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合集下载

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改进

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改进
对概 念理 解含混 。 ( 燃 烧 环 境 介 质 不 统 一 3)
如 图 1 , 导 管 对 b用 准上 述 烧 杯 中的 白磷 ,
通 入 少 量 氧 气 ( 空 或
气 )观察 现象 。 , 讨论 :
① 由上述实 验 中பைடு நூலகம் 铜片上 的 白磷燃 烧而 红磷 不燃 烧 的事 实 , 明燃烧需 要什 么条件 ? 说
磷、 红磷两 种 物 质 。是研 究 白磷 燃 烧 条 件? 还是 红磷 ?还 是两种 ?是控 制条件 ?还 是对 比?对 比 什 么?很模 糊 。实 验 中 , 铜片上 白磷燃 烧 、 红磷 不
中注 入 4 0 L热 水 , 0m 并 放人 用硬纸 圈 圈住 的一 小块 白磷 。在烧 杯上 盖
中进 行“ 度 ” “ 气 ” 温 和 氧 条件 探 究 , “ 火点 ” “ 同物 质 着 火点 不 同” 开 实验 的 新 方 法 。 把 着 和 不 分
关 键 词 物 质 燃烧 奈件 内隐 矛盾 实验 改 进
“ 质燃 烧 条 件 ” 物 实验 是 人 教 版 义 务教 育课
程 标准 实验教科 书《 学》 七单 元 “ 化 第 燃烧 及其 利 用” 课题 1 燃 烧 和灭火 ” 的一 个重 要 探究 性 实 “ 中 验 。这个 实验 看似 简 单 , 其实 很 有讲 究 。教 材 中
分析 : 作 方 法 的文 字 叙 述 中, 说 “ 水 ” 操 只 热
热 到什么程 度 、 度是 多少 均不 知 道 。作 为 图示 温 示 范 , 该有 温度计 。 应
( ) 燃 物 不 统 一 2可
分 析 : 图 1 燃 烧 的 条 件 ” , 片 上 放 有 白 “ a 中 铜
④综 合上述 讨 论 , 以得 出燃 烧 需 要 哪些 条 可

对物质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对物质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1.
图 2
3 改进 后的优 点
3 1 整个反应都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 . 可防止
白磷 燃烧 生成 的 白烟 ( 五氧化 二磷 ) 散发到 空
气中污染环境 , 危害人体健康 .
3 2 白磷 不至 于 由于受 热熔化 而 浮上水 面 , .
也不至 于分 散在 烧 杯 底 部 , 证 了在 水 下着 保 火燃烧 生成 五氧 化二磷 , 排除 了安全 隐患 , 提 高 了实 验 的成 功率 .

4 ・ 0
片上不同的位置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和少量红
磷, 通过 比较热 水 中的 白磷 、 片上 的 白磷 和 铜
红磷 燃烧 的现 象 得 出可 燃 物 的燃 烧条 件 . 按
改进 前

改进后
此 方法进行 操 作 , 白磷 在 铜 片 上燃 烧 生 成 的 白烟 ( 氧化 二磷 ) 五 直接 进入 空 气 中 , 重 污 严
22 用 矿泉 水 瓶 收集 一 瓶氧 气 配 单孔 塞 连 . 接一个 小漏 斗 , 将小 漏斗侧 着插入 水下 , 盖在
染教室内的环境 , 直接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 .
其次, 由于热水 中 的白磷 受热熔 化 , 导管对 用 准其 吹氧气 或 空 气 时 , 白磷 容 易分 散 在 烧杯
21 0 0年 第 2期
河北理科教 学研 究
实验 园地
对 物质 燃 烧 条件 实验 的改进
河北省 廊坊 市第二 中学 苏 翰 05 0 60 0
1 实验 改进 的原 因
初 中化 学 教 材 在 探 究 物 质 燃 烧 的 条 件
时, 常用 的方法 是在烧 杯 中加 热水 , 烧杯 口部 放 一薄铜 片 , 后在热 水 中放 的实验 装置及 操作方 法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实验目的通过简单实用的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利用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但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

