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第三章_扭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
×
⒉ 物理条件 横截面上b 点的切应力:
G G
dA b dA
O2
⒊ 静力条件
T A dA A G 2 dA G A dA G I P
2
T
其中
I P 2 dA
A
称为截面对圆心的
极惯性矩。
T GI p
×
于是得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切应力为
d=20mm,求最大、最小切应力。 解: max
T T d 4 max Wt 3 D (1 4 ) 16 D 161000 4 43[1 ( 1 ) ] 2 84.9MPa
T
min
d 1 max 84.9 42.45 MPa D 2
假设。
②各纵向线长度不变,但均倾斜了同一微小角度 。 ③所有矩形网格均歪斜成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
二、薄壁筒切应力 薄壁筒扭转时,因长度不变,故横截面上没有正应力, 只有切应力。因筒壁很薄,切应力沿壁厚分布可视作均匀的, 切应力沿圆周切线,方向与扭矩转向一致。
A dA r0 T r0 AdA r0 2 r0 t T T T 2 2 r0 t 2 A0 t
×
例1 画图示杆的扭矩图 3kN.m 1 5kN.m 2 2kN.m
解: AC段:
A C 1 3kN.m 2 B 2kN.m T2 扭矩图 3kN.m ⊕ 2kN.m
○ -
m 0 m 0
T1 3 0; T1 3kN.m
BC段:
T1
T2 2 0; T2 2kN.m
1. 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满足平面假设; 2. 轴向无伸缩,横截面上没有正应力; 3. 纵向线变形后仍为平行。
×
二、等直圆杆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o1
o2
a
A
D
B
o1
C’
o2
b
B’
A
D
dB
C B’
b’ c d c’
C
dx ⒈ 变形的几何条件
dx C’
bb ' d 横截面上b 点的切应变: dx dx d 其中 为单位长度杆两端面相对扭转角,称单位扭转角
×
mC
mA
mB
max 1 1.71 / m
此轴不满足刚度条件。
C
l2
A l1 B
0.6kN.m
⊕
○
0.8kN.m
CB
T2l2 T1l1 2 1 GI P 2 GI P1 32 T2l2 T1l1 ( 4 4) G d 2 d1
CB
T
A0为平均半径所作圆的面积。
×
三、切应力互等定理:
a
dy
´
dx
´
b
c
d t
m
z
z
0; t dxdy t dxdy
'
这就是切应力互等定理:在单元体相互垂直的两个截面 上,切应力必然成对出现,且数值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平 面的交线,其方向或共同指向交线,或共同背离交线。
垂直,则杆件发生的变形为扭转变形。
B
A
O
A m
O B m
——扭转角(两端面相对转过的角度)
——剪切角,剪切角也称切应变。
×
§3–2 扭转的内力—扭矩与扭矩图
一、扭矩
圆杆扭转横截面的内力合成 结果为一合力偶,合力偶的力偶
Ⅰ
矩称为截面的扭矩,用T 表示之。 m
扭矩的正负号按右手螺旋法 则来确定,即右手握住杆的轴线,
D
×
m2
1
m3
2
m1
3
m4
A
1
B
2
C
n 3 D
②求扭矩(扭矩按正方向假设)
m 0 , m 0; m 0 ,
T1 m2 0,
T1 m2 4.78kN m
T2 m1 m2 0
T3 m4 0, T3 m4 6.37kN m
T2 m2 m3 (4.78 4.78) 9.56kN m
0.6kN.m
T1 16mB 1 Wt1 d13 16 600 47.7 MPa 3 4
⊕
○ 0.8kN.m
×
mC
mA
mB
C
l2
A l1 B
0.6kN.m
T2 16mC 2 3 Wt 2 d 2 16 800 11.9 MPa 3 7
max
令: Wt
max
IP
T max IP
,
Wt 称为抗扭截面模量,单位:m3
max
T Wt
实心圆截面 空心圆截面
3 D 16 Wt 4 d D 3 (1 4 ) D 16
×
例4
已知空心圆截面的扭矩T =1kN.m,D =40mm,
d 3 16mC
⊕
○ 1kN.m
16 2000 3 10 6 60 10
3
55.4m m
×
mA A
mB
mC ⑵按刚度条件
l1
B l C 2
2kN.m
max
T 180 GI p
(/m)
⊕
○ 1kN.m
Tmax 180 IP d 32 G
×
例2 已知:一传动轴转数 n =300r/min,主动轮输入功率 P1=500kW,从动轮输出功率 P2=150kW,P3=150kW,
P4=200kW,试绘制扭矩图。
解:①计算外力偶矩
m2
m3
m1 n
m4
P 500 1 9.55 n 300 A B C 15.9(kN m) P2 150 m2 m3 9.55 9.55 4.78 (kN m) n 300 P4 200 m4 9.55 9.55 6.37 (kN m) n 300 m1 9.55
×
单元体的四个侧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作用,这 种应力状态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四、剪切虎克定律:
