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 (普通高中适用)

高考语文“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  (普通高中适用)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秋来查干湖李旭光查干湖美,美在秋天。

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

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

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

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

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

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

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

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

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

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

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

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

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

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

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

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

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

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

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

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

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

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

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

散文阅读专题三:概括内容要点-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散文阅读总复习(全国通用)

散文阅读专题三:概括内容要点-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散文阅读总复习(全国通用)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 炼,分类整合。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 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 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 要点交叉重复。
题型二:概括文本主旨
“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 和主旨概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 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 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能力
典型例题:李万华《雨水》
整体内容概括“三方法”
1.“关键整体结合”法。即抓住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 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要有机结合。 2.“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种 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 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 3.“因文而异”法。写人记事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 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 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说理散文应 看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专题三:概括内容要点
考情分析
“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 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自己 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筛选与提炼、总结与把握、加工与转化。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题型:特定指向信息概括题、整体内容概 括题。
题型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
“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 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 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高中语文】“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配套检测(重点高中适用)

【高中语文】“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配套检测(重点高中适用)

“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配套检测(重点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雪兔李娟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

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

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地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就这样,我们糊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也看不出来。

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

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

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

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冬天多么漫长。

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

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手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

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

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许多。

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洁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 内容要点概括题题组训练(1)

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 内容要点概括题题组训练(1)

内容要点概括题题组训练一、基础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缸中日月张金刚缸,或泥或陶,或大或小,或精致或粗糙,或年轻或老迈,皆如农家一员,静坐屋里屋外,角角落落。

承载着农人的辛勤与汗水,存储着季节的收获与更迭,与数辈几代相伴日月,见证千滋百味的岁月流年。

不知是何材质煅烧,是何工艺打造,何时陆续进家,缸,就这样融入农家,参与着琐碎的烟火生活。

缸,无言,却如睿智的老者,用或空洞或殷满的肚量激励着农人的干劲,过出火红的日子;缸,无声,却如魔术般神奇,占气候之天时,与时间交挚友,融调料入食物,发酵、腌制出醇厚的美味,积淀成舌尖上的故乡。

缸,堪称农家的脸面;撩开缸,便可知家况。

新脱粒的小麦、玉米、芝麻、谷类,刚下场再上房,晾晒风干,绽放一片金黄。

满满地盛入簸箕,扬高、倾倒,但闻“刷”的一声延音,粒粒粮食如疾雨般欢快地滑入缸底;接续,慢慢堆积;留在簸箕里的顽皮颗粒,跳跃、滚动,拨动着喜悦的心弦。

取粮时,打开缸盖,一股粮食的清香扑面而来,心中荡起自足的涟漪。

母亲攒下的生鸡蛋,洗净、控干;将盐、花椒、大料放入水中,熬煮、晾凉;取小缸清洗、抹净、晾干。

将鸡蛋整齐码入缸内,灌入盐水,没顶,盖盖儿;只待腌过时日,捞出煮食。

腌制越久,味道越美;略带臭味,越品越香。

煮熟的咸鸡蛋,用水拔凉,敲开剥食;或纵切两片,用筷挑食。

蛋清细腻滑润,蛋黄鲜艳流油,或泛青呈黑,滋味悠长,令人回味。

时常受缸内腌鸡蛋的牵引,回到老家,亲近那口缸;母亲总会颤巍巍捞出,煮好,给我带上,那滋味铭心一生。

秋末冬初,大小缸集中亮相。

后园的黄瓜、豇豆、辣椒、韭菜、番茄,精切细作,佐以配料,分别腌制在缸缸罐罐中,打造出五彩缤纷的精制小咸菜,清新爽脆、风味独特,成为食粥、吃肉、卷饼的绝配。

最隆重的当属腌萝卜、制泡菜。

将成堆的新鲜萝卜洗净、晾干,分层码入大缸、撒上块盐即可;芥菜、洋芋、胡萝卜、大白菜、卷心菜等随意搭配,精心调味即成。

菜在缸中奇妙地发酵成酸爽利口的腌泡菜,丰富了农家一年的餐桌。

高考“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专练(附答案解析)壹、高考“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草木故园彭家河①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

②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

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

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

③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

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

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

每天晚上,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④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便把那些粪扣下来堆在一起,作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

