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理论税收基本理论
税收讲义PPT课件
21
由于增值税实行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
税款的制度,因此对纳税人的会计核算 水平要求较高,要求能够准确核算销项 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但实际情 况是有众多的纳税人达不到这一要求,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将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大小以及会计核 算是否健全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 纳税人。
11
按税收管理权和税收支配权分类
中央地方共享税
国内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资源税 城市建设维护税 印花税(对证券交易征收的94%归中央政府)
12
纳税义务人
我国对纳税义务人的确定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居民 管辖权 地域管辖权:一国政府只对纳税人来自或被认为来自
方法一:按课税对象不同,我国现行税制分五类共24种 税。 流转税(4):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所得税(5):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资源税(4):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耕地占用税 财产税(6):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车船使 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辆购置税 行为税(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宴席税)、 城市建设维护税、印花税、屠宰税
本国境内的全部所得或存于本国境内的财产行使征税
权力,而不考虑所有者是否为本国居民或公民。
居民管辖权:一国政府只对属于本国居民的全部所得 和财产征税,而不考虑其所得来自境内或境外,以及 财产座落何处。
13
三、税制构成要素
1)、纳税人:课税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与之相关的概念:纳税人、 负税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 2)、课税对象:课税客体,据以征税的依据。是税制的 基础性要素,也是区分税种的标志。按照课税对象的 不同,我国税制中税种主要有:流转税、收益税、行 为税、财产税、资源税五大税种。 相关的概念:税源、税基、税目 税源:税款的最终来源,表现为各种收入。 税基:计税依据,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 税目:针对课税对象规定的具体征税的类别和项目。
税收基本理论
本章共四节: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税收职能与税收政策 第三节 税收原则与税收效应 第四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一、税收概念 国家为了满足公共职能的需要,凭借社会
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 与单位与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地、无偿地、 定量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体现国家 与纳税人之间以法律为准绳结成的一种特殊分 配关系。
• 宏观税负指标:GDP税负率、NI税负率 • 微观税负指标: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
总产值税负率、增加值税负率、净产值 税负率
#
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 税收征收管理能力
#
四、税负转嫁
• 税负转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 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进货价格的方 法,将缴纳的税款转由购买者或商品供 应者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5305.85 6205.80 7335.97 8624.83 9553.48 10820.31 13042.74 15833.16 17682.69 21201.13 26355.07 31649.01
95.57 96.26 96.11 95.37 95.18 95.33 97.11 95.78 96.12 96.53 97.58 97.53
#
税收的“三性” :
1.强制性:征税凭借社会公共权力, 借助法律。
2.无偿性: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 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
#
三、税收与利润、规费的关系
• 税收与利润、规费等国家财政收入的其 他形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
税、利、费的比较:
税收基本理论
现 阶 段 税 收 的 作 用
税收制度
简称税制,是国家依据 税收分配规律制度的、 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 税收征纳关系的规范, 是税务执法机关的征税 依据和工作规程。它包 括国家各种税收法律、 法规、条例、实施细则 和征收管理制度等。
税法是国家依据税收分配规律制定的,明确
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和缴纳税款方面的权利义 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称,是国家法律、法规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 政 府 的 角 度 看 待 征 税 的 原 因
• 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 国家调节经济的手段 • 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是维护国家权 益的重要手段
(一)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国家是以执行社会公共职能为基础的行政权力机关。它担负着为社会 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职责,如国防、安全、教育、科技、文化、卫 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公共物品有些完全由国家出资,有些 由国家部分出资。资金从何而来呢?只能从社会成员(居民或经济组织) 手中取得,由社会成员来负担。 国家从社会成员手中取得收入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地租、捐献、摊派、 利润、货币发行、规费、罚没等。政府取得的财政收入最终主要采取何种 形式,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的特点。社会的公共需要是一种经常性的、相 对稳定的、规模较大的需要。这就要求要有经常性的、稳定的、数量较大 的收入来满足,即税收。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利,按照一定的标准,强 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以取得财政收 入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相比之下,国家通过课征税收取得财政收入是最佳的方式。征税 实质上是人们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无偿转移给政府支配。 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不会凭空扩大社会购买力,引起通货膨货膨胀; 二是国家不负担任何偿还责任,也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不会给 国家带来额外负担;三是税收是强制征收的,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制 定法律向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或任何行为为课征任何数额的税款, 故可使国家财政支出用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形成充足的资金来 源。