单元体ab 的倾角 称为切应变, 切应变是单元体直角的改变量。实 验表明,在弹性范围内,切应力与 切应变成正比,即 z dy
a
´
dx
´
b
c
d t
G
这就是剪切虎克定律,比例常数G 称为剪切弹性模量。
T Ip
式中:T—横截面上的扭矩,由截面法通过外力偶矩求得;
—求应力那点到圆心的距离;
Ip—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纯几何量,无物理意
义。
×
⒋ 极惯性矩
d
I p A 2 dA 2 d
2 D 2 0
O
D
D 4
32
极惯性矩的单位:m4
Ⅰ
m
卷曲四指表示扭矩的转向,若拇
指沿截面外法线指向,扭矩为正, m 反之为负。
T
x
×
m
T
x
扭矩的大小由平衡方程求得。
m
二、扭矩图
x
0; T m 0,
T m
各截面的扭矩随荷载而变化,是截面坐标的函数,表示 各截面扭矩的图象称为扭矩图。 扭矩图的画法步骤与轴力图基本相同,具体如下:
×
扭矩图的画法步骤: ⒈ 画一条与杆的轴线平行且与杆等长的直线作基线; ⒉ 将杆分段,凡集中力偶作用点处均应取作分段点; ⒊ 用截面法,通过平衡方程求出每段杆的扭矩;画受 力图时,截面的扭矩一定要按正的规定来画。 ⒋ 按大小比例和正负号,将各段杆的扭矩画在基线两 侧,并在图上表出数值和正负号。
Tl GI P
其中GIP 表示杆件抵抗扭转变形的能力,称为抗扭刚度。
×
二、刚度条件
d T dx GI p GI p
(rad/m)
max T (rad/m)
[ ]称为许用单位扭转角。若许用单位扭转角给的是 / m , 则上式改写为
max
T 180 GI p
(/m)
×
例5
图示圆轴,已知mA =1kN.m, mB =3kN.m, mC
=2kN.m;l1 =0.7m,l2 =0.3m;[]=60MPa,[ ]=0.3°/m,
G=80GPa;试选择该轴的直径。 mA mB mC 解: ⑴按强度条件
A l1 B l C 2
2kN.m
Tmax 16mc max 3 Wt d
×
③绘制扭矩图
m2
m3
m1 n
m4
A
扭矩图
B
C
6.37kN.m
D
–
4.78kN.m
–
9.56kN.m
T max 9.56 kN m, BC段为危险截面。
×
例3画图示杆的扭矩图。
4kN .m 6kN .m 8kN .m 6kN .m
2m
4kN .m
2m
1m
3m
6kN .m
扭矩图
⊕
⊕
_ ○
32 800 0.4 600 0.2 1 180 ( ) 12 9 4 4 8010 70 40 10 0.245
×
[例4—6]长为 l =2m 的圆杆受均布力偶 m=20Nm/m 的作用, 如图,若杆的内外径之比为 =0.8 ,G=80GPa ,许用切 应力 []=30MPa,试设计杆的外径;[]=2º /m ,试校核此 杆的刚度,并求右端面转角。 解:①设计杆的外径
×
d D
环形截面: I P
32
(D4 d 4 )
同一截面,扭矩T ,极惯性矩IP 为常量,因此各点切应 力 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 成正比,方向垂直于圆的
半径,且与扭矩的转向一致。
max
T
max
T
实心圆截面切应力分布图 最大切应力在外圆处。
空心圆截面切应力分布图
×
⒌ 最大切应力
满足强度条件。
⑴按刚度核该
⊕
○
0.8kN.m
T1 180 32 600 180 1 1.71 / m 9 4 12 GI P1 8010 40 10 T2 180 32 800 180 2 0.24 / m 9 4 12 GI P 2 8010 70 10
×
三、外力偶矩换算 扭矩是根据外力偶矩来计算,对于传动轴,外力偶矩可 通过传递功率和转数来换算。 若传动轴的传递功率为P,每分钟转数为n ,则每分钟 功率作功: W 60 P 力偶作功:
W m 2n
60 P m 2n
P m 9550 (N m) n
其中:P — 功率,千瓦(kW) n — 转速,转/分(r/min)
第三章
扭
转
第三章 扭
§3–1 扭转的概念
转
§3–2 扭转的内力—扭矩与扭矩图 §3–3 薄壁筒扭转 §3–4 圆截面杆扭转的应力及强度条件 §3–5 圆截面杆扭转的变形及刚度条件 §3–6 矩形截面杆自由扭转 §3–7 薄壁杆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
×
扭转: 直杆在外力偶作用下,且力偶的作用面与直杆的轴线
×
d D
min
三、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强度条件:
max
T [ ] Wt
其中容许切应力[]是由扭转时材料的极限切应力除以安全系 数得到。
×
§3–5 圆截面杆扭转的变形及刚度条件 一、扭转时的变形
d T dx GI p l T dx 0 GI p
当T 、GIP 为常量时,长为l 一段杆两端面相对扭转角为
×
剪切弹性模量G 、与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 一样,都是 表征材料力学性质的材料常数。对于各向同性材料,这三
个材料常数并不是独立的,它们存在如下关系。
E G 2(1 )
根据该式,在三个材料常数中,只要知道任意两个, 就可求出第三个来。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4 圆截面杆扭转的应力及强度条件
×
一、等直圆杆扭转实验观察
4
32Tmax 180 4 32 2000180 3 d 4 10 83.5mm 2 9 2 G 8010 0.3
该圆轴直径应选择:d =83.5mm.