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

然而就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

⑤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作出了最后的牺牲。

村里要通电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

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

⑥那树在我家的东面。

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

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

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拉锯。

高三总复习语文检测题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目

高三总复习语文检测题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目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琐记(节选)鲁迅无须学费的学校在南京,自然只好往南京去。

第一个进去的学校,目下不知道称为什么了,光复以后,似乎有一时称为雷电学堂,很像《封神榜》上“太极阵”“混元阵”一类的名目。

总之,一进仪凤门,便可以看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通。

功课也简单,一星期中,几乎四整天是英文:“It is a cat.”“Is it a rat?”一整天是读汉文:“君子曰,颍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爱其母,施及庄公。

”一整天是做汉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颍考叔论》……初进去当然只能做三班生,卧室里是一桌一凳一床,床板只有两块。

头二班学生就不同了,二桌二凳或三凳一床,床板多至三块。

不但上讲堂时挟着一堆厚而且大的洋书,气昂昂地走着,决非只有一本“泼赖妈”①和四本《左传》的三班生所敢正视;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像一只螃蟹,低一班的在后面总不能走出他之前。

这一种螃蟹式的名公巨卿,现在都阔别得很久了,前四五年,竟在教育部的破脚躺椅上,发现了这姿势,然而这位老爷却并非雷电学堂出身的,可见螃蟹态度,在中国也颇普遍。

可爱的是桅杆。

因为它高,乌鸦喜鹊,都只能停在它的半途的木盘上。

人如果爬到顶,便可以近看狮子山,远眺莫愁湖。

而且不危险,下面张着网,即使跌下来,也不过如一条小鱼落在网子里。

原先还有一个池,给学生学游泳的,这里面却淹死了两个年幼的学生。

当我进去时,早填平了,上面还造了一所小小的关帝庙。

庙旁是一座焚化字纸的砖炉,炉口上方横写着四个大字道“敬惜字纸”。

只可惜那两个淹死鬼失了池子,难讨替代,总在左近徘徊,虽然已有“伏魔大帝关圣帝君”镇压着。

办学的人大概是好心肠的,所以每年七月十五,总请一群和尚到雨天操场来放焰口,一个红鼻而胖的大和尚戴上毗卢帽②,捏诀,念咒:“回资啰,普弥耶吽,唵耶吽!唵!耶!吽!!!”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

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

高考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高考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都市里的野菊花罗捷媚在桂城居住十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去过了,唯独紫荷苑没有去过。

每次经过门口,只是扫一眼,以为那不过是个普通的公园,没什么好看的。

一个深秋的午后,风轻云淡,阳光煦暖。

应好友之约,到紫荷苑赏睡莲。

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狭长的湖,湖面满是睡莲,却都没有睡,都在艳艳地绽放着各自的花朵。

淡紫、深紫、全紫,如一大片彩云被碧绿的莲叶映衬着,煞是美丽。

“看,野菊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紫花绿叶之中时,好友惊喜地叫道。

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丛野菊花正从矮矮的篱笆后面探出头来,花朵虽小如分币,颜色却很纯正。

在墨绿的花茎上,一圈浅黄的花瓣含着金黄的花蕊,宛若含笑的亭亭少女。

阳光透过高处灌木的缝隙,洒在它们身上,星星点点地晃动着,有一种律动的美。

走近细看,绿叶之中,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微微露出笑意,有的才羞涩地露出一点金黄。

微风轻拂,清香淡淡,令人神清气爽。

真没想到,在繁华的都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小时候,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黄得耀眼的野菊花,它们黄得纯粹,黄得灿烂。

它们从不在意恶劣的环境,不嫌弃贫瘠的土地,小路边、石隙间、山坡上,一株株一丛丛,相依相偎,欢快热烈地沁吐着芬芳。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野菊花,不是因为“此花开后更无花”,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药材,摘下来晒干能换钱。

那时生活贫困,野菊花给了农家人一个生钱的机会。

每年中秋以后,大人们开始忙着收割晚稻,孩子们就开始采摘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深秋的清晨,野菊花的花瓣上都染了一层淡淡的霜,太阳出来后,霜渐渐变成露珠挂在金黄的花瓣上,像晶莹的钻石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滴到手上冰凉冰凉的。