实验仪器及药品改进1、大烧杯(500ml)、大试管两支、橡皮塞两个、镊子、坩埚钳、酒精灯、药匙、滤纸、火柴、红磷、白磷、一试管氧气(或空气)、热水改进2、同上两个气球(白色和红色)改进3、烧杯(500ml)、铜片(平整)、两个小集气瓶、镊子、酒精灯、坩埚钳、药匙、滤纸、火柴红磷白磷一试管氧气(或空气)热水实验装置教材图图1 图2 图3实验步骤及现象改进1:(见图1)(1)在大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三大约80 ℃左右的热水,用镊子取两小块白磷,一块放入热水中,一块用滤纸擦干表面的水后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在另一个干燥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红磷,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2)将收集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用坩埚钳在水面下取下橡皮塞,扣住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改进2:(白磷量多时使用)(见图2)同上。

改进3:(见图3)(1)在大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三大约80℃左右的热水,向其中加入一小块白磷,在大烧杯上放一块平整的铜片,左边放一小块表面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白磷,右边放少量红磷,观察现象。

(2)将收集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用坩埚钳在水面下取下橡皮塞,扣住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仪器的组装说明:(注意事项)①大试管要干燥,白磷表面的水分要擦干。

②白磷的量不要太大,尤其是放在热水中的白磷,小绿豆大小即可。

③大烧杯里的热水占四分之三。

④往铜片上先放红磷,再放白磷,以免白磷先燃烧。

⑤燃烧后试管中或铜片上的白磷可能没燃完,小心处理。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的科学水平的提升,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还需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关注。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对生活环境的破坏。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化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不可推卸的教学任务。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设计是: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再向水中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但由于实验不利于环保,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为此本论文将加以改进。

关键词:化学、燃烧、试验、改进、环保、素质教育、绿色实验一. 问题重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设计为:把一块白磷放入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再向水中通入O2,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2.可燃物与O2(或空气)接触;但该实验仍存在以下问题:1.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的蒸汽传热,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2.向水中白磷通入O2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许多小液珠,实验时需不断“追寻”白磷,操作起来不方便,实验现象也不明显;3.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环境。

二. 实验的改进(一)实验目的探究更加简便,利于环境,符合绿色化学实验要求的燃烧试验,得出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及药品NaOH稀溶液,一颗米粒大小的白磷和红磷、铜片、小烧杯与大烧杯各一个、水槽、滤纸、沸水。

(三)操作方法1.往水槽中加入约3cm高的NaOH稀溶液;2.将成有八成(即80%)满的沸水的小烧杯放入水槽中;3.往小烧杯中加入一颗米粒大小的白磷;4.将铜片由直形弯成T字性放在小烧杯上,铜片下端伸入到热水中,并在铜片两端分别放入少量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红磷和白磷;5.将小烧杯及铜片用大烧杯罩住扣在水槽中。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改进作者:张才伏毕晓雪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1期摘 ;要:课本中燃烧条件探究实验存在明显不足,反应没有在密闭条件进行,造成污染大。

通过改进用带气球的试管代替铜片盛放反应药品以及用带气球的具支试管盛放热水中的白磷,使整个反应处于密闭体系,减少污染,减小危害,同时还能清晰地、多次观察白磷在水中的燃烧现象。

实验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该实验改进有很多可取之处。

关键词:白磷;红磷;具支试管;焊有圆薄铜片的细铁管;注射器;氧气;气球“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重要内容,该实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按照课标要求该实验是演示实验,学生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来了解燃烧条件。

教材中的实验本着简单易行原则,虽然现象明显,但还是存在明显不足,虽然相关的实验改进方法很多,但笔者通过对各类文献中介绍的改进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和研究发现依然有很大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1.教材中的实验1.1 原实验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1.2 不足之处(1)铜片上的白磷需通过热水中的蒸汽传热来被引燃,时间较长;铜片上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会逸散到空气中;实验中若白磷用量稍大,很有可能会引燃红磷,再次产生污染。

(2)向水中白磷通氧气时,硬纸圈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许多小液珠,不易控制,实验现象也不明显;若气流流量稍微大点,就会使白磷漂浮出水面而燃烧,导致实验失败并带来安全隐患。

