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合集下载

中国公共政策的公众议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中国公共政策的公众议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中国公共政策的公众议程设置模式的探讨何华兵(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议程设置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其设置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政策的质量和运行的效果。

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精英政治体制,因此政策议程往往以政府议程为主导,而公众议程则处于弱势的地位。

这种现状已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新的公众议程设置模式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两种公众议程设置模式,即正式途径模式和非正式途径模式。

【关键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公众议程;模式一、引言1956年,在《决策过程》一书中,拉斯韦尔提出了政策发展的七个阶段,即情报、提议、规定、合法化、应用、终止和评估。

而其中,他又重点强调了政策情报的收集与提议,认为这是政策制定之前必经的阶段。

在公共政策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处于程序的第一步的应该是政策问题的构建,即政策问题的讨论与认定。

而这一过程就是建立政策议程。

①一个问题能否提到政府机构的议程之上是该问题得以解决的较为关键的一步。

它决定着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会成为议案进入决策领域,也决定着政府是否会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什么行动。

现代民主国家大都把政策议程划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种形式。

两种形式虽然各有特色,但在理论上,公众议程相较政府议程而言,似乎更受人们所青睐。

因其主体的独特性,公众议程往往被打上民主的烙印,而成为我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公众议程的命运却并不乐观。

我国学者胡伟教授认为,“我国当前的政策制定模式是一种精英决策模式。

当代中国的决策者是共产党领导层的权利精英,而国家的重大决策权只局限于领袖及党的领导核心手中,社会力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极弱,因而中国的决策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精英决策,决策过程基本取决于权力精英的作用。

”②这就使得在我国,正式议程往往是占主导性的政策议程,而公众议程则处于弱势的地位。

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议程虽然给我国的革命和建设曾带来过巨大的作用,但它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转变。

论我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实现路径

论我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实现路径

Public Management公共管理论我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实现路径崔传奇(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本文在原有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有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包含社会问题产生、问题捕获、问题闯入、各方博弈以及议题备选等阶段的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动态实现路径。

从社会期望与实际状态的差距程度和问题的可识别程度两个角度,将可能作为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起点的社会问题划分为公共问题、公益问题和个案问题三种类型加以分析,同时对议程设置过程中展开的两条路径进行了讨论,并着重对参与的各方主体进行了论述。

此外,本文还对政策制定者内部对问题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索,讨论了决策体制内部的互动与非正式设置渠道的存在。

关键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实现路径;讨论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二战后,西方各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冷战等带来的国际问题日渐尖锐,福利国家危机等造成的国内公共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世界各国智库的建立以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一门由政治学与行政学派生出的新兴交叉学科一公共政策应运而生。

1951年的斯坦福学术会议标志着政策科学正式诞生,此后学术界对于政策科学的有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在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中,政策本身是最为受到重视的,但谁来决定将要被决定的事呢?此外,决策是需要成本的,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政策制定者在决策之前对于问题是否纳入考量也会有所取舍。

1962年美国政治学家巴查赫和巴热兹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权力的两方面”叫一是指权力对于决策过程的影响;二是指权力对于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三是托马斯•戴伊也在自己的书中提出“议程的设置和不决定”这一主题,他认为决定哪些问题将成为政策问题甚至比决定哪些将成为解决方案还要重要由此可见,相较决策过程,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同样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国内外研究现状公共政策分析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如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科层制理论等,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同样如此。

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

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

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1. 引言公共政策制定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决策过程。

在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已经成为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并详细介绍其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

2. 公共政策制定的步骤2.1. 问题识别与议程设置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步是识别社会问题并将其纳入议程。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监测与研究:通过收集数据、调查研究等方式,对社会问题进行监测和研究,了解其发展趋势、原因和影响。

•利益相关者参与: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识别和议程设置过程,以确保多元化意见的融合。

•优先级排序:根据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等因素,对问题进行排序,确定议程。

2.2. 政策制定与方案设计在问题识别与议程设置的基础上,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案。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政策制定: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特点,确定适当的政策类型,如法律、规章、计划等。

•目标设定:明确政策的目标和预期效果,为后续实施提供指导。

•方案设计:基于科学理论、经验教训和利益相关者意见,设计具体的政策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评估。

2.3. 决策与实施在政策制定与方案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决策和实施。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决策过程:通过决策机构或决策者对政策进行评议、讨论和决策,并形成正式文件或决议。