山上的野菊花长得很密,每次弯腰采摘,都要跟花朵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采着采着,衣袖和头发也就粘上许多花瓣,看着同伴的头发和衣服满是缤纷的“落英”,有的连睫毛上都有,便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山野间充满了我们欢快的笑声。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精选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精选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精选练习题标杆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依稀荷塘李建臣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

②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③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点。

七嘴八舌之后,几个拍摄点便确定下来。

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翚斯飞,门楣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德国古典建筑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墙,清华教育发端之地;三是二校门,三拱牌坊中西合璧,作为清华标识和象征嵌入国人记忆;四是融会古希腊和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大礼堂……④见此情形,我真没有勇气提议荷塘了。

⑤不久开展义务劳动,我们被带到校园西北角的荒岛挖土清淤。

偶然间我探询一句荷塘在哪儿。

不料老师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此刻正在清淤的这片壕沟便是荷塘!⑥真是造化弄人。

面对眼前的荒芜萧飒、满目狼藉,我怅然若失。

这便是我魂牵梦萦、寤寐以求的荷塘么?蓦然间,脑海中闪过一句“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⑦秋风瑟瑟,暮雨潇潇。

眼见得绿色渐次褪去,黄叶倏然飘落,心中那莫名的挂念却未曾消匿。

除了晨练,间或也会带上笛箫,于荒岛僻静处吹上一曲《汉宫秋月》,思绪便随着袅袅余音,游弋于空山幽谷、冷雨寒窗、荒野孤雁、大漠残阳。

若偶得燕雀应和,则有喜遇知音、对影三人的感觉了。

⑧所谓荒岛,乃十亩大小的土丘。

岛上三面土山,高丈余,南向平阔,远看犹如一张坐北朝南的龙椅。

周围壕池环绕,宛若玉带。

南侧玉带之外有土山横亘,恰如影壁;岛内兔葵燕麦虬枝盘曲,碎瓦朽木残垣依稀。

西北有汉白玉拱桥凌卧沟池之上,隐约寻履胜境;东南有木栈折桥与对岸相连,仿佛曲径通幽。

整体形貌虽苍凉残败,然构局中规,同条共贯意蕴不凡。

⑨翌年春天,岛上矗起一块石碑,上书“近春园遗址”。

碑铭揭开了荒岛身世。

⑩原来康熙年间,皇家大兴土木,从各处广征奇石异木,于北京城西北修建三山五园。

道光在位时,把其中的熙春园辟为两处。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散文阅读 概括内容要点和主旨题 题组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散文阅读 概括内容要点和主旨题 题组训练(含解析)

概括内容要点和主旨题题组训练一、对点题组(2011.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

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高坡之上。

那塔顶上长着一棵硕壮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细看这幅山水泼墨。

它是一座七层古塔,显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孤寂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

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

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

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节选自易允武《塔上的树》)1.第二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砖石斑驳,②塔角翘檐破损残缺,③风铃失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徽式民居中,最为考究的当算设在房屋内的天井,每家皆有。

一进一天井,套间组合,环环相扣。

因徽式民居山墙高筑,窗户很小,天井便成了高墙深院内的天窗,在四面八方的中轴瓦檐下,形成室内别有洞天的气势,仿佛能容纳大千世界,为屋中人提供了聊以舒心的视觉空间。

那翘角走兽,似俯瞰守卫着方寸天地,在日月光辉的投射下,形成光与影交叠、气与流相通的理学,起到了屋内通风、采光、透气的调节作用。

据说在徽州风水理论中,水是玉气和财富的象征。

天井巧造“四水归堂”,锁型井底蓄水,寓意暗室生财,是想锁住来之不易的财气。

在建筑技法上,天井是典型的虚实结合手法,借以展示一种似有与似无、恍惚与朦胧的空间美,亦是徽州人“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的哲学观,其间更隐含着“临水成村,辟乾冲于洞里;固花结屋,驻日月于壶中”的寓意。

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

(节选自程越华《梦里梦外的婺源》)2.作者为何说“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试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形象概括分析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形象概括分析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形象概括分析题”跟踪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流水函关沈念古代的故事,多是发生在河流、古道,或是边界的关楼。

