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与某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等。
(3)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用途,并能解释其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用途。
2、教学难点(1)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理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硫、木炭、铁丝、蜡烛、氧气(储气罐)、水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与氧气有关的图片,如潜水员在水下呼吸、火箭发射、医疗急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氧气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二)新课讲授1、氧气的物理性质(1)展示一瓶氧气,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并让学生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2)通过实验,比较氧气和空气的密度。
将一瓶氧气倒扣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一瓶等体积的空气,观察天平的倾斜情况。
(3)演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实验。
将一集气瓶装满氧气,倒扣在水槽中,观察集气瓶中水位的上升情况。
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支持燃烧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然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在燃烧匙中放入少量硫粉,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word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word教学内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3. 了解氧气的应用。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氧气的制备方法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燃烧烧杯、试管、导管等;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下我们周围哪些物质中含有氧气,为什么我们需要氧气等问题。
二、讲解氧气的性质及应用(15分钟)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促进燃烧,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2. 氧气的应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生产和科研等领域,如供氧、燃烧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制备氧气实验:将过氧化氢加入燃烧烧杯中,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使用导管收集生成的氧气。
2. 实验效果展示:演示氧气的燃烧特性,让学生观察氧气的性质。
四、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10分钟)1.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制备氧气的原理;2. 讲解氧气的工业制备方法,如空气的分馏等。
五、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氧气;2. 学生自行收集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六、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关于氧气的知识,并展示氧气的应用领域。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2. 让学生查阅材料,了解氧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氧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 能够解释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氧气的制备方法;3. 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3)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4)氧气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生产等领域。
2. 氧气的制备方法:(1)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备氧气;(2)通过热分解过氧化铅制备氧气。
3. 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1)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的必需气体;(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氧化剂,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2. 讨论教学法:带领学生讨论氧气的用途以及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3. 演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氧气的制备和应用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2. 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3. 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氧气的实验;4. 讨论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氧气的了解;5. 总结本节课内容,展示氧气的广泛应用领域。
六、课堂作业:1. 写一篇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制备过程和实验结果;2. 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至少两个实际例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和讨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实验3-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步骤1、做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归纳】检验氧气的方法:(板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步骤2:指导学生完成三个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P35的表中,并思考:木炭、硫、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和氧气中能否燃烧?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活动3【讲授】实验现象和注意事项(1)木炭(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持续红热,无火焰,无烟。
(思考)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这种气体是什么?(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思考)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的目的是什么?(预热、引燃铁丝)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铺少量细沙或装少量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到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铁丝在空中加热的情况,持续红热,离火变冷,不会燃烧。
(3)蜡烛(乳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空气中燃烧情况: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①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还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思考)在该实验中,为了准确观察其生成物,瓶中的氧气应满足什么条件?(干燥)活动4【练习】巩固新知1、木炭、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前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2、写出这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分析这三个反应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反应类型。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化合反应的特征?4、学生上黑板写出不同与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木炭、磷、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2.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在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这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3.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学情分析1.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三)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的运用可以将文本内容与现实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穿过课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 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硫、碳、磷、铁、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3.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用途;4. 使学生掌握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演示氧气性质的课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对于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总结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初中化学教案

氧气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用途。
教学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铁丝、硫磺、木炭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氧气?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气体。
二、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瓶氧气,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色态、气味。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20分钟)1. 教师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能支持燃烧,使铁丝燃烧更剧烈。
3. 教师演示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能支持燃烧,使硫磺燃烧更剧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 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6.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能支持燃烧,使木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
四、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氧气的制取实验。
3. 学生回答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五、探究氧气的用途(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主要用于支持燃烧和维持呼吸。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用途。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再到观察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情感目标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大全(最新10篇)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大全(最新10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
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
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处教案3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处教案3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处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才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实验现象的才能,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绘,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绘。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答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考虑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答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目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指明重点【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绘其物理性质。
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答复: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答复: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才能【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3.不易溶于水。
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展如下实验。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氧气(O2)是一种常见的元素,它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广泛的用途。
本文将通过一项教学设计,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个重要的化学物质。
