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述
生产方式包括什么
![生产方式包括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b991a3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f.png)
生产方式包括什么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即主体与客体关系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最大量出现的含义之一是生产关系,即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广义生产关系,或者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总和”、“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而不是仅在生产领域中发生的、与交换、分配关系并列的狭义的生产关系。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还是劳动过程、劳动方式,实际上都是以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无论把生产方式定义为结合方式或劳动过程、劳动方式,都无法说明它是独立于生产关系之外,同生产力、生产关系并列而且决定生产关系的中介环节。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fdf2d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d.png)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的基本要素和运行机制。
本文将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对这些概念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生产力的概念和作用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开展生产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它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力素质、科技水平等方面的要素。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社会财富和经济发展。
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工业化进程。
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的、渐进的过程。
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提高,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经济进步。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他对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二、生产关系的概念和特点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联的社会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分工等方面的内容。
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经济的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变化。
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生产关系以私有制为基础,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十分明显。
而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的封建关系成为主要的生产关系,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封建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雇佣关系成为主要的生产关系,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关系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三、生产方式的概念和变革生产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人们组织生产的总体方式和形式。
它包括生产目的和方法、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经济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向。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生产方式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
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制、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不同的生产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例如,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通过对奴隶的剥削获取巨大财富;在封建制社会中,地主通过对农民的剥削实现富裕;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实现投资回报。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ee655e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8.png)
★除去作为生产要素的交换外,还有作为生产品的
交换。这种交换是在生产出产品之后进行的,是 由生产决定的。这种交换之所以由生产决定,因 为它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决定的。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分配包括产品的分配和生产资料的分配。在产 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中的地位。在生产资料 的分配上,分配决定着生产。这种分配包含在 生产过程中并决定着生产的结构。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 劳动对象。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n 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使用生产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
n 劳动资料:人们将自己的体力或脑力传导到劳 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 工具。
★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
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任何生产都要消耗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最终总是 要被磨损掉。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从原来物质资料的 意义上讲,它们是被消费了。燃料也是被消费了。 在生产中,还要消费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从消费 品的消费看,劳动者用产品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使消耗的体力和脑力恢复过来,使他们的劳动力再 生产出来。
n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 方面,生产力是其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其社 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 方式。
n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n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这是二者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述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c32d4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8.png)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述引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是三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进行概述,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能力。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产力包括生产力的数量(劳动者数量、物质资料数量等)和生产力的质量(技术水平、劳动技能等)两个方面。
1.1 生产力的发展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到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再到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的工业生产方式,生产力在不断发展和提高。
1.2 生产力与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描述了单位劳动力所能创造的产品或价值的数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劳动工具的改进、劳动组织的优化等方式实现。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规律的社会关系。
它主要包括生产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2.1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者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分配方式等。
这些要素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2.2 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农民与土地的联系减弱,工人与资本家的联系增强。
生产关系的变革往往伴随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变革。
三、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体现形式。
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组织形态。
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还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分配形式和经济制度等多个方面。
第1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1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ca28b3cda38376bae1faeb7.png)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1一、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中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1.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1〕生产与交换的关系①生产决定交换。
表现在:交换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决定的;交换的对象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开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开展程度。
②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交换越开展,生产也会随之开展;如果交换受阻,就会延缓和阻碍生产的开展。
〔2〕生产和分配的关系①分配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分配〕,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
在资源分配上,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
②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分配对效率具有鼓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性质;生产引起消费的需要。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表现在: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另一方面与生产的根本方式有关。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方面:①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②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③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既包括生产资料分配中的关系〔表达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包括产品分配过程中的关系。
二、所有制与产权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07892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5.png)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1.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用于描述和分析社会生产的特点和规律。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生产方式是指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例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等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如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生产关系则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会限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封建主义制度下的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限制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3. 不同生产方式的特点和转变生产方式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通过特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进行生产的方式。
