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精炼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脂肪酸和臭味组分的蒸汽压等于其在纯粹状态下的蒸汽压 乘上它在油脂中的浓度。 (2)脱臭塔的蒸发效率与设备的操作温度、压力、水蒸汽量/ 油量(S/O)三个主要参数有关: 在一定压力下,随着操作温度升高,臭味组分的蒸汽 压增大,使脱臭油中臭味组分的最终浓度降低。 固定脱臭深度,离塔脂肪酸的组分定为脱臭成品油的 质量指标,若操作温度保持不变, (S/O)将随着系统内 压力P的降低而减小,若操作压力接近真空,则水蒸汽用 量将会大幅度降低。由此,应最大限度负压操作。
1.油脂臭味的来源
(1)油料含有的类脂物等在制油过程转入油脂。 (2)油脂制取、储藏过程中分解的物质。 如低分子醛、酮、酸、含硫化合物等。 (3)在制油和加工产生的工艺性气味: 如焦糊味、溶剂味,肥皂味、漂土味、氢化异味等。 (4)天然油脂中臭味组分:含量很低:为0.1-1.0%。 (5)油脂中臭味组分与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相关: 当游离脂肪酸降至0.01~0.03%(过氧化值为0)时, 气味即消除。因此,脱臭的深度常用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降 低来衡量。 (6)油脂脱臭作用改善油脂风味,提高油脂烟点。
第四节
脱色 (bleaching)
主要内容 一、吸附脱色 二、其他脱色
1.色素的成份
(1)天然色素:
油料中所含色素在制油过程进入油中。如叶绿 (黄)素、类胡萝卜素、棉酚。
(2)加工色素:
油脂生产中新生成的色素。 A、叶绿素受高温作用转变成叶绿素红色变体; B、游离脂肪酸与铁离子作用生成深色的铁皂; C、蛋白质、磷脂等有机降解产物; D、糖类的焦化,色原体氧化后呈现出颜色等。
(四)吸附脱色工艺
1.间歇式脱色工艺:
(1)待脱色油的前处理:脱胶、脱酸; (2)油脂除氧及脱水; (3)添加吸附剂:真空吸入,避免吸入空气; (4)脱色; (5)分离吸附剂:进油量由小到大,以便形成好的滤 饼结构而保证过滤速率。过滤结束后。
间歇脱色罐及脱色工艺
1.待脱色油储罐 2.脱色罐 3.吸附剂罐 4.过滤机 5.油脂储槽
2.吸附剂的选择依据
取决于成本、活性、油脂残留三个因素的平衡
油脂工业吸附剂应具备条件:
(1)对色素吸附力强 (2)吸油少 (3)化学性质稳定,不对油脂产生不良作用 (4)方便使用,易与油脂分离 (5)来源广、价廉、使用经济
(二)吸附脱色机理
1.吸附剂表面的吸附:
(1)物理吸附:
靠吸附剂和色素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不需 要活化能,无选择性,低温进行。
(1)改善油脂色泽;
(2)使油脂达到不同产品等级的要求;
(3)力求最低的油脂损耗,最低的副反应。
一、吸附脱色
(一)吸附剂 (二)吸附脱色机理 (三)影响吸附脱色的因素 (四)吸附脱色工艺
源自文库 (一)吸附剂
1.吸附剂的种类:
(1)天然漂土:
又膨润土。主要组分Al4Si8O20(OH)4·nH2O,还 混有少量Ca、Mg、Fe、Na、K等成分。pH值为5~ 6,呈酸性,故又称酸性白土。因其脱色系数较 低,吸油率较高,逐渐为活性白土所代替。
棉籽油的典型脱色吸附等温线
8.0 7.0
脱色油的色度(罗维朋红色单位)
6.0
5.0
4.0
2.0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脱色中使用的漂土量%
不同特性漂土的理论脱色曲线
9 8 7
(A)K=0.5 A (B)K=1.0 (C)K=0.6
1/n=0.5 1/n=0.5 1/n=1.2
脱色时间对豆油脱色程度的影响
80 温度 60 白土添加量 绝对压力 40 20 搅拌 2% 60mmHg 充分
95 C
o
黄色度
15
30
45
60
80
时间(min)
6.混合程度:
(1)固液非均匀反应要充分; (2)不能引起油脂飞溅以减少油脂氧。
7.脱色工艺:
(1)油脂与脱色剂逆流 、多次吸附平衡效果好。 (2)多层隔板脱色塔,管道式连续脱色器,此外,脱 色前的干燥、析气除氧等。
色度(罗维朋红色单位)
