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抽样检验)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案

合集下载

抽样调查教案初中

抽样调查教案初中

抽样调查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

3.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

3. 讲解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平均数、标准差等统计量来分析数据。

4. 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每组选择一个班级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5. 数据收集与处理:学生分组收集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6. 成果展示与评价:各组学生展示调查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

2.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报告撰写能力。

2.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准确性:评价学生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时的正确性。

3.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调查问卷:设计一份关于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问卷。

2. 统计学软件:如Excel、SPSS等,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调查成果和进行课堂讨论。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抽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普查与抽样调查(2)

普查与抽样调查(2)

解决的办法: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 调查称为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其中从总 体中抽取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抽样调查是用调查样本所得数据来代 表总体,推断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 抽样调查被公认为是非全面调查方法 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十年进 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 1%人口的抽样调查,1995年全国1%人口抽 样调查,共抽查了12 565 584 人.在这次调 查中,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公民,
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
12 565 584人就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的容量是12 565 584.
2、光明眼镜店要了解本市学生的视力情况.
3、班主任要了解本班学生的睡眠时间. 4 、电视台了解某个电视节目的在全市的收 视率.
下列调查中,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 方式较合适?
1.调查七年级(1)班男女同学的比例.
2.调查某品牌西服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
3.审查某书稿中有哪些科学性错误.
4.调查一批新型炮弹的杀伤半径.
1、我省七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这个数据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吗? 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 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 工作量较大,很难一一考查;
2、养鱼专业户为了了解鱼塘中鱼的平均质量, 他会用普查的方式调查吗?你有什么办法?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个体一一考查;
3、工商管理人员要了解市场上中秋月饼 的质量情况, 他们会采用普查的方式吗? 假如是你, 会如何去调查? 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个体一一考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与交流

苏教版八下数学教案7.1普查与抽样调查

苏教版八下数学教案7.1普查与抽样调查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学习目标:1、能说出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等基本概念;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3、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教学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读一读:1.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其中:1).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

2).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

3).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

4).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2.灯泡的寿命随著科学家的研究与改良,灯泡的寿命早已由过去的几十个小时,变成今日的十几万小时.3.连云港电视台收视率调查中,某电视节目以12.8%的记录高出了该周连云港电视台自办的所有栏目, 创该栏目成立以来有记载的最高收视记录。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这些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为了收集这些数据,要进行一定的调查,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讨论一下数据收据的两种重要的方法:普查与抽样调查二、新知讲授问题一: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你认为做这些调查有什么作用?(1)人口普查;(2)一批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3)“新闻联播”收视率的调查;(4)你校学生身高的调查.普查:叫做普查.抽样调查:叫做抽样调查(简称抽样).例题: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做抽样调查?(1)全市的所有动物园里老虎的只数. (2)全班同学一周内观看新闻联播的次数的平均数.(3)一批电视显像管的使用寿命. (4)长江中现有鱼的种类.问题二:思考: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各有什么优缺点?在统计里,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引入了几个概念:(1)总体:叫做总体.(2)个体:叫做个体.(3)样本: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叫做样本容量.例1. 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1)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普查和抽样调查课件(青岛版)

普查和抽样调查课件(青岛版)

议一议:
你认为什么时候必须用普查获取数据,什么时 候用抽样调查获取数据?
·当要求全面了解数据,且总体个数较少时,采用 普查的方式.
·当总体的数目较多或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调查具 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1.为了了解我市七年级学生的体重,对全 市七年级全体学生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_普_查_ _,而对部分学生(例如1000名)的体重进行的调 查抽是样_调_查__.全市七年级学生体重的全体总是体_ __,每个七年级学生的体个重体是___,从中抽 测的10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样个本___,
样本的容量是_1_00_0 . 样本容量无单位.
2.某地区要了解初三毕业生的身高和体重的情况,从 中抽测了1200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这个问题中, 总体、个体、样本分别是什么?
总体:该地区初三毕业生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个体:该地区每一名初三毕业生的身高和体重 情况.
样本:所抽取的1200名初三毕业生的身高和 体重情况.
3.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 普查,指出总体和个体。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 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1)从一批洗衣机中抽取5台,调查这批洗衣机的 使用寿命. 解:该调查是抽样调查.
总体: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个体:这批洗衣机中每台洗衣机使用寿命. 样本:从中抽取的5台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样本容量:5 .
(2)某厂要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从中抽取10 发炮弹进行测试.
解:该调查是抽样调查.
总体:这批炮弹的杀伤半径的全体. 个体:这批炮弹每一发炮弹的杀伤半径. 样本:从中抽取的10发炮弹的杀伤半径. 样本容量:10.
4.2010年我县有4000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考察他 们的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的数学 成绩进行统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FH ) (A)每名考生是个体 (B)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C)这4000名考生是总体 (D)这4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 (E)2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F)2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G)这是属于普查 (H)这是属于抽样调查

