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草原承包工作现状及探讨

合集下载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青海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草原生态恢复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从青海草原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气候变化影响草原生态平衡、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最后总结了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措施。

我们需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关键词】青海草原、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生态平衡、草原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策略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海草原位于中国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草原的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草原的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逐渐下降。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过度开采等行为也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压力。

青海草原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草原资源,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不仅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还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青海草原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是当务之急。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草原生态系统遭受的各种挑战和困境,我们将分析过度放牧、气候变化和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进而探讨如何实现青海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引起社会对青海草原生态环境的关注,促进各界对草原保护的重视和行动,为保护青海草原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关于草原管理问题的探讨

关于草原管理问题的探讨

h m2 h m2 h m2

重退 化 , 良牧草减 少 , 草增加 , 了较为严 重的草原 优 毒杂 引发 鼠害 和生 态问题 。笔者 就加强大通 县草 原管理工 作 , 解决 超 载放牧 问题 , 以草定畜 , 实行 提出几点对 策。
1 概况


草场 严 重退 化 , 草量 下降 , 山草 原禾本 科 牧草平 均高 度 产 脑
已由 15 年 的 3 9 96 0 0e m下降到现在 的 l 5 m, 5— 0e 产草量 下 降近 5 %, 可食草和毒草 成倍 增加 。 0 不 23 草原管理 工作 滞后 . 大通 县是 青海省 主要 的农 区畜 牧 业大县 , 口多 , 人 人均 占有草 原 面积 小 , 放牧 户 多 , 草原 承 包 难度大 , 一直没有 明确乡镇草原 使用 范围 。县 里没有 有效 的 草原 管理措 施 和草 原管理 队伍 , 原管 理工 作滞后 , 原 长 草 草 期“ 吃大锅饭” 超载 和乱 牧现象 普遍 , , 导致 草原 鼠害严重 , 毒 草蔓延 , 草原生产 能力下降 。 2 4 林牧矛盾 突 出 随着 西部 大开 发 , . 退耕 还 林 ( ) 程 草 工 的实施 , 民大力发 展林 业生产 , 是各 乡( ) 民政府 、 农 但 镇 人 林 业主管部 门在造林 地 的规 划 和生 产上从 未 征求 过 县草原 行 政主 管部 门的意 见 , 在某种 程度 上影 响 了群众 的牧 业生 产 , 阻碍 了牧业经济 的发展 , 使林牧矛盾 突出 。
2 5 缺 乏保 护 管理 和 建 设草 原 的 积极 性 由于 全县 草 原 .
大通县位 于青海 省东部农业 区北部 , 地处青 藏高 原和黄
土高原过 渡地带 , 纬 3 ̄ 3。 东径 1  ̄1一1 。 北 6 3 一 7 3, 4 2 05 0 05, 1 6

新时期下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实施困境及解困措施

新时期下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实施困境及解困措施
来 的 教训 是深 要 考 虑 到对 草 场 的保 护 ,另 一 方 面 也 要保 证 对草 地 资 源 的最 大化 合 理利 用 , “ 围封 ”需要 考 虑 的草 场 的类 型 、退 化 的 程 度 还 有 草 场 的 实 际 使 用 方 法 ,封 育 的 方 式 是 需要 将 围栏 和 人 工 的方式 紧密 结合 起 来 的 。围栏 的 数量 与 草场 的
牧 业 论 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 0 1 7 年
3 3 卷
第8 期
新 时期 下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 实施 困境及解 困措施
南桑卓玛
( 青海 省玉 树州治多县草原工作站 ,青海玉树 1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现状
草 原 不 单 单 是 经 济 资 源 ,更 是 生 态 资 源 ,草 原 生 态 系 统 是 我 国 重要 的 生 态屏 障 ;但是 , 目前 人 们 过 度 重 视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过 度开 采 使用 草 原 ,导 致 了 目前 草原 的荒 漠 化 和沙 漠 化情 况 严 重 ,生态 防 护 的功 能受 到 了极 为 严 重 的影 响 ,在 这样 的 背景 之 下 ,沙 尘暴 等 问题 也 就 随之 而越 来 。我 国草 原退 化 面 积 以每 年近 1 3 3 . 3 3 万h m 的速 度 扩展 。有 关 数据 显示 ,到 目前 为止 ,我 国草原 退化 率 已经 超过 了 1 5 %,维 持 在5 7 %左右 。青 海 省草 原 退 化率 再 2 O 世 纪 的2 0 年之 内 ,从 1 8 %扩 大到 3 9% ,目前 还 在处 于一 个 缓慢 上升 的 阶段 ;全 区沙漠 、沙 地 、沙 漠化 土地 共 有0 . 3 6 亿h m ,有超 过半 数 的案例 都是 荒漠 化所 引起 的 。 1 . 1 草 原 生 态 工 程 建 设 内 容 比 较 单 一 退 牧 还 草 工 程 建 设 的 主要 在 建设 围栏 ,改 善 牧 草 基 地 , 品 种改 良 ,改 良草 地 ,草 地生 态 监测 等 方 面 ,不 涉及 单 一 的工 作 , 局部 区域 建设 内容联 系 比较 密 切 ,没 有构 建 围栏 放 牧 畜牧 业 正 常 的生 产 活 动 ,其 负 面影 响不 利 于 生态 保 护 区的 完善 和 发展 ,各个 工程 彼 此 之 间缺 乏 团结 和 合作 。一些 项 目属 于 不 同领 域也 具 有 排 他性 ,在同一地区缺乏规划的完整性和全 面性 ,使得工程效益受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青海草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生态系统受到人为破坏、生态恢复成效不明显、草原生态经济发展滞后等。