×
[例4—5]图示圆轴,已知mA =1.4kN.m, mB =0.6kN.m, mC =0.8kN.m;d1 =40mm,d2 =70mm; l1 =0.2m,l2 =0.4m; []=60MPa,[ ]=1°/m,G=80GPa;试校核该轴的强度和 刚度,并计算两端面的相对扭转角。 mC mA mB 解: ⑴按强度核该 C l2 A l1 B
2kN .m
×
§3–3 薄壁筒扭转
薄壁圆筒:壁厚 t 1 r0 (r0:为平均半径) 10
一、实验: 1.实验前: ①绘纵向线,圆周线; ②两端施加一对外力偶 m。
×
2.实验后: ①圆周线不变;
②纵向线变成螺旋线。
3.结果: ①圆筒表面的各圆周线的形状、大小和间距均未改 变, 只是绕轴线作了相对转动。圆周线实际代表一个横截面,此 结果表明横截面仍保持平面,且大小、形状不变,满足平面
×
⒉ 物理条件 横截面上b 点的切应力:
G G
dA b dA
O2
⒊ 静力条件
T A dA A G 2 dA G A dA G I P
2
T
其中
I P 2 dA
A
称为截面对圆心的
极惯性矩。
T GI p
×
于是得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切应力为
d=20mm,求最大、最小切应力。 解: max
T T d 4 max Wt 3 D (1 4 ) 16 D 161000 4 43[1 ( 1 ) ] 2 84.9MPa
T
min
d 1 max 84.9 42.45 MPa D 2
假设。
②各纵向线长度不变,但均倾斜了同一微小角度 。 ③所有矩形网格均歪斜成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
二、薄壁筒切应力 薄壁筒扭转时,因长度不变,故横截面上没有正应力, 只有切应力。因筒壁很薄,切应力沿壁厚分布可视作均匀的, 切应力沿圆周切线,方向与扭矩转向一致。
A dA r0 T r0 AdA r0 2 r0 t T T T 2 2 r0 t 2 A0 t
×
例1 画图示杆的扭矩图 3kN.m 1 5kN.m 2 2kN.m
解: AC段:
A C 1 3kN.m 2 B 2kN.m T2 扭矩图 3kN.m ⊕ 2kN.m
○ -
m 0 m 0
T1 3 0; T1 3kN.m
BC段:
T1
T2 2 0; T2 2kN.m
1. 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满足平面假设; 2. 轴向无伸缩,横截面上没有正应力; 3. 纵向线变形后仍为平行。
×
二、等直圆杆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o1
o2
a
A
D
B
o1
C’
o2
b
B’
A
D
dB
C B’
b’ c d c’
C
dx ⒈ 变形的几何条件
dx C’
bb ' d 横截面上b 点的切应变: dx dx d 其中 为单位长度杆两端面相对扭转角,称单位扭转角
×
mC
mA
mB
max 1 1.71 / m
此轴不满足刚度条件。
C
l2
A l1 B
0.6kN.m
⊕
○
0.8kN.m
CB
T2l2 T1l1 2 1 GI P 2 GI P1 32 T2l2 T1l1 ( 4 4) G d 2 d1
CB
T
A0为平均半径所作圆的面积。
×
三、切应力互等定理:
a
dy
´
dx
´
b
c
d t
m
z
z
0; t dxdy t dxdy
'
这就是切应力互等定理:在单元体相互垂直的两个截面 上,切应力必然成对出现,且数值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平 面的交线,其方向或共同指向交线,或共同背离交线。
垂直,则杆件发生的变形为扭转变形。
B
A
O
A m
O B m
——扭转角(两端面相对转过的角度)
——剪切角,剪切角也称切应变。
×
§3–2 扭转的内力—扭矩与扭矩图
一、扭矩
圆杆扭转横截面的内力合成 结果为一合力偶,合力偶的力偶
Ⅰ
矩称为截面的扭矩,用T 表示之。 m
扭矩的正负号按右手螺旋法 则来确定,即右手握住杆的轴线,
D
×
m2
1
m3
2
m1
3
m4
A
1
B
2
C
n 3 D
②求扭矩(扭矩按正方向假设)
m 0 , m 0; m 0 ,