2.实验的改进2.1该进目的探究利于环境,符合绿色化学发展实验要求的燃烧试验,得出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实验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可推广到学生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燃烧条件的探究,摒弃实验只能演示的说法。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作者:闫帅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第01期摘要:由于燃烧的实验不但有毒、危险,而且操作麻烦,不便于教师课上演示,所以对“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经验出发,注意运用学生身边的材料,具有安全环保、节约药品、简便易行等优点,更大的亮点是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关键词:燃烧条件;环保安全;节约药品;简单易行作者简介:闫帅,(1975-),男,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区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承德市第七中学理综组教研组长.主要研究方向:化学的实验改进,化学个性化作业,中考题型与课标的关系.一、教材处理方式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第124页中,实验7-1教材内容如下:二、改进该实验的原因这个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保问题,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它是固体小颗粒,会污染空气.教材注释①中这样写道“由教师演示本实验,实验需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如果实验室没有白磷,可观看教师用书后光盘中的实验录像.”即使按照书上的要求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教室内很多学生学生看不到现象;其次,实验中用到热水容易烫伤;第三,在用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时,不好控制,热水和白磷容易溅出,经常出现白磷在水面上燃烧的现象,很危险;第四,白磷有毒,容易给实验者带来伤害.如果观看录像不如实验效果好.笔者设计了实验改进——燃烧的条件.三、实验改进的内容1.实验用品【实验一】小木条、玻璃棒、蜡烛和火柴.【实验二】两只等长蜡烛、烧杯(或玻璃水杯).【实验三】小木条两根、蜡烛.2.实验操作【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操作把小木条和玻璃棒同时放在蜡烛上灼烧,观察现象.取两只等长蜡烛固定在桌面上,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先点燃一根蜡烛,将两根小木条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观察现象.实验仪器装置图现象小木条,玻璃棒.蜡烛A,蜡烛B.小木条A,小木条B,结论燃烧需要燃烧需要(或)燃烧需要.四、实验改进的意义本实验除了现象明显,还有以下优点.1.环保安全:教材中的实验产物是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本实验的可燃物是蜡烛和小木条,燃烧产物没有污染.改进后的实验安全系数远远高于教材实验.提高了学生环保安全的意识.2.节约药品:教材实验用到白磷、红磷、烧杯和热水等用品外,还要有制取氧气的装置和药品,仪器和药品较多.而本实验的用品较少,没有其他消耗,实验造价明显降低.3.简便易行: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更加简单,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在生活中容易找到,操作难度不大,顺利的把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或家庭小实验.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经验出发,注意运用学生身边的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1、初三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并不长,许多化学学科知识的积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十四、五岁这样一个年龄层次而言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2、在一定的场景下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主,加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放开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领悟探究性学习经历的一般步骤。

3、整个燃烧的条件的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结论、反思评价都由学生充分参与,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二、原实验操作如下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P128实验7-1七操作如下: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观察现象。

三、原实验的不足1)完成实验所用时间长2)该实验是一个演示实验要求在通风厨中或在抽风设备下进行,但现在大部分学校实验条件还没有达到这种标准,特别是农村中学。

3)五氧化二磷有毒,人如果短期大量吸入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咽喉炎、支气管炎。

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致窒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

可使组织脱水,对皮肤有刺激腐蚀作用。

4)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有污染,又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5)课本上没设计“可燃物”也是燃烧条件之一的实验四、针对以上不足,我把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法如下1、改进实验目的:缩短实验操作时间,避免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师生健康的影响和环境的污染,增补课本中没有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2、实验仪器和试剂:酒精灯、镊子、玻璃棒、木条、煤块、烧杯、蜡烛3、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实验①探究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实验②探究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实验③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由学生自主动手探究)4、实验步骤:①分别把玻璃棒和木条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观察现象。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赵越1 韩程明2(1.东海县桃林中学 2.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江苏连云港 222300)一、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探究空气中助燃的成分。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试管 烧杯 温度计 导管 橡皮塞 橡胶管 气球 气唧 铁架台(带铁夹) 白磷 红磷 氮气 二氧化碳 热水 酒精灯 试管夹四、实验操作1.如图1,取两支试管,1号试管中放入火柴头大小红磷,2号试管中放入火柴头大小白磷,观察并不燃烧;将两支试管放入热水中1号试管中红磷仍不燃烧,2号试管中白磷燃烧。

