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议程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
• P294 • 自学
三、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 1、外在创始模型(Outside Initiation Model)
适用的情景: ■创始者身处政府结构之外; ■表达或提出一项需求; ■试图将问题散布到其他社会团体, 以先行进入公众议程; 特点: ■最终向决策者施加足够压力以进 ■该模型在民主和平等社会中比较常见。 入政府议程。
2、政府议程 • 又称正式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 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 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一种政策议程。
• 特点:该议程基本上就是指行动议程,所以在内容 上比系统议程更加详细、具体。 • 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 政府议程一般分为常规议程和非常规议程两 类 • 常规议程是指政府职能范围内经常出现的、 政府必须定期加以解决的政策问题。
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事务而提出的政策 问题且不愿意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中的 ■该模型企图排除社会 大众参与的情形,使得 过程。 此类问题远离公众议程; ■社会大众没有参与的 机会和希望。 ■仅限于政府内部的单位或接近决策者 的团体才能提出此类政策问题, ■问题最多扩散到一些认同的团体,以 争取更多的力量支持,向决策者施加 该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 足够的压力,促使决策者将此类问题 的社会中较为流行。 列入正式议程。
• 1、系统议程
• 含义:由政治领域的人物普遍认为是值得公众关注的,并且属于 当前政府立法权限或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争议的问题,指政治系 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 实质:实质上是一种讨论议程(discussion agenda),政治系统中 的人物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有的态 度和对策的过程。

《政策科学》陈振明 名词解释

《政策科学》陈振明 名词解释

政策分析: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策网络:一群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为政策问题的解决与方案的执行而建立的稳定的关系形态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起更直接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政策制定:指从发现问题都政策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政策议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方案规划: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结果预测、方案抉择等基本环节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与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政策法律化:政策向法律的转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执行: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工具: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政策变化、改进、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在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结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周期:政策救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4.4 政策议程

4.4 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2)
政府议程中讨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也是 经常变动的。 政府议程所要回答的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 是值不值得做的问题。 因此,政府议程首先是价值判断,要确定某 项政策的价值坐标、价值准则、价值意义, 然后才去确定实现价值的手段、方式。
政府议程(3)
政府议程中包括:
界定问题的议程,即通过讨论,慎重确定政策 问题; 规划议程,主要是讨论需要优先解决的政策项 目; 议价议程,政策关系人就价值标准与利益进行 讨价还价的争论; 循环议程,不断地接受科学评估和利益修正。 这些议程有时会周而复始地进行。
一、政策议程的定义
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 决策领域的过程。
通过议程形成政策问题。 是群众表达自己意愿的形式。 是政府或执政党表达阶级利益的形式。
二、政策议程的分类
根据科布和爱尔德的 分类方法:
系统议程
政府议程
政府议程
系统议程(讨论议程或公众议程)
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 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 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 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 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 成 政策议程的第一个阶段
系统议程(1)
成为系统议程的条件:
问题已为公众所关注。 多数人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在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并给予关注。
系统议程(2)
系统议程是在公众权力系统的范围内产生的公众讨 论的政策议程,即公众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某 一问题议论其好坏,进而讨论社会应有的态度、政 府应当采取的对策。因此,系统议程有时也称为公 众议程。 系统议程中的问题大多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医疗、住房、吸毒、赌博、交通等。在不同时期, 公众关心的社会公共问题会发生变化。有些社会公 共问题会反复出现,有些则出现了一阵子,过一段 时间就会消失。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导论一、名词解释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其基本功能在于如何正确的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执行、评估、分析公共政策。

基本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指导国家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工作而制定实施的行动准则,是用以指导部门政策的主导性政策。

具体政策:亦指部门政策,主要指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做出的政策规定。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政策客体:公共社会问题只有列入政府议事议程,涉及到社会上相当多的人的利益的社会问题才是公共政策客体。

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即指凡是影响政策的存在、发展变化的因素都是政策环境。

政策议程:政策问题或政策机构的行动计划过程,它提供了一条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过程的渠道和一条给与考虑的事项。

政策问题: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策规划:是政府针对现实某些政策问题,在未来可能演变成的情形,系统地制定一套解决预案的过程。

即是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政策构想。

政策执行: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政策资源的混合:指的是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清某项资源的支出究竟应该属于哪一个政策,或每项政策的总投入是多少。

政策的重叠:指的是针对相同或相似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群体,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制定并执行各自的政策。

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与方式。

有限理性模型:即满意准则,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

社会政策学名词解释

社会政策学名词解释

1、政策: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综合。

2、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3、利益综合性原则:指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个群体和各类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中达成一种相对的平衡,以使公共政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4、社会政策: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综合。

5、社会福利: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6、社会保护: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7、社会需要: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8、社会问题: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9、民间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

10、第三部门:指在社会服务领域中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之外的另一个部门,即各种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又被称为“独立部门”、“非营利部门”、“利他的部门”。

11、社会支出: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做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做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

12、准市场机制: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

13、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指一个国家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基本的决策体制、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特征。

14、代议制民主决策模式:通过由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人民代表或议员等),由这些代表来承担制定或审议公共政策的任务。

