二是忽视 了真实的历史性分析。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 立 担? 只有最受压迫群体才应拥有最优先的认识论立场, 并由此
1 9 2} 人 民 论 坛 ’ P E 。 P L E 。 s T R I B u N E

个 体’ 与较大规模 的社会力量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 出发去批判其它立场和理论。 而从有差异的女性群体 出发 则会 是 “‘ ④ , 女性主体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个人与群体 引发一系列论证 女性认知优势的差异难题 , 如, 如何 断定哪个 果”
性别 结构 。 其二, 女性 身份的差异性被遮 蔽。 后现代女性主义

无二的个体立场 。 这种个体立场不可能形成任何普遍性 主
指责立场论对统一女性群体的强调忽略了不 同族裔、 阶级、 能 张或社会 、 政治理论 。 如果只关注女性个体多元性, 立场论 就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或称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等议题。

女性和女权都包含维护女性权益的意思,但现在女权主义这个概念一般人不太喜欢用,觉得太张狂,要夺男人的权。

但是如果把女权理解成为女性的right 而不是理解成为power,还是可以接受的。

女性主义诉求最早缘起于18世纪思想启蒙时代的欧洲,英国女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的《女权辩护》,便是最早阐述女权问题的专著。

她提出,社会是根据最明智的方式建立的,它的构成以人类的天性为基础,但是,把陈规惯例当作为剥夺人类(包括男人和妇女)的自然权利辩护的理由,却是一种违背常识的荒谬诡辩,像依赖性被认为是女人的天性,为了保持身体的美和女人的光荣,就用比中国人的裹脚布更坏的东西束缚她们的四肢和官能.她认为抚爱和纵欲并不能代替夫妻之间的友情,德行若没有自由来培养,将永远得不到应有的力量,而一个人若服从除理性权威外的任何权威,就不能被称为有理性的或有道德的。

“让妇女分享权利,她们将和男人在品德上竞争”,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最著名的女性主义口号。

其后也出现了个别先觉醒的女性的声音。

如早在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Mary Woll-stone Craft)就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力》的论著。

有组织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萌芽在19世纪开始出现,1848年,第一届女权大会在美国纽约州召开。

20世纪初期,“男女平等”的主张得到了包括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某种程度的响应,例如,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2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

一直到这个时候,西方的女权主义声音都是和社会主流的“民主”、“人权”运动相呼应的。

而在战争年代,大批男人走上战场,各参战国劳动力奇缺,国家以“爱国”和“男女平等”的名义动员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战后,从战场上回来的男人需要工作,国家又以做“贤妻良母”为由,要求女性为男人让出她们已经在社会占有的工作岗位,而且以往以女性战友面目出现的男性同路人也大都如是说。

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简论简爱

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简论简爱

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简论简爱一、本文概述《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心理描绘,对19世纪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作品通过主人公简·爱的一生,展现了女性在追求自我、争取平等和尊严的道路上所经历的挣扎与成长。

本文旨在从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挣扎角度,对简·爱这一角色进行深入的剖析,探讨她如何在社会压迫与自我觉醒中找寻自己的定位,以及她如何勇敢地追求真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通过对简·爱这一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看到女性在现代社会中追求独立和自由的艰辛与意义。

二、简爱在传统观念束缚下的挣扎在《简爱》这部经典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了一位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形象——简爱。

简爱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和坚定意志的女性,她在面对传统观念的束缚时,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挣扎。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女性被期望扮演着温顺、依赖、服从的角色,她们的价值往往被局限于家庭和婚姻。

然而,简爱却对这种观念产生了深刻的质疑。

她坚信,女性同样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权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这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使简爱在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道路上不断挣扎。

在罗切斯特家的庄园里,简爱以其独特的智慧和魅力赢得了主人的尊重。

然而,随着两人情感的深入,传统观念开始对她产生压力。

罗切斯特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使他在传统观念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简爱则被视为一个地位低下的家庭教师。

这种身份的悬殊使简爱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道德困境。

在挣扎中,简爱逐渐意识到,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她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她勇敢地拒绝了罗切斯特的求婚,选择离开庄园,踏上了寻找自我和自由的旅程。

这一决定标志着简爱对传统观念的彻底反抗,也是她在挣扎中逐渐走向成熟和独立的标志。

简爱在传统观念束缚下的挣扎,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更是对整个时代和社会观念的挑战。

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

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

传统⼥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性主义的超越
传统⼥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性主义的超越
李霞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作者认为,⼥性主义⾃60年代以来的发展⼤体上都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形成了其历史发展中的重⼤转折,因此可以把整个⼥性主义的发展简略地划分为传统⼥性主义和后现代⼥性主义.本⽂阐述了传统⼥性主义⼏⼤主要流派的基本思想,剖析了它们各⾃的局限及其根源,分析了后现代⼥性主义对它们的局限的批判性的超越.
【总页数】5页(87-91)
【关键词】传统⼥性主义;后现代⼥性主义;局限;超越
【作者】李霞
【作者单位】中国⼈民⼤学社会学系博⼠⽣,北京,100876
【正⽂语种】中⽂
【中图分类】C91-09
【相关⽂献】
1.试析后现代⼥性主义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超越 [J], 王静
2.试析后现代⼥性主义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超越 [J], 王静
3.探寻后现代⼥性主义的当代超越--以马克思⼥性主义的逻辑演进为对⽐ [J], 张毓芳妃
4.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性主义与后现代⼥性⽣存⽅式 [J], 潘萍; 何良安
5.继承与超越:⽣态⼥性主义、⼥性主义及⽣态学之关系 [J], 吴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
摘要:通过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开展
分析,明确了传统女性主义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后现代女
性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男女平等观、承认女性主体地位、否认宏大叙述和二元对
立等超越传统女性主义局限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女性主义局限;后现代女性主义;性别差异;男女平等;主体性引言:
传统封建社会,属于一种男权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并且在历史上一直是被压
抑的性别,扮演者顺从者、附属者的角色,因此传统女性主义是存在很大局限性的。