T1 m2 0,
T1 m2 4.78kN m
T2 m1 m2 0
T3 m4 0, T3 m4 6.37kN m
T2 m2 m3 (4.78 4.78) 9.56kN m
0.6kN.m
T1 16mB 1 Wt1 d13 16 600 47.7 MPa 3 4
⊕
○ 0.8kN.m
×
mC
mA
mB
C
l2
A l1 B
0.6kN.m
T2 16mC 2 3 Wt 2 d 2 16 800 11.9 MPa 3 7
max
令: Wt
max
IP
T max IP
,
Wt 称为抗扭截面模量,单位:m3
max
T Wt
实心圆截面 空心圆截面
3 D 16 Wt 4 d D 3 (1 4 ) D 16
×
例4
已知空心圆截面的扭矩T =1kN.m,D =40mm,
d 3 16mC
⊕
○ 1kN.m
16 2000 3 10 6 60 10
3
55.4m m
×
mA A
mB
mC ⑵按刚度条件
l1
B l C 2
2kN.m
max
T 180 GI p
(/m)
⊕
○ 1kN.m
Tmax 180 IP d 32 G
×
例2 已知:一传动轴转数 n =300r/min,主动轮输入功率 P1=500kW,从动轮输出功率 P2=150kW,P3=150kW,
P4=200kW,试绘制扭矩图。
解:①计算外力偶矩
m2
m3
m1 n
m4
P 500 1 9.55 n 300 A B C 15.9(kN m) P2 150 m2 m3 9.55 9.55 4.78 (kN m) n 300 P4 200 m4 9.55 9.55 6.37 (kN m) n 300 m1 9.55
×
单元体的四个侧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作用,这 种应力状态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四、剪切虎克定律:
单元体ab 的倾角 称为切应变, 切应变是单元体直角的改变量。实 验表明,在弹性范围内,切应力与 切应变成正比,即 z dy
a
´
dx
´
b
c
d t
G
这就是剪切虎克定律,比例常数G 称为剪切弹性模量。
T Ip
式中:T—横截面上的扭矩,由截面法通过外力偶矩求得;
—求应力那点到圆心的距离;
Ip—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纯几何量,无物理意
义。
×
⒋ 极惯性矩
d
I p A 2 dA 2 d
2 D 2 0
O
D
D 4
32
极惯性矩的单位:m4
Ⅰ
m
卷曲四指表示扭矩的转向,若拇
指沿截面外法线指向,扭矩为正, m 反之为负。
T
x
×
m
T
x
扭矩的大小由平衡方程求得。
m
二、扭矩图
x
0; T m 0,
T m
各截面的扭矩随荷载而变化,是截面坐标的函数,表示 各截面扭矩的图象称为扭矩图。 扭矩图的画法步骤与轴力图基本相同,具体如下:
×
扭矩图的画法步骤: ⒈ 画一条与杆的轴线平行且与杆等长的直线作基线; ⒉ 将杆分段,凡集中力偶作用点处均应取作分段点; ⒊ 用截面法,通过平衡方程求出每段杆的扭矩;画受 力图时,截面的扭矩一定要按正的规定来画。 ⒋ 按大小比例和正负号,将各段杆的扭矩画在基线两 侧,并在图上表出数值和正负号。
Tl GI P
其中GIP 表示杆件抵抗扭转变形的能力,称为抗扭刚度。
×
二、刚度条件
d T dx GI p GI p
(rad/m)
max T (rad/m)
[ ]称为许用单位扭转角。若许用单位扭转角给的是 / m , 则上式改写为
max
T 180 GI p
(/m)
×
例5
图示圆轴,已知mA =1kN.m, mB =3kN.m, mC
=2kN.m;l1 =0.7m,l2 =0.3m;[]=60MPa,[ ]=0.3°/m,
G=80GPa;试选择该轴的直径。 mA mB mC 解: ⑴按强度条件
A l1 B l C 2
2kN.m
Tmax 16mc max 3 Wt d
×
③绘制扭矩图
m2
m3
m1 n
m4
A
扭矩图
B
C
6.37kN.m
D
–
4.78kN.m
–
9.56kN.m
T max 9.56 kN m, BC段为危险截面。
×
例3画图示杆的扭矩图。
4kN .m 6kN .m 8kN .m 6kN .m