6 5 4 3 2 1
B C
0
1
2
3
4 5 漂土量%
6
7
8
9
10
曲线说明:一般情况下,都要求K值大的吸附剂;在不降低K值的情 况下,n值愈大愈好。 B是符合要求K值大的吸附剂;当要求脱色降至2.1单位色度之前, 吸附剂C要比B有效,但如低于2.1单位色度, B优于 C。
(三)影响吸附脱色的因素
脱色吸附等温线
x/m 实 际 是 吸 附剂浓度(每100 份油取1份吸附剂 为单位重量)。 K是吸附剂活 性或脱色总能力。 n是吸附剂本 身吸附特性。
每1%白土除去的色度(罗维朋红色单位)
10 9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残留的色度(罗维朋红色单位)
2.油脂脱色方法
(1)吸附脱色 (2)加热脱色:(类胡箩卜色素对热不稳定,经氧
化能变成无色物质)
(3)氧化脱色 (4)化学试剂脱色
3.脱色工段作用
(1)脱除色素 (2)脱除微量金属离子 (3)脱除残留皂粒、胶质 (4)脱除部分臭味物质 (5)脱除有毒物质,多环芳烃和残留农药、氧化产物等
4.油脂的脱色目的
一、油脂脱臭理论
(一)水蒸汽蒸馏理论:
1.油脂中臭味物质的蒸汽压大于甘三酯的蒸汽压。
Eg:250℃,高碳链脂肪酸蒸汽压为26.66~ 2.67kPa, 高碳链脂肪酸相应的甘三脂的蒸汽压为 1.33×10-3~1.33×10-4kPa。
2.油脂中其他臭味组分的蒸汽压比脂肪酸还要高。
油脂脱臭是液-气传质过程,汽-液表面相接触, 水蒸汽被挥发的臭味组分所饱和,并按其分压的比率 逸出,从而达到脱除臭味组分的目的。
E、蛋白质、糖类降解后生成新的结合物(如胺基 糖)是一种棕黑色色素;用一般吸附剂对其脱 色无效。 F、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多糖分解为单糖,经过 一系列反应而生成黑色素。在制油过程中应避 免形成新色素。
(3)色素的危害:
油中色素影响油品外观和使用性能,不同色 素对油品安定性有不同影响。 应脱除色素。
(四)待脱臭油和成品油质量:
脱臭前的油脂要很好的除去胶质、色素、微量金属后才 能得到优质的成品油;脱臭前进行脱氧析气(真空度与脱臭 相同,温度70℃以下) 。 极度酸败的油脂、胶杂、色素、微量金属含量高的油脂 难以精炼成高品质的油脂。
(五)直接蒸汽质量:
干燥脱氧的蒸汽,锅炉给水除氧,进塔前需进行严格的汽 水分离。
(2)活性白土:
以膨润土为原料经处理加工成的活性较高的吸 附剂。活性白土加工:开矿、粗碎、酸活化、水 洗、干燥、碾磨、过筛等。
(3)活性炭: 由木屑、蔗渣、谷壳、硬果壳等炭化后,再经化学或 物理活化处理而成 。 脱色系数高,脱除多环芳烃和残留农药,脱除残皂, 不影响油脂风味。但价格昂贵,吸油率较高。 需要时与活性白土混合使用,混合比1:10~20。 (4)沸石: 用酸性火山熔岩经采矿、筛选、碾磨、筛分等处理得 沸石吸附剂。 (5)凹凸棒土: 是一种富镁纤维状矿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6)硅藻土:多用作助滤剂。 (7)硅胶: (8)其他吸附剂:活性氧化铝等。
2.飞溅损耗:
汽提蒸汽的机械作用而引起油脂飞溅损耗。
二、影响脱臭效果的因素
(一)温度:
1.温度升高,游离脂肪酸及臭味组分的蒸汽压力随之高。 2.蒸馏温度由177℃增加到204℃时,游离脂肪酸的汽化速率 可以增加3倍,温度增至232℃时,又可增加3倍。 3.过高温度会引起油脂分解、共轭化、反式酸,影响产品的 稳定性能并增加油脂的损耗。一般为230-270℃。
2.连续式脱色工艺
(1)常规的脱色工艺:
A、预热 B、除氧干燥 C、白土混合:待脱色油混合 D、脱色反应 E、过滤:滤饼的形成,过滤,压滤,干燥,冷却 F、安全过滤
(2)管道脱色工艺:
A、预热和析气 B、白土混合流动脱色 C、过滤
常规连续式脱色工艺流程
二、其他脱色法
(一)光能脱色法:
油脂中的天然色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等)能 吸收可见光或近紫外光的能量,双键氧化,发色基团 的结构破坏而裉色。但伴有油脂的光氧化从而促进油 脂的氧化酸败。
1.油的品质及前处理:
(1)油脂中色素的成分; (2)残留胶质及悬浮杂质量。
2.吸附剂的质量和用量:
(1)吸附剂的种类; (2)吸附剂用量; (3)吸附剂的含水量。