本文将对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生态系统受到人为破坏青海草原生态系统遭受到了长期以来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对策: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严格控制过度放牧和开垦行为,开展草原生态补植和草原退化土地综合治理,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护,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切实保护青海草原生态系统。

二、生态恢复成效不明显虽然已经开展了多项生态恢复工作,但是部分地区的草原生态恢复成效并不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生态恢复措施不够全面,草原生态系统复杂性大,恢复过程中的各种生态因素相互作用,需要更多深入研究。

对策:加强科研力量,深入研究青海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探索更科学的生态恢复措施和技术方法,加大草原生态恢复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提升生态恢复成效。

三、草原生态经济发展滞后青海草原的生态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草原生态经济的发展滞后,未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潜力。

这主要是因为草原生态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模式。

对策:加强草原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鼓励发展生态旅游、畜牧业健康养殖、草原特色产品加工等生态产业,培育壮大草原生态经济新支柱产业,推动草原生态经济向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四、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近年来,青海草原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降水模式发生变化,草原干旱化和草原火灾频发等问题日益突出。

对策:加强草原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调整和保护措施,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加强对草原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和风险防控措施。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青海草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压力,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是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对草原资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枯竭,植被退化等问题。

近年来草原地区的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大量的旅游开发项目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应该限制对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气候变化对青海草原的影响日益凸显,也是当前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加剧,水源供应不稳定,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不规范的土地利用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为应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监测,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丧失和生物入侵是青海草原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许多草原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

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对本地物种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威胁。

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草原物种的多样性,并加强对生物入侵的防控。

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参与。

加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

还需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在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但也有相应的对策。

通过限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防控生物入侵,加强政府、企业和民众参与等措施,可以实现青海草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的草原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对策

新形势的草原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治理青海省是重要牧区之一,草原牧区占据95%以上的面积。

由于青海省整体海拔较高,面临着较为严酷的生态环境。

草原不仅是青海省畜牧业的发展基础,也在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等诸多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能。

新时期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诸多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态势得到良好控制。

但从整体来看,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需持续推进治理与保护工作。

1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治理现状1.1成效显著青海省结合党中央的指导,将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深入落实下去,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

2018年,青海省再次下达7亿元资金,用以支持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的实施。

青海省自2011年开始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截至2020年,已落实218亿元补奖资金,禁牧草原面积在1634万hm2以上,超过1527万hm2实现草畜平衡,570万羊单位超载牲畜得到核减,青海省天然草原草畜平衡目标基本实现。

通过全面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青海省草原植被覆盖度得到提高,2016年已达到53.68%,产草量170kg/667m2。

退化沙化草原面积显著缩减,初步成功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局部地区的好转态势明显。

青海省在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综合运用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完成341万hm2草原围栏、2.17万hm2人工饲草料基地的建设任务。

同时,青海省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模式,对舍饲、半舍饲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建设养畜逐渐取代了靠天养畜模式,显著减轻草场放牧压力,巩固了草原生态保护成效。

1.2面临问题第一,草畜矛盾严峻。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落实,青海省成功遏制草原生态环境退化趋势。

