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部分,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虽然是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为背景,但其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建立了“以工商立国”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

洋务派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本和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领域推进了现代化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梯。

[关键词]洋务运动;现代化进程;公营企业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洋务运动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止于九十年代中叶,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影响下,在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由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发动的“求强”、“求富”的运动。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先进技术也随之涌入中国。

六十年代前后,列强又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掠夺大量政治经济利益和特权。

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元气大伤。

为了挽救清王朝的统治,清廷内部部分开明官僚一方面感受到当时的中国已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再也不能照老样子统治下去了,必须改弦更张;另一方面,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他们也感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深感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自行设厂制造新式枪炮船舰的紧迫性。

因此从六十年代起陆续开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又建立了新式海军,从而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对于西方近代文化,顽固派采取了一概拒绝的态度,主张“夷夏之辩”,洋务派则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原则,也是洋务派回击顽固派进攻的武器。

中学,即孔孟之道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不可变的。

西学,即西方的生产技艺,可以用来作为巩固封建统治的手段和工具。

“中体西用”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双重性质。

对现代化概念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对于现代化的启示

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对于现代化的启示

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对于现代化的启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交融的一次尝试。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不容低估,不仅对于当时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今天的现代化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十分落后。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内部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风气日益腐败。

为了挽救危局,中国政府开始推行改革开放,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进行现代化建设。

这就是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运动是一场长达近40年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从1861年开始,中央政府设立了直属机构“汉军衙门”,正式开启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洋务运动逐渐扩大规模,成为惠民政策、军事、贸易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推动力量。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填补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空白。

比如在冶金、机械、轮船、火炮等领域,中国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2. 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不仅引进了大量西方的技术、理论和思想等,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艺术、以及传统技术体系传播到了西方国家,取得了相当大的影响。

3. 为中国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促进了国内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反思尽管洋务运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这场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政治上的不稳定。

当时的清政府内部存在很多派系斗争和腐败现象,这使得政治环境不稳定,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推进。

2. 经济方面的不利因素。

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而中国当时的国力非常薄弱,这对运动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3. 社会制度的局限性。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速,它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思想和理念,而且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工艺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

例如,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轮船、火车等先进设备,推动了中国铁路、矿产、军械、航运等领域的发展。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使中国的经济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近代国家制度的变革,推动了政治的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尝试和西化的政策,如兴办洋务以学习西方的政治、军事、法律等制度和理念。

这些试图推动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使中国能与西方列强相抗衡。

尽管这些在短期内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但它们为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进程打下了基础,为后来的政治铺平了道路。

此外,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知识,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

洋务运动时期,许多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科学、哲学、文学等思想和知识,他们开始思考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并积极探索中国的与发展之路。

例如,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众多洋务派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人通过学习西方思想和知识,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倡议,如“自强”、“求富”等口号,鼓励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启发。

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文化、艺术、教育等,并对这些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文学,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摘要:洋务运动时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它对中国军队的建设, 资本主性质的生产关系以及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的近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该运动从1861年至1894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后发起的救亡图存的运动。

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和“自强”和“求富”的口号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

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

其目的是同过主张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近代化。

一.洋务运动对军事近代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试图通过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

因此,他们的活动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和军事工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期间,西方的军事理论与著作被翻译与介绍到中国,主要有德国来春支泰的《借箸筹防伦略》,康贝的《练兵新书》等,近代军事思想开始初步形成,近代军事理论也得到不断构建。

洋务派地方领导人分别编写有关军事编制改革的著作,主张对清军军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传统的练兵,治兵与西方现代战术结合,在其努力下,西方近代军事训练和管理方法不断被引进和使用。

军事编制和职能向近代转化的趋向,为我国军事近代化打下了制度基础。

同时,洋务运动期间新型学堂的设立,也为军事近代化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精品]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精品]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精品]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历史事件,它对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工业化和民族意识的提高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它为中国现代工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虽然规模不大,但它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象征,它创立了中国的第一条现代化造船业,并建立了轻重工业的组织体系,为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