将盛有红磷的试管取出擦干外壁水分,换上试管2上的橡胶塞(带气球)观察红磷燃烧。

探究结论: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且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2.如图2,取两支试管,3号试管中盛有氮气,4号试管盛有二氧化碳,分别放入火柴头大小的白磷(要用吸水纸将水吸干)。

两支试管中的白磷都不燃烧。

探究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热水红磷图33.如图3,将3号试管的塞子拔下,换上带导管的双孔塞(连接有气唧和气球)。

捏动气唧,向试管中通入空气,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调节空气通入量,可以看到大小不同的火焰。

用4号试管做上述同样的实验,现象相同。

探究结论:空气中只是氧气起助燃作用,氮气、二氧化碳都不能助燃。

六、实验装置改进的意义与课本中原实验相比,我们的实验改进有以下优点:1.设计更科学、严谨,且增强了实验的探究性:充分证明了空气中能够助燃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可控性更强,现象更明显:向盛有N2、CO2的试管中,通入空气,白磷燃烧,停止通空气,则白磷不燃烧,再通空气则白磷又燃烧,可反复多次呈现实验现象。

而且通入的空气越多,则白磷燃烧得就越剧烈。

有力地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空气)这个条件。

3.环保安全:燃烧过程始终是在密闭的系统中进行,没有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

且产生的白烟处理简单方便。

4.将实验室常用的气唧改用血压计上的气唧,只能出气,不能吸气,避免了倒吸。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衡山县岳云中学 邓 梦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者缺一不可。

二、实验原形及不足之处:(原实验装置图)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P 2O 5),对教室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

2、(2)中的白磷燃烧现象不明显,且较易浮出水面,在水面燃烧起来而引起火星和液滴的飞溅,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本实验不便于重复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用塑料袋来收集产生的白烟,使实验自始至终都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利用双连球向试管内鼓入空气(氧气),使操作起来更安全。

3、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控制燃烧,有利于学生多次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四、实验器材:(1)(2)仪器:具支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双连球、塑料袋、药匙、镊子、试管架药品:红磷、白磷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原理:利用酒精灯给红磷和白磷加热,利用双连球向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氧气),随着温度的上升,白磷先燃烧起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上升至240℃或240℃以上,则红磷也能燃烧起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六、实验过程:1、加入0.2g红磷于具支试管底部,距其2cm初放一米粒大小的白磷,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口离试管底部0.5cm左右。

2、由双连球鼓入空气,发现无明显现象(说明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3、先用酒精灯均匀预热,然后对准红磷与白磷的中间部位集中加热,(温度在40℃或之上)同时挤压双连球,使进入的空气先通过红磷,再到白磷。

此时可观察到红磷无明显变化,而白磷却剧烈燃烧;(说明可燃物在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有氧气存在时能够燃烧),若停止鼓气,则白磷停止燃烧(说明仅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时,可燃物不能燃烧)。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

实验改进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江苏省宜兴市行知实验学校(214262)薛昊1教材中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是:“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取表面上水的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见图1)。

热水白磷图1教材中的实验装置2教材中实验的不足2.1不适于在教室中进行由于白磷、红磷的燃烧产物对人的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此实验应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而教室中并没有此类设施,所以在教学中此实验往往由演示实验变为教师口头描述O2.2操作不便且现象不明显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时,白磷易被氧气流吹得到处乱跑,不仅给操作带来不便,而且由于不便对准白磷,使得白磷的燃烧现象不明显。

2.3不便于处理实验用具和实验残余物,存在安全隐患白磷具有毒性,且极易燃烧,为安全起见,取用白磷的镀子要在通风厨中用酒精灯灼烧;吸干白磷表面的水的滤纸也要在通风厨中烧掉;实验中用过的水槽要冲洗数遍。

按教材上实验的做法,白磷必须在教室中从试剂瓶中取出,则使用的银子、滤纸和实验后铜片上的残余物不便于处理,从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3实验改进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图见图2。

3教学反思由于该节内容是安排在欧姆定律内容的前面,无法直接用伏安法测出导体的电阻,只能通过同一电路(导体两端电压不变)的电流值大小间接地比较电路中的电阻值变化规律,所以是本节课无法绕开的难点。