但目前实际载畜量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新增人工饲草料基地并不能够满足饲草需求,存在着较为严峻的草畜矛盾。

第二,环境条件恶劣。

青海省整体海拔较高,牧草只有较短的生长周期,草地不具备良好生产力。

浅谈青海省饲草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浅谈青海省饲草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2 草畜供 需矛盾 突 出 . 4

垒 呈


使牧草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可靠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特 别应重视牛、羊育肥 ,奶牛业与饲草业的有机结合。
在此基础上谋划如何融人 国际市场 ,扩大市场 占有份

是饲 草供应 的时间 、空 间的不平 衡 。饲 草供 应
量 有 明 显 的季 节 性 ,而 家 畜 营养 需 要 则 要 求 相 对 稳 定 ,形成 了草畜 的季 节不平 衡 。二是牧 草 营养 成 分在 季节 分配上 的不 平衡 。牧草 营养 成分 随季节变 化 而 出
收稿 日期 :2X 4)- 6 (6 3 0 ) 作者简介 :尚永成 (9 0 ) 17 一 ,男,青海省 西宁市人 ,本科 , 畜牧 ( 草原) 师。 。
维普资讯
业 1艮2年8 第9 与- o 第 J 0 期总1 6 2 期
重,饲草的利用率较低 ,效益较差。
3 扶持龙头企业,以企业带动牧草产业化发展 . 4 加工企业是产业化发展的主体 ,它在产业化中起 着拉动市场 、组织生产 、经 营和融资的作用 。因此 , 应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解决产业链 中存在的具体问 题 ,协调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民、企业与政府间的 关系 ,把龙头企业放在产业运行的核心位置。在龙头 企业的培育上 ,要打破部门、行业 、所有制界限 ,优 化组合 现有 牧草生 产企 业 。为充分 发挥龙 头企 业 的带 动作用 ,牧草 生产 区应 尽快 建立 起企业 +基地 +农 户
1 饲草 业发 展现状
种 草保 留面积 达 218 15 m 。20 年 新增人 . X 0 h 2 05 04 工草地面积 1 6 15 m ,其 中多年生种植面积 . 8 X 0h2 0 6 2447X14a 2 .7 0 m ,一 年 生 种 植 面 积 8 6 4 mo l . 6X1 2 0 0l a 多年生牧草品种主要有紫花苜蓿 、沙打旺 、红豆草 、 无芒雀麦 、老芒麦 、披碱草 、冷地早熟禾等品种 ,一

青海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青海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2017 年第 9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234科研◎畜牧兽医青海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朱振瑛当前,青海省草原地区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天然草原不断退化。

减少放牧力度、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是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在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引导他们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弥补禁牧和休牧带来的经济损失,为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草原是青海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草原建设,加快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是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1 青海地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青海省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拥有天然草原0.365亿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有0.316亿公顷,其中冬春草原面积大约有0.159亿公顷,夏秋草原面积大约有0.157亿公顷,青海省境内的草原主要分布在青南牧区、环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草原类型有高原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等,高寒草甸所占比重最大,大约达到0.24亿公顷。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草场沙漠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面积逐渐扩大,导致沙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过度放牧。

自然草场资源有限,但是由于畜牧业不断发展,家畜数量不断增长,草场的生态压力较大,有的放牧地区的草场已经超过其承载能力,导致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而且对于一些沙质草原来讲,植被比较低矮,地表长期裸露在外面,过度放牧会导致牲畜对裸露的地表进行践踏,加上风蚀现象严重,加重了荒漠化进程;第二,植被破坏严重。

植被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资源,由于一些人的环保意识较差,对植被进行破坏,而且人口逐渐增加,能源消耗增加,人们通常都会选择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对草场生长带来极大威胁。