二、引进西方文化和科技洋务运动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和科技的引领。

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了许多高科技和先进设备,包括机器设备、武器、船舶设计、科学研究方法等,为中国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甚至还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所机器制造学校和天文台,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

三、提高民族意识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民族意识的提高。

通过洋务运动,中国人逐渐意识到了中国在现代化和工业化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逐渐认识到了中国民族在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逐渐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提高,从而增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改变社会发展方向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发展走向明确的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向现代化和工业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中国从封闭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方向发展。

总之,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它不仅加速了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还引领了中国所需要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它留下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和技术现代化的启蒙标志,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洋务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的一次自我革新运动。

由当时的清朝政府推动,旨在学习西方技术和文化,提高中国综合实力以应对西方列强的威胁。

这一运动自始至终都备受争议,不过它确实对中国现代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扩展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在这一运动中,清政府大力投资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有关交通、通讯、制造、工业和铁路等方式的技术。

通过这些投资,洋务运动带来了中国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大量变革,比如铁路交通系统的建设方案和造船业的兴起,这些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提升,这也带动了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

其次,洋务运动开拓了中国的思想与文化。

洋务运动充分利用西方强国在科学、高等教育、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资料与资源。

这些资源促进了中国自身关于科学及技术的研究和讨论。

这一运动为中国赋予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标志,也抛弃了中国长久以来封建的观念体系和传统观念。

同时,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将经典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任务,如将《红楼梦》译成英文和其他语言,这一努力和实践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再者,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涌现。

此前,中国学术界沉溺于传统态畜的学术荒漠,在想象中痴迷着昔日皇朝的辉煌与荣耀。

但是,洋务运动提供了一个革新的能力和平台,为像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的发展和学术创新奠下基础。

他们的发表对于重新激发中国民众对于现代思想的认识和尊重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洋务运动也鲜明地体现出了中国现代化行程所面临的困境。

一个基本问题是,中国技术的转化与创新本身是有困难的。

中国仅仅是能够拿来主意、准备花费巨资获得当时最好西方的技术,而且缺少自主创新的技术。

同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问题也制约了这一运动更大的发展,规范和准则的稳定性太低了。

此外,洋务运动的一些项目过于野心勃勃,超出了时代的任务与范畴,成果不尽如人意。

总之,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扩展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开拓了中国的思想与文化,并且催生了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涌现。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士大夫及其统治阶级的天朝幻梦,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探索西方强大、中国贫弱的原因,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力图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这一系列现化运动的起点。

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

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已奕 、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

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

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

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研究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影响

研究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影响

研究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影响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影响近代洋务运动是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进行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措施。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而且在社会观念、思想觉醒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洋务运动在经济方面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时,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赔款的压力,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洋务运动提出了发展工业的口号,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这使得中国的纺织、造船、冶炼等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后来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其次,洋务运动在军事方面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组建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这使得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提升了国家的地位和声望。

同时,洋务运动还推动了军事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备现代战争观念和技能的军事人才,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此外,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

这使得中国的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培养了一批具备现代知识和科学素养的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而且在社会观念和思想觉醒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开始反思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方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中国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是借鉴西方的经验和技术,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这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真正掌握现代化的核心技术和知识。

其次,洋务运动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洋务运动在思想觉醒和社会观念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却相对较少,这限制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度和广度。

《洋务运动》教案: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教案: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作为我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自觉进行的综合性现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了中国传统与现代的交流和融合,并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探索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下面从洋务运动的背景、影响、积极意义、局限性等方面,对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进行阐述。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9世纪70年代,当西方列强威逼中国开放大门、瓜分中国市场,致使中国直接面临着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而中国内部弱化、内忧外患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障碍。