税收理论税收基本理论
6
基点,必须落实在政治过程中单个的个体—— 投票者(选民)、政治家、官僚等的决策分析 上。 (二)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础的假设前提, 即现实中的人是利己的、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 或利益最大化的。 在公共选择论看来,个人在政治过程中也 是经济人。不论是在经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 场上,他们的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 在对选民行为、政治家行为、官僚行为和 利益集团行为的分析中,经济学假设都得以坚
4
公共选择理论采用的方法却是经济学的方法 论。因此,公共选择论(Public Choice Theory) 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把经 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缪勒 1999 P4)。 二、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 由于公共选择论是研究政治的经济学,采用 的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因此,它是在坚持主流经 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个人主义方法论基础上,将 其应用于政治交易过程的分析。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交易政 治构成了其研究方法论的三要素。
9
三、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在公共选择下, 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是通过投票来表达的, 进而形成决策并转化为行动,由此决定了财政 决策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公共产品决定的公共选择过程中,个人 只能通过投票选举代表,然后由代表们去投票 决定公共预算,即公共产品的供应及其税收的 来源与水平。 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始终面临两个问题: (一)偏好的显示问题 即每个个人对公共产品的评价,如何通过 有效的机制将其真实地表达出来。
第三章
公共选择
选择(决策)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一个 社会要选择稀缺资源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间 配置的比例,也要选择在不同公共产品间配置 的比例。 与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不同的是, 由于非排他性及其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公共 产品本身并无直接的市场价格,也无从通过市
公共经济学-税收理论
现代税收理论中税负担分配的公平原则:
(1)利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税负担的分配应当
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由于 政府的税收是用来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因而应当按照个 人或家庭享用公共产品与劳务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税负担 的份额。缺陷:因为公共产品与劳务具有非排他性消费性 质,所以难以在个人之间准确划分从公共产品与劳务的消 费中获得的利益。利益原则更不能适合政府用于再分配性 质的支出,如贫困救济支出就不能要求受救济者按照个人 所得到的利益来分担这一支出的份额。
税收的本质:
个人、家庭、企业等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国 民财富的转移。
一种交换,即国民向政府让渡他们个人对 自己占有的经济资源、经济成果的部分控 制权,借以换取政府予以的各种形式的保 护和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
二、税制要素
税制要素,即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对 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和如何征税 等税法的基本内容。
对经济税基征税,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 改变人们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即发生替代 效应。人们会通过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来尽量减少纳税。
如:对利息收入课征较高的税,会影响人们对储蓄的 积极性,改变人们在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2)非经济税基(Non-economic Tax Base)——指和 人们的经济行为无关的征税对象。
税收的社会正义原则理论意义在于矫正私有制下的 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对以后的公平税负的理论和 所得税制度的发展,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四,税务行政原则。在税收制度设计时,
《税收理论》课件
税收效应分析
适度的税收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资源分配
产业结构调整
税收可以调节资源分配,引导资源流向高效率的领域。
税收政策可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从而调整产业结构。
03
02
01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制等方式,将收入从高收入人群转移到低收入人群。
收入再分配
通过税收再分配,可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税收征管的信息化
简化纳税程序,提供便捷的纳税服务,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税收征管的便民性
06
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因行使各自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并由其纳税人及各国政府共同参与缴纳税款的过程。
总结词
国际税收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和税收分配,其特点包括跨国性、复杂性、协调性和规范性。跨国性是指税收涉及到多个国家,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参与;复杂性是指国际税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税收管辖权、税收抵免、税收协定等;协调性是指国际税收需要各国政府进行合作和协调,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收歧视;规范性是指国际税收需要遵循国际税收协定和国际税收惯例。
财政政策原则是指税收应服务于国家财政的需要,为国家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03