3.操作压力:
(1)脱色伴有热氧化副反应; (2)不同操作压力下呈现出不同的脱色效果; (3)饱和程度低的油脂适宜在减压状态下脱色; (4)活性度较低的吸附剂宜在常压下脱色。
(2)化学吸附:
靠吸附剂表面自由能,吸附物和吸附剂之间 发生电子转移或形成共用电子,有选择性,高温 下进行。
2.吸附等温线
吸附是表面现象,取决于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特殊的 亲和力。在一定温度下剩余溶质浓度相关的吸附数学公 式由费兰德里胥导出如下 x/m=Kcn X-吸附物的量, m-吸附剂的量, c-残留物质量, K、n常数 也可以写成对数形式,在对数坐标上作x/m对c的 图,产生一条斜率为n的直线,即吸附等温线。
形式很多,主要有层板式、填料式、水平浅盘式脱臭 塔等。 为防止油流短路,有的采用折流隔板强制导向装置、 蒙马泵等。
(一)间歇式脱臭工艺及设备 间 歇 式 脱 臭 系 统
(二)半连续式脱臭工艺
双壳体塔
半连续 式 脱 臭 系 统
单壳体塔半连续式脱臭工艺
三、脱臭工艺及设备
1.间歇式脱臭:
时间长(8h)、耗蒸汽量大、热能利用率低。 蒸馏釜形式,高径比为2,油层下部有直接蒸汽盘管; 中央循环管,蒸汽从中央循环管上部喷出,强制循环。
2.半连续脱臭:
相当于多层间歇脱臭器重叠组成而成,脱臭过程被分 割为若干个独立的单元,每层的液层降低。层叠式如图642。
3.连续式脱臭:
(二)操作压力:
1.压力降低,脂肪酸及臭味组分的沸点也相应降低。 2.操作压力降低汽提蒸汽的耗用量随之降低。 3.压力低,脱臭时间缩短。 4.高真空度能有效避免油脂水解所引起的蒸馏损耗。 5.脱臭压力一般为0.27-0.40KPa(1-3mmHg)。
(三)通汽速率与时间:
1.通汽速率增大,汽化效率增大,但防止油脂发生飞溅现 象。 2.要有足够的蒸汽通过油脂。 3.蒸汽量随油中臭味组分含量的减少而增加。 4.要有一定的脱臭时间。 5.直接蒸汽消耗量。
(二)热能脱色法:
油脂中的某些热敏性色素受热分解褪色。需要在 减压下进行,操作温度为140℃左右,色泽退变后应及 时冷却,以减缓油脂的热氧化。
(三)空气脱色法 (四)试剂脱色法:双氧水。 (五)其他脱色法
第五节
油脂脱臭(deodorization)
主要内容
一、脱臭理论 二、影响脱臭的因素 三、脱臭工艺 四、脱臭设备
(六)脱臭设备结构:
浅油层(200mm~250mm)、薄膜油层;防飞溅、防蒸馏液 回流;不锈钢材料; 脱臭系统的设备、管道、阀门、泵的严格密封,避免造 成真空度下降及油脂氧化。
(七)脱臭系统运行条件:
1.真空系统运行: (1)所需真空度、抽汽量、供汽压力等合理选型真空泵。 (2)动力蒸汽的量及压力稳定;冷凝水温度低。 (3)合理操作-设置止逆阀;真空装置终止运行前,以保 证安全运行(否则,冷凝水会倒吸)。 2.脂肪酸捕集: 脱臭馏出物要尽量回收,脂肪酸循环温度为60℃左 右。 3.热量回收: 脱臭成品油温240℃,可经过两次冷热油交换。 4.冷却过滤: 油温降至约40℃,安全过滤,成品油及时添加抗 氧化剂。
4.操作温度:
(1)操作温度取决于油脂品种,脱红色较脱黄色温度高。 (2)操作温度取决于操作压力。 (3)操作温度取决于吸附剂品种。 (4)温度高会造成油脂回色及酸价升高。
5.脱色时间:
(1)在最高温度下的脱色时间决定于吸附剂与色素间的吸 附平衡; (2)过长的时间,脱色速度明显缓慢甚至造成回色,共轭 化,油脂带异味等。 (3)正常时间:10-15min可满足脱色的要求。
(二)脱臭损耗:
先进工艺及合理操作条件下,脱臭最小损耗一般为 0.2~0.4%,再加上脱臭原料油中FFA含量的1.05~1.2倍。
1.蒸馏损耗:
(1)易蒸馏的低分子醛、酮及游离脂肪酸 (2)少部分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 当FFA含量降低至0.015-0.03%时,游离脂肪酸的脱 除速率与油脂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的速率达到平衡。而 实际上中性油的蒸馏损耗可认为甘三酯水解生成的甘二 酯和脂肪酸被蒸馏而损耗。 (3)难以蒸馏的甾醇及其他不皂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