历史上出现过多种生产方式,如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原始共产主义:原始社会中的生产方式,以共同占有和平等分配为基础,主要依靠人类天然的需求和劳动能力。
•奴隶制:奴隶制生产方式以奴隶为劳动力,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分配极不平等。
•封建主义:封建主义以地主为核心,农民以农村集体经济形式进行耕作,地主占有土地并获取农产品。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基础,利润和剩余价值的追求是其主要动力。
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引发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剧变。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成为一种可能性,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47bd728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f.png)
• 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① 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 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 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 (3)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跳跃式的
扩展能力:社会财富的积累、生产无限扩张
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一)新科技革命出现
• 1、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 • 2、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 • 3、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从美国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 4、新科技革命——20世纪末,兴起于发达国家
• 产品进入消费过程——消费关系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和消费都既是起点又是终 点:
• 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 • 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 从生产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角度说,生产与消费是
同一的;从产品的消费或再生产劳动力的角度讲,消费与 生产也是同一的。 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宜;但是如果资本家同时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进行协作劳动,个别劳
动和平均劳动的差异会抵消。
(2)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效 用
一种情况:在生产中,个人使用的许多生产工具, 有一些并不是经常使用,但在个体劳动中,每个 人都必须配置一套,否则生产过程就会中断;而 在协作中,几个人可以交替使用这一套工具,这 样提高了生产工具的利用率。
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ea41f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6.png)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论引言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是基本概念,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和演变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进行概述和分析。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类社会在一定条件下用于生产与劳动过程所使用的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的总和。
生产力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息息相关。
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进行各种社会关系和交往的方式。
生产关系包括所有的经济制度、所有制形式以及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生产方式的概念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依据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进行的生产组织和分配方式。
不同的生产方式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具体社会形态的表现。
具体来说,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方式的更新。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时,就会发生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而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则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历史演变原始社会生产方式原始社会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依靠简单的工具和人力勤劳进行生产活动。
生产关系主要是以家庭和部落为单位的共同劳动和分配。
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生产关系简单而基础。
奴隶社会生产方式奴隶社会生产方式是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
在奴隶制度下,主人拥有奴隶作为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劳动力的被占有和剥削,劳动产品的私人占有和交换。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概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72f3f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d.png)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概论1. 概念介绍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是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生产力: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所主动运用的各种劳动和生产资料,以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生产关系: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因素协调、配置和分配的制度和规则,包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等。
•生产方式:指在特定的经济制度下,特定的历史阶段和一定的社会性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方法的总和。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会对生产关系产生推动作用,而生产关系的变革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变革的需求。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对于生产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的要求会发生变化,可能需要调整劳动力的配置、改变所有制形式等。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生产工具的问世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对传统的生产关系提出挑战,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不适应时代需求的旧生产关系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和社会要求之间产生矛盾时,人们通常会寻求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生产关系向着更适应工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进行的变革。
3. 生产方式的类型及特征生产方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社会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采集时期到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原始采集方式:原始人类通过采集、捕猎、捕鱼等方式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生产方式简单、个体力行。
•奴隶制方式:奴隶制是通过掠夺战争或奴隶贸易获取奴隶劳动力,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生产方式以奴隶为基本劳动力。
•封建制方式:封建制是以封建土地所有权为基础,以农民交租税、提供劳动为主要形式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方式: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所有制为基础,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化方式的生产方式。
五种生产方式单线演进公式
![五种生产方式单线演进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a5347a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0.png)
五种生产方式单线演进公式一、五种生产方式概述。
1. 原始社会生产方式。
- 生产力方面: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主要以石器为代表,如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
人们的生产能力极低,主要依靠采集、狩猎和捕鱼等方式获取食物。
- 生产关系方面:生产资料公有,人们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因为在这种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没有剩余产品,不存在剥削关系。
2. 奴隶社会生产方式。
- 生产力方面:金属工具(主要是青铜器)得到广泛应用,这比石器工具更为先进,提高了生产效率。
农业和畜牧业有了一定发展,手工业也开始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 生产关系方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工具等)和奴隶本身。
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被迫进行无偿劳动,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奴隶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3. 封建社会生产方式。
- 生产力方面: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如铁犁、铁锄等,牛耕技术也逐渐普及,这使得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也有了很大进步,如中国古代的都江堰等。
手工业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手工业品。
- 生产关系方面: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地租(主要有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等形式)。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被束缚在土地上,对地主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4.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
- 生产力方面: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特征。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生产由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随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内燃机等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 生产关系方面: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家通过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
5.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概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ee3303ba216147916112803.png)
利、财产权或产权。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
如下规定:
– 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
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 –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的属性。
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了第
三次科技革命,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航天技术、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的发展。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进步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展,从而扩
大了生产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2)科技进步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不断地得到改造,从而大大 提高了这些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重新焕发出发展的活 力; (3)科学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不断向更高的层 次发展;