2m
4kN .m
2m
1m
3m
6kN .m
扭矩图
⊕
⊕
_ ○
32 800 0.4 600 0.2 1 180 ( ) 12 9 4 4 8010 70 40 10 0.245
×
[例4—6]长为 l =2m 的圆杆受均布力偶 m=20Nm/m 的作用, 如图,若杆的内外径之比为 =0.8 ,G=80GPa ,许用切 应力 []=30MPa,试设计杆的外径;[]=2º /m ,试校核此 杆的刚度,并求右端面转角。 解:①设计杆的外径
×
d D
环形截面: I P
32
(D4 d 4 )
同一截面,扭矩T ,极惯性矩IP 为常量,因此各点切应 力 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 成正比,方向垂直于圆的
半径,且与扭矩的转向一致。
max
T
max
T
实心圆截面切应力分布图 最大切应力在外圆处。
空心圆截面切应力分布图
×
⒌ 最大切应力
满足强度条件。
⑴按刚度核该
⊕
○
0.8kN.m
T1 180 32 600 180 1 1.71 / m 9 4 12 GI P1 8010 40 10 T2 180 32 800 180 2 0.24 / m 9 4 12 GI P 2 8010 70 10
×
三、外力偶矩换算 扭矩是根据外力偶矩来计算,对于传动轴,外力偶矩可 通过传递功率和转数来换算。 若传动轴的传递功率为P,每分钟转数为n ,则每分钟 功率作功: W 60 P 力偶作功:
W m 2n
60 P m 2n
P m 9550 (N m) n
其中:P — 功率,千瓦(kW) n — 转速,转/分(r/min)
第三章
扭
转
第三章 扭
§3–1 扭转的概念
转
§3–2 扭转的内力—扭矩与扭矩图 §3–3 薄壁筒扭转 §3–4 圆截面杆扭转的应力及强度条件 §3–5 圆截面杆扭转的变形及刚度条件 §3–6 矩形截面杆自由扭转 §3–7 薄壁杆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
×
扭转: 直杆在外力偶作用下,且力偶的作用面与直杆的轴线
×
d D
min
三、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强度条件:
max
T [ ] Wt
其中容许切应力[]是由扭转时材料的极限切应力除以安全系 数得到。
×
§3–5 圆截面杆扭转的变形及刚度条件 一、扭转时的变形
d T dx GI p l T dx 0 GI p
当T 、GIP 为常量时,长为l 一段杆两端面相对扭转角为
×
剪切弹性模量G 、与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 一样,都是 表征材料力学性质的材料常数。对于各向同性材料,这三
个材料常数并不是独立的,它们存在如下关系。
E G 2(1 )
根据该式,在三个材料常数中,只要知道任意两个, 就可求出第三个来。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4 圆截面杆扭转的应力及强度条件
×
一、等直圆杆扭转实验观察
4
32Tmax 180 4 32 2000180 3 d 4 10 83.5mm 2 9 2 G 8010 0.3
该圆轴直径应选择:d =83.5mm.
×
[例4—5]图示圆轴,已知mA =1.4kN.m, mB =0.6kN.m, mC =0.8kN.m;d1 =40mm,d2 =70mm; l1 =0.2m,l2 =0.4m; []=60MPa,[ ]=1°/m,G=80GPa;试校核该轴的强度和 刚度,并计算两端面的相对扭转角。 mC mA mB 解: ⑴按强度核该 C l2 A l1 B
2kN .m
×
§3–3 薄壁筒扭转
薄壁圆筒:壁厚 t 1 r0 (r0:为平均半径) 10
一、实验: 1.实验前: ①绘纵向线,圆周线; ②两端施加一对外力偶 m。
×
2.实验后: ①圆周线不变;
②纵向线变成螺旋线。
3.结果: ①圆筒表面的各圆周线的形状、大小和间距均未改 变, 只是绕轴线作了相对转动。圆周线实际代表一个横截面,此 结果表明横截面仍保持平面,且大小、形状不变,满足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