15、社会政策议程:指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的制定社会政策的计划。

3第三章公共政策议程讲解

3第三章公共政策议程讲解

I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15
类型: A、按照议程项目的新旧状况,分为旧项目(通常更受到优 先考虑和较多的关注和新项目; B、按照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 分为四种阶段性类型—— 界定议程:由 一些经过积极而认真研究的项目组成; 规划议程:由一些已达到规划阶段的项目组成; 磋商议程:根据每一规划方案的利害得失,政策相关人之 间进行讨价还价式磋商; 循环议程:已经进入议程的每一方案,都要不断接受检验, 加以修正。
12
三、政策议程的类型
1、Roger W.Cobb and Charles D.Elder:系统型议程和制度型/政府型议程 系统型议程(systematic agenda) 含义:由政治领域的人物普遍认为是值得公众关注的,并且属于当前政府 立法权限或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争议的问题,指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 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实质:实质上是一种讨论议程(discussion agenda),政治系统中的人 物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有的态度和对策的过 程。 特点:该议程的多数事项都是概括性的、抽象的,而不是详细的、具体的; 不是所有处于系统议程中的公共问题都能进入政府议程;许多问题可能不 经过系统议程而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I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4
二、政策议程设置的触(激)发机制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I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5
问题:贫穷
触发机制: 按手印
目标: 小康

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

• 3、管理权限的变更:政策调整的主导职能的归属调整 • 2013年3月,国务院进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国家人口 计生委与卫生部合并成立国家卫计委。 • 在部门重组之后,计划生育部门的权力会被削弱。它将 不再有制定政策的能力,在中国人口战略上的发言权也 会降低。
• 1、系统议程
• 含义:由政治领域的人物普遍认为是值得公众关注的,并且属于 当前政府立法权限或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争议的问题,指政治系 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 实质:实质上是一种讨论议程(discussion agenda),政治系统中 的人物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有的态 度和对策的过程。
政策议程
一、政策议程界定
• 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它由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所 构成,包含了议程设立、方案规划和方案的合法化等功能环节或 阶段. • 其中议程(agenda)设立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起始阶段的一种功 能活动。
(一)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
1、政策议程的含义 • 通常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 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
描述触发机制:公共政策的催化剂
• 在政治过程的背景中,一种触发机制就是一个重要 的事件(或整个事件),该事件把例行的日常问题 转化成一种普遍的共有的、消极的公众反应。 • 公众反应过来成为政策问题的基础,而政策问题随 之引起触发事件。 • 当一个事件把一种消极状况催化为要求变化的政治 压力时,就会因触发机制的持久而发生性质变化。
• 特点:该议程的多数事项都是概括性的、抽象的,而不是详细的、 具体的;不是所有处于系统议程中的公共问题都能进入政府议程; 许多问题可能不经过系统议程而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1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基本掌握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推荐文档)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推荐文档)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2)、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具体政策:是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也被称为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

它是针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战略性政策: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做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

¨策略性政策:是政策主体针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行动路线,是具体的行动路线。

¨战术性政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

¨公共权力:也称为国家权力,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利益或原则而对政治客体进行制约的能力或力量。

¨公共利益:指与大多数社会公众的个体利益具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利益。

¨公共目标:是以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发展为目的性的行动指标。

¨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和发展有直接相关性的一切事务。

¨公共问题:是指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社会矛盾问题¨公共组织: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包括强制型的公共组织、半强制型的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的公共组织。

¨问题:一定行为主体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状态。

问题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社会的现存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社会公共问题: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社会问题就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权力部门感受到必须要解决某种社会公共问题,否则,可能产生极为消极的后果,于是把某种公共问题纳入解决议程,这时,社会公共问题转化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诉求: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体,就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或不采取行动的要求。

公共政策第5章第3讲

公共政策第5章第3讲



在转型中国,大众传媒渐成为政策系统中各 种利益表达与聚合的公共平台,是影响公共政策的 重要变量。但是对媒体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官 方态度,中国媒体要担当“社会公器”的角色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 贾西津:《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媒体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那么,媒体是否必然的是“净土”、“天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媒体追求发行量、 收视率、用户量、广告量最大化的现象已不再陌生。 有人说:“广告对报纸的支持是一种复杂的恩 赐。报纸对广告的依赖可能使报纸出版者偏袒及企 业商人的道德准则和利益”。
小轿车最后被一位武警战士强行拦下。 而这时轿车后面已留下一条长达 1500 米的血 路。骑车人被拉出后,几乎体无完肤,多根 肋骨骨折,左耳外轮脱落,双脚后跟白骨绽 出。 8月25日,当地《大河报》率先报道了这 一惊人血案。 8月27日,肇事者被刑拘后,身份被披露: 张金柱,曾任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局长、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安分局政委。

10月13日,《焦点访谈》披露了这一血案。 10 月 17 日,郑州市公安局公布了对张金柱开
除党籍、开除公职、取消警衔的决定。 12月3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消息传出,近万人自发来到郑州中院门口。 1998年1月12日,郑州中院公开宣判:张金柱 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