如果只是通过铅笔组合创新实验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感觉实验说服力有些不够,再用数字化传感器与改装后的鎳锯合金丝进行串、并联导体的电阻规律之量化实验探究,强化了导体串、并联电阻改变的本质就是改变了导体的长度或横截面积的道理,为下一步欧姆定律的教学扫除了科学思维的障碍,为后面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中电阻规律的理论推导卿了铺垫。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课本上的有其不足之处:1、缺少对燃烧条件可燃物的探究。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对教室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健康。

3、利用红磷做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总是不容易理解。

4、实验需使用铜片,铜片使用后表面被污染,很容易锈蚀,浪费金属资源。

针对不足将实验改进如下:实验教学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酒精灯橡皮塞试管铁架台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白磷小石子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冷水热水实验过程:1.用镊子分别夹取小石子和小木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小石子不能燃烧,小木条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取两只试管编号为1、2,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向1号试管中加热水,放在试管架上。

2号试管塞上塞子放进装有热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1号试管中的白磷不能燃烧,2号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向一号试管中通氧气,观察,1号试管中的白磷也能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取小纸杯向其中加半杯冷水,点燃纸杯杯口,观察现象。

纸杯燃烧,到水面与杯子的交接处火焰熄灭。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说明1、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化繁为简,实验器材简单。

2、改进后的实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更不会影响师生健康,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3、改进后的实验,节约药品和金属资源4、加深学生们对燃烧条件之一温度需达到着火点的认识,同时也为下面对灭火原理的理解打下基础。

案例26 《利用Y型管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案例26 《利用Y型管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3.如图2所示,在Y形管的两侧分别放入等量的白磷和红磷,塞上带有小气球的单孔橡皮塞。
4.将Y形管放入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白磷和红磷是否燃烧。此时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从步骤3和4中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创新
设计
后的
优点
1.装置简单、操作易行。
2.气球的设置平衡了内外压强,又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
案例26《利用Y型管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实验名称
《利用Y型管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简单的、巧妙的、趣味性强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原理
图1中利用白磷着火点低的特点,通过控制热水的流动,达到与白磷接触和分离的效果,以此观察白磷的燃烧情况,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图2中利用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不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仪器
及药品
2个Y形管、小气球、单孔橡皮塞、小段玻璃管、药匙、80℃的热水、烧杯、白磷、红磷。
实验
装放入少量白磷,迅速在同一侧加入一定量80℃的热水,塞上带有小气球的单孔橡皮塞,观察到白磷没有燃烧。
2.缓慢倾斜Y形管,将热水倾倒入Y形管的另一侧(白磷位置没有变动),再次观察白磷的燃烧情况。此时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白烟。从步骤1和2中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共11张PPT)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共11张PPT)
目的:把两个铁夹不同角度焊接,能夹住两支大试管同时
伸入液体中,便于对比;两端焊上垫片,可防止铁夹滚动。
实验操作: 第一组
在两根玻璃棒上缠上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点燃。
棉花 蘸
酒精 燃烧 水 不燃烧
可燃物
实验操作: 第二组
把两粒干燥白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一支盛空气, 一支 盛二氧化碳,密封,同时放入热水中。
白磷冷水燃烧不燃烧热水白磷红磷燃烧不燃烧第三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代替水隔绝空气避免操作不便和安全隐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探究“燃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条件”
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邓青松
教材实验
改进原因
1. “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一重要条件没有探究。 2.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易吹散白磷,操作不便;
白磷 空气
co2
燃烧 不燃烧
向co2中通入空气 白磷燃烧
氧气(或空气)
实验操作: 第二组
注意事项
2-3cm
1. “二号塞”密封时:长导管下端紧贴试管壁 ,距试管底2-3cm 2. 通入空气:长导管下端最好垂直对着白磷
实验操作:第三组
1. 两粒白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2. 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入两支试 密封,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管中密封,同时放入热水中。
3.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比,得出燃烧与着火点的关系,加 深学生对这一关系的理解。
科学化 绿色化 实用化 趣味化
部分吹散的白磷浮在水面燃烧,存在安全隐患。 3. 白磷敞口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污染环境。
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
1. 气球、导管、橡胶塞、胶皮管、玩具气筒、弹簧夹组装
目的:方便密封大试管,在密封的大试管中进行探究,安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例

案例采撷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例文|张雪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不仅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验教学,还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实验教学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操作、记录实验现象,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追求实验结果的完美,往往把实验过程简化甚至省略掉,这样的实验失去了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不敢实验”的现象,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不敢做实验或者不敢做有风险的实验。