《普查和抽样调查》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青岛版 (1)

《普查和抽样调查》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青岛版 (1)
解:(如设以抛以物以线下图为)y ,=求a抛(x物-线20的)2表+达1式6 .
根据题意可知 ∵ 点(0 ,0)在抛物线上 ,
评价
∴ 所求抛物线表达式为
通过利用条件中的顶
点和过原点选用顶点 式求解 ,方法比较灵 活
封面 练习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1 、设出适合的函数表达式; 2 、把条件代入函数表达式中 ,得到关于待定 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 3、 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 4、 写出一般表达式 .
尝一勺汤的味道就知道一锅汤的味道 . 像这样人们从要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取局 部个体 ,根据对这一局部个体的调查 ,估计 被考察对象的整体情况 ,这种调查称为抽样 调查
小组内交流:(时间3分钟〕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实例吗 ? 与同伴交流.
自主学习 - -自信是成功的第 |一步 !
〔1〕调查南大附中全体教师某一周内用电情况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重点〕
2、能根据条件 ,设出相应的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的形式 ,较简便的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 . 〔难点〕
课前复习
二次函数有哪几种表达式 ?
• 一般式:y =ax2 +bx +c • (顶a≠点0)式:y =a(x -h)2 +k (a≠0)
课堂小结
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方法:
▪ 图象上三点或三对的对应值 ,
▪ 通常选择一般式
y
▪ 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或和最||值
▪ 通常选择顶点式
▪ 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x1、x2 ,
x▪ 通常选择交点式 . o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 ,应该根据条件的特点 , 恰当地选用一种函数表达式 .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变量等。

(2)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整理和图表展示,如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等。

2、难点(1)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抽样误差的理解。

(2)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城市的人口数量、商品的销售数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引出统计学的概念。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约 30 分钟)(1)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通过举例,如研究某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全校学生的身高就是总体,抽取的部分学生的身高就是样本。

(2)变量和数据变量是指研究对象的特征或属性,数据则是变量的具体取值。

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等都是变量,而每个学生的具体身高值、体重值、年龄值就是数据。

3、数据收集(约 30 分钟)(1)普查普查是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调查。

讲解普查的优点(准确性高)和缺点(成本高、费时费力),并举例,如全国人口普查。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介绍抽样调查的优点(节省成本、高效)和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抽样方法的应用场景。

4、数据整理与描述(约 40 分钟)(1)数据分组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讲解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2)频数分布表根据分组情况,制作频数分布表,展示数据在各个组中的分布情况。

8.2普查和抽样调查(1)

8.2普查和抽样调查(1)

8.2普查和抽样调查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普查和抽样调查,知道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
2、调查时,知道什么时候用普查,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
核心知识
1、知道什么是普查和抽样调查,知道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想了解全班同学的体重,如何调查?
二、新知学习
模块一
阅读课本P93,解决下面的问题:
找出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概念,并作出标记,举手给老师示意。

模块训练:数学课本P94习题8.2第1、2题
模块二
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区别,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用普查,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
模块训练:随堂检测8.2(1)
三、当堂检测
四、课堂小结
1、调查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对于一个普查事件能找出总体和个体,对于一
个抽样调查事件能找出样本和样本容量。