2 青海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存在的问题2.1 禁牧区划分难。

青海省草业发展形势及发展战略措施

青海省草业发展形势及发展战略措施

1 3 草地基 础建设 迈 出重大步伐 .
全 省各 级 政 府 开展 了 以草 地 建 设 为 中心 , 解 决 牲 畜 冬 以 春季 节 温饱 问题 为 主要 目 的 的草 地 围栏 、 工 种 草 、 畜 棚 人 牲 圈 、 民定 居 等草 原 基 础 建 设 。 截 至 2 0 牧 0 5年 底 , 省 累 计 建 全 设 冬 春 草 场 围栏 草 地 4 7 0 4 、 6万 h , 设 牲 畜 暖棚 92 2 m 建 5 .8 万 m , 工 种 草 保 留 面 积 达 到 2 .6万 h 累 计 定 居 牧 户 人 96 m, 1 .7万户 , 房 面 积 达 58万 1 , 居 率 达 到 8 %。 尤 其 12 住 8 - 定 1 1 0 是多 灾 易 灾 的 青 南 牧 区 , 19 从 9 0年 开 始 , 展 了 以 定 居 房 开 屋、 牲畜 暖 棚 、 围栏 、 草 料 地 为 中 心 内 容 的 防灾 基 地 “ 饲 四配 套” 建设 , 目前 建 设 户 已达 到 4 7 到 22 5户 , 占青 南地 区总 牧 户
2 2 科技 发展 滞后 , . 草业产 业发展缓慢
我 省 由 于经 济 基 础 落 后 , 业 科 技 工 作 发展 相 对 滞 后 , 草 发展 草 业科 技 的 一 些 基 础 研 究 一 直 未 深 入 开展 , 目前 , 到 只 有 部 分 地 区 开展 了 以 牧 草 生 产 、 工 、 售 等 为 一 体 草业 产 加 销 业化工作 , 现代 草业生 产专 业化 、 局 区域 化、 与 布 服务社 会 化 、 营 一 体 化 、 理 合 理 化 、 产 经 营 规 模 化 、 行 机 制 市 经 管 生 运 场 化 的要 求 还 相差 甚 远 。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青海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近年来面临着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对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草原退化青海草原面积广阔,但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过度采草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草原退化严重,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对策一:加强生态治理加强对青海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实行科学合理的放牧制度,控制合理的牲畜数量,恢复草原植被的生长和更新,增强草原的生态功能。

对策二:提高土壤质量通过进行适当的土地治理和土壤改良,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促进草原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问题二:水资源短缺青海草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草原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

对策一: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对青海草原水资源的管理,采取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保护草原的水源地环境。

对策二:开展水资源补充工程通过开展水资源补充工程,建设水库、水井、渠道等水利设施,改善草原的水资源状况,提供充足的水源供应,促进草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问题三:气候变化青海草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干旱频发,影响了草原的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策一:加强生态适应性调整通过加强草原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调整,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和动物品种,提高草原的抗旱能力和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对策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降低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

青海草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牧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生态治理、提高土壤质量,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补充,加强生态适应性调整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可以改善青海草原的生态环境,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青海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区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

在青海草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过度放牧和人为破坏青海草原地域广阔,是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区域。

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原因,导致过度放牧和人为破坏的现象普遍存在。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土壤侵蚀加剧,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

对策一:加强草原资源管理和规划加强草原资源管理和规划,合理划定草原的使用和保护区域,严格控制放牧数量和期限,确保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策二:推进草畜平衡通过引导牧民进行养牛、种植等多元化经营方式,优化草原畜牧业结构,实现草畜平衡,降低过度放牧的现象。

问题二:气候变化和草原退化青海草原地处高原地区,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

长期的干旱侵蚀和过度放牧导致青海草原退化加剧,土壤侵蚀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对策一:加强水源保护和防护林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和防护林建设,通过植树造林、护岸修堤等手段,减缓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的发生,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策二:控制人为干扰和恢复植被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严格控制人为开荒、放牧和采矿等活动,积极恢复和保护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问题三: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和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在青海草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和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长期存在,对青海草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策一: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青海草原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青海草原的氛围。

对策二: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青海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具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草原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恶化,导致了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草原生态系统的现状入手,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青海草原生态系统的现状青海草原具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其中包括高山草甸、高寒草甸、高山草原、亚高山草甸和荒漠草原等不同类型的草原,这些草原类型各具特色,构成独特的生态景观。

青海草原还分布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如藏羚羊、藏野驴、雪豹、藏羚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藏茄、高山红景天、藏匙花等珍稀植物资源。

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草原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恶化。

一方面,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过度消耗,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加剧。

过量开发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也对青海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1. 过度放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畜牧业的发展,过度放牧成为了青海草原的主要环境问题。

过度放牧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流失,加速了草原退化的进程,使得生态系统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和稳定性。