3、政治领袖的作用 4、政府体制的作用 5、大众传媒的作用 第一,传播政策问题; 第二,制造舆论压力; 第三,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 第四,政府决策系统的外脑。


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 李鹏1997年12月29日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朱镕基 1998年10月17日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治理: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合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与过程的科学。

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共同满足公共需求、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实现良好治理的管理的活动。

公共政策:公共组织为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经过政治协调和管理过程,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公共目标的过程。

SWOT分析:在全面评估组织内外环境及其对组织影响的基础上,了解组织的优势与弱势,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非营利组织:是以不以营利为目的、强调个人奉献与成员互益等价价值观念、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或互益活动的各种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社会监督:非国家机关的监督,通常指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公民及公民团体、新闻媒体等社会行为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指国家设立的专门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的情况,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及遵纪守法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和惩戒的活动。

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维护国际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务院各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入河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依法独立进行监督活动。

福利国家:是指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公民基本福利或社会福利的职责的国家。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得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行为。

公共服务性政府:满足这回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在政府。

电子政府:政府运用现代化技术,将政府内部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后到网络上完成,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

为神会公众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绩效评估:将实习工作结果与绩效目标比较,评价公共组织与公职人员的实际工作成果,从而对组织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3 第三章 政策议程

3 第三章 政策议程

四、政策议程确立的过程模型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问题能够进入议程成为 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进入议程,问题就没 有通过政府来解决的可能。
议程的确立经历了一种什么样的过程?这成为众 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建立了何种模型来研究 议程确立的过程。
政策议程设定模型
政策的议程设定模型
公众支持的特征 高 低 外部推动 内部推动 加强民意 动员
4、“政策之窗”模型(Policy Windows Model)
五、政策议程设置的激发机制 • 理性激发机制 • 重大事件激发机制 • 多源流激发机制
讨论:有了“触发机制”就一定进入议程 吗?为什么?
西方学者对建立政策议程途径的概括
安德森﹡ 1.政治领导介 入 2.危机/引人注 目事件 3.抗议活动 4.大众传媒注 意 科布、爱尔德﹡﹡ 内部: 1.自然大灾害 2.人为事件 3.技术变革 4.民权抗议 5.工会i罢工 6.生态变化 外部: 1.战争行为 2.武器技术革 新 3.国际冲突 4.世界联盟变 化 琼斯﹡﹡﹡ 1.政治运动 2.对大量人员 造成威胁的事 件 3.大规模宣传 个人的努力 4.先前政策的 应用
2、格斯顿: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
实质性议程——指认定那些影响深远和潜在意义重 大的政策问题的议程。
• 这些问题常常引发社会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和激 烈争论。 • 三个指标:相当数量的公共资源的分配岌岌可危; 问题一定引发公民和公共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问题必定隐藏着巨大变化。 • 经济领域,如税收;移民;种族团结;环境;暴 力犯罪;死刑;吸毒等。 象征性议程—— 3、公开的议程与隐蔽的议程:
正式议程/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 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 主体:议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 类型: A、按照议程项目的新旧状况,分为就项目和新项目;通常 前者更受到优先考虑和较多的关注。 B、按照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四种 阶段性类型—— 界定议程:一些经过积极而认真研究的项目组成; 规划议程:由一些已达到规划阶段的项目组成; 磋商议程:根据每一规划方案的利害得失,政策相关人之 间进行讨价还价式磋商; 循环议程:已经进入议程的每一方案,都要不断接受检验, 加以修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议程名词解释
政策议程是指政府或政治实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制定、推动和执行的政策目标和措施的集合。

这些政策目标和措施通常涉及国家、地区或组织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法律等各个方面。

政策议程的制定和推动对于促进发展、满足民众需求、解决问题和实现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议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政策目标:政策目标是政府或政治实体在一定时间内希望实
现的预期结果。

这些目标可以是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减少贫困、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健康条件、保护环境等。

政策目标通常与国家、地区或组织的发展需求和公众期望密切相关,是制定政策议程的基础。

2.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行动和方法。


些措施可以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具体规定和要求,改革和完善政府机构和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提供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补贴和支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发展等。

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政策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政策优先级:政策优先级是政策议程中不同政策目标和措施
的重要程度和执行顺序。

政策优先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也可以通过政府采取调查、评估和咨询等手段进行决策。

政策优先级的确定可以帮助政府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政策效果,提高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政策监测和评估:政策监测和评估是对政策目标和措施执行
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政策监测可以通过数据收集、指标制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以监测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进展及成果。

政策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等手段进行,以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政策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5.政策沟通和参与:政策沟通和参与是政府、民众和利益相关
者之间互动和合作的过程。

政策沟通可以通过政策解读、宣传和媒体报道等方式进行,以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议程理解。

政策参与可以通过民主制度、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政策制定的机制和平台进行,以听取和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政策的民主化和多元化。

总之,政策议程是政府或政治实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制定、推动和执行的政策目标和措施的集合,涵盖了政策目标、政策措施、政策优先级、政策监测和评估以及政策沟通和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政策议程的制定和推动对于促进发展、解决问题和实现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