税收负担
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经济负担。
税收负担
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照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能力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量能负担和受益负担。
税收负担的分类
税收负担率、税负差异率、税负弹性等。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税收负担转嫁
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政策因素
法律因素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章 税收基本理论不定项选择题1、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A 生产 B 消费 C 分配 D 交换2、税收是一种以( )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A 国家 B 财政机关 C 纳税人 D 税务机关3、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A 财产所有权 BC 财产所有权和国家行政权 4、 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 利润 B 规费 C 税收D 公债5、“公需义务说”认为,税收是()A 政府用于补偿公共产品的生产费用的成本B 国家向人民征收的用于公共目的的收入来源和财力基础C 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支出需要D 个人在向社会领取收入时所作出的扣除 6、关于税收的本质,( )是从5 0年代起在我国较为流行的一种学说A 公需义务说B 国家需要说C 公共品补偿说D 社会扣除说7、 下列财政分配方式中,以强制、无偿方式取得的是()A 税收B 公债C 规费收入D 国有资产收入 8、 ( )是我国税收的雏形阶段 A 初税亩 B 贡、助、彻 C 一条鞭法D租、庸、调9、 ( )是我国农业赋税制度从雏形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的标志。
A 贡、助、彻 B 初税亩 C 一条鞭法 D 租、庸、调10、 推动税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国家职能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C 经济体制的发展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发展 11、 ( )是税收由不成熟形态发展为成熟形态的标志。
A 贡 B 助 C 彻 D 初税亩12、 当代中国税收确立方式属于()A 自由贡献时期B 专制课征时期C 立宪协赞时期D请求援助时期13、 构成公共财政理论的一部分,揭示税收本质的学说是( )A 公需义务说B 公共品补偿说C 国家需要说D 社会扣除说 14、税收起源于()环节国家行政权 D 以上都不是)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5、税收分配对象主要是( )A 社会总产品B 国民生产总值C 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D 国民收入 16、 ( )认为“税收是政府用于补偿公共品的生产费用的成本。
财政学第九章 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二)无偿性 1、无偿性的概念: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收 就归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原纳税人,也不 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和代价。 2、税收为什么要具有无偿性 3、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三)固定性 1、固定性的概念:国家征税必须通过法律 形式,事先规定对什么征税及征税的额度, 这些事先规定的事项对征纳双方都有约束力 而不能随意变动。 2、税收的固定性也是相对的
以纳税人的特殊行为 (需要特别抑制的行为) 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资源税、土地使用税 等
印花税、屠宰税、筵席 税等
(二)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可分为直 接税和间接税。
本分类法旨在分析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三)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可将其分 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1、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 依据的税类。
❖ 1.税收行政效率原则
❖ 行政效率原则是指筹集和管理税收的有 效性,这种有效性是以税收征收成本最 少为标准判断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征 收成本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
❖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检验税收本身的效率, 可以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 库的税收收入之间的对比进行衡量。
(二)税收效率原则的内容
四、税收中性问题
(一)税收中性的概念
❖ 1.概念
❖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 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 人经济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含义
❖ 税收中性包括两层含义:
❖ 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 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 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
❖ 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 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 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收的基本理论
第四讲税收的基本理论第四讲税收的基本理论第一节课税原则课税原则是规范分析,征什么税、征多少、怎样征税的设计原则。
一、课税原则历史回顾(一)威廉•配第的课税原则公平:纳税人能力不同,税收负担适当不同;便利:征收的手续、程序、方法药简便符合纳税人的习惯和客观条件;节省:尽量节约征收成本。
(二)尤斯蒂的课税原则最高原则是国库原则。
其余六项P67页(三)亚当•斯密的课税原则第一次系统化研究了课税的原则。
斯密认为大规模的税收和财政支出对经济具有负面作用,应当限制各个部门的规模,尽可能低、定量化地制定预算规模。
1、平等原则其核心是税收对于人人平等,按照负担能力比例征收,不能改变财富分配比例。
2、确实原则对于纳税时间、地点、手续、数额都要明确规定,并且不能随意更改。
也就是说需要制度化和法制化。
3、便利原则税收制度尽量使得国民感到方便。
P69页。
4、最少征收费用原则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额越小越好。
(四)瓦格纳的课税原则1、财政政策原则充足灵活地保证国家经济开支需要:①收入充分原则税负须满足国家开支,不够则增税;②收入弹性原则随着经济增长税收收入自动增加。
2、国民经济原则不能危及税源,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①本所得或财产所得为税源;②税种选择原则一选择难以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