函谷关南接秦岭,北倚黄河,东西或绝涧或高塬,它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揪心之处,就在于那么多人想通过它、占守它。

它是阻滞、关闭,也是畅通、开放。

在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历史的追溯。

无论藏在哪个角落,历史的风扑面而来,心情的力气在历史的托举下,让去往函谷关的路变得跌宕起伏。

始于20世纪90年头的修建。

关楼只是历史的化身,过往痕迹被抹去——直到被一尊黑色石碑身后的函关古道所打开。

在古代,那只是一条在沟谷中蜿蜒的土路。

有记载说这条曾经坎坷狭窄、蜿蜒相通的路全长15华里,沟壁有50米高,坡度有40至80度,有的地方仅2米宽,仅能容一辆牛车通过。

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并非夸张的描述,可以想象它在军事战略上的利害。

从遥远的春秋战国就起先了碰撞,直至秦国一统。

函谷关扮演着确定输赢的关键角色。

西汉贾谊在名篇《过秦论》中争论:“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好一个“逡巡而不敢进”!然而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义军过关交战;刘邦绕关灭秦;项羽使黥布破关,怒而焚关,函谷关又为秦的灭亡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

自此往后,进退之间,是“逐鹿中原”,也是“入主关中”,这八个字里藏着千钧重量和血腥杀戮。

再去拨开时间的密叶,沿经“安史之乱”中的桃林大战,闯王李自成激战斩明兵部尚书孙传庭,1927年冯玉祥北伐驻防,直至1944年5月中国军队阻挡侵华日军西犯的函关大战,都绕不过此地。

太多与函谷关勾连的历史细微环节须要叙说,铁打的雄关流水的战事,得失均因这里而起。

这里,并不只是一座青砖砌起的城楼,还是一条真正通往时间深处的道路。

或许它从来都是道路,犹如它倚临的黄河,连接的不只是一个个地点,还有可追溯的来处、可前行的去往,它是立体变化的时空,也是后人想象的原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0概括散文的思想内容(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0概括散文的思想内容(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考点三概括思想内容类鉴赏(原卷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天津静海一中2022届高三9月调研试卷)渭水遇苏沧桑后来,我在地图上找过那条小河的名字,没有找到。

再后来,我问到了那条小河的名字叫“大南川”。

它来自群山,清澈而湍急,在甘肃渭源县罗家磨村与212国道甘川段之间奋力跃动,像一个踽踽独行的少年。

从海拔3000米的高处下来,路过罗家磨村,我遇见了大南川河,遇见了河边的一幅画。

她毛衣的大红色彩,在绿水青山间显得有点突兀,仔细看,又觉得好看。

她坐在高出河滩十米、石块垒砌成的路基上,低头在绣着什么,土红色的皮肤,花白的头发梳成两条小辫子挂在胸前。

我站在河滩上仰望她,看到了她身后的蓝天,杨树,已经枯萎的一丛丛党参,低矮的砖房,砖房前趴着一辆灰扑扑的蓝色轿车。

她静静地坐着,身旁呼啸而过一辆辆急转弯的车。

她那么土,那么静,公路那么新,车那么快,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她的手里是一只鞋垫,绣的是一幅熊猫竹子图,粉色底,绿色竹子,黑白熊猫,上面还有一个“乐”字。

我由衷地说,你绣得真好看啊,是你自己画的吗?通过不太通顺的交谈,我得知她从小在这里长大,从来没有走出去过。

公路对面的砖瓦房,是他们的家,颜色暗的,是老房子,颜色亮的,是新盖的,屋檐的每个角都嵌着一个“福”字,小轿车是邻居家的。

他们家有十几亩地,种庄稼,也种党参之类的药材。

收入不算高,但日子越来越好了。

她的儿子盖房子时摔下来没了,女儿嫁到了外面,她和老伴带着十二岁的孙子,一心把他培养好,送到县城里读书。

她说这些时一直笑着,露出好像还没发育完整的小小的短短的牙齿。

她的老伴和两个老邻居也穿过马路走过来。

他们问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在城里看到了什么好看的,眼神里充满真诚的好奇。

于是,在午后的昏昏欲睡里,我向他们描述了我刚刚看到的渭源。

我在八米高的秦长城上,看到了绵延不绝、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田野。

散文阅读概括归纳、理解内容要点练习三(有答案、解析)