2、普查的特点:普查结果准确,精确度高,但普查工作量大,具有破坏性,费人
力、物力和时间较多;
抽样调查的特点:精确度、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调查结果比较近似.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五、课下作业
随堂检测剩余的题
六、反思。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相关推荐抽样调查教案设计(通用6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抽样调查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计思想:本节需两课时来讲授;教师首先从具体实例中入手,引入总体、个体等相关概念,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普查与抽样调查这两种调查方式。

在学习本节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通过样本了解总体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抽样调查与普查的概念;明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知道抽样调查是为了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会用抽样调查方式选取样本。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及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总体与个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分辨问题中哪是考察对象、总体、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Ⅰ.问题情境师: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调查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来作出判断,但当要调查的对象太多或调查本身具有某种破坏性时,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看个实例。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游泳、跳水、体操、举重、设计、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都是我国的优越项目。

在这些比赛项目中,你最爱看哪项比赛?我们班的同学中,哪个比赛最爱看的人最多?(幻灯片)[教法]:以奥运会为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增加课堂气氛。

Ⅱ.新课讲授师:现在我们统计一下同学们都爱看哪个比赛,我说一个比赛项目,爱看的同学就举起手。

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全班同学中最爱观看的比赛项目的人数。

教师总结:同学们,上面我们对咱们全班的同学做了这么一个调查,那么,像这种为了特定目的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6.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课题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学习目标1.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2. 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3.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4.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进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难点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会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教师以“生活中数学”为情境引入: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过了一会儿,孩子高兴地跑回来.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因为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思考:儿子买鸡蛋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通过思考引入本课:普查和抽样调查。

学生生活中数学,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儿子的做法对不对”。

从而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以“生活中数学”为载体,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一个样本。

上页的三个问题也都适合抽样调查。

做一做:例1 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较合适?(1)了解中秋节期间市场上出售的月饼的质量情况;(2)了解一个电脑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成绩是否都达到了预定培训目标;(3)研究全省初中毕业生解答中考数学试卷的情况;(4)了解图书市场上数学教辅用书的销售情况.解:(1)抽样调查;(2)全面调查;(3)抽样调查;(4)抽样调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3、出示课件做一做: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理由.1、调查一篇文章中的错别字. ( )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视力.( )3、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普查和抽样调查-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配套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普查和抽样调查-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配套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8000×
= (人),

故答案为:3200.
6.某区有6000名学生参加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竞
赛,为了了解本次竞赛成绩分布情况,竞赛组委会从中随机
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都是整数)作为样本,绘制成频
率分布直方图如图,请根据提供的信息估计该区本次竞赛成
绩在89.5分—99.5分的学生大约有 _____名.
放回水库中,一周后,李老板又捞取300条鲢鱼,数一数带


红色记号的鱼有3条,由此依题意得 :
=



∴x=20000,
∴估计出该水库中鲢鱼约有20000条.
故答案为:20000.
8.经调查,我区高中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中,选择
“电瓶车”、“自行车”、“其他”的比例为5:2:5,若
该校学生有600人,则选择“电瓶车”的学生人数是
D.调查我市冷饮市场雪糕质量情况
【详解】A.要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适合用抽
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错误;
B.要了解某班学生“50米跑”的成绩,由于调查的范围不大,
故适合用普查的方式,故本选项正确;
C.要了解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收视率,由于范围较
大,故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错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会选择
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2、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会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
案;
导入新课
如果想调查我们班同学的体能测试的情况

《第八章2普查和抽样调查》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六年级下册

《第八章2普查和抽样调查》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六年级下册

《普查和抽样调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预习、实践和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特点及适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并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抽样方案。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部分1. 学生需自行阅读教材中关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及分类,并尝试总结两者的异同点。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包括但不限于判断题、选择题等,以检验预习效果。

(二)实践部分1. 设计一个简单的抽样调查方案,包括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抽样方法、设计问卷内容等步骤。

学生需注意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评价抽样调查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巩固部分1. 完成一份关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复习题,包括概念题、应用题等。