2.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青海草原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量和温度的波动,使得青海草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对草原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3. 生物资源过度开发青海草原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由于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减少和濒临灭绝,对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1. 合理控制放牧规模针对过度放牧的问题,应当通过科学的生态畜牧业技术和合理的草原资源管理手段,进行合理控制和规范管理,以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2. 促进草原生态恢复与保护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草原植被的恢复和土壤保护等措施,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生态平衡。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青海草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也是青海省的重要生态支撑和生态产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青海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草原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从青海草原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草原过度放牧问题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草原过度放牧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植被退化、土壤侵蚀等问题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牧民转变养殖方式,降低放牧密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草场轮牧制度,并实施严格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引导牧民积极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

2.特有物种保护问题青海草原是众多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但由于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特有物种面临着生存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特有物种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严格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并加强对畜牧业和农业的管理,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特有物种的影响。

3.草原生态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虽然青海草原保护政策不断完善,但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力等。

为此,需要建立健全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并加强对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4.草原生态恢复资金短缺问题草原生态恢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加大政府对草原生态恢复的资金投入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草原生态恢复项目,促进草原生态恢复资金的多元化来源。

5.科学技术支持不足问题草原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托于科学技术的支持,但目前存在科学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

为此,需要加大对生态恢复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草原生态恢复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1.草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草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民和县草原承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民和县草原承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 存 在 的 问题
1农 区草 原 分 布零 星 , ) 面积 量 算 难 。 民和 县 地
用草 原 面积 84 .3万 h 、 m。多年 生人工 草 场面积 08 处 甘肃 、 海 交界 处 , 纯农 业 县 , 原 、 田、 地 .7 青 属 草 农 林
万h 、 m 一年 生人 工草 场面积 0 1 . 4万 h 。全 县 现 相 互交 叉 , 原分 布没有 明显 的规律 。所谓 的草 原 , m 草 5、 可 辖 2 乡镇 、1 行 政 村 、0 9 2个 32个 144 7户 , 中农 业 大 多是 坡度 大于 2 。不 能耕 种 的荒 山荒 坡 , 利 用 其

6 8.管理前沿
养殖与饲料 2 1 年 第 4期 02
民和 县 草 原 承 包 工 作 中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建 议
冶 兆 平 , 青海省 民和 县草 原站 , 青海 民和 800 18 0
落实 草原 承包 到户 ( 联户 ) 推进农 牧 区畜 牧业 2 . 8 是 2 O 万头 、 1 . 7万只 。 18 1
步完善草原承包工作方案》 精神 , 民和县已基本完成 8 4 万 h 。草 原承包 共涉 及 2 乡镇 、 1 .3 m 2个 3 1个行
草 原 承包 各 项工 作 , 将 草原 承 包 工 作 中存 在 的 问 政村 ( 亭 镇 张 家 村 无 草 原 ) 7 7 现 官 、388户 、 4 0 387 7
体制改革 , 理顺草原 的责、 、 权 利关系, 建立健全草原
管 、 、 制度 , 护 用 实施 以草定畜 的重 大举 措 , 也是 兑 现
草 原生态 保 护补助 奖励 机制 建设工 作最 重要 的基 础
2 草原 承 包 工作 现 状

青海省农区草原承包试点工作全面完成

青海省农区草原承包试点工作全面完成

1 试 点地 区基本情况
互助 县 位 于 青 海 省 东 北 部 , 县 1 全 9个 乡 ( ) 24个 行 政 村 ,0 4个 社 , 业 人 口 3 镇 ,9 21 农 5万 人, 有土、 回、 、 藏、 蒙 满等 1 个少数 民族 。20 1 09年
底 存栏 各类 牲 畜 155 头 ( ) 全县农 业 总 产 2 .7万 只 ,
2 方法与措 施
2 1 基 本 草原 划定 . 2 1 1 认 真核查 基本 草原 , 立 系统 完整 的档 案 .. 建
资料
在确 定 基 本 草 原 类 型 及 面 积 时 , 地 进 行 实
人 。是一个以农 业为主 , 农牧结合 的乡。土地总 面积 2 0 . 7×1 m , 中, 地 面 积为 0 1 0h 其 耕 . 5×
20 年底 , 09 全乡存栏各类牲畜 36 万头 ( , .1 只) 农 业 总收人 18.7万 元 , 83 1 牧业 收入 8 77万 元 , 3. 牧
业 收入 占农 业 总 收入 的 4 .8 。农 民人 均 纯 收 44%
入 25 4 2元 。
2 4
青海省农区草原承 包试点工作全面完成
容完整齐全。乡( 、 的代 号为县 民政局提供 镇) 村 的统一编号 , 每个图斑 的面积用求积仪量算 , 三次
赵青山 界限相邻两个村或多个村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共
同确认 ,确认无异议后 ,在草原承包试点勘界表
重复求平均数 的办法来确定 。将工作底图上 的分
村各类型草原界线 、 属界线、 权 图斑界线等 , 根据 外业草绘核实和调查表格进行全面整理 , 统一压 墨整饰 , 形成基本草原基础 图件 , 图件配备完整的
繁 。全镇 共 1 7个行 政 村 ,3 社 ,28户 , 人 13个 57 总 口为 20 2人 。 是 一 个 以农 业 为 主 , 牧 结 合 的 36 农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青海草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青海草原生态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恶化,这给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就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草原过度放牧青海草原的过度放牧问题较为突出,牲畜数量不断增加,不合理的放牧方式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加剧,生态失衡。