3、社会公正原则对于税收负担在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应该遵循普遍原则(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纳税)和和平等原则(按照能力纳税,累进税率)。
4、税务行政原则税法的制定与实施应当便于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①确实原则(同斯密)②便利原则(同斯密)③最少征收费用原则(税务征集和纳税人的成本都最小)。
二、现代课税原则现代课税原则效率标准经济效率税收中性。
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制度效率征纳双方成本最小: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公平标准横向公平如果征税前两人具有相同的福利水平,纵向公平如何“公平”对待福利水平不税源选择原则以国民所得为税源,不能以资相同的人运行;不影征税以后呢?涉及响私人部福利水平到价值判门原有资也是相同断;更为复源配制状的。
税收基本理论知识
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 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征税,不 得擅自减免或增加纳税人的税
负。
税收中立原则
01
税收制度不应干预市场的经济活动,避免对市场经济产生不必 要的扭曲效应。
02
税收制度应保持中性,避免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过度激励
或抑制作用。
税收制度应避免对不同纳税人产生歧视性待遇,确保市场的公03Fra bibliotek平竞争。
03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01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 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法 规,以及税务机关在执行征税 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定准则。
02
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 、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减免税、税务争议等要素构 成。
03
税收制度是税收的核心内容, 是税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税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现代中国税收制度是在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税收制度,税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 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税收的种类与结构
税收种类是指根据征税对象的不同进 行的分类,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可 以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 税、行为税和资源税等五大类。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税制改革经验,如 简化税制、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等,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探索。
03
当前税制改革面临的 挑战与对策
针对当前税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 税收征管、税收负担、税收公平等, 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对策建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税收制度的要素
纳税人
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财税理论与实务税收基础知识
财税理论与实务税收基础知识一、税收的定义及基本原理税收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强制性地收取个人、企事业单位等经济组织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和所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制度。
税收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纳税人的确定纳税人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应依法缴纳税款的主体。
个人纳税人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法人纳税人包括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
1.2 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按照纳税人的财产和所得状况,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征税,使纳税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负担,实现税收的公平和社会公正。
1.3 税收的便捷原则税收的便捷原则是指通过简化税法和税收征收程序,减少纳税人的行政负担,提高纳税人的便利性,促进税收的顺利征收和缴纳。
1.4 税收的经济合理性原则税收的经济合理性原则是指税收应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制定,既要能够产生一定的财政收入,又要避免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税收的种类和分类税收根据不同的征收对象和征收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种类和分类:2.1 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自己直接缴纳给国家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由商品和服务提供者代为向国家缴纳的税收,如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2.2 国内税和国际税国内税是指在国内经济活动中征收的税收,如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
国际税是指在跨国经济活动中征收的税收,如跨境贸易征收的进口税和出口税等。
2.3 一般税和特殊税一般税是指广泛适用于各种纳税人和经济活动的税收,如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特殊税是指只针对特定的纳税人和经济活动征收的税收,如烟草税和关税等。
2.4 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收,如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地方税是指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如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三、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程序3.1 税收的征收方式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直接征收和间接征收两种方式。
直接征收是指税务机关直接向纳税人收取税款,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
财政学中的税收理论与实践