(二)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如一讲到实验,就先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还有些教师甚至让学生直接开始操作,只注重学生的操作步骤,忽视了化学实验的目的。

(三)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就是演示实验,没有真正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直接把化学教材内容通过直接讲解照搬到课堂上,忽视了实验教学,缺少对化学教材的深层次挖掘,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化学实验教学思路在讲解新知之前,教师可以播放微课短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红磷和白磷探索燃烧的三要素,并针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对探究物质燃烧实验的条件改进

对探究物质燃烧实验的条件改进

对探究物质燃烧实验的条件改进摘要本文就现行初中人教版教材(上册)“物质燃烧实验的条件”作了改进。

改进后的演示实验:将教材中实验Ⅰ的白磷和红磷敞放在空气中改为放置在密闭的试管中并进行热水浴;实验Ⅱ中向烧杯内直接通入氧气改为向烧杯内放入用穿有小孔的铝箔包住的过氧化钠粉末。

关键词白磷红磷燃烧实验改进1.现行教材实验现行初中教材实验(如图1)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常用的方法都是在烧杯中放入热水,在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然后烧杯口部盖一块薄铜片,在铜片上不同的位置放一小块白磷和红磷。

通过比较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优点:实验装置简单明了缺点:(1)白磷有毒且铜片上燃烧产生白烟扩散到空气中严重污染教室内的空气;1.白磷和红磷量少、且铜片有颜色,燃烧时很难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3)实验中需通入氧气,实验操作过程复杂;(4)反应时间较长,不利于课堂演示。

2.改进实验(1)向两支18×180mm的试管中分别放入红磷和白磷,在试管口各套入一个瘪的气球并固定,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热水浴的烧杯中。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

现象:水浴加热到烧杯中水的温度达80℃以上,装有白磷的试管内产生大量白烟同时小气球由瘪变鼓,装有红磷的试管无明显现象。

(2)取出上述烧杯内的2支试管,然后向装有白磷的水浴烧杯内放入用穿有小孔的铝箔包住的过氧化钠粉末。

现象: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白磷并未燃烧;其后向烧杯中放入用穿有小孔的铝箔包住的过氧化钠粉末,烧杯底白磷迅速剧烈燃烧起来。

3.实验改进优点(1)改进后的实验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更有利于课堂实验演示;(2)减少了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对教室内的空气的污染,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3)实验涉及装置更少,操作更为简便;(4)通过改进后实验的直观感受,学生能自主建构物质燃烧所需条件相关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1.汪英. 初中化学基础实验"物质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与设计[J]. 化学教学, 2013(8):51-54.2.邬莎莎. 以学生前概念为基础的改进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r——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为例[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7, 000(008):86-87.[3]敖平.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J]. 中学化学, 2015(1):29.。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关于探究燃烧所需条件实验的改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环节对本实验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燃烧所需条件这一实验出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

在生活中,学生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燃烧的本质(即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实验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A.知识与技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B.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3、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难点:关于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二、学情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

我校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三、教法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

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学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

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实验原理:白磷在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就能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红磷只有温度达到2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才能燃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关于探究燃烧所需条件实验的改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环节对本实验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所需条件这一实验出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

在生活中,学生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燃烧的本质(即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实验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B.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
难点:关于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二、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

我校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三、教法
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

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

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
实验原理:
白磷在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就能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红磷只有温度达到2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才能燃烧。

可燃物浸没在水中可以隔绝空气。

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1.问题重述
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设计为:把一块白磷放入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再向水中通入O
,热
2
水中的白磷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可燃物与O
2
但该实验仍存在以下问题:
⑴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本实验是演示实验,要求在通风橱或有抽风设备中完成,而一般教室没有这个条件,就是在有抽风设备的实验室也不能迅速排完,即使有通风橱也很麻烦;
⑵用热水去加热隔着金属片的红磷和白磷,实验时间较长;
⑶做白磷在水中燃烧实验时,热水中白磷是液态,容易被氧气吹散,难以与氧气接触,不容易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现象,而且白磷容易被吹到水面,浮在水面发生燃烧甚至飞溅而产生危险。

2.实验的改进
图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