过度放牧使草原地下生物土壤食物链紊乱,而且由于草场的开垦过度导致资源的枯竭,动植物种类大量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

2.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青海草原的生态环境一度面临着过度开发的问题。

大量的人类活动,包括矿业开发、旅游业发展等,都对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开采矿产、打破农地、建设新的基础设施等活动直接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使得草原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加敏感。

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和雨量不均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的退化和生态破坏。

二、对策分析1. 严格控制过度放牧为了维护青海草原的生态平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严格限制过度放牧。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牧场管理制度,实施牲畜数量和放牧强度的严格控制,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过度放牧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和惩罚,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和农业多元化经营,减少对草原的压力,帮助牧民转变传统的放牧方式。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加大对青海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尤其是对矿业开发、旅游业发展等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联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推动草原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和提升,保护草原的生态多样性,保护草原的生态系统健康,保护资源环境总体生态安全。

3. 科学调控草原生态系统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调控工作。

海北州完善草原承包工作情况及建议

海北州完善草原承包工作情况及建议

承 包工作 实 施 方 案 的通 知 》( 青农草 [ 2 0 1 1 ] 3 2 0
号) 精神 , 海北 州 自2 0 1 1年 3月开 始 , 2 0 1 2年 完成 草 原 承包 面 积 2 3 0 . 4 5
×1 0 k m , 并通 过省 级 验 收 , 同时, “ 两证一合同”
领导和成员的责任分工和 目标任务 。各村 ( 牧) 委
会通 过 民主推 荐组 建村 、 社 完善 草 原 承包 工作 组 , 全 面推 行行 政 与 业 务 双 轨 责 任 制 , 监 理 齐 抓 共 管 的 良好 工作 机制 , 确保 草 原承包 工作 落 到实 处 。
之间, 东西长 4 1 3 . 3 5 k m, 南北长 2 6 1 . 4 1 k m, 全 州 土地 总 面 积 3 . 4 4 X 1 0 k m , 境 内 有 天 然 草 地
2 3 2 . 8 2 x 1 0 k m , 占全州土 地总 面积 的 6 8 %, 可利
第2 2卷
第 2期
青 海 草 业
Q I N G H A I P R A T A C U L T U R E
Vo 1 . 2 2. No . 2
2 0 1 3年 6月
J u n . 2 0 1 3
文章编 号 : 1 0 0 8—1 4 4 5 ( 2 0 1 3 ) 0 2— 0 0 2 6— 0 3
海北州完善草 原承包工作情况及建议
赵 国君
( 青 海省 海北 州草原 工作站 , 青 海 西海镇 8 1 0 2 0 0 ) 摘要 : 海北 州是 青海省 主要 的 畜牧 业 生产 基地 之 一 , 全 州有 天 然草 地 2 3 2 . 8 2×1 0 h m 。经过 2 0 1 1年 完 善草 原承 包工作 , 目前 将全 州 2 3 0 . 4 5×1 0 h m 可利 用草地 全部承 包到 户或联 户 。 关键词 : 草 原承 包; 建议 中 图分 类 号 : S 8 1 2 . 5 文 献标识码 : A 根 据青 海 省政 府 办 公厅 《 关 于 印发 青 海 省 落

青海省草原承包现状及问题分析

青海省草原承包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29卷第2期2020年6月青海草业QINGHAI PRATACULTUREV〇1.29.N o.2Jun.2020文章编号=1008-1445 (2020) 02-0032 -03青海省草原承包现状及问题分析刘凯\蔡佩云2,朱永平2,王凯2,张雅宁2(1.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2.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青海西宁810008)摘要:本文阐述了青海省草原承包现状和承包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以期 达到保护和科学利用草原的目的。