为了摆脱危机,拯救民族危亡,洋务运动得以兴起。

洋务运动起源于1861年,是光绪皇帝於同治年间实施的一个实用性、综合性的现代化改革运动。

二、洋务运动的影响1、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社会在科技、工程、武器、经济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并且经济始终处于停滞状态。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指导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2、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尤其是洋务派的技术专家,他们大都留学欧洲,将欧洲的知识、技术带回国内,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激活了中国遗产和世界精华在知识层面的沟通,有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改进中国传统制度洋务运动创办的西式工厂,以及在这些工厂工作的中国传统手工业匠人,都为中国传统制度引入了大量现代化设备和工艺,同时也大量引进国外先进制度、规格,并且逐渐改变了中国的传统社会、文化和经济模式,为政治和经济的现代化构建了基础。

4、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与外界交往更加广泛,增强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为中国参与现代国际体系、国际社会提供了梅南。

三、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1、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洋务运动尤其注重工业制造业、冶金、机械制造等,有些工厂的电气化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纺织业、造船业等领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尽管进步幅度很小,但是它提供了参考与尝试。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作用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作用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作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而止步于19世纪末的清末“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

虽然以前的历史学者也肯定了它的积极性,但相比之下,却更注重它的缺点和不足,以致于把1895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看作是“洋务运动”完全破产的标志,贬低了它的历史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展开及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我们有必要在更广泛的时空观上,从现代化的角度对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进行重新阐释。

以这种态度对“洋务运动”进行研究会得出一些新颖的结论,其中之一就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即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

“洋务运动”产生于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这就决定了“洋务派”自身的两重性。

传统史学家认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都是封建性、保守性十分浓厚的历史人物,然而不知他们是否注意到了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

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封建性特别浓厚的国家,像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的开明地主可谓是凤毛麟角,试想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兴办洋务是何等的艰难。

因此,我们不能对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期望过高。

正如李时岳先生指出的:“简单的说,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就是:缩短中外的差距,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加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洋务派活动于中国资本主义从无到有的时代,它的任务是实现‘有’,‘有’之后才能谈到发展,那是又一个历史阶段的任务。

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

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的问题。

”正是因为它的特性,我们才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它。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

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清代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清代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清代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9世纪上半叶,以后黄浦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西洋船只,西方列强的“炮舰外交”侵略中国的事件层出不穷。

由此引发了清政府高度关注,为了强化军力和工业技术,清政府开始进行了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垄断了世界的科技和市场,而中国却开始被列强列入作为亚洲的东方“迷你国家”之一。

面对强权压迫和危机,清政府不能束手旁观。

于是,太平天国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了改革自己的军事和工业技术,开始了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的意义1、强化军事力量:洋务运动的核心是“神器制造”,即制造怪异机器和巨型兵器。

清政府试图将西方军事科技融入自己的军事防御和武器制造中,增强自己对于列强的威慑。

2、促进工业发展:洋务运动也推动了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清政府先后在天津、苏州、杭州、南京等地修建了一批工业厂房,从而促进了机器制造的进步和人口增长。

3、开拓外交,推动对外关系: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拓展对外贸易,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所以洋务运动促进了对外关系的发展,这也是开启中国现代化先声的一步。

三、洋务运动的影响1、科学技术的引进:洋务运动为中国引进了一批西方技术和知识,从而加快了中国的步伐,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打破了落后和封建时代的束缚。

2、人才的培养:洋务运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技艺人才。

清政府创立的南洋公学就是培养海外留学生的学府,后来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学生运动的先驱。

3、社会变迁的推进:洋务运动虽然在当时没有实质性的成果,却加强了中国各地的交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工业和商业发展逐渐增强,踏出了现代化的一步。

四、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却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洋务运动的资金来源单一,大量财政支出导致清朝日益贫困,难以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更大的经济基础。

此外,洋务运动主要服务于皇家和军队,没有更深入的推动具体的农业和工业,最终落后于时代。

五、结语洋务运动虽然没有如愿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但它的重要性不能忽略。

洋务运动对现代化中国事业的启示

洋务运动对现代化中国事业的启示

洋务运动对现代化中国事业的启示洋务运动对现代化中国事业的启示19世纪中后期,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

