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境)障碍课件

合集下载

心境障碍ppt课件

心境障碍ppt课件
❖ 应急: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 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绪、情感的功能
❖ 适应功能 ❖ 动机功能 ❖ 组织功能 ❖ 信号功能
一、概 述
㈠定义 ❖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affective disorder),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 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 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伴 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 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经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 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5HT

NE
疼痛反应的调 节效应㈥心理社会因素❖来自应激性生活事件、经济状况、女性
❖ 配偶、子女或父母亡故,居丧者可增加抑郁 症的发病率。Paykel报道在经历一些可能危 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症发病危险 增加6倍。
海 明 威
在1961年夏 日的一天, 他终于用子 弹结束了顽 强拼搏的一 生。
李 恩 珠
自评抑郁量表 (SDS)
1.我感到情绪沮丧,郁闷 *2.我感到早晨心情最好
3.我要哭或想哭 4.我夜间睡眠不好 *5.我吃饭象平时一样多 *6.我的性功能正常 7.我感到体重减轻 8.我为便秘烦恼 9.我的心跳比平时快 10.我无故感到疲劳 *11.我的头脑象往常一样清楚 *12.我做事情象平时一样不感到困难 13.我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 *14.我对未来感到有希望 15.我比平时更容易激怒 *16.我觉得决定什么事很容易 *17.我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和不可缺少的人 *18.我的生活很有意义 19.假若我死了别人会过得更好 *20.我仍旧喜爱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
3.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抑郁症患者 自身诱导睡眠刺激的GH释放迟缓,对可乐定诱导 GH分泌增加的反应变为迟钝。提示抑郁症患者GH 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

《心境障碍》PPT课件

《心境障碍》PPT课件
不食(抑郁性木僵)。
.
27
4、躯体症状
①精神萎靡、疲劳、乏力。 ②食欲减退、便秘、体重下降。 ③睡眠障碍,早醒。 ④全身不适,慢性疼痛。 ⑤性欲减退、闭经、阳痿
.
28
5、无自知力。
.
29
6、病程特点
①30岁以后发病。 ②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③好发于秋冬季。 ④平均病程6-8个月。 ⑤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下列几个内分泌轴功 能紊乱。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
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
4、心理社会因素: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抑郁的致 病因素。
5、神经影象及电生理:无特异性改变。
.
7
三、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 (二)抑郁发作 (三)混合发作
.
8
(一)躁狂发作
.
3
心境
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
4
心境障碍的分类
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躁狂症 和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交替发 作的临床特点。
.
5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血缘关系: 双生子研究: 寄养子研究:
2、神经生化: 5-HT、NE、DA、GABA。
.
6
病因和发病机制
3、第二信使系统功能失调:
②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躯体症状如疼痛、植物 神经症状。
③有活着无意义的想法但无自杀的行为; ④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噩梦、睡眠浅。 2、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 3、自知力存在,自感痛苦,求治心切。 4、症状持续2年以上。
.
3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
34

心境障碍PPT演示课件

心境障碍PPT演示课件
心境障碍
Mood Disorder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理卫生中心 程晓莉
1
学习目标
1、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 2、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掌握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4、熟悉心境障碍的诊断 5、掌握心境障碍的治疗原则及护理
2
基本概念
情绪(Emotion):受一定意识影响的一种心 理状态。与有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 满足有关,具短暂性,冲动性 。
27
鉴别诊断
1、继发性心境障碍 2、精神分裂症
28
治疗
一、躁狂发作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1、锂盐:控制躁狂,预防抑郁 2、抗癫痫药物 卡马西平 丙戊酸盐 3、抗精神病药物: 控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
躁狂 4、苯二氮卓类药物 (二)电抽搐和改良电抽搐治疗
29
治疗
二、抑郁发作的治疗 (一)抗抑郁药 1、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4、其他新抗抑郁药
不发生伤害他人或自伤的行为 3.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等症状得到基本控制
睡眠恢复正常
36
4.患者过多的活动量减少,机体消耗与营养供 给达到基本平衡 5.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显 著改善
37
(二)抑郁发作 1.患者在住院期间不伤害自理,恢复生活自理 2.患者能言语表达自我,出院前自我评价增强 3.患者能愿意并适当与他人交往 4.患者摄入营养均衡的食物,体重未下降 5.患者在不服用药物时,每晚有6-8小时的睡 眠时间,对睡眠有自我满足
34
护理
二、护理诊断 (二)抑郁发作 1、有自伤(自杀)的危险 2、睡眠形态紊乱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5、自我形象紊乱 6.个人应对无效 7.焦虑