关键词: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草原确权;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S812.5 文献标识码:A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大部分地区海拔 在3000m以上。

草地作为青海陆地生态系统的 主体,现有天然草地4 191.71 x l〇4hm2,面积占全 省国土面积的60.47%。

草原承包经营权是为了 充分实现草原的经济功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草 原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等权益人对草原享有利用 和配置的权利[1]。

按照党中央农村改革政策要 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青海省结合牧区的特 点和实际,在落实草原经营体制上进行了积极探 索、实践。

主要经历了冬春草场承包,建立健全 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开展夏秋草场和国有牧场 草场承包,完善草场承包和完成农区草场承包等 四个阶段。

1草原承包现状1.1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落实情况2012年底,青海省基本完成草原承包工作,全 省42个县(市、行委)、363个乡(镇)、3770个村完 成了草原承包到户或联户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落实了草原使用权和草原承包经营权,共承包草原 面积3 933.33 X l〇4hm2。

其中,承包到户的,为 3 333.33x l〇4hm2,涉及承包户数近17万户;承包到 联户的,为600x l〇4hm2,涉及牧户接近60万户。

1.2 草原权属证书发放及管理情况2012年前,全省颁发的草原权属证是青海省 收稿日期:2020-04-13作者简介:刘凯(1992-),男,青海互助人,硕士,助理畜牧(草原使用权证,具体由各县人民政府负责,县农牧 部门承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阐述了青海省草原承包工作经历的三个阶段和取得的成效,对畜牧业发展中过去草场承包运行暴露出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草原;草原承包;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s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012-02
0 引言
近几年来,青海草原承包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总体来说进展缓慢,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且工作阻力大,草原承包工作面临新的格局和挑战。

青海省草原承包工作早从“六五”后期就开始开展,经过“七五”、“八五”两个时段的洗礼和完善,逐渐将重点放在解决落实“草场公有,承包经营”的政策上。

青海省政府在1993年颁布了《青海省草原承包办法》,该办法做出了必须将草原承包到户,承包期限必须超过五十年,并且不能因为资源的改变而调整草原的规定,有效解决了草原承包中的三个核心问题,即草原使用者、使用期限和保持稳定,促进了青海省草场承包深化改革,也加快了青海省经济建设的进程。

到2005年为止,青海省共承包草原面积2833.33万公顷,是全省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9.85%。

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全省牧区四季草原承包工作。

其中承包到联户的草原面积占可利用草原的29.73%,承包到户的草原面积占可利用草原的60.12%,获得草原使用证的牧民有88900户,占全省承包牧户总数的81.2%。

不仅如此,草原承包档案资料管理中已逐渐向数字化、现代化迈进。

1 青海省草地资源概况
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其中牧区占96%。

省辖6个自治州,一个行政公署,1个省辖市共51个县(市)区。

牧区6个州,牧业和半农半牧业县(市)30个,牧业乡(镇)169个。

全省总人口562.67万,其中农牧业人口389.30万。

全省草场资源丰富,共有8个草地类、7个草地亚类、28个草地组、173个草地型,天然草场3644.94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3161.03万公顷,草地面积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0.49%。

平均每公顷产鲜草2775.96kg,理论载畜量约为3625.45万个羊单位。

按季节划分,夏秋草地1574.67万公顷,占49.81%;冬春草地1586.36万公顷,占50.19%。

天然草场分为附带草地类、平原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平原荒漠类、山地荒漠类、高原荒漠类、高原干草原类8个类型,其中高寒草甸草场面积2366.16万公顷,位居第一;高寒干草原草地类面积582.01万公顷,位居第二,是构成天然草场的主体,各种优良牧草其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含有较高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粗纤维较低。

弥补了本省豆科牧草的不足[1]。

2 草原承包经历了三个阶段
青海省草原类型丰富,其草原承包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1983-1992年):牲畜承包经营带动了草原承包。

1983年青海省委正式发布了《关于实行牧业包干到户责任制若干问题的试行办法》,开始实施草原承包责任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落实,广大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从而有助于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阶段(1992-1996年):牧区冬春草原承包基本结束。

