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人教版地理2.3《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新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优秀教学案例
4.结合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2.通过对锋面天气系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增强其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面对挑战,勇于创新。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际锋面天气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锋面天气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锋面天气系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气象学知识对锋面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和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锋面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其实践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锋面的形成、特点及天气变化等基本知识。通过分析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某地区近期出现的锋面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锋面天气系统的变化。
2.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锋面天气现象,你们认为什么是锋面?锋面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2.5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区别2、使学生掌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因素;[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

[教具方法]:PPT教学结合课堂讨论[课时安排]:1-1.5课时[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预报?2、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小结导入: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一、锋面系统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

(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2、锋的形成、分类与天气的关系(1)暖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运用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引入注意比较、判别(锋面交角大小、气流运动方向、降水分布)总结“暖锋”(2)冷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分析“冷锋”结合flash讲述和总结。

注意举例说明: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②冬季的寒潮 ③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过渡: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如:冬季的寒潮,是冷锋快速南下时形成的;北方的暴雨,也是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低气压系统。

补:二 、低压和高压系统气压场(气压类型)读课本p.61“海平面等压线布图”分析: 等压线分布图反映了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状况。

1、教师提示:低气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 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 高压脊、低压槽提问:高低气压与气旋和反气旋有何区别?(前者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后者是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 2、导入下一环节:讨论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绘图分析)(以北半球为主要分析对象)高,狂风暴雨大风沙暴天气水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地形阻挡 阴雨连绵 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水平气压梯地转偏向风向注意说明:气旋、反气旋与低气压、高气压的关系;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部位吹的风的方向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
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板图。

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

【指导看书】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统——锋面系统,
动运动

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三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三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4)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气象观测、气象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2. 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与天气系统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2)问题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知识点梳理
《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章节主要涵盖以下知识点:
1. 天气系统的概念:介绍天气系统的定义,以及它对天气状况的影响。
2. 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讲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包括气压分布、风向、天气状况等。
3. 锋面系统的形成和特点:阐述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特点和影响。
4. 天气系统的变化:分析天气系统是如何变化的,包括它们的移动、发展、消散等。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与天气系统相关的书籍,如《天气学》、《气象学原理》等,以加深对天气系统知识的理解。
(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与天气系统相关的视频,如气象科普视频、天气系统分析视频等,以直观地了解天气系统的特点和变化。
(3)气象网站:建议学生访问中国气象局官网、气象爱好者论坛等网站,了解最新的气象资讯和气象研究动态。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天气系统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促进合作和交流
5. 互动式教学:利用信息化资源和课程平台,进行实时天气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
3.结合GIS工具,展示如何分析天气系统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天气图,要求学生识别图中的天气系统,并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天气系统的相关问题。
3.设计实践性作业,如绘制天气图、分析实际天气案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尊重自然,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
3.培养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1.描述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条件。
2.解释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对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影响。
2.强调天气图的识别与分析技巧,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天气系统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天气图,分析实际天气案例,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直接输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预测其可能的天气变化。
4.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天气数据,探究天气系统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1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2. 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1)班3. 授课时间:2023年2月16日,第3节4. 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种类和特点,如高气压、低气压、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

通过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各种天气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天气系统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图,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中应用常见天气系统。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4. 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常见天气系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5. 思维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学习者分析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教学《常见天气系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图、地球仪、地形、气候等。

他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如温度、湿度、风向等。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风等。

这些知识为学习《常见天气系统》奠定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气象知识。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来推测天气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天气系统。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详细介绍常见天气系统的类型、特征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a.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雨雪、降温等天气现象。
b.暖锋:暖锋过境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c.高压系统:高压系统控制下,天气晴朗,风力较小。
教学策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天气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课后拓展,巩固提高: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策略: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
提交形式:活动方案,字数不限。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4.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认真检查,确保无误,为课堂上的交流与分享做好准备。
提交形式:书面报告,字数不限。
2.请学生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a.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b.探讨暖锋过境时,为何会伴有晴好天气?
c.分析高压系统与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提交形式:小组合作完成,形成一篇研究性报告,字数1000字左右。
4.掌握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会根据天气系统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气象图表和卫星云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高一地理2.3常见的天气系统(人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高一地理2.3常见的天气系统(人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
限时训练学案的限时训练巩固知识,提高学
生知识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
1、学案的使用。

学案是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它的应用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课堂教学就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来解惑,而且也可以解决新课标案例多、学生活动多所带来的课堂容量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问题。

学案的练习求精不求多,从而缓解学生学业压力。

2、教学活动的设置。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设置教学活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学设计的难点。