散文阅读概括归纳、理解内容要点练习三(有答案、解析)

散文阅读概括归纳、理解内容要点练习三五、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实际的命题虽然很少直接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概括,但对作品局部段(层)意的概括,以及对作者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鉴赏,都离不开对主题的把握。

作品的主题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题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主题的方法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

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4.联系背景法。

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

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5.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一、现代文阅读(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社稷坛抒情秦牧北京有座美丽的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

古代帝王,在社稷坛祭地。

祭地为了要求土地肥沃。

五谷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因此,人们臆想的稷神(五谷)就和社神(土地)同在一个坛里受膜拜了。

2024届新高考语文冲刺精准复习散文阅读概括信息内容

2024届新高考语文冲刺精准复习散文阅读概括信息内容

(1)方法
角度
从散文类 型着手
从文章结 构入手
阐释
不同类型的散文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写人 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应着重分析写了什么景物, 抒发了什么情感;议论性散文主要分析文章阐发了什 么观点或哲理;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 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
选概括
(5分)
①从概括范围看, 考查分局部与全文 两个角度。 ②从概括类型看, 主要有内容概括和 特定概括两种。以
全国 《当痛苦大于 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 2021
甲卷 力量的时候》 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局部筛 选概括
后者为主,后者主 要有原因概括和作 用概括两种小题型。
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 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 的中心思想。抓住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 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进而推断作者的 写作意图。
(2)答题格式
• 写人散文的表述形式:本文记叙(描写)了……事迹, 表现(反映、赞扬、揭露、批判)了……精神(性格、品 质)。
官回家,但朝廷不允。赵五娘独自在家奉养公婆,饥荒
年间,公婆双亡。赵五娘为公婆修筑坟墓后,沿路弹唱
乞食,进京寻夫,历尽艰辛,终与伯喈团圆。高则诚一
三、练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 瑞雨为安 • 刘醒龙
• 我凌晨4点多钟起床,赶杭州到瑞安的早班高铁,一路 上所遇见的,恰好如此行所要探究的南戏《琵琶记》① 中写的那样:“我早晨间见疏剌剌寒风,吹散了一帘柳 絮;晌午间只见淅零零小雨,打坏了满树梨花。一霎时 啭几对黄鹂,猛可地叫数声杜宇。”虽然季节略有差距, 却与“绿成阴,红似雨,春事已无有”的意境相差无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鉴赏)-题型三:内容要点概括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鉴赏)-题型三:内容要点概括题【含答案】

题型三内容要点概括题——浓缩的都是精华构建解答内容要点概括题的知识体系一、概括段(层)意概括段(层)意最基本的方法是划分层次,提取或概括关键信息,为此需要逐句逐层地细读。

对于几个段落的文意概括,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概括、归纳文意有以下三种常用的方法:(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

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边练边悟(2011·湖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

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

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

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

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

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作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节选自《才子赵树理》)1.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二(含答案及解析)

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二(含答案及解析)

散文阅读概括归纳、理解内容要点练习二文体知识: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一般可分为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等类型。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等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

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点拨:试题特点:⑴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

散文考查都有这道题。

⑵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

⑶分值安排多为6分,答案点一般为3--4个。

答题提示: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

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 几点答案,必须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须是不同角度(层面)、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米的恩典甘典江①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②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

象禾实之形。

”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③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

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

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④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

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⑤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

《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

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

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

⑥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

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斜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

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⑦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

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

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赈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

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⑧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

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⑨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

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

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

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

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

高考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检测含解析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检测含解析试题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黄梅时节吴组缃去年在家里,也正是阴历五月的时候,我的哥哥由北平放暑假到了家,他说:“北方的天气真好,下雨的时候非常少;即便下,也是干干脆脆地下一场。