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积极倡导洋务运动,试图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祖国的现代化,但由于众多的因素制约,这一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然而,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是深远而重要的。

一、技术革新是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洋务运动以引进外国技术为宗旨,如机器制造、造船、造弹、铁路修建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科学技术革新,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例如,海防水师中引进的外国人工船厂的生产工艺使后来中国自制的军舰逐渐逼近国际标准,中国科技领域具有了发展的基础。

二、文化转化是向现代化迈出的必经之路洋务运动在推动技术、经济、全面变革的同时,也在文化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洋务运动中大量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形成类似西方模式的教育制度,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完成了交汇和融合,使中国现代化教育大幅度提升。

三、政治体制改革是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洋务运动探索改革清朝的政治制度,努力推动国家的向前发展。

这一时期,推行一个以皇帝为首的新政,打破并行的“八旗三帅制”体制,使得中国现代化开始在政治体制上实现转型。

例如禁止超甲船(中国文艺复兴)诞生和运用,建立铸铁军工厂,使中国军工从传统的铸铜器模式进入了现代化,这是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大启示。

四、现代化需要融合全球先进文明成果洋务运动将清朝政府视为“西学东渐”时期,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文明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中西方文化内在的共性迅速被发掘出来,学习了西方的先进理念,并逐渐形成了西方理论与中国文化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建造铁路的过程中,中国的铁路建设者学习并借鉴了秒速简的先进技术,实现了铁路安全高效地行驶。

融合和发挥各自文化的优势,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五、现代化是一个全球进程,需要全球合作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必然产物。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研究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于19世纪末在中国境内推行的一项现代化运动。

它开始于1861年的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于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期间,大量的西方技术和学问进入了中国,无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的出现清政府在遭受太平天国的挑战时,意识到中国自强的必要性,开始大力推行了科技进步和文化革新。

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一群倡导洋务的官员。

\此时,西方列強已经逐渐抢占了全球的制高点,成为世界的霸主。

中国面对列強压力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搭上现代化的快车进步的重要性,“洋务派”官员便倡导以笼络城市与海外商人,发展工业和进步技术的方式来提升中国的国力。

二、洋务运动带来的好处1. 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的出现,让中国开始逐渐了解到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制度,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

在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人与欧美列強混合工出的新器具、新科技得到了中国的应用。

这不仅起到了保障国家安全的效果,还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了初步的成功。

2. 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自主研究新兵器和火药的研究,在科技方面借鉴了外国的技术和学问,对中国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也正是这些学问的汇集,打造了更多的新器具,使清廷掌握了更多的掌控权力的机会,从而使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打破了历史局限洋务运动时期,在清廷后期这个封建式的中国社會中开始开启了对外新思维的局限,将中国引入了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使中国开始与外部界联系,不再是那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国家。

三、洋务运动带来的挑战尽管洋务运动将中国推到了现代化的先河上,也有着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1. 经济发展缓慢,资本积累不足想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本积累,但清政府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清廷内部贪腐严重、官员撤职后却抱大腿要求恢复,制度环境不一,所以资本积累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很难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如何看待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改革中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核心。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推崇技术进步、改革了教育体制、强化了国防意识以及启示后人等方面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尝试进行近代化改革的历史事件,意义重大。

天津海军工厂、汉阳铁厂等机构的成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开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在推动中国的工业现代化方面,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洋务运动中出现的西式机械和机械制造方法,为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推崇技术进步。

中国曾经的“维新运动”弥漫了一种特殊的气息,那就是推崇西方技术,企图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来改变自身面貌,从而争取国际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洋务运动给予中国更多的机会,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西方技术,为后来的科技进步打下了基础。

洋务运动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引进、学习西方的技术,二是使中国开始认真尊重科学和技术成果,这奠定了中国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

第三,洋务运动改革了教育体制。

中国教育体制在洋务运动时期得到了改革,洋务运动成立了许多学校和机构,摒弃了旧式的科举考试,鼓励学生学习西方现代科学,这为中国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四,洋务运动强化了国防意识。