但在后
现代主义影响下,女性逐渐形成了突破自身局限性的意识,并开始对男权进行攻击,其最终
目的是超越传统女性主义自身的局限。

一、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
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性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父权制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并将
其应用到了以父权制为斗争的女性主义中。

另一个方面,认为让女性屈服的原因是唯一的。

传统女性主义主要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三大
派别。

其中产生最早的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它实际上是西方人权观念的拓展,并与主流文
化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具有保守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色彩[1]。

例如,在妇女解放的问题上,认为其成功与否是由妇女个人决定的,而没有对其在社会上的
不利地位进行充分的考虑。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是在二战之前出现的。

其最大局限是没有对其
社会文化根源进行全面分析,并忽视了两性不平等的经济根源,因此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性别
压迫的问题,同时受父权制文化影响也是比较深的,通常以男性的标准要求女性。

激进主义
女性主义认为经济与文化是影响两性差别的最大因素。

在这种理念下,建立了性别霸权主义,认为女性是优秀的,而男性是恶劣的,着实质上是一种激进的想法,表现了改变女性地位的
急躁性。

可见,传统女性主义的三个派别,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

二、后现代女性主义对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的超越
后现代女性主义充分肯定了女性的主体的地位,给予女性充分的尊重,是对传统女性主
义局限的突破与超越。

同时,后现代主义不仅否定了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而且还对全部的
宏大叙述进行了否定。

这些否定实际上也是超越传统女性主义局限的体现。

例如,对形而上
学的二元对立进行否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性服从男性的传统模式,并且也反映着女性
的主体性。

对二元对立的颠覆,为其女性主义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对传统女性主义而言,
后现代女性主义对社会文化本质进行了分析,有效弥补传统女性主义分析的不足,将男女关
系拉回到零度平等的地位。

可见,后现代女性主义在性别探索方面,更加注重探索不平等的
根源,有效打破了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性,为女性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宏大叙述理论主要是指那些没有进行合法性论证只是多次被人们说的大叙述,并且人认
为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都属于一种话语权活动,并且是与一定“游戏规则”相符的,可见
这些叙述规模是比较庞大的。

后代女性主义否定这种宏大叙述,在对男女平等问题论述和研
究时,大多数都是以分散的小型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其对女性地位的论述更具体,对女性问
题的分析也更细致[2]。

之所以说后代女性主义突破了传统女性主义,主要是因为它对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进行
了肯定,这也是真正改变女性地位的基础与前提。

主体性概念是与人作为主体的观念息息相
关的。

在形而上学二元对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对应着男性和女性关系,也就是说二元对
立结构对女性主体地位是保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其在主体之外。

而将男性列入了主体的范围
之内。

因此,后现代女性对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否定,也是对女性作为人的主体的肯定,进一步来说它颠覆了人的主体性。

另外,后现代女性主义倡导在差异中追求平等。

在传统女性主义中,主要是以抽象男女
平等观进行性别探索的。

而后现代女性主义与其有很大不同,是在承认性别差异基础上进行
女性主义理论建设的。

传统男女平等观念实际上在是男权观念下产生的,不仅存在着局限性,而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所以是难以实现的乌托邦。

而后现代主义男女平等观的建立,
对男女之间阶级差别进行了充分的考虑,重点强调了个性独立的重要性,因此这种男女平等
更贴近现实,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在合理的男女平等观指导下,后现代主义在
促使男女平等实现过程中,不仅探索空间有所扩大,而且还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而对
男女平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探索过程中,不单纯的将男性当作压迫女性的敌人,而
是将探究的重心放在女性身上,并倡导其与男性进行合作,但该合作不是对男性的依赖,而
是差异中寻求平等,突显自身的价值,彰显自身的独立性。

虽然后现代女生主义在男女平等方面的探索有了新的进展和成就,但是对传统女性主义
局限的突破并不是完全成功的,主要是因为后现代主义自身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

其中,
最大的挑战是在某方面仍然受宏大叙述影响着,即使在自身发展中,对所有宏大叙述进行了
否定,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构造宏大叙述,因此还未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

结论:
总而言之,传统女性主义的三个派别以抽象男女平等观进行性别问题探索,存在着很大
的局限性。

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形而上学二元对立、宏大叙述进行了否定,并在承认性别差
异基础上建立男女平等观,肯定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有效突破了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为
女性主义理论建设和政治实践创造了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林,张辉.女性书写与传统重构——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女性视角[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
报,2012(03):16-18.
[2]黄丹銮,彭小燕.中国封建传统中女性命运的反思——论丁玲延安前期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与发展[J].中国文学研究,2011(03):37-41.
作者简介:李可心(1997-),女,湖南省长沙市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女性主义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