•资源配置:确定实施政策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并进行合理分配。

•实施过程监测:对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4. 评估与调整公共政策的评估和调整是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评估指标确定:明确评估政策的指标和方法,以便进行科学的评估。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调整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其效果和适应性。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模式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模式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读后感《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依据议程提出者的身份与民众参与的程度区分出六种政策议程的模式,重点讨论在中国的的现实形式和发展趋势。

从观察议程设置模式的转换领会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变迁。

通过阅读这篇论文,获得了三点基本的认识:首先,大众长期以来过于注重对政策制定过程本身的的影响吗,而忽略了对更重要的政策议事日程设置。

即为什么有些事情会被提上政策议事日程,说会进入政策制定过程?其次,议程设置是指对各种议题以重要性进行排序。

为了便于分析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可以把议程分为三大类:传媒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

而且三种议程的设置是具有关联性的,三这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不难看出不论是传媒议程还是公众议程,它们都是最终指向政策议程的,因为唯有政策议程才会形成最后的公共政策,进而分配社会公共资源,影响公众利益。

最后,依据政策议程提出者的身份与民族参与的程度区分出六种议程设置模式:关门模式、动员模式、内参模式、借力模式、上书模式、外压模式。

作者试图通过分析次六种模式在中国的历史转换和现实影响来揭示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变迁。

所以,这篇论文的重点是探讨六种模式在中国公共政策议事日程的历史转换、地位以及未来趋势。

既然这篇论文的重点在于对影响中国政策在制定的六种议程设置模式的的分析,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也谈谈在阅读论文后对此六种模式的认识,它们如何影响中国政策制定?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的一些想法。

首先,作者已经就此六种模式的概念做了定义,不必在做说明;关门模式的提出者是决策者自身,通俗的说在中国即使公共政策制定者——政府。

作者例举了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时价格改革的例子对此种模式加以阐释并做出了负面的评价。

但虽然关门模式有政府独裁和不民主之嫌,关门模式作为一种政策议程模式,也有其合理之处。

相对于议程提出者为民间大众的上书模式和外压模式,关门模式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可以有效节约决策时间、缩短政策制定周期,同时减低决策成本;相对于议程提出者为智囊团的内参模式,它也较少受利益集团和智囊团相互勾结的影响。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_OK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_OK
19
5.思想库
思想库在公共决策中的主要作用是: 第一,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谋机构。 第二,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 第三,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即注重评估 政府的各种政策和计划,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社会医师”作 用。 第四,向政府机构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 备机构。 第五,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2005年11月14日早晨5时40分,沁源县第二中学组 织全校初二、初三13个班的900多名学生来到汾屯公路 上跑操,学生们跑到汾屯公路118公里+206米处,在公 路上调头返回。前面12个班都调头返回去了,尾随其后 的初三121班转弯时,一辆车号为晋D13513的东风带挂 大货车突然碾压过来,在一片惊呼和惨叫声中,学生们 纷纷倒地。东风带挂车“扫”倒一大片学生后,撞断路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去影响或 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这些途径主要有:一是以 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权 利;二是利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去参与公 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三是使用各种威胁性的方式去反对某 些政策,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些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 的要求,追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四是通过参加利益 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 的方式去影响政府决策;五是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 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等。
一、公共政策主体 二、公共政策过程
12
一、公共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 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 传媒和公民(选民)等。
13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社会需要和公共利益实施的行动计划,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到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执行者和受益者等多个方面。

尽管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但对于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推进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实现社会公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议程设定、决策制定、实施和评估。

首先,议程设定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步。

政府部门或其他社会组织通常会关注社会问题并为其制定解决方案。

在这个阶段,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进行辩论和争论,以推动该议程进入政策制定阶段。

第二,决策制定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阶段。

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会分析问题,收集数据,评估选择的解决方案,并制定政策。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社会的需要、财政预算、法律和道德问题等。

第三,一旦政策制定完成,政府对其实施会开始执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政策制定者会与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企业合作,以确保政策得到实施。

政策实施阶段是公共政策制定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因为政策是否真正实施和实现其目标是评估政策成败的关键指标。

第四,政策制定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评估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作者将评估政策是如何实施的,并确定其是否达到了其治理目标。

如果评估结果为政策实施的成效较低,则可能会制定新的政策或对原有政策进行更改。

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是公共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执行者需要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并贯彻实施。