(4)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3、新的科技革命
20世纪末,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了新的科技革
命。
显著特征是依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
信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先进科技,
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产活动。
2、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
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
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
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生产关系的内 容) 社 会 生 产 四 环 节 生产(生产关系) 分配(分配关系) 交换(交换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产和交换的关系
★在生产过程中,要有参加生产的社会成员之间
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这种交换本身就是直接 的生产过程,因而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在生产进 行之前,还要有生产资料的交换,否则生产也无 法进行。生产资料的交换也包含在生产过程中, 这种交换活动 同样属于生产过程中的活动。因 此,人们的劳动能力的交换、生产资料的交换都 属于生产活动。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2.820.12.805:54:4605:54: 46Dec ember 8,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2月8日上 午5时54分20.12.820.12.8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上午5时54分46秒05: 54:4620.12.8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5:54:4605:54: 4605:5412/8/ 2020 5:54:46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2.805: 54:4605:54Dec-208- Dec-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5:54:4605:54: 4605:54Tuesday, December 08, 2020
1.所有权表现为一定经济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 件的排他占有或归属关系。
2.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3.产权对财产主体实现利益的要求。
注意: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更多关注公有与私有的 属性,而西方产权理论更多关注私人产权。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 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是完全符
合生产力发展客观实际的科学的结论。发展生 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 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1.分工的作用:(1)分工使工人的劳动专门化,可 以在较短时间内生产更多产品。(2)分工使生产 工具专门化,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4.人们在消费中的关系:消费品的结构,消费的 方式,消费水平等体现了人们在消费中的关系。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 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 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 的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 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 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一种新生产关系完全代替旧生产 关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代表新的生产力的阶 级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而反动的统治阶级总 是要维护旧的生产关系。因此,新兴阶级必须经 过革命斗争并取得胜利,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新 的生产关系才能取得统治地位。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对抗阶级的消灭,人们之 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 们能够自觉地调节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要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人类历史上各种不 同的生产关系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 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以及生产关系变化的程度。
★在一种生产方式内,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性质 是不会变化的。但是,人们在这种生产资料所有 制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及 其形式,是会发生变化的。这种生产关系的变化 和发展,同样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的。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维持人类自身的生存必须以物质资料 的生产为前提;另一方面,人类的其他活动如 政治、文化、科学、教育等,也必须以物质资 料的生产为前提和基础。
★从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品的消费来讲,二者仍然
存在着差别。在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 生产决定消费,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 。马克思说: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 方式,消费的动力”。
★在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上,消费在两方面制约着生
产。 一方面,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其 为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动力。
亚当﹒斯密也十分重视分工的作用,认为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最终是由分工引起的。为何分工可以提 高效率?斯密指出:第一,分工使技艺日进;第 二,分工节约了从一个工种转换到另一个工种的 时间;第三,分工促进了某些技术的发明或改进 。
2.协作的作用:(1)使个体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 ;(2)节省生产资料;(3)创造出一种集体力 ;(4)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5)使 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6)在 短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
第二,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而建立。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同样会阻碍和破坏生产 力的发展。
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实现主要有三条途径: (1)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3)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请思考: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由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 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人们的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马 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 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 生产关系。”
1.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 定,也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
2.人们在交换中的关系:包含直接生产中的交换,国 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交换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 交换。
3.人们在分配中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 定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分配中能获得多少生产资 料。而在社会产品的分配中,人们在生产中的 地位和社会的分配原则决定了每个人能分配到 多少产品。
生产资料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生产资 料总是归一定的阶级、集团或个人所有、占有 、支配的。人们在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 可能是属于自己所有,也可能是属于别人所有 ;生产资料的主人可以自己支配、使用属他所 有的生产资料,也可以在取得一定利益的条件 下,让生产者占有、支配或使用它们。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马克思说:“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是(1 )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 员在各类生产 之间的分配……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 并且决定生产的结 构,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是这种
分配的结果。”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 系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社会生产的 总过程。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 体内部的各个环节。在这个统一体中,作为生产 要素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包含在生产过程中, 它们本身就是生产;作为消费品的分配、交换和 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马克思说: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 一体内部的差别”。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 方面,生产力是其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其社 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 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二者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2月 上午5时 54分20.12.805:54Dec ember 8, 2020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2月8日星 期二5时54分46秒05: 54:468 Dec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5时54分46秒 上午5时54分05:54:4620.12.8
★任何生产都要消耗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最终总是 要被磨损掉。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从原来物质资料的 意义上讲,它们是被消费了。燃料也是被消费了。 在生产中,还要消费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从消费 品的消费看,劳动者用产品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使消耗的体力和脑力恢复过来,使他们的劳动力再 生产出来。
通过吃喝这种消费形式,生产出人的劳动能力。 这种消费又直接是生产,不过这种生产不是生产 物质资料意义上的生产,而是人的劳动力的生产 。无论从生产要消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讲,还 是从消费品的消费生产着劳动力来讲,消费和生 产都是同一的,即消费就是生产。
从这种意义上讲,消费又决定着生产。
★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生产和消费是一个生产过
程的两个环节。生产是这个过程的起点,消费是 它的终点。消费把生产的产品消费掉,把自己的 劳动力再生产出来。
★就社会生产来说,生产者生产出产品之后,这个
产品就独立于生产者之外而存在着,生产者要占 有产品,就要经过分配。马克思说:“在生产者和 产品之间出现了分配,分配借社会规律决定生产 者在产品世界中的份额,因而出现在生产和消费 之间。”
生产关系对生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
力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 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 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或生产力决定生 产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第一,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 素,它总是不断发展变化,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 定性。社会生产的发展,总是从生产力开始,然后才 有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必然发生相应变革,以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