心境障碍介绍PPT课件

心境障碍介绍PPT课件
7
四、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Bertelsen报道若父母双方患心境障碍,
其子女的患病风险率为44%-74%。 单卵双生同病率约为56.7-65%,异卵双生同病率
为本12.9-14%。
8
2、神经生化研究
(1) 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5-羟色氨假说(5-HT):
去甲肾上腺假说(NE):
心境障碍
躁狂症 单次发作 多次发作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抑郁症 单次发作
多次发作 环性心境
躁狂相 抑郁相 混合相 快速循环相
其他情感障碍
3
分类(CCMD—3)
躁狂发作
心 双相障碍 境 障 抑郁发作 碍
轻性躁狂症
无精神病性躁狂症
有精神病性躁狂症
复性性躁狂症
目前为混合发作
轻性抑郁症
目前为快速混合
无精神病性抑郁症 发作
21
2、思维迟缓
言语减少,思考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
认知扭曲;自责自罪。
3、意志活动减退
全身乏力,力不从心;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惹或
木僵。
4、精神病性症状:妄想或幻觉。
与心境相和协的妄想-----罪恶妄想、贫穷妄想、躯 体疾病妄想、
与心境不相和协的妄想-----被害妄想

22
5、生物学性症状 (1)睡眠紊乱 早段失眠最多见、早醒最具特征性。 (2)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食欲减退的发生率为70%左右 (3)性欲减退 (4)昼重夜轻 此症状为内源性抑郁的典型症状之一。 (5)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多巴氨假说(DA):
(2)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3)脑电生物电改变:
(4)神经影象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

医药类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情感性精神障碍)PPT优秀课件

医药类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情感性精神障碍)PPT优秀课件

2、神经生化研究 (1) 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5-羟色氨假说(5-HT): 去甲肾上腺假说(NE): 多巴氨假说(DA): (2)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3)脑电生物电改变: (4)神经影象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
(二)心理社会因素
68.8%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病前 发生过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是正常 人的2.95%倍。离异家庭的儿童有37%患 中、重度抑郁。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 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高涨或低落)为 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并伴有 相应的思维或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 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 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缓解 期精神状态本正常,预后一般良好。
二、分类(CCMD—2—R)
是指症状学标准不符合重性抑郁, 病程或其它标准却不符合心境恶劣或环 性心境障碍,而持续时间超过2周的抑郁 发作。
2、重性抑郁障碍
具备抑郁发作的症状,程度重,且部 分人具有精神病性症状。自杀率高。
3、隐匿性抑郁
主要指一类以躯体主诉为主要临床表 现,而实际上属于抑郁症的病人。主要 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
早段失眠最多见、早醒最具特征性。 (2)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食欲减退的发生率为70%左右 (3)性欲减退 (4)昼重夜轻
此症状为内源性抑郁的典型症状之一。 (5)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6、自知力
部分病人自知力完整,伴有精神病症状 者自知力不完临床特点:
1、轻性抑郁障碍
心境障碍 (mood disorder)
(情感性精神障碍)
中山三院 王玲
情绪及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 体验(反应),也是个体对事物直接的内 心体验。
心境——是指强度较低,自觉性程度不 高,但却较持久(数小时到数日)的情 绪体验。它的形成可以是某种外界刺激 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持续保持所致,也可 是自身躯体的各种状况的不自觉反映。