十、板书设计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
一、气团
1、概念:水平方向性质均一大范围
2、分类:冷气团暖气团
二、锋
1、概念
2、分类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3、锋与天气。

高中地理 2.3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高中地理 2.3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②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③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讲授过程】:【导入】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大家首先要清楚一个问题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我们在小学、初中语文课中就学过“黄梅时节家家雨,清明时节雨纷纷”等描写天气的诗句,以及我国北方流行“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俗语皆为描绘天气的变化,所以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请同学们想一想天气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答】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归纳一下,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那么下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锋面系统【书】。

而在学习锋面系统之前,我想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概念---气团,何为气团?请看课本课本P.42注释1【讲述】一、气团及分类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特质也和相似的大团空气。

根据气团的温度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冷空气和暖空气。

【过渡】:气团有位置的移动,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当原有气团被新移来气团代替时,天气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两种气团的交界地区,天气变化尤为剧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3常见天气系统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3常见天气系统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某一天气系统。例如,小组一分析高压系统,小组二分析低压系统,小组三分析锋面系统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主动探究的能力。最后,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最后,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素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天气系统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东部地区的梅雨季节,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社会、关爱民生的责任感。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以我国东部地区梅雨季节为切入点,将抽象的天气系统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天气系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围绕“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以及热带气旋”展开,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某一天气系统。例如,小组一探讨高压系统,小组二探讨低压系统,小组三探讨锋面系统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深入理解天气系统的特点和影响。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归纳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以及热带气旋的特点、形成条件和影响。指出这些天气系统在我国东部地区梅雨季节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培训密云区)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培训密云区)
1.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天气系统的变化规律。
-教师通过提供实际天气案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验证。
-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实验、模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天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气象软件、网络资源等,提高学生对天气系统分析的能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提供实时气象数据。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解答。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如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以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教学过程:
-通过讲解和图示,介绍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基本概念。
-分析这些天气系统对密云区天气变化的影响,使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气象图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使用专业气象软件和实时气象数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天气分析实践。
-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系统的运行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设计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多媒体展示密云区近期的天气变化,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2.教学策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背后的原因,如:“为什么近期密云区会出现这样的天气变化?”
3.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019年高中地理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新人教版必修1

2019年高中地理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新人教版必修1

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 知道常见的天气系统是如何形成的;2. 理解不同天气系统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3. 意识到天气系统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科学解释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和特点;2. 掌握各种天气系统的名称和特征。

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成因和相互关系;2. 理解天气系统与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新人教版必修1》;2. 准备课件和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张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这些天气现象的特点和成因。

二、展示天气系统(10分钟)教师使用课件展示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和特征,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暖锋、暴雨云团等。

带领学生了解这些天气系统的名称、形成原因和主要特征。

三、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天气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讲解,分析该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并准备小组报告,包括文字和图示。

四、小组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提问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小组报告,并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知识巩固(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是什么?2. 冷锋和暖锋的特点和过程有哪些?3. 暴雨云团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是什么?4. 以上天气系统对气候和天气有哪些影响?六、拓展内容(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一些常见的天气系统,如台风、风暴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七、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天气系统对气候和天气的重要影响,并与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

八、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研究一个天气系统,并整理成报告。

报告要包括该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1.观察作业:请学生记录一周内所在地区的天气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并尝试分析影响这些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2.分析报告:针对某一特定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高压或低压),从其特征、形成、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3.案例研究:选择一个近期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天气系统原因,探讨如何减少此类事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我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现象的视频,如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随后,提出问题:“这些天气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背后的天气系统又是如何运作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实地观测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系统的运行机制。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实践活动,提升能力:设计天气模型制作、气象报告撰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3.学生通过学习锋面理论,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如寒潮、暴雨、大风等,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结合地理环境,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于以下方面:
1.采用案例分析、图表解析、实地观测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天气现象有直观的感受和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章节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学生对天气变化充满好奇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有探究的欲望。然而,由于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关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其次,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所培养,但面对更高层次的气象图表和数据分析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提供适宜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掌握天气系统知识的同时,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天气系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学生需关注近期的天气变化,记录每天的温度、湿度、风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天气系统知识,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天气系统,强调学习天气系统对于理解天气变化、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气团、锋面、高低气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运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图,教学生如何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天气图的能力。
2.难点: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预测天气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灾害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探究作业:鼓励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采用实验、调查、访谈等方法,形成探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
6.复习作业:复习课本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整理笔记,为下次课堂测验做好准备。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四)课堂练习,500字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气象图表、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天气系统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天气播报、气象观测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旋、反气旋、锋面等,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学会分析天气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工具,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3.能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天气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之间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
1.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结合动画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其特征。
2.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三、课堂实践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5.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天气播报、气象观测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6.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内容,提高他们的能力;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7.注重课后巩固与拓展,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气象观测、地理知识竞赛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备课参考]2021年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2.3《常见的天气系统》