财政学中的税收理论与实践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途径之一,对于实现财政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学作为研究国家财政运作的学科,广泛探讨税收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将从财政学角度出发,探讨税收的理论基础、税收政策制定与实施、税收改革等问题。
1. 税收理论基础税收理论是财政学研究的基础,相关理论主要包括纳税人理论、税基理论、税负理论和税收目标理论等。
首先,纳税人理论研究税收主体的属性和其对税收的行为反应。
其次,税基理论研究税收对象以及税收征收的依据和方式。
再次,税负理论研究纳税人对税收负担的感知和承受能力。
最后,税收目标理论研究税收政策的目标和作用。
这些理论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提供了指导。
2. 税收政策制定与实施税收政策是国家通过税收手段来调节经济和社会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税收筹划、税收立法和税收征收等环节。
税收筹划是通过调整税收制度和税率等方式,实现税收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税收立法是制定税法法规,明确税收的征收范围和方式。
税收征收是通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征收和管理。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考虑国家的财政需求、经济情况和社会目标,以及积极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公众福祉。
3. 税收改革税收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原有税收体系、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提高税收效益和实现公平正义。
税收改革的目标包括简化税制、减少税负、提高税收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税制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和税收征收管理等方面。
税收改革的难度在于权衡各方利益、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平衡。
4.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合作税收理论与实践除了在国内层面进行研究和实施外,还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和合作。
国际税收比较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了解不同国家税制和税收政策的特点和效果。
国际税收合作可以通过税收协定、信息交换和合作机制等方式,促进税收征收和打击跨国税收逃避,促进全球税收治理。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一、不定项选择题1、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环节A 生产B 消费C 分配D 交换2、税收是一种以()为主体的分配活动A 国家B 财政机关C 纳税人D 税务机关3、国家征税凭借的是()A 财产所有权B 国家行政权C 财产所有权和国家行政权D 以上都不是4、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A 利润B 规费C 税收D 公债5、“公需义务说”认为,税收是()A 政府用于补偿公共产品的生产费用的成本B 国家向人民征收的用于公共目的的收入来源和财力基础C 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支出需要D个人在向社会领取收入时所作出的扣除6、关于税收的本质,()是从50年代起在我国较为流行的一种学说A 公需义务说 B 国家需要说C 公共品补偿说D 社会扣除说7、下列财政分配方式中,以强制、无偿方式取得的是()A 税收B 公债C 规费收入D 国有资产收入8、()是我国税收的雏形阶段A初税亩 B 贡、助、彻C 一条鞭法D 租、庸、调9、()是我国农业赋税制度从雏形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的标志。
A 贡、助、彻B 初税亩C 一条鞭法D 租、庸、调10、推动税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国家职能的发展B 生产力的发展C 经济体制的发展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发展11、()是税收由不成熟形态发展为成熟形态的标志。
A 贡B 助C 彻D 初税亩12、当代中国税收确立方式属于()A 自由贡献时期B 专制课征时期C 立宪协赞时期D 请求援助时期13、构成公共财政理论的一部分,揭示税收本质的学说是()A 公需义务说B 公共品补偿说C 国家需要说D 社会扣除说14、税收起源于()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15、税收分配对象主要是()A 社会总产品 B国民生产总值C 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D国民收入16、()认为“税收是政府用于补偿公共品的生产费用的成本。
”A 公需义务说B 公共品补偿说C 国家需要说D 社会扣除说17、税收能力预测,从总量上看是指()。
财政学-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ceyc.pptx
内敛型—来自本国企业和公民。
④、根据主体税种的课税对象性质可以分 为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收益所得税 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流转税与收益所 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
流转税为主体。
所得税为主体。
双主体。
三、、税制结构的制约因素
②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的缴纳是以雇员工 资的一定部分为税基,也可以看作是对所得的 课税。但社会保险税属于社会保障的缴费性质, 故可以划分为税收的单独类型。主要包括三个 税种:
老年和伤残社会保险税: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
医疗社会保险税: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
失业社会保险税:一般由雇主缴纳。
社会保险税一般实行比例税:
(二)经济结构制约着税制结构
(1)产业结构制约着税制结构 第一次浪潮;农业税主体。(农业文明)
产业结构不同制约税种。
第二次浪潮:流转税(工业文明)税目、 税率的设置。
第三次浪潮 :所得税(服务业)。
(2)企业组织结构制约着税制结构
第一,企业全能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同 一产品集中在一个企业,流转税以商品销 售全额为课税对象。
②西方财政学:按照税率结构形式,分为比 例税、累进税和累退税。
比例税:税基增大,税率保持不变。例如: 财产税。
累进税:税率随税基规模增大而上升的税 收,税基越大,税率越高。
累退性:税率随税基规模增大而降低。累 退税是不公平的。有些税的负担占高收入 的收入比重往往低于低收入者的收入比重。 例如盐税。
③对货物的课税:
以生产和销售的货物为税基,可以在生产或 销售的单一环节征收,也可以在生产和销 售过程的各个环节征收。主要包括:
➢ 零售销售税:在零售环节上对商品征收的 销售税。
宏观经济学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国家的财政体制、经济调控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税收理论与政策的相关内容。
一、税收理论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指政府依法从居民、企业和其他组织收取的一种强制性非交易性财政收入。
税收理论主要包括税基理论、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等。
税基理论认为税收应该以国民收入或消费为基础,能够反映纳税人的经济实力。
税负理论则关注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包括税率、税收机构的费用等方面。