下过后,只在原有的畅爽的气氛上添了一点清新,那情味更好受。

哪会像我们南方!——你看这两天简直糟糕到什么样子!〞五月里是所谓黄梅时节。

南方的黄梅天确实糟糕得可以。

天,老是阴沉沉地布满厚重的破棉絮似的云,雨是天天下,但下得又不干脆:有时翻江倒海下一个整天整夜,有时竟连绵到三四天。

你说如此痛快地下一场就可开朗了吧?谁知偏偏没这样近人情:云,还是不散;雨,还是要下。

有时眼巴巴地望到露出青天,不到三两分钟便又飞起鹅毛雨来;有时一边在出太阳,一边又在飒飒淅淅地下着雨。

空气又湿又闷,一呼一吸,鼻里喉头都似乎塞着棉花一样。

遍处潮腻腻的,衣服摆上三两小时就会上霉,什么东西都发散着霉熏熏的气息。

在这时,简直无事可做;即便做,也什么都做不成。

头又昏又沉,浑身又酸又软,心里烦躁得只想打人,——就是想抽支烟卷儿,也抽不出半缕烟来!就在这种无法对付的时候,听哥哥说北方的天气那么美妙,我们顿时都想插起翅膀飞到北平来。

今年的黄梅时节又到了,而我果然到了北平。

北平虽然是到了,可是这儿的天气并不见得和我们去年所想象的符合,一个花一般的梦,眼见得被打破了。

近两天一连下了几次雨,天气虽不完全像南方的那么糟,可是确实不非常畅爽,也未见其清新。

在清华,物质的设置比拟完善,尘土也不算多;因下了几次雨,可也是泥泞载道,一种潮腻的感觉,并不减于南方。

昨天晚上热得真够苦人。

我们室内睡着三个人,窗户尽管开着,风却一丝儿也不吹进来。

被窝是不必说,即便毯子也盖不住。

露着身睡到天亮,不料半夜里转了冷,今日一醒来,喉头痒痒的,像有三两根毫毛儿在里面搔闪着。

鼻子也不通了,泪涕交流,时时要打喷嚏;索性打得出也罢,偏偏张大了口,半个也打不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米的恩典甘典江①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②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

象禾实之形。

”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③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

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

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④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

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⑤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

《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

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

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

⑥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

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斜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

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⑦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

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

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赈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

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⑧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

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⑨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

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

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

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

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

顾客从一袋米中,看不到四季的替换,闻不着泥巴、雨水和阳光的气味,也无视农夫的喘息与农妇的忧伤。

可怜的米,被抽象成了一种消费符号。

⑩每次不得不去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都在猜想:假如苏格拉底看到这一切,不知还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在两千多年前,他就对物质消费不屑一顾:“我们的需要越少,就越接近神。

别人为食而生,我为生而食。

”也就是,对于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来说,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与理性。

⑪许是因为苏格拉底的提醒,我开始尽量少去超市,实在要去,也要扪心自问一番:是不是因为听从了大米的召唤?我越来越相信:过度的物质消费,是一种恶习,甚至,是对人类独立于物质的高贵精神的冒犯。

⑫每一粒大米,无论是干瘪的还是饱满的,一起经历了四季的轮回,演绎了生命的涅槃,见证过土地的馈赠,追逐过阳光雨露,都领受了人的安抚和神的祝福。

在此意义上,它们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利进入人的胃,化为人的血肉与精气。

⑬联想到米的“远亲”——麦子。

西方人眼中的麦子具有神性,因为麦子经过“施洗”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有信仰的面包,荣升为基督的圣餐。

我想,倘若真有神灵可以降福于诸般良善与恩惠、纯洁与正义,那么它可以启示麦子,同样也能祝福大米。

⑭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敬畏粮食,就是遵守心灵的律法,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结人与大地的伦理,并抵达感恩的故乡。

⑮从一粒大米的恩典..中,我领受了永恒的充实与安宁。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点题,明确交代“米”是我最敬重的一个汉字,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说文解字》《易经》中的词句、苏格拉底的话以及西方对麦子的膜拜,既表达了对米的深厚理解,更增强了文本的厚重与力量。

C.文中叙述,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工作人员居高临下的目光使我突发恐惧。

后来,大米开始自由流通,人们真正的幸福生活便开始了。

D.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内涵丰富,语言极富感染力,告诉读者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并非抽象的一种消费符号。

解析:选C C项,“工作人员居高临下的目光使我突发恐惧”错误,文中使我突发恐惧的原因是:要是哪天人们没有了粮食怎么办。

“人们真正的幸福生活便开始了”错误,原文是“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2.综观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中加点词“恩典”的内涵。