政策执行者的工作包括收集数据、与利益相关者沟通、解决问题和监督计划的进展情况。

首先,政策执行者需要确保公共政策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实施条件,如人员和物资的准备工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法律授权和预算等等。

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使政策执行更加高效。

第二,政策执行者需要进行规划和管理,以确保政策得到成功实施。

3第三章公共政策议程讲解

3第三章公共政策议程讲解

I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15
类型: A、按照议程项目的新旧状况,分为旧项目(通常更受到优 先考虑和较多的关注和新项目; B、按照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 分为四种阶段性类型—— 界定议程:由 一些经过积极而认真研究的项目组成; 规划议程:由一些已达到规划阶段的项目组成; 磋商议程:根据每一规划方案的利害得失,政策相关人之 间进行讨价还价式磋商; 循环议程:已经进入议程的每一方案,都要不断接受检验, 加以修正。
12
三、政策议程的类型
1、Roger W.Cobb and Charles D.Elder:系统型议程和制度型/政府型议程 系统型议程(systematic agenda) 含义:由政治领域的人物普遍认为是值得公众关注的,并且属于当前政府 立法权限或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争议的问题,指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 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实质:实质上是一种讨论议程(discussion agenda),政治系统中的人 物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有的态度和对策的过 程。 特点:该议程的多数事项都是概括性的、抽象的,而不是详细的、具体的; 不是所有处于系统议程中的公共问题都能进入政府议程;许多问题可能不 经过系统议程而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I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4
二、政策议程设置的触(激)发机制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I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5
问题:贫穷
触发机制: 按手印
目标: 小康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1. 问题识别:政府必须首先识别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挑战。

这可能是通过对现有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来实现的,也可以是通过咨询专家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来获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2. 议程设置:在问题识别之后,政府需要确定将问题放入议程的优先次序。

这涉及考虑到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与其他政府的政策目标相协调。

3. 政策制定: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法律、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

政策制定可能涉及从制定政策目标和方向,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的各个阶段。

4. 政策实施:一旦政策形成,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来实施政策。

这可能包括制定具体的法律和法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以及建立机制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5. 政策评估:政府还需要对制定的政策进行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包括评估政策的影响、有效性和效率,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以上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基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可能因国家、地区和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注重独立决策,遵循简单策略,避免复杂的法律纠纷,并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政府议程
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 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 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 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一般分为常规议程和非常规议程两类。 常规议程是指政府职能范围内经常出现的、政 府必须定期加以解决的政策问题。 非常规议程是指因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导致的 公共问题,政府或政策制定者必须通过政策予以解 决的政策议程。
(1)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一些问题必须充分暴露且表现得非常严重才 有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 从而进入政策议程。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 测性发动,敏锐的政治权威领导人或有关专 家学者对该问题将来的严重趋势有所察觉, 那么他们就会及时地把它提出来。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 过程。 正常的问题察觉机制:能对各种政策问题经常保 持警觉,并能对有关问题及时进行相关讨论、 分析和研究、以便形成政策议程的构建的机制; 民主的问题察觉机制:指问题的察觉机制应该 体现民主性; 开放的问题觉察过程:指有关组织的问题察觉 系统不应该是自我封闭的。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 设置的模式
演讲人:杨赛楠
目录
公共政策议程概述 1 2 公共政策议程确立的条件与途径
3 公共政策议程确立的模式
4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第一节 公共政策议程的概述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 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 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 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2.动员模式 与关门模式一样,动员模式里的议程也 是由决策者提出的;与关门模式不同的是, 在动员模式里,确定一项议程后,决策者会 千方百计设法引起民众对该议程的兴趣,争 取他们对该议程的支持,也就是一个先有政 策议程、后有公众议程的过程。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王绍光任何社会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但政府应付挑战的资源是有限的。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政府往往不得不对优先处理哪些挑战有所取舍。

能否影响决策过程固然是权力的一面,能否影响议事日程的设置则是权力更重要的另一面。

因此,在讨论政策制定时,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议程是如何设置的?什么人影响了议程的设置?本文依据议程提出者的身份与民众参与的程度区分出六种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重点讨论这六种模式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和发展趋势。

观察议程设置模式的转换有助于我们领会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变迁。

关键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政治变迁参与选举决策者固然重要,但这种参与几年才有一次机会。