2.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普查和抽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三、作业要求1. 预习部分需在课前完成,并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2. 实践部分需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至少包含两名成员,并由组长负责汇总和整理小组意见。

3. 巩固部分需在课后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作业需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4.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独立思考、认真分析,遇到问题可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预习部分的笔记和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

2. 教师将根据学生实践部分的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小组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教师将根据学生巩固部分的复习题完成情况和实际生活应用举例的合理性,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作业和进步明显的作业,教师将在班级内进行表扬和展示。

3. 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及根据实际情景选择恰当调查方式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普查与抽样调查》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普查与抽样调查》说课稿

《普查和抽样调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普查和抽样调查》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概念,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是整个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材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学习难点。

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难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表现欲重,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同时他们已具有一定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因此,本节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怎样通过调查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思想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教学设计中采用“洋思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指导自学---自学检查---当堂训练---总结归纳。

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学生自学、分析、描述、讨论来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法指导: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自学,学会分享,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数学抽样和普查教案

初中数学抽样和普查教案

初中数学抽样和普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调查活动,如人口普查、商品质量检测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场景。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场景,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普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2.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尝试运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抽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抽样调查?
- 定义抽样调查
- 抽样调查的应用领域
2. 抽样调查的步骤
- 明确研究问题
- 设计样本框架
- 选择抽样方法
- 进行样本抽取
- 进行数据收集
- 数据分析和解释
- 结果报告
3. 抽样方法
- 随机抽样
- 分层抽样
- 整群抽样
- 方便抽样
- 整体抽样
4.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 优点:代表性、节省成本和时间
- 缺点:样本误差、样本偏倚
教学活动
1.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
- 学生们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抽样调查案例,探讨案例中使用的抽样方法和其优缺点。

2. 抽样调查实践
- 学生们将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一个抽样调查,并进行
数据收集和分析,最后撰写结果报告。

教学评估
1. 抽样调查知识测试
- 学生们将进行一次抽样调查知识的笔试测试,以检查他们对
抽样调查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抽样调查实践评估
- 学生们将根据他们进行的抽样调查和结果报告,对其进行评估,包括抽样方法的选择、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等。

参考资源
- 抽样调查原理与方法教材
-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资料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
步骤和方法,并能够有效运用抽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同时,通过实践和评估活动,学生将培养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普查和抽样调查是鲁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普查和抽样调查是继统计和概率之后的又一实用生活课程,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难点:获取数据时,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学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提问:上节课小明想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设计了一个统计活动,请同学们回顾他经历了哪些过程?教师活动:通过提问,帮助同学们回顾简单的统计过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顾过程,全班交流后汇总。

(学生可能不是很全面的总结出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要经历的过程:(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实施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作出决策。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板书课题二、引导自学理解概念1、学生活动:自学课本160页的内容,了解总体,个体的概念。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举例理解: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课件出示: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调查?引导出抽样调查2、学生活动:自学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普查的应用与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学生自己体会两种调查方式的区别,加强学生概念的理解,有利于下一环节的自主研究。