[备课参考]2021年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2.3《常见的天气系统》

[备课参考]2021年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2.3《常见的天气系统》----ef1fa7dd-6ea4-11ec-aedf-7cb59b590d7d地理必修一教案:2.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温度、气压、湿度、降水和风等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气流特征,综合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条件。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阅读并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1.判断冷锋和暖锋,了解冷锋天气和暖锋天气。

2.气旋和反气旋在南北半球有不同的旋转方向。

3.分析天气系统图,特别是了解锋面气旋。

【教学设计】一.锋与天气1.气团、前方、前线和前方的概念(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2)锋面: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该接口称为前端。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4)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锋的分类(1)分类标准:冷暖空气团在锋面运动过程中的主要和次要位置。

(2)划分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其区别如下表: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天气实例降水位置降水时间冷锋暖锋准静态停锋单一加热质量控制,温暖和阳光加热质量由冷却质量提升,经常出现多云、多雨、大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团取代了原来的加热团位置,气压升高,温度和湿度急剧下降,天气晴朗,中国大部分降水天气,在北方,冷暖空气团在冷暖天气中逐渐上升,而冷暖空气团在冷暖天气中缓慢上升,在夏季由单一冷暖空气团控制,形成连续降水的单一空气团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教案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2.低压、高压系统。

(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
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作图法
3、问题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放最近三日学生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选择我国受冷锋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

引出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

板书:一、锋面与天气
画图并介绍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的概念。

学生观察思考:①雨区的位置?②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空气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空气或暖空气控制的一侧?让学生对比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和密度。

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是大气的运动,你能否从大气的运动这一角度来分析?
总结学生分析的结论,形成锋面示意图:
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讨论:①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②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③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异同。

④在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教师讲述:生活当中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

补充锋面示意图,形成对比的两幅冷、暖锋示意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①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都在锋面之上做上升运动,当暖气团的水汽充足时,锋面下面常有阴雨天气。

②锋前、锋后的概念及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差异(暖锋锋前降水,冷锋锋后降水)。

③冷暖锋的符号。

过渡: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

冷、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某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多媒体展示冷锋、暖锋动态移动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完成下表:
锋面除了冷锋、暖锋外,还有一类称为准静止锋。

简介准静止锋带来的天气。

通过活动引出冷锋过境带来的特殊天气—寒潮,
学生阅读案例—寒潮及其危害。

作业:请同学回去搜集有关寒潮的资料(包括寒潮发生的时间、影响的区域、具体的危害举例、减灾措施)。

引入承转:回放最近某一日的天气预报(选择当地受高压或高压脊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

下面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形式的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

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图形分步展示高气压,学生读图分析:①气压类型,②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③水平气流的运动状况,④垂直气流运动状况,⑤天气特点。

目的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

转承:如果是低气压呢?
运用以上方法完成低压(气旋),并与高压(反气旋)进行比较。

将以上分析内容总结如下表。

(强调高压、低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气旋、反气旋指的是分布气流状况。


小结承转:以上我们学习了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

而现实中的气压系统并非是标准的圆形,而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下面我们来学习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认识主要的气压场的名称——高压、高压脊、低压、低压槽。

同学们读下图,完成练习:
③判断甲、乙与丙、丁两处锋面的类型
教师小结:此类天气系统是锋面与气旋的叠加,我们称为锋面气旋。

若低压位于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就会形成台风。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案例——台风及其危害
作业:回去收集有关台风的资料(包括台风的危害、我国台风活动的时间、台风在我国的影
响范围、有什么防灾减灾措施)。

课堂总结:
教学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天气变化剧烈是因其位于(B ) A .暖气团控制下 B .冷暖气团交界地带
①确定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
②确定甲、乙、丙、丁四点的空气性质(冷气团或暖气团)
C.冷气团控制下
D.无气团控制的地区
2.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B.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C.冷锋过境时,肯定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D.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3.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特点是(D)
A.过境后天气转晴,温度升高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D.冷空气在锋面之下
4.下列天气现象中与冷锋影响无关的是(B)
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B.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C.我国秋冬季节爆发的寒潮
D.近年来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
二、判断正误:
1.衡阳市夏季午后的雷阵雨是由暖锋过境引起的。

2.冷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3.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4.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是由暖锋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