情感性心境障碍讲课PPT课件

情感性心境障碍讲课PPT课件
情感性心境障 碍讲课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情感性心境障碍概述 03 情感性心境障碍的病因和机制 04 情感性心境障碍的治疗方法 05 情感性心境障碍的预防和管理 06 情感性心境障碍的案例分享和讨论
PART ONE
汇报人员:XX 医院-XX
长期管理和随访
定期评估: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定期评估,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预防复发: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等。 随访: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关注病情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PART SIX
症状和表现
情感高涨:患者长时间情绪愉悦、兴奋,自我感觉良好 情感低落:患者长时间情绪低落、沮丧,失去兴趣和快乐 焦虑:患者感到紧张不安、担心害怕,难以控制 易怒:患者容易发脾气、暴躁,难以控制情绪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 册(DSM)进行诊断
评估工具:使用标准化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经验和教训总结
患者A的案例: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缺乏及时诊断和治疗,导致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患者B的案例:忽视早期症状,未能及时寻求医疗帮助,病情恶化并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患者C的案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循医嘱,逐渐恢复心理健康并重返社会。
情感性心境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至关重要。
诊断流程:初步评估、详细评估、确诊
病程和预后
病程:情感性心境障碍的病程具有周期性,患者可能会经历抑郁和躁狂的反复发作。