在一些所谓“民主”国家,大多数民众对政治的参与仅局限于这一种方式。

每过几年,他们在选举热潮的裹挟下过一把“当家作主”的瘾,此前此后,他们只是一板一眼地当顺民,对政治不闻不问,要问也不知从何入手。

然而,决策者上任以后的所作所为对民众的生计、国家的前途影响甚大。

因此,决策决不应该是决策者们的禁脔,哪怕他们是老百姓选举出来的。

真正的民主体制必须给民众参与政策制定全过程的机会。

谈到政策制定,一般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决策过程本身,而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事情被提上议事日程,而另一些却没有?任何一个社会都面临各种挑战,但政府应付挑战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些资源既包括财政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也包括注意力资源。

换句话说,在具体决策之前,政府不得不做出抉择,对处理哪些挑战有所取舍。

1962年,美国政治学家巴查赫(Peter Bachrach)和巴热兹(Morton Baratz)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权力的两方面”。

[1]这篇短短六页的论文之所以很快变成政治学的经典之作,是因为它指出了一个显而易见、但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的简单事实:能否影响决策过程固然是权力的一面,能否影响议事日程的设置则是权力更重要的另一面。

有学者曾比较过美国两个城市,甲污染严重,但当地政府与民众很少讨论污染问题;乙情况好得多,不过当地政府与民众却十分重视如何减少污染。

公共政策概论课件:第四章 政策议程的设置

公共政策概论课件:第四章 政策议程的设置
4、对市民奉献深表感谢,上海干部一律不 享受贵宾礼遇
用5种引导方式均衡大客流
对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方面经常存在很大的分歧。 比如:对待贫穷的三种态度。
观点认识上的统一有时是很难的,但是,社会上那 些真正有影响的人物才能在社会问题的认定过程中发 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人们的主观认识、思想信仰、生活态度等价值因素在 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左右着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根本看法。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各方面条件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也 会有所改变,所以定义社会问题的概念自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形成 公众议程
政府机构议事 专业人员分析 政府官员表态
形成 政府议程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实质性议程 实质性议程往往涉及一些社会影响非常广泛、最具潜在和爆炸性 特征的公共政策问题。这些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使其不可避免 地带有分裂的特征。它们通常会在公众中、决策者中以及二者之 间引起争议,从而存在导致重大冲突的可能性。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5.1.3社会冲突理论对社会问题成因的三种观点
1、价值冲突理论 2、群体冲突理论 3、阶级冲突理论
问题: 议程提出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如何保证议程提出的合理性?
第二节 政策议程的过程
一、政策议程的概念 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
小案例:
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世博高效运 转的政策议程?您能提出哪些合理的政策议 程?(这是一个政府议程的案例)
政府的态度:
1、俞正声说,总体上,为解决人流均衡问 题,上海不是更多地限制参观者的自由度, 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使参观者自主决定。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揭示公共政策制定的环节参与者与决策机制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揭示公共政策制定的环节参与者与决策机制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揭示公共政策制定的环节参与者与决策机制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的参与者和决策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参与者的利益、观点、需求以及政府的权力和资源分配都会对最终的政策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环节参与者和决策机制。

一、议程设置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初期阶段,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制定议程。

议程设置是政府或政策制定机构决定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政策制定者会考虑到社会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公众的关注度等因素来确定需要制定政策的具体议题。

例如,针对社会的某个问题(例如环境污染、教育改革等),政府可能会召集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等各方参与者来讨论和研究,以确定制定政策的方向。

二、政策制定与评估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政府或政策制定机构会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

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学术研究、专家咨询、行业调研等渠道。

政策制定者将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政策选项,并评估每个选项的优缺点、可行性和预期结果。

此时,政策制定者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政府还可以开展公众咨询、听证等活动,以吸收公众意见和建议。

三、决策与实施在完成政策制定与评估之后,政府或政策制定机构将根据相关程序,进行最终的决策和议题通过。

这个环节通常涉及高层决策者,例如政府部门负责人、行政首长等。

他们将综合各种因素,包括利益协调、政治意愿、法律法规等,来做出决策。

一旦决策确定,政策就会进入到实施阶段。

政策实施涉及到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的配合和执行。

四、监测与评估政策的实施并不代表政策制定过程的结束。

相反,政策的监测与评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政府或政策制定机构将根据一定的指标和标准,定期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了解政策的效果和问题。