为了使草原承包责任制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和优势,该阶段对草原承包工作进行了法制化和规范化,该阶段青海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固定草原使用权、进一步落实草原分户承包、完善草原有偿使用制度上来。

同时要求各地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制度行事,力争草原承包工作的价值最大化。

第三阶段(1997年以后):夏秋草原承包开始和冬春草原承包的完善。

在总结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该阶段开始结合夏秋草原的特点,进一步落实草原使用权。

有资料显示,截止2005年底,全省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纯牧业乡村的四季草原承包工作基本完成。

3 草原承包取得的成效
3.1 草原承包政策产权明确,牧民权属意识增加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草原都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很多牧民都认为“草原无主,放牧无界,使用无偿,建设无责”。

通过发放草原权属证和使用证,能够让牧民知道草原和自己其它的财物一样,都是属于自己的。

而随着草原承包政策产权的明确和牧民权属意识的增加,不仅让草原拥有了主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养护,也较好的调动了承包户经营草场和管理草场的积极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改善了生产力,增加了牧民收入
由于规定中并未要求牧民得到草原后的用法,很多牧民得到草原后积极开动脑筋,利用联合经营、转包及出租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牧业生产等,不仅改善了生产力,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牧民收入,尤其是贫困牧民。

3.3 调动了牧民建设草原、经营草原的积极性
实现草原承包责任制之后,牧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牧民们纷纷开始自学相关技术,走科学养殖的道路,自觉地维护和发展草原,不仅如此,还调动了牧民建设草原、经营草原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实施草原承包责任制之后,牧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大提高,且没有对草原造成严重的破坏[2]。

4 存在问题
近年来,牧区畜牧业商品生产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相关人士的担忧,主要问题如下:一是由于最开始的草场承包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且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很多草原都仅仅是划分到组或联户,并没有一次性承包到户,所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二是由于草场承包没有规定具体时段,很多牧民群众对此心存疑虑,担心保护和养护草原都是为别人做嫁衣,影响其承包草原积极性;三是客观上牧民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他们拥有的户养牲畜数量存在很大区别,一些牧民甚至没有户养牲畜,在这种情况下,草原无法得到合理利用;四是早期的草原承包工作过分注重草原的划分,忽略了相关的合同管理措施,因此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五是目前人工牧草地所占比例极小,仅占全省草地面积的0.9%,对今后草原的可持续性发展、草原退化问题有不利的因数存在。

5 对策、措施及建议
①坚决按照国家和青海省的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紧密结合青海省草业的规律和特点,顺应草业发展的趋势,总结成功经验,坚持不懈地搞好草原承包工作,进行草权制度改革和创新,建立一套完善的青海省草原承包制度。

各级政府要根据我省冬春、夏秋及牧区、半农牧区草原承包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对于条件具备能够承包到户的要一次性将草原承包落实到户,对条件尚不成熟的,要加大调研、勘界、创造条件,有序推进。

②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改革形式,把基本草原划定作为推进草原承包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坚持草原承包经营权长久稳定不变的原则,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对个别草原划分不合理、权属界限不明确、草原承包经营权未落实的,进一步做好落实完善工作。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公平合理。

按程序做好草原划分、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的责任、权益和义务,并对承包的草原面积、等级等在乡村两级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③进一步规范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原的承包方式和具体操作程序。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草原超载过牧、鼠虫灾害、气候原因等自然、人为因数,导致草地荒漠化、沙漠化严重。

综上所述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天然牧草地不断退化面积逐年缩小。

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达85.47万hm2;重度退化18.26万hm2;毒杂草型退化草地33.86万hm2;沙化草地33.35 hm2。

每公顷草地产草量平均比20年前下降20%-50%。

毒杂草上升10%-30%每年因鼠虫害损失鲜草2.79亿kg因此发展人工牧草地和承包方式也是迫在眉睫存在的核心问题。

首先应准确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草原划定的草原承包政策,明确各类草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落实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原承包方式和程序规范,如此使其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促进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的长远发展。

④推进草原承包法律制度建设,完善落实草地承包责任制的工作力度。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草原承包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和优势,应加强草原承包法律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善和落实草地承包责任制的工作力度,进而促进青海省产业的长远发展。

要建立草原承包纠纷调处机构―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引导草原承包经营者,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处、司法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草原承包过程中发生的纠纷,逐步完善草原承包纠纷调处机构的职能工作。

6 结论
草原承包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增加牧民收入,并且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最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因此,加快青海省草原承包的步伐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