洋务运动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依靠天朝的力量恢复国家的强大荣光,洋务运动强调要提高国防实力,成立了兵器厂、造船厂等军工企业,这对提升中国的国防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洋务运动加强了中国的国防,是一个坚强的国家安全保障。

第五,洋务运动启示了后人。

洋务运动结束时虽然疲惫不堪却是教育和借鉴的珍贵时刻。

洋务运动失败,但它对后来的中国人产生了启示,不断提醒他们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和奋斗。

在总体上,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改革的影响是显然的。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受到了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

其中洋务运动可以说是对中国现代化影响最深的一次国内改革运动。

它在清朝末年推进了一系列现代化建设,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洋务运动的开展,使得特别是文化和智力层面的中国人开始改变以往对于西方文明的消极态度。

这种挑战和刺激的效果使得许多知识份子感到他们的国家需要他们,需要他们的智慧来推进现代化建设。

他们不再满足打工的角色,也不会再被吓倒于西方文明,开始努力为国家做出更多有意义和成效的贡献。

这种改变,对于中国国家现代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人民的努力和智慧。

二、洋务运动使中国对外开放加速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潮流。

它通过开设毛主席早年所说建立:"中国的神经中枢"的上海,开放口岸和交通线路等一系列措施来吸引外来投资。

这种形势下,大批的外国人流入中国,给中国人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使得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技术和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这种外来技术和思想的介入,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提升,使得中国人能够看到自己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

三、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人不仅引进了众多的现代技术,同时也深入学习了制造和设计各种先进的机械和工具的知识。

此外,在这段时间内,中国还建造了许多新的机器和设备,使得自己完全具备了制造一些产品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创造性的将西方技术进行改进,并为现代化技术的革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四、洋务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概念的思考和理念突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人开始认识到那些与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不同的西方人。

中国人从西方同仁的理念和方式中寻找灵感,同时又将这些观点汉化或者本土化成中国自己的理念。

洋务运动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影响

一、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的历史转型,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现代化思潮的涌动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

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

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最早揭示这一思想核心的是冯桂芬,他在1861年就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可以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最初框架。

后来,洋务运动最重要的领导者李鸿章曾多次阐述过相同的观点,如1863年2月他在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在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都反复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物制度”的主张。

另外,洋务知识分子如王韬等也都在其著述文字中阐述过类似的观点。

直到1898年另一位洋务官僚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才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加以理论概括和系统阐发。

在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中体西用”的思想成为洋务派的理论纲领。

(二)促使中国现代民族意识增长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

传统上,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意识是文化意义上的,他们认同的是一个华夏文化共同体,统治合法性的世袭君王。

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民族主义意识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开始变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不过是多元世界中的一个有限的政治实体,这就萌发了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民族主义。

清代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清代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清代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19世纪,五大洲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日趋频繁。

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僵化和长期闭关自守的政策,使中国的现代化制度远远落后于欧洲和美洲。

为了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曾推进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洋务运动。

本篇文章将介绍清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实施情况和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 历史背景在19世纪初期,中国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内忧外患。

除了农业生产的压力外,中英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大门,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面对强大的西方列强,清朝政府开始意识到必须进行近代化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为了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和财政收入,清政府开始推进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启动的时候,正值太平天国事件结束,一场几乎摧毁了清朝的反叛失败了。

这个时候,清政府意识到革新是大势所趋,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个时期的紧缩政策需要改弦换面。

2. 洋务运动的实施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改革运动。

清政府在此次运动中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革:军事改革、工业改革、教育改革和航海学习。

其中,军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列强的海军进攻和内外有别的兵器装备。

当时国王的装备普遍落后,手枪比不上西洋手枪,步枪使用古老的火枪,弹药和勃艮第、英国等武器刀具相比,显得并不利于战争,这就意味着清军士兵可以在使用现代武器方面获得更强的技术优势。