(新北师大)2_普查与抽样调查_教案5

(新北师大)2_普查与抽样调查_教案5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及优缺点,了解抽样调查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在前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进行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从常见的统计图表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但没有系统地学习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和过程.活动经验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一些数据的收集过程,获得了一定的相关活动经验,但对数据收集的方法仅仅基于生活的经验,对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展开调查缺乏理性的思考.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验抽样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3.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引入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借助一个具体的抽样调查活动,通过对各种抽样方式及其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抽样调查的特点,体会抽样样本选取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了解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再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设计抽样调查方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计说明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统计的过程并非只是读取和分析已有的数据,还包括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和数据的收集;再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思索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方案,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引出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问题1:你每周在家干家务活吗?时间大约是多少?你知道其他同学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吗?问题2: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应该如何展开调查?通过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看法.讨论结果:略.教学说明在以往统计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已经通过某种形式组织好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并作出判断,而未曾考虑如何采集数据.通过以上问题设疑,引导学生把对统计知识的探究学习从数据的处理分析追溯到数据的收集,带着问题学习;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又进一步引发学生根据数据从个体到总体的变化,设计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因为具体的调查渠道、方法和组织形式不同,学生的想法也可能不同,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他们的方案并进行比较,进而引入调查方式的研讨,切入课题.二、讲授新课1.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设计说明结合新课引入环节的学生活动,自然地引出本节的重要概念,让学生理解对于每一个统计活动都要有数据调查和收集的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分析总体与个体的联系和区别,并重视调查方案的实际操作细节.(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教学说明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数据的调查、收集的过程,并通过对所得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了解了自己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所处的位置和水平,在这一调查过程中就涉及到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的总体与个体.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由教师结合整个过程直接引出定义,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学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刚才的活动说出该调查是否是普查,哪些是总体,哪些是个体.对于调查的总体和个体,很多学生容易把调查对象混淆,缺失主语或定语.如本例中总体是“全班学生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而不是“全班同学”或者“干家务活的时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概念的意义,强调明确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弄清调查的对象是什么.对于数据统计而言,“调查对象”指的是表示被调查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不是这一事物本身;我们的教学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要重视学生在实际调查中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可以采用教材上“全国人口普查”的例子,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进一步加深理解,但不必让学生作更多的辨别训练.练一练: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请你回答:(1)调查目的是什么?(2)调查的对象是什么?(3)这次普查的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答案:略.2.抽样调查、样本设计说明通过对引入环节中调查“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这一实例的原有情境进行变式,把调查对象的范围由“本班学生”扩大到“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普查方式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议一议:(1)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3)你准备如何对这个问题展开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4)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①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②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③一批电视机的寿命.讨论总结: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教学说明通过延伸变化引入活动的问题情境,自然地由“普查”过渡到“抽样调查”,调查对象的范围骤然扩大,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进行普查是否切实可行,有没有必要,使学生体会到普查的方式在某些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让学生在这一问题中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对于如何进行抽样调查,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对其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和补充.3.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设计说明借助一个调查活动,通过对各种抽样方式及其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体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抽样调查中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并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合理的抽样调查方案.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1所示.图1图2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2所示.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问题1问题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问题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抽样时应注意什么?讨论总结: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教学说明在教学第一环节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抽样调查的具体过程,感受了样本的选取是否合理对调查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而且对这一问题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在本例中,直接给出了三种不合理的抽样调查方案,它们的数据呈现方式使用了学生熟知的统计图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图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调查结果所反映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大致情况,进一步感受到不同的样本对调查结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在问题3中又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与之前的方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注意样本的选取应具备广泛性和代表性.前两个方案都具备广泛性,但前者调查的公园的老年人可能比较注意身体锻炼,健康状况较好;后者都是医院的病人,健康状况较差.因此,这两种方案都不具备代表性.而第三种方案所调查对象的数量过少,不具备广泛性.针对这三种不合理的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设计一个适当的调查方案,然后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总结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学生在回答第四个方案之所以合理的原因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强调了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什么是样本的代表性.在整个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巩固应用练习1: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作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练习2:王叔叔准备买一台彩电,他从报纸上得知上季度甲型号彩电销量比乙型号彩电销量略高,于是他决定买甲型号彩电.可是,到了商店他观察了20分钟,发现有3人买乙型号彩电,只有1个人买甲型号彩电.他想一定是报纸弄错了,所以也买了乙型号的彩电.你认为一定是报纸弄错了吗?答案:略.教学说明这一组练习都可以由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练习1强化了学生对样本代表性的关注和理解,首先这一问题不适于进行普查,既没有必要,也不具备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体现了抽样调查的优点;其次在抽样的时候,如果调查对象过于集中于某一种人群,调查结果往往只能体现这一类人的收视情况,而不能代表当地的广大群众,因而这种调查方式所得的数据结果缺乏代表性;再次,不同的样本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根据第三问,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在具体调查时,应注重选择不同地区、年龄及文化背景的人群,样本才能具有代表意义.