如果政策出现问题或需要进行调整,政府将会重新制定政策,进入到一个循环的过程中。

总结而言,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参与者和决策机制的复杂过程。

政策议程设置的民主过程类型、效应与优化机制

政策议程设置的民主过程类型、效应与优化机制

政策议程设置的民主过程:类型、效应与优化机制汪家焰赵晖内容提要过程分析是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公共政策过程通常围绕决策者如何选择社会问题作为政策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予以回应而展开,这亦是政策议程设置过程。

政策议程设置的民主过程有利于推进决策民主化。

政策议程设置的民主程度取决于N民互动程度和公众参与程度两个关键变量,基于 此,当下政策实践中比较典型的议程设置民主过程可概括为“精英式议程设置”“回应式议程设置”和“动员式议程设置”三种类型。

三类议程设置民主过程既可发挥积极效应,也存在一定的消极效应。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情境下,高N民互动和高公众参与的“协商式议程设置”将成为中国政策议程设置民主过程的目标类型。

为此,需要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下,完善政策议程设置的协商利益表达机制,提升政策议程设置的民主程度。

关键词政策议程设置民主过程民主效应类型学协商式议程设置问题的提出过程分析是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所谓“过程”(process),是指事物发展所经过的阶段或程序,在政治决策中,即是指从利益需求输入政治系统再到输出公共政策的整个行为动态,是观察决策者及利益相关者围绕资源配置和权力运行而进行相互博弈的重要窗口。

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来说,“人们需要观察行动主体是如何发挥主动性、结构是如何发挥功能,绝不能只关心政策文本一观察真实的过程才能获取贴近真实状态的结构”①。

从逻辑上讲,公共政策过程通常围绕着决策者如何选择某些社会问题作为政策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予以回应而展开。

詹姆斯•E.安德森指出:“在人们向政府提出的成千上万个要求中,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得到了公共决策者的深切关注。

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了政策日程。

”②因为社会中存在的潜在公共问题有些往往超出决策者的处理能力,这些问题要得到解决,就必须在政府的决策议程上争得一个稀缺的位置,而“社会公众的各种需求转化为一些事项并争夺公共官员 认真关注的过程,就是政策议程设置”③。

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制定是现代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核心过程之一。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部门和相关利益方合作制定公共政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挑战,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理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理涉及五个关键要素:问题、目标、方案、实施和评估。

首先,政策制定的起点是社会问题的识别和界定。

政府必须了解和认识到公众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其次,政策制定的目标是明确的,以解决问题和改善公众福祉为导向。

目标必须具体、可量化,以便衡量政策的有效性。

第三,政策制定需要制定具体的方案或政策措施,以实现设定的目标。

这些方案可以是法律、经济、行政或其他手段的结合。

第四,政策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施措施来付诸实践,确保政策得以执行和落地。

最后,政策制定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以确定政策的成效和效果。

评估可以提供反馈,指导政府对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步骤公共政策制定通常涉及以下五个步骤:议程设置、政策制定、实施、监测和评估。

首先,议程设置是指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加入政府的政治日程。

这需要政府和相关利益方共同协商和决策。

第二,政策制定是指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文件和具体措施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利益相关方将被广泛咨询,并提供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第三,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这需要各个政府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协作和合作。

第四,监测是确保政策实施的全面性和效果的过程。

政府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做出调整和改进。

最后,评估是在政策实施后进行的,以确定政策目标的达成程度和政策效果的质量。

三、公共政策制定的挑战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挑战。

首先,政策制定需要权衡多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这可能导致利益的冲突和妥协。

政府需要寻找各方共识,并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政策制定需要合理的决策机制和决策过程,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研究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研究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研究第一章引言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的制定涉及到政府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领域,是政府施政的重要体现。

但是,同时,公共政策制定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更加突出和复杂。

因此,本文将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二章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行为的基础,它反映了政府在不同领域中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议程设置、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估。

1.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是指政策制定为解决公共问题而着手考虑该问题的整个过程。

议程设置的特点是:明确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统一意见与利益。

在确定议程时,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反馈,这有助于确立政策制定的方向和范围。

2.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将议程所进行的方案以具体政策文件形式完成的过程。

政策制定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和反馈,利用技术分析和社会调查等方法,确定政策的内容、目标和实施措施。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如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以确保政策能够实现。