一、实验介绍在教学设计的第一部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氧气的部分性质。
实验材料包括氧气气瓶、点燃的蜡烛、玻璃干燥管和火柴。
实验步骤:1. 将玻璃干燥管的一端插入氧气气瓶中。
2. 将燃烧的蜡烛放在一个稳定的平台上。
3. 用火柴点燃蜡烛。
4. 将点燃的蜡烛缓慢放入玻璃干燥管。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进入玻璃干燥管后,火焰突然变亮,燃烧更为剧烈,并伴随着明亮的火花。
实验解释:这个实验展示了氧气的一个显著性质,即它是一种促进燃烧的气体。
当蜡烛进入含有氧气的环境时,氧气强烈促进了蜡烛燃烧的过程,使火焰变得更明亮和强烈。
二、氧气的性质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氧气的性质。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下列实验和讨论。
1. 氧气的燃烧性质实验步骤:1) 将一些细木条放入一个试管中。
2) 保持试管倾斜,用火柴点燃木条。
3) 在燃烧的同时,将试管靠近点燃的木条。
实验现象:当试管靠近点燃的木条时,燃烧更加剧烈,并且产生明亮的火焰。
实验解释:这个实验再次突出了氧气对燃烧的促进作用。
氧气与燃料反应,产生更强烈的火焰。
2. 氧气的制取实验步骤:1) 在一个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 添加少量洗涤液,并用橡皮塞密封锥形瓶。
3) 将瓶口放入水槽中。
4) 慢慢向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氧气气泡从锥形瓶底部释放,并上升到瓶口。
当气泡达到瓶口时,它们会流出瓶子,并冒出水面。
实验解释: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氧气气体。
洗涤液的作用是增加氧气气泡的稳定性,使其能够从底部释放,并在上升过程中不被水吸收。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氧气的制取过程。
三、氧气的用途在第三部分,我们将介绍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包括医疗、工业和生态系统。
化学初中氧气的性质教案

化学初中氧气的性质教案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 氧气的实验:制氧气实验、燃烧实验、蜡烛燃烧实验等。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难点:氧气的性质如何影响燃烧等实验结果。
四.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灯心绒、蜡烛、燃烧瓶等。
2. 实验物质:盐酸、锌粉、过氧化氢溶液等。
3. 课件和讲义。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氧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氧气的性质:讲解氧气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制氧气实验、燃烧实验、蜡烛燃烧实验等,并观察实验现象。
4. 总结: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实验结果,让学生掌握并理解。
5. 拓展:介绍氧气在工业生产、医疗、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加深对氧气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小测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七.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型:探究式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旧识: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3)什么是物理性质2、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3、探究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通过实验填写下表:结论: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回顾旧识: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探究新课分析讨论1:填写下表: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结论: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结论: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6.教学过程中融入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7.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设计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氧气的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化性和助燃性的特点。
4.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氧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满的氧气,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学生回答氧气,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吗?”
3.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总结:“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让我们共同探索氧气的奥秘。”
4.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氧气在医疗、工业等领域的更多应用,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5.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氧气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切实可行,操作安全,并能体现氧气的性质。下节课向全班同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了解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助力学生不断进步。
(一)教学重难点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和物理性质;
2. 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4. 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氧气的基本性质;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氧气的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内容:
1. 氧气的基本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2)氧气能助燃,促使物质燃烧;
(3)氧气是支持生命的气体,人和动物需要氧气才能生存。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氧气可以通过加热含氧化物的氧化物来制取,如过氧化氢、过硫酸钠等,通过氧气收集法收集氧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习: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示范氧气制取实验操作过程。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氧气制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氧气的制取过程。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
1. 思考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做一份调查报告;
2. 制作氧气的实验报告,记录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
七、教学反馈:
1.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 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和讨论,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空气的组成,了解了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氧气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关于氧气的科普小文章或制作手抄报,通过整理和分享知识,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传播能力。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针对氧气相关话题进行调研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发现与氧气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板书设计
1.标题: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内容: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化学性质:支持燃烧、维持生命活动
二、氧气的用途
1.医疗急救
2.工业生产
3.生活应用
三、氧气制备方法
1.实验室制取
2.工业制取
四、重点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应用领域
板书设计说明:
-目的明确:板书围绕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设计,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行为习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将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化学实验室
-实验器材:集气瓶、燃烧匙、火柴、氧气发生器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2.软件资源:
-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
九年级化学九年级2.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课堂教学设计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案例分析,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与氧气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布置与氧气相关的课后作业和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健康等现实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氧气的发现历史,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
2.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如铁生锈、燃烧等。
3.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强调实验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4.阐述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燃烧等,并举例说明。
5.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崇尚科学: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爱国主义情怀:了解氧气在我国科技、工业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培养民族自豪感;
3.安全意识:在实验操作中,遵守实验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4.环保意识:了解氧气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氧气性质与制备方法之间的联系,以及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重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及操作要领。
难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一些常见的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氧气的物理性质介绍2.氧气的化学性质介绍3.氧气的制取方法介绍4.氧气的常见用途介绍5.实验操作: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氧气的话题:“你知道人体呼吸时需要什么吗?”2.氧气的物理性质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味道、密度、溶解性等,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3.氧气的化学性质介绍(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氧化性等,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4.氧气的制取方法介绍(10分钟)介绍氧气的几种制取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电解水、空气中分离等,并针对每种方法进行简要解释。
5.氧气的常见用途介绍(10分钟)介绍氧气在医疗、钢铁冶金、化工生产等领域的常见用途,并讲解其用途的原理和优势。
6.实验操作: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30分钟)6.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合作进行氧气制取实验。
6.2实验材料准备每组准备一些过氧化氢(双氧水)、活性炭、漏斗、烧杯、几个试管、酒精灯、硫酸亚铁等实验材料。
6.3实验步骤a.将过氧化氢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活性炭研磨。
b.将烧杯置于水槽中,通过竖放的试管将产生的氧气导入到另一个试管中。
c.用一根带有微量硫酸亚铁的木条放入含氧气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变黑的现象。
d.将试管中的氧气导入到燃烧一烧杯中,观察是否会支持燃烧。
7.实验结果讨论(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所学的氧气性质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8.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进行总结,并展示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1.PPT或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the nature and use of oxyg en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
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实验】【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C + O2 === CO2
【板书】2.硫的燃烧
【实验】【实验1-3】
【归纳板书】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 O2 ====SO2
【板书】3.磷的燃烧
【补充实验】磷的燃烧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 + 5O2 ====2P2O5
【板书】4.铁丝的燃烧
【实验】【实验1-4】
【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黒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 Fe3O4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