练习2则强调了样本的广泛性.像王叔叔买乙型号彩电的事例生活中也是常见的,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学生运用统计知识理解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报纸的统计结果是经过了大量的工作得到的,数据比较广泛可靠,而王叔叔只看到了3个人就得出结论,这个样本不具备广泛性.因为两个问题均来自于生活现实,学生比较感兴趣,每个人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四、积累与总结设计说明通过几个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各调查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并能针对抽样调查可能产生的误差,适当地改善抽样的方法,使之更趋于合理.1.数据的收集有哪几种方式?谈谈你对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是怎样理解的?2.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应该注意什么?抽样调查具有调查范围小、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但结果不如普查更准确.3.举例说明抽样调查时样本的选取对调查结果产生的影响.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教学说明通过问题2使学生感悟总结抽样调查具有调查范围小、方便省时省力等特点,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其结果与普查在准确性上的差距.因而,抽样就成了这一调查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选取的样本必须在数量和范围上尽可能的合理.只有所调查的对象的数量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才能弥补抽样调查的局限性.在学生回答问题4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堂上所解决的几个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在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不能只看表面,而要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评价与反思在现实世界,统计知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适合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实例也比较广泛.结合教材的例题,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收集相应的教学素材,如调查学生的身高、体重,看电视、干家务的时间等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容量,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体会数据的收集过程,保证教学素材本身的真实性,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师以课前收集的现实素材为载体,将学生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更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并联系实际,在理解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时候,通过举例进行说明.比如有的学生举例中所包含的个体数较多且某些数据的特点相对集中,那么只有每个部分都能抽取到相应的个体且比例相当,所得到的样本才能具有代表性.教师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所举例子的针对性、实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并据此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2、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那些调查方式?⑴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⑵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
3、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
⑴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⑵为了了解一批电池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实验。⑶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
[师]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3、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
⑴首先确定调查目的.
⑵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
⑶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
1、出示例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驻的人口的年龄,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
二.概括概念,探索交流
三、精讲例题,拓展研究
四、练习巩固,促进迁移
五、回顾小结,形成结构
六、目标检测,体验升华
七、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
[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
鼓励学生先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通过第⑷引出抽样调查、样本和样本容量,比较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总体、个体、抽样调查、样本和样本容量,并能够正确的分析。
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教与学策略
引导发现、激趣诱思、探索验证、合理运用、观察感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构建。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情景式、主动性、协作式等策略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附板书设计: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抽样调查:
总体:样本:
个体:样本容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自学能够弄懂的问题。
有关概念的自学,使学生头脑中对他们它有一定的理解。反串讲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进步明确开展调查需要那些准备工作。
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概念:普查、总体和个体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有能力仿照例一独立完成。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针对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自主完成。
[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
分析:(1)调查目的:×校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
总体:×校八年级全部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x1,x2,…xn
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位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调查方式:采用普查.
注: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体数目又多,工作量大,我们不方便对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所以不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
同学们自学后交流完成。
学生思考后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
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学生能够尽可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换批改。
学生自己动脑筋设计方案。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生活中的数学,结合中考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
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获得这个数据?
讨论: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各自优缺点,哪个所得数据与实际较接近?
⑶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
⑷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
4、学生自学以下概念: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
5、出示例3: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得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通过这个特征数字,估计总体的情况。
老师口述,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
[生]开展调查,收集班里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求出班里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了解自己在班内所处的位置和水平.
学生对照课本自学这3个概念。然后反串讲解自己的看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反串完成该题目。注意:⑴总体、个体在本例题中指的事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⑵调查方式: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
(标准抽样检验)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案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案
课题
普查和抽样调查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1、基本概念:
⑴.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⑵.总体、个体、样本.
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习题4、1第2题的⑴⑵⑶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校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2.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校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
[师生共同讨论小结]
1、请同学们自学以下概念,然后进行交流。
⑴普查: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⑵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⑶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2、想一想
请同学们自学后指出调查目的、总体、个体.
2、出示例2:为了考察××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请同学们指出调查目的、总体、个体.
3、议一议
⑴你们学校所有八年级(六个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⑵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