3.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制度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政策评估主要指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和调查。

政策评估的结果可能引起政策的调整和改进,从而使政策的执行和效果更加成功。

第三章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制定后,开展具体实施步骤的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预算不足、制度不完善等。

1.预算不足预算不足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问题之一。

预算不足会影响政策的质量和效果,使得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很多不稳定和不确定问题。

政府应注意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合理预算,确保可行性,以确保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

2.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另一关键因素。

缺乏合适的制度设计和完整的管理制度将会导致政策执行的不成功。

政府应注意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以确保公共政策的正常推进。

论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的主要内容

论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的主要内容

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1】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和复杂关系的动态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的总和。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议程的制定、政策制定者的争议与协商、政策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2】政策议程的制定是公共政策制定的起点和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问题识别、议程设置和政策制定日程的安排。

在动态过程中,政策议程的制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政策问题的呈现和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影响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的外部因素,也有引起政策问题持续演变和变化的内部因素。

【3】政策制定者的争议与协商是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权力博弈和意识形态争端,在此过程中,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利益协商和权力制衡是动态过程的关键点。

在动态过程中,政策制定者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动向可能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和重新定位,这也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性所在。

【4】政策实施是政策制定过程的延续与落实,其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措施的执行、资源的配置、机构的重构和管理绩效的评估。

在动态过程中,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成效可能会随着制度创新和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发生变化,政策实施是一个持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5】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的反馈和修正,其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效果的评估和政策成本的效益分析。

在动态过程中,政策评估是政府合理调整政策方向和改进政策措施的重要手段,也是政策动态性的具体表现。

【6】从整体上看,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政策问题的不断演变和变化,政策制定者的博弈与协商,政策实施的持续调整和政策评估的动态反馈。

动态过程的主要内容也告诉我们,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拥有灵活的政策变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变化。

【7】个人观点: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中,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注重政策问题的持续动态识别和调整,及时有效地处理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争议和辩论,以及加强政策实施和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此来确保公共政策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公共政策的过程方法

公共政策的过程方法

公共政策的过程方法公共政策的过程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政府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通常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决策和合作。

问题识别与议程设置•问题识别:政府首先需要识别当前社会问题和挑战,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研和数据分析:政府可以通过开展调研、收集数据等方式,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以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议程设置: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政府需要确定将要解决的问题,并将其纳入议程。

这涉及到政策优先级和资源分配等问题。

–政策优先级:政府需要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紧迫性以及社会影响力等因素,确定公共政策的优先级次序。

–资源分配:政府需要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将其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制定与评估•政策制定: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和措施,以解决已确定的社会问题。

–政策制定方法:政府可以采用顶层设计、底层探索以及适应变化等方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

•顶层设计:政府通过制定长远规划和宏观方针,对公共政策的目标、原则和基本框架进行规划和设计。

•底层探索:政府通过试点项目和实验性政策,进行小规模尝试和探索,以验证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适应变化:由于社会环境和需求不断变化,政府需要灵活调整和适应变化,及时修订和更新政策,以保持政策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政策评估:政府需要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评估,以了解政策实施效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政策效果评估:政府通过数据分析、监测指标等方法,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评估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问题发现与改进:政府通过对政策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审查,提出改进措施,以优化和完善政策。

政策执行与监督•政策执行:政府需要组织实施政策方案和措施,并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政策执行机构:政府需要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或职能部门,负责具体政策的执行工作,并协调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多种类型的议程。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可以将议程分为三大类:传媒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

1. 传媒议程:这是大众传媒频繁报道和讨论的问题。

传媒要影响公众议程的设置,往往不是通过直截了当地告诉民众哪些议题重要、哪些议题不重要,因为这样做常常适得其反。

更有效的方法是对某项议题进行反复报道,并把这些报道放在引人注目的位置或时段。

2. 公众议程:这是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

例如,西方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新闻媒体可以引导民众把关注点集中在某些议题上。

3. 政策议程:这是决策者认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才有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从而进入政策议程。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周期包含政策问题建构与政策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环节。

政策问题的建构是一个主观认定的过程,而政策意见形成、表达、综合与抉择的方式又直接决定着可以形成和选择什么样的备选方案。

近年来,回应式议程设置已逐渐成为中国政府公共议程设置过程的常态。

这种模式能够及时回应公众的需求,但也可能导致过度依赖公众偏好,不利于政府主导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