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2016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
江苏省启东中学(226200)邢正贤
摘要:高效的考前复习是高考成功的关键。本文作者通过对高考地理考前复习指导的研究,对2016年高考地理的考前复习提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复习建议,对老师们做好2016年高考最后阶段地理学科的考前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
高考一天天临近,家长和学生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2014年高考地理复习即将进入最后的考前冲刺阶段。为了提高考前复习效率,笔者在研究往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最后阶段复习中的存在问题,就2014年高考考前地理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师生们参考。
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目前全国使用的人教、鲁教、湘教、中图四个版本的教材在知识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差异明显,各版本教材中都有一些不属于考试说明要求考核的内容。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只能以考试说明作为命题依据,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复习。对考试说明删减的知识点,初中地理除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外的知识不再复习。最后阶段考试复习的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考试说明,复习回归的是考试说明,而不是教材。
二、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考试说明》规定高考以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为主,因此只要真正掌握好《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知识,就足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事实证明高考中真正使考生拉开差距的是中低档题。考生要考出高分,也要从中低档题做起。难题的得分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过分重视难题,忽视基础知识复习,造成中低档题的得分率下降,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因此,作业考试应以中低档题为主,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高考试题以原创题(新题)为主,不要一看到新题就觉得没学过,其实新题考的仍然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知识和原理,解答能力立意的试题,无一例外都要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
基本题和难题所得的分数是等值的,不会因为难题多得几分而优先录取;基本题和难题所花的代价是不同的,保证基本题尽量少失分是大多数人能够做到的。保证难题不失分,只有极个别人能够做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要把啃出一道难题作为成功,要把基本题少失分、不失分当作成功。
三、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由于考试时间和题量的限制,命题必然会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复习时应按照考试说明要求把四套教材的共性部分整理成复习讲义,让学生直接根据讲义复习,提高备考的准确度和效度。为了督促引导学生对这些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最后阶段教师可对整理的讲义进行系统全面的默写,通过默写进一步明确复习重点,发现复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确保主干知识掌握到位。
四、突出人文地理复习
考试说明规定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别占40~60%,但从新课程高考的实际命题情况看,人文地理的占分比重较高。自然地理考核内容难度大,主要集中在选择题中,短期内成绩较难提高,而人文地理占分比重大,且多集中在综合题中,记忆性内容多,强化记忆对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大有益处,因此,最后阶段必须突出对人文地理的复习。
五、注重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常以中心问题设计情境,编制试题。因此,复习时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知识整合,形成重点问题的知识结构,在掌握学科知识结构的同时,要注意掌握描述和分析问题的知识结构,如自然地理特征、水文特征的描述,气候成因、工农业区位的分析,通过掌握知识结构,掌握描述、分析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得高分、得满分。
六、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高考试卷中地图数量多,形式新、信息量大且比较隐蔽。读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图像构建空间概念,理解概念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利用经纬
网、海陆位置等各种方法进行空间定位,以免因定位不正确而导致答题偏离主题。
七、抓好热点知识复习
地理高考试题必然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北京、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雾霾天气、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钢铁、煤炭传统工业的改造和振兴问题、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为2016年高考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备考的过程中,选取地理热点问题时,要淡化事件的本身,挖掘事件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相关地理知识有机整合,并加以题型化处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阐述现实中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学生养成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
八、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命题倡导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但其知识原理一般都来源于课本,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迁移来进行回答。复习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如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迁移到东亚季风气候、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的形成。把鲁尔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综合整治迁移到山西能源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等,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试题虽然不会考到教材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注意建立正确的答题思维模型,注意不误答,漏答。如原因(自然、人为)、条件(有利、不利)、影响(正面、负面)等等,按模板归纳答题要点,答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克服不得要领的叙述,并注重课本知识迁移,规范使用所学的地理术语,注意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坚决杜绝使用“大白话”式的语言答题。
九、合理处理讲练关系
要避免盲目追求大题量、高速度、快节奏的复习方式,精选试题,进行限时独立练习。以分单元(比较小的单元组合在一起)、分册练习为主,过多的综合训练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通过及时认真的批改,提高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加以弥补。根据考试情况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重点讲评。讲评要就题论理,明确错误原因,弄清问题实质。要善于小题大做,借题发挥。通过讲评扩大知识的覆盖面,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要注意对试卷进行二次批阅,检查学生的听讲记录,以督促其认真听讲,认真订正。
十、看题与做题相结合
最后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当减少做题的数量,做到做题与看题相结合。对自己手头资料上的一些题目可采取看的策略,具体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想要点,即想答案的要点;②对答案,即把自己所想的要点与题目的答案进行对照;③找差距,即找自己所想的答案要点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④析原因,即分析两者存在差距的原因所在;⑤理思路,即综合自己的思考和题目给出的参考答案,对答题思路重新进行整理;⑥忆知识,即回忆相关知识,归纳出其可能的命题趋势。加强对错题的研究。什么题目最有价值?自己做错的题目最有价值。原来会做的题目做对了,顶多称之为训练;原来不会做的题目现在会做了,才真正体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十一、做好解题方法训练
最后阶段要依托题型训练带动知识复习,把题型训练与重点、热点复习结合,在训练中强化对重点、热点的复习。要重视选择题解法的训练,通过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为夺得学科高分打下良好基础。加强表达训练,避免问现象答本质、问原因答结果、问特征答成因、问条件(影响)只答有利方面、不答不利方面,只答自然方面、不答社会经济方面;注意把图像、图表与文字资料结合起来,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试题作答的要求,开阔思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回答(重在把面铺开),一般不必过分展开;注意各条答案相对独立,同一答案的逻辑性要强,回答时应把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回答成因类问题时注意把解题的思考过程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能跳跃式回答。
高考备考是一项极其艰巨、极富挑战意义的活动,也是对高三师生意志和心智的考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重视双基、掌握主干、回归说明、细致审题、规范答题,相信一定会取得喜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