(6分)答:解析:大米的“恩典”指大米给予我们的恩惠,梳理文章思路可知,答案信息集中于文章前半部分(①~⑥段)。

由《说文解字》《易经》的解读可知,大米丰富了中华文化;“民以食为天”,大米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大米从土地中孕育化生,是联系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的媒介和命脉;由第⑥段内容可知,生长米的梯田给人视觉享受,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参考答案:“恩典”原指帝王的恩赐和礼遇,现泛指恩惠。

文中的“恩典”有以下意义:①“米”丰富了中华文化;②“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③“米”是联系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的媒介和命脉;④生产稻米的梯田,给人以视觉享受,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3.(主旨概括)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6分)答:解析:概括文章主旨,可以结合文中的“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敬畏粮食,就是遵守心灵的律法,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结人与大地的伦理,并抵达感恩的故乡”等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本文表达了对米的感恩和敬畏之情。

(3分)指出物质富裕后不能过度物质消费,敬畏粮食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安宁。

(3分)★4.(题外设题·多练一点——特定信息概括)文章由“米”主要联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内容?(6分)答:解析:解答此题,可以摘选文中写到的与“米”有联系的内容,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逐一筛选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①土地;②广义的“米”的类型;③米的交易与人们的生活;④米的命运;⑤米的“远亲”——麦子;⑥敬畏粮食,感恩故乡。

(每点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草木深晓寒①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

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

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毫无缓冲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着腰劳作的农人。

②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我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秘密。

③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我内心的怀想,但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

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④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我那时不喜欢草木。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村庄的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

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丫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

我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去大把的汗水。

⑤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

祖父见了说,没事,是上火了。

他从山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到我面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

当时我并不相信这种土办法能瓦解我的疼痛,我切一段稻草当吸管,一点点吸进去,苦,涩,酸,好像所有人类难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在这水里,弄得我头晕目眩,只是没想到几天后,竟奇迹般地好了。

⑥从那时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觉得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

我开始审视周围的草木,村庄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处都是,从一座山头扑向另一座山头。

我想它们大约是被风吹来的,一阵大风,从山那边吹过来,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

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揽在怀里。

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草木歌唱,歌声把村庄带进沉沉的梦乡。

⑦母亲会在一家人闲着的时候,突然从屋角搬出一坛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或一袋子酸枣糕。

餐桌上也经常变换花样,一碗香喷喷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叶粑粑。

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母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

霜降时节,父亲照旧从对面的山上挑回来一筐筐木炭,木炭乌黑,每一根都闪着光泽,还保留着树干的雏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复活,变成亮堂堂的炉火,变成腊肉的香,最终以一种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们的脸上。

⑧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离开了草木,我们只能接受生活的种种苦难,即使愿意倾我所有,也难以抵御接踵而来的黯淡和荒芜。

⑨时间固执地改变着一切,草木长高,村庄变矮,我在草木之下劳作,歇息,枕着泥土仰望草木,我看到阳光从它们身上流过,镶上一层绿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烟,我看到不断改变的色彩,如同一万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上的一场蝴蝶雨。

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属于村庄,我们把自己交给草木,在草木的深处皈依。

(有删改) 5.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运用比拟修辞手法描写村庄里草木遵从秩序、不知偷懒、不偏倚等特点,意在歌颂草木般勤劳、质朴的农人。

B.文章运用连续的动词刻画对象,如“开疆拓土”“攻占”“带”“披”等,具体生动地展示了草木走进村庄的过程。

C.结尾写到“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呼应开篇中有关村庄、草木皆服从于秩序的议论,首尾圆合,突出了主旨。

D.本文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了草木与村庄、草木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语言质朴而真挚。

解析:选A“意在歌颂草木般勤劳、质朴的农人”错。

★6.[层(段)意概括]请概括第⑦段的主要内容。

(6分)答:解析:第⑦段的主要内容,是突出草木在人们生活贫穷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是突出父母亲应对贫穷生活的作用,所以,陈述对象应该是草木,而不是父母亲。

参考答案:草木赐予人们生活资源,(3分)使原本贫穷的生活拥有了快乐。

(3分)★7.(特定信息概括)作者为什么说那时不见得多喜欢草木,可是草木却占领了其记忆的一端?请结合全文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