精神病学心境障碍课件

精神病学心境障碍课件

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 动力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 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增强应对能力。
生活方式调整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 有助于心境障碍的康复。
社会支持与自助组织
社会支持
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对于心 境障碍患者非常重要,可以提供
情感支持和日常生活的帮助。
自助组织
抗焦虑药
用于缓解焦虑症状,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和 抗抑郁药中的某些成分。
心理治 疗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纠正患者的消极思维和行为模式,改善心境障碍症状。
心理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有关心境障碍的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家庭治疗
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沟通方式,降低心境障碍的复发风险。
人际关系疗法
通过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缓解心境障碍症状。
预防策略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压力。
提高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增强个体的心理素质 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早期识别与干预
对有遗传或心理社会风险因素的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干 预潜在的心境障碍。
康复措施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 治疗心境障碍。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脑电图等, 以辅助诊断。
鉴别诊 断
抑郁症
心境障碍中的抑郁发作与抑 郁症相似,但抑郁症的病程 更为持久,且可能出现精神 病性症状。
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患者会出现躁狂和 抑郁发作的交替或混合出现, 需要与单相抑郁症进行鉴别。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由强烈或持 续的心理社会应激引起的情 绪障碍,可能与心境障碍有 重叠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认为遗传是区分的重要因素。
单相与双相不同的证据
遗传及家族史
双相家庭成员患病率高 双相单卵孪生同狂症(Mania)“统”(Continuum ) 抑郁症(Depressive)
合二为一(Kreapelin,1896)
MD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同时保留“ 抑郁” ,特指发病年龄较大的抑 郁) 一分为二(Leonhard,1957)
单相障碍(UP) 或 重性抑郁障碍(MDD)
双相障碍(BPD) BPD1 BPD2
§2.流行病学
一、流行状况
情感障碍
西方—终生患病率2~25% 我国 (1982)—终生患病率0.760/00,时点患病率0.37 0/00 (1994) —终生患病率0.830/00,时点患病率0.52 0/00
抑郁障碍
§1.概述
一、定义: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 躁狂抑郁性障碍(manic-depressive disorders) 心理学定义:心境是持久的内在情绪状 态,情感是当前情绪的外在表现
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以显著 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 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 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 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三、最新数据
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河北地区(24,000人)
精 神 障 碍 的 时 点 患 病 率 为 162.43‰ , 终 生 患 病 率 为 185.12‰ 。 时 点 患 病 率 女 性 ( 167.95‰ ) 高 于 男 性 (156.95‰),农村(165.63‰)高于城市(156.71‰) 前三位的时点病率是重性抑郁障碍( 27.01‰ )、未特 定的焦虑障碍(25.09‰)和心境恶劣障碍(23.12‰) 前三位的终生患病率是重性抑郁障碍( 47.47‰ )、酒 依 赖 性 和 滥 用 性 障 碍 ( 38.62‰ ) 和 未 特 定 的 抑 郁 障 碍 (25.51‰)。
情感(心境)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
目的要求:掌握躁狂症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躁狂症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特点,诊断与治疗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描述性定义 10分钟 躁狂症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70分钟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20分钟 教学重点:躁狂症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基本特征(三联症)及躁狂症精神运动性的 特点 教学难点:躁狂症和抑郁症的思维内容障碍同精神分裂症思维内容障碍易混淆,强调 前者思维内容障碍基于情感基础,后者基于思维逻辑判断基础,有着性质上的区别。 英语词汇:情感性精神障碍(offective disorders) 思维迟缓(retardation of thought) 罪恶妄想(delision of sin) 情感高涨(elation) 情感低落(depession) 意志减退(hypohuia) 谵妄性躁狂(deliroue mania) 抑郁性假性痴呆 (depressive pseudodementia) 自学内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学及鉴别诊断 参考书:精神医学丛书,第二卷临床精神医学湖南科技出版社
5-5
情感障碍的不同表现
感情 情 时间 感
反复发作抑郁症
时间 反复发作躁狂症(罕见)
情 感 双相情感障碍
时间
情 感
时间 双相快速循环
5-6
二、情感障碍诊断的演变
希波格拉底(Hippocrates,460~377) 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 血(火)、粘液(土)、胆汁 (空气)、黑胆汁(水) 抑郁症是黑胆汁过多 创造了“抑郁”(Melancholy)
我国自杀22.2/10万(1995~1999),与西方相当
三、最新数据
• 2001年9至12月,(15,000人)杭州
精神疾病总时点患病率为17.3%。最常见的 疾病为心境障碍 8.6% ,焦虑障碍 4.3% ,和 物质使用障碍 3.0%,最常见的特定精神疾病 为重性抑郁障碍 4.3% ,酒精使用障碍 2.9% , 心境恶劣障碍 1.6% ,和特殊恐怖症 1.2% 。 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 这一数据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唯一认可的有 关精神疾病的调查数据。
美国——1984:MDD 4.9%,心境恶劣3.3% ,(Gegier,1988) 1994:MDD 17.1%,心境恶劣6.0%, 其中男性12.7%,女性21.3%(Kessle,1998) 欧洲——3~5% WHO——15城市的全球调查,抑郁症和心境恶劣12.5%(1993)
一、流行状况
双相障碍 美国—BPD1:0.85%, BPD2:0.5% (Regier et al,1988); BPD1:0.4~1.6%,BPD2:0.5%,环性障碍0.4~1.0% (kessler et al,1994) 西方—70~80年代:3.0~3.4%; 90年代:5.5~7.8%(Angst,1999)。 我国—大陆(1982,12地区协作调查):0.042%; 台湾(1982~1987):0.7~1.6%; 香港(1993):男性1.5%,女性1.6%
• 对情感障碍的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
•法国医生Falret(1845)首次描述了
躁狂-抑郁在同一个人身上交替出现
提出了“环性精神病” (Folie cirulaire)的概念
二、情感障碍诊断的演变
德国Kahlbaum(1882)首先提出躁狂和抑郁
不是两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
指出本病的重要特征是精神活动的完整性。
他还创造了两个术语—— “心境恶劣障碍”(Dysthymia) “环性精神障碍”(Cyclothymia)
二、情感障碍诊断的演变
德国人 Leonhart(1962) 根据长期随访
研究材料提出,美国Preeis(1966)和瑞士
Angst(1966)将其发展,目前最为接受的分
类是,将克氏躁郁症分为两个: 单相、双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