税收弹性理论则研究税收对经济变动的反应程度,如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
二、税收的宏观经济学意义税收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能够支持国家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税收通过调节财富分配,可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平衡。
此外,税收还可以通过改变税率和税基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三、税收政策与经济周期税收政策在经济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衰退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降低税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民间消费和投资。
而在经济扩张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平抑通胀压力,控制经济过热。
税收政策的调整需要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来决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四、税收政策与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对于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调整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可以鼓励特定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制造业的税负,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此外,税收政策也可以用于调节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五、税收政策与社会公平税收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和财富水平,合理确定税负,可以实现税收的公平性。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制度的设计,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减少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税收哲学(ppt 55页)
3. 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为 价内税和价外税。
税金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属于价内 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以外附加的属于价 外税。
附: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 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 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 附后)。 (3) 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 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2、 确定原则
斯密指出,“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 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 方法,完纳的额数,都应当让一切的纳税者及 其他的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他进而强调, “据一切国家的经验,我相信,赋税再不平等, 其害民尚小,赋税稍不确定,其害民实 大。”[1]在斯密看来,政府的税法、税收征管 规定等必须是确定的,否则无法杜绝税政官员 徇私枉法、盘剥国民、中饱私囊行为。如果这 种行为任其发展下去,最终会导致国家经济秩 序的混乱,甚至发生普遍的逃税、抗税活动。
支付能力原则可能遇到的问题: 1、以个人“收入水平”作为衡量个人支付能 力为例。如何度量“收入”?
要对政府税收或公共支出支出政策如何改变收 入分配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得有一个前提,这 便是,我们可以“度量收人”。原则上说,一 个在给定期间内的收人就是其在这个时期的消 费与储蓄之和。但是,在实践中,至少由于下 列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难以得到一个关于人 们初始收人的良好测度。
税收基本理论
税收基本理论第一部分税收概论一、概念与特征概念—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用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理解上述这一高度抽象概念须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一种形式;(2)、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理解税收起源:随国家产生而产生,随其灭亡而消亡。
(3)、国家征税凭借的是行政权;(4)。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5)、税收必须借助法律形式进行。
特征———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职能与作用三大职能:财政职能(税收收入职能)、经济职能、监督管理职能。
对三大职能的理解——财政职能主要从四方面理解1、财政资金需求增加;2、聚财对象复杂;3、聚财范围广阔;4、税收组织收入更艰巨,“税收与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但一直与之奋斗的两件事”;经济职能—税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是一经济杠杆。
经济过热是增税,衰退时候减税;另外如对高收入者征较高的税率所得税,也是一种财富分配。
(如欧洲瑞士)监督管理职能—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它和经济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某些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为国家和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
其主要内容为:1、监督和抑制市场机制的消极方面;2、监督和遏制各种偷漏税行为;3、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税收对社会经济的监督作用。
三、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
1、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平等、便利、确定和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强调平等和效率。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德国经济学家,税收九原则(收入充分、收入弹性、慎选税源、慎选税种、普遍、平等、确定、便利、节省原则)。
见书71、72页。
2、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公平、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管理原则。
效率原则应满足要求(1)充分有弹性;充分是指能满足提供适当规模的公共产品的需要。
税收弹性是指运行税收政策不仅使税收收入随经济情况变化而变,且使税收如弹簧一样适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