在工业方面,清政府在上海、天津、湖北等地开设了许多国营工厂。

这些工厂主要是以银、铜为原材料,生产军事器材和轻工业产品。

此外,清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重新衡量秤和银币比值,制定新的货币和税收体系,以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改革方面,清政府在中国南方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创办了徽、宁、常三股银行、邮局和学校。

这些学校跟英国的传教士来华传教设立了一些教育机构,包括南京师范学校和上海路教堂,旨在为中国培养一批现代化人才,以推动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一)促进了现代化思潮的涌动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

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DD洋务派。

他们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最重要的领导者李鸿章曾多次阐述过相同的观点,在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中体西用”的思想成为洋务派的理论纲领。

(二)促使中国现代民族意识增长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

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不过是多元世界中的一个有限的政治实体,这就萌发了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民族主义。

这时,人们开始认识到外交保护权也属于国家主权之一,于是主张对处境艰难的海外华侨予以保护。

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这是中国人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思想动力。

二、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一)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实现了从手工业转入机器生产的过程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

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洋务运动就成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起点。

(三)积累了现代化发展的管理经验洋务运动是一场没有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但在30多年的时间里它仍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对此后一个长时期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5篇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5篇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5篇第一篇: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摘要:19世纪后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农民的起义,封建地主阶级改良派,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开展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镇压内乱,但是甲午战争的战败,也就标志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挽救大清王朝,但其对中国的近代史,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影响一洋务运动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

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虽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最终战败,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

首先清政府依靠洋务运动中建立军事力量,多次挫败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

其次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开始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

还有,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业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军火装备的主要供应来源。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并不在于军队武器装备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才是战败的主要根源。

总之经历了洋务运动,中国的军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历程。

二洋务运动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

略论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之影响

略论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之影响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历史室2013级硕士研究生靳潇飒略论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之影响内容摘要:洋务运动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来都是史学界所研究的热点。

在运动初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虽然说其首要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振兴清帝国,但其在客观上仍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洋务派、自强、军事工业、现代化可以说,中国资本主义新式企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运动起自于19世纪60年代,止于1894年甲午战争,以“富国强兵”目标,其主要内容除了开展新式外交、军事和教育活动之外,就是创办资本主义新式企业。

这些资本主义新式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自强”为目的的军用企业,以制造枪炮军舰为主要任务;另一类是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主要从事一般民用商品的生产。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作为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标杆事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一、学术史回顾晚晴洋务活动旧称为同光新政、自强运动、洋务事业。

“洋务运动”这一名称,最早由何干之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启蒙运动史》中使用1。

而在对洋务运动进行历史考察方面,梁启超起了开先的作用,他在“百日维新”失败后发表的《戊戌政变记》中,一方面说洋务运动对“变法之事”起了“筚路开山”的作用,从而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则把洋务派放到其“民权”说的理性王国里进行批判,抨击洋务派“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其民”2。

这可以说是为了其政治理念而服务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出现了一批把洋务运动放到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评述的著作。

例如,李达在1929年出版的《中国产业革命概况》一书中,就把洋务军用工业的创办列为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认为洋务派创办军用工业有“防御外寇填塞漏卮”的意图。

可以说,这本书根据历史唯1参考《近现代史研究》编辑部.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述评【Z】——夏东元、刘学照.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7.2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转引自夏东元、刘学照.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8.物主义原理,揭示了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产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并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洋务运动史的研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士大夫及其统治阶级的天朝幻梦,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探索西方强大、中国贫弱的原因,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力图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这一系列现化运动的起点。

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

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已奕 、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

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

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

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

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但这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特别是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改变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

清政府长期以来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境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

洋务派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科学技术落后的悲哀。

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于基础。

第二,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
商”的观念。

第三,开新型军事形式先河。

中国近代海军开始出现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政府觉得每年拨款四百万两白银作为海防经费,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第四,开源广进、人才培养。

在文化观念意识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建立了“以工商立国”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在社会经济方面,洋务派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领域推进了现代化运动,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若干特征,使古老的中国终于向开放和